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末复习资料

萌到你眼炸
578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01: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中秋节资料-清明节简介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贾瑞龄)


八年级(上)古诗文名句默写题

一、 根据课文内容直接默写。(共1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8、 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往事知多少。
1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理解性默写。(共7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陋室铭》中“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人说 “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7、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望中之所见,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
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 立的形
象。
13、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 拓展性默写(共4分,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注民众疾苦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桥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请 写出表达作者充满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
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
没有压迫、没有战争, 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
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
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 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 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
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 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
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 ,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 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
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
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阿长说:“哥儿,有 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
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 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三] 答案:1、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
来问,也不好不说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
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
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4、 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
实是有很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 ,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
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 新的敬意”。
[五]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 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
让他 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 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 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 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
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
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 大衣上。于是扑扑身
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 去。他
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
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下面几句话有什么含义?体现了什么?
(1)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2)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有何作用?
(1)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请从人称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3)我的眼泪又来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3.选文对父亲的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指出“蹒跚”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并解释。
5.写出与“扑扑衣上的泥土”相照应的句子。
6.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7.“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原因是什么?
8.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有何作用?
9.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用“‖”分三层。
11.选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内容的一个标题( )
A、父子情深。B、慈父背影。C、车上惜别。D、买桔送别。
12.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处“背影”,其中详细地刻画了买桔子的背影,为什么要这样写?
[五] 答案:(1)体现了父子间的相互体贴和关怀,尤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2)体胖的父亲买橘子并不轻松,只是想到要替儿子做的事已经做到了,尽管很累,单心里却很
踏实。( 3)表现了父亲对儿子远行的牵挂之情。(4)突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1)
用第一人称写 别人的心理活动时,不能作直接描写,用似的表明是在推测别人的心理活动。
同时,从内容上说,也表明 买橘子这件事对父亲来说并不轻松。(2)找表现了作者对父亲
的依依不舍的感情(3)从内容上,表明 是第二次流泪;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的依
恋、感激和敬爱之情。从结构方面:照应前文中我的 泪很快的流下来了。3、动作描写,细
致入微的刻画了父亲为儿子不辞辛苦所做的一切,表现了父亲爱子 情深。4、父亲是个胖子;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5、他用手攀着上面…… 显出努力的 样子;过铁道时……
再抱起橘子走。6、描写7、怕父亲伤心,也怕别人笑话8、增添背影的感人力量( 或突出父
爱深情)9、作者对父亲的感激留恋之情10、只好让他去‖我看见……到那边来信‖过一会< br>说……。11、D 12、(1)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最深;(2)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
背影真切 的表现出来。
《陋室铭》(刘禹锡 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题)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 ,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003
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 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
《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2001年河北省中考阅读题)


一、 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1、 益: 副词,更。 2、 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
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
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三、“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
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 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 菊”、“莲”分别象征
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
亵玩”的特征所 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 德广布四
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
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
衬托
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② 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结构助
词,无义。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 段运用了多
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 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好 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静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
与世俗同流 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
理解题)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 有: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 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
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 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 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
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 )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 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 鲜美,
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 )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
子黄发垂髻。并 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 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
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
寻 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
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 自得其乐的社会,
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 想社
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 ,也反映出人们对
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不 想让桃
花源以外的人来打搅他们的生活.)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 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è)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憎
恶(zēng wù) 呜咽(wū yè) 下咽(yàn)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箱箧(qiè)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ó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
怀 琐屑 情郁(yù)于中 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
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ò) 攥(zuàn) 荒
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 噩(è)耗 呵斥 焦灼(zhuó) 伎
(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
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 匀称(chèn) 佥(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巧妙绝伦 刹(chà)那 驻(zhù)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美感 史诗 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
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 败笔 镂空(lòu)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积攒
(zǎn) 人头攒动(cuán) 鳖(biē)头 琉璃 蟠(pán)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天井 伧(cāng)
俗 得体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 农谚 榆叶
连翘(qiáo) 翘首(qiáo shǒu)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蟾蜍(chán chú)
鄞(yín) 囊(náng) 克隆 繁衍(yǎn) 胚胎 鳞片 脊(jǐ)椎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 鸟
臀(tún)目 恐龙 潮汐 褶(zhě)皱(zhòu) 遗骸(hái) 劫难(nàn) 致密 追溯(sù) 天衣
无缝 物种 归咎(jiù) 藩(fān)篱 啸 (xiào)聚山林 失衡 栖(qī)息 监控 在劫难逃 五彩斑
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潜(qián)意识 过滤 顷(qǐng)刻 面颊(jiá)喷嚏(tì) 嘈
(cáo)杂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第五单元
浔(xún) 落英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鸿儒 白丁 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 亵(xiè)玩 噫(yī) 隐逸(yì)
罔(wǎng)不因势象形 贻(yí) 黍(shǔ) 箬(ruò)篷 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én)戌(xū) 篆(zhuàn) 修狭(xiá) 和睦(mù) 大同
第六单元
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飞漱(shù)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
藻荇(xìng) 沃日 艨(méng)艟(chōng) 泅(qiú) 鲸(jīng)波万韧 溯(sù)迎而上
腾(téng)身百变 僦(jiù)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更(gēng)定

(三)
立 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 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 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
刷; 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
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
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B A C]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 序是:[
时间顺序]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举例子]。

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 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 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去掉则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5.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 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
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
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6.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题目标作“大 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
新颖别致,引人入 胜。]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 米。桥的设计完全合
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 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
大 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而且在河水暴涨 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
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 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
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 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就连桥上的石拦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 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
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 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
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文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 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为了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和形
式优美

2.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B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3.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
说明 文要求语言准确的特点。]
4. 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使用科学测量得来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具体明晰的印象。]
5. 本段 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
景色的配合顺 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
小拱的特点呢?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6. 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赵州桥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不能去掉,“几乎”是表程度,去 掉后就成了完全与河面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不准确。]

环保英语作文-通告格式范文


怎样选大学-房屋租赁合同下载


今年春节几号-社交恐惧症案例


英语日记格式-初一信息技术教案


纳兰词-中考资源


舒婷经典语录-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我喜欢的一本书-红楼梦中人物分析


心愿作文-公司新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