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第一单元教案

玛丽莲梦兔
581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07: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情个性签名-建筑合同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华国柱)


第一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 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
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 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
妙,热爱学习生 活,积极向上。
(二)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 语句表达非
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
的提到的“傣族 、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
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 风走过荒野,在
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
问》中“学 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 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
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 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
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
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
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 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2
教学建议
1. 鼓励学生多
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
写窗 外的安静
和小动物凑热
1.大青树下的本课讲述了大
小学 青树下民族小
学学 生幸福的
学习生活,重点
是能够抓住关


键句子,产生民
族团结 的自豪
感。
2.花的学校 本课以诗歌
的语言描述
了雨中花儿
在绿 草上跳
舞、狂欢的情
景,重点是想
象诗歌所描
绘的画面,体
会诗歌的 语
言。
3. *不懂就要问 本文讲了孙中
山对待学问不
懂就问,不怕挨< br>打。重点是按照
“阅读提示“的
要求独立阅读
课文,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 容。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
是以“我的暑假
生活”为交际内
容 。重点是选择
别人感兴趣的


1



1

2


闹的句子理解
课文内容。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
片、关键句、体
会课文富于童
真童 趣的语言
和丰富细腻的
想象。
1. 根据提示,自
己阅读,找出有
新鲜感的词句,
学会和同学交
流。
2.多元识字。
1.选择别人可
能感兴趣的内
容重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
片和实物。


内容讲清楚。

习作 本次习作以《猜
猜他是谁》为题
目,重点是抓住
人物的显著特
征去写。

2
1. 抓住让人印
象深刻的特点
写。
2. 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
格。

语文园地 本次学习园地
主要内容 是学
会积累词句,学
习成语,练习感
情朗读,创造名
字,理解积累古
诗《所见》。重
点是积累词句、
成语、古诗,会
感情朗读,给兴
趣小组起个响
亮的名字。





2
1.学会积累好
词好句。
2.合作探究法
给兴趣小组起
名字,图文结合
学习古诗。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
国各民族 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
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
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 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
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
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 ,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
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
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 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
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
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
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
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 在 粗壮 影
.............

坪坝 飘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 ,“晨、装、
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
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
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汉族 德昂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
场合?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
②形容色彩华丽。 ( )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 )
④边防,边境。 ( )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6.生字我会写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
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
争=静”“丰+色=艳” 。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
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
长,其中“晨”字要注意 “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
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 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 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
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
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
连线。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
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 下课);最后
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 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
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
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 要
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
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 ,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
小学呢?(课件出示13)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 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
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 自己的发
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
驾驭课堂。)
预设1:
(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
绚丽多彩 。”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板书:服
装:鲜艳 绚丽多彩)
(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
“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
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 < br>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 呢?
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
近义词就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 “古老的
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
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
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
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
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 ,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


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 缤纷、千姿百
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
凤尾竹的影 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
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板书设计:校园美)
(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3: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早晨,从
山坡上, 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许多小学生……”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学
生阐述)
(3)我听 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
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 (板书:山花烂
漫)
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 大青树,婀娜多姿的
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
各样的 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 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
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 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
是从这里看出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 绒球


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
景颇族 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
好朋友。”(课件出示18)(板书:多民 族)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
结的学校?
(4)生 :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
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 团结的学校。
(5)讲得好。谁来读这句话?
(6)他读得怎么样?
(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
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预设2:
(1)生:我还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团结。“上课了,
不同民 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
音真好听!”(课件出示19)
(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4 )说说“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
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 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
结友爱,不分彼此。)
(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
3.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是 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
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 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
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预设1:
(1)生:我认为“ 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我
是从这里看出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 、做游
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板书:唱歌、
跳舞)
(2)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3)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
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 ),有( ),还
有( )。他们的欢笑声把( )
都吸引过来啦。
(4)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比他读
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我
是从这里看 出的。“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
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 在花朵上,好像都在
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
是那 样好奇地听着。”(板书:安静 学习)
(2)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3)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4)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 (5)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
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 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
想?


(6)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 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
文 ”?(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7)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 声悦耳,人与
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
赞不绝口呢? 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1.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
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
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3.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吗 ?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
话!
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
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5.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6.请骄傲地读这句话!
7. 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的”读
重音。)为什么?(为有这样的大青树下的 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
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傲。)
8.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
遍。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
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


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 一家人!正因为
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
此欢乐!大 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美丽: 服装鲜艳
1.大青树下的 团结:多民族 好朋友
民族 欢乐: 唱歌 跳舞
祥和:安静 学习
教学反思:


2.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
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
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
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 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
二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板 书:2 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 言环境辨析
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
文理解课文中生 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 ”标画
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
读懂课文内容,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
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 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
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
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 动笔墨。下面我们就把自己
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
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 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
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
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
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获得 “写字之星”。
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
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 br>第三关:智慧少年。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
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 少年”。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衣裳 猜出 扬起 双臂 能够 放假
落下 互相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后鼻音“荒、狂、扬”。
“假 ”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
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
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


扩展组词 :“荒山 互相 能够 猜猜 双臂”。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
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
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
板上。
(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
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
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
面不是“牛”。
(5 )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
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 确、规范。书写正确规
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
(二)阅读展示台
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
起 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
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 练,读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
句子。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
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 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
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
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
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 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
困生的疑难点。
3. 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
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得到了几颗星?
比 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
2.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 、
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
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 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8)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
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 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
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9)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 决。你们知道
吗?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
世界。那质朴 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
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
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


声音?(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 br>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 狂欢 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 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
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美丽、活泼 、可爱、向
上)(板书:美丽 活泼 可爱 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 ,它们在想什么,在说
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这部分
课文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 被老
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
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
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
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
(2)出示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
响,雷云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
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 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
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这样的< br>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拟声词)
(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 ?会
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 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


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 对,
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
来,勇于向困难挑战, 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
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 读好问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
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读 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板书: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
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
的 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想一想,在 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
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 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
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
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 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跳舞 狂欢
花孩子 跑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急急忙忙
教学反思: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
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
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
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
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
的课文。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
法。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三、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 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
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谁?
(3)“戒尺”是什么?
(4)什么是“私塾”?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
些问题都弄明白。
四、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背 诵 例 圈 段 练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
边音“例、厉”。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诵”,还
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 “背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读“qu
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àn”,组 词为“羊圈”。
2.教师补充资料:
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 到私塾。私
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
个别教学,没有 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 学什
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 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
“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 成得极为出色,
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板书:背 诵 很快)
4.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
拿着戒尺、 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1)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
样?
(2)围绕上列 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
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会有这样
的变化?
(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
语复述图意。
5.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
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
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
精神。)
五、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 br>(1)(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


涂没有用,要读 出肯定的语气;
(2)“……,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
问孙中山的 ,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
气。
(4)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
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 的语气。)
六、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1) 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
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 小悟,不疑不悟”,所
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
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
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
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板书:不懂 提问)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七、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
等词语 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板书:壮胆)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
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
呢?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3.不懂就要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提问——壮胆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
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
3.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
清楚。
教学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
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漫长的暑假生 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
请大家说一说老师在做什么啊?(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 照片)

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
师问: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
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
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
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师生共同点评。
(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和实物)
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评、梳理。
七、评比。
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八、课后拓展:回家讲给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玩游戏,轻松导入。
1.猜猜他是谁。
这节是作文课,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说出你的好朋友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们猜
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内 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得很好,能
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者。你们愿意一起游戏吗?( 学
生自由上台发言,隐去姓名随意介绍班上的一名同学,其他同学根据
自己的判断,说说这个同 学是谁?并说出性格特点、外貌特征等。)
2.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的。
3.评价刚才说的同学是从哪几方面说的。
4.明确写人的要求: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 一下,你要如何
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
桌交流一下 。
(1)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
(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


二、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自由交流)外貌、
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
2.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突出的一
两个特点是什么?
3.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
(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2.课件出示例文
他 有一头黑油油的头发,弯弯的眼睫毛,亮晶晶的眼睛,眼角底
下有一个调皮的小黑点。他性格有点内向, 不爱说话。他有一对甜甜
的酒窝,一笑起来特别好看。他喜欢运动,每次都跑在最前面。他上
课 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作业很整齐,字写得很大、很漂亮,
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好的。我喜欢他, 他是我的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
他是谁,你们猜到了吗?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方法。
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
面俱到; 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等。
(板书:外貌特征具体事例)
四、玩中交流。
1.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
2.说中抓住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对 比观察:区分高矮、胖瘦、


脸型、衣着、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3.学生选择一 个同学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让别人不知道你在观
察他。和同桌说一说,猜一猜。
五、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出示课件6)
(1)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
音代替等。
(2)突出人物特点(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板书:兴趣爱
好)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 ,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
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
2.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
同修改。
七、学生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修改作文
(一)学生在4人小组中朗读作文,读中对多字少字的地方进行
标记,然后修改。
(二)4人小组互换习作,修改作文。(可以用铅笔打分)
二、分享作文
(一)小组内交流分享朗读。


(二)每个小组选出一篇优秀作文,上台分享。
三、评价作文
(一)每个组员给其他小组的优秀习作进行打分,并给出评价。
(二)教师进行分享总结及批改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 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
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
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
2.
的?
3. 背一背。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
插图。
5.教师评 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
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 多读几遍,并抄写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
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
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
表演。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句子积累。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
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二、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 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
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
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三、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 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
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
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
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 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 br>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
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 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
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
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 称为“乾
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教学反思:

描写雨的作文-火烧云的资料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康奈尔大学排名-新加坡领事馆


汕大医学院-越南留学


海南高考状元-北京出入境管理局网站


河北软件-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药店营业员-春节活动方案


2015放假安排-单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