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二年级上 语文教师用书 (第1--7单元)

萌到你眼炸
706次浏览
2020年10月02日 22: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杭州医学院-西安一本大学排名

2020年10月2日发(作者:朱星柞)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 “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 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阅
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 去仔细观察大自
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 示动作的词语。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
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 织单元结构
的特点。3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找
妈 妈》中的“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我是什么》中的“穿、
披、落、打、飘”,《植 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告别、乘、挂、炸”。本单元在每
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 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
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 学到的
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
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 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借
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 、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
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
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从 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
爱阅读”,意味着由一年级时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 以学生自
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要的形式。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
交流中 ,感受阅读的乐趣。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解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
中 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
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 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
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 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一自< br>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
外貌,句子中两个 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
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 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
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 中两个表示颜
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

< p>
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 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
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 清晰地勾画出
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 啊游,过
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
的过 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
短了” “尾巴已经不见了 ”,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
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 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
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 鱼捕
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鲤鱼阿姨说它
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 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
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乌龟妈 妈说它们的妈妈“头
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大< br>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
青蛙妈妈说它 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
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
长的尾巴;“迎、迎、追 、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
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 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
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 敏捷。这
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
法。
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
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 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
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 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
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
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
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
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
容,说清 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 ”,强调“捕”的声母是b,


避免错读成pú;强调“披”的韵母是ī,避免错读成pē i;强调“迎、顶”的韵
母是inɡ,发准后鼻韵母,读准生字。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 :“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
乌龟、头顶上、披着、鼓着”,练习认读。重点 认读“脑袋”,强调“袋”dài在
“脑袋”一词中要读轻声nǎdɑi。
完成课后 题“读一读,记一记”。通过初读词语,发现第一行是用“袋”字
组词,强调“袋”在“脑袋、口袋”中 读轻声,“口袋”还可以读成kǒu dai(~
儿),“袋”在“袋子、袋鼠”中读dài;第二、三行用“迎、塘”字组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认读“甩、捕、迎”,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灰”,
利用鱼图片认读“阿、姨”,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利用青蛙图片认读“顶、
披、鼓 ”。通过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比如,出示“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
教小鲤鱼捕食”,通过自读、 指名读、齐读,练习读准多音字“教”,读准易错字
“捕”,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
2.写字。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京”加“尤 ”
就是“就”熟字减一减的方法:“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熟字换一换的方法:
“该”的 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形声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
“土”表示读音,等等。每个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忆。
重点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 撇、
捺,“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重点区分“顶”
右边是“ 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重点比
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 字旁的笔画变化。


本课l0个字书写兽占.
两 7画,独体字。
第二笔竖、第三笔横折钩围成的框稍大,前后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
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 点的下方。
就 1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部结构紧凑,右部短横起笔在田字格 的中心,撇写舒展,撇尖
穿插到“小”的右点的下方。
哪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每部分要紧凑,中部的横折钩和右部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
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 10画,上下结构。
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 “见”,撇和
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顶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写太长,“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睛 13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青”的第四笔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肚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月字旁写得窄长,“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竖跟月字旁相比要
起笔高收笔早。
皮 5画,独体字。
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 长,捺舒


展。
孩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子”末笔 横变提,斜度大,“亥”第三笔是撇折,撇折经中心点在
横中线下侧向右折。
跳 13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兆”的撇斜度小,沿竖中线右侧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说话的
语气。
蝌蚪、 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蝌蚪天真可爱,语音清脆悦耳,
由于找妈妈心切,因此语气急切。鲤 鱼语速适中,重读“四条腿、宽嘴巴”以突
出青蛙的特征。乌龟的话要读得舒缓,强调“不是、两只大眼 睛、披着绿衣裳”。
青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说话时带着笑意,语气中充满慈爱。
读第 五自然段时,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才能感受到小蝌蚪经过长时间的寻找,
终于找到妈妈的欣喜和激动。朗读 指导要兼顾前后语境。
除了对话以外,旁白部分的读法也不同。第一自然段要注意读好偏正结构的< br>短语,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第四自然段第一
句“游哇游”语速 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过了几天终于看到一只大青蛙,读“大
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 眼睛,,要略强调,突出强调青蛙的特
点。第五自然段中的“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和第一自然段 的“游来游去”
形成对比。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以叙述的口吻读,最后一句读得慢一些,


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理解运用。
重点理解“甩、迎、追 、游、蹲、披、露、鼓、蹬、跳、蹦”这些动词,理解
这些动词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合文本 情境演一演的方式。对于学生
能够理解和说清意思的,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上下文说说词的意思,然后通过 演一
演来加以印证。如果这个动词的意思不好理解,WI?/,先演一演,让学生通过演
来揣摩 和体会,然后尝试说一说。
描写外貌的短语也是理解的重点,如“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 子”“长长
的尾巴”“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教师可以让学生细
品语言并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让学生比较有这些形容词和省去它们有什么不
同,再观察课文插图印证 自己的感受。
“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全文,< br>找到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后认真地读一读,让“读——找——读”的过程
成为学生理解句子 意思和记忆文本语言的过程。然后结合课后题,说清楚小蝌蚪
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之后再讲讲小蝌蚪找妈 妈的故事。教师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参
与其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组内交 流——全班
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提高讲故事能力。
练习运用动词说句子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情
境、借助插图以及演一演等方 法,理解“披、鼓、露、甩”的意思,组织学生结
合生活想一想怎样运用这些动词说完整的句子。如果学 生独立运用比较困难,教
师可以给一些相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运用。比如,超人披着红红的斗篷,
猪八戒鼓着圆滚滚的肚子,大灰狼露着尖尖的牙齿,牛儿甩着粗粗的尾巴。


三、实践活动
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观察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2.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3.召开阅读分享会——找一找关于小蝌蚪、青 蛙的科学知识或者诗歌、故事。
选择你最喜欢或者大家很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2我是什么
教材解析
水是自然之美景,西湖碧波荡漾,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黄河奔,长江涌,海
洋蔚蓝宽广;水是生命之源泉,它为干裂的大地疗伤,新生命得 以孕育,万物蓬
勃生长;水也是生活之资源,它流进千家万户,浇灌果园,灌溉农田,奔流发电……云、雨、雹、雾、露、霜、雪、冰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到
底和水有怎样的联系 ?当我们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准会更喜爱大
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探究其中的科 学奥秘。
《我是什么》是一篇寓水的知识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学童话,采用拟人手法,
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 就是水,而是通过描述水的种种变化、状态和与人类的关
系,让读者去猜,更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围绕“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讲水
变成汽、云 、雨、冰雹、雪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过程;第三日然段讲水在池子、小
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第四 自然段讲水为人类做的好事与坏事;第五自
然段用疑问句的形式与课题照应,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文中的科学知识清晰完整。重点讲了“水”被太阳一晒变成“汽”。“汽”升< br>到天空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变成“云”。“云”降温后变成“雨”或“冰
雹”或“雪” 从天而降。“雨”“冰雹”“雪”变回“水”汇人池子、小溪、江河、
海洋里。“水”就是这样,在不同 的条件下变换不同的形态,在天地间永不停歇
地旅行着。课后第一题“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 什么”,是要求学生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局部走向整体,体现了阅读能力的渐次提升和发展。
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文
中多处运用短 长句的方式写出了语言的节奏感,拟人化的词句增强了画面感,充
满情趣。比如,“有时候……有时候… …”“落”“打”“飘”体现了用词准确、严
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充分显示事物 的矛盾,突出水的性
格的两面性,使学生对水的利与害的感受更加强烈。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
个字, 会写“天空、傍晚”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 会“落、打、飘”
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 、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
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
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体会文 章用词的准确。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重点认读多音字“没”,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淹没”的“没”是漫
过的意思应该读mò。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晒太阳、极小、傍晚、越升越高、小水滴、小溪、奔
跑、海洋、 坏事、淹没、冲毁、房屋、猜猜”,练习认读。考虑学生对“傍、毁”
比较生疏,因此要多读多认“傍晚 、冲毁”2个词语,并找出课文中词语所在的
句子,练习读正确。
还可以把生字比较 集中的句子找出来,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学习生字。如“我
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 带来灾害”。句中有5个要认的
字、l个多音字,句中“庄稼”一词不要求认识,“稼”的本音读∞,在 “庄稼”
一词中读轻声,需要指导学生注意读好轻声。
2.写字。
重点指 导“变、极、片、海、带”的笔画笔顺。“变”的上面先写点、横,
再按照先中问后两边的顺序写竖、竖 、左点、右点;“极”的右边“及”先写撇,
再写横折折撇、捺;“片’’先撇,再写竖、横、横折;“ 海”中的“母”先写竖
折、横折钩,再从上到下写点、横、点;“带”的上面先横,然后从左到右写竖、
竖、撇。
重点指导“带”的组成。个别学生可能把“常”和“带”错写成“常”无“口”,< br>而“带’’多“口”。建议先指导学生记清“带”,再把“常”和“带”放在一起
比较异同。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
变 8画,上下结构。


上下两部大 小相当;第四笔竖紧靠竖中线,左点、右点的收笔分别与横的起
笔和收笔上下对齐; “又”的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下侧,横短撇长,捺更长。
极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及”的撇起笔比左侧的横稍高,收笔穿插在点
的下方,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起笔盖住撇,横短,折向左下很短,再折向右下更
短,撇收笔在竖中线,捺舒展。
片 4画,独体字。
竖撇在竖中线左侧,第二笔短竖在竖中线右侧,比竖撇起笔稍高,第三笔
横接 上竖后再向右处书出,横折起笔在横中线下稍向上斜并在短竖的正下方垂直
向下折。
傍 l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旁”有四个点,第一个点在竖中线右侧,第二 个点
在竖中线上,第三个左点在横中线上,第四个点在宝盖里压横中线,最后一笔撇
收笔与左点 上下对齐。
海 1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左短右长;“每”第 二笔短横,第三笔竖折起笔在竖
中线上,竖折的竖向左下稍斜再折向右,第四笔横折钩的横短,折向下时 稍向左
斜写长再出钩,竖折和横折钩围起来呈上窄下宽,第九笔横在横中线下侧,左右
出头。
洋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左短右长;“羊”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 三横中
的第二横最短,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悬针竖在竖中线右侧写直写长出尖。


作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左短右长;第 三笔撇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收笔在竖
中-A左侧的横中线上,第四笔横稍短,第五笔垂露竖长,竖起笔在 横起笔稍右处,
最后两个横都比第四笔横短。
坏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土”末笔横改提, “不”的撇穿插在提下面。
给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第四笔撇起笔整竖中线右侧,收笔穿插到第二笔撇
折 和第三笔提之间,第六笔短横旌横中线下侧,下面的“口”稍小稍扁,短竖在
竖中线上。
带 9画,上中下结构。
上下窄,中间的秃宝盖最宽,下露姆横新钩稍窄,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下 侧,
拆向下方稍短出钩。最后一笔悬钟竖稍长,第三笔竖上下对齐在竖中线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叙述,读起 来亲切自然。第一、二自然段可
以读得神秘些。第三自然段要读得有变化。如,“我在池子里睡觉”,池 子里的水
静静的,好像人睡着了一样,读的时候可以声音较轻,以显安静和睡得香甜;“在
小溪 里散步”,散步是非常轻松、开心的,慢悠悠地溜达,读的时候可以稍稍放
慢语速,以显舒缓和悠闲。“ 在江河里奔跑”,是大步流星急速地跑,读的时候可
以加快语速,声音更大,以显快速和兴奋;“我在海 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读的时候可以减缓语速,读好停顿,字字清晰地读出“跳舞、唱歌、开大会 ”,


以显欢快和热闹。
第四自然段采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可以指导学 生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语调来
突出好与坏、是与非。如,“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用舒缓 的语速,
温顺和气的语气读“温和”,用短促的语速,烦躁粗暴的语气读“暴躁”。又如,
“我 ”讲自己做的好事,会特别高兴、自豪;讲自己做的坏事,会特别惭愧、自
责。
2.理解运用。
在学生读过几遍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猜猜“我”是什么。然后,引 导学生
关注开篇的句子“我会变”,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学生继续往下读,逐一一
探究竟— —“我”会变成什么呢?学生可以一边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一边圈
画答案。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提 问:“我’’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太阳一
晒,水就变成汽,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云。重点指导学生理 解“白衣服”“黑衣服”
“红袍”,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朝霞、晚霞”。
学习第二自然段,提问:“我”在什么情况下又变成了什么?让学生知道云因
受冷变成 雨,有时也变成“冰雹”,到了冬天,变成“雪”。抓住“落、打、飘”,
让学生感受课文在动词使用上 的精准与严谨。
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
这些拟人化的词,使学生了解这是讲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学习第四自然段,提问:“我”对人类做了些什么?读一读,记一记:“灌溉
田地”“发动机器”“淹没 庄稼”“冲毁房屋”。教学这些词语,可出示相关图片或
利用课文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建构画面 ,理解意义,使学生知道水对人
类既做出了贡献,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害。程度较好的学生,可做动宾短 语搭配


练习,实现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灌溉(农田、草场、林地、禾苗),发动(机
器、战争、群众),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桥梁、铁路)。
课文中多次出现“ 有时候”,如,“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
服。“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要引导学生发现句式“有时候……有
时候……”的表达特点,并迁移运用。建议如下: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找出每个句子中的反义词。进而发现“黑衣服——
白衣服”“温和——暴躁” 是意思相反的词,前者写出了云朵色彩的丰富变幻,
后者写出了“我”性格的复杂和多变。通过练读这两 个句子,可发现用句式“有
时候……有时候……”来表达,可以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集中在一个主体身 上,
突出其多变的特点。
(2)练习说话,先让学生说几组反义词,教师可从学习环 境、心理活动、学
习态度、自然现象等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比如,。“教室的喧闹与安静,假期的空闲与忙碌,心情的高兴与烦恼,态度的认真与马虎,神态的得意洋洋与垂头
丧气,景物的清楚与 模糊,月亮的圆与缺”。接下来引导学生用“有时候……有
时候……”说句子,学生就言之有物了。
三、实践活动
1.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
个词语或一句话。
2.阅读关于水的书籍。比如,谢武彰的《水会变哦》,韩国申东卿的《水是
从哪里来 的》,英国马修斯的《水的故事》。
3.仔细观察,想一想生活中水还能变成什么。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解析
《植物妈妈 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 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
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想了解 更多的植物知识
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全诗共有5节,按照“提出 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
第一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 三、四节分别讲述了蒲
公英、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第五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 br>课文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诗句相配合,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画
面鲜活、直观、。 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辅助学生认识
事物、理解重点词句。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
子”来写。“妈妈——孩子” 这样的关联,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易激发想象、
引发思考。第一节中“旅行”一词指种子离开植物妈 妈落到其他的地方,“囱海
为家”一词指植物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第二至四节具体介绍了三种植物 传
播种子的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以及传播方式。其中,“降落伞”“带刺的铠甲”“豆
荚”是植 物自身的条件;“风”“动物的皮毛”“太阳”是外界条件;“乘着”“挂
住”“炸开”是三种植物种子 的传播方式。文中把蒲公英和苍耳分别比作“降落
伞”“带刺的铠甲”,准确、形象地勾画了它们的形态 ;用
“准备”“送给”“穿上”几个词赋予植物人的感情,写出了植物的灵性;象声词
“啪” ,准确描摹了豆荚炸开的声音。此外,诗歌压“ɑ”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 首诗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灵活多样。比如,同样是说种子离开植物
妈妈,诗中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 方法:“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孩子们就能
去田野、山洼”“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第五 节讲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多
种多样,课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自然界的植物不计其数,传播种子的方 法
难以一一例举,所以作者用叠词“很多很多”“许多许多”来概括,巧用“不信”
激起读者一 探究竟的冲动,又用“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表达“仔细观察的
小朋友会得到它”的意思,这种正话 反说更加耐人寻味,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
1 .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
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 果”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 、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
炸开”用词的准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 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
子的方法。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课文
介绍了哪几 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重点练习读准多音字“为、得”,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植物、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

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练习认读。考虑学生对“得
(dé)、备、刺、 察”比较生疏,因此可以多读读“就得(děi)、得(dé)到、准备、
带刺、观察”5个词语。还可 以在新语境中巩固字音,比如,读读“非得、还得、
可得”“得到、觉得、得意”“跳得高、长得美、写 得好”“备课、完备、备用”“鱼
刺、小刺、刺耳”“海底、到
底、底下”“察看、觉察、察 觉”;读准轻声词语“知识、认识、见识”,还可以
再读读“识字、识别、常识”。
2.写字。
重点指导“它、娃、更”的笔顺。“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娃”
的右边由两个 “土”组成;“更”的第六笔是撇。
重点指导“脚”的部件组成。个别学生可能会把“脚”的 单耳旁错写成双耳
旁,单耳旁是横折钩、竖,双耳旁是横撇弯钩、竖。“脚”注意写得高低错落有
致;“脚”和“法”中都有“去”,但大小不同,在“脚”中小,因为“脚”由3
个部件组成且笔画多 ,而“去”在“法”中大。
因为笔画的长短疏密不同,“娃”注意多横等距离、长短不取齐; “如”和“娃、
她”都是女字旁,因为“如”右边是“N”笔画少、竖短、形方,所以女字旁要
大些;“如、知”都是右边有“口”,右边“口”和左边“口”写法上略有不同:
左“口”小居上中部, 如,“吓、呀”,右“口”稍大居中下部。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
法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三点水中的每笔写紧凑,“去”的竖靠近竖中线,第二个横靠 近
横中线,撇折向右上斜写出尖。


如 6画,左右结构。
左窄 右宽,女字旁的撇点收在竖中线,撇压竖中线起笔,提压横中线起笔
稍向上斜与撇相接;“口”起笔与提 同样高。
脚 11画,左右结构。
三部分窄且紧密,上下不取齐,“月”居左中,“去 ”居中上,单耳旁居右
下,高低长短错落有致。
它 5画,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第一笔点压竖中线,竖弯钩的起笔在第二笔点的右侧,收笔指
向横钩的钩。
娃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女字旁的提的收笔在横中线;上面的“土” 小,第
三笔横与女字旁的提同高,下面的“土”稍大。
她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 “也”的横折钩从女字旁的提的右下起笔,横从
下向上斜度大且短, 折稍向左斜且短,钩要小;竖起笔高,竖弯钩起笔比竖低且
压竖中线。
毛 4画,独体字。
撇、横、横稍偏左,竖弯钩的竖沿竖中线的左侧,弯要向右写长,钩尖向上。
更 7画 第一笔横短;中部“曰”上展下收;竖撇从横下压竖中线起笔,穿出
“曰”向 左下展平;捺从“曰”的左侧起笔向右下伸展。
知 8画 左右结构。
左宽右窄,左大 右小;第三笔横稍向上斜收笔在中心点,“口”写在“矢”


的中下方。
识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第一笔点位置稍高,在竖中线的左侧,
横折提的提向右上出尖,“只”的竖在第一点的右下压竖中
线,封口横压横中线,撇穿插到“讠”的提的下面,最后一笔
是大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第一节重点指导朗读“牛马有脚, 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引
导学生在读好停顿、重音、节奏的基础上,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出 疑问的语气。第
二、三、四节的第一句都是写“妈妈”给予“孩子”的呵护和帮助,读出妈妈满
满的爱意;第二句都是写“孩子”自信、勇敢地离开妈妈,要读出欣喜与快乐。
2.理解运用。
对于本课中“告别、四海为家、旅行、降落伞、乘着、纷纷、铠甲、挂住、< br>炸开、蹦着跳着、仔细、粗心”等词语的理解,有的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具体语
言环境、插图、课 件演示来理解,有的可以通过查字典、换近义词、。展开想象
来理解,有的可以通过触摸、做动作、表演 来理解。
教学第一节,教师可以问“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怎样”,学生朗读回答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教师可以顺势追问“孩子为什么告别妈妈”,促使
学生关注和理解“四海 为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立志四海为家的孩子,说说
远行前跟妈妈告别时会说些什么,从中感受孩子 对志在四方、独立生活的憧憬与
期盼。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旅行”的意思,说说牛马、鸟 怎样去


另一个地方;让我们好奇的是什么,读好疑问句“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教学第二节,可以先请学生从插图中找到蒲公英妈妈并讲讲它的办法,引导
学生把文中 的“降落伞”与插图中的蒲公英娃娃联系起来,从形态、动态、用途
等方面说明,从中感受到蒲公英妈妈 给孩子准备了最好的远行装备。接下来,可
以请学生说说有了降落伞的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让学生通过 表演理解“纷纷出
发”,说说孩子在半空中随风飘远的心情和想法,从而明白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想象植物种子飘散的情景,顺势进行朗读与背诵。
教学第三、四节,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
与观察力、想象力相结合,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加工与再创造。可以 设计自学提示:
1.从插图中找到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并讲讲它们的办法。
2.说说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
3.演一演。
4.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第五节,教师可以请学生找找 近义词“很多很多”“许多许多”和反义
词“仔细”“粗心”。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小节知道了什 么,从中明白自然
界的植物不计其数,传播种子的方法难以一一例举,所以作者用“很多很多”来
概括,并且懂得平时只要注意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从而对课文知识进行
拓展,加强课 内外知识的联系。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的选做题,试着仿照课
文第二、三、四节的形式写一小节,介 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读写的有效
结合和语言的迁移运用。


2 .可以阅读关于种子的书籍。比如,《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德国的安
妮·默勒,书中运用比喻和拟 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
“旅行”手段。
教学设计举例
重点词语的教学片段
【纷纷】
师: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生: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孩子们是靠什么出发的?
生:孩子们是靠风出发的。
师:乘着风怎样出发?
生: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怎样才叫“纷纷”呢?
生:一会儿飞走几个孩子,一会儿又飞走几个孩子。
生:“纷纷”不是一阵风吹来,孩子们一下子都乘着风离
开妈妈走了,而是先离开几个,然后再离开几个,最后都乘着
风走了。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教材解析
这是本册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 际,话题聚焦“有趣的动物”,要求学生向别


人介绍有趣的动物,说清楚动物有趣的地方 ,让别人听明白。
教材首先列举了鹦鹉、萤火虫、松鼠等动物的有趣的特点,并辅以一组很有
特点的动物图片,比如,虽没有脚但爬行速度很快的蛇,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身
体颜色的变色龙 ,只能站着睡觉的高个子长颈鹿,走路会分泌黏液的小蜗牛……
这组动物围坐一起,可爱有趣,引发学生 对动物趣闻的好奇和思考。引导语和小
贴士从两个方面作出提示和要求,一是把话说清楚——“先想好要 讲的内容,再
说给同学听”“吐字要清楚”,这是“说清楚”的基本要求;二是听明白——“听
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通过向同学提问和
交流,听明白对方想表 达的意思。这是在一年级培养学生“大胆说…‘认真听”,
说话要有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基础上的发展, 表明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活动侧
重训练学生如何“说清楚”,如何“听明白”,并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 。
“说清楚”,首先解决“说什么”的问题,需要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
选择 它新奇有趣之处,如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这需要在交际前搜集
资料或进行观察;其次要解决 “怎么说”的问题:说的是哪种动物?它最有趣的
特点(表现)是什么?想清楚了再说。“听明白”,要 求既能认真听,还能做到礼貌,
有问题不随意插话,待对方表达完后,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交流 自己知
道的信息。以上要求需在本次交际活动落实训练,并指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初
步养成“ 想好了再说、有礼貌地提问”等良好的交际习惯。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重点 能清楚介绍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吐字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有


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建议
一、范例引导,明确交际要求
1.范例引导,提供动物“有趣”的角度。
“有趣的动物”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了兴趣自 然容易产生较强的交流愿
望。教师可以在交际活动前,引导学生先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借助
引导语和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动物“有趣”的角度可以是:特殊的外形、特
殊的习性、独特 的功能等。然后组织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使每位学生明确
自己要说的有趣的地方。
2.打开思路,准备动物的“有趣”素材。
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如观察家里饲养的小 动物或走进动物园)和
搜集资料(如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观看动物节目、上网查阅动物资料)等方式,
去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明确自己要说的内容。
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几天内,紧紧围 绕自己确定的内容,了解相关信息。需
要提醒学生的是,前期的准备不要用大量的文字信息。学生只要通 过观察、询问
等实践活动了解到动物的信息,有条件的收集到一些动物图片以备交流即可。选
准 的有趣的地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准备的内容怎
么讲能够表达得更清楚。
二、示范介绍,礼貌提问或补充
1.学生介绍“有趣的动物”,引导学习“讲清楚”。
教师先了解学生准备的“有趣的动物” 的素材,选择典型例子让学生介绍。
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动物的有趣,如“外形、习性、功能”,也可以 请讲同一类


或同一个动物的学生一起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把有趣的地方说清楚…‘ 吐
字是否清楚”等方面的要求。
2.教师介绍“有趣的动物”,引导学习“提问或补充”。
可以由教师讲自己喜欢的动物,其 问有意出现一两处没有说明白的地方,请
学生听后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或补充,在这一真实的交际情境中 ,培养学生良好
的交际习惯,学习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引导 学生初步做到:微笑注视,态度好。请字在前,
谢在后。不明白,问清楚。肯定他人,再补充。
三、人人参与,自主评价
1.小组合作介绍。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 保证每个学生有当众表达的机会,可以先在4人小组里
进行交际练习,利用口语交际评价单(如下表), 从表达与倾听两个方面作出小组
评价。鼓励学生在讲的时候做到吐字清楚,不哕唆,音量适中,不扰人; 听懂同
学的提问并认真回答;同学表达时要认真倾听,了解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有
礼貌地提 问或补充。

2.小组推荐介绍。
每组推荐l人,在全班介绍有趣的动物,同学若 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
提问,介绍者或所在的小组同学都可以回答。
在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防止过度指导、千篇一律。
3.课后延伸:可以把课上的 交流制作成有趣的介绍卡,每位同学完成一页,
汇总后做成我们班的小读本《有趣的动物》。


师: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年一度“有趣的动物”大聚会,可是有一位朋友临时有事不能赶来,它寄来了一段录音,想不想听? 9
(播放录音:大家好! 我的体型很小,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像圆圆的
“房子”。我喜欢在雨后爬来爬去,不过爬的很慢 。遇到危险就缩进壳内,对方
就拿我没办法了。你们猜猜我是谁?)
师:你们猜这是哪种小动物?
生:蜗牛。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听到它说自己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
生:它说自己爬得很慢。
生:它介绍了自己的特点,遇到危险就躲进壳内。
师:对了,你们听得很认 真,一下子抓住了它的特点,不过,蜗牛还有更有
趣的地方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 出示材料: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线,那是它分泌的黏液。
这些黏液可以降低摩擦,帮助 蜗牛向前爬行。)
生:小蜗牛太聪明了,爬行时分泌黏液,就能降低身体与地面的摩擦。
师:是啊,介绍时如果抓住蜗牛一些有趣的特点,大家就能更印象深刻,记住
它了。现在大 家想一想,如果请你介绍小蜗牛,你打算介绍它的哪些特点,先说
什么,再说什么,自己练一练,一会儿 请一只可爱的小蜗牛来做介绍。
(学生先练习,再指名介绍。)
生:我是小蜗牛, 我的体型很小,身体软软的,背上背着一座圆圆的房子,我
喜欢在下雨后出来活动,不过爬得速度很慢。 我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


路线,那是我分泌的黏液。这些黏液能帮助我减少与地 面的摩擦,更容易向前爬
行。
此教学片段设计了“听录音——看资料——学介绍”三个层次, 通过倾听、
表达、适当阅读动物资料的综合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
奇 特的功能等角度介绍有趣的地方。乏性,还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说一说小蜗牛除了介绍自己的外形、生活
生:还讲了小蜗牛爬行时能分泌黏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线。
师:那么再评一评他讲得怎么样?
生:他讲得很清楚,不哕唆。
生:他讲的时候音量比较适中,眼睛看着大家。
师:你的意思是讲的时候很自然大方。对,我们在 向别人介绍的时候,应该做
到口齿清楚,音量适中;态度大方、自然。
(王听雨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西脑包第一小学)

“有趣的动物” 口语交际评价单
我能说清楚
共( )☆
我会提问
共( )☆
有趣在哪说清楚
☆☆☆
吐字清楚,音量适中
☆☆☆
微笑注视,态度好。请字在前,谢在后。
不明白,问清楚。肯定他人,再补充。
☆☆☆
来给☆涂色:能做到3☆;有时能做到,偶尔做不到2☆;做不到,还需再努力
呢l☆:



语文园地一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一组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 ,旨在拓宽学生在生活
中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
“字词句运用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
恰当。二是联系生活,学习用“有时候…… 有时候……”“在……在……在……
在……”写句子,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 联系,在迁
移运用中发展表达能力。
“书写提示”揭示了左右结构的字的宽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
“左宽右窄”的字,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梅花》,诗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背诵积累。
“我爱阅读”安排了 童话故事《企鹅寄冰》,讲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
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 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
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
2.认识11个生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把词语读正确。
2.引导学生发现这8个词语都是到户外观察大自 然时,可能需要的用品。第一
行4个词语是为户外活动准备的着装,第二行4个词语是为户外观察准备的 用具。

一零一中学-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化妆师简历-吉林省教育网


首都经贸大学分数线-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西安理工大高科学院-东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毕淑敏散文精选


世界读书日是几月几日-医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会计从业资格试题-国家助学金


国家卫生人才网-集团公司成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