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2020总复习)

玛丽莲梦兔
832次浏览
2020年10月04日 06: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4高考作文-钢材合同

2020年10月4日发(作者:李诗韵)




立足课本,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总复习)
圆柱和圆锥
一、 面的旋转
1.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
点的运动形成线;
线的运动形成面;
面的旋转形成体。
2.
圆柱的特征:

1



2)

3)
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
圆锥的特征:
(1)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
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 圆柱的表面积
1.
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
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
3.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S

=ch




立足课本,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1)
己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
(2)
己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
(3)
己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
4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如果用
S

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
S

表示底面积,
d
表示底面直径,
r
表示底面半径,
h
表示高,
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

= ch

S

= πdh

S

= 2πrh

S

=S

+2S


S

=πdh+2πr
2

S

=2πrh+2πr
2


5.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
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 桶等圆柱形
物体。

2)
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
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
高。如果用
V
表示圆柱的体积,
S
表示底面积,
h

示高,那么
V=Sh
o

3.
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
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
V
=Sh


2)
己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
V=π
rh

2




立足课本,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3)
己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
V=π(d ∕ 2)
2
h


4)
己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
V=π(c ∕ 2π)
2
h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
×
高,用字母表示是
V=Sh
o

4.
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
13 ×
底面积
X
高。
如果用
V
表示圆锥的体积,
S< br>表示底面积,
h
表示高,则字母
公式为:
V
面锥
=1 ∕ 3Sh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
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
可以直接运用“
v=1 ∕ 3Sh
这一公式。
(2)
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
可以运用
1 ∕ 3π
r
2h
(3)
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
可以运用
13 π (d ∕ 2) 2h
(4)
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
可以运用
13π(c ∕ 2r) 2h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立足课本,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二、 正比例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 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
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 字母
x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 量,用字母
k
表示
它们的比值(一 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y ∕ x=k
(一定)。
2.
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
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 的面积与边长等。
三、 画一画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四、 反比例


1.反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
例关系。如果用字 母
x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乘积,反
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 为:
x ∙ y=k
(一定)。
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 的量;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
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五、 观察与探究
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 图形的放缩




立足课本,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七、 比例尺


1.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
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
比例尺。根据表现 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3.
比例尺的应用:
(1)
己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
、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
3 x
表示< br>x

3
倍是多少或
3

x
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
1.5 x
表示
x

1.5
倍是多少或
1.5

x
的和的简便运算。
2
、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这叫做积
不变性质)


3
、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变。(这叫
做商不变性质)


4
、 乘法分配律:
a ×(b ± c) = a × b ± a

× c

5
、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 乘号可以简记“・”,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 略。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
字写在字母前面。)


6

a×a
可以写作
a
2
, a
2
读作
a
的平方或
a
的二次方。
2a
表示
a+a

7
、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立足课本,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8
、 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
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9
、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
×
除数


10、解方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
11
、常用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
x
时间
总价=单价
x
数量
总产量=单产量
x
数量
时间=路程÷速度
数量=总价÷单价
数量=总产量÷单价
速度=路程÷时间
单价=总价÷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一相差数=小数 小数十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 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 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 ( 工作总量 )÷ ( 工作时间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 ( 工作效率 )
1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立足课本,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立足课本,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大数一小数=相差数
+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
X
倍数=几倍量
量:一倍量=倍数
大数一相差数=小数 小数
几倍量去倍数=一倍量
几倍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x(
工作时间


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

工作总
12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4
小时)
1
、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χ
表示。
2
、 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
、 解方程。
4
、 检验,写出答案。
13
、 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4
小时)
=方程右边所以,
X=,
是方程的解。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青海招生信息网


端午节习俗-入党个人鉴定


河南中医学院吧-翁凯浩


节日送礼-周碧瑶


顾宝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教师节英语贺卡-美国奖学金申请


考研初试成绩查询-临沂大学分数线


副总统-悄悄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