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答案

余年寄山水
652次浏览
2020年10月06日 05: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沙市三中-浙大选课网

2020年10月6日发(作者:龙康侯)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四年级上册


目录


编写说明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介绍

第一单元
阅读
课文
1 举手的秘密
2 陶罐和铁罐
快乐读书屋 一
三顾茅庐
晏子使楚
能说会写
关心同学
宽容他人
语文七色光 一
第二单元
阅读
课文
3 谁敢试一试
4 是乐谱错了
快乐读书屋 二
他投了自己一票
最棒的玉米
能说会写
赞扬
我能
语文七色光 二
第三单元
阅读
课文
5 诗四首
梅花 幽兰
竹石 菊花
6 小草
快乐读书屋 三
黄山松
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段集锦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诗文


我眼中的
语文七色光 三
第四单元
阅读
课文
7 未来的智能汽车
8 新型玻璃
快乐读书屋 四
中国圆梦飞天路z-“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智能机器人
能说会写
十年后的家乡
小小科幻冒险家
语文七色光 四
第五单元
阅读
课文
9 飞夺泸定桥
10 丰碑
快乐读书屋 五
草地夜行
七律·长征
能说会写
长征中的故事
读后感
语文七色光 五
第六单元
阅读
课文
11 长城
12 莫高窟
快乐读书屋 六
卢沟桥的狮子
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乌衣巷
能说会写
当一次小导游
我喜欢的地方
语文七色光 六
第七单元
阅读
课文
13 黄继光
14 哈尔威船长
快乐读书屋 七
断尺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能说会写
危急时刻怎么办
值得赞颂的事
语文七色光 七
第八单元
阅读
课文
15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16 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快乐读书屋 八
地球只有一个
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
能说会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建议书
语文七色光 八
选读课文
1
2
3
4
5
6
7
8









编写说明

本书是与《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
考用书。本书是根据教科书的 单元构建方式进行编写的,包括同册教科书介绍、主题单元教学
指导、选读文章等部分。
一、编写目的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以便创新 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标准
提出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本书中对教科书的阅读、能说 会写、语文七色光等部分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剖
析了其中的一些难点、重点,提供了一些拓展延伸资料 和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帮助教
师解决了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难。
二、体例安排
首先是对同册教科书的介绍,对编写思路做了概括的说明,使教师一开始就能对 教材有一
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按单元逐课编写。
每单元开头都有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文字,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教学要求。
单元内分阅 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大板块。阅读中又包括课文和快乐读书屋,都分
别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组 成。能说会写由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组成。语文七色光中包括教学
建议。这三大板块中有些后面还附有参 考教案(或教学片段),是多种设计中的一种,供教师在
教学中参考。
阅读教材的分析由“解 题”“结构分析”“语意理解”以及“写作特点”等四个部分组成。对课文进
行了多方位的解读,帮助教 师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建议由“读书指导”“积累内
化”“迁移练习”“实践活动”等部 分组成,提示当课重点教学步骤及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训练重点。
能说会写的教材说明部分包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教学建议也是提示性的。
语文七色 光的教学建议对每一个练习题的内容、练习方式及练习目的进行说明,使教师明
确题目的编排意图。
选读课文部分给出了简单的教材说明和资料,供教师拓展学生的阅读使用。
三、使用说明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在对课文内容做具体细致的分析说明的同时,为了便于教师更好 地理解教材,
还提供了不少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如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等,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实际有 选
择地使用,而不必全盘教给学生。
2.“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是对课堂教学 的提示、建议,不是具体的教学步骤。这里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
宏观的参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 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最适合教学的步骤,避
免千篇一律。
3.“能说会写”
教材中“能说会写”是综合考虑了各地的共同特点而安排的,所以是示例性的。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 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设计。“能说会写”的目的是培养学
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 力,所以只要是既符合学生语言训练的要求、又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
都可以适当地进入教学过程。
4.“参考教案”
编排“参考教案”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具体操作,给出基础性的教学建议。这 只是多种教学方
法中的一种,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这些教案和教学方式,提倡教师结合自己的 教学
经验和当地情况,大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四 年 级 上 册 介 绍
< br>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仍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构建全
册教科书 。每个单元由阅读、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构成。其中“阅读”仍分为“主体课
文”与“快乐读 书屋”两部分,“能说会写”分为“口语交际”与“写话”。这种编写体例脉络清晰,形


式简洁,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地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和
语文的实践 性与综合性。
本册教科书共8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尊重他人、相信自己、花草树木、现代科技、 红
军长征、名胜古迹、舍己为人、环境保护。
“阅读”板块有主体课文16篇(每单元两篇) ,“快乐读书屋”有阅读材料16篇(每单元两篇);
“能说会写”板块有口语交际8次,写话8次;每 个单元后均设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现将本册教科书的编写思路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文
本册教材选文特点如下。
1
选文与单元主题密切配合。如《举手 的秘密》《陶罐和铁罐》《三顾茅庐》《晏子使楚》告诉
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 尊重自己;《谁敢试一试》《是乐谱错了》《他
投了自己一票》《最棒的玉米》告诉学生要做成一件大事 ,不可无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做事成
功的基础。
2
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合作探究 意识等。如《智能汽车》《新型玻璃》《中国圆梦飞天路》
《智能机器人》向学生展示现代科技成果或远 景,教育学生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贡献力量。《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 种树》《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地球
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从小关注“人与 自然”,关注人类赖以生存
的环境,增强共同探讨环境保护的意识。
3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
感。如《长城》《莫高窟》《卢沟桥的狮子》《古诗两首》使 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
术遗产,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再如《飞夺泸定桥》《丰碑》《草地夜行》 《七律·长征》使学
生了解我党历史上“红军与长征”这一段历史,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 教育,使长
征精神代代相传。
4
《谁敢试一试》《他投了自己一票》《断尺》这些课 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苦恼与欢乐、成功与友谊等。
5
语文美餐, 为了使选文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本册教材较多地选取了直观、形象、感情色
彩鲜明的课文。在45 篇选文中,选有现代诗歌4篇,古诗6首,童话故事两篇,说明性文章7篇,
散文4篇,纪实性文章22 篇。这些文章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
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 学生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640篇 课文中,新选入的课文就有20
余篇,这些新篇目体裁多样,形式新颖,富有童趣,时代感强,有震撼人 心的情感力量。对这
些新篇目,编者进行了反复斟酌,在文字方面进行了精加工,力求使这些文章成为文 质兼美的
精品。
二、语文学习活动
本册教材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 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二是“快乐读书屋”
的文前阅读提示。这两部分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包括以下内容:思考练习题,本课要求认、写的生字,自选词语。< br>思考练习题总体上从三个方面设计: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是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和延伸,
充分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三是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与落实。这三方面活动的设计因文而异,
力求少而精, 起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从整 体着眼,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
读的过程,把握文章的精髓,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 阅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一些活动中要求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进< br>课堂学习中,同时还倡导交流、讨论、谈体会等自主学习的方式。这些活动使语文学习由课内
向课 外延伸,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语文资源,以达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
(3)语文知识技 能练习部分设计的思路是:从课文实际出发,提炼出应知应会的字、词、句
和有较强应用价值的、比较典 型的语言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计划有系统地以多样的方式
呈现,以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 能,认识语言现象与规律,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在每篇主体课文 后还设计了“自选词语”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扩大
词汇量并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良 好学习习惯。
2“快乐读书屋”文前阅读提示的设计。
“快乐读书屋”中的文章在内容上紧 密围绕单元主题,是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对主体
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快乐读书屋”是为学 生开辟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阅读园地,目的是扩
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此,文前提示力求言简意赅、
切中文意、引而不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学生提示理解、感悟、 体验的思考方向。
三、口语交际
本册教材每单元设计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在“口语交际 ”的设计中充分注重了情境、互
动、应用、生活化等原则。
1读并列的“能说会写”序列,体 现了“文语并重”的语
文教学观念。在“能说会写”中又与写话并行,避免了将口语交际混同于口头作文 的倾向,从而
强化了口语交际的地位。
2
避免了开口难、无话可说的弊病。如“关心 同学”“赞扬”“我最喜欢的诗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当
一次小导游”“危急时刻怎么办”等。
4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5
对待别人的评价。
四、写话
本册教材围绕各单元主题共设计了8次写话 活动。写话自成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能把
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清楚,写明白,同时能初步表达出自 己对所写人与事的态度和感情。
写话活动的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来,把自己见 到的人、事、景、物写下来。为此写话题目和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注意结
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 我眼中的”“我喜欢的地方”等。
2
写话中采用了多次自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在写话提示中 多采用启发、诱导、引而不发的方式,
力图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在写话中还设计了充分发挥 学生想象的文题,如“我
能”“建议书”等。
3
及到了学生对一些行为、习惯的描述 和评价,特别是设计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行为、做法的文
题,如:“宽容他人”“值得赞颂的事”“×× ×读后感”等。
五、语文七色光
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了一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比较充分地体现了
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每个“语文七色光”中,有计划、有系统、 有次序地进行了相应


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课内外学习的沟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 合、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
相结合的综合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独 立学习能力和
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七色光大体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练习。这部分活动不仅仅
着眼于一文一课,而是选取和本单元课文相关的一些带有规律性和典型性的语 言现象,进行精
心设计,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这部分练习可以让学生受到准确运用字 、词、
句方面的训练,加深对常见语言现象及规律的认识,有效地培养语感。二是“日积月累”。这部< br>分汇集了多种形式的语言材料,如成语、格言警句、古代诗词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广泛接触
和积 累语文材料的同时,受到感染、熏陶、启迪和教育。三是“知识窗”。这部分内容围绕单元
主题组织了一 些相关的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 们的求知欲望。四是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内容包括“窗外事”“开心一
刻”“大家一起来”和“听力练习 ”等。“大家一起来”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试图充分利用课内外语
文学习资源,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 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悟能力、动手和社会活动能
力、探究与综合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 与团队精神。如“我们会成功”“名胜古迹图文
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策划一次讨论会”等。“窗 外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倾听、
听记的能力。制一张“花卉知识壁报”,有助于使学生在 图文并茂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六、识字和写字
教材在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屋”文后均 列出了该篇课文应识的字,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识字
量。主体课文后还列出了要求会写的字,本册应识的字 共计232个,会写的字193个。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尊重他人”为主题,选编了《举手的秘密》和《陶罐和铁罐》两篇文章为主体课
文。“快乐读 书屋”中选了《三顾茅庐》和《晏子使楚》。使学生通过学习,养成懂得尊重他人
的好品质,懂得要多发 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与人合作。在“能说会写”中
安排了围绕单元主题的口语交际 “关心同学”、习作“宽容他人”。“语文七色光”中安排了四项语
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 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语
文素养。


课文

1 举手的秘密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课文记叙 了“我”小学四年级时,由于缺乏自信心,上课不敢发言,以致举手站起来却
说不出话来;后来老师与“ 我”有了个秘密约定:不知道答案举右手,知道答案举左手,最后终
于树立了自信心,成为学习成绩优秀 的学生。作者赞扬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友善和宽容,表
达了教师爱学生,学生感激教师的思想感情。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一段难忘的往事。可以把文章按 照“现在与过去对比——转
变的过程——转变的结果”给文章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写“我”由内向、反应迟钝变得开朗自信,引出话题和回忆。
第 二部分(第2~8自然段)主要写“我”在老师的关怀下,由不敢举手到上课勇于发言的转变
过程。
这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我”为了 赢得新来班主任的亲切的微笑,即使不知道答案也常常
举手。
第二层(第4~6自然段)“我 ”因为回答不上问题出了洋相,向老师吐露了心中的秘密,老师
和“我”订了一个秘密约定。
第三层(第7、8自然段)写“我”由敢于举右手到积极举左手,逐渐成为有自信、爱学习的学
生。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在转变后所取得的成绩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语意理解〕
“她很年轻,笑起来的时候也很好看”表现了“我”对老师的喜欢。
“……总给以热情的鼓励”表现了老师对同学们的关爱,也是事情展开的原因。
“……脸涨得 通红,却说不出半句话来”“尴尬”和“窘态”等语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难堪和紧
张。
“显然 注意到了……”“她友善地提醒同学们不要嘲笑我,然后示意我坐下”“友善地提醒”表
现了老师的细心 和对我的爱护。
“……并没有为难我”“和蔼”和“诚恳”等语句,以及订立的秘密约定,表现了老师 对学生的
真诚的关怀和理解。
“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描写,眼 神中传递了师生间的默契,
传递了教师对学生的无言的关怀。
“我”详细地记叙了第一次举左 手回答问题的经过。“终于”“高高的”“几乎要站起来了”“生怕
老师没看见”这些描写表现了“我” 第一次举左手回答问题时的兴奋与喜悦。
“视线落在了我的身上”“闪现出一丝惊喜”这样细致的神态 表情的描写中,使读者看到了老
师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学生的变化,为学生的进步而欣喜,这是一位多么 细心的好老师啊!
老师的“热情的赞扬”和前文的“热情的鼓励”遥相呼应,老师就是这样给每个学生 以自信和
激励的;同学们也由原来的“窃窃私语”“嘲笑”变为“惊奇”,这样的对比描写看出了“我” 的进步之
大,也表现了教师的爱的力量之大。
结尾作者写道:“我都会在心中感激我的老师, 是她的尊重、友善和宽容,改变了我的一生。”
这样朴素的语言,赞美了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也表达了 “我”对老师的最真切的感激之情。
〔写作特点〕
1“我”对老师的关怀的真挚的感激之情。
2画出一个给予学生细心关怀的
好老师。
3“我”的进步之大,表现了老师的爱对作者的影响之大。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要树立学习自信心。
2
3“我”对老师的悉心关怀
和培养的感激之情。
4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对老师的真挚
的爱和感激之情。
2
〔教学准备〕
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挂图。
比较区别形近字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引起情感共鸣,导入新课。
①以回忆老师对学生关怀的情境和学生谈话交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板书课题,启发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举手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②朗读展示,分组或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交流中互相帮助,纠正读
音、语气、停 顿等问题。
③集体交流,了解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收获和体会。
说说读懂了什么,作者写的“举手的秘密”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3)讨论交流,品读文章。
结合课后问题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老师的,又是怎样写出“我 ”的感受的,哪些词句描写
得好,说说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感受。
这一环节可以首先采用自 主交流、小组讨论、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会合作学习。
在学生自由 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收获要给予恰当的点拨,
使学生的表达有条理,对 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在交流中,要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中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2
(1)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再充满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3
(1)出示生字及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通过形近字比较,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记忆。如:吨—钝潮—嘲妙—炒恳—垦
(3)学 生自主选择词语造句。找出“诚恳、和蔼”等的近义词,加深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词
语造句。
(4)练习书写。重点指导“善、蔼”的笔画,把“窃、窘、蔼、恳”等上下结构比例不同的字写
美观 。
4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在课外读物中搜集关于描 写师生情感的故事,并把你喜欢的感人描写抄下来,读给同学
听听。
资料
〔开朗〕(思想)豁达;(性格)爽朗。
〔内向〕(情感、性格等)深沉,不轻易表现出来。


〔迟钝〕(感官、言行等)反应不敏捷。
〔友善〕友好、亲善。
〔窘态〕尴尬为难的神态。
〔诚恳〕真挚而恳切。
〔窃窃私语〕私下里说悄悄话。
〔宽容〕宽大容忍。


2 陶罐和铁罐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寓言故事叙述了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的故事,铁罐自恃 坚硬,奚落、嘲笑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却依然完美,而铁罐却氧化为一堆锈土。这个 故事告诉了我
们,任何人和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尊重他人,与 人
和睦相处。
〔结构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可以
从三部分理解课文(也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主人公陶罐和铁罐以及他们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描写了铁罐对陶罐的奚落和陶罐的谦虚、友善。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至结尾)主要写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锈土。
〔语意理解〕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比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发生 变化,因
此,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课文第二部分要重点理解人物的语言及其性格特点。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开始就先挑 衅,表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我
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对陶罐的谦虚反而更加无礼,到了出 言不逊的程度。“住嘴!”“你
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表现了铁罐的盲目自大和自以为是。“和你 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
算什么东西!”铁罐继续用苛刻的语言声色俱厉地羞辱陶罐。“……我要把你碰 成碎片!”可见铁罐
是多么狂妄自大、蛮横无礼。
在铁罐的语言中,多次运用问号和感叹号, 更增强了铁罐炫耀自己、责难他人的语气,更
好地表现了他的傲慢、狂妄。
“傲慢”“轻蔑” “恼怒”这些词语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铁罐的情感态度,更加明确地刻画出铁
罐的性格特点。
2
他的三句话,第一次的回答:“不敢,铁罐兄弟。”表现了他的谦和,以友善的称呼努力保持友
好;当铁罐视友好的谦让为懦弱时,陶罐在第二次的回答中据理力争,说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是
懦弱,从 双方的用处做比较来劝说铁罐;看到铁罐依然不可理喻,陶罐在第三次回答中表明态
度,劝说铁罐要“和 睦相处”。
在描写陶罐的语言中,作者用了“谦虚”和“争辩”两个词语,表现了陶罐的谦和而又不软 弱
的性格特点。
3
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写了随年代的变迁,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 “王朝覆灭”“宫殿倒塌”使
陶罐和铁罐经历了磨难,“遗落”在“荒凉”的“渣滓和灰尘”中。这些词 语也表现了陶罐和铁罐的
境遇凄惨,既交代事情发生了变化,也为后文的不同结局做铺垫。

< p>
作者在第11~15自然段中描写了经历了变迁与磨难的陶罐,先写了人们的语言。“呦,这里头有一只罐子!”和“真的,一只陶罐!”表现了人们发现宝物的惊喜。“和它当年在御厨里一样光
洁,朴素,美观。”描写了陶罐的样子,和后文描写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又一次对比。“多美
的陶罐 !”“小心点”,从人们的赞美和小心翼翼地保护中,再一次从侧面说明了陶罐的价值。
陶罐在人们的 赞美和珍惜中,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同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
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 够受了。”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了陶罐的友善和对同伴的关心,
时光在流逝,只有陶罐依然保持着 和外表一样闪光的心灵。
〔写作特点〕
1
物。在对话描写中,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 情态描写,感叹号和问号等标点的运用更突出了人物
的语气,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增添了语言的表现 力。
2
物不同命运的结局,说明了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要尊重他人、善于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2
3
4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读懂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中表达的寓意。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在揭示课题后,指 导学生质疑,可以在学生充
分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在自读和分角色朗读中,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重点是指导分角 色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在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
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在读 中体会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可以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画出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抓 住重点词句,结合所用的标
点,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不同神态、语气,有的句子没有标出说话时的神态 ,可引导学生结
合前后语句的内容,从对话的语言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铁罐是“傲慢——轻蔑——恼 怒——
怒不可遏”,而陶罐自始至终都是谦虚、友善而又自尊的。
分角色朗读,就是要把不同 人物的说话语气读出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可以采取同桌
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 自己寻找伙伴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从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体会课文所说的道理。在阅读思考 的基础上,讨论交
流,说说在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可以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 流。
学生对课文揭示的道理,一定会各有不同的认识,教师要尽力做到尊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多向别人
学习,弥 补自己的短处;要学会和人友好相处,学会尊重他人;谦虚的人会有好的结局,傲慢
的人下场可悲。可以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更多的见解,比如,时间在变,事物也会发生
变化,曾经的长处也许会经不起 时间的考验,而变成弱点。
2


对“奚落”“傲慢”“轻蔑”“恼怒”“覆灭 ”“遗落”“荒凉”“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等重点词语的理
解,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工具书体 会,在阅读理解时结合上下文进一步感悟,不要求学生
死记硬背词语解释。
3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读本课生字,学写10个汉字,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4
(1)举行全班朗读比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搜集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
资料
〔氧化〕物质跟氧化合的过程,就是物质 的原子失去电子的化学反应,如金属生锈、煤燃
烧等,都是氧化。
〔奚落〕用尖刻的话语讥讽嘲笑他人。
〔懦弱〕畏怯;软弱。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差别悬殊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谈论或同等看待。
〔和睦〕和好相处,关系融洽。

快乐读书屋 一


三顾茅庐

教材说明
〔解题〕
本课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
庐”改写。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 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按照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的思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一次去隆中,没有见到诸葛亮失望而归。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二次去隆中,依然未见到诸葛亮,怏怏而归。
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这一
部分作者 作了详细叙述,写了斥责张飞、阶下恭候、赶紧拜见和拜访的结局四个层次的内容。
〔语意理解〕 < br>“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这句话交代了三顾
茅庐的 原因。
“立即备马”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
“刘备说:‘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 随便派个人去呢?’”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对贤才的渴求。
“数九寒天,大雪纷飞” 的天气描写,更衬托了刘备的真诚和急切心情。刘备对张飞说:“你
怕冷,自己回去吧!”可以看出他的 态度十分坚定。
“轻叩柴门”又一次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正因为刘备对贤才的渴求 ,所以在两次拜见没有成功时,心情由“失望”变为“怏怏而归”,
进一步表现了刘备的诚意和恳切。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
堂 的台阶下等候”“赶紧下拜”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认真、恭恭敬敬,突出了他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 。


作者在文中还着力刻画了张飞的形象,对他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派个人把他叫来 得
了”“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
就是了”“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这些语言的描写
表现了他性格莽撞、急躁、耿直,从他对哥哥刘备的关心又看出他很讲义气,他的语言在文中
恰到好处 地烘托了刘备的形象。
〔写作特点〕
1
2
3
教学建议〔教学目标〕
1
2课文。
3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三顾茅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
可以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可以提问:“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 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然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
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
(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诚意”,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 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好这些词
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 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
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①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
如称孔明为“大贤”,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
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②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
“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 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
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③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
“数九寒天”“冒着风雪”等词语体现出刘备决心之大、心意之诚。
④可从张飞的态度反衬方面加以探究:
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 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
描写、人物之间的彼 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 生开放,
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
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你打算怎样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
评 论)
今天我们学习抓住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
讨论后 ,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
茅庐、辅佐”等词语 ,简要复述。
4
5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了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 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的一个
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 网查阅相关资料,并
记下你的新发现。
资料
〔刘备(161—223)〕字玄德, 蜀汉昭烈皇帝。少年孤独贫困,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
异姓兄弟。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 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先后攻占荆州、益州、关中,
于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汉政权。
〔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謝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
人称“ 卧龙”,后辅佐刘备攻占荆州、益州,并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仰慕〕敬仰倾慕。
〔驻地〕(军队)停留驻扎的地方或地方行政机关的所在地。
〔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谒见〕进见尊长。
〔精辟〕深刻,透彻。
〔奠定〕稳定地建立;使稳固安定。
〔辅佐〕辅助(多用于大臣协助皇帝)。


晏子使楚

教材说明
〔解题〕
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 齐国大臣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文中写了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针锋相
对地进行了反驳,表现了晏子的机智 敏捷、能言善辩,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
严的可贵品质。
〔结构分析〕
全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主要写晏子出使楚国遭遇到楚王的三次侮辱,但都被他犀利的、
无可辩驳的言辞击败。这部分按照事情的 发展顺序来写,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晏子来到楚国,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 的弱点,让晏子从狗洞钻
进去,晏子以从狗洞进“狗国”来给予还击。
第二层(第4自然段) 写楚王嘲笑羞辱晏子,认为齐国无人才,不配派人出使楚国,晏子又进
行巧妙反驳。
第三层( 第5自然段)写了楚王假借囚犯把爱偷盗的罪名安在齐国人头上,晏子用打比方的方
式予以反击,维护了 国家的尊严。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楚王彻底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语意理解〕
1
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钻时,晏子针锋相对地予以坚决回击。他说:“这 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
问‘狗国’,才应从狗洞进出。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国家?”晏子义正词严而不动声色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同时,又能巧妙地将楚王交给 自己的难
题回敬给楚王,迫使他打开城门,使自己堂堂正正地从城门中走进去。
2“难道齐国 没有人了吗?”来欺负晏子,
侮辱齐国。联系楚王对晏子说话时的态度,“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 明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
放在眼里,认为晏子这样的人是不配出使楚国的。但是,楚王把对晏子的态度上升 到齐国有没
有人才的问题上,显然楚王企图以讽刺晏子无能而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其侮辱的程
度比前面的“钻洞”更加严重。
3“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
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 的高超艺术。“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
但这种为难是“装”出来的,说明晏 子已经胸有成竹。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
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4“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
去。我 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我连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这个连
下等国都不是的 楚国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将楚王对齐国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给了楚王,使楚
王哭笑不得,还不得不“陪 着笑”。
5“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
来了 ,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借一个犯了盗窃罪的囚犯(其实是楚王蓄意导演的),来说明所有 的齐国人没出息。晏
子将计就计,采用类比的方法说了这段话。他先列举了柑橘因为水土不同而变种的事 实,然后
类推到人身上:“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引起这
种变化的原因,“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里晏子很含蓄地指出了所谓“齐国人没出息”是
由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造成的。这样,即使那个囚犯是齐国人,楚王也无法辩解。
晏子三次遭到楚王 的侮辱,三次予以坚决地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超人的智慧
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 受挫。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认识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
己是斗不过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敛起自己的狂 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写作特点〕
1“刚到楚国”“参见楚王”和“赴
宴 席上”三个片断,集中表现了晏子高超的斗争艺术和卓越的外交才能这个中心。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
3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以自己超人的智慧 和善辩的口才
驳倒楚王的。
〔教学准备〕
关于晏子使楚这个故事的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阅读建议〕
1
(1)检查预习,理解文题。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再谈谈“使楚”
是什么意思?再用通俗的话讲讲课题的意 思。
(2)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分段朗读,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2
学生自由读文,学生要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习这篇课 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
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 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课文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3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楚王的?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晏子哪些地方值得我们
学习?可以 用列表的方法,把问题简单、清楚地表现出来。
〖〗楚王(侮辱)〖〗晏子(反击)刚到楚国〖〗让晏 子钻狗洞〖〗到狗国才钻狗洞见到楚王
〖〗齐国没有人了吗〖〗上等国派上等人,下等国派下等人,不中 用的派到这儿晏子赴宴〖〗
齐国人爱盗窃〖〗“橘”变“枳”,水土不同通过表格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理 解课文内容。另外,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这个表格,再结合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正确地认识晏子值得学 习的地方:
如自尊心强,勇于维护国家的尊严;聪明机智,斗争方式巧妙;铁齿铜牙,口才出众等。
(3)后来,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
朗读本文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 据情况指导学生分角色或按照发展顺序朗读课文,以增
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1)边读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强盛、访问、大夫、出使、乘机、侮辱、吩咐、冷笑、敝国
(2)自学生字,认读11个生字。
6
把学生分组,每组8人,表演《晏子使楚》 的课本剧。使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熟悉课文,对
晏子及楚王这两个人物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评议 ,重点从语言、感情、动作几方面进
行评价。
资料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 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春秋
末期齐国的国相。晏婴长得很矮小,身高不足 五尺,但是腹中有良策,精明强干,在诸侯中颇
有贤名。战国时有人搜集他的言行及遗闻轶事编辑成《晏 子春秋》一书流传于世。
本课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春秋〕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6年,在战国时期之前。
〔柑橘〕柑、橘、橙、柚等果树的统称。
〔枳〕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果实小球形,味酸。




能说会写


关 心 同 学

教材说明
教材以“关心同学”为交际话题,提示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 文字)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表达的
内容。
第二部分(第 二段文字)先提出了学生在交谈中的要求,最后一句话对学生提出了要热情帮
助同学的行为要求。
第三部分是教材的插图,用图中插入对话的形式,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学会表达做示
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得体地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选择关心、想了解的交谈对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
2
3
可以指名说说自己 观察到的身边的事例,说说自己关心或想了解的内容。通过发言互相启
发,鼓励学生独立选择各自要表达 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说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表达真情实感,
所以也可以几个学生共同选择一个内容(可以 在教师的安排下,围绕重点学生,分组交谈)。
4
练说的分组可以根据选择相同话题的分为 一组,也可以采取同桌、前后桌相互练说的形式
(交谈中,同学之间可互换角色)。
5
可以采取选小组代表发言与自愿发言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现,积极发言。
师生共同评价。评价的要求首先要依据本课的提示:使用礼貌用语,语言得体。
6
7
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学会做人的要求: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 br>要给有困难的人以真诚、热情的帮助。





宽 容 他 人

教材说明
1
2“你是怎么做 的,是否宽容了对方,自己的感受如何”是启发学生学会选择事件的哪些内
容来记叙。
3“选择一件事”和“题目自拟”。
4
默化的暗示作用。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写出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写出宽容他人的具体的做法和真实的感受。
〔教学时间〕
3课时(包括评改1课时)。
〔操作要点〕
1
(1)可以从学生身边的 常见事例中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回忆经历过的事件,产
生写作愿望。
(2)阅读提示,进一步思考选择习作的内容,并明确习作的要求。
2
(1)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同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指名发言,相互提示可以选择的习作内容。
(2)采取小组交流的形式,谈谈习作思路和设想,说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教小组的同学或
者老师帮 助解决。
3
4
评议的重点要求就是教材中提出的要求:是否选择了自己亲身经历 的一件事;是否清楚地
写出了自己宽容他人的做法;是否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5


语文七色光 一

教材说明
本次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项是“练”,包括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数笔画查字法的练习和利用工具书解释词
语的意思、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第二项的“日积月 累”主要是积累有关尊重他人内容的名人名言,和本单元所选课文的主题
相一致。
第三项“知 识窗”为学生提供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资料简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
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 识视野,使学生对我国古典名著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增加他
们的文化积淀。
第四项“ 窗外事”是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并


能独立 思考,发表见解。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相处。
3
4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积累尊重他人的一些名言名句。
〔教学准备〕
字典,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重点 要注意指导“氧”的大写字母,“羞”“矩”的部首和
“垂”的笔画数。可以适当给学生再补充一些类似 的练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尝试
分类,然后全班交流。
表示赞扬、夸奖的具有褒义色彩的词语是自 爱、自重、自强、自信、自尊。表示厌恶、贬
低的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有自大、自负、自夸、自满、自高 自大和自以为是。
2
可以先让学生朗读句子,再谈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把名言 背诵下来。可以布
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名言,摘抄下来。
3
这道题可根据 不同的地区情况做适当的处理,对于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发达地区,可以让
学生读读《三国演义》的连环 画册,交流一下对《三国演义》有关知识及对人物的了解。
对于文化设施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让学生 读读资料,教师可以做些必要的梗概的内容介
绍,使学生对这部名著有个初步的了解。
4 < br>建议学习这项内容用1课时。课前要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社会与生活中做好调查了
解,可 以事先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简单地记录下来,使课堂上的发言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并经过充分的独 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先在小组内或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也可以先汇报调 查了解的内容、
社会上对某件事的议论评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按照相同的内容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后 组织
全班同学交流,指导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力做到有根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自信”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 谁敢试一试》和《是乐谱错了》;“快乐读
书屋”中选了《他投了自己一票》和《最棒的玉米》。使学生 在阅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他
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能说会写”和“语文七 色光”中安排了围绕以“自
信”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四项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 ,掌握语言规律,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坚定的信心。



课文


3 谁敢试一试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杯盖的 一件事,教育学生要从小
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新来的班主任的外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写在 耿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由不敢拧水杯盖到拧开杯盖的经过。
这部分又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7自然段)写学生们不敢尝试拧开水杯盖的表现。
第二层(第8~13自然段)写小个子女生出乎意料拧开了杯子盖,耿老师说明了原因。
第三部分(第14~15自然段)耿老师对学生们语重心长的教诲。
〔语意理解〕
“高个子”“‘国’字脸”“浓眉大眼”“有篮球运动员的气质”,文章开篇用简练的寥寥数语描写了
耿 老师的外貌特点。
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 “相互吐吐
舌头”,这一段表情描写得形象生动,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
“教室里静静的”和“教室里还是静静的”,用“静”来烘托当时同学们的复杂心情。
“同学 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是对同学们的心理活动
的描写,同学们的 猜测也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
“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气 ”“贴在怀中”和“使劲拧”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的非常细致,表现了小个
子女生要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 信心。
“谁也没有想到,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句中用了“才”“竟 ”
两个字表现了原来拧杯盖是很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象全然不同,结果出乎预料。
全班同学也由“嗤嗤地笑”变为“惊愕”,前后形成了对比。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
“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
和险阻。 < br>“勇气和自信心是你成功的朋友。”文章结尾耿老师的这句耐人寻味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鼓励 学生要勇于迎接学习道路上的挑战,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写作特点〕
1 < br>这个故事从内容上看,情节其实很简单。作者利用对全班同学神态表情的细致、形象的描
写,使读 者仿佛进入了紧张的氛围中,事件的发展也充满了悬念。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4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理解课题,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课文的题目是一个问句,由此你会想到什么?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②集体交流,了解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收获和体会。
说说耿老师的第一课是什么内容,给同学们带来了哪些启迪。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学生的回答 理清初读课文的感受,使感性的体验得到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文章
的主题思想。
(3)再读文章,思考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可以采取学生独立阅读,动 笔画一画的方法,然后全班共同研究作者的行文思路,分做三
部分来理解(见教材说明)。
(4)讨论交流,品读文章。
①说说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得好?是怎样描写同学们的不同表现的?
②结合课后问题,画出描 写小个子女生的词语。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你对小个子女
生的表现是怎么看的。
③认真读一读耿老师的话,说出你的理解。
这一环节可以首先采用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相互 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
合作学习,在交流补充中,共同提高。然后,在学生自由交流学习 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收获给予恰当的点拨。
2
(1)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或者在旁边注上你喜欢的理由。
(2)自由选择喜欢的词语,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3
(1)出示生字及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重点指导“插”“攀”两个字的笔画。
(3)练习书写。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写好左右、上下结构的字。
4
在课外读物中搜索关于树立自信心、勇于战胜困难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资料
〔惊愕〕因吃惊而失神发呆。
〔麻痹〕身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插曲〕本课指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相对独立的片断或小故事。
〔挑战〕激起敌方出战;挑动对方和自己竞赛。本课指必须认真应对的局面或问题。
〔遒劲〕雄健有力。
〔自信〕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


4 是乐谱错了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写了 当代世界著名乐队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欧洲参加大赛的决赛中,发现了乐谱的错误,
即使在评委一致否认的 情况下,仍然坚信自己的判断,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夺得了大赛的
桂冠。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良好的 自信素质。
〔结构分析〕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泽征尔的国籍和身份。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了小 泽征尔在一次参赛中,向评委坚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赢
得赞许的经过。这部分又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6自然段)写小泽征尔第一次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评委们对他的态度。
第二层( 第7、8自然段)写小泽征尔在评委一致否定的情况下,坚信自己的判断,赢得了热
烈的掌声。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交代了考题的设计意图,赞扬了小泽征尔充满自信的良好素质。
〔语意理解〕
“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 错了!”这句
话表现了小泽征尔的认真态度和敏锐的音乐素质。
“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 这不仅表现了小泽征尔的认真,同时看出他是经过了认真的思
考、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的。
“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另一评委附和着”“一致认为乐谱没有错”,这些是评委的态度,他们
的不容 置疑的表现更显现出小泽征尔的自信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都是音乐大师,是当时音乐界的权威人士 ”,对于评委身份、地位的交代,衬托出小泽征
尔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和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自信心。 < br>“小泽征尔微微低下头,合上眼,静静地想了一会儿”,这里对小泽征尔的神态表情的细节
描写, 表现了他的自信是在认真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建立的。
“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坚定地大声 说道:‘不,是乐谱错了!’”是小泽征尔在
反复思考后,即使得到权威人士的否定,也依然不变的坚定 的自信的回答。
“只有具备自信素质、又能敢于坚持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乐队指挥家。”是 对小
泽征尔的出色表现的高度赞扬。
〔写作特点〕
1
质。
2
信。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4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对小泽征尔自信表现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的意图。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文题目是一个判断句,为什么在“乐谱错了”前 加一个“是”呢?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强
调这句话的意思呢?(加上“是”更增强了肯定的语气)
(2)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大意。可以围绕“你读懂了 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
获。教师随机简略介绍小泽征尔。
(3)再读课文,解决疑难。
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多读几遍,如果仍然不懂,可以请教周围同学,如果还解决不了,
可以提 出来全班共同讨论,师生一同解决。
(4)理清思路,研读文章重点词句。
①课文可以分做几部分来理解?哪部分写得详细?
②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小泽征尔的自信?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2
(1)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复述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
(2)找出你欣赏的词语,写在“自选词语”里。
3
(1)认读本课生字。
(2)学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棒、误、冠”的笔画与结构。
4
查阅课外资料,阅读古今中外名人树立自信心、获得事业成功的故事。讲给好朋友或父母
听。
资料
〔小泽征尔〕当今日本的著名乐队指挥家,与印度的梅塔和新加坡的朱晖被誉为“世界三 大
东方指挥家”。其中,小泽征尔是幸运的,他是20世纪三位指挥大师明希、卡拉扬、伯恩斯坦的真传弟子。今被称为“新卡拉扬”。
〔和谐〕协调;配合适当。
〔附和〕读fù hè,自己没有主意,一味追随别人。
〔凝固〕物质从液体变为固体。本课比喻固定不动或停止不前。
〔素质〕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点;素养;也指人的体质、品质、情感、知识和能力等。
〔桂冠 〕用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古希腊人常用它授于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用
来指某种光荣称号或竞 赛中的冠军。




快乐读书屋 二


他投了自己一票



教材说明
〔解题〕
课文写了 在选举班长中,王辉自己投了自己一票而获得了满票,当他面对同学们异样的议
论和目光觉得很难堪的时 候,常老师却对他的自信给予了鼓励和表扬。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
要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 的优点。
〔结构分析〕
文章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王辉同学因为投了自己一票而感到不安和难堪。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写常老师对王辉同学的热情鼓励。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写常老师的话使王辉同学更有信心了。
〔语意理解〕
“他的身子微微一颤,表情很奇怪,好像有什么心事。”这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王辉同学的
不安。这是 常老师发现的,所以又看出常老师对学生的细心关怀。
在同学们的小声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下,“王辉的 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不作声”,表现了他
的不知所措,为自己的行为尴尬、难堪。
常老师“ 轻轻拍了拍”他和“微笑着说”,通过教师充满关怀的动作和表情传递给了满面羞愧
的王辉。
在老师的鼓励下,王辉“激动”地说了一席话,他“声音有点儿颤抖,但带着几分自信”,这
样的语言描 写和刚才简直判若两人,说明老师的鼓励使王辉更加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开始”是老师对全班同学的鼓励,也是这篇文章点明中心的句子。
“王辉眼睛 里闪烁着喜悦而激动的光芒,他迈着坚定的步子走向讲台”“大声说”,这些神态、
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 ,表现了王辉充满了自信。
在常老师春风化雨的教导下,同学们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开始的“小声议论 ”和“异样的眼光”
表现出的不理解,到“顷刻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最后“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对掌声的描写
也是大家对树立起自信心的王辉同学的赞扬。
〔写作特点〕
1心世界。
2
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4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可以结合班级的活动说说,你敢于给自己投一票吗?你怎么看待给自己投票的人呢?
(2)阅读课文,初知大意。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 说说文章的大意,通过概括,整体把握课
文的内容。
(3)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①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王辉同学的,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
点?
②常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③同学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2
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可以摘抄一些文中的好词好句。
3
采用分角色的形式,朗读人物对话。
资料
〔羞愧〕羞耻,惭愧。
〔顷刻〕极短的时间。


最棒的玉米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玉 米地里一个最棒的玉米,充满自信地等待老婆婆最先摘,可
是老婆婆却迟迟没有摘它,在它失去自信而伤 心绝望的时候,老婆婆来摘它并把它作为明年的
种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树立自信心是要经受住考验的, 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成功。
〔结构分析〕
文章按照最棒的玉米“充满自信——渐渐 失去信心——重新振作”的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
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最 棒的玉米得到了同伴的赞扬,始终不灰心地等待着老婆婆先
来采摘。
第二部分(第9、10自 然段)写老婆婆没有先摘最棒的玉米,最棒的玉米渐渐失去了信心,开
始伤心和绝望。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写得到老婆婆的赞扬后,最棒的玉米又充满了信心。
〔语意理解〕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棒的玉米”“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 的”“明天一定
会摘我的”这些句子都是通过语言表现了那个最棒的玉米的自信。
“圆圆胖胖 的、穿着好几层漂亮的黄绿色外衣”“它的果实开始一粒一粒地变硬”胡须已“干透
变白”“果实变得就 像石头一样硬”,这些句子是对最棒的玉米外形不断变化的描写。一方面写它
逐渐成熟了;另一方面也是 写它渐渐失去自信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开始伤心绝望了,“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最棒,而实际上 是一个最差的玉
米。自负过头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现在只有被火热的太阳烤,被风吹,被雨打,直到 烂掉
为止了”,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看出曾经很自信的玉米,受外界条件的变化影响而完全否定了自己,开始对自己、对前途失去了信心,陷入了迷茫之中。
结尾的“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年还要棒”,说明最棒的玉米重新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
信。
〔写作特点〕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对最棒的玉米的语言、外形和心理活动 进行细致的描写,来揭示
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们成功。
2
3
4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趣,引入新课。
可以采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谈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
指导学生分组练习朗读。在读中体会:
(1)哪些句子表现了最棒的玉米的自信,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表现。
(2)哪些句子表现了最棒的玉米的伤心和绝望。
(3)说说最棒的玉米的感情变化,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迪。
(所得到的启示是很多的,比如 ,无论外界条件怎么变化,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都不要失去
自信心。比如,是金子总会闪光、总会被赏识 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
4
在文中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自学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资料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能说会写


赞扬

教材说明
教材的提示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话)启发学生选择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
第二部分(第二段话)是对说什么提出的具体要求:1
或某方面的长处;2
第三部分(第三段话)是对听提出的具体要求:12
议。插图上画的是龙龙和文文的对话。
(她)的好品质
充;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能把赞扬他人的事说清楚、说具体,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准备〕
一些能表现值得赞扬的情境的多媒体课件;选择值得赞扬的好人好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赞扬”。
课文的提示只是从内容范围上进行 了提示说明,为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更具体的画面,我
们可以结合教材插图内容设计有具体事例的多媒体 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表述时能
够更具体。
2
除了教材中的提示要求外 ,教师还可以提出其他要求,如内容要做到真实,态度要真诚,
用语要准确、得体,要发自内心。
3
学生分组合作,按照要求练习说话,相互学习,在倾听中补充自己习作的不足。
4
可以采取学生自荐和互荐相结合的方法,选出几个同学把自己赞扬的人或事说给大家听。< br>师生按要求进行适当的评改,或提出建议。


我 能

教材说明
教材的提示语中包含两方面内容:
1
(1)启发学生选择习作内容(自己做过的充满自信、凭智慧和才干做成的事情)。
从推荐的题目来看,也可以写学生没有做过,决心要做好、争取做成功的事情和愿望。
本次习作可以记叙事件,也可以围绕“我能”阐述根据和理由。
(2)可以补充题目或自拟题目。
(3)习作要求:把“能”的原因和条件写具体。
2(第一个题目是提示学生在班级的生活中选择习作内容;
第二个题目是让学生把树立自信心和实现理 想联系起来;第三个题目选择内容要广泛些,可以
是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能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把原因、条件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操作要点〕
1
导语的设计,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情节,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由此让学生回
忆生活体验和经历过的事情,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新的 想法。
2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列出要求,说说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
决。
4
5
6


语文七色光 二

教材说明
本课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项是“练”,包括选择恰当的量词填空和选择带有“坚”字的词语填空的练习。
第二项的 “日积月累”主要是积累有关要树立自信心方面内容的名人名言,这也是紧扣本单
元主题的内容。 第三项“知识窗”为学生提供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是
对学生进 行树立自信心的又一次教育。
第四项“大家一起来”是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在 做中学习,在实践
中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件。
3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有关树立自信心而获得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4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学会辨析,并能准确运用近义词。积累并背诵有关自信内容的
名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可以让学生独 立完成,然后汇报。“一(挺)机枪”“一(粒)玉米”和“一(座)大楼”有一定的
难度,教师可以作 为重点去指导。量词的填写是和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分不开的,可以让学生
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使学生 关注这种语言现象,熟悉量词运用的规律。
(2)可以先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填写,然后全班交 流。(参考答案是:坚持坚定坚信
坚决坚固)


2
可以指导学生读懂 这些名言句子,谈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把名言背诵下来。
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 有关树立自信心的名言,摘抄下来。
3
这道题让学生阅读历史故事《毛遂自荐》,然后谈谈 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对这篇故事
的有关知识的了解。
4
学习这项内容用1课时 。课前要布置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合作,共同战胜困
难,并把过程和感受认真地记录下来 。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汇报实践的内容,按照相同的内容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后组织全
班 同学交流,指导学生把过程和感受说出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树立自信心。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花草树木”为主题。安排了主体课文《小草》和《梅花》《幽兰》《竹石》《菊
花》四首 古诗,借花草、树木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快乐读书屋”安排了《黄山松》《万紫千
红——花卉描写片 断集锦》,介绍了黄山松、海棠、水仙、樱桃花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在“能说会写” 中安排了两项内容: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诗文》,紧紧围绕“花草
树木”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交流阅 读描写赞美植物的诗文后的感受;习作《我眼中的》,引导
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某一种植物特点,通 过习作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语文七色光”
中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练”中 包括找错别字和词语搭配练习;“日积月累”
中是关于梅、兰、竹、菊的四句诗;“知识窗”介绍花中四 君子——梅、兰、竹、菊;最后一项
是“大家一起来”,制作花卉知识壁报,在精美的壁报中使学生更深 刻地体会本单元的主题。

课文


5 诗四首

教材说明
〔解题〕
梅、兰、竹、菊以其清雅、脱俗、傲骨为历代文人所歌咏,后被 人誉为“四君子”。课文精
选了四首描写梅、兰、竹、菊的诗,诗文浅显易懂,但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 穷。
〔结构分析〕
《梅花》《幽兰》为五言诗,《竹石》《菊花》为七言诗。
〔语意理解〕
1
“为”,因为。为,weì。
“凌寒独自开,”冒着严 寒独自开放。梅花不畏严寒,不怕孤寂,傲然盛开,美丽高洁。这
真是“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虽然远远看去,梅花洁白璀璨,光亮耀眼,像天上飘下来的
瑞雪 ,但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它不是雪,因为它散发出雪所没有的淡淡的清香。暗示其时积
雪未消,才有梅 、雪之辨,但是由于有一股暗香,一股并不轻狂张扬而以其内在品质沁人心脾
的香气,就可以使人感知早 春的生命信息了。
2
求者:寻求的人。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只因为兰花的香气很浓,寻求探访的人才找遍了山里的每一
个角落。这里通过“求者遍山 隅”突出兰花的“馨香重”,也与前面的“本自无人识”形成强烈的对
比,赞扬了兰花那种幽居深谷,不 追名逐利,以其独有的馨香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3
咬定:形容竹根牢牢扎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千磨万击:无数的磨难、打击和挫折。
任:任凭,随便。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竹子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又运用夸张的写法,写出了竹子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
头的刚直不阿的 高尚品格。“千磨万击”在夸张中见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充满了对艰难环
境的轻蔑与嘲弄。
4
日渐斜:太阳渐渐地落山了。
偏爱:在很多事物中非常喜爱其中的一件。
开尽:花开完凋谢了。
更无:再也没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点出作者喜爱菊花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
品格的赞美。
〔写作特点〕
1
(1)品味全诗:这是一首有名的咏物言志之作。作者借描写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
抒发 自己的坚贞意志和品格。诗人采取了修辞中的拟人手法,就是采取花木人格化的思维方式。
此诗从志士角 度,发掘梅花的品格内涵,这数枝梅花出处不显,寄身墙角,但它志气不凡,冲
破寒冷的抑制,独立不倚 地开放,敢为天下先。可以说,在梅花的身上寄托了诗人的品行和追
求。
(2)句段欣赏:前 两句写梅花坚贞不屈。“墙角”“凌寒”,说明环境艰苦;“独自”更表明百
花凋谢,唯有梅花盛开的可 贵。后两句写梅花的颜色和香气,似雪非雪,幽香远飘,既可敬又
可爱。整首小诗意味深远,语句朴素自 然,没有丝毫雕凿的痕迹。
2
(1)品味全诗:自古以来,兰花一直是清雅、高洁的象征。 陈毅的这首咏兰诗,开篇点出兰
花长在深山幽谷,本无人知晓,但它的芳香却让寻访的人踏遍深山的每一 个角落。作者明写兰
花,实际是在写有才能的人最终还是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的。
(2)句段欣 赏:“幽兰”一词让人感到一朵很清幽的兰花,默默生长在深谷里,不炫耀自己,
不追名逐利,但最终还 是以自己的“馨香”令“求者遍山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有如兰花般清
雅、素气,特别是最后一句给 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3
(1)品味全诗:这既是一首题画诗,又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 过吟咏立根青山的劲竹,含
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 中的劲竹象征诗
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 污的
铮铮傲骨。
(2)句段欣赏:前两句赞美竹子立根青山破岩的倔强形态,“咬定”二字, 把竹子拟人化,
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描绘竹子的内在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炼,长就了 一身
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任何方向的狂风。
4
(1)品味全诗:菊花历 来是诗人们喜欢歌咏的题材,或者是因为菊花不畏风霜,品格坚贞;
或者是因为菊花芬芳绚丽,气质高雅 。而诗人元稹爱菊,则是因为菊花开在深秋时节,历尽风


霜后才凋谢,此花开尽,再也无 花可赏了。这首诗立意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从平凡的题材中
开掘出了不平常的诗意,别出心裁地道出了 诗人爱菊花的理由,给人以有益的启发。
(2)句段欣赏:作者从“秋丛”开篇,使人感到菊花的朴实 、可爱。“似陶家”又让人联想到
大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最后作者在“不 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处落笔,点明了作者喜爱菊花的理由,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4首古诗。
2
3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有关梅、兰、竹、菊的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每课时教学两首古诗。
〔操作要点〕
1
(1)导入:从植物的 生长特点,引出植物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进而引出四首
古诗。
(2)初读正音,感知诗意。
①借助下面的注释,读准生字的读音。
②运用多种读书方式,掌握古诗的语气、停顿。
③掌握“凌”“幽”“馨香”“隅”“破岩”“坚劲”“尔”“秋丛”“篱”“斜”等字词的含义。
2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边读边调动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古诗中,让学生用眼 去
看,用脑去想,用心去品味,真正理解诗中更深的含义。
(2)由文入意是四首古诗的重、 难点,要让学生在独立感知的基础上去交流、探讨,力求让
学生能自己闯过这一关。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 教师要相机指导。
(3)在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3“诗——画——文”的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语言积累。
(1)鼓励学生将古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纠正。
4
(1)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 体会诗人语言的精妙与凝练,如“只为馨香重”中的
“重”字,“为有暗香来”中的“暗”字等,要让学 生反复体味。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下来。
5
(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并鼓励学生交流各种独特的识字方法。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幽”字的笔顺较多,第一笔是“ㄧ”,然后写左侧的“ㄠ”,再写右侧
的“ㄠ”,最后写“?”。“菊 ”字的草字头中的横是这个字中最长的,要覆盖住下面的部分。“绕”字
注意右半部分是“尧”,不要多 写一点。“篱”字是上下结构,最后两笔是“ム”,不要写成撇点。
6
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描写梅、兰、竹、菊的文章或诗歌,进一步品味它们所蕴涵的高尚品
格。


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 川(今江西临川)人。宋仁
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历任地方州县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 法以改革弊政,遭到
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
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常运用散文句法入诗。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 br>词虽不多,风格却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之一。 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 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时加入中国 共产党,后任该校党支部书记。1924年至1926年
曾任北京学生总会的党团书记、中国国民党北京 特别市党部组织部长、中共北方区委国民运动
委员会委员兼中共北京地委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19 26年3月参加和领导了北京群众抗议
“八国通牒”的斗争。同年被派回四川万县工作。1927年8月 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与朱
德领导的湘南暴动,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同年4月,率 部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先
后任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1929年至1934年历 任红四军前委书记、中共赣西
南特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 江西苏区坚持游击
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代理军长等职。 解放战
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br>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建国后任上海市市长、华东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
理兼 外交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为中共第
七、第八、 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
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遭到严重迫害。1972年1月6日在
北京逝世。遗著编为《陈毅 诗稿》《陈毅诗词选集》《陈毅军事文选》。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 兴化县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
幼年家贫,丧母,赖乳母教养。随父学画,早年便在扬州以卖画 为生,过着困窘的生活。后由
朋友资助,才得到读书的机会,并应科举考试考中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 隆进士。49岁出任
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历时12年,在任期间,鞭笞奸吏,勤政于民,被百姓尊称为 亲民之官。
后来由于为民请赈得罪权贵,于是辞官寄居扬州,靠卖字画维持生计。郑板桥是“扬州八怪” 中
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他有诗、书、画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诀、真趣。他的兰、
竹之作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官至监察御使。他 与白居易友情甚笃,共同
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易懂,但在当时颇 有影响,世称“元
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


6 小草

教材说明
〔解题〕
小草没有花朵般绚丽的色彩,没 有苍松般伟岸的身躯,它总是默默地,同时又是顽强地生
长着,在石缝间,在瓦砾下。聪明的你会从小草 身上感悟到什么呢?
〔结构分析〕
课文描写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全文共6个 自然段,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分
为三部分做了介绍。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草没有绚 丽的色彩、高大的身躯,但人们总是热爱小草,赞美
小草。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人 们赞美小草的原因。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小草的特点,


每段用一句古诗开头,概括了全 段内容。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令人敬佩,给人以启示。
〔语意理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意思是古 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一年一度枯萎了又繁荣。漫天的野火也不能把它烧尽,春
风吹过它又再获新生。诗 句用在本段中意为赞美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天涯何处无芳草。”
意思是小草到处都能 生长,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无论是被人们遗弃的“荒城”,还是平常无
人行走的“古道”,都是它的乐园 ,一个“乐园”暗示了小草的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出自辛弃疾 的《清平乐》,整首词写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突
出表现了农家淳朴有趣的日常生活。这两句写农家房屋 矮小及房屋旁溪边的自然景色,春天来
临的时候,一丛丛嫩绿的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使人感到春的信息, 春的希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谁说小小草儿的心意,能够
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引申为儿女们又怎能回报得尽慈母的深爱!用在本段中目的是说明小草
用 自己的“寸草心”默默地拥抱大地,装点大地,表达对大地母亲炽热的爱,深深的情。
〔写作特点〕
1
现力。
22、3、4、5自然段均以古诗名句开头,总括全段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4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激趣导入,了解题意。
①可从赞美小草的诗句入手导入新课,为接下来理解第2、3、 4、5自然段开始的写小草的
名句打下基础;也可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春季植物变化开始,将学生注意力 引向小草。
②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草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 )围绕小草的特点和品格,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初读课
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正确断句。
②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重点强调“纤”“衍”“绚”“镶”的读音。
③同桌互读,进一步检查读音。
④默读,思考本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⑤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进一步 感受小草的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重点要结合自


然段的内容,体会段首诗句的意思 。
②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再引导学生抓住段首诗句体会全段的意思,进而解
决 教学重点。
③背诵喜欢的段落,加深体验。
2
(1)同桌之间相互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 (1)指导书写生字,可先组织学生读一读本课要写的13个字,按结构分类,每类重点指导
1~2 个。提示:“彩”左半部分容易写成“采”,“溪”的右半部分下半部是“大”,不要误写成“小”,
“ 炼”字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2)你还能说出小草的其他品格吗?
4
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有序观察,注意写好观察日记。
资料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如下:“离离原上
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
〔“天涯何处无芳 草”〕出自苏轼的《蝶恋花》。原词如下:“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
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茅檐低下,溪上青青草”〕出自辛弃疾的《清平乐》。原词如下:“茅檐低下,溪上青青
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莲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的《游子吟》。原诗如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
上 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绚丽〕灿烂美丽。
〔纤细〕非常细。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炽热〕极热。


快乐读书屋 三


黄山松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 美、
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结构分析]
全文共9个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 者游黄山,黄山的景色使作者流连忘返,引出最有特色的是黄山
松。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黄山名松。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作者观赏黄山奇松后的感悟。
[语意理解]
“它真像个 好客的主人,正平伸开它那健壮而热情的手臂,仿佛在笑迎五洲四海的宾客,热
情但绝不谄媚。” “正当我们在云山雾海中穿行之时,忽见一段长长的松臂自上而下探入云海之中,像在捞取
奇珍异宝 。”
“它像是守山的卫士,虽然严肃,但看不出冷峻。”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黄 山松各种姿态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真切地感受
到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写作特点]
1
环境中,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2
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2“黄山松的美,在于它没有被世俗化”等句子的含义。
3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黄山名松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 、云海和温泉。奇松是黄山最有特色
的一绝。同学们不想了解吗?)
2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山松有哪些特点,课文都介绍了黄山哪些名松。
(4)讨论并回答(3)题中提出的问题。
3
(1)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黄山名松 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相练习,抓住重点
词、句介绍黄山松的特点。
在欣赏黄山 松奇异外形的同时,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得到:黄山松的各种姿态是一种自然现
象,并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 修饰,是天然形成的。
(2)引导学生朗读9自然段,理解作者的感悟。
(3)通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4)小结。
4


(1)认真读一读课文后生字,有不认识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2)小组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
(3)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形式或用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5
(1)收集描写松树的 优美片段进行阅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与《黄山松》进行比较,
看看有什么不同。
(2)黄山有十大名松,搜集课文中还没介绍的名松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3)选择你喜欢的一棵黄山名松,试着把它画出来,再标上文字说明。
资料
〔黄 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岳,在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有山峰72座。最高峰
莲花峰,海拔 1800多米。相传黄山因轩辕黄帝在山上炼丹而得名。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它兼有泰山 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
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十大名松〕黄山松遍布于山巅壑谷,它破石而生,依山势而长,顶风傲雪, 坚韧不
拔,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著名的迎客松被推为十大名松之首。黄山十大名松除迎客松外还包括:探海松、黑虎松、连理松、凤凰松、蒲团松、龙爪松、辕门松、孔雀松、卧龙松。
〔浩瀚〕形容广大,无边无际;或形容广大繁多。
〔流连忘返〕本指沉迷于游乐而忘记返回;后也指被美好的景物吸引而不愿离去。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闻名遐迩〕遐迩:远近的意思。形容名声大。
〔冷峻〕冷酷严峻;沉着而严肃。


万紫千红
——花卉描写片段集锦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课文是由三个描写花卉的片段组成,分别是李广田的《花潮》、贾祖璋的《水仙 》和
廖华歌的《红了樱桃》三个片段。
[语意理解]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 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
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 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生动形象的景色描写,将花瓣的阴影形象地比喻为 潮水,既描写了繁茂的花潮,又能结合
下一句的“向四面八方伸张”来表现海棠花“不断扩展”的生命力 。
“就水仙花的姿态而论,青翠光润的叶片,亭亭直立的花梗,疏落有致的花序,冰肌玉骨的
花瓣,芬芳清幽的香气,哪一样不令人感到可爱?”
利用一组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水仙花的叶片、花 梗、花序、花瓣和香气的特点。观察细
致有序,展示了水仙花的姿态,一个反问让人更深地体会到水仙花 的美丽诱人。
“初春时节,繁英如雪,其香如蜜,每三朵至六朵,合成无梗的花簇,或为有梗的点状花序。”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樱桃花的颜色、香气和形态。
[写作特点]
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充满诗意。
法启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9个字。
[教学重、难点]
1
29个生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同学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简单介绍一下!
正是因为有了花,我们的世界才会万紫千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名家笔下的花!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花卉的片段多读几 遍,结合插图边读边想作者是如何描绘不同
花朵的。

(1)同桌互相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抓住描写花卉特点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进行语言积累。
4
(1)同桌互识,交流识记方法。
(2)小组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
(3)教师抽查。
5
(1)收集描写其他花卉的文章或片段在班内交流。
(2)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试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卉或其他植物。
资料
〔集锦〕编织在一起的精彩图画、诗文等(多用做标题)。
〔炫耀〕夸耀。
〔鼎盛〕正当兴盛或强壮。
〔冰肌玉骨〕形容好肌肤光润洁白;也常用来比喻梅花等的高洁。
〔深味〕深刻地体味。
〔倒春寒〕春天的一种反常现象,早春回暖后,由于寒潮侵入,气温下 降到正常年份同期
平均值以下。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诗文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本单元中描写植物的诗文 ,说出自己喜欢
的理由,并和同学们交流感受,最后全班评出几篇最佳作品。教材插图上体现了两个同学 在对
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评价,以此为示范,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参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选出自己喜爱的诗文,并收集有关材料,做好发言准备。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
(1)教师举例示范,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诗文,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揭示本单元话题:我最喜欢的诗文。重点说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写有关植物的诗文。
2
(1)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明态度;说明理由;交流感受)
(2)注意引导学生从诗文中的字、词或者句子中来寻找喜爱的话题。
3
(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学生自说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真正的自己先说一遍,才能调动起参与话
题的积极性,也为后面 即将进行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可能。)
4
(1)多种形式进行练说,可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或者和自己的朋友进行交流。
(2)互动交流时注意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让学生互说、互评,展开互动。
要求:要说普通 话;说话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说话要完整、具体,喜爱的理由说充分;说
话态度要自然、大方、得体;听 话时要精神集中,不插话,不打断别人的话语;评价时能够先
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评价时要注意互动 ,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交流时允许学生
进行补充、纠正。
5
教师针对学生交流情况给予指导,可以在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注意:不论是 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要求不只是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得
到发展和提高,而且学生对诗 文所蕴含的哲理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本
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最后,由师生共同评出几篇最佳作品(可将诗与文分类评选)。


我眼中的

教材说明
本次写话的内容是我喜爱的一种植物:花草、树木; 野生的、种植的都可以。文题可以自
拟。写话的要求包括三项内容:12
3习性特点及对它的喜 爱之情。
生活中可以写的植物很多,但学生真正了解的并不多,那么就要求学生在下笔之前一定要进行精心的选材,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植物。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1)有代表性的植物照片的课件;学生自画植物的图片。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操作要点〕
1
教师根据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自然导入本次习作训练。
2
(1)学生自读习作指导语,明确写话内容和要求。
(2)教师补充说明。
3
(1)学生汇报自己熟悉的植物,确定要写的内容。
(2)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到的资料或实践经验,把其他同学介绍的植物补充完整。
(3)学生还可以说一些课件上没有的植物,扩大写作的范围。
4
(1)首先明确 写作的目的,也就是本次习作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喜欢某种植物的品
格)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写神态、习性、品格)。
(3)材料选好了,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安 排材料,也就是哪一部分应该简单写,哪一部分应该
详细写,当然应该是突出文章中心的段落详细写。( 重点写喜爱之处,表达喜爱之情)
5
(1)学生自说(先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独立组织语 言的机会,为写话打基础,从而降低写
话的难度)。
(2)小组互说、互评,分散写话的难点。
(3)教师指名说,全班的同学参与评价,教师适 时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
确写话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6
(1)提示学生要抓住植物特点,突出喜爱这一中心,不会写的字可以在写完之后查字典。
(2)引导学生写好后认真读一读,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
(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7
鼓励学生把自己修改好 的文章在组内进行交流,请同学帮助修改,在修改与被修改的过程
中一起进步。
8
通过比较,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写话内容,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提高。
9
在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本次写话后,可以进一步提高要求,例如可以在文章的立意方面
更深刻 一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更新颖一些。
10(方法可灵活选择)。评改条件主要有三条:一是写作要< br>有一定顺序;二是突出所写植物的特点;三是表达出对这种植物的喜爱之情。


11




语文七色光 三

教材说明
本单元“语文七色光”包括四项内容:一、练。内容为“找错别字”“词语搭配”。 二、“日积月
累”。选用了四句描写梅、兰、竹、菊的古诗名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三、知识 窗。
具体介绍梅、兰、竹、菊四君子,供学生进一步了解这四种植物的外形、习性特点及其象征的
品格。四、大家一起来。内容是让学生制一张花卉知识壁报,培养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并动手操
作的能力 。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重、难点〕
1书写易错成语。
2
3
〔教学准备〕
1
2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本次“ 语文七色光”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或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
在竞赛中学,在语文 实践活动中提高。
1
(1)让学生自由读这些词语,找出错别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强化这些同音字的用法。
参考答案:流连忘返宏伟蓝图绚丽多彩
浩瀚无垠冰肌玉骨晶莹剔透
(2)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
参考答案:秀丽的山峦浩瀚的云海奇美的怪石挺拔的苍松
绚丽的色彩渺茫的歌声质朴的本色坚定的信念
2
(1)自读,把这几句诗熟读背诵。
(2)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给予点拨。
(4)背诵古诗名句。
(5)展示台:把课前收集到的描写梅、兰、竹、菊的诗句在班内展示。
3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窗”,一起去探知自然界中的奥妙。


(1)自读《花中“四君子”》,了解这四种植物的特点及其象征的含义。
(2)结合生活和养花的经历,说说你对“四君子”的看法。
4
本项活动是配合花卉这一主题设计的。活动内容是制一张花卉知识壁报。具体要求:
(1)收集一些花卉图片或自画花卉图片。
(2)查阅有关资料,给收集的图片配以文字性说明。
(3)在班级内召开一次“花卉知识展示会”,共同欣赏、互相学习,看看谁的作品制作得好。
第四单元
本单元以“现代科技”为主题,主体课文安排了《未来的智能汽车》《新型玻璃》; “快乐读
书屋”安排了《中国圆梦飞天路》《智能机器人》,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
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能说会写”安排了两项内容:1“十年后的家乡”,让学生想象十年后家乡发展变化的
美好远景;2“ 小小科幻冒险家”,让学生联系科幻小品文或动漫电影,写一篇科幻小故事。
“语文七色光”板块围绕本 单元主题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


课文


7 未来的智能汽车

教材说明
〔解题〕
汽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交通 工具,而未来的智能汽车,又是怎样的一种汽车呢?它有
着怎样的功能与特点呢?今天我们将了解和认识 一种功能新、全的智能汽车,它将把我们带入未
来的崭新的科技时代。
〔结构分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未来的智能汽车,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具有“舒适、安全、快捷、方便”的
优点。根据 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将课文的9个自然段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以想象的故事开头,写洪刚乘坐智能汽车去上班。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未来的智能汽车所具备的特点与功能。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拥有舒适、安全、快捷、方便的智能汽车的日子不会太遥远。
课文的第二部分采用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语意理解〕
“他惬意地坐到座位上,安全带自动系在他身上。”
这句话通过“惬意”一词写出了智能汽车的舒适与方便。
“一路上,汽车好像长了脚和眼睛一 样,自动躲开障碍物,转向,超车,洪刚则在座位上边
喝牛奶,边欣赏着窗外美妙的景色。”
通过想象的故事,使人初步感受到智能汽车全部自动化的特点。
“智能汽车全部用计算机控制 ,它包括四个主要的部分:交通信息的自动处理,自动控制,
故障自动诊断和自动空调。”
这段从整体上概括介绍了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
〔写作特点〕
1
课文 的重点部分(即第二部分),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介绍智能汽车的特点与功能,


使课文内容条理清晰。
2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向人们介绍了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舒适、安 全、快捷、方便的智能
汽车,激发学生探索现代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科技会推动社会的进步”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
科技、学习科技的兴趣。
2
3
48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的智能汽车的特点与功能方面的一些专业术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的画面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解未来的智能汽车与现在的 汽
车的不同之处。(主要感观是无方向盘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未来的智能汽车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与现行汽车相比有哪 些优点?(只思考,不回答)
②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3)再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未来的智能汽车的特点功能的句段。画出智能汽车的优点。
(4)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讨论回答:未来的智能汽车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它的优点是什么?
①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弄清未来的智能汽车具备的特点
与功能。
②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创新和表达能力训练。
①说说你还想让未来的智能汽车具备哪些功能,使它们更加完美。
②讨论:课文的哪一部分采用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并举例说明。
2
(1)小组内学习讨论交流:未来的智能汽车与现在的汽车有哪些不同?优点是什么?
(2)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3
(1)认读7个生字。
①鼓励学生采用熟字加(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②“供”是多音字。
(2)指导书写12个字。
①归类识记5个带有“扌”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
②重点指导的字:碍、置、统、巡、捷。
“统”字右半部是“充”不要写成“?”。
“巡”字的三笔“撇点”要写得整齐、规范,不要大小不一。
4


( 1)搜集有关汽车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选择你熟悉的一种汽车,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该
车的特点功能 。
(2)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发明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并介绍其特点和功能。
资料
〔惬意〕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舒服。
〔红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外侧,波长比可见 光长的电磁波。有很强的热能和穿透云
雾的能力,广泛用于探测、医疗、通信和摄影等。


8 新型玻璃

教材说明
〔解题〕
玻璃是人们再熟 悉不过的事物,而课文题目“新型玻璃”中的“新型”一词,阐明了本文所介
绍的是现代科技新产品—— 玻璃的新种类,与普通玻璃必然有许多不同之处,那么新型玻璃有
哪些特点,又在哪些领域广泛应用呢? 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结构分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其在现代化建筑中的 广泛应用。根据内容,可将课文的5
个自然段归结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用途。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概括说明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根据介 绍的五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
璃,可将课文的第一部 分分为5个层次。
〔语意理解〕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 促的警报声。警察马上赶来,抓
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 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
被划破的玻璃!”
课文采取举例的说明方法,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 的具体用途。又运用“不是……而是……”
这一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来突出强调“夹丝网防盗玻璃”的防 盗特点。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 br>伤人。”
这句话中连续运用“仍”“仍然”“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说明夹丝玻璃坚硬安全的特点。
“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句中“必须”一词突出了“夹丝玻璃”的特点与重要用途。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这是采用打比方的方法用以说明噪音是一种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
“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 种玻璃,街上的噪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
了。”
这是采用列举数字的方法说明“吃音玻璃”的特殊作用。
〔写作特点〕
1
2
说明文一般语言单调枯燥,空洞乏味,但本文以一故事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43个生字,学会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
3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出 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给予梳理,然后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
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 么特点和用途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互相正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③思考并回答:本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各有什么特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读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分别是在哪些段落中介绍的呢?可分几部分?
②读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精读课文,交流感悟。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合作交流: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鼓励学生运用表格归
纳出 学习成果)(表格设计: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5)汇报学习成果,总结说明方法。(举例;打比方;例举数字)
2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选四字词语如“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
(2)课后第一题,说一说: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3)联系课文,反馈学习效果,说说举例、打比方、列举数字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3
(1)认读生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均可采用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加以识记,如:恙(声旁为“秃 尾巴羊”,形旁
为“心字底”)。
(2)指导书写13个生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以左右结构的居多,除“剩”字为左宽右窄的字以外,其余7个左右结构的
字都是左窄右宽,指导书写时 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5个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上下要匀称,结
构要紧凑。
“璃”字最后两笔是“厶”。
“临”字右半边的下面不是“皿”。
4
以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先在小组内试说,然后选出好的习作,在全班
交流。重点要注 意人称的转换。
资料
〔变色玻璃为什么能变色〕变色玻璃是怎样制成的呢?在生产普通玻璃 的原料中,加入大约


5%的光敏感物质(如氧化银等),再加入0015%的氧化剂(如 氧化铜等),而后经过1500℃的高温
熔融后就制成了变色玻璃。这种玻璃为什么会变色呢?由于氧化 银和氧化铜的微粒很小又均匀地
分布在玻璃中,不会影响透明度,但当遇到阳光照射时,氧化银分解,产 生许多银离子,阻止
光线通过玻璃,使玻璃由暗变黑;而等到外界的光线变弱,在氧化铜的作用下,氧和 银又重新
化合成无色的氧化银,玻璃于是由深颜色变浅。
〔安然无恙〕平安,无灾无病。
〔藕断丝连〕藕折断后丝还连着。比喻表面上断绝了关系,实际上感情还有牵连。

快乐读书屋 四


中国圆梦飞天路
——“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教材说明
〔解题〕
“美梦成 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神舟”载人飞船成功上天,使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飞天
梦想变成现实,这是 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扬眉吐
气,中国的载人飞船成功上天 的壮观场面将载入史册。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神舟”载人飞船成功上天的激动 人心的壮观场面。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中国人的飞天之梦从远古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神舟”载人飞船成功上天的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
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和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
愿。
〔语意理解〕
“中华千年飞天梦,强国路上终成真”说明了只有走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道路 ,才能使中
华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
“犹如擎天巨柱”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突出“长征”二 号F型运载火箭的高大雄伟;“五星红旗”
和“中国航天”两词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自豪感。
“发射现场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似大海波涛,似长空惊雷,在空中回荡。”
“似大海波涛,似长空惊雷”,突出了飞船上天时人们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的壮观场面。
“飞翔吧,‘神舟’!飞翔吧,伟大的中华民族!飞翔吧,伟大的中国!”
这一排比句式,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诚挚的美好祝愿。
〔写作特点〕
1
2
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时的壮观场面,体会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
2
3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神舟”5号及杨利伟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铿锵有力,表达情感充沛,适合指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
在朗读中升华爱国情感和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1
“梦 ”指的是什么?“圆梦飞天路”是什么意思?是谁,怎样圆梦飞天路的呢?引导学生围绕课题
提出一系列 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议一议:“中国圆梦飞天路 ”指的是什么事?然后把课文分成
三部分加以理解。(飞天梦的产生;圆梦飞天路;发射成功的意义及祝 愿)
3升华。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感受深的句段进行朗读体会,师生共同点评,指导 朗读,从中
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
4
要紧扣读前的疑问,围绕“中华千年飞天梦,强国路上终成真”这一道理去谈感受、体会。
5
6
搜集有关航天事业新成就的资料或人类在太空生活的科学资料,合作制作一期手抄报在班< br>内展示进行交流。
资料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本课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擎天巨柱〕支撑着天的柱子。本课形容火箭高大直立的样子。
〔遨游〕周游;漫游。


智能机器人

教材说明
〔解题〕
自从机 器人走进我们人类生活的那一刻起,便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和梦想,我们期待
着——机器人能更多更 好的为人类服务。那么智能机器人是怎样的一种机器人,它又能为我们
做些什么呢?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智能机器人的特点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全文共 13个自然段。
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介智能机器人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介绍智能机器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第三部分(第6~12自然段)举例说明智能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概括说明智能机器人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语意理解〕
“智能机器人靠什么来认识事物、进行工作呢?靠‘大脑’。”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即一问一答的方式突出智能机器人的独特之处,即靠电脑操纵。 “人类航天活动的先驱”“人类开发海洋的生力军”“到处都有它们勤劳的身影”“它们披星戴
月, 辛勤耕耘,成为第一代‘铁农民’”“才华横溢、能歌善舞、机灵乖巧、能说会道”“棋坛怪杰、
书画大 师、体育能人”“医学博士、手术专家、护士小姐”等词句展示了智能机器人的广泛用途和
在现代化建设 及生活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使用这些赞颂人的品质和能力的词汇赋
予智能机器人以人的灵性 与情感。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爱科学、学科
学”的兴趣。
212个生字,理解“游弋、才华横溢”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了解智能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形 体表演”“才艺
展示”“激情演说”等形式汇报智能机器人的特点与用途。
1
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由阅读课文。
2
(1)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将课文分为四部分理解。
(2)重点引导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的特点和广泛用途。
3
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汇报自己读懂或感受深的句段。进一步了解智能机器人的特点和特
殊的、 不可替代的用途。从中感受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4
引导学生先归类,再利用形声字等造字规律,通过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等方式识记生字。
资料
〔先驱〕走在前面;起开创引导作用的人。
〔游弋〕原指舰艇在水面巡逻,本课指机器人在太空自由自在的活动。
〔驰骋〕奔跑;常比喻在某个领域充分发挥才干。
〔耕耘〕耕地和除草;泛指田间劳作;也借指其他劳动。
〔才华横溢〕比喻人的才思等充分显露出来。




能说会写


十年后的家乡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一说“十年后的家乡”,教材具体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提示
本次 口语交际的内容:想象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并多方面提示了思路。第二部分对想象的内容
提出要求:要合 情合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1
2
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
(1)看图片、照片 或课件创设情境,了解家乡的现在,找出家乡的不足或发展前景,激发
学生表达的兴趣。
(2 )出示话题,明确交际内容:想象一下,十年后你的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围绕
“变化”展开想象 与交际。
2
自由读口语交际指导语,明确交际的主题:想象家乡十年后可能发生的新变化。 要求:想
象要合情合理。
3
(1)可以选择表现家乡某一方面的变化,合情合理地展开想象;也可以多方面综合地去谈。
(2)同桌或小组内互说,互听,互练,展开互动。
练说时要抓住自己交际的内容,按一定的 顺序,条理清晰、声音洪亮地表达出来。表达要
清楚,让人听明白。交际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家乡的迅速发 展和个人的美好愿望。
4
(1)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练说。
得合情合理,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评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
愿望。




小小科幻冒险家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科幻小品习作,题目自拟。写作的内容和要求是根据你看过的科


幻小说或电影,利用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一篇科幻小品文。
要写清楚事 情的发展经过,题目自拟。
为了能够写好这次习作,课前可要求学生选择一部自己读过的科幻小说或看 过的科幻电影,
认真回味其中的故事情节,做好准备。教师也可以自带一部小说或电影让大家观看。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一部小说或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操作要点〕
1
2
(1)根据准备的材料,展开想象,在小组内部讲述学生自编的科幻故事。
(2)组内选出代表,在班上讲述自编的故事,师生给予评议。
3
并逐渐养成习惯。
43~4篇典型文章交给学生进行评改,
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5


语文七色光 四

教材说明
本次“语 文七色光”共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第一项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读句子,
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画上“√”。二是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构字规律。第二项内
容是积累有关爱科学和学科学的 名人名言。第三项是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有关
知识。第四项是语文实践活动“大家一起来 ”,内容是查找和收集现代科技新成果的资料,举行“爱
科学,学科学”的读书交流活动。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爱科学,学科学”读书交流 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科技
新成果及其在现代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 、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信息高速公路”的有关知识。
2
〔教学准备〕
介绍我国科技新成果的多媒体课件,信息高速公路的示意图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 )正确辨析同音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所选同音字的字义,或用比较等方法正确
区分同音字的字义 ,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
(2)先正确认读每一组中的3个字,找出每组3个形近字 的异同点,然后通过组成词语,理
解字(词)义,从而明确它们都是形声字,构字规律是一部分表示声旁 ——这个字的读音,另
一部分是形旁——这个字的意思。在学生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后,再举例加以强 化。
2
本栏目安排了以“爱科学、学科学”为主题的三句名人名言,目的是让学生在品读中 受到启
迪和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也可辅之以该名人的相关生平事迹帮助理解背
诵。同时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可交流或积累有关“科学 ”方面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积累名言
的兴趣和习惯。
3
先阅读短文的题目,然后 指导学生边阅读短文边思考,再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指的是什
么?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路”和“车” 指的是什么?它的功能是什么?最后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增强
对信息高速公路的了解与认识。
4
此次活动是配合“现代科技”这一主题设计的。活动的内容是开展“爱科学,学科学”读书 交
流活动。具体要求:(1)查找和搜集现代科技新成果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阅读有关现代科技< br>发展的书籍。(3)举行“爱科学,学科学”的读书交流活动。(4)将自己感兴趣的科技书籍、文章或成果推荐给大家,看谁成为最佳推荐员。
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1)鼓励学生将课 前收集的现代科技新成果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有关书籍的名称向同学们作
展示。
(2)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科技新成果,由收集人或读书人作汇报交流。并将其推荐给大家。
(3)选出这次交流活动的最佳推荐员。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介绍我国的科技新成果。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红军与长征”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飞夺泸定桥》和《丰碑》 ,“快乐读
书屋”中安排了一篇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草地夜行》和一首毛泽东主席的诗《七律· 长
征》。“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也是围绕长征主题,让学生通过搜集讲述长征故事、阅读革命故事书籍、写读后感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长征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课文


9 飞夺泸定桥

教材说明
〔解题〕
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的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上。1935年5月,中 国工农红军
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夺桥战斗。这篇课文描述的就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
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飞夺”就是用极快的速度夺取,“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
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结构分析〕
课文共9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事 情的起因:红军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
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 自然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
泸定桥。
第三 部分(第3~5自然段)写红四团抢时间飞速前进,先于敌人援兵赶到泸定桥。这部分内
容紧紧围绕“飞 ”进行描写:为什么要“飞”?怎样“飞”的?
第四部分(第6~8自然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 下了天险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
“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 取得胜利。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
大无畏精神。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继续向前进。
〔语意理解〕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这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道,70多年前, 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
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 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
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作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 危,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
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夺下泸定桥。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国民党反动派已调了两个旅赶去泸定桥增援,如 果红军不能赶在他们前边到达泸定桥,援
兵和原来防守泸定桥的敌人会合,红军要夺桥和渡河就更困难了 。所以抢时间是战胜敌人的关
键环节。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可以不顾饥饿疲劳,
夜以继日地 行军与作战。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 在了
后面。”
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漆黑之夜,同样的泥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我军“ 仍旧摸黑冒雨
前进”,最后终于把敌人抛在后面。这个“抛”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表现了红军不畏艰 险、勇
往直前的精神。说明红军在跟敌人抢时间的关键一仗中取得了胜利。
“泸定桥离水面有 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
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 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
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 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
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 声震耳欲聋。”
这几句话写出了泸定桥的“险”。“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指的是 桥面上
铺木板时的情况,现在敌人把木板抽掉了,过桥的困难就更难以想象了。
“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凭着”是依靠、借助的意 思。“凭着天险”是说敌人把天险泸定桥作为阻止红军前进的障碍。


“飞过来”从侧面突 出了泸定桥的险要,过桥的艰难说明红军无法通过泸定桥。这句话一方面写
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企图借 助天险泸定桥,阻止红军前进;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泸定桥是险要
之地。全句从侧面表现英勇的红军无坚不 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说明红军领导身先士卒,镇定自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 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
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 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
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千钧一发”,犹如千钧重量系在一根 头发上,形势万分危急。这时,战士们“听到党的号召,
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冲过熊熊烈火……”表 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能否夺下泸定桥 ,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
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说夺 下了泸定桥是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写作特点〕
1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7、8自然段。
3
4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2
〔教学准备〕
有关泸定桥的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3课时。
〔操作要点〕
1
(1)简介长征背景,导入课题,理解“飞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事件的。
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按照“北上必经-接受命令-飞奔泸定桥-勇夺泸定桥-胜利渡河赴前
线 ”把课文划分为五部分(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课文划分为三或四部分,只要能
有自己划分 的理由即可)。
(3)细读理解。
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 困难?在文中找一找,议一议,师
生合作概括。
①飞奔到泸定桥时遇到的困难。
找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体会红军勇往直前的决心以及和敌人周旋的机智。
出示:红四团 仍旧()黑()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
()在后面了。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②勇夺泸定桥时遇到的困难。
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同学交流哪些场面给你印象最深,为什 么?(可播放夺桥场面的课


件,让学生体验。)
读7、8自然段,在描写英雄 动作的词语下面点上点,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结合上下文理
解“千钧一发”,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 发”?
③读最后一段,理解“浩浩荡荡”。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点明了事情的结果,< br>和开头相呼应。)
(4)感悟延伸。
①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受和体会。
②推荐课外读物。
《长征丰碑--长征路寻胜》(作者:元麟)
《地球的红飘带》(作者:魏巍)
《长征-- 前所未闻的故事》或《西行漫记》(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2
(1)复述课文7、8自然段。
(2)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空白处。
3
(1)认读生字:找出课后生字读一读,注上拼音。注意“宿”是多音字。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派、宿、雄”等字。
4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事件,进行一次小练笔。
搜集阅读长征故事。
资料
〔时代背景〕1935年5月,北上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5月25日,红一师四团在安顺场顺利
地强 渡了大渡河。但是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几十分
钟,几万人如果 只靠这几只小船过河,需要多少天呀。70多年前的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
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 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蒋介石曾扬言:到了
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让红军做 第二个石达开。因此,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
北上,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 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过河去,粉碎国民
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 夺下泸定桥,让所有红军顺利过河。
〔大渡河〕流经四川中部,在乐山县境注入岷江。长909千米,多峡谷,水流湍急。
〔泸定 桥〕在四川省泸定城西门外,横垮大渡河上,是我国著名的铁索桥,为川藏间交通
要道,1935年中国 工农红军长征时,曾英勇夺取此桥,渡过大渡河。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千克 。犹如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
极其危急。
〔心惊胆寒〕形容非常害怕。课文中是反衬用法,更加说明红军的英勇和无畏。
〔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本课指红军队伍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10 丰碑

教材说明
〔解题〕
碑,是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做标志的石头。丰碑就是高大 的石碑。这篇课文记叙的
是一支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红军将领 身先士卒、舍
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这里的丰碑不是实际意义 上
的石碑,而是红军军需处长用自己的行为塑造的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丰碑,这是人们心


中永远的丰碑。
〔结构分析〕
课文共13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将军的思索,突出队伍前进的艰难。
第三部分(第3~12自然段)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说明红军一定会取得胜利。
〔语意理解〕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冰坨子,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恶劣,给队伍行军造成了极大困难。“装备很差”不仅指武器,也包
括军装等, 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重伤员。”
说明将军关 心爱护士兵,既赞扬了将军的优秀品质,更为后来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做了铺
垫,说明红军官兵上下同甘 共苦已成为优良传统。
“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
这支队伍 不仅要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还担负着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的任务,也就是说不
可避免地要和敌人进行残 酷的战斗。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一是因为要加快行军速度,二 是因为将军知道,在冰天雪地里,战士们又累又饿,一停下
来就很容易被冻死。
“他的神态十 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飞雪
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 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说明军需处长对死亡早有预料,他可能 在让出棉衣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个“贴”字形象地突出了他衣服的单薄,而“单薄破 旧”正是军需处长被冻死的原因,那么作为
分发棉衣的军需处长怎么可能自己没有棉衣呢?这是课文的留 白,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表
现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是红军战无不胜的原因。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
手, 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这是将军第二次愣住,第一 次是因为事情来得突然,这一次显然是有些意外,继而是内疚、
感动和崇敬,是对这样一位恪尽职守、舍 己为人的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面对这样的好战友好
同志,他把内心的激动和悲痛化为庄严的军礼。这一 系列的神态动作描写揭示了将军“吃惊--
内疚--感动--崇敬”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晶莹”是光亮透明,意 喻军需处长纯洁高尚的灵魂,“丰碑”是指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
利人的精神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伟 大的丰碑。军需处长的身体和云中山融为一体,如同一座
晶莹的丰碑,更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永远的丰碑 ,他所代表的红军精神将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声音似乎在告诉 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还会属于谁呢?”
“沉重”是为军需处长的牺牲感到悲痛 ,“坚定”是为他的精神所鼓舞,表达了化悲痛为力量
的决心。最后一句是一个反问句,与开头“装备很 差”相联系,说明红军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
样的忠诚战士,尽管“装备很差”,但胜利一定是属于这支 队伍的。这是一支不畏艰险、勇往直
前的坚强队伍,这是一支勇于献身、战无不胜的革命队伍,这是一支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
高队伍。
〔写作特点〕
1
2
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丰碑”代表的含义。学习红军将士毫不 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体会红军官兵之间的深厚情感。
2
3“伍、冻”等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
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等。
2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3课时。
〔操作要点〕
1
(1)直接导入课题。同学们见过石碑吗 ?一般用来做什么?丰碑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
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正字音(出声朗读),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工具书。找出课后生字,多读几遍。
二读解疑问(默读),结合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看能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3)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出示课件:一支红军队伍在冰雪中艰难前进。让学生找出文中的 段落(第1自然段),读一读,
通过朗读体会当时的恶劣环境。
这支队伍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 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将军的忧思。从这一段里还可以看出
将军的什么品质(关爱士兵、以身作则、同 甘共苦)?
细读第3~12自然段,找出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段落,认真品读。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 作、
语言的句子,体会将军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见语意理解部分)?
出示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找出相关段落读读议议:军需处长为什么会穿得这么单薄,
他不知道自己 可能被冻死吗?他为什么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让学生充分想象当时可能的场景:
因为棉衣供应不足,军 需处长可能把最后一件棉衣发给了一个老战士,也可能把自己身上的衣
衫脱下来披在一位小战士身上;他 可能太冷了,裹了裹破旧的衣服,使单薄的衣衫紧贴在身上;
他可能太累了,只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可这 一坐下就没能再起来,但他看到了长长的红军队伍
不断地向前向前,他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酝酿感情,深情朗读这一段。
读将军的话,可以分组练读,注意表现将军的神态、动作。 < br>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他(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
的丰 碑”?这里的“丰碑”指的是什么?
渲染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模仿课文向军需处长庄 严地敬礼。多媒体或录
音出示: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读最后一段。讨 论:为什么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为什么说这脚
步声“沉重而坚定”?让学 生联系前文将军对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的思索和担忧,通过朗读理解和
感悟。
2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2)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抄一抄,记一记。


(4)在自选词语中填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3
(1)认读生字,辨析多音字:将(jiāng jiàng)恶(wùè)
形近字:尊()辨()漫()
遵()辩()慢()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遭尊塑辨属”等字,注意结构和笔画。
4
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排演课本剧。
资料
〔云中山〕位于山西省北 部,吕梁山脉北段分支,呈东北西南走向,长达百余里。因山中
云雾缭绕、山峰隐现于云雾之中而得名。
〔军需〕军队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和器材,特指给养、被服等。
〔安详〕指人的表情平静或动作从容,不慌乱或不匆忙。
〔镇定〕在紧急情况下沉着、不慌乱。

快乐读书屋 五


草 地 夜 行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 个感人故事。讲述的是过草地时一个老红军战士为了帮助掉队的
小红军,不幸被沼泽夺去生命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为了他人,而勇于牺牲
的崇高品质。
〔结构分析〕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叙事性文章,全文19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掉队的小红军又累又饿,行走困难。
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写老红军为帮助小红军赶路而不幸牺牲。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小红军在老红军革命精神的鼓舞下,鼓起勇气追赶革命队伍。
〔语意理解〕
“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说明了连日的饥饿和疲倦使“我”浑身无力,难以负重。
“咱们得快 点儿走啊!你看,太阳快落山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
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 命了。”
这是老红军对小红军说的一句话。草地沼泽随时都可能吞没生命,夜里行军危险性更大,所以要在天黑前赶上部队。“不能再革命”这个词语是当时红军部队里的惯用语,具有委婉和避
讳的 语义特征,用在这里十分自然妥贴,表达了一种乐观而又诙谐的语气。
“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
“丧命”是口语,是因小红军不肯让老红军背着走,老 红军被惹火时脱口而出的。联系上下
文“他焦急地看看天”“天边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说明 老红军这时已清醒地意识到眼
前的危险局面,必须尽快赶上大部队。可小红军又十分倔强,“不听话”, 使他发火了。“丧命”
这个词一般来说是含有贬义的,但在这里却产生了语义上的变异,意思直露,措辞 强烈,表达
了老红军又急又恼的焦灼心情。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老红军意识到掉进了泥潭,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别让小红军遭受危险,所以“小鬼,快
离开我!”就脱口而出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老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
给自己 。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
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这是老红军的临终嘱咐。这里既是事件发展的高潮,又 是老红军舍己为人英勇壮举的感人
描写。尤其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挂念的仍是小战士的安危和革 命事业,充分表现了老
红军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崇高思想境界。“顶”“甩”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老 红军在生命的最
后一刻仍沉着冷静,竭尽全力帮助小红军脱险。
“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这是小 红军的内心独白,是他看到自己敬爱的革命同志为了帮助他走出草地而不幸牺牲时
的悲痛心情和深深的自 责。
“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
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这句话和开头“我空着肚 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相照应,形成鲜明
的对比,说明老红军的牺牲及其牺牲前 要小红军“记住革命”的嘱咐,极大地激励了小红军,使
他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一定要追赶上革命队 伍。
〔写作特点〕
1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内容,感悟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
2
3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通过对环境、外貌、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
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
回忆《丰碑》中最后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 属于谁呢?”这支队伍在二
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故 事。《草地夜行》
就是其中的一篇。
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人物语气,小组分角色朗读,相互评议指导,说说你为什么 这
样读?
(2)找出描写老红军外貌的语句,在脑海中描画老红军形象,同桌交流感受。你觉 得老红军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要抓住重点语 句和关键词体会人物性格。如老红军的“焦急”和“火”体现人物的直爽;“背起
我就往前走”“一步一 滑”表现出老红军负重夜行的艰难和危险,突出老红军无私无畏,一心帮助
小红军追赶部队。
(3)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议一议,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找 出描写小红军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小红军的深深自责和悲痛无奈以及在老红军精神
的鼓舞下奋勇前进的 勇气和决心。
3
布置课外阅读:《倔强的小红军》。
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长征故事。
4(后两项选练一项)。
(1)认一认。
出示课后6个生字,检查认读,给多音字“落”“恶”注音组词。
(2)画一画。
根据老红军的外貌描写简单勾画老红军形象。
(3)写一写。
模仿课文外貌描写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
资料
〔陕北〕陕西省北部一带,是老革命根据地。
〔土豪劣绅〕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和品行恶劣的绅士。
〔暴动〕阶级集团为了破坏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而采取的集体武装行动。


七律·长征

教材说明
〔解题〕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
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 怀喜悦的战斗豪情,用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
山河的伟大诗篇。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 朝,在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
规定。五字的律诗称为“五律”,七字的则称为“七律”。
〔结构分析〕
这首诗有四联56个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描绘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表现了红军
队伍历经千辛万苦,越过万水千山,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征服雪山草地,最后三军会师
的重要场面。整首诗语言紧凑凝练,大气磅礴,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语意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 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 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
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岷山一带的千里雪山草地,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写作特点〕
1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3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录音机、《长征》歌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
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组有关长征的课文,谈谈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不仅在军事斗争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
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 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百折不挠的象征,
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毛泽东 的《七律·长征》也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2
(1)自读课文前言,了解毛泽东。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画出
来 ,可小组合作解决。
(3)小组合作,答疑解惑。不懂的词语互相帮助,弄懂意思,再把每个词语的意 思串联起来,
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
3
(1)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决。教师要特别指出“金沙水拍云崖
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和“寒”的历史背景 。
金沙水拍云崖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 br>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
岸的 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大渡桥横铁索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 掉,夺桥的勇士
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22个勇士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 泸定桥。
“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2)结合自己所了解的长征知识,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歌曲《长征》,渲染气氛,增加情感体验。
5
6
长征,汇报你学习了《长征》后的收获。小组合作出一期有关长征的手抄报。
资料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区)
交界处。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岷山一带既有雪山,又有草地。
〔三军〕指整个红军队伍。

能说会写



长征中的故事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讲讲“长征中的故事”是在学习了 三篇有关长征课文的基础上的一次拓展,目
的是让学生通过搜集长征故事,扩大阅读量,学习长征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讲述故
事训练学生的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长征故事,照样子填写卡片。
红军长征故事阅读卡片
故事题目〖〗采集方式〖〗出自何处或文章作者《丰碑》〖〗读课文〖〗第七册语文课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
2“故事卡”,说说这些故事中最使自己喜欢或感动的是哪一个。
32~3名学生代表小组上台讲。
4
谁讲的故事最使你感动,为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评选故事大王,推荐一个小组为优胜小组。
5
长征壮举举世闻名,长征故事感人肺 腑,新中国就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
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舍己为人的长征精神,在建设小康社会
的新长征路上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读后感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是本单元主题的内化和升华。教材由3个自然 段和一幅插图组成,第1自然段介绍
了什么是读后感,并规定了本次读后感的选材范围。第2自然段说明 怎样写读后感,要重点表达
读后之“感”。这个“感”可以是自己通过读领悟的道理,可以是自己产生的 思考或联想,也可以
是自己由读书而激发的决心或理想等等。第3自然段说明如何写好读后感,即做到详 略得当、重
点突出,把感想部分写具体。
教材插图突出了长征主题和小作者的感想。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动的长征故事。
〔教学时间〕
2~3课时。
〔操作要点〕
1
2
3?可以在小组里说说议议。
4
题目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是《读〈×××〉有感》。
让学生在动笔前再读读教材,知道怎样写读后感,理清写作思路。
5(要安排一节评改课)。



语文七色光 五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 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4项活动。第一项为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包括两
项练习:12
读读句子,任选两个词语造句。第二项的“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的一
首词《清 平乐·六盘山》。第三项为“知识窗”,围绕单元主题介绍了长征的历史背景。第四项
是语文综合学习活 动“大家一起来”,活动内容是制作读书卡。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4
5
〔教学重、难点〕
1字的读音和用法。学说打比方的句子。
2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课前搜集毛主席诗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给下面多音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投影或多媒体出示习题内容,让学生读一读,知道这四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教材已经给
其中的一个音 组了词,试着给另一个读音组词。同桌可以相互检查,最后由老师反馈矫正。
(2)下面加点的词是打比方时常用的一些词语。读读句子,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①投影或多 媒体出示句子,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说说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打
比方)。
②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你知道出自哪篇课文吗?有感情地读一读。
③我会用。在加点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④我知道还可以这样打比方。让学生自主拓展练习,说一些打比方的句子。如:
a.山羊的四只脚都站在金属圆板上,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
b.这种周边式建筑,宛如一个个大型的四合院。
2
(1)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风格豪迈奔放,意
境雄奇瑰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首毛主席 在长征途中写下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自由读文,
不认识的字词可借助工具书。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做记号,下去自己查资料。
(3)试着背诵这首词。看谁记得快,说说你是怎样背的。
(4)评一评,谁背得好、有感情。
(5)你还知道毛主席的哪些诗词?交流课前搜集的毛主席诗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摘抄下来。
3
(1)读一读: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2)议一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3)说一说: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经过了哪些地方,克服了哪些困难。
(4)想一想:结合学过的有关长征的课文,体会并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
4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做读书卡。课前可布置学生阅读革命故事书籍,并留意书名和
作者。
(1)读题目要求,了解本次活动内容,明白其意义。
(2)回忆自己读过的书籍,想想哪些 是有关革命故事的,照样子设计表格(注意内容和感受
栏要大一些),并填一填。
(3)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讲一讲。
(4)小组评评比比,谁读的书多,谁的读书卡做得好。
(说明:语文七色光属于综合性学习 ,因此要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
实践性特点。各板块可结合实际随机组合,而不是 按部就班一个题一个题地练。比如知识窗栏
目就可以放在学习毛主席诗词的时候做为相关材料来阅读。读 书卡可在学习能说会写“讲讲长征
中的故事”时布置学生阅读革命故事书籍并填写读书卡。)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名胜古迹”为主题,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长城》和《莫高窟》;“快乐读书屋”
中 《卢沟桥的狮子》和两首古诗《枫桥夜泊》《乌衣巷》,也都是描写我国名胜古迹的。除两
首古诗外,其 他课文都是说明文。“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一系列语文
学习活动,如当一次 小导游介绍家乡名胜,写自己喜欢的地方,搜集名胜古迹的图文信息等。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名胜和古 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文


11 长城



教材说明
〔解题〕
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 奇迹。这篇课文是说明文,
运用列数字说明的方法形象地介绍了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 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结构分析〕
课文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全文共4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介绍长城的概貌。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把长城比做“长
龙”,突出长城的“ 长”及雄伟气势,这是远看长城。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长城的构造。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 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
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长城是古代劳 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这是作者站在长城上产生
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
“伟大的 奇迹”。
〔语意理解〕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把长城比作长龙,既说明了长城的形状特点,又突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这句话说明了长城的构造特点和高大坚固的原因。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 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
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 间可以互相呼应。”
这是从“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长城各部分的构造、特征和作用。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
人民。单看 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一吨多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
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 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
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这一段是作者站在长城上产生的联想。作者从数量多、份量重、条件差、环境险等几个方
面说明 当年修筑长城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所付出的艰辛和才智的由
衷赞叹。
“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是作者对长城的赞美,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写作特点〕
1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并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使事物形象具体。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410个生字,会写“岭、旋”等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


3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
2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同学们到过长城吗?说说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②同桌合作 ,你读我听。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听:听对方读时有无错误,如有
错误及时帮其更正。 ③图文结合,默读课文,理清观察顺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由远到近,由整
体到局部 )读后,你对长城的感受是怎样的?
(3)细读深究,理解课文。
①你说我说(出示两幅长城图画):
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找出和图对应的段落,读一读,说一说。
近看长城有什么特点?观察长城近景图,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长城的?
作者首先从整体 上介绍长城的构造“高大坚固”,接着从“城墙顶上”“城墙外沿”“方形的城台”
三个局部介绍了长城 各部分的构造、特征、作用。
②你想我想:
假如你此刻就站在这高大坚固的长城上,你会想 到什么?作者站在长城上产生了什么联想?
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勤 劳智慧。
③你找我找:
读课文最后一段“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作者 为什么这么说?从课文哪
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长城全长六千多千米,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 修筑高大坚固;单看数不清的条石,每块一
吨多重,靠人力抬上陡峭的山岭。作者从数量多、份量重、条 件差、环境险等几方面说明当年
修筑长城工程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艰 辛和才智表示由衷的
赞叹。)
④你导我游:
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推荐一名小导游带 领大家游览长城,可结合课前收集的传说故事,使
导游内容更丰富生动。
2
(1)背诵课文。可让学生读读记记,图文对照,强化记忆。
(2)自选词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并能够在写作时运用。
3
(1)认读课后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可让学生自己认认写写,重点指导“旋、修、慧、凝”等字。
4
(1)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个长城图片展览。
(2)学习课文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描写一处景物或一座建筑物。
资料 < br>〔长城〕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境内地势险要
的地方修 筑长城。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


建筑 的军事建筑。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征集几十万民工,将各个诸
侯国的长城连接 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过修建,明朝
时期花了一百多年时间,前 后修筑十八次,最终形成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长城。大同、
宣化两镇以南还筑了内长城,两条长城 总长六千七百多千米,这就是现存的长城。
〔崇山峻岭〕崇,高。峻,陡。高而陡的山岭。形容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险要。
〔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形容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气魄雄伟〕魄,精神。本课指长城表现出来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屯兵〕驻扎军队。
〔堡垒〕本课指防御敌人进攻的坚固建筑物。


12 莫高窟

教材说明
〔解题〕
莫高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 馆”的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
窟,被誉为“东方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 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这 篇说明文从莫
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等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介绍,说明莫高窟辉煌灿烂的艺术价值, 歌
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杰出的艺术才能。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莫高窟概况。说明 了莫高窟的位置、环境和最有价值的几个
方面。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语意理解〕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坐落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
这句话介绍了莫高窟具体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在断崖绝壁之上,492个洞窟蜂窝似的排列着,其中最有价值的要属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运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莫高窟的洞窟之多,位置之险,并引出了下文要具
体描写的内 容。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
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左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用准确、恰当的 词语和“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描述形态各异的彩塑,给人以
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又从面 到点,具体描写了一尊卧佛。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用关联词“不仅……还……”自然地过渡到壁画的介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巧妙地运用“其中最……是……”的句式把笔 锋转向了飞天的重点描写,“成百上千”说明飞
天之多。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高度赞扬了莫高窟壁画的艺术价值。
“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文物六万多件。”
用数字说明藏经洞洞藏文物种类多、数量大。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外国入侵者掠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文物流失的痛惜和对外国入侵者的愤慨。
“莫高窟是举世 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智慧的结晶。”
说明了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艺术价值,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写作特点〕
1
2“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 位置及概貌,然后选取莫
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来记叙,最后总结全文。
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33自然段。
49个生字,会写“绝、价、值”等13个要求会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
1
2“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观看课件,导入课题。
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的漫漫黄沙之中,有一座艺术宝库, 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见
证着古丝绸之路的辉煌。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 的石窟艺术宝
库--莫高窟。
(2)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词可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多读几遍。
②默读课文 ,理清写作思路,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介绍莫高窟的?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
个方面?(从彩塑、壁画 、藏经洞三个方面介绍的)
(3)细读深究,理解感悟。
①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好第2句话,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②课件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你最想了解莫高窟的哪个 方面,仔细研读相应的段落。看看这个方面重点介绍的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句子,把自己 的感受读出来。
(彩塑的特点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重点突出卧佛。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重点描写 了飞
天。藏经洞的特点,一是面积不大,但曾藏有大量文物;二是大量文物已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③当解说员,汇报交流。
分别出示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图片,让学生当解说员,汇报自己的阅 读收获。介绍藏经洞
时,要结合大量文物被外国入侵者掠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④有感情地朗读,体验感悟。
利用课件创设氛围,当你置身于莫高窟的艺术殿堂,你会有什么感想?
这些神工鬼斧般的洞窟 建筑,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壁画,无不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血
汗和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从这些绝妙 的古迹中,我们看到了千百年间劳动人民的智慧,看到


了劳动人民坚韧顽强的性格,看到 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文,再一
次领略莫高窟的灿烂文化。
(4)搜集信息,拓展延伸。
通过书报、网络等搜集莫高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加对莫高窟 的认识,感悟“这里的每一
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完成自选词语,并结合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课文第2~4自然段是怎样衔接 起来的,画出相关句子和词语,读读记记,学习体会作者
的巧妙过渡。
3
认读生字,注意多音字“降”“肖”在课文中的读音。
书写要求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值、卧、降”等字。
填空:
()的菩萨()的天王()的力士
()的彩塑()的壁画
4
(1)交流搜集到的莫高窟的图片、文字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2)学习运用数字说明的 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或者根据掌握的莫高窟资料写一写自己的感
想。
资料
〔莫高 窟〕位于甘肃省东南25千米的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的谷地西侧绝壁上。最大的窟高
40多米,面积30 平方米。最高的彩塑33米。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始开凿于公元366年,是我国也
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 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据记载,一位德 行高超的和尚乐樽拄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
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 窟的开凿一直延续了十个朝代。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
的共492窟,窟内壁画45000平方米,彩 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
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 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
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陈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25千米 长的世界大画廊。
〔慈眉善目〕慈爱善良的样子。
〔威风凛凛〕指使人敬畏的声势气派。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
〔精妙绝伦〕精致巧妙得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结晶〕指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本课比喻珍贵的劳动成果。




快乐读书屋 六


卢沟桥的狮子



教材说明
〔解题〕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区现存 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石
桥,建于118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卢沟桥工程浩大,建筑宏伟 ,结构精良,工艺高超,
是我国古桥中的佼佼者。卢沟桥全长266米,桥面宽度93米,有281根望 柱。最吸引人的是卢
沟桥的建筑装饰,那就是在每根望柱上都雕着狮子。这些狮子使卢沟桥举世闻名,成 为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桥。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出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出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语意理解〕
“北京人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 ,建于1189年。
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说明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修建的年代及大概的构造,并且利用歇后语直接引出文章的主
题-- 卢沟桥的狮子。
“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大大小小的狮子重叠在一起,难怪有人说数不清呢!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 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
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
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 用爪子按在地上……”
通过对卢沟桥的狮子的几处具体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卢沟桥的狮子石雕所表现出 来的极高
的艺术价值,小小的石雕从不同角度展现出石狮子的各种神态以及生活习性,它们有的威风凛< br>凛,有的憨态可掬,彰显出雕刻者的独具匠心,从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卢沟桥对我 国人民而言,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建筑,它是中国人民
奋勇杀敌、抵抗日寇的代表 性建筑。
〔写作特点〕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重点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大小 不一、各具形态,点出了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文章语言生动,课文一连用了五个“有的”,突出了狮子的 各种神态,想象
丰富,使狮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二、三自然段衔接自然,前后呼应,很好地突出了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准备〕
收集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


2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①自由读课文,要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查阅工具书。
②课文哪些段落具体介绍卢沟桥,哪些段落写卢沟桥的狮子?给课文划分段落。
(2)阅读感悟,读好课文。
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增加词 语积累。小组交流自己读
懂了什么或对卢沟桥有了哪些了解。这一部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介 绍卢沟桥的位
置、地位、建筑历史及特点,用词优美华丽,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理解和感受,并 尽
可能地积累词语。可借助课件或插图,让学生形象感知。
②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感想。
3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卢沟桥,你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
5
(1)给父母讲讲卢沟桥。
(2)上网查找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资料
〔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
拱大石桥,距今已 有八百年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6月,1192年3月建成。初名广利桥,后改卢沟桥。卢沟 桥桥身用坚固
的花岗石建成,长266米,宽930米,十个桥墩,十一孔。桥墩呈船形,进水一面有分 水尖,
每个尖上安置一根三角铁柱以迎击洪水和冰块,保护桥墩和桥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线型,状如船尾,减少水流对桥孔压力。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
以互相 拉联固牢。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 为
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
富变化 ,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在桥的两端各设有华表4根,高约465米,无论是近看或远望,与桥的 比例都很协调,既
壮观又优美。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 得极为
精细。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
现为燕京八景之一。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事变” ,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
烈火,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 义的纪念地。

古诗两首

枫 桥 夜 泊

教材说明
〔解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夜泊枫桥时写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感,抒发了自己的深
沉愁绪。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子夜,泊船时不能成眠,那夜半的钟声从古老的佛寺 传来,悠扬回
荡,衬托出夜的静谧,使不眠的旅人更添愁绪。
〔结构分析〕
这是一 首七言绝句,全诗从远景描写着笔,首句写了三种景象:落月、乌啼、满天白霜,


接着在 秋月渐落的背景下描写近景中的枫叶和渔火,同时抒发愁情。后两句点明了诗中景物的
具体地址在姑苏城 外的客船上。一个“到”字准确地勾勒出钟声由远而近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
人“对愁眠”的心境。
〔语意理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天地 间布满寒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忧愁难眠。这
两句描写了诗人深夜难眠走出船舱所见到的 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景,诗
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而自己漂泊不定, 流浪异乡,不禁愁绪满怀,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的 寒山寺里,夜半敲响的钟声传到客船上。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深夜所闻,用山寺
的钟声衬托出夜的静寂空旷 ,更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愁苦。
〔写作特点〕
1
诗题为“夜泊”,实际是写夜半时 分的景象与诗人的感受。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密切相关
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此时月已西沉, 树上栖鸟大概因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
惊醒后发出几声啼叫;“霜满天”实为霜满地,深夜时诗人 感到寒冷侵骨。第2句是写诗人情感,
由于诗人感到茫茫的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羁旅他乡,孑然一 身,思乡的愁绪袭上心头,
彻夜难眠。寒山寺里的钟声在半夜时分传到客船上,他都听得清清楚楚,诗人 的愁思正是通过
这一系列的景象描述表达出来的,愁怀与幽静清冷的氛围和谐地统一在水乡的秋夜里,达 到了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完美效果。
2
写景,有静(月落、霜满天)、有动(乌 啼、钟声)、有明(江上渔火)、有暗(夜半月落)、有
江边(江枫、寒山寺)、有江上(渔火、客船) ,几组景物的对照搭配颇具匠心:秋夜景色昏暗迷
蒙,江上渔火星星点点,江边枫树模模糊糊,寺内钟声 悠扬绵长。这些既互相对比,又互为衬
托,在这种夜景中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诗人的那种难以言传的感受 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乌衣巷

教材说明
〔解题〕
这首诗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通过今昔对比的方法抒写诗人的怀古之情。乌衣
巷是今南京市东 南的一条巷,是东晋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居住的地方。
〔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作前两句着意描写朱雀桥边的野草野花,草长花开都表明时令特征,
但“草花”之前加上一个“野”字 ,这给景物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加上这些草花是长在一向行旅繁
忙的朱雀桥畔,暗示昔日曾车水马龙的朱 雀桥今天已荒凉冷落。
后两句写四百年前王谢大户堂前的燕子(当然属想象,燕子寿命再长也不可能活 400多年)
飞入普通的百姓人家,暗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从昔盛今衰的对比中表现作者对沧海桑田、 历
史的巨大变化的无限感慨。
〔语意理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惨淡西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王谢大户堂前的燕子,如今飞进普通百姓人家。
〔写作特点〕
这首诗出色地采用对比方法来抒写怀古之情,通过景物描写渲染环境气氛,形成 今昔对比,


抒发作者感慨。其特点是明写今之衰而暗写昔之盛,“野草花”“夕阳斜”是 描写朱雀桥和乌衣巷
残破之景。“堂前燕”一笔,极其精练含蓄地进行今昔对比,过去王导、谢安等豪门 大族繁华的
高堂华屋,现在已换作普通老百姓的住所,人去楼空,只有燕子还来这里寻找旧巢穴,揭示出
前联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人生变化的无穷的感慨。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其意境和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古诗意境相配的音乐。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读学这两首古诗,主要是通过诵读增加积累,体会意境,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提 高学生的
文学素养。因此不要过于强调理解诗意,只要学生大致明白,能够体会其意境和情感就行,重< br>点要放在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上。
1(你读我读)。
自由读诗,多读几遍,要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说我听)。
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就行,不必强调诗句译文的规范准确。
3(你读我听,想象意境)。
多媒体出示诗的画面和朗读节奏的提示。让学生自主品读,同桌 合作读读听听,要读出诗
的节奏和韵味。教师可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朱雀桥边野渔火对愁眠。乌衣巷口
城外寒山寺。旧时王谢堂前燕,
夜半钟声到客船。飞入寻常百姓家。
4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配上合适的音乐,营造氛围,体验感悟。
5
本课只有三个生字,可再挑学习困难的学生认读。
6
(1)可查阅图书或上网,再找一些描写名胜古迹的古诗,同学交流。
(2)选其中的一首古 诗画一幅画,或者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一位诗人,用现代语言描述自己所
感受到的诗中的景象。
资料
〔张继〕生卒年不详,中唐时期湖北襄樊市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考中进士, 当过管
盐铁业务的财政官员。张继的诗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关切时事,写景状物,风格自然清新。< br>他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很少,还不足五十首,但《枫桥夜泊》却广为传诵。苏州的枫桥和寒山寺
因为 这首诗而成为游览名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的许多诗歌,带 有浓烈的政治色彩,针
砭时弊,观点鲜明,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寄意深远。

能说会写



当一次小导游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当一次小导游”,这是一次独白式口语交际训练。教材由文字和插
图两 部分组成,文字部分说明了本次话题的内容和要求,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导游,然后指出怎
样当好导游,不 仅要熟悉游览地点,掌握相关资料,而且对语言、态度、举止提出了明确的要
求。
插图是一个 小导游形象,身后是他要介绍的景点背景。这幅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可
诱发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 他们的表达欲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选择自己熟悉的家乡名胜,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生动形象地做好介绍。
〔教学准备〕
1
2
3
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
同学们去旅游过吗?有没有请导游做介绍?你觉得导游怎么样?
自己的家乡有没有名胜古迹或 值得一游的地方?你们愿不愿意当一名小导游向游人介绍一
下你认为家乡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2?读课文要求,说说自己的看法。
3
①自我介绍及欢迎词。
②景点介绍。
③结束语及欢送词。
4
①小组交流自己所要介绍的地方, 可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力争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进去。
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
②小组合作,共同表演。推出本组最佳导游员做介绍,其他成员做游客配合表演。注意指
导导游员的举止 、态度。
③评选优胜小组和班级最佳导游员,说说你应当向他学习什么,有没有其他建议。


我喜欢的地方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 “我喜欢的地方”。教材由两段文字和一幅图画组成。文字部分点明了
取材范围和写作要求:要抓住景物 特点,按一定顺序去写,重点部分写具体等。还指出了常用
到的写作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 图画部分是一处景物,起引出话题的作用。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
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景物照片或有关介绍。
〔教学时间〕
3课时(包括评改1课时)。
〔操作要点〕
1
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旅 游可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可以带给我
们许多比阅读更深刻的感受。说说你都到 过哪些地方,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2
读一读,想一想,怎样写好“我喜欢的地方”。
3
理位置、周围环境;再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将这一部分重点描述。可学习《长城》一课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也可按《莫高窟》一课“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或者学习
《卢沟桥的狮子》,将景物和传说有机结合,同时要恰当选用列数字、打比方或作比较等方法,
使表达 准确、生动、具体。
4
5


语文七色光 六

教材说明
围绕本单元主题,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学习活动。第一项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通 过组
词辨析形近字;通过选词填空辨别同义词。第二项的日积月累是与黄鹤楼相关的对联。第三项
为知识窗,列举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及其地址和代表性图片。第四项是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大
家一起 来”,让学生通过阅读书刊或上网查找,搜集名胜古迹的图文信息,组织名胜古迹图文展
览,共同欣赏、 开阔视野。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1
2搜集有关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比一比,组词语。
你读我听。同桌互相认一认,说说每组字有什么异同。
你写我写。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2)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出示“宏伟、雄伟、雄壮”三个词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读句子,试着填一填。
再读读,注意读出感情。
2
(1)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关于黄鹤楼的诗文篇章 ,这里还有几幅对联也是写黄鹤楼的,
看谁能很快地背下来。
(2)检查背诵,评评谁背得流利、有感情。
(3)扩展积累。你还知道其他有关黄鹤楼的对联或诗句吗?可在小组交流。
3
这里列举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及其地址和图片。
(1)多媒体出示这些名胜古迹的图片。说一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2)课外链接,搜集这些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4
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分组、分题搜集并整理剪贴名胜古迹的图文信息。
(1)课前 布置学生按照不同的专题分成小组搜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如“家乡名胜
组”“首都名胜组”“世界 遗产组”等等,要结合自己的爱好或优势自由组合。
(2)筛选材料,精心组合。根据本组的专题筛选 材料,整理粘贴,组成图文并茂的版面。说
说自己的资料是从哪里搜集的,相互拓宽学习渠道。
(3)评评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版面做得好。在这个版面中,哪个成员的贡献大、搜集的图
片多、文 字整理得好,可获得“优秀小编辑称号”。
说明:
语文七色光的四项学习活动可随机组合,知识窗可结合能说会写进行。
资料
〔故宫 〕又名紫禁城,它位于天安门广场北1千米的景山南门对面,东西宽753米,南北长
961米,面积达 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舍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宫外
围是一条宽52米 的护城河。河内是周长3000多米、高近10米的城墙。城墙四面都有门,南有午
门,北有神武门,东 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建筑精美、富丽华贵,收藏有许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国古代建筑、
文化、艺术的精华。
〔大雁 塔〕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
年,相传是慈 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印度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
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 设计并督造建成。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近年来,由于西安市
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 斜了1米有余。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 000
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 窟以
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


宝库。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它同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 石窟、山西
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石刻艺术宝库。2000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开 凿于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4年),延续至唐代。历时400余年。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 窟
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余块,佛塔4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 文化的艺
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宗< br>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
术博 物馆。
〔孔庙〕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
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占地10多万平方米,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前
后九进 大院,各院独具特色。其中大成殿、奎文阁为主要建筑。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整
个大殿金碧辉煌, 气势磅礴,其前廊10根大理石柱上各精雕两条戏珠的飞龙,工艺绝妙,实为
宫殿建筑中罕见。殿内廊柱 皆楠木,彩绘团龙错金。殿前有一名为“杏坛”的亭子,是孔子晚年
讲学的地方,杏坛设教,弟子三千。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
林 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
当 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后来济公在 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五代吴越国时,
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 兴土木,建成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余间,
僧众达3000人。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峨眉山东31千米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
造而成,又 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乐山最著名的景观。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
大佛头长147米 ,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两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
余人,素有“佛是一座 山,山是一尊佛”之称。大佛造型庄严,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
使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 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千米的 小盆地上,是明朝13个
封建皇帝的陵墓。距北京城约50千米,总面积120多平方千米。这里自永乐 七年(1409年)五月始
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13 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
7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整 个陵区原来都有
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巍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十三陵以地面建筑 宏伟
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最为著名。这十三处明代皇帝陵墓葬有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 昭
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等。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 绕着舍己为人的主题,选编了主体课文《黄继光》《哈尔威船长》;“快乐读书屋”
选编《断尺》《给予 的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奉献精神,学习哈
尔威船长为了全船人的安全,忠 于职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精神,培养学生多为别人着想
的良好品质。“能说会写”板块安排了“危 急时刻怎么办”的口语交际内容,通过讨论,分清“舍己
为人”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的关系。还安排了 习作训练--值得赞颂的事,弘扬“舍己为人、见
义勇为、克己为人、助人为乐”等精神。“语文七色光 ”栏目安排了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言积累、
民间传说故事推荐和语文实践活动。

课文


13 黄继光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以主人公名字做课题,表明文章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黄继光,四川 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
军,在十五军四 十五师一三五团二营当通讯员。1952年7月25日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
年10月1 9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中国人民志愿
军领导机关给他追 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
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同时追授他五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结构分析〕
本文写 抗美援朝战争中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堵敌人枪眼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表现了黄继光
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 主义精神。文章共12个自然段,按事件发展顺序划分,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综述上甘岭战役的激烈,以及夺回5979高地时间的紧迫。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黄继光争取到炸敌人火力点的任务。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写黄继光堵敌人枪眼壮烈牺牲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写志愿军全歼敌人,夺回5979高地。
〔语意理解〕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这两句话 点明上甘岭战役发生的时间,战情的程度,交代了本文的背景,为黄继光堵敌人
枪眼作了铺垫。战斗激烈 ,牺牲就大,就可能发生“无奈”的情况。上甘岭,是朝鲜金化郡五圣
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 庄。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平康东南19千米,金化以北约
5000米,海拔10617米。南面山脚 下,有五个高地,犹如张开的五指,上甘岭战役双方殊死争
夺的5979和5377高地就是其中的拇指 和食指。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重要的
战役。自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参战以 来,经8个月运动战,歼敌23万人,迫使敌人同意停
战谈判。于是出现了打打停停、边打边停、以打促 谈的局面,上甘岭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发生的。战役中志愿军发扬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在历时43天 的时间里,在面积仅37平方千米
的两个高地上,与敌人反复争夺29次,打垮敌人营以上规模进攻25 次,营以下进攻653次,歼敌
25000人。“阵地战”,军队依托坚固阵地或野战阵地进行防御,或 对据守坚固阵地或野战阵地之
敌实施进攻的作战。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 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
任务交给我吧!’”
这句话写黄继光请战的情 形。先写人物表情,再写人物语言。他所以“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
火力点”,是因为他知道:此前已攻下 两块阵地,取得较大战果;我军伤亡很大,首长身边已没
有一个战斗人员;黎明前必须夺下5979高地 ,否则天一亮,敌人就会疯狂反扑,原来的胜利
就会丢失。对敌人的恨,对战友的爱,对战斗胜利的高度 责任感,是黄继光决心请战的动力来
源。黄继光说的话,既表达他必胜的决心,也道出了他已做好牺牲的 准备。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这段话用“啊”字领起,先声夺人,抒发了作者对黄继光的敬佩,表达了战 友的期待,也暗
示下面黄继光必有惊世骇俗之举。敌人的子弹如“暴风雨一样”,足见战斗的环境多么艰 难,多
么危险,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把主人公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表现他的顽强战斗和英勇献身的精神。黄继光已经身负重伤,只能爬行,常人看,他是无法站起来的,也很难完成爆破敌人
火力点 的任务。然而他竟站起来了,真是超出常人之想,是一个壮举。所以,作者连用两个“站
起来”表现惊喜 与敬佩的情感。“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这是一个典型
的特写,作者将镜头聚 焦到高高站立、手举手雷的黄继光身上,让敌人的探照灯的光亮为黄继
光作衬景。这当然是实景,但也创 造了一个巨大的艺术效果---黄继光更加高大,他的精神在闪
闪发光。


“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这是黄继光在负伤后第二次站 起来。这一次他是在昏迷中醒来的情况下站起来的,其难度
更大。此时他已负伤7处,身上没有任何武器 了,他所有的只是血肉之躯,不可能炸毁敌人的火
力点了,唯一让敌人不射击的办法只能是堵住他们的枪 口。他站起来,是他已下定用身体堵枪
眼的决心。事后战友在他的遗体上看到,他身负的7处伤口竟无一 滴鲜血,才知道黄继光站起时
早已鲜血流尽,但他仍然在生命弥留之际堵住敌人的枪眼。这真是惊天地泣 鬼神的壮举!真是
亘古绝闻的壮举!这一句生动地表现他势不可当的气势、热爱祖国的思想和不怕牺牲的 精神。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用 比喻句形容战士向上冲的情形和态势,极言人数之多,声势之壮,冲击力之大,喊杀声
之响。说明黄继光 的牺牲为战斗胜利创造了条件,也说明黄继光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志愿军战士,
变成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 的强大动力。战斗很快以我方胜利而结束,消灭守敌1200多人,597
9高地被夺回,其他丢失的阵 地也被夺回。
〔写作特点〕
1练。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义教育。
3
43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黄继光的英雄品质,领悟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黄继光的生平及英雄事迹。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关于教学的整体把握。
课文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在朝鲜的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
继光冒着枪林弹雨 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
生命,歌颂了黄继光英勇顽强 的高尚品质。教学本课,应力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注意如下三点:一是以“读”为主线, 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二是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三是注
重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抓住重点升华情感。
(2)课前准备。
教学前,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黄继光的生 平,黄继光的
英雄事迹,故事发生的背景……既为学习本文做好准备,也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另外 根
据本地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过程。
① 导入课题。可以用谈话的方法导入。让学生列举所熟悉的英雄人物,然后让学生归纳这
些英雄的相同点,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黄继光。也可以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引出课文中的人物。 ②整体感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初步 理清文章的脉络。
③细读理解。这部分是教学本课的重心所在。教学要力求一点:抓住“英勇顽强”一 词来明


确读什么,怎么读。通过诵读,让学生在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中去体验,从而达到耳 听目视,口
咏其言,心惟其义。可以这样引导:
第一步,抓住课文中写“英勇顽强”的句子, 品读入情。先请学生自读,找出句子,做上记
号,写下批注。然后师生抓住其中的句子,理解体会:从句 子中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黄继光的“英
勇顽强”?应该怎样朗读?
一是抓黄继光请求任务的句 子:“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
的消息吧!”可以师生互动,即在学生用 坚定的语气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勇敢地到前台来,把老
师当做指导员,请求这个任务,如课文中所说,紧 紧握住“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
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领 悟到这里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出黄继光
“英勇顽强”的。
二是抓描写战斗激烈的句子:“火力 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
来。”“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 子弹中站起来了!”“他冒着浓烟,冒着烈火,
匍匐前进。”“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 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他
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 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在引导学生边
读边悟中还可以随机展示当时战场的硝烟弥漫,黄继光和几个战友 摧毁几个火力点的影像资料,
让学生走进“战场”!
第二步,在理解的基础上,演读入境。用 好齐读的方式,让学生齐读几个自然段,重点把
握好“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要让学生读出文中所说的 “惊天动地”的气势来,让学生的激情完
全宣泄出来!
第三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言,即说 一句自己想对黄继光说的话。这样把读、悟、说等
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悟中明理,在说中内 化情感。
可以这样启发:黄继光用他年仅22岁的生命书写了不朽的篇章,“黄继光”这三个字也同时
变成了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鼓舞着无数革命战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让我们
向 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有一位诗人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同学们想怎样表达对黄继光的感情呢?请学生自由表达。
④领悟写法。首先请学生带着自己的 体会朗读全文,然后说你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
法,结合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 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写读后感。
3
(1)识字和写字。注意读准“屡、摧、匍、匐”等字的 读音,练写课后的9个生字,写好“匍、
雹、毁”等笔画复杂的字。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
(2)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坚定坚决
①黄继光在上甘岭()中光荣牺牲了。
②黄继光所在营已经持续()了四天四夜。
③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 ()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
任务交给我吧!”


④黄继光请战的态度非常()。
(3)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下来。
4
课外阅读有关抗美援朝战争英雄的故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谁是最可爱的人》,并< br>写下自己的感受。
资料
〔黄继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 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
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 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夺
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 力点所困。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
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敌人地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 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
点在顽抗,就忍着重伤剧痛,跌倒了爬起来,毅然直扑上去,以胸膛堵住敌人正在 扫射的机枪
射孔,保证部队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根据黄继光生前的申
请,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
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
勋章。


14 哈尔威船长

教材说明
〔解题〕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 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
员营救旅客,使船上所 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
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从容镇定、 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
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记叙了“诺曼底”号遇险的经过。文章比较长,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深夜“诺曼底”号航行在大海上。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 )写夜雾中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把“诺曼底”号的船身剖开一个大窟
窿。
第三部分(第8~38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指挥船员营救旅客,全船60人获救。
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8~13自然段),写险情发生了,人们急于逃生,船上一片混乱。
第二层(第1 4~38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乘客,船上
60人全部脱险。
第四部分(第39、40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了。
第五部分(第41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一生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是一名英雄。
(以上结构划分供参考。第四、五两部分划为一部分也可以。)
从以上结构划分可以看出,第 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的高贵品质。最后两部分赞颂 了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人格。
〔语意理解〕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这句话点出了当时的时间和海上的天气情况。“夜色正浓”说明已是深夜,人们正在休息,
是容易发生事 故的时间;“薄雾弥漫”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天气。这为下文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
笔。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一般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句话说明了“诺曼底”号发生事故的偶然性。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黑点,……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玛丽”号是一艘“装有 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行驶的又快,因此作家这样描述它。作家
的描述可以使我们想象当时事故突发 的情景。
“在那一瞬间,……葬身鱼腹了。”
这句话写出了事故发生的突然,人们没有任何 防备。“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形象地写出了事故发生时船只晃动、突然出现的“玛丽” 号使人产生的幻觉。
“‘诺曼底’号上有29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有12名妇女。”
作者这 样详细地交代船上的人数和人员构成,一是说明一旦出现危险,61个生命将“葬身鱼
腹”,情况非常危 险;二是指明船上有13名妇女,在危险时刻,妇女的自救能力远不如男士,因
此,遇到危险时,要先救 老人、儿童和妇女,这是人类精神文明所在;三是点明共有61个人,
为下文做好铺垫。
“‘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实际
船上一共有6 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
这是哈尔威船长的第一道命令,这时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这 里表现出了哈尔
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 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
的,乱得不可开交。”
这里 写出了当时人们所表现出的为了求生而不顾一切的混乱情景。“猝然而至”说明事情发
生的突然。
“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句话看起来武断,实际上,在当时那种 情况下,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在危机时刻镇住那些
贪生怕死、缺乏人道主义的莽汉。这也表现了哈尔威船长 做事果断的性格。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正是因为船长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使混乱中的人们
感到了他的 威严,船长高尚的人格感染了大家。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卑鄙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一些人“像疯了似 的”拥上救生艇和船长根本不考虑自己生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还说
明,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利己主义 者,也有船长这样具有伟大人格的人。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指挥 ,使在危难中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人们相信在船长的指挥下,
一定能战胜死亡,一定能化险为夷。
“过了一会儿,他喊着:‘把克莱芒救出去!’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这一 细节的描写,再一次表现了哈尔威船长时时刻刻想着船上的所有人,就连一个年龄小
的见习水手(还不是 正式水手)也不忘记。再一次表现了他关注弱小,一心只想着他人,唯独没
有他自己。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在死亡面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哈尔威船长对待自己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关心船
上每一个生命的高度责任心,使他自觉自愿地把生的希 望给了别人,自己却誓与轮船共存亡。
他的悲壮的舍己救人的精神、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情怀正是一种伟 大的英雄的定格。
〔写作特点〕
1
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指挥场面,都写得生动形象,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一个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又有威严的船长刻画得栩栩如生。
3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和 忠于职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他


伟大的人格魅力也将会感染更多的人。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2
3
48个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行做人之
道的优秀品质。
2
3
48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12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电影《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
〔教学时间〕
2~3课时。
〔操作要点〕
1
四年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因此,学习课文之前,应布置 学生预习课文。预习要
求: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联系课后的“想”“讨论”初步理解课 文内容。自学课
文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
读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理解文章应建< br>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悟,促使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培养良好的语
感,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在读书、感悟中加强语
言文字训练,培 养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谈话揭示课题。
①揭 示课题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从有关电影入手,总之,揭示课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
习课文的兴趣。
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②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③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br>(自读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自己读懂
文章内 容,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老师针对问题组织教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最使学生感动的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部分。再讨论,文章还写了
什么, 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见结构分析)。但注意,不要刻意的让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知道文章的写作 顺序就可以了。
①自由读文章的1~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读懂的内容。要点 :事情发生的时间,当时的天气,船的情况等。这些情况说明
当时气象条件不好,但是一次正常的航行。
这部分内容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应该用轻快、平和的语气来读。
②自由读文章的5~7自然段,你感到这部分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为什么?


指导学生讨论、朗读。第5段要读得低沉,因为“它好似一个幽灵……”;后两段用紧张的语
气来读,因 为事故发生突然,情况十分紧急。
③请大家读读课文描写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的部分,想一想课文是怎 样展示人物的形象,
船长是如何指挥救援的,给大家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找出关键句子,并谈谈自己 的理解。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边讨论,边指导学生朗读。(讨论的重点句子见〔语意理解〕)
哈尔威船长下达了三次命令,把救援工作一步步推向高潮。
针对人们惊慌混乱的场面,哈尔威 船长下达了第一次命令,可以看出他当时非常沉着镇定,
他考虑的是乘客和船员,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 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
神的具体表现。
新情况发生了,人们争着抢着上 救生艇。哈尔威船长对船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这里
的七组对话,写出了当时情况的紧急,朗读时要 紧凑、急促。哈尔威船长下了第二道命令,这
段话表现了船长的威严、机智和果断。只有这样,才能镇住 那些贪生怕死、缺乏人道主义的莽
汉。
“把克莱芒救出来”这是船长的第三道命令,从中可以 看出哈尔威船长对弱小的人群的关心
和爱护。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理解,并 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特别是对话部分的朗读,要指导学生读好。
④读文章的第四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一部分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牺牲前的高大形象,表现 了他忠于职守、誓与轮船共存亡的高
贵品质。
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们遇到惊心动 魄的沉船前的情景时的心情,也可提出问
题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 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
想法逃出来?再回过头想想,当他一开始指挥大家逃生时,就没有把自己算 在数内,到底是他忘
了自己呢,还是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条船?由此体会这位船长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关心着船
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的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忠于职守、誓与轮船
共存亡的那种决心。
⑤齐读文章的最后部分,谈谈此时自己的心情(对这部分的理解见〔语意理解〕)。
(4)思 考:当“诺曼底”号上获救的人们回忆起这次海难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会说些什么?
你认为哈尔威船 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5)教师总结全文。当“诺曼底”号上获救的人们回忆起这次海难时,首先想到 的是哈尔威船
长,多亏他在混乱紧急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威严果断,指挥船员井然有序地救助旅客,才使 人
们安全脱险。哈尔威船长是一个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好船长。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7)学了这篇文章,在写作上,你有什么收获(见〔写作特点〕)。
3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
描写人物神态的:镇定自若……
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
写人物品质的:舍己救人……
还有哪些?
(2)摘抄文章中的句子。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
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句子--
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
4
指导学习课后会认和会写的生字。


(1)会认的生字:读,组词,说一说,怎样记住它们。
(2)会写的生字:读,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重点指导:“德、漏、疯”三个字的书写。“ 德”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匀称;“漏”注意右
边的笔顺;“疯”半包围结构,注意字的结构。
5
(1)课下找一找雨果的著作读一读。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3)观看《冰海沉船》或《泰坦尼克号》电影,写一篇读后感。
资料
〔雨果〕维 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
代表人物。出 身于军官家庭的雨果,从青少年时起就十分热爱文学与诗歌,他十三岁开始文学
创作,十五岁就因长诗《 读书之益》受到法兰西文学院的褒奖。正由于他经历了19世纪法国社
会生活中一系列的政治变革,所以 他的作品也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对法
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文学史 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历代传 说》。
〔英伦海峡〕指英法两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西通大西洋,东通北海。包括多佛尔海峡,
长约560千米,最宽处240千米,最狭处33千米。平均水深53米,最深172米。是欧洲最重要的海< br>上运输航道,也是重要的渔场。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和海战。
〔惊恐万状〕形容惊慌害怕到了极点(万状:多种多样的状态,表示程度极深。)
〔猝然〕突然。
〔失魂落魄〕丢掉了魂魄。形容心神不定、惊慌失措。
〔肇祸〕引发灾祸。
〔惊慌失措〕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镇定自若〕沉着不慌乱,保持原来的平静。

快乐读书屋 七


断 尺

教材说明
〔解题〕
《断尺》是由一名学生 的习作改写的。作者回忆了一把断尺的来历,以及由这把断尺引出
的故事,表达了少年儿童之间纯真的友 谊和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惜。
〔结构分析〕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把断尺引起了我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断尺的由来和它的失而复得。
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我在考试时没带尺子,同学王瑶把她的尺子一折两段,给了我这
把断尺。王 瑶转学了,我常想起她。
第二层(第4自然段)断尺不翼而飞,我又找回了它,还把断尺的故事讲给妈妈听。
〔语意理解〕
“在我的铅笔盒里有一把断尺,它使我回忆起三年级时的一件事。”
倒叙的写法,由一把尺子引出故事,也引起读者的兴趣。


“我胸有成竹地坐在椅子上,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
“胸有成竹”“毫不在 乎”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自信”,与下文的“慌张”形成对照。说明了尺子
的重要。
“‘完了!’我心里急得发慌,‘没带尺子怎么做题呀!’”
这是“我”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我”着急的心情。
“我接过断尺,心里热乎乎的,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感激之情。这也是“我”与王瑶建立友谊的基础。
“‘不!妈妈!’我 冲妈妈大声说完,马上跑到厨房,从簸箕中的垃圾里翻出那把断尺,像宝贝
似的捧着、看着。”
这段话写出了“我”对断尺的珍惜,反映了“我”对友谊的重视。
〔写作特点〕
1
2“我”与王瑶的对话,在家“我”与妈妈的对话,写得很
真实。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并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3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
34个生字。
〔教学准备〕
一把断尺,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自读,自悟,充分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课文内容。以本文为例子,学习写 作方法,
进行小练笔训练。
1
(1)教师可以准备一把断尺,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出课文。
(2)板书课题,围绕课题 提出问题。比如:这把断尺从哪来的?是谁的?什么原因折断的?围
绕断尺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等。
(3)带着问题提出自学要求。
2
自学要求: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 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②你读懂了什
么?③你学到了什么?④自学后,同桌讨论,交流你读懂的内容 。
3
交流要点:①断尺的来历;②王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③“我”对断尺的珍惜,对友谊 的珍
惜(参考〔语意理解〕)。
4
(1)这篇文章先写了事情的结果-- 铅笔盒里的一把断尺;再写事情的原因、经过--断尺的来
历。这种写法就是倒叙的写作方法。
(2)倒叙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因此,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3)你还读过这样的文章吗?
5


6
7--小练笔。
《断尺》是一位学生的习作,记述了发生在她生活中的一件事。相信在你的生活里也会有
很多值 得记住的事情。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写一件使你难忘的事。
资料
〔胸有成竹〕画竹子前胸中已有竹子的完整形象。比喻做事前已经有全面设想与安排。
〔毫不在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叮嘱〕谆谆嘱咐,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抚摩〕抚摸。


给予的故事

一 壶 水

教材说明
〔解题〕
《一壶水》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后,饥渴已极 、几近死亡,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做
出的选择:他选择了付出这壶救命水,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 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
命之水。说明接受别人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事;但考虑怎样帮助别人、能把真诚给 予别人的人,
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给予奉献的品格。
〔结构分析〕
这篇短文共3个自然段。
第1段:写一个在沙漠中饥渴难忍、濒临死亡的人找到了一间小屋。
第2段:他在屋前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和一壶水,水壶下压着一张纸条。
第3段:他照纸条上说的做了,不仅喝到了水,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语意理解〕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这句话写出了一个濒临绝境的人的形象。
“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
这句话写出了这个人从希望的高地突然又跌入失望深谷时的懊丧。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 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来。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
满。’”
纸条上的话说明了喝 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才能有更多
的水,并且在走时还要再装一壶水, 为以后的人着想。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里写出了这个人对水 的珍视和突然看到希望的惊喜。但是这个人面临的选择是相当残酷
的:相不相信纸条上的留言?这是道德 的试金石。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
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
生命。”
这里写出了这个人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怕“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会“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
水”,那就会形成既没有救出自己,更救不了别人的局面;如“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
生命”,但这种做法实质是只救自己,不管别人。
“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 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
水……然后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这种朴 素的做人的道理就是要相信前人的真诚和无私,他这样做了,不仅拯救了自己的生
命,更重要的是,他的 良心得到了安慰。
“请相信,纸条上的话是真的,只要你照着做,就能喝到甘美的水。”
这 句话的意思是:我已经用自己的经历验证了这句话,请你不要再像我一样心存忧虑。只
有当你把自己的生 与死置之度外,做到真诚无私待人时,你才知道世界是这样美好,人与人之
间是这样坦诚。
〔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哲理。故事想象得合情合理,语言朴实真诚,要说 明的道理
蕴涵其中。这样讲出来的道理易被人接受。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别人,能把真诚美好给予别人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
3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品质。
23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本文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围绕文章说明的道 理进行讨
论,体会这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无私高尚,给予奉献。
1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指导读准字音:给予(jǐ)
理解词义濒临:紧靠,临近。
抉择:选定,选择。
2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什么?
“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理解的内容见〔语意理解〕)?
3
4
5
6
摘抄文章中的好词语。
课外阅读中,再找一些这样的文章读一读,并说说你明白的道理。
资料
〔濒临〕紧靠;临近。
〔抉择〕选定;选择。
〔小心翼翼〕原为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小心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材说明
〔解题〕
《“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记叙了发生在高尔基与其儿子之间的小故事。高尔基在一座
小岛上,看 到他10岁的儿子在这里时栽下的花感到无比喜悦。高尔基给儿子写信,鼓励他不论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 候都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体现出了父子间的美好的亲情和高尔基
时时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 的拳拳爱心。
〔结构分析〕
这篇短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写高尔基的儿子看望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的爸爸时,在岛上栽了
好些花。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高尔基看着窗下怒放的花,给儿子写信,称赞儿子留下了鲜花,
并由此教 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语意理解〕
“有一年,……儿子在院子里栽了好些花儿。”
文章第1段,非常简要地写了这件事-- 儿子在这里栽了好些花。
“你走了,但你栽的花儿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 留下了一样美
好的东西--鲜花。”
10岁的儿子在来岛上探望高尔基时,栽下了好些花。这 些花在春天到来时全都盛开了。欣
赏着儿子种的这些怒放的鲜花儿,高尔基的心里很高兴。他为什么那么 高兴?因为只有10岁的儿
子给岛上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东西-- 鲜花,这些鲜花给岛上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和享受。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 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
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高尔基在告诉儿子,不论何时何地都要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别人愉快,你也是愉快的。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当自己的劳动 给别人带来了好处,就会感到自己对人们是有用的,感到人们都需要自己,
因此,别人和自己都会觉得愉 快。对这句话更深的理解是:给予和奉献,不仅能使别人得到益
处,也会因为别人的需要而使你感到快乐 和幸福。
〔写作特点〕
1
2--信的内容写得非常详
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好
品质。
2“‘给’永远比
‘拿’愉快”的体会。
3
4
〔教学重、难点〕
1“‘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2
行人格培养的拳拳爱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高尔基画像。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指导学生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中学习本课,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所讲的道理。
1
这一环节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在文章中批批画画,在读懂的地方< br>画上记号,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和同学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
来全 班讨论。
2
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比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高尔基为什么要给儿子写信 等。也可
以谈自己对最后两段的理解。
讨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比如:“给”指的是什么,“ 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
愉快”?高尔基为什么要给儿子写信(答案见〔语意理 解〕)?
3
4“‘给’永远比‘拿’愉快”。
5“乐于奉献”的文章,让学生阅 读,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本课文章
内容短,比较好理解。再推荐阅读文章的目的是扩大学生阅读量,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6
学了《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课文,你一定有很 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级里,
或到你居住的社区,找一找“无私、无畏,乐于奉献”的人进行采访,了解他 们的内心境界。然
后办一期小报,歌颂我们身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
(这一活动可以在一周内完成)
资料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 。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波什科夫。生于木工家
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 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
有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三人》,剧本《小 市民》《底层》《仇敌》,中篇小说《奥
古洛夫镇》《马特维·克日来亚金的一生》,散文诗《鹰之歌》 《海燕》等。1906年发表的长
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还写有自传体三 部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

能说会写


危急时刻怎么办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危急时刻怎么办”。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文字和插图。文字说明了
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是“讨论”,讨论的内容是:作为一名 小学生,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应该怎
么办?插图表现了龙龙和文文讨论的场景,更明确地提出了讨论的题 目:见义勇为与保护自己是
什么关系?要求是“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知道遇到危急情况时自己应该怎样做。
3
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本课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
2,体会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
重视。
第十六条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
第十七条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 ,
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3?
4
( 1)遇到危急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弄清危急情况是指什么说的,如,救火、歹徒抢劫、同
伴落水、生人 敲门等)?
(2)见义勇为与保护自己是什么关系?
5
要求:①组长负责组织讨 论;②记录下本组的观点;③推选代表在全班讨论中发言(小组讨
论时间要充分,教师注意了解讨论情况 ,根据情况组织全班讨论)。
6
先分小组发言,再根据重点论点进行深入地讨论。让学生明 确既要学习英雄的见义勇为的
精神,又要注意学会保护自己。
7


值得赞颂的事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本单 元阅读文章所体现的主题是“舍己为人”,
口语交际话题又讨论了“见义勇为与保护自己的关系”,本次 习作要写的内容是阅读和口语交际
训练的延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段文字和一幅插图。文字提示了本 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和提
示写作要求;插图表现了一个救落水儿童的场面。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值得赞颂的事”,培养学生具有
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2
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发生在本班或本校学生或老师中的“值得赞颂的事”,收集最近通过媒体报道的 “值
得赞颂的事”,引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学时间〕
习作2课时,讲评1课时。
〔操作要点〕
1(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板书习作要求:写一件值得赞颂的事
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2
讨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写什么:选择一件最使你感动、值得赞颂的事来写。
(2)材料来源:各种媒体报道或是你听到、见到的事情。
(3)怎样写:要把事情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过程要写具体,要真
实地反映人物的好品质。
(4)题目自拟。
3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自己要写的内容,再 全班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交
流,使写作内容不雷同)。
4
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习作。写完后,自己认真阅读、修改。
5
(1)教师在认真 批改的基础上,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好文章、有问题的文章)作为讲评的
素材,并注意收集学生习作 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2)重温习作要求,对照要求,评价学生的习作。
找出不同类型的 习作,让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说出写得好的地方,对不尽人意之处进
行修改。
(3)对照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4)同桌互相修改,自己誊清。
(5)选出优秀作文,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展出。


语文七色光 七


教材说明
本次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第一项包括两道语 文知识练习:一是多音字应
用练习,二是关联词语应用练习;第二项是积累赞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的词 语;第三项是知
识窗,推荐民间传说故事;第四项是做一做,为有困难的人们做些事情。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识表示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和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3
4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关联词语的应用;认真去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


〔教学准备〕
字典或《新华词典》《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多音字练习。
①先读题目要求,说一说对要求的理解。
②根据要求自己尝试完成归类。
③全班交流练习结果,纠正错误。
④再找一些多音字进行练习,或变化一下练习形式再训练。 如: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
音:朝霞(zhāo cháo)。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①明确这些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因为……所以……(因果关系)虽然……但是……(转折关系)
不仅……而且……(递进关系)
②根据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选择填空。
③交流填 空结果,说明为什么这样填。如(1)填“因为……所以……”,前半句“积极锻炼身
体”是后半句“身 体结实”的原因。前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④用这些关联词语造句。
2
这里出现 的都是赞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的词语。不仅要理解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
积累这些成语,丰富学生 的语言,并养成分类积累的习惯。
(1)读一读题目的要求,说说你打算怎样完成这项练习。
查词典理解,抄写,记住并正确运用等。
(2)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不理解的再查词典理解。
(3 )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自己的词语积累本上。还可以从本单元的阅读课文中积累一些这样的
词语。
3“舍己为人”的由来。
向学生介绍“舍己为人”的由来,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习惯。
4
本项训练要求学生认真去做一做。分小组进行。
(1)先讨论我们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2)再讨论我们能帮助哪一种人。除题目中提到的这些人,还可以帮助谁。
(3)然后讨论怎样做,什么时间去做,简要地写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4)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计划。
(5)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汇报此次行动的成果和自己的感受。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环境保 护”的主题编排,两篇主体课文分别以不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
态平衡、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遭到 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告诉人们要爱护森林,保护环境。“快
乐读书屋”里的两篇课文,在前面两篇主体 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保护地球、保护
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点出自己在保护环境中可 以做的事情。“能说会写”板块通过两组话
题让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把学生与生活拉近,把 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和能力。“语文七色光”栏 目安排了语文知识能力
训练、语言积累、知识窗、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突出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 统一。

课文




15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课文以一个叫橄榄 坝的傣族小村寨为例,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写了
村寨里的人们如何爱护森林,自觉保护 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事。
告诉人们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物资源,自然规律不 能随意违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只能
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结构分析〕
课文紧紧围绕课题展开叙述,层次清楚。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不唯一)。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橄榄坝的村民自觉爱护森林,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
第1自然段写一个叫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 2自然段描写了这个小村寨处处是树木的景况,以及农、林、牧、副、渔五业全面发展的
兴旺景象。
第3自然段讲的是村寨紧靠原始热带森林,村民们为什么还要种树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自 然段)点明自然规律不能随意违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只能根据生态
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
〔语意理解〕
“走进这个小村寨,看到处处是树木。”
这句话是第2自然段 的总起句。下文围绕这句话写了村寨里的树木种类繁多,紧扣题目中的
“还要种树”,为解题作了铺垫。
“橄榄坝村寨旁边就是原始热带雨林,大森林里的树木长得十分茂密。”
这句话是第3自然段 的总起句。围绕这句话写了原始森林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起读者思
考:为什么紧靠这样一个原始森林 ,村寨里的村民还要大量种植树木呢?
“因为他们知道,原始热带雨林是个‘百宝园’。”
“百宝园”是说在原始热带雨林里有着各种珍奇的树种、贵重的药材和珍稀动物,动植物资
源极其丰富。
“因为森林是‘绿色蓄水库’,雨水落在森林里,就像把钱存在银行里一样,可以整存零取,
细 水长流。”
“绿色蓄水库”是说森林里的树木靠根须固住水源,就像水库的作用一样,把雨水存储起来 ,
而这个蓄水库是个天然的蓄水库,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问题,因此说它是一个绿色蓄水库。
“整存零取”的意思是说雨水一次性地被树木吸收保存,却可以持久地缓慢地释放水分,做到细
水长流 ,供树木生长、人类需要。
“因此,他们十分爱护森林,自觉地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
此句照应了第2自然段,正因为橄榄坝的村民懂得保护森林天然宝库,并且善于利用自然条
件发展生产, 才有了橄榄坝今天这个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的局面,而正是他们从中获
取了收益,也就愈发地自 觉爱护森林。
“自然规律不能随意违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但这绝不是说,人类只能一味地服从 自
然,而是要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这句话是本文的写作意图所在。要 让学生明白生态规律虽然不可随意破坏,但也绝不是不
可以改变的,人类应该根据生态规律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在保护大自然的同时让大自然更
好地为人类服务。
〔写作特点〕
1 < /p>


课文紧紧围绕课题展开叙述,先写了村寨里的村民栽种了大量的树木,他们利用自然条件< br>发展生产,使得小村寨风景秀丽,五业兴旺,人们生活其乐融融。然后引出村寨旁边就是一个
原始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们并没有破坏森林,因为他们懂得保
护森林的重要性 。最后点明写作意图:自然规律不能随意违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人类
要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地利用 自然,改造自然。层次十分清楚。
2
这是一篇说明文,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一个较为不易理解 的问题,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
到自己的写作意图,说得更通俗易懂,让人们更易于接受,作者采用了 举例的说明方法,读者
读了之后自然会产生同感,深深地认识到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改造自然,而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深刻道理。
2
311个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
313个生字。
〔教学准备〕
傣族村寨风光片、城市绿地展示片。
〔教学时间〕
2~3课时。
〔操作要点〕
1
本课课题是问题式命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 内容,领悟了课文的中
心,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学应紧紧围绕课题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 同学间讨论
交流,自主读书感悟。
(1)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本课课题提出了一 个问题,学生看了一定也会产生疑问,从而产生阅读兴趣,为学习课文
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板书课题之 后,问: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会提出
疑问:是呀,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呢 ?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答案吧?
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从中找出答案,解开这个 谜团吧!
(2)自主读书,初步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检查读书情况,可采用指名分段读、竞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把书读好。
(这篇课文 内容并不深奥,因此,应该充分给予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把文本交给学生,让
他们展开对话,体现学生 是学习的主人)
(3)情境创设,读书明理。
这篇课文以橄榄坝人爱护森林、自觉保护森林 资源的事为例,阐述了“自然规律不能随意违
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这个自然规律。因此,在教学 中,也应积极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的热情。
①观看傣族村寨风光,读好第2自然段。
看了橄榄坝小村寨的优美风光,你想说些什么?学生 可能会说:橄榄坝小村寨真美啊!橄榄
坝的村民也挺富裕的。我也想去那个小村寨生活等等。教师指导读 书,应读得轻快舒缓。
(正是因为村寨的人们懂得保护森林资源,他们才有了这样的幸福生活,因此, 指导读好第
2自然段,可为以后的明理作铺垫。)


②观看原始热带雨林景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观看 片子后,引导学生思考:橄榄坝的人为什么不去原始热带雨林中采摘、砍伐、猎取现
成的资源发家致富, 而是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动手呢?结合重点句子理解。
(因为热带雨林是“百宝园”,是“绿色蓄水库” ,只有利用它发展生产,才能使橄榄坝村寨农、
林、牧、副、渔五业兴旺,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决不破 坏森林,而且自己还要大量种植树木)
③联系橄榄坝小村寨的例子理解最后一段。
本段的教 学,应侧重于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联系橄榄坝小村寨的例子深刻领悟作者
的写作意图。
(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说橄榄坝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和他们爱护森林、保护自然资
源是分不开的 ,如果没有森林蓄水,就不能细水常流,也就不能发展农业,种植水稻;没有水,
也就不能养鱼、发展渔 业;没有森林这个“百宝园”,也就不能打猎、采药……也正是因为有了
今天这样的生活,他们才更加懂 得爱护森林的好处,他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走上了
富裕路。同时,可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 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加深对本段的理解。)
2
(1)课后的“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填写 ,教师可通过说话练习巩固词语。如让学生说一段话,
用上自己选出的词语。
(2)说说课后第3题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了解引号的多种用法。
3
(1)认读生字。
(2)练习书写13个生字。
重点指导:形近字:族-旅雀- 省牧-放稻-滔编-偏
提醒注意:“律”左边是“彳”,不要丢掉一撇。
“印”的左边是“”,不要丢掉里面一横。
4
(1)查找有关不爱护森林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
(2)结合家乡自然环境,提出保护森林、草原和城市绿地的建议。
资料
〔生态平 衡〕指一定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
的相对稳定的平衡。如麻 雀吃果树害虫,同时它的数量又受到天敌(如猛禽等)的控制,三者的
数量在自然界中达到一定的平衡, 要是为了防止麻雀偷吃谷物而滥杀麻雀,就会破坏这种平衡,
造成果树害虫猖獗,使大量树木因虫害而死 亡。
〔橄榄〕常绿乔木,有芳香黏性树脂,开白色花。果实也叫橄榄,呈椭圆形,绿色,可以
食用,也可以做药材。





16 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教材说明
〔解题〕
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 的事例,说明了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
罚的道理,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自 然生态平衡的规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唤起人们保护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结构分析〕
课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也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鸟类减少为例,引出谁破坏生态平衡,谁就会遭到惩罚的话题。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列举事例具体说明谁破坏生态平衡,谁就会遭到惩罚。
这部分从动植物和人类两方面来说。
第3自然段写要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否则会带来严重后 果。课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捕
捉护林益鸟后,破坏树林的生长;二是捕杀黄鼠狼造成鼠害成灾。
第4、5自然段列举1934年美国东部因破坏森林、草原而遭受黑色风暴袭击的事例。
〔语意理解〕
“鸟类减少,说明环境已经把鸟类逼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
“环境 ”指的是遭受了破坏的环境,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鸟类生存的条件不复存在,那么
鸟类自然也难以生存 ,其实是“人”把鸟类逼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
“另一方面,自然界生物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的,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
惩罚。”
动物、植物、人类以及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之间 是相互联系的,他们之间又是相互制约的
关系,你离不了我,我也离不了你,大家只有都严格遵守自然规 律,才能相安无事地生存。而
一旦有一方破坏了这个生存规则,那么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并且这种伤 害是短时间内难以
弥补的。
“这样,草料、兔子和狐狸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关系。” “微妙”是说这种关系是不用外力去控制的一种自然规律,同时也说明其关系的脆弱性,极
易受到破 坏。
“如果随意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森林和草原,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
保护野生动 物不仅是不能滥捕乱杀,还要注意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否则和滥捕乱杀野
生动物的后果是一样的,是 相当严重的。因为一些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没了,野生
动物也就随之灭绝了。
“狂 风过后,一片荒芜,各处顿时变成不毛之地。河水干涸了,庄稼枯萎了,牛羊渴死了,
尘土塞满了房屋, 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
这是一段凄惨的景色描写,读后让人感到深深的痛楚,更引发深思:风暴过后 ,我们该总
结什么教训?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切不可忽视!让我们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避免重蹈覆 辙!
〔写作特点〕
1
近年来,环保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许多人还 是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其重要性。
本文作者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采用了列举事例为主 的说明方法,以真实
的事例阐述了“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2
本文语言简练,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清楚明了地叙述,让人一读便能知晓其用意。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从而能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2“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
4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2“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13个生字。
〔教学准备〕
食物链教学挂图或课件;1934年美国黑色风暴的纪录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因本课较多地涉及到 了一些专业词汇,学生平时接触很少,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观
点,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是预习时必不 可少的环节。
预习要求: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查找有关沙尘暴的文字
或图片、影视资料。
2
本课语言简洁明了,易读易懂,重点应是使学生认识到环保 的重要性,并具有较强的环保
意识,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因此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突出 学生是学习主人的
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按“自主读书知环保,合作交流议环 保,探究
升华做环保,发出倡议唤环保”的学习板块进行教学。
(1)观看资料,引出课题。
播放“沙尘暴”有关影视资料或图片资料。看后提问: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些什么?引出课
题 “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板书课题。
这样的引题能够让学生首先在思想上对“大自然的报复”有个较清 楚的概念,唤起学生的内
心感受,让他们带着激情走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2)自由读书,自主思考。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读书”,只有在自己充分读书并有 所收获和有疑问之时,再去进
行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因此,第一步应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 ,要求学生结合所
查资料读通课文,边读边做批注,读明白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 便小组
合作学习时与他人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组长主持,以课后的三个问题为重点,解决本组成员在学习中的问
题,如不能解决,做好记录,以备在 全班交流时提出探讨。
②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课后讨论、说、练的三个问题,这 是课文的阅读重点,然后再解决各小组提出的
疑难问题,并结合学生汇报指导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 意思。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字、词、句方面的,有些可能是课文之外的,无论是哪一类的问题,都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问题意识,对于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更应认真对待,或
组织讨 论、辩论,或组织考察、访谈等,以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深化本课的中心论
题,增强环保意识 )
③总结收获。
学习本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要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中心、写作特点、学习方式等各方面来谈。)
3
(1)积累成语。
自选词语,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成语来填。
(2)仿例子写话。
兔子吃草,它的生存取决于草原上草料的多少。
,取决于。
4


(1)认读生字。注意“肴”的读音“yáo”。“涸”的读音“hé”。 “裸”的读音“luǒ”。
(2)指导书写13个生字。注意不要少“点”:莺、啄;“警、愚、蠢” 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
写匀称,不要太大。
5
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资料
〔浮游生物〕指生活在海洋或 湖泊沼泽中,行动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并且身体较小
的动物或植物,如水母、藻类等。
〔微生物〕生物的一大类,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繁殖迅速,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细
菌、真菌、病毒 等。
〔食物链〕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例如,蚜虫食小麦,瓢虫食蚜虫,山雀食瓢虫,老鹰食山雀,形成一种包含几个环节的食物链。
草食动物 吃绿色植物,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这是最基本的食物链,也叫营养链。食物链中不
同环节的生物,其数 量趋向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快乐读书屋 八


地球只有一个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首散文诗,课文以优 美动人的旋律、清新含蓄的语言畅想了理想的世界,让人读了
不禁沉醉其间,并愿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而努 力,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而奋斗。
〔结构分析〕
全诗共8小节,围绕“地球只有一个”这个话题,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提出问题:我们该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保护地球首先要保护环境。
第三部分(第5~7小节)保护地球还 要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和谐
相处。
第四部分(第8小节)全世界的人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
〔语意理解〕
“地球是大家的好妈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地球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因此,作者 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
作用,没有地球,就没有我们人类。地球养育了人类,那么 ,人类就应该为爱护地球妈妈而尽
力,保护地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让动物王国的代表,走上联合国的讲坛;让绿色世界的古树,将过去和未来诉说。”
这句是 呼吁全世界的人都要重视保护地球的工作,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应当仅仅是人类,也
应该有动、植物的一席 之地,它们也是地球的主人,人类也应该尊重它们。
“把战场变成绿色的球场,让炮弹射出香甜的糖果 ,把猎枪放进博物馆陈列,请松鼠、天鹅
来城市做客。”
战争是破坏地球的一大杀手,衷心地 希望战争成为历史,还世界一份宁静,还地球一份祥
和。使人类之间能友好相处,使人与自然、人与动物 和谐共存。
“蓝的眼睛、黑的眼睛,闪烁着自然的灵光,儿女们肩负起神圣的职责,把地球变成美好的
童话王国。”


“蓝的眼睛,黑的眼睛”代表的是全世界所有的人,“闪烁着自 然的灵光”指的是地球妈妈哺
育了人类。作为它的儿女,应该“肩负起神圣的职责”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 ,让“地球变成美好的
童话王国”。
〔写作特点〕
1
整首诗采用了拟人 的写作手法,把“地球”比作“妈妈”,把人类比作“她的儿女”,颇具童趣,
读来生动形象,能够激起 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有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
用,使诗更添韵味。
2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隽丽,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蓝色的河流”“洁白的云朵”“五彩的衣裳”“绿色的欢歌”舒缓流畅,让人陷入无限的遐想。作者就是用这优美的画面含蓄地表达了保护地球,
保护 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2
3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美丽的环境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这首诗歌节奏明快、语言优美,建议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 应该让学生
多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1
(1)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15课和16课,我们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么,为了让我们生存
的 环境更美,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感悟。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全班交流。要充分尊重学 生的意见,对
他们的看法多给予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这个环节主要是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只有理解了内容,才能为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因此,
时间一定要保证)
2
本环节建议主要采用读议的形式,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要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生活的
质量更 好,我们该做些什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第二、三两部分来谈,说出作者的观点,
然后再谈谈自己 的看法,拓展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3读,深化感悟。
因本课是诗歌的形式,感情丰富,所 以指导感情朗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进行,在前面
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才 能读出感情来。指导朗读时,教师不要用
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学生的感受,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方面出发, 让学生从语音形式上对教师“鹦
鹉学舌”。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感悟和个性化朗读表达,启发学生想象诗句 描绘的情境,诱导学生
把感悟到的画面、情境表达出来。例如第3、4小节的朗读指导如下:


(1)当你读这两节的时候,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学生语言描述)
(2)画面那么优美,那你觉得该用什么语气来表现呢?(舒缓、轻快)
(3)教师启发:是 呀,在朗读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语气表达情感,让听的人和你产生共鸣,
仿佛也能看到那美丽的画面。
(4)练读。
(5)评议读。指名读后评议:你认为他什么地方读得好,怎么好,什么地方表 现的还不够,
提出建议。
(6)竞赛读:谁还能读得更好?
(7)教师范读。排比句的朗读语气应该有所变化,学生一般不易达到,教师可作示范指导。
4
可采用同桌检查或小组检查的形式。
5
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保护地球的心愿。
资料
〔温馨〕温暖芳香;充满温情的。
〔神圣〕崇高而庄严;不可轻慢和亵渎的。


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倡议书式的文章,提出少年儿童为保护地球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能做些什么。文
章以谈话式的语气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且 有很多事情可做。文章列
举了大量的事例、数据,真实可信,说服力极强。
〔结构分析〕
文章共1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列举大量数据描述了地球受污染的现状和严重的生态危机。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了作为少年朋友为保护地球能做哪些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告诉少年朋友这么做的意义所在。
〔语意理解〕
“可是,1989年的第一号‘新闻人物’竟是一个地球!当然,这是一个负载着60亿人口的‘百病
丛 生’‘危机四伏’,需要紧急抢救的‘病球’!”
从“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病球”这三个词语足 以看出地球的恶劣现状。它面临着环境被污
染,资源被破坏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无药可救 的,只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它就会“起死回生”“转危为安”,因此,说它是个“病球”,亟待“ 救助”。
“全球的环境还在恶化,人类需要进行一场‘环境革命’来拯救地球和人类自己。”
上升到“环境革命”的高度来对待保护环境的问题,可见其重要性和彻底性。如果不进行这
场革命,地 球的生态环境将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应该花大
力气来保护环境,保护 地球。
“在这场革命中,谁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谁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地球给人 类提供了唯一的生存的环境,它就像是人类的母亲。因此说保护地球,“谁都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保护 地球其实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遵守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有关规定……”
乱扔废弃 物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因此遵守这条规定,也就是为保护环境出了
力。保护环境就是从这样 的小事做起。
〔写作特点〕


1
为了能使读者更真实地感受环保的 重要,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如,10亿人缺乏
饮用水,每年由于饮用被污染了的水而致死的达 2500万人;仅仅热带雨林的面积,每年就被毁
掉1700万公顷,约占地球面积的09%等等。让人 读了触目惊心,从心底发出回应:保护环境实
在是太必要了!
2
为了告诉少年朋友 应该怎样保护环境,作者还列举了大量的事例,使小读者读后自然而然
地就明白了该做哪些事来保护地球 、保护环境,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2
3
4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2
39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文中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阅读建议〕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具有较强的演讲价值,因此,建议本课教学可采用“演讲会”的形式来
进行,激发学 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演讲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认识。
1
地球的现状到底如何,它 面临着怎样的危机,遭受着什么样的磨难?学生并不是十分清楚,
即使有的同学了解一些,也没有产生内 心的共鸣。因此,布置学生查找“地球现状”的有关资料,
可为课文的学习理解打下较好的基础。另外, 还要让学生查找“如何保护地球”的相关资料,这
个资料可来自自身、亲人,或者身边的人或事。
2
文通俗易懂,只是要让学生了解事例,掌握数据,谈出见解,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
3“环保从我做起”演讲会。
在读通课文、理解中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召开“环保从我做起 ”演讲会。要求从三个方面
演讲:(1)为什么?(2)怎么做?(3)谈自己。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演 讲内容不能照搬课文。要给学
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因为召开演讲会的目的不是最后的演讲成功与否,而是 在参与过程中思想
的净化、认识的升华。学生要想演讲成功,达到教育人、感染人、启发人的目的,就要 查找大
量的资料补充到自己的演讲内容中去。在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教学时,可先小组评稿,选出优秀的稿子,大家共同修改,再选派演讲水平高的同学
上台演 讲,体现合作的理念,然后评选出全班的“演讲能手”“优秀演讲稿”。
4
5
把 自己的演讲稿和评选出的优秀演讲稿读给父母亲人听,教育他们也要从我做起,保护地
球,保护人类生存 的环境。
资料
〔生态危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被严重破坏,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系人类盲

赣江学院-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


更生学校-中国音乐高考网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师范生见习报告


211大学是什么意思-雷雨教学反思


职工行为准则-北京民办大学排名


责任感作文-读童年有感500字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装饰公司策划书


最新世界大学排名-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