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7、8、9单元教案(表格式)

萌到你眼炸
702次浏览
2020年10月05日 06: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任命书怎么写-史玉柱语录

2020年10月5日发(作者:狄超白)


课题
备课教师
认识几分之一
单位
课型



第 1课时
总第 1 课时
1.在具体的 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
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 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吗?村长今天带了一 些饼干要分给羊村的小羊们。请

同学们帮村长算一算。
(1)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
他们每人得几块?(1块)
(2)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


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块)
(3)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
每人得到几个?()
小结:1块饼 干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
“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
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讲述: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
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2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把6个桃 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
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
分得一份,就 是这盘桃的。
(2)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




的吗?
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
(3)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
吗?
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
二次备课

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
(4)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
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
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2.教学例2。
谈话:如果村长要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猴妈妈、
猴哥哥和猴弟弟,那 么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6个桃图,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教
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交流反馈学生分出的图形,指名说说是怎么分
的,并解释表示什么意思。
3.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谈话:那12
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 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
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学生交流反馈,说说是怎么分的。
讨论: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
同?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因为平 均分的份数不同,
把一些物体和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
几分之一。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1、2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
成1份,每个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第2题:让学生填写分数,说说把什么看成
1 29


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
之一。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
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2.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
表示。然后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
反馈。
3.7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完成教材第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2)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和

(3)提问: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要求,另一人拿小棒。

四、反思总结
还有哪些疑
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4
6
8
……
把一盘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盘桃的三分之一
板书设




教后反




课题
备课教师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
问题
单位
课型



第 2课时
总第 2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 事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
性 。
验。
2.

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获得成功的体

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 29


教学难

教具学

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材处理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

个?
(2)12朵花,每3朵一束,可以分成几束?
(3)10个蘑菇,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
分几个?

让学生口答,说说计算列式的理由。
师: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
以用除法计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来解
决这类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谈话:今天天气真好,小兔一家去山上采蘑
菇,一共采了36 个蘑菇。(出示教材第78页例3情
境图)
是白蘑菇,白蘑菇有几
个?
提出问题:这篮蘑菇的

(2)合作探究。
谈话:你们能帮助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
先思考一下,这篮 蘑菇的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样
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圆片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方
法,然后在 小组交流讨论,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更好。
(3)学生汇报。
方法一: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把6个 ,平均
分成
方法二:联系分数的含义:把
3份,是2个 。
6个蘑菇平均分成
3份,每份是2个。
方法三:把这篮蘑菇平均分成3份,白蘑菇是其
中的
提问:把
1份,是2个。
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
得出:6÷3=2(个)
(4)比较方法。
提问: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
便?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试一试。
出示问题:这篮蘑菇的是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适时表扬用新知
识解决问题的学生。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6÷2=3
(个)”表示的意思。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1、
(1)摆一摆,说一说,完成第1题。
2题。
8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摆一摆。先摆
个 ,拿出它的;再摆12个 ,拿出它的。
提问:都是拿出 的,为什么个数不一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不同整体的所表示
的物体个数不同。
(2)分一分,完成第2题。
读题后,要求学生先画竖线分一分,再独立填写
算式。
提问:12个草莓的和12个草莓的哪个多?
师小结:同一个整体的和的个数也不同。
2.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
法,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还有哪些疑
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6÷2=3(个)
答:一共有3个蘑菇。


二次备课




板书设

3 29



教后反












课题
备课教师
认识几分之几
单位
课型



第 3课时
总第3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1.
2.
通过具体的 情境,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通过练习,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
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4 29


教学难

教具学

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材处理
一、谈话引入
谈话:(出示小猴图)还记得它们吗,上一次我
们在小猴子分桃子中学 到了什么知识?(把一些物体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4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
给3谈话:猴妈妈准备了一盘桃,要把这盘桃平均分
只小猴,2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让学生图上分一分,涂一涂。
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
引导:一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一份是,2只小
猴取走这盘桃的几份?(2份)是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把一盘桃平
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2只 小
二次备课




猴一共分得2个

,2个是。
2.试一试。
(1)出示问题: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
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并交流自己的想
法。
提问:把5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几分之几?
10个桃平均分成
引导学生明确 :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1份是
2个,每份就是,2份就是2个,是;3份就是
3个,是; 4份就是4个,是。
(2)辨析:有的同学认为把10个桃平均分成5
份,2份就是这些桃的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 体平均分成几
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
分之几。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思考把什么看成一份。再填
一填、说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思考:把灯笼和鱼平均分成了
几份,每份有几个灯笼或几条鱼,应该把这样的几份
图上颜色。然后让学生涂一涂。
3.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8根小棒,分别拿出这些 小
棒的
提问: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拿出这样
和。
的几份?(指名上台演示)
说一说:你还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问?







认识几分之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13,2

份是2个
13,是23。

板书设

5 29



教后反














课题
备课教师 单位
认识几分之几
单位
课型



第 4课时
总第 4 课时
6 29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
2.
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通过练习,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
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材处理
一、复习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节
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二、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通过交流明确把一条线段平
均分成10分,1份就是它的十分之一,几分就是 它的
十分之几
2. 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练习厘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并利用直尺 图帮助学
生思考: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厘
米,由此可知1厘米是1分米的 十分之一,也就是十
分之一分米,进一步,是几厘米,也就有几个十分之
一,结果就是十分之几 。
3..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9题。
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几角是1元? (10角)1
角是1元的几分之几?(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
就是1元的,即1角)
让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答案。
4. 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可以先让学生各自 填一填,再组织交流,以帮助他
们整理出一条简明而流畅的思路。例如因为1米等于
10分米, 所以1分米就是1米的十分之一,几分米就
是1米的十分之一。
5. 完成想想做做第11题
可以让学生按要求开展游戏,提醒他们勇合适的记
录相关数据,再结合具体的数据启发他们思考 :把10
次游戏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次占总次数
的几分之几?胜负了几次?胜负 的次数相当于几个十
分之一?也就是占总次数的十分之一?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先要求学生根据本班实际依次填写全班的总人数、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再引导他们依照11题思考 过程
7 29
二次备课



< p>
进行讨论,再讨论中明确:全班总人数是多少,就要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多少份,而男、女 生人数则是其
中的若干份。

板书设


教后反








课题
备课教师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
课型



第 5课时
总第 5 课时
8 29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认识,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
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 理性。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提高学生
的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

探究并掌握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能正确运用几分之几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处理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例图。
提问:认识它们吗?小兔采了6个蘑菇,上一次

我们帮助小兔求出了这篮蘑菇的,你还记得怎么列

式吗?
3=2(个) 6÷
追问:它表示什么?(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

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2.揭题:同学们的记性真好,本节课我们将继续
帮助小兔解决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5。
(1)谈话:我们来看看小兔提出了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一共采了6个蘑菇。把这篮蘑菇的
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2)提问:把这些蘑菇的分给小兔,要知道分
给小兔多少个,该怎样分?
学生先动 手用6个圆片分一分,然后在小组里说
一说自己的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最后选出代
表进 行汇报。
学生汇报: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把6个 ,平
二次备课




均分成3份,
6
是4个 。
同理,把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给小兔2
份,所以是4个。(让学生投影分的过程)
(3)归纳算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解决
了“分给小兔多少 个蘑菇”的实际问题,你能不能把
我们刚才动手分蘑菇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列式,小组交流列式的方法。(让学生
说说怎样列式)
6÷3×2=4(个)
师小结: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2
个,给小兔2份,就是4个。
2.分析比较。
(1)出示课前复习的题目及例题。
①一共采了

6个蘑菇,这篮蘑菇的是白蘑菇,
白蘑菇有几个?
6÷3=2(个)
②一共采了6个蘑菇,把这篮蘑菇的分给小
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6÷3×2=4(个)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两
道题有什么 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想法)
小结:6个蘑菇的,就是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
份,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算出2份是多少。
3.归纳总结。
在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时,要先把这些物体 平均分成几份,求出一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再乘所需要的份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利用图片自主进行操作,并与同桌交流算
法。然后指名汇报,并让学生实物投影演示分的过
程。
提问:都是拿出,为什么拿出来的个数不同?
(因为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个数也不同)
2.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在每幅图中用
虚线分一分,并讨论:分别分成几份,每份几个?要
求的份数分别是几个?
3.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
答。最后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
算?
四、反思总结
还有哪些疑
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9 29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个) 6÷3×2=4
答:一共有4个蘑菇。

板书设



教后反










课题
备课教师
练习十
单位
课型



第 6课时
总第 6 课时
10 29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以及对一些物体的
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认识,并会用分数来表达信息。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处理
一、知识再现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
些 新知识?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把知识点记

录下来。
揭题:本节课我们来复习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

85页“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填写,再同桌交流想法,最后
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涂色,然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

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3题。
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6分米是几分之几
米?
提问:

追问:1角是几分之几元?4角是几分之几元?
4.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4题。
让学生分一分,再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以及每
道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订正,集体交流。< br>5.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5题。

让学生先拿出小棒摆一摆,再列出算式,并说说
每次分别拿出了几根。
讨论:每次都 拿出,为什么拿出的数量不同?
(因为每次摆出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
同)
6.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第6题。
想一想:1时的是多少分?在钟面上先怎样
分,分针应该走到了几?涂一涂。1时的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分母相同,分子大的这个分数就大;分子
相同,分母大的这个分数反而小。
8题。 2.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第
先让学生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说
计算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
相加、减。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思考题。
学生读题,理解:先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
份,再把其中的1份平均分成更小的4份。
提问:可以将其他的小三角形平均分后,再计
算。
4.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动手做”。
(1)出示图形,让学生理清题意。
分小组讨论,把下面的图形都分成大小、形状完
全相同的4份。
(2)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作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问?
五、课堂作业



二次备课




板书设

11 29



教后反



















12 29


课题
备课教师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位
课型



第 1课时
总第 1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
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 探索过
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材处理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 书房,今天他
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

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
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为什么是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0的一位小数。 认识整数部分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1米的纸片,演示:
如果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
分米,师板书)所以
份就是多少?也就是十
分之几米?(引 导学生说出15
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米;4分米就是这样
的4份,也就是米。
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0.5
介绍:(边板书)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 这样的数叫――(板
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
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
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教学例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
习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
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 组讨
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
角呢?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 分,几元和几角,先把
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
几元。
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
读。
3.
88页上面的一段 话,让学(
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
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
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1.2、3.5的 整数部
师: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习 本上写出
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
是小数?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
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把 谁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
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零点
几?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
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 进行
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

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
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问?

二次备课




13 29


小数的初步认识

5分米是5100.5米。
4分米是4 10
米,可以写成
米,可以写成0.4米。


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板书设



教后反









课题
备课教师
小数的大小比较
单位
课型



第 2课时
总第2 课时
14 29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
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 br>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
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处理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
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
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钱。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

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
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
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
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
6角,所以0.8>0.6。
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
想法,0.6=,>,所以
0.8>0.6。


:0.8=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
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 )
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
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
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
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 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
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 8写成分数是,<1,而1<1.5,
所以
想法三:因为
0.8<1.5,雪糕便宜。
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
宜。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 方法都能比较
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
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
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 br>0.6、0.8(
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
和1.5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
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
评。
比一比:四种 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最便
宜,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 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
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
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
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
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 较法,即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
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
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
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
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
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0.9
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
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
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
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问?



二次备课




15 29


小数的大小比较

0.8 ○ 0.6

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0.8=,0.6=,>,所以0.8>0.6。

板书设


教后反














16 29










课题
备课教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单位
课型 第 3课时
总第 3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理解和掌握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熟练地计算小
数加、减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发展迁移类推
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材处理
一、谈话引入
1.笔算下面各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98 98-87 91-29 56+23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笔算整
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
2.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新朋友——

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 的加、减法。在实
际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出示
教材第92页例4情境图 )这是李阿姨刚开张的早点
店,这节课,让我们到她的早点店看一看吧!
二、交流共享

1.教学小数加法。
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从价目表上你们知道了
哪些信息?
0.5元,豆浆0.7元,馄饨2.8元,面条(馒头
3.4元)
追问:你想选购李阿姨早点店里的哪些食物?
(1)出示问题:买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多
少元?
让学生列式,指名回答,师板书:0.5+0.7。
提问:你能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0.5元看成5角,将0.7元看成7
角,
学生汇报:将
5角加7角是1元2角,也就是1.2元。
(2)谈话:刚才我 们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转换成
以角为单位的整数计算得出了结果,下面我们探究如
何列竖式计算 。
引导:小数的整数部分用元,小数部分用角,想
想竖式怎么列?
学生尝试列竖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元 角
0 . 5
+ 0 . 7
1 . 2
小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要注意什么?计算 小数加
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
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 点在什么位置?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运用小数直接计算时,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 位就会对齐,计算时满
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归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点。
小结:共同点是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
一;不同点是要点上小数点。
2.教学小数减法。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知道了1个馒头
和1杯豆浆一 共要1.2元,那么1碗面条比1碗馄饨
贵多少元?
学生列式,师板书:3.4-2.8。
(2
出来?
)提问:能不能也用竖式把你的思考过程表达
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元 角
3 . 4
- 2 . 8
0 . 6
引导学生讨论: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0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数前面的
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
有什么异同点?
3.归纳总结。
17 29
二次备课




引导:观察小数加、减法的竖式,你觉得小数的
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
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再把小数点
移下来,写上小数点,同时在加法中“满十 进一”,
减法中“退一作十”。
位?
追问: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如何对准数

4.试一试。
除了刚才已经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
品,先求这两种食品价格的和,再求其价格的差,并< br>和同学交流。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
指导。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9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独立计算,在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算得
又对又快。
一位小数加、减法,对于 学生来说较容易。但在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
2.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易错的
题目,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总结易错点。
学生容易做错,教师要给予示范讲解,以提 高学生的
计算能力。
3.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根据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
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组织交流,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
程和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问?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5+0.7=1.2(元)
元 角
0 . 5
+ 0 . 7

1 . 2
答:一共用去1.2元。
板书设




教后反









18 29











课题
备课教师
练习十一
单位
课型



第4课时
总第 4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掌握 一位小数的读、写
法,学会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解决 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熟练运用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
题。

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处理
一、知识再现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
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揭题:本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对本单元掌握
的情况。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

94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填写,再交流汇报,说说自
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第三幅图是表 示几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的几分之几合起来的?(2个正方形和1个十分之五

即0.5)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2.5)
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2题。
出示四样商品图,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小数,再指
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3题。
出示数轴,先让学生独立在数轴上写数,再指名
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0.5,哪个最
接近
提问: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
2?
让学生说比较的方法。
4.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4题。
师:比较三只青蛙的跳远成绩,你能把三个数从
大到小排列吗?(1.1米>0.9米>0.8
提问:谁跳得最远?谁第二?
米)
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5题。
(1)出示数轴,在数轴上分别找出下面各数的
19 29
二次备课




点。
(2
(3
)让学生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指名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6
学生先用竖式计算,然后集体交流。
题。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竖式的写法:得数中的整数部
分是
2.
0时,0不要漏写。
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7题。
要求:比一比,在得数比1大的算式后面画
“√”。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思
考方法,并举例证明。
3.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
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8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
题。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4.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9题。
(1)请学生根据表格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 的
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意见。教师巡
视,进行个别指导。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10题。
先出 示数据,让学生先发现规律。(相邻两数相
差分别是0.2、0.4、0.6)然后让学生根据找出的规
律,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6.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11题。
提问:比一比,看谁填得多,怎样写才能做到既
不重复,也不遗漏。(有序地写)
先让学生有序地写出方框里的数,再集体校对。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问?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


教后反









20 29










课题
备课教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单位
课型 第 1课时
总第 1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
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
简单的分析。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
结果。
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处理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 学生生日最
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
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 的人数最多,哪个月
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
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
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
查,我们班 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
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
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月份 1月 2月 3月
人数

11月 12月


二次备课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
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
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 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
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
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
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 br>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
中。
21 29


月份 1月 2月 3月

11月 12月

人数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
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
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
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
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出示下表:
季度
人数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内。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填入表格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 你知道了什么?哪个季度
出生的人数比较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少?
(4)上面两次统 计有什么不同,你从每个统计表
里知道了什么?(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
不同的信息 )
(5)提问:如果要在全校同学中调查,又该怎么
样做?
追问:你认为得到的结 果和我们班的结果一定相
同吗?(不一定)
3.归纳总结。


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提出要求: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在它的六
个面上分别写上1~6,四人一组做游戏。
学生分组合作,将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1)
和表格(2)里,教师巡视。
(2)提问:掷( )的人数最多,掷( )的人
数最少?
追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第98页“想想做做”第2题。
(1)调查本班同学的艺术特长,先在小组里调
查,再全班汇总。
空白的艺术种类可以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填写,
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填表格。
2)师生合作,汇总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
题。


提问: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多,哪种艺术特长
的人数最少?你还知道了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用“正”字方法收集
注意数据的真实性


板书设


教后反




22 29



















课题
备课教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单位
课型 第 2课时
总第2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1.使学生初步根据某一事物的标准,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进
行描述和分析过程。
2.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
合理的判断。
3. 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 中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根据某一标准,确定统计对象。
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23 29


教具学


教材处理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测量了自己的身高,
你能告诉我你的身高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
出示我国正常儿童9~10岁的身高标准表格:

男 女
1
2

5
.
7
~
9126.5~137.8
1
岁 cm
3
8
.
7
c
m
1
3
1
.
5
1~
131.4~143.6
01
cm
岁 4
5
.
1
c
m
师:这是我国正常儿童

9~10岁的身高标准,从这
张统计表中你看懂了什么?
师:9
么意思? < br>岁的男生身高在126.5~137.8cm之间是什
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我们的身高是不是 在正
常范围内。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提问:认真对照,你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吗?
学生对照表格,说出自己的年龄和标准范围判断
自己的身高是否正常。
追问:男生和女生的标准相同吗?(不相同)
(2)统计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谈 话: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情况分析自己的
身高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我们班其他同学呢?怎样
才能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学生活动:按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调查小组
里每个同学的身高,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高高高






cm





cm

cm

cm



汇报交流: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小组同学的身
高排一排,写在表格里。
提问:你们小组的同学中,最高的是多少厘米?
最矮的是多少厘米?
追问:把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与我国正常儿童的
身高标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依次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结合调查的实际情
况进行回答,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提问:刚才我们统计了每个小组同学的身高,现
在 老师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最高是多少厘米?最矮
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可以把每组最高的比< br>一比,把每组最矮的比一比,再找出全班同学中最高
的和最矮的。
追问:全班男生身高在正常范围的有多少人?女
生呢?(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合作分类统计。
分成四类:9岁男生,9

岁女生,10岁男生,10
岁女生。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
师:说说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9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小华收集的自己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
绩,让学生读表格。
(1)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2)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完成教材第99页“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合作,测量自己一庹的长度,并把结果记录
下来。
(1
(2
)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联系例2的身高排序,你认为一庹的长度与
身高有什么 关系?其他小组的发现与你们一样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数据排序 分类汇总

二次备课




板书设

24 29



教后反










课题
备课教师
练习十二
单位
课型



第 3课时
总第3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具学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制作统计表,并能根据
统计表进行分析。
2.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
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5 29


教材处理
一、知识再现
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二”第1题。
(1)出示表格:

3
1
6
1
9
1
9
2
8
1
0
2
4
2
6
2
2
1
4
2
5
2

6
3
1
2




0 7
4
2
1
3
2
3
3
3
2
2
7
1
8
3
二次备课
9
7
2
2
3
0
3
7
3
4
1
3
1
2
2
1
3
0
3
谈话:这是一位篮球运动员某个赛季各场次得分
情况,从这些分数中你看懂了什么?
提问:这位运动员在每场比赛中得分最高是多
少?最低呢?
20以上的有多少场?得
分在
再问:一共几场?得分在
30分以上的呢?
追问:你怎么评价这位运动员的得分能力?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二”第2题。
2、小组拿出准备好的5个同样的依次标有1、
3、4、5的乒乓球,放进不透明的口袋里。
(1)出示规则:每次从口袋里任意摸出两个球,
记录两个球上的数相加的和,一共摸20次。
(2)让学生先小组分工合作,填写记录单,然后
汇报摸球记录的结果。
(3)提问:一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和?和最大是
多少?最小呢?
(4)要求:按和的大小整理数据,把结果填入教
材中的表格中。
三、综合练习
1.学习教材第101页“你知道吗”。
师:我们平常买鞋必须知道买的鞋子是 多少码,
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你知道“鞋内长”和“码
数”是怎么计算的吗?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脚长的厘米数+1=“鞋内长”的厘米数
“鞋内长”厘米数×2-10=码数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十二”第3题。
(1)提问:你通常穿多少码的鞋子?其他同学
呢?要统计我们班男生、女生穿多少码鞋的人最多?< br>要怎么办?(分小组统计)
(2)按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记录小组里每个
同学鞋的尺码。
(3
(4
)分男、女生进行全班汇总。
)小组讨论:
①你们小组穿什么码数的人数最多?
②全班男生穿多少码数的人数最多?女生呢?
③如果在三年级其他班级调查,估计会得到什么
结论?在不同年级调查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感觉自己表现
得怎么样?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设


教后反




26 29



















课题
备课教师
上学时间
单位
课型 第 4课时
总第4 课时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1.通过活动,懂得收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进一步体验
收集数据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
通、相互促进,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获得纪录时间的活动
经验。

记录、讨论一周的上学时间。
感受收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7 29


教具学


教材处理
一、谈话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将这几天每天上学途中大约花
的时间做好纪录了吗?

再 问:你家住在哪儿,走路来上学还是坐车,什
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校?花了多长时间?(指名
回答,表扬早晨起得早的同学)
追问:和同学比,你用的时间是比较长,还是比

较短?每天上学用的时间一样吗?
引导:每天上学用的时间可能不一样,怎样估计
才比较合理呢?
这5
学生可能回答:找出
天平均每天的时间。
5天中经常出现的时间,或

师小结:要找出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连续记录几
天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再进行估计。
二、收集数据
1.记录方法。
(1)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准确记录的因素,数据记< br>录也要及时、认真。首先要记录从家到出发的时间
点,再记录到达学校门口时的时间点,要保证两 个时
间节点都要记录下来。
(2)尽量用一块手表记录时间,并和学校时间保
持一致。
2.收集数据。
出示表格:

日从家出到校经过


发时间

时间

时间


( )月 )时 )时
( )日

( )分

( )分
( )分
( )月 )时 )时
( )日

( )分

( )分
( )分
( )月 )时 )时
( )日

( )分

( )分
( )分
( )月 )时 )时
( )日

( )分

( )分
( )分
( )月 )时 )时
( )日

( )分

( )分
( )分
学生将自己的记录填入表格。
指名展示,让学生算出每天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大
约是多少分钟。
三、汇总讨论 1.谈话:我们要比较每个同学上学途中用的时间
应该怎么做?(收集每个同学上学途中时间的数据 进
行比较)
师: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收集数据。
2.(出示表格)让学生把小组里每个同学上学途
中用的时间填在下表中,并按要求整理。










20分以


20~40


40分以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二次备课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小组记录和整理结果讨 论:
(1)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多少人上学
途中用的时间比你多?有多少人用的时间 比你少?上
学时间和你差不多的有多少人?
20分钟的有多少(2)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少于< br>人?多于40分钟的有多少人?在20~40分钟的有多少
人?
(3)将你们小组的上学时间从小到大排一排,谁
用的时间最短,谁用的时间最长?
学生对照小组表格,汇报答案。
4.提问:刚才我们只是在小组里比较,怎样才能
知道全班同学 中有多少人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和你差不
多?(学生讨论)
引导:需要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用下面的表格
将每个小组同学的数据进行汇总。
出示表格,全班汇总。
时20分以20~4040分以
间 下 分 上



指名汇报答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
28 29


问?


板书设


教后反





29 29

北京化工大学录取分数线-爱的鼓励作文


临川中学-大学个人总结


敬老故事-自荐信标题


贵阳市公务员招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帮助孤寡老人-行路难其一李白


南京事业单位招聘-2017纪念币


地藏经全文-公司乔迁之喜贺词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营口中考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