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计划及活动记录

萌到你眼炸
528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01: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钓鱼岛事件游行-千字文全文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蒙而著)








集体备课计划及活动记录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六
学 校 新庄中心学校


2018__2019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集体备 课 工 作 计 划



集体备好课是上 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 法和程序,为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
老带新,以新 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
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们年级 组老师的集体智慧,
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 上,以学科备课组
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
方法,共 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
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备课目标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课外阅读
1、规范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2、加强课改学习,提高教研实效。
3、扎实教育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4、规范和加强教学常规工作。(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 。备课应
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作业练习要基础性跟综
合性、实践性、活 动性合理搭配。)



三、工作措施及要求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 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
备课组要实行每个教师领一个不同的任务,每单元确定一个 中心发言
人。然后再集体研究,最后个人充实反思式教案。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 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
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
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
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 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
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 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
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
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检查。
4、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 意搞
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 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
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⑶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⑷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⑸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⑹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要把所有的习题统一答案。



5、集 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
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 经过“争鸣”,形成比
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
自己 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
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其它教师在原有备 课上进行修改,特别要注意
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我们评价教案等次的重要依据。发言人的
呈现形式可文字、电子稿(ppt)等。
希望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准备,这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也 是给教
师多年来积累经验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不要有什么压力,我们要共同
提高,共同发展。

四、主要活动安排表
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八周
活动内容
制定备课组计划
《草虫的村落》
《詹天佑》
《怀念母亲》
《穷人》
《唯一的听众》
《只有一个地球》
中心发言人
李宝升
李宝升
冯老师
叶老师
李宝升
冯老师
叶老师



第十周
第十二周
第十四周
第十六周
第十四周
第十九周
说 明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老人与海鸥》
《最后一头战象》
学期工作总结
李宝升
冯老师
叶老师
李宝升
冯老师
李宝升
单周备课组活动,双周教研活动。
第 1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9.10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集体备课《草虫的村落》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老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冯老师 中心发言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要点
设计理念:
新课 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语文课程标
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
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获 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教材分析:
作者以一起·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 小虫,对草虫的村
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放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
之情。
课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



随一 只爬行的小虫展开了奇异的游历。作者一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
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次奇 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
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
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
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命气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表达独特感受
的。
教法学法: < br>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将体现“以
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 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
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 br>自主读文,合作解疑、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
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美、人格 美、艺术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
之间真诚的对话。充分利用课件、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预习好课文。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
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
1、播放图片,看到了什么?
2、师谈: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
忘返,让我们跟随者这只黑甲虫走进《草虫的村落》,去感受一下草
虫村落中的小生灵给我们带 来的无限乐趣。
3、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总领文意(5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一找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 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目光追随
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2、将课题“草虫 的村落”放入这一句话中。(我目光追随着爬
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三、合作学习,答疑解惑(6分钟)
1、发放自学提纲,明确学习任务。
提纲一: 品读1~3自然段:“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
读懂了什么?在第3自然段中看到了什么?找出 相关语句在读中进行
体会。
提纲二:品读第4自然段: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他们意味深< br>长的对视良久”,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
提纲三:品读第5自然段:说说哪个场景让你感到意外?为什么?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好像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
着“庞然大物”为什么感到好奇?蜥 蜴和小黑甲虫在交流些什么?
提纲四:品读第6自然段:(1)作者被哪些场景吸引了?为什
么?(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
泉一般流了出来”。评价一下甲虫们 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作者是通
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提纲五 :品读7~9自然段: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又看
到了些什么?“勤勉”是什么意思?猜猜是什 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勤勉
地奔忙呢?
2、各小组根据提纲合作学习。
3、将学习成果板书在指定的板面上。
四、展示交流,提炼点拨(21分钟)
(一)各小组根据提纲顺序进行交流。
(二)教师点拨:
1、“谧”的书写;“静谧”的意思是安宁而平静。
(1)“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 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
平静,很放松。(用很轻很平静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看到游侠迷路,在和同伴打招呼。
问题预设:他们会怎样打招呼?
(3)“ 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
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倾诉着什么?(黑甲虫:我终于回到了家;其他的黑甲虫:



欢迎你回来,我们都很想你。等)
3、预设:“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好像谈得很投 机似
的。”(谈身体健康状况,谈工作等。)用好奇、友好的语气品读句
子。
4、听录音──虫鸣,带着对甲虫的赞美之情配乐朗读最后两句
话。
5、“勤勉”就是勤奋。我还看到了些什么?(样式)在草虫村
落我还看见了 。(甲虫在市场里做买卖,在公园
里寻找食物,在游乐园里玩等。)
(三)“我悠悠忽忽地漫 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
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 体
会?把体会到的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升(5分钟) 1、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黑甲虫说成是游侠,小圆虫比作南国
的少女,黑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 切音乐等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和
独特的感受,才使文变得有情有意。)
2、小练笔:丰富的想 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义,请你写
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情感升华(1分钟)



(九)补充发言:
叶老师:《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充满人文气息 的童话
式散文。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将一个生动、活现 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初读文章,我似乎也随
着那只黑色的甲虫来到了那片 “弥漫着草香和泥土香的空气 ”的田
野。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有充足的阳光,有萋萋的芳草,周围一片 静
谧。在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放松下来,听森林与小草的密语,看另一
个新奇的草虫世界。霎时 ,儿时所有的无拘无束似乎一下子又回来了,
使人不由自主地躺在阳光下,追随着爬行的甲虫,走向草虫 的村落。
在虫虫的眼里,草茎变成高大的森林,迷路的黑甲虫成了帅气十足的
游侠,它与相遇的 虫虫友好地打招呼,黑游侠的爱人欢快地迎接他的
归来。这个村落有街有巷,成员很多,除黑甲虫外,还 有漂亮的小圆
虫,庞大的蜥蜴等,他们在大树下全神贯注地奏乐,去很远的地方找
回食物 …… 他们和睦相处,安乐而祥和,心存感恩又各负其责。读
至此,我的心灵也变得空明澄澈,静穆恬然了,仿 佛进入童话王国,
回到无忧无虑的儿时。这样神秘的村落,这样奇异的世界,只有在虫
虫的眼里 才有啊!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能试着引领学生走进 “草虫的村落 ”,
让 孩子们领略在虫虫世界里的宁静:其中有英勇的游侠,有俏丽的少
女,有它们的远房亲戚,有音乐演奏者 ,有智慧的建筑设计,更有一



群群勤劳的 “村民们 ”……引领学生感受虫 虫们对生活的热爱。在
品读感悟文章中,我采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
中感 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

1、在读中落实目标 。比如 ,对“傲然”、“左冲右撞”、“寒
暄”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尤其对“寒暄”一词处理,通过师生间的
“打招呼”来体会含义,通过课件演示来解释词义并关注字形。“寒
暄”的“暄”在本课不是生 字,可“暄”字是“日”字旁,这是成人
都容易写错的。老师说,同学们,“寒暄”的“寒”,表示天气 冷;
“寒暄”的“暄”表示天气暖,所以它是“日”字旁。学生对“寒暄”
一词将终生难忘。

2、在读中凸显形象。 比如,通过体会“傲然”、“左冲右撞”
等词语,来凸 显“英勇的游侠”的形象,通过猜测这只娇小的甲虫和
游侠之间会是什么关系,来凸显“娇小的甲虫”的 形象。

3、在读中建构情节。 老师说,这只游侠,不顾一切地往前冲,
究竟 是为了干什么呢?老师问,谁能告诉我,这只游侠急急忙忙回村
子是要干什么呀?原来,是家中有一只娇 小的甲虫在深情地迎归。
永:



第 2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9.17 备课地点:六年级语文办公室
活动内容:集体备课:《詹天佑》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人:叶老

中心发言要点
一、教学设计理念:
1、这篇课文围绕“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一中心展开,
在理解这一中心时,由于当时情况距今较远,学生有理解上有一定难
度,因此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材料,课内,借助多媒体课件,以
读为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 体事例,结合重点词句,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2、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 铁路的三件事是重点,特别是“开凿隧
道”、“人字形线路”两件事最难。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采取 先
“扶”后“放”的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勘测线路”这一部分,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
通过读、议、画、比、演说解决这一难点,体会詹天佑的杰 出和爱国
精神。
3、这篇课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学文过程
中引 导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在学完课文后,又启发学生:学
完课文后,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对自 己说些什么?对外国人说什
么?在想说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作贡献的情
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写下列词语:施工阻挠 控



制 嘲笑 毅然 绘图 泥浆 岔道口 竣工 藐视 居庸
关 勘测 勉励 赞叹不已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和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詹天佑》一文用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
的事 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
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 工程师,表明了中国人民的
智慧和力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层次分明,详略得
当。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结合具体事例,认识
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 重点,我将采用
多种形式读书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2、学法: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 画 说”的学习方法弄懂课文内容。开凿隧
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 基本相同,可采用正迁移的方法,由扶
到放,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五、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詹天佑的头像 音乐《命
运》《沉思曲》 课件:詹天佑铜像、中部凿井法、两头凿井法、“人”
字形线路、火车爬坡。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谁是英雄?(学生自由谈)
2、出示詹天佑的画像,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板书课题)
3、谁能说一说他的一些故事?(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4、教师补充介绍詹天佑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讲了詹天佑的一 件什么事?把使你最受的地方画下
来,也可以在旁边完上自己的感受。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习生字词:
读准生字的字音,练习用生字组词。
náo kòng cháo yì káng huì jiāng chà j
ùn miǎo
挠 控 嘲 毅 扛 绘 浆 岔
竣 藐
施工 阻挠 控制 嘲笑 毅然 绘图 泥浆 岔道口
竣工 藐视 居庸关 勘测 勉励 赞叹不已
三、 再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至3自然段。
1、 学习第1自然段。 读第1自然段,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一杰出的爱国
工程师。抓住“杰出”“爱国”来体 会詹天佑的品质。(板书:杰出
爱国)
教师小结过渡。



2、 学习第2、3自然段。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读着这一段文字,心情一 定是非常沉重
的,说一说哪些句子让你的心不平静了?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谈。
重点抓以下句子进行理解:
1)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 br>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2)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
们。
3)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
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抓住以上的句子理解重点词“阻挠”“要挟”,充分让学生谈自
己的体会。(板书:阻挠要挟 帝国主义)
四、小结
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祖国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
情况下,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挺身而出接受任务,所以说他
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 不起的人物是谁?(板书课题)无
论历史的车轮走多远,这个名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住。< br>再响亮地读一遍课题。
2)詹天佑是位什么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呢?(帝国主义
阻挠 要挟 嘲笑)
2、导入新课。



1905年,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声中 ,在全国人民的殷
切希望中,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外国人都
不敢轻易 尝试的任务,多么了不起啊!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默读课文4——6自然段,并给每个自然段列个标题。
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 “人”字形线路)
3、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 哪些地方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
触?边读边找边画,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地主下面圈圈画画。
1)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
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 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
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感受到詹天佑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力求
精密,不让模糊的词语出自工作人员之口,他严肃的工作态度。)
同学们特别注意“经常勉励”,想 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詹
天佑会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生说)
詹天佑还会在什么样情况说这句话?(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齐读这句话。
2)出示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
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一不小心还有坠入
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
他翻山越 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右油灯下绘图,计算。(体会詹
天佑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他身体力行,不怕 危险,与工人们一起修
筑铁路。)齐读这句话。
3)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 自己修筑的第一条
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
程师失掉 信心。(感受到詹天佑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
请你读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课文说“遇到困难”,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



些困难?从文章里边找一找。(开凿隧道 “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墅
外工作环境恶劣)
詹天估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
难。老师从课外收集一些。(屏幕出示 资料文字,同时配上音乐)
A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
京 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
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 工。
B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
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 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C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 ;有
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
幸身亡。
D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
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是中国人出洋 相。
再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
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 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
师失掉信心。(学生齐读)
小结后过渡到第5、6自然段的学习。
我们来进一步走近詹天佑,看一看他在开凿隧道、设计 “人”字
形线路时的什么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
进的办法。
学生齐读句子,老师演示两端凿进法。
2)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 ,詹天佑
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
外面两端也同时 施工
学生齐读句子,老师演示中部凿井法



3)铁路经过青龙桥附 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
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br>指名说一说火车怎样爬上的。——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
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 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
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
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一个学生读,另一个学生上台用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当火车 在教
师画的“人”线路上演示行车轨迹。
老师演示火车过青龙桥,学生齐读句子。
4、正是由于詹天佑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严肃的工作态度,身
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 国之心,超群的智慧和大胆
的创造,使这条铁路(引读第7小节1、2两句)
同学们,詹天佑 正是凭着这一份坚定的信念,凭着对祖国的忠诚,
凭着自己的智慧,凭着自己的才华,终于带领工程人员 让京张铁路提
前竣工两年。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么一个难忘的日子吧。1909年8月
11日,那 是京张铁路竣工的日子。
学生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后2句话。
教师小结:(结合板书)詹天 佑让所有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京
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 br>秀的子孙,他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
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力回击 ,一记响亮的耳光!他真不愧为中国杰出
的爱国工程师。
(三)、课外延伸
假若你 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
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
屏幕出示詹天佑的铜像。(音乐渐起)
学生面对铜像真情告白。



师总结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再次赞扬詹天佑:詹天
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板书:

詹天佑
受命:阻挠 要挟 嘲笑 (帝国主义)
杰出 勘测线路
修筑: 开凿隧道
爱国 “人”字线路
竣工: 提前两年 有力回击






第 3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9.24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集体备课《怀念母亲》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老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叶金山 中心发言人:李老师
中心发言要点



我的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凉、 引用、强
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
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悔恨之情,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季羡林资料及相应文稿《赋得永久的悔》,制作相关课件。
一、谈话导入、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1、出示季羡林照片
师简介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课件展示)
2、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
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此时 ,你脑海里浮现出母亲怎样
的形象?用一两个词来形容(
—— ——
的母亲),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母亲,
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也对母
亲独特的 解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的这篇——怀念母亲,
齐读课题。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伴随着季羡 林的一生。再读课题。
读出怀念的意味。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情感?
3、出示词语“真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朦胧”“可见一斑”等词语检查学生读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季老 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那么,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 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1、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
2、作者说“我一生有 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文中哪句话概
括交代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
3、抓重点语句,理解对母亲的怀念
出示句子: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 是我的祖
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
的爱慕。
四、失母之痛——永久的悔恨
走近季羡林:我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
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
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 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
亲。
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不懂的词。
同学们自己读了,也听别人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
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课文中



为一“恨”字,这是怎样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2、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这个“恨”
字?
学生任意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句子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
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 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
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
思吗?
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 苦。
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 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
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我觉得还有一点,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
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 br>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
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 绞。请你读读这句话。
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
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
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
(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
大部分时间是 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
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 跑去,不停地问这
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
我一定要 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
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
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句子2: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 的人。我怀着不全
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慕,
因为作者 觉得自己失去了母爱,成了一个灵魂不全的孩子。
师:的确,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品味的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这
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 生:我觉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
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 的灵魂才是完全的。
生:失去了母亲,作者感到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
都变得一 片黑暗,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快乐。
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 誉,什么地位,
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
带给作者多 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
(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 大学毕业,
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师;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因为无法迎养母亲而更加感到遗憾。
生:我明白了文中提到的“我的愿望没 能实现”这句话,我想这
个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 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
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
读第二自然段。
让作者伤心的,是不是仅仅是因为母亲的去世?真正让作者感到
遗憾和悔恨 的是什么?(生回答,师总结: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
疚之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播放音乐)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苦的
文字:
出示《赋得 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
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 陋的屋子,我真



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 千不该
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
么尊荣,都比不上呆 在母亲身边……”
师:在季羡林心中,他认为什么最重?(生:母爱,母爱最重!)
师:可 他偏偏失去了最重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却依然只有那一
恨,还有那无尽的怀念,我们齐读这段文字。
2、拓展作业:看了这句话,你们一定感触很深吧?此时,你有
什么想对你的母亲说的吗?(教 师引导:想想母亲在家的辛劳,养育
你们的不易)快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吧!(叫学
生回答)
3、推荐:课外阅读《赋得永久的悔》
总结:是啊,季老再也没有机会报 答自己的母亲了,留给他的唯
有那遗恨和永久的怀念。而我们大家,却还有这个机会,来报答自己
的母亲。我们能做的很多:在家,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减轻母亲的负担;在学校,好好学 校,不辜负母亲对我们的期望!
板书设计:
6 怀念母亲
敬意 爱 慕
亲生母亲 悔 恨

补充发言:
叶金山



《怀念母 亲》是新课标下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季羡林是个文化界殿堂级的大师,他的散文总 是感人至深。真和
朴无处不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除了充
分发挥朗 读的作用,教者能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
分读,自读等方式,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 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
沉的情感因素外,适当补充,拓展有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
文章 内容。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 4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10.10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穷人》集体备课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人:叶老师
中心发言要点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抱怨”、“忐忑不安”
等词语的意思。
2、揣摩语言文字,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中了解人物的品质,并作
出评价。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
4、理解课文内 容,感受桑娜与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
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5、理解穷人“虽家贫,但心富”的思想境界,从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启迪。
教学重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揣 摩人物的思想
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得到情的熏陶与升华。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板全课题,今天我 们要学的课文是《穷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
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吗?( 学生交流这
位作家的资料)
3、师:是呀,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 》、
《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穷人》是
他的又一篇经典力作 。
4.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 的
《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
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 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
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会给 我们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
呢?让我们走进穷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基本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渔夫和妻 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
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故事。
三、精读启迪:
(一)了解穷人的贫穷境遇。
1、师: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1—7自然段,用浪
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
出示: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 晚地干
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
来跑去;吃的是黑 面包,菜,只有鱼。
(师:桑娜一家的生活过得真不容易呀!生: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
寒冷 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
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 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
菜,只有鱼。
师: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可是还是过着 清贫的生活,生:只
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
是黑 面包,菜,只有鱼。
师:但不管怎样,凭靠着自己的勤劳,日子还算能支撑过去
②、“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



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
难过啊!”
师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这是桑娜发自内心的感慨,同是穷人,桑娜
更深深地理解西蒙的难处,这就是人 间最可贵的真情——同情。怎样才
能读出桑娜对西蒙的同情呢?谁来读这段话?
师:不仅桑娜同情西蒙,我们也很同情西蒙。(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③、就在这死去的母 亲,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脑袋,
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 紧紧地靠在一起。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有旧毛巾包
住他们 的小脚。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示停顿、间歇;②内容上的省略。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师: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他们不知此时
海上真风起浪涌;他们不知道失去父亲的他们 刚刚又失去了母亲;他们
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此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为这两个孩子担忧,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怎么生活
下去呢?
2、师:你真善良。是呀,两个孩子的命运牵动着我们的心,等待他
们的会是什么呢?
出示: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师:桑娜一家如此贫穷,但当她发现西 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
孩子抱回家。同学们,我们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在给与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在收获着快乐。桑娜是这样吗?收养了邻居家的那两个孩子,



她的心情怎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8—11小节把有关
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来。
3、同学默读找划句子。
4、交流
出示: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
非这样做不可。”
师:你觉得这句话哪些词语该重读?(非这样做不可)追问:为什么?
师:自己也不知道为什 么要这样做的桑娜为什么又说觉得非这样做不
可?你读懂了吗?谁来说说看?
师:此时 ,我们感受到了桑娜的身上有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善良
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善良是桑娜与生俱 来的美德。尽管她(学生
接着读这一句)
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但是抱回两个孩子, 她觉得是她义不
容辞的抉择,(学生接着读,是非这样做不可)
师:多善良的桑娜啊,让我们 再来读这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
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
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
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br>揍我一顿也好!”
师:理解“忐忑不安”,她的心情为何如此忐忑不安?(再读描写贫
穷的句子)
教师 小结并板书:生活的贫穷是桑娜忐忑不安的重要原因。(边说边
板书)桑娜现在的生活就很穷,收养了两 个孩子后生活会更穷。



师:想起为了生计还在风浪中拼搏的丈夫,桑娜的内 心矛盾重重,再
读(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 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揍我一顿也好!
师:矛盾、忧虑、担心、害怕,复杂的情感充斥着她的桑娜内心,生:
再读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的桑娜内心进行着强烈的思想斗争,那些
无声的省略号似乎在告 诉我们:(学生交流)
师:此时此刻桑娜想了许多,思绪万千,害怕、紧张、矛盾,最后她
怎 么想的?(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揍我一顿也
好!)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所含的坚定的思想。桑娜对两个孩子的关心和对
邻居西蒙的同情。 教师小结:从桑娜矛盾的内心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收养两个孩子
的愿望的强烈,决心的坚定。
师:虽然桑娜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的贫穷让桑娜
矛盾重重,忐忑不安。此时 的桑娜多难啊!让我们带着心与桑娜感同身
受吧! (配乐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是盼望着丈夫回来的桑娜终于等来了丈夫,听说邻居去世了,孩
子无人看管时,丈夫表现 得怎么样呢?
2、大屏幕出示句子: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
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



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
醒来。
3、穷 人得心是相通的,桑娜是善良的,有爱心的,她的丈夫同样是
个值得我们尊敬的。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 他的话语句句是那么的朴实、
那么的感人。
4、师引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
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 醒来。
5、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6、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7、为了抚养西蒙的孩子,桑娜和渔夫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怎样熬下去
呢?
8、教师小 结并板书:透过这个“熬”字,我们不难体会到渔夫和桑
娜的身上有着一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 人”的美好品质。
四、内化升华:与文中人物真情交流,升华情感。
出示课件(文中插图) 在温暖、舒适而又简陋的小屋里,渔夫和妻子
桑娜欣慰而忧虑的深情看着躺在床上沉睡的七个孩子——看 到这里,你
想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把《穷人的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2、再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
描写穷人的文章。
3、续写故事:渔人一家收养了这两个孩子之后,他们的生活将会有
怎样的变化呢?他们将怎样生活下 去呢?
附板书:



20 穷人


收养两个孩子
穷 更穷
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

六、总结
补充发言:
李宝升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采用抓重
点词语进行 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
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合理想象。教师设计
了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
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
问难。小组讨论重点问题。认真观 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
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第 5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10.22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唯一的听众》集体备课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冯老师 记录人:叶老师 中心发言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要点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
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 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
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
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
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 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
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 、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
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
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
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 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
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 下练
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
到家中练琴。最后写 “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
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每次演出时总会



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学生分析:
《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
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 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
支持,理解“我”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
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
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 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
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
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内容: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做人最需要的优良品质)
教学目标:
知 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
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 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
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作批注的方法自主读书的能力,提



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方法:抓关键词句阅读理解;做批注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幻灯片(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 他
拉出的小夜曲,被父亲和妹妹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板书:锯床腿的声
音),他感到十分沮丧 和灰心(板书:沮丧和灰心),可是最终,他奏出
了真正的音乐。是什么让他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呢?一边 浏览课文,一边
思考。
(二)重温课文,抓住要点



生浏览思考。
交流:你认为是什么让他奏出了真正音乐?(老教授的鼓励、自己
的努力自信……)
课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写老教授给我的鼓励的?(语言和神态描
写)。
(三)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让我们默读课文,勾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神态的语句,反复读读,
写下自己的感悟)。
生读书勾画,做批注。
交流:
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这句话中老妇人 自己承担责任,让“我”不要过意不去,并表示
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你来读读, 读出这层意思。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悟?你也来读读。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
样?(自卑、紧张……) < br>(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
我的顾虑让“我”毫无顾忌地大 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 “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
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 “我”的听众,
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
定会越练 越来劲)。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 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
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初次见面,老妇人的如诗般的语言给我鼓励, “我”的琴艺在不断提高。
再读课文,说说老妇 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有
了勇气和信心。我的琴艺见长。课文哪里写到?谁给我 们读一读。(理
解:一种力量、潜滋暗长)。



4.这一段的结尾,出现了老人的第四段话:“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
和幸福。”
(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
下去)。
如果是你,听了这样的话,会怎样做?(一定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
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除了有声的语言,还有一种语言是无声的,那就是眼神。文中哪里
描写了老人的神态?
生交流描写神态的语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感谢、称赞)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这平静的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
什么?
②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
的勇气。读出感谢、称赞)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拍子”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耳朵不聋)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 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
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 了什么?
让我“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她还在鼓励我继续努力!
齐读文章最后两句。
如果,你是这位小提琴手,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这正是他想说的话。(敬佩、感激)
这份成功也有自己的原因:努力、坚持。
三、教师小结,回归主题
是老教授诗意般的语言和平静的眼神,呵护我,鼓励我,使“我”



坚定了练琴的信心和决心,最终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五、赠送寄语,升华品质
鼓励、赞扬是神奇的魔法,让白痴变天才。
心存感激,美好会离你越来越近。请你把美好的品 格带在身边,愿
你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幻灯片)
板书: 17、 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感激、敬佩)
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 真正的音乐
语言:如诗般 鼓励
神态:平静 赞扬
沮丧、灰心 自信、勇气

补充发言记录:
叶老师:
这节课,是作者重形式完整向重内容平实转变的尝试中比较



成功的一次。 为 达到教学目标作者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读:浏览,整体确
定学习要点和方向;默读,做批注,是潜心读书, 独立学习的过程,重
读中感悟;展示交流时有感情朗读,重以读促思,以读促讲 。还有教师
范 读、学生齐读做填充,体现以读为主。对于抓关键词句理解我课前做
了充分预设,哪里肯定,哪里追问, 哪里联系自身体验都做了准备,交
流效果比较好。当然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如小组合作在这堂课里是必
要的;按顺序汇报的要求也要在课初提出明确要求;灵活安排课时,以
学定教,不能不考虑学生 ,死板的按自己的意愿去做。除课文内容与思
想要关注,更要关注学生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教师为了不 教”这才是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 6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10.29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只有一个地球》集体备课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人:叶老师
中心发言要点
【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地球 》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上册第四组头篇文章。是一篇脉络清晰、通俗易懂说明文。这篇 课文从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
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 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
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引导学
生积累语文知识,并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课
文的特点,我是这 样设计教学的:一、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朗读课文,
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用词用语的妙处,培养语感 ,理解课文内容。二、
本篇文章是文艺性说明文,其文字背后告诉我们一些有关地球的科学知
识 和人类生存所存在的现象,凭借单调浮躁的文字学生是无法理解其中
蕴含的知识以及道理的,于是我借助 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幻灯片出示
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眼球,唤醒学
生的心灵,从而融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运用重要词语 复述课文,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进一步熟悉文
本,积累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四、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就 是学习语言运
用的本领。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为了以后在语文实践
中得以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挖掘课文的空白处,加强学生口头语言
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另外,还 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
到的语言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本篇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自主认识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有限、
本来”等词。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
了!”
3、理解课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
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我 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懂得“只
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
1、根据提供的词语复述课文。
2、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
诸行动。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地球及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2、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并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以下这些画面是 老师外出旅游拍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一组镜头,师声情并茂地随画面内容旁白:美丽的 西湖,
神奇的九寨沟,险峻的华山,桂林的山水,洪下的竹,青山的水,桂花
的林 …… 设计意图: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情的描述创设情景,在学生与
文本对话之前,展现同学们在大自 然中美丽壮观的画面,并告诉他们这
一切都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 对
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谁来读读课题?(要求同学们根据自 己的不同理解来读课题)
过渡:同学们,《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
些 有关地球的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深入了解我们的地
球吧!

设计 意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
所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学生初 步接触教学内容的情况,更
有利于思考以下教学的着手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提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请大家边读边思考:从全文看,哪一句话完整地概括了地球的特
点?
设计意图: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
中去,用心感悟、揣摩,从而有所收获,实现读书 的价值。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 扁舟”
中的“扁”字以及“璀璨”这个词。
2、交流以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利用幻灯片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
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 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
感叹。(指名读、齐读句子)
师相机抛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 感叹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呢?(板书:可爱、破碎)
设计意图: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正确引领学生展 开全文的阅读。这一教学
环节,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信息,从重点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
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切入,抛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
学生展开全文的学习。
四、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一)体会地球的“可爱”之处。 < br>师:宇航员为什么感叹说地球太可爱了?请大家自由朗读一至四自
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 谈谈自己的看法。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2、全班交流、汇报。
3 、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了解地球“美丽壮观”、“渺
小”、“慷慨无私”等特点,从而感 受地球的可爱。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的句子中体会地球的可爱:
(1)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 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互相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 纱衣”。
师:看,在太空遥望我们的地球晶莹透亮,是多么的可爱!我们生
活在地球上可以近 近欣赏我们的地球,你们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太空中看到的地球、鱼在水中游、鸟在蓝天上飞 翔、
花在花丛中绽放、树抽出新的枝条、孩子们在草地上蹦跳玩耍等画面。
师:看这些画面, 你可以用文中的词句来形容我们的地球,它是
_______,是那样的_______。
(2)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
中,就像一叶扁舟。 师:这样的地球,我们又可以用文中哪个词来形容它?(渺小)作
者是怎样来说明地球的渺小呢?( 运用列举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师:孩子们,“慷慨”怎样理解?你们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吗?
理解“慷慨”这个词之后
师:地球只是慷慨地给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吗?还给我们提供了什< br>么?(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下文的内容,了解地球还给我们提供
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 源等自然资源。)
师:地球是怎样毫不吝惜地给人类提供自然资源的呢?我们来看看
这些画面。
课件出示:地球为人类提供地下煤矿、地下金属、森林、瀑布、生
物、大气等资源的画面。 < br>师:孩子们,地球慷慨地向我们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样的
地球我们又可以说它是____ __,是那样的_______。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br>地球的特点,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宇航员为什么感叹说地球太可爱
了?以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然
后鼓励他们自由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 达到共
识。
总结:孩子们,美丽的地球是可爱的,渺小的地球是可爱的,慷慨
无私的 地球更是可爱的。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完整具地说说我们
地球的可爱之处。但是老师有个要求,复 述的时候,请用上“美丽壮观”、
“渺小”、“无私”、“慷慨”、“可爱”等这些词。
1、自由朗读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练习复述。



2、老师引导 学生复述: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宇航员在天
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
球是 。它是一个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
像 。虽然我们的地球很渺小,但是它很 ,它向
人类 ,还有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这样的地球是多
么 。
3、指名复述。
师:是呀,我们的地球多么可爱,让我们用文中的一句话大声地赞
美它。
幻灯片出示 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
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指导学生运用赞美的 语气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发展语言能力为目标,
是当今语 文教学的重点”。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学中就要加强学
生的语言训练。复述课文,既能培养学生的 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熟悉
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另外,复述中加深学生了解地球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渡:我们的地球是多么可爱,但是它又是那样容易破碎。为什么?
(二)探究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
师:我们可以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来探究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 ,谁
来说说我们是用什么学习方法了解到地球的“可爱”?
1、交流学习方法。



2、师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运用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3)完整地说说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用上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
子。
(4)自主学习,然后小组里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之后,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师适当引导点拨。
首先,交流描写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1)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
长大。
(2)地 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
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 的地质才形成的。如果不
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师:“有限”怎样 理解?请联系课文的内容说说。(引导学生了解
地球资源的“有限”是地球容易“破碎”的一个原因。)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 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破坏自
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 成了一系
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师:“本来”如何理解?(要求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说说)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人类怎样随意破坏自然资



源以及给人类造成哪些“威胁”?
设计意图: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去“ 补白”,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人类怎样随意破坏自然
资源?给人类又 造成哪些“威胁”?文章没有具体描写,于是,我便抓
住文章中这些精当、深邃之处让学生去联系生活实 际思考问题,从而深
入了解到自然资源“本来”可以再生,但是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而
造成 “资源枯竭”以及发生种种“生态灾难”,这就是地球容易破碎的
主要原因。
课件出示:人们 随意破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人类面临威胁、
地球资源枯竭等画面,加深学生对地球容易破碎原因的 了解。
其次,学生运用自己的话和文章的句子复述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
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利 用以下词语进行复述:只有……不会…… 不
是……而是…… 不但……还…… 如果……必将……
设计意图:老师要教给学生什么?老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
知识,而 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首先,我教给学生了解地球特点
的学习方法,然后鼓励他们运用这种方法去 探究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了地球容易的主要原因是—
—人类随意破坏地球资源,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这样的
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 识,更重的是“学会学习”。
过渡:我们的地球是那么可爱,但是它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这时有
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



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三)了解“人类移居”的问题,呼吁大家保护地球。
教师引读六、七、九自然段:
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
不错,科学家提出许多设想……但是……
因此我们要大声告诉全人类……如果……如果……我们要……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 ,学生已经了解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
性,同时也了解到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为 一
个做铺垫,“我们要保护地球”这个意识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
以下的内容已不需要 老师做更多的讲解,我主要通过引读,传达作者的
心声,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与作 者的情感产生共
鸣。朗读是有声的感染,它可以使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语言。以读为基
础,以“ 引”为暗示、启迪,以情传情,学生才能读得快,读得好。
五、拓展训练,感情升华
过渡: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我
们只有一个地球,你们能根据课文的理解动笔 写写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吗?
师:写好了就上台来读读吧!
(学生争恐后,大步走上讲台,高声宣读。)
生: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生: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生: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生: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生: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生:保护地球=热爱妈妈。
生: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请不要向她的血管里注入废水。
……
师:(把学生读的一条条宣传语写在黑板上)太好了!同学们,你
们写的宣传口号非 常响亮,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
肯定会很欣慰的。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我们要保护地球”的意识,但是
如何 保护地球?这个问题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
六、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1、围绕“只有一 个地球”这个中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
生领悟“围绕一个中心,从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叙 述”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中,你学会了哪些说明事物的方法?
2、大家回去围绕着“我要保护 地球”这个中心写一篇作文。写时,
首先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语言谈谈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然后列举一 些
事例谈谈自己打算如何保护地球。
设计意图:积累在于运用。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



多 少语言知识和规则,也不能仅仅看“积累”了多少词语和句子,而是
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所 积累的语言。本篇课文条理清晰,
结构严谨,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 、
积累语言、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累文章的语
言,领悟作者的写法, 然后以课例信息资源作为写作内容,鼓励学生运
用所学到的语言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从 而达到语文学
习的真正目的。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破碎
美丽壮观 渺小 资源有
限 随意破坏 滥用
无私 慷慨 和蔼可亲 枯
竭 威胁

补充发言记录:
李宝升: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



有 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增
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本文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生
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上。本课中除
了让学生体验关联词运用对于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作用,课堂中还可以适
当的渗透有关说明方法。 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的材
料,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 惯。教学中
以读为本,紧扣重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理解地球的慷慨与无私,地
球的渺小与容 易破碎,在此基础上以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进行研讨,
使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学中较 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
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将语文和相关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
和 思想认识,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 7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11.5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集体备课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叶老师 中心发言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要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写八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



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进行积
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资料,创设情境,进行体验学习。
2.利用多种读书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
环境、爱护家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
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借助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
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整体感知
1.抓住题眼,对比质疑。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课文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生齐读)
你想怎样诵读课题呢?并 说说理由。(可强调“这片土地”,随机
再次回顾西雅图的历史;可强调“神圣”,初步交流对题眼的感 悟)
一般我们怎样形容土地?(肥沃的、富饶的、美丽的、贫瘠的……)



这里没有用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土地的外在状况来形容土地,而是用
了“神圣的”?真是耐人寻味 。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再去看看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 < br>读到此时,你感觉“神圣”是什么意思呢?(这片土地是有灵性的,
是圣洁的,是值得珍惜的,是 不容侵犯的……)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词语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浏览、
温故的 基础上,谈出对于“神圣”的理解,既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
又是对情感的初步体验。
(二)品词析句,丰满体验
1.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同学们说,这片土地是有灵性的,是圣洁的,是值得珍惜的,是不
容侵犯的……那我们就带着感 情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①自由读,传达自己的感悟。
②变化读。
去掉“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感悟土地 在印第安人心目中的位置,
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论”,崇敬自然。
去掉“每一部分”“都”: 感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对于
印第安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
(2)品悟“每一”,传递浓情。
课文列举了哪些部分?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诵读,交流作者都列举了哪些部分。



一切都是那样新鲜、纯洁,没有污染、破坏,难怪课文中说这里的
一切都是──圣洁的。
②突出内容诵读。那我们就随着作者的笔触,再去看看这圣洁的一
切。
指名读课件出示的内容。课件出示:去掉“每一……”,有什么感
受呢?
③变换内容诵读。
“每一处”就是“所有的”,我们把“每一处”都改成“所有的”,
请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对比感受。课件出示:把“每一处”都改成“所
有的”。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阅读课中朗读与理解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里的理
解有两层含义:理解语言的含 义;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
情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恰是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好例子,“每 一”这
个词语的反复出现,使得这片土地的每一道景象都像慢镜头一样在眼前
行走,作者的不舍 与眷恋跃然纸上。这样的情感与表达效果的获得,不
是教师的强加,不是琐碎的分析,而是在多种形式的 诵读中自然感悟。
④想象画面诵读。
印第安人再也不能在这片沙滩上嬉戏了,山脉不在眼前 蜿蜒盘旋了,
松针不在眼前闪闪发光了,再也听不到昆虫的嗡嗡鸣叫声了。让这片土
地的每一道 景象像慢镜头一样在眼前行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心慢慢
地回放,读──
⑤背诵积累语言。
读着读着,我们和西雅图的人民一样的伤感,一样的留恋。读着读
着,这美好的文字也印在了我 们心间。快速地背诵这一段文字。



(3)自由交谈,感悟“圣洁”。 西雅图说得多好啊,所有的一切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
是圣洁的。我们继续读第三自然段 的文字,哪些字眼在向我们诉说这里
的一切都是圣洁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随机点播: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融为一体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姐妹情深
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情同手足
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血脉相连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亲如
一家
小结:植物如 同印第安人的姐妹,动物如同他们的兄弟,树汁是他
们身体里的血液。他们还认为,山峦是他们的父亲, 河流是他们的母
亲……这种关系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可以说是──
情同手足、情深似海、亲密无间、如影相随、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密不可分、唇齿相依。
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词,来说说你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呢?
出示语言提示表达,引发思考:
闪闪发光的河水与万物的生命是密不可分的,它就像是人类的 母亲,
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养育着我们的子子孙孙。
【设计意图】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后面的内 容来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
的理解。可见课文内容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旨在陈述这片土地的
神圣,大地与人类不可分割的关系;旨在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
(4)齐声诵读,传达情感。



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1)激情过渡,诵读思考。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
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 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
同胞们是多么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 br>诫。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大部分,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哪些句
子引起了你的思考?随着朗 读把你的感受用凝练的词语写在旁边。
(2)自由诵读,批注感受。
(3)诵读交流,增进体验。
①大家在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时候都关注到了作者为我们描述的这 片
土地上的美丽画面,都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对白人的告诫。
你能用你有声的语言 表达自己深刻的感受吗?
②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丰富对“神圣”的体验:“溪流河川中闪闪
发 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这里的水已经超出了“水”原本的含义,将水的悠久历史、 优良传
统、人的生活方式、前途与希望结合起来,使水具有了丰富的意义。引
导学生展开想象, 让学生结合现实,联系水对人类的意义以及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也可结合古今以来“水”在文学中的一 些寓意来理解这句
话。
③“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这是印第安人对白人的要求,也是对
我们的要求,请同学们结合之 前找的自己周围环境水资源的情况,想想
没有了河水、没有了水,人类要怎么生活。
④“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提问:“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⑤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 给了我们的祖
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了解空气对于人类的
重要性。
⑥“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
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 上。”提问: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动物的灾难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4)语言训练,激发情感。
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体会后,追问:“这些语言在你的头脑中勾 画
出了哪些景象?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请用“当他看到________,怎样……”的句式说一说。
利用导语,将学生引入语言表达的训练。
“当他看到闪闪发光的河水,缓缓地流向远方的时候 ,想到再也不
能听到那潺潺的水声,再也不能用其滋润自己的心田,再也不能乘着木
舟穿行其中 ,泪水不自觉地迷失了双眼。”──依依不舍之情。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花香,诉说心语,他不禁心 中一紧,这片土
地转让给了他们,是否还能感受这清风的气息,是否还能嗅到松脂的幽
香,品尝 到风吹过草地的甜美味道呢?”──魂牵梦萦之情。
“忽然,一批骏马由远方疾驰而来,四蹄腾空,他 望着它,喃喃自
语: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动物,它们是我们的兄弟,与
我们的生 命息息相关。”──殷切希望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引导学生经历了这样几个学习过程:“以理
解促朗读”,诵读之前,老师从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题,启发学生边读、边思 、边画;“以朗读促理解”,伴随着理解,启



发学生把理解的意思和情感通过 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形象,读出画面,
读出情节等;“以补充促理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阅读积 累,
加深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不单单是对白人的
告诫,更是对人类的 叮嘱;“理解与表达相结合”,抓住这部分内容特
有的情感特点,挖掘潜在的训练因素,表达不游离课文 之外,是对课文
语言的积累与再运用。
3.诵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西雅图带着对土 地的恋恋不舍和浓厚的深爱之情对白人的领袖说
了这些话,但是这还不足够,他还要对白人的后代们说! 请同学们带着
这份感情齐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②读了这部分内容,在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哪些词语?(热爱、眷
恋、叮嘱、全力以赴……)
③读了这部分内容,在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哪些问题呢?(为什么
课文第三自然段强调:“我们 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
现在这里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如此的不舍,为什么要放 弃?要转
让?)
④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人类属 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
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 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
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⑤了解印 第安人为什么不为自己“神圣”的领土拼死一战的原因,
他们试过一切办法,奋战过,躲避过,最后只剩 下两条路:不是死去,
就是搬到保留区去。当时的放弃折射出这片土地在印第安人心中的“神
圣 ”地位!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焦点就应该集中在作者的
矛盾上,情感与行为的矛盾,行文表达前后的矛盾。采用自我质疑的方
式引出,目的在于培养学 生联系上下文细致读书的习惯,关注语言文字
深入思考的习惯,独立动脑深化思维的习惯。
(三)诵读练笔,加深情感
1.反复诵读:西雅图酋长的叮嘱。
2.欣赏风光。
这片土地是如此神圣,白人被要求要善待那里的河水、空气和动物。
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白人 有没有按照西雅图的要求做到呢?走进今天
的西雅图!欣赏现代“西雅图”风光图片,伴随图片教师进行 解说。
3.诵读练笔。
此时,你又会怎样朗读这篇课文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诵读。< br>你能学着自己喜欢的语句的表达方式,来写写自己的感悟吗?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感悟一咏 三叹的表达效果;欣赏风光,感
悟演讲稿产生的效果与魅力;诵读练笔,再次积累语言,学以致用,把< br>语言训练、课文内容、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激发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理解分析上升到鉴赏表达。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好词佳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3.小练笔:调查自己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被使用、保护 的现状,
写写自己的发现、感受或建议。
三、教学策略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使学生受到作者丰富、强烈情感的感染,



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遵循学“文”不断“情”,激“情”
不离“文”的原则。 < br>品析──丰富情感体验:即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
情感体验、思想教育紧密和谐地 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激情──增加情感感染:即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 其主观能动性,既获得情感熏陶,又能传达情感体验。
课堂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èng jí jùn mǎ xióng yīng chán chán
huí dàng zī rùn
( ) ( ) ( ) ( ) ( )
( )
shàn dài sōng zhī bǎo guì zī yǎng y
īng er juàn liàn
( )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骏( ) 眷( ) 脂( )
俊( ) 卷 ( ) 指( )
竣( ) 券( ) 旨(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极其崇高而庄严。
( )神圣而纯洁。
( )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 )供给养分,补养。
(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
( )遗留下来的痕迹。
四、写近义词:
浓密( ) 圣洁( ) 眷恋( ) 幽香( )
五、写反义词:
浓密( ) 清澈( ) 希望( ) 放弃( )
六、课文内容:
本文是印第安酋长( )的著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
语言,向我们表达了( )人对这片土地的( )和( ),
表达了( )。
补充发言记录:
叶老师
这篇文章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写给即将购买他们土地 的白人领袖的一
封回信,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
象地描述 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
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 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
“如果转让土地,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



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
物都 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
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 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
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
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
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
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 中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因此我注重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
帮助学生理解“ 神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引导学生体会
了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本文的背景与学生生活 有一定距离,课外资
料的收集与运用对文章本身是有利的充实,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领悟,
更激 发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



第 8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11.12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少年闰土》集体备课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人:叶老师
中心发言要点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
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书“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鲁迅)
2、教师简介鲁迅先生。
3、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这节课 ,我们
先来学习他的一篇作品。(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 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
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质疑。
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5、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的?速读课文
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3、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
项圈)
4、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年少、
健康、天真、活泼)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语句。
四、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

3、闰土向“ 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
气、神态吗?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
每件事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 朗读。如,“雪地捕鸟”让学生边朗读边表
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
5、在这四件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
6、那么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 最深?以至三十年过后,我回忆
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会浮现出来它的画面呢?(看瓜刺猹)
(1)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3)轻声读课文第 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
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 动了起来)。
(4)引导背诵。
7、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 里看出
来的?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



年 。)
五、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
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如:池
塘捕鱼、捉泥鳅等)
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的。他就是这样
一个机智勇敢、聪明 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感情读好这
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如果是
“羡慕”,该怎么读?如果是“惊奇” ,该怎么读?如果是“自叹不如”,
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出示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
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许多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不知道 (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 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
历)。
4、小结:“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 ,不能广
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对闰土的佩服,对
丰富多彩的农村 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5、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 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
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
没 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就马上出现了
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画面。
6、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
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 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
手了。
7、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的?分角色想象表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我” 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
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课文最后说他们从 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
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
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闰土的一句“老爷”更让“我”
大吃一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 变的呢?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
乡》来读读吧!交流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语言、动作描写: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壳
看瓜刺猹
潮汛看跳鱼儿 (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第 9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11.19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集体备课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叶老师 中心发言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要点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



生 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
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
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 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
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 滴回
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伯父在笑谈“碰壁 ”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
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呼应开头,点明主
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 民的爱
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
贯穿着“伯父就是 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
一基本主题。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 亲切之感。“伯父”
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
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
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
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 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
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 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
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 般人的
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
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
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
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
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
受”? (伯父年纪这么 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
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 认识
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
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 》从中启发教育“我”要
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补充发言记录:
叶老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 父鲁
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
为别人想得多、为自 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李红胜: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情感性朗读 ,探究性阅读和创
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
教学,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
冯老师: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 的句
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
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 崇敬和爱戴之情。


第 10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11.26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老人与海鸥》的集体备课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叶老师 记录人:叶老师 中心发言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要点




教学目标:
1、
2、
3、
帮助学生掌握会认字和会写字;理解难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 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
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读懂课 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抓住描
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并揣摩作者是如何
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
达出来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海鸥老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海鸥老人塑像的图片)
在云南昆明的翠湖旁,矗立着一尊塑像 ,(投影海鸥老人的塑像)。
每年秋天,当海鸥来临时,有一个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他的名字叫吴庆恒,人们亲切的称
他为海鸥老人。十多年前,老 人吴庆恒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
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位普通老人 和一群



海鸥相依相随,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这究竟是
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对故事的好奇阅读课文,激发兴趣阅读课
文。]
师:看来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⑴为什么称他为海鸥老人?
⑵他为海鸥做了些什么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老人与海鸥》(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的收获。
2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给你留下了一些怎样的印象?
3 思考:写老人与海鸥的 故事,课文通过哪些场景来表现人与海鸥之间
的感情?(两个场景)这两个场景,你读的时候,哪个让你 意想不到?
(送别老人的情景)。
一方面: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 切地说话等
事例表现了老人关爱海鸥。(板书:老人关爱海鸥)
另一方面:老人死后,海鸥 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
等悲壮画面,海鸥送别老人体现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
(板书:海鸥送别老人)让学生看看这两组词语,并让学生读读。(投
影词语)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从两个方面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把握大概脉络。]
三、感受老人对海鸥的关爱
过渡:老人对海鸥的爱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坚持了(十年),因 为(出
示句子,学生齐读)“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
来,和海鸥就像亲 人一样。”同学们,我们回到十年中的一个普通的冬

1、浏览1-12自然段,看看文章哪 些句子能体现老人对海鸥的关爱,边
找边用波浪线画出来,也可以在旁写写自己的体会。(时间5分钟, 从
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
3、总结:从老人的精心喂养、亲昵呼 唤、深情谈论中,我们再一次深
深地感受到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 分的教学设计依旧保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让
学生自己找出体现老人对海鸥关爱的句子,并且学会 在课文做好旁批,
及时记下自己感受。]
四、学习海鸥送别老人片段,感受海鸥的不舍之情



1、过渡: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愿望,他说当他去世后希望能
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
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把老人遗像 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
的事。课文是怎样描写那个场景的呢?自由读15~17自然段, 找到海鸥
让你让你意想不到的举动,画一画,和你的同桌交流。
2、分析品味,体会句子含义。
(出示第一组句子)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 飞来,围
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
发生了什么大事 。
①为什么海鸥会让人意想不到地突然飞来?
(以为老人来喂养它们了,没等呼唤就迫不及待地飞来了。)
②海鸥们不一样表现在哪里?
生: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③海鸥们声声鸣叫,他们似乎在说什么?你现在就是老人喜欢的海鸥
“老沙、红嘴、灰头、独脚、公主”,看到只有老人遗像在,你会怎么
想?
师引导:老沙,你会想……(引导学生说出海鸥们的焦急和担心)
④师总结:海鸥们多担心、多焦急啊,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齐读,指名2-3人读
过渡:海鸥们声声鸣叫却唤不来老人时,他们似乎明白了一切,他
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又感 人的葬礼。



(出示第二组句子)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 前后站
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① 理解 “肃立不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并请回答学生示范动
作)
② 学生朗读句子
(一学生读,全体学生肃立不动。全班再读一遍。)
过渡:但是当我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景,又一
次出现了。
(出示 第三组句子)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
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 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
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① 理解“炸了营”是什么意思。
② 通过字词替换,理解“扑”字的含义
尝试范读时把“扑” 换成了“飞”,引导学生理解“扑”字含义更
深,情意更重。师总结:在写作时用词要反复推敲,才能达 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扑,更显得重。用力,快,猛。比如老班长一下子把我扑倒
在地,才发现 原来炸弹来了。一瞬间的事。飞,可以是一个过程,飞来
飞去,轻盈,飘逸。母鸡扑,鸟儿飞)
3、分形式朗读读三组句子(出示三组句子。)
①全体同学带着深情地读
②男同学激动地读



③女同学依恋不舍地读
师与生共同总结:看,这老人就是海鸥的(亲人)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对课文了解的基
础上,寻找出三个海鸥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然后比较自然的引导学生
进入到三个意想不到的句子的品读体会当中。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注
重字词的理解,并且配合创设情 境,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体会海鸥
的心情。另外在句子的理解后注重多读重点的句子,通过指定学生 用不
同形式不同感情的朗读的方法,既起到了让学生多读又不乏新鲜感。]
五、补充课外资料,拓展升华
过渡:曾经留下了老人与海鸥们美好回忆的地方,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
了呢?
(出示 资料)2005年,红嘴鸥莅临昆明20年,这一年,昆明以红嘴鸥
来越冬数量之多、人鸥和谐持续时间 之长而被授予“中国红嘴鸥之乡”。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一个21岁的女孩提议为这位老人塑一尊 像,
经当地媒体倡议,立即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短时间内便收到了捐款
数万元。
1、假如有一天,你作为一位翠湖公园的游客,来到老人的塑像前,你
会怎么想?把你的想法写在笔记本 上。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是本着让学生想象自己作为一名游客,< br>通过资料的补充和老人塑像的图片的展示,并配乐创设出情境,让学生



能够把自己的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
六、小结
短短的几个句子,却让我们体会到 了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人心的深
情,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老人和海鸥的情义,你会用哪一个词?老人究< br>竟做了什么事让海鸥对他如此深情?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一个老人和海鸥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课 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场景,分别是?(生:老人关爱海鸥、海鸥送别老
人)其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生回答:海鸥送别老人)。海鸥们
面对着老人的遗像久久不愿离去,它们站在老人的遗像前肃立着、哀鸣
着、盘旋着。老人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海鸥对他如此深情?请同学们快速
默读3~13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场景内容的回忆,达到复
习的效果。另外也能在较 短的时间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二、学习老人外貌描写
过渡:那么这位至亲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
1、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
2、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 的过时布衣,
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
这位老人 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
海鸥相伴。
3、理解“褪色”一词的深刻含义
师:这句子,哪个词最让你印象深刻?(褪色)
师:“褪色”这词出现了三次,它说明了?(老人生活的简朴)
4、 阅读补充材料,谈谈自己新的感受
吴庆恒老人是昆明大工厂的一位工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 8元,
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
交车,4元5角钱 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他自己一
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唯一的奢侈品是2 角钱一包的“金沙
江牌”香烟,老人去世了,人们发现他家里最值钱的东西竟然是六个鸡
蛋,而 这六个鸡蛋也只是他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师:十余里是多远?可能大家对此并没有概念,老师告诉你 们一里等于
500米,那么二十余里是多远?(一万米)远吗?(远)是啊!那么远
的路老人每 天都步行,连公车都舍不得坐。爱是风雨无阻。(引导学生
总结得出: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 [设计意图:利用褪色这个多次重复出现的词语来理解老人生活的简朴,
并且通过课堂上及时的补充 课外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老人虽然
生活上省吃俭用但是用在海鸥身上一点也不省,从而能够体会 到老人爱



海鸥胜过爱老人自己的这种感情。]
三:老人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海鸥对他如此深情?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 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
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 净。老人顺着
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
一篇有声有 色的乐谱。
师:用 “—”勾画出表示老人动作的词。(放、退、…)指名生
答。
师:从老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 细听,原来是
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 “公
主“……
师:老人怎样呼唤海鸥?理解词语“抑扬顿挫、亲昵”。
师:从老人呼唤海鸥中你体会到什么?(爱)
四、拓展升华
师:十多年了,一到冬 天,老人每天必来照顾海鸥,多么不容易啊!,
这十多年里,除了课文中写的,老人还可能为海鸥做什么 事?
刮风的时候,他

);
下雨的时候,他




);
( )时候,他

);
( )时候,他

)……
他可真像

)!
五、朗读诗歌,提升感情
过渡:老人虽已去世, 但他关爱海鸥的善举将永远传承下去,在这里请
同学们起立,用少先队员最神圣的队礼想这位平凡又伟大 的老人表达我
们最崇高的敬意吧。
1、朗读《永远在一起》结束学习
《永远在一起》
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
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
肃立不动的守护,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
翻飞盘旋的旋涡,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



让我们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
您,放心吧!一路走好。
让我们对海鸥深情地说一句:
你们,别太悲伤,因为还有我们。
让我们对围观的人深情地说一句:
在我们心里永远铭刻下这动人的一幕。
让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一句:
我们就像亲人一样,
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
2、老师结语:我们每个人都关爱海鸥,关爱身边的动物,我 们相信,
老人会永远微笑,海鸥会永远快乐,人和动物会永远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通过集 体朗读这首相关的小诗《永远在一起》,让学生在
已经体会课文中老人与海鸥的深刻情谊的基础上,加深 感情的升华,从
而上升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高度。]
六、作业布置
在笔记本上简单介绍你身边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例。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趁热打铁,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再一次深
刻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
板书设计:
一、老
人爱海鸥:喂 放 退 撮



唤 抑扬顿挫 亲昵
谈 生动
盼 企盼
二、海鸥送老人
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唤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


补充发言
李宝升:这篇课文的语言明白晓畅,行文脉络清晰。在整体把握课
文的思路 ,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
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 学是结合课后思考题,着力
体现编者的意图,紧紧围绕二条互为因果的线索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
论、交流。其一是老人爱海鸥的语段,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
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 真情——不是儿女,胜似儿女。其二是
体会老人去世以后,海鸥对老人的情义。扣住一个“情”字,在充 分进
行文本细读的同时,把朗读的训练穿插期间。使情感在朗读中升华,语
言在朗读中内化,思 考在朗读中明朗。在琅琅的书声中,在静思默想中,
在情感澎湃中,实现语文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提 升。
冯老师:我觉得,本课的学习可以采用倒叙法,因果而溯源。课文
首先让人震惊的是海鸥 的异常之举,当然也是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点所
在。因而,深入学习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刨根问底,顺 着文本的情感



线索一步步走进文本的内涵。打乱原有的教材顺序不是否定教材 ,而是
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同时更加清晰地了解教材的叙述方法的深层次
意图。在课尾还要 由“乱”而“治”,明了作者组织材料的手法之精到,
从读学写,受到写作的启迪。




第 11 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11.30 备课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给家乡孩子的信》
出席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叶金山 记录人:叶金山 中心发言人:李宝升
中心发言要点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
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
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 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
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 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
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 重点



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 br>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
法。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11个生字。
2、快速阅读课文,有感情朗读。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情
怀。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细腻描写方式,以及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技巧,体会战象嘎羧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你对大象的了解来引入课文,导入到对战象的印象。出示文
章开头部分,了解战象。 < br>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
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 ,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2、分析文字中战象的英勇:“劈”“踩”“排山倒海”“扑”。
3、尝试朗读,并指导朗读技巧。体会“战象”的称呼。
二、初读感知
1、正是这 样的一群象兵,曾经和日寇展开了一场血战,最后只剩
下唯一的一头战象,它的名字叫——嘎羧。那么, 在最后一头战象身上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出声读一遍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有生字和疑问标示出来。
3、解决生字。
(1)、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标出来,准确读出来这些词。
(2)、有感情读出来一些词。注意形象性理解。
4、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填写词语。领会文章中心。
读了课文,嘎羧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填写在括
号中。填空:这是一头 的战象。将自己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概



括出来,并且在文中找出来相应的文段。
学生回答。大家的总体印象是:忠诚,善良,坚强,怀旧,英勇。
对这里的几个词语要加以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开头的铺垫作用。
三、课文分析
1 、再出声读课文,战象嘎羧在临死前做了哪些事情?以嘎羧的行
为为线索划分几个层次,概括小标题。
“英雄垂暮”1~4、“重披战甲”5~11、“凭吊战场”12~16、“庄
严归去”17~ 23
2、按照顺序复述课文,再次感受开头部分:战象的战场杀敌的英
勇。朗读出来战象的浴 血搏杀。
3、体会课文标题:最后一头战象的含义。
最后一头:说明了以后不再有了,没有 了战争,就没有了战象;
最后的,又是英雄的最后日子,让人心灵感到震撼;战象,一定有过应
用的经历,最后一头战象的离去,一定具有动人心魄的举动。
四、布置作业:
练习对课文中其他行为动作和神态描写的部分进行朗读。体会嘎
羧的高尚情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概括文章内容,用一段话、几句话、一句话的方式,逐步增加难
度,凝练语言。
二、词语复习、朗读指导
出示:摩挲 泪光闪闪 久别重逢
(1)用检查词语的方式,指导朗读和形象理解。
(2)把词语放入语境理解,指导朗读。出示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是
的举动和神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句子理解:一件象鞍竟然让急躁的嘎 羧顿时安静下来,真是没有
想到。对嘎羧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如“呼呼吹去”“久久的”“摩挲”“泪光闪闪”,细腻生动,清晰的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几点在心中的
深沉感情。
指导朗读:读的深沉,读出感动。
(设置目的:通过一段话来理解战象的某种精神,总结朗读技巧,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嘎羧的内心,有感情朗读。)
三、速读一遍课文,找出来文中其他地方对嘎羧的行为、神态细
节描写,读一读,品一品。
1、读了这段话,那个词语让你感动?你怎么理解的?
(1)、“二十六个春秋过去……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句子理解:通过对象鞍和嘎 羧的简练描绘,深情的赞颂了嘎羧的
英雄形象和气概。破旧的象鞍却依然凝重华贵,虽然年迈,嘎羧却依 然
英武豪迈。二十六年,多么漫长,却又是弹指一挥间,历史的记忆都在
象鞍上写着。嘎羧披挂 上象鞍,实际是对垂暮时期的英雄的赞叹。
朗读指导:读出敬佩和赞扬之情。对称并列的句式增强了语势,
朗读时应该深沉而高昂。
(2)、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
ou——ou——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句子理解:“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 六年前惊天地、
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的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
山倒海般 的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
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 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
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
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
友的深切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 ,它也将来陪伴他们……这样的悲壮,
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么?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 ,这
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想象,“久久凝望”里,嘎 羧会
看到怎样的情景。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它的叫声里,
在呼唤什么? < br>(3)、嘎羧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
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 ,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句子理解: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
生?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
望着天空的眼睛,让人揣 想,它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么?它在期盼
和平么?
指导朗读:读出来内心的感动与敬佩。
(4)、其他令你感动的句子:选择其他段落,用这种方法来练习



朗读。
老师指导:检查学生自己的学习,朗读——解析(抓关键词理解)
——朗读指 导,用这样的过程,给学生点拨,加深文本理解,指导朗读
技巧。
2、展示成果
挑选几个学生,师生配乐连续诵读刚才指导的段落,用朗读来震
撼观众,达到高潮。
四、拓展延伸
1、过渡语:正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一个英勇的、坚强的、忠诚的、
善 良的英雄,用它独特的方式离开了生活了五十多年的人间,留给了我
们无尽的思考:此时此刻,假如你站 在百象冢前,面对着嘎羧和他的战
友,你想说些什么呢?
2、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
3、总结:作者正是通过对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了
它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作者沈石 溪是非常著名的动物小说家,它的
许多作品,比如《斑羚飞渡》《狼王梦》等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
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动物的高尚情怀。
补充发言:
叶金山
作者正是通过对 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了它善良、
忠诚的高尚情怀,作者沈石溪是非常著名的动物小说家, 它的许多作品,
比如《斑羚飞渡》《狼王梦》等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同样可以
感受到动 物的高尚情怀。课后可以推荐给学生

作文模板-政法干警文化综合


向海岚-厦门三中


那一刻我明白了-月亮诗句


人生感悟短语-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有关冬天的古诗-河南国税局


花菇的做法-上海一本大学排名


山东华宇学院-武汉招考办


庆熙大学-pop3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