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_全册

绝世美人儿
518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10: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民主生活会材料-校园搞笑话剧剧本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游林)



《小麻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 “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
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 纠正、手舞足蹈、绿莹
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 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
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
以启示,
让我们 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
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 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1



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
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
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 释——第十四自然
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
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
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
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 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
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 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
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 尔基的笔,去体验
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3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
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
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 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
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 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
聪明,不听劝告是 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
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 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
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 识?画出

4



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 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
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
着普季克,毫不犹 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
(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
老麻雀挺身而出, 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5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 ,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
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 欢天喜地地问:
“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
季克。我想问问你 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
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 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
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 ,总
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
一方面认识 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
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
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
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6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
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 与教训。学
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
经验, 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
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 使用。
《金奖章》
一、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宫 、渣、仆、彬、耿、荐、怦、蔓”;会
写“宫、渣、沾、仆、鹊、获、配、嚷、彬、忠、耿、盒、荐、怦 、颈、腐”
等。掌握“残渣碎屑、风尘仆仆、荣获、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盒子、推荐、
怦怦乱 跳、脖颈、腐烂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能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
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享有荣誉,最受人尊敬。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事,
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 誉,最受人尊敬。

7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荣誉面前,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 见荣誉就争,
有的为大家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要怎样对待荣誉呢,今天,我们
来读 一读《金奖章》这篇童话,看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
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读词语:
王宫、荣获、盒子、残渣碎屑
蔓延注意读音màn这个字还念wàn,你能组词语吗?
脖颈:分别查查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脖、颈这两个字意思相同。)
在本课词语中,你还发现有这样的词语吗?(腐烂、推荐)
想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
彬彬有礼:什么意思?
怦怦乱跳: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之处?AABC

8



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
忠心耿耿:什 么意思?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
(风尘仆仆、金光闪闪)你还知道有哪些词语 是这种构词形式?
3、整体把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1——14,15——25。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老师为什
么让同学这样读?
引导学生认识到:1——14当听到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来鸟国颁发金奖
章时,群鸟纷纷 争着说奖章应该归自己。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15——25使者代表地球环境保护组织 把金奖章颁给乌鸦。乌鸦受到大家的尊
重。
(2)你能照着板书,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篇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
内交流。看谁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主要问题。
梳理学生问题,提出探究专题——群鸟为什么开始争 奖章,最后都十分尊
敬乌鸦?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奖章》。回忆课文内容,谁来说一
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9



1.以读代讲,学习1——14自然段。
群鸟开始怎么争奖章,乌鸦为什么受到群鸟的尊敬得到金奖章呢?
默读课文,在金奖章面前,乌鸦与群鸟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语句,谈谈
自己的理解。
(1)群鸟:
群鸟围绕奖章给谁而争论不休。
①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他们在得知有金奖章后争论。注意按提示语的提
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②指名读。
③评读。谁读得好,通过他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黄莺、百灵以自己 唱歌好争;喜鹊以自己给人报喜争;老鹰凭自己有力
气抢;喜鹊为争到荣誉讨好鸟王……)
④小结:群鸟们就是这样一扫平日彬彬有理的斯文样子,吵吵闹闹,吹胡
子瞪眼,更有像喜鹊这样借机溜 须拍马的,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你
会起什么?(群鸟争章、争论不休……)
(2)乌鸦:
出示第一自然段。
天已经蒙蒙亮了,可鸟国的王宫大厅里依旧静悄悄 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
日,鸟儿们喝得酩酊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①重点体会: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对比:

10



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体会到什么?(体会乌鸦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
②如果让你给乌鸦不声不响劳动这幅图画起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默
默奉献、辛勤劳动……)
读出乌鸦和群鸟的迥然不同。
(3)小结:你能概括说说为什么金奖章给了乌鸦?( 教师适时总结思考方
法:思考问题应从乌鸦和群鸟两个角度谈出在荣誉面前,乌鸦和群鸟的不同。)
2.分析重点词句,学习15——25自然段。
(1)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
(注意从两个角度思考、汇报)
①群鸟:15——21
A隆隆隆,隆隆隆,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使者到了! 只见他捧着
一个系着红绸带的盒子,健步走进大厅。那一定是装金制奖章的盒子!鸟儿们
的眼珠 子都快飞出来了。此时鸟儿们什么样?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
B抓人物对话、心理描写
快活、屏住呼吸、怦怦乱跳、叽叽喳喳、个个伸长脖颈、盼望等描写体会
鸟儿们的急切心情。
分角色读,读出鸟儿们迫切地想得到金奖章。
②乌鸦:
A十分谦虚:

11



出示:第二十三自然段乌鸦的话。
朗读。
乌鸦大吃一惊地说——
乌鸦着急地说——
B对环境贡献大。
出示第二十四自然段。
a读介绍乌鸦贡献的语句。
b你还知道乌鸦对环境保护还起到哪些作用?(可结合学习链接、课外阅
读资料、网上资料。)
③角色换位,明白道理。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尊敬的眼光看着乌鸦。你知道乌鸦 为什么得到大
家的尊敬?此时此刻你就是鸟王国里的一员,你尊敬他什么?
对比自己刚才的表现,你想对乌鸦、自己、其他鸟或大家说些什么?
3.拓展延伸
如果还有一枚奖章,你还打算给谁?说明理由。
《“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
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认识“咒、暂”两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

12



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为什么?
(故事吸引人。我们不仅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还受到教育,知道为
人处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
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三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细读课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①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段?
起因: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好朋友。“没头脑”做事总想不周 全,
丢三落四。“不高兴”做事总和大家相反,经常闹脾气。他们在仙人的帮助下长
大了,“没 头脑”作了建筑师,“不高兴”作了演员。)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内容?(1——11)

13



经过:
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来。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12——20)
结果:
最后结果呢?(“没头脑”明白了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开始改正自
己的毛病。)
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你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吗?(引导同学说出文章主
要内容)
刚才同学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事情发展为序的课文,同学
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探究明理
①提出探究专题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 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
金睛,一下子找到它?浏览课文,画出来。(文章最后一段: “他说不管是不是
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
你对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②分段汇报
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谁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
名字的由来——“没头脑”记什么都打 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

14



四;“不高 兴”脾气古怪,做事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头,体会小
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 人带来危害。)
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
失,给社会带来危害。
“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
照样能干大事。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 ?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
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从“没头脑”设计的 少年宫是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而
且忘记设计电梯和指示牌,观众要想找到剧场,就得像行军露营那样背 着行军
袋,穿着运动鞋,带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不高兴”演《武松打虎》因为不
高兴死, 就不顾剧情要求,以致于一连演了好几天,这些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坏
毛病惹的祸。)
③角色换位,明道理
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 br>倒下的“不高兴”,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明理: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
有好习惯长大会给 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有问题
应该马上就改。)
④你喜欢这个童话吗?
⑤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他们遇到过什么
麻烦吗?
(4)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

15



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大拇指汤姆》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
8个生字,会写 “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
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大拇指 、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
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 话故事不
仅有趣,还给我们讲道理,受到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
感受。今 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
奇。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

16



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拇、姆、褴、褛、婚、剖、宠、款
自学中,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
家。
重点:剖(pōu):读准字音。剖开、解剖
(2)记、写生字: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
鞠、躬、宠、肿、款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引起你的关注?你怎样
记?
重点: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衤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
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 代游戏用的一种皮
球。所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意,我想
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
款:款字左上边是个“士”字。
(3)词语意思:
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
款待
在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17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
喜出望外:
在课文中出现在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
他, 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拉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 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
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
(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分段: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1—5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6—14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15—19国王让
汤姆带金币回家看父母,汤姆每月都看父母,成为父母 的骄傲。)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教师提出: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18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新课: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昨天,我们给文章分了段,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
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
指差不多 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
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
过去一点也不见长 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
吗?

19



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历险原因历险过程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 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
是“险”,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 (有
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出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 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
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为了索

20



取;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此时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 获得了今天
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术师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 表达着自己一个美
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得幸福。
《坚定的锡兵》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
(二)新课:
1.链接安徒生:
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对他有什么了解?

21



2.新课:
①检查预习情况:
抽读卡片:铸成、宫殿、弱不禁风、旋涡、狭小
②围绕“坚定”,品读课文。
A整体把握,提出问题:
题目是《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
的什么?(坚定)
坚定什么意思?[(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
“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
章提出学习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从哪看出这是一个坚定的锡兵?他为什么这么
坚定)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B围绕“坚定”全文探究。
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
a第四自然段:
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是 她也只有一条腿。我们
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个锡兵。”他真怕这位弱不< br>禁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
直地望着她——她一 直是用一条腿站着,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22



默读,你读懂了什么?
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
读出他态度的坚决。
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 的小姑娘,他忠
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
锡 兵掉到大街上。开始了危险的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
b.5—12
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 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他始
终直直地站立,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
角色换位: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
还想着保护哪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 ?
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表达出自己
不怕危险,坚定的决心。
C.13—14
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
自己为小姑娘做的事告诉她呢?
D.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 她吗?为
什么?总结:通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
的人呀!


23



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
教学过程:

24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
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 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
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两
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
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
幅动态的画面,读 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
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
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

25



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
(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
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学习建议:
先结合“出” 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
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 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
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
(“出”表示的是动作, 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
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 边,开门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
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 又上了船,顺江东下,
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
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

26



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
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 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
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 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 br>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 互相纠错,帮助
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
中 想到的。)

27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 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
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
来补充。)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
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
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
“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 喜地发现,枫叶流丹,
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
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 勃勃的景象。
(生2: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
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
一句鲜明地表白 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
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 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
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28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如山的连绵,小路的 弯曲以及“白云生
处有人家”的虚虚实实,但尽管如此,作者最爱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
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 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
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
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 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
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 山行
(唐)李白 (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 寒山 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 白云 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 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 霜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9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 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
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 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
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
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

30



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
谁体会到了?
(生1:“吟“是有感情。生2:声音大。生3:“吟”就是有节奏……)
对了,有节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
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 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学生静心自学)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纷纷发言,预计学生借助注释能读 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
的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再予以深入的点拨和讲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 一
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 说明阳光几乎
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
的精 妙。)

31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
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 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
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
红色吗?江水 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 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
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
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帮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准 确,在语序和语句的完整性方
面要尤为注意。个体学生说,大家听,并及时予以纠正和适度表扬,在训练 中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 的月夜;滴滴清亮
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

32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
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 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 ,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
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 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33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分析】
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
种佳处 。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
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 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
不胜收的境界中。
《海上日出》
教学要求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
的情趣。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4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
一课《海上日出》 ,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
题)
二、检查预习
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小黑板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注意“范”、“辨”、“扩”。
三、讲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
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 ,指导观察:
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 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
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 程表现出来。那么作
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再看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
睛”“一刹那”。
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35



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
所填词语的好处。
A 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 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
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图 ,指导观察: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
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
的话说说。
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

36



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
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它的光芒 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
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 色或者红色。
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
准确、生动、形象。
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
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西风胡杨》
一、教材简析

37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 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
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
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发 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
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 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
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三、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
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
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38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
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
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 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
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 八
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
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 不怕……不怕……

39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
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 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
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40



四、拓展(课后☆题)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
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准备:
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 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
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41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
1、选字填空。
燕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
了。
2、查一查
“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
(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

42



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
(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
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1—2处为A级
错3—5处为B级
错5处以上为C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
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 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五、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43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六、仿照2—9小节自创诗歌一节。
如:
哗啦,哗啦,风儿刮起,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叶片飘落。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流淌,风与叶共同奏出,
带给我们一个春天的童话。秋天的乐章。
七、作业。
《我家门前的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 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
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 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
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44



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部分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
(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
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
少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
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
2、学生自主解疑

45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师: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姗姗”一词的意思是“形容走路缓慢从
容的样子。”
师:除了查字典、词典,还有什么方法理解生疏的词语含义?
生:我是联系句子猜出“惺忪” 这个词的意思的。“……像是刚睡醒还
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我想,“惺忪”指的是人刚睡醒时,眼睛 看东西模模糊
糊的。
师:你真聪明。
生:“岛上人,都是画中人 。岛上人,又都是画师。”这句话我开始不
明白,后来,我就一边读一边想象,觉得“我”眼前的这幅图 是动态的,它反
映的是岛上人生活的一幅大画。岛上人做什么,画上就有什么,所以说,岛上
人 ,既是画中人,又是画师。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想象,你对语言的感悟就丰富和深刻了。
生:受他的启发,我虽然没见过“琉璃浮漂”,但根据他名字中的这几
个字展开想象, 我也好像看见一样,它浮在海面,是光滑透亮的。
师:为了了解得更准确,下课后,我们还可以———
生:查资料!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46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
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 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
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 海
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
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
生;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
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 像
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47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
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生:(接读)心,装着海;眼,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的多变。
师:你最喜欢什么状态下的海,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各自选取喜欢的语句,开始诵读。)
师:在作者的情感中,大海的多次变脸,他都喜欢。我们一起读读
这三句话:
出示: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生:作者喜欢有丰富感情的大海,在他的眼里,大海像父母亲一样
亲切。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48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 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
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 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
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 等等水产品会为渔
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
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
从小在这里长大 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
框中。
六、板书


49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 br>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
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 正确读写“逶
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50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 先来交流一下自己
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教师补充介绍长征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借助P58红军长征路线示意
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红军 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 河→飞夺泸定桥
→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 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 自己
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51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
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
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 ,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
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 诗的大意。如果遇
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 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 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 耸入云的峭
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 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
读给大家听一听?

52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
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 诗的大
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

53



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
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
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 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
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 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
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 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
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 了红军巧渡金
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 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
“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 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
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
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
事例吗?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

54



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 一切困难。红军“不怕”
“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
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
烈史诗, 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
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
史上 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要求
1.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2.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知道哪段详写哪段略写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
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55



教学难点
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体会这一行
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听、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按生字表记准字音,记清字形。
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3.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投影打出)
(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把敌人引上绝路。

56



(4)顶峰歼敌。
(5)英勇跳崖。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如“悬”(xuán)、晋(jī
n)。
2.字形:说说哪个易错。
如:“悬”上半部是“县”,里面两横。注意区分:“寇”与“冠”、 “晋”与
“普”、“尸”与“户”。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讨论,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读课
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斩钉截铁:斩,砍;截,割断;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不犹豫。
晋察冀:晋,山西简称。察,察哈尔地区。冀,河北简称。
4.指名读课文,按提纲说分段。
五、读熟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
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

57



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271 续学习。
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
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一)读讲第一段
1.自己读第一段,思考: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
样完成这个任务 的?(板书:拖住敌人、痛歼敌人。)
2.读后讨论。讨论后再问: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
(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
进攻。是对整体的 描写。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
问: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特点进行描写)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
号划出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 ?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
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
2.再问: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
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 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这两个短语你是
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
(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
人生死置之度外。)

58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体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四、布置作业
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注意引导)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本课任务
指名朗读课文前三段,复习,引入本课时。
教师说: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 勇杀敌,胜利完成
了掩护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
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
1.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
跳崖的?
2. 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
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 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壮士是 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
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 神。)
三、总结全文

59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 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
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 族解放
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课题引申
1.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 壮士”的行为之“壮”,
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五段中哪段是详哪段是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br>(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
想的方法。
《小英雄雨来》
教材简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
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
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 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
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 的。
教学设想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
读文本,分别提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
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 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60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 ,课文的各部分都
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
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
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 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
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 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
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 英雄雨来》一
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
要我 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
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 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
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 来热爱祖国、机智
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
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
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 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61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
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
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 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
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
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 想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
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

62



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
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
再快速默读课文, 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
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 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
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 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 雄所
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
看文章还有那 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
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 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
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 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 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
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63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学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
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疑导入,确定支点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阅读课文(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看了课题,你
知道了什么?
2、对于“邱少云”大家都比较陌生,老师这有一段关于他的资料,想与大
家分享一下,好吗?听时要认 真,要做到句句入耳。
(师简介邱少云)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 生。1949年12月25日(18岁)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20岁)参加中 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
月12日(21岁),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 中光荣牺牲。
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并与1953年6月

64



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 认他为中国共产
党党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邱少云了解了多少?
4、你还想知道他的什么情况?
5、过渡:
同学们如果想真正了解邱少云,还得学好《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
邱少 云的战友亲眼目睹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煎熬、壮烈牺牲的情景,这一情景使
他永生难忘,并向我们作了最深 刻的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邱少云,去认识这位战士。
6、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读后思考:邱少云是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如果有不懂
的地方,请用“?”作上记号。
7、小组互动,交流(邱少云是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8、概括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能救邱少云,但是为什么不救呢?
⑵邱少云的战友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
⑶邱少云的战友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
二、探究解疑,旋转球体
问题一:能救,为什么不救?
1、自读有关小节(第1、2、6节),思考这一问题。
2、交流:

65



⑴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邱少云?(自救、战友救)
⑵为什么不救?(联系当时的环境、作战策略等方面讲将体会)
板书:纹丝不动
纹丝不动是战士们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更是本次突袭能取得胜利的关键
所在。
⑶为什么要纹丝不动呢?齐读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3、导读过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到了中午,敌人感到他们的前沿阵地已经不 太安
全了,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
烧弹。邱少云 被一团烈火团团围住。
问题二:邱少云的战友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
1、过渡:
眼看着战友邱少云就要被烈火灼烧,此时,“我”的心情怎样?
引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突然叫起来)
2、我担心的是什么?(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3、我为什么会担心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当时的环境和“年轻”
一词去理解。)
4、指导朗读:如果你看到亲密的战友被大火包围,内心会怎样呢?带着这
种心情去读。
问题三:“我”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
1、引读: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66



2、“我”为什么不敢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活活烧死)为什么又
忍不住不看呢?
3、“奇迹”指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吗?所以,当看到烈火把亲密的战
友一点一点地吞 噬时,我的心……(引读)
4、指导朗读:(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了,我的心情会怎样?)
试读、指名读、学生互评、分角色读……
三、继续学文,突现心轴
1、过渡:
是啊,就是这位年轻而伟大的革命战士,他严守革命纪律,以千斤巨石般
的身 躯,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包围下纹丝不动,保证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出示图片)这就是在烈火灼烧 下纹丝不动的邱少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位
战斗英雄,你从他的眼神、表情、手等地方,想想此时的邱 少云正在想些什么
呢?
2、是啊,邱少云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被烈火灼烧时想到:
⑴为了整个班,为了……(引读)
⑵多么坚强的毅力啊!多么伟大的战士啊!让我们以无限崇敬的 心情再次
感受战斗英雄在烈火中伟大的形象。(齐读)
3、此时此刻,你想对在烈火中永 生的邱少云说些什么?(指名说)把你要
对邱少云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加一个题目。
4、总结全文
是啊,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
这 位年仅21岁的年青战士,在烈火中,完成了他壮烈而绚丽的人生篇章,他被

67



烧死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四、课后练习,延伸心轴
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邱少云叔叔说 。
那课后就以《邱少云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目,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紫桑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
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
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紫桑葚》,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事呢?
(学生回答:徐世友)
二、通过课文后的“学习链接”,我们可以对许世友同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咱们快来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学习链接”中的内容,读后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三、这样一 位上将将军是怎样对待普通的老百姓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
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请大家用较快的速 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

68



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主要内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 九
总督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喂养人民群众家的蚕宝宝的故事。)
四、孟 良崮战役是我中国人们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
役,战斗十分激烈,从1947年5月 13日一致激战到16日,最终全部歼灭国民
党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由此 可见,孟良崮战役
是十分紧张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中,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
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五、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学习了一些读懂写人文章的方法,谁来回忆
一下?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动体
会人物;通过环境描写体会人物。)
六、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了解徐世友同志。我们可以在令
自己感受最深的语 句旁边作适当的画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先进行自学画批。
2、自学后可以在学习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
3、在全班交流。
(通过大家的交流感受到徐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
护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七、如果请你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将给别人听,你准备怎样讲呢?
1、回忆一下简要复述的方法。
(抓住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点,用自

69



己的话讲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
2、我们就自己选择方法来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3、指名在全班进行简要复述。
八、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
以记住这些生字?
九、布置作业:
简要讲述一个你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和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敬仰他。
《酿》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
例、善于、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皱眉、捣乱、 缺
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做
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
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70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能正确 读写“耷拉、朗诵、照
例、善于、绘声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
3.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同学互读,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章结构(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着“酿”字发生的事,可分为几部分?
2、学生默读,小组内讨论分段。

71



3、全班交流:
课文记叙了围绕“酿”字发生的一件事。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讲在上语文课
时,东东发现老师把“酿”字 读错了,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班里同学们七嘴八
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他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 他向老师认错。他感
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上语文课”到结尾)写老师坦 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
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四、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酿”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默读课文说说,东东感到苦恼的原因。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用笔画出原因。
2、想象着东东的心情读读。
六、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
染。
教学重点:

7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
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三、引导质疑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

(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
打采。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
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 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
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敢动,担心老 师挑他的毛病……
(3)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
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
好的老师啊!

(1)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73



(东东的心理有担心、紧张、高兴)
(2)读出这种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
(3)再读东东的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为什么东东会有这样的变化?)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
理解。
(二)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1、东东为什么会感到委屈?
出示: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1)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学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不是……就是……”
说说吗?
(3)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4)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2、出示:
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她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
向往中。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东东听了老师的朗读,他联想到什么?

74



课件:(填空练习)
听着老师的朗读,东东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听到,听到了,他真想。
(3)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
(4)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3、出示
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 时能飞回家
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
好的老 师啊!
(1)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
(2)听了刘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刘老师知错就改)
(3)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4、你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
五、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十年后的礼物》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 工具书等读准字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2、了解破折号在句子中的作用;能仿照课文,学习写一 句话或几句话。3、能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音乐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给他人送去了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
情感。4、背诵课文第 3、4节或6、7、8节。
[教学过程]

75



一、出示课题
1、揭示课题:33、十年后的礼物(齐读)这件礼物和其他礼物有什么不同?谁
能读出来?
2、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质疑)
预测问题:(1)十年后的礼物是什么?(2)谁送的礼物,送给谁?
(3)为什么要送礼物?
二、带着疑问,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指名交流“礼物”是什么?
3、是谁 送给谁的?出示葛利格简介:爱德华•葛利格是挪威的一位著名的作曲
家,他把挪威的民间歌曲和舞曲融 汇于自己的作品中,创作了大量的不同体裁
的作品,很受人们的推崇。
4、你觉得这是一件怎样的礼物?如果你收到这样的礼物你感觉如何?
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达格妮收到礼物心情是怎样的呢?
(一)学习,朗读课文1—3节
1、默读1-3节,划出能表达达格尼心情的句子
2、交流出示,指导朗读
(1)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能 用一个词来
表述她此刻的心情吗?板书:惊讶达格尼惊讶是因为什么?感情朗读
(2)这是怎 么一回事?这个有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且将一支
乐曲献给她呢?也用一个次来说板书: 惊异是因为

76



感情朗读
(3)(出示)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
板书:沉醉(这来自故乡的声音,使她的心为之沉醉)
(4)哦!达格妮终于明白了,让我们跟随她的思绪回到十年前
(二)学习4——5节
1、指名读4、5节。
十年前,音乐家给8岁的小达格尼的承诺是什么?
2、 过渡:八岁的达格妮得到许诺后,她一直期待着,在这期待过程中,她的心
情有什么变化呢?
出示:当她渐渐成长的时候……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⑴轻声读,想想她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愉快、怀疑、失望】)
⑵和老师一起来都督这 段话。引读:当她渐渐成长的时候,有时……随着时
光的流逝,她开始怀疑了(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 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
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最后她失望了(即使他有这样的心吧,也无法把礼
物送到我的手中。)
3、这两节是回忆,这种回忆在写作上被称为插叙。
4、想起十年前的偶然相遇,听着耳边动人的交响乐乐曲,达格尼------- 眼泪
流满了双颊……(出示句子:达格尼听完乐曲一句)
(1)此时,我们又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达格尼的心情呢?板书:激动
(2)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呢?读读第六节,同桌讨论
理解这是最好的礼物一句,并指导朗读。
(3)说话训练:她如此激动是因为像葛利格这样一个有名的音乐家,能够信守

77



诺言,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为她这个普通的守林人的女儿创作了一首乐曲,
并用让乐曲传遍四方的奇妙方式把礼物送到了她手中。
(4)指导朗读
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5、达格尼的另外一种心情你们感受到了吗?(提示 :最后两句话乐曲所表达的
内容)板书:幸福
6、师:是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大音乐家身 身爱着达格尼,用乐曲捎来了对
她的祝福,难怪音乐会结束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面对大海高 声说:
(齐:“生活啊!我爱你——”)(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7、过渡:让我们随着美妙的乐曲,一起回味这珍贵的礼物。(齐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
教学反思:
此短文实在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其间记叙的是大音乐家爱德华用一曲< br>《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实践了十年前的诺言。达格妮听了抑制不住自己
的激动与幸福,面对 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这礼物的确珍贵,作
为大音乐家能对一个素不相识的8岁小姑娘如 此信守诺言,还有什么比它更珍
贵呢?
《月下桨声》
教学目标:
1、认识“桨、吆、裸、鲫”,理解“桨声、千丝万缕、小心翼翼、吆喝、
狗吠、赤裸、问购、鲫鱼、脚 力钱、拨浪鼓、固执、遗落”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78



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 这些语
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
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吆喝 狗吠 鲫鱼 拨浪鼓 千丝万缕 青山绿水
(1)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这组形近字。
(2)能再说出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吗?
(3)青山绿水这是什么样的画面,想想怎么读?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
能说出来吗
3.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分段
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小女孩为“我”送鱼的经过?试着给课
文分段。
四、读课文,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

79



1.让我们走进姐弟俩,读课文,想想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
步了解小女孩。
五、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第二段
1.默读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全班交流
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
情。
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师
生分角色读课文。
3.出示句子: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 读这句话与书中有什么不同吗?
(2) 你觉得的哪句话好,为什么?
出示:
我看着她 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
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 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
有些过意不去.
(1)括号中的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女孩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很在乎钱,如果换别人看到多给了钱也许

80



会怎么做?
(3)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4.看着小女孩用一把葱对我补偿,此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在想什么?
七、学习第三段
1.小女孩的诚实、朴实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她。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我
一直想念着小女孩?
2.读出我的失望。
出示:
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
3.我想念小女孩,我还想念什么?
4.学完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
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
奖、
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
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81



教学难点: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
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 写“钞、票、炫、橱、
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 br>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
菲、揪、瞬 、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
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 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讲的是一个犯了
错误的孩子 ,在别人的帮助下承认和改正错误的故事。

82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理解词义
(1)炫耀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夸耀)
(2)价格不菲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价格昂贵?。
(3)诱惑什么意思?文中说谁诱惑了谁?
(4)焦灼什么意思?(着急)
(5)懊悔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后悔)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5、试着给文章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家境贫寒的库伯一时经不住诱惑,捡起了同学
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讲库伯走出教室后就后悔了。
第三部分(第4—9 自然段)讲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
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 尼斯。
第四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由于他
勇敢正直,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获得了总部的嘉奖。
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童年的库伯在教室里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

83



的十美元钞票,是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
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二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 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获得了
总部的嘉奖,在颁奖会上库伯将小太阳还给了颁奖的丹尼斯的爸爸。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
2、小组分段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
于承认和改正。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
承认和改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
事?

84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库伯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读第2、3自然段,画出描写库伯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库伯是小偷
吗?为什么?
(1)库伯在什么情况下犯了错误?
(2)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3)有感情地读课文。
3、库伯没来得及改正错误,事情被发现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学校,班上
的同学们是怎样议论的,库伯是什么表现?
4、如果此时你是库伯,你会怎么办?
5、丹尼斯的爸爸向同学说了些什么。他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此时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 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6、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
7、事情解决了,库伯把钱还了回去,通过这件事你认为库伯是个什么样的
孩子?(诚实、知错就该)
三、读后交流
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读句子,给加点的部分换个词语。
1、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2、警察父亲也只是淡然一笑。
四、拓展活动
演课本剧。

85



五、巩固练习
1.读生字卡片,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抄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六、作业: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彩票》
教学目标:
1、认识“鄙、夷、兑、蠢”,理解“彩票、光顾、欣喜若狂、鄙夷、恳求、
迫切、怦然动心、兑奖、诚 信、慕名、真诚、愚蠢、不可思议、犹如、熠熠生
辉”等词语。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林海燕诚信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能帮助那位中奖人给送 给林海燕一面锦旗上设计写的内容,以表达中奖
人对林海燕诚信美德的赞颂和感谢。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林海燕诚信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帮助那位中奖人给送给林海燕一面锦旗上设计写的内容,以表达中奖人对
林海燕诚信美德的赞颂和感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到过彩票吗?
如果这上面的号码跟摇奖等所得的号码相同,就可以获得奖金,叫做中 奖。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关于购买彩票中大奖的故事。

86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
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名朗读,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留待进
一步阅读时理解。
3、研读课文。按照课文后面提出的问题,读书思考、感悟。
(1)边读书边画出林海燕把中奖彩票交给中奖人的过程。想一想林海燕几
次打电话给中奖者?
(2)画出描写中奖者的语句和林海燕的心情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中奖者
不相信?同 桌之间互相读读,体会中奖者和林海燕的心理。
第一次:
中奖者:“你别 蒙我了,我怎么可能中大奖呢?即使中了大奖,彩票也在你
那里。”“唉,现在的人哪,大家相互不信任 。”
第二次:
中奖者:“几百万的巨奖哪能这么轻飘飘地降临在自己头上 呢?不可能,还
是不可能!再说,这时还在别人手里的彩票就像水中之月,离自己远着呢!”
“你我算是熟人了,我又不会少你钱。”
林海燕:十分焦急,带着点恳求的语气
(3)为什么林海燕十分焦急?此时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有没有想过把彩
票归为己有?
第三次:
中奖者:“他看了看手中的彩票,真的中了大奖?他有些反应不过来,半信

87



半疑地到了兑奖中心,等领到了五百一十八万元巨奖时,他仿佛在梦中一般。”
林海燕:激动。
4、出示
林海燕是真诚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
林海燕是真诚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
(1)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从这不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此时你想对林海燕说些什么?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描写中奖人前后不同的心态变化的语句。
四、实践活动
假如那位中奖的先生要送林海燕一面锦旗,请你帮他设计一下锦旗上写的
话吧。比如“诚信无私”“诚实守信的楷模”……
五、作业
1、写生字。
2、设计锦旗。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
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88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 职”;会写“唐、凑、
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 br>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
正言顺、流芳百世等 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
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1)师: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
绍一下柳公权。
2)生介绍柳公权(师随机出示柳公权肖像和书法作品图)
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 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
和“笔正”有什么关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89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òu)等字的读
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
“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
“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
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
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铮铮铁骨)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弦外之音)
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
表示对人重视。(垂青)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
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

90



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
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
1、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
[写得好,(笔正)做人做得好〈铁骨铮铮〉(心正)]
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
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过渡: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
心正则笔正。”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
(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守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
须“心正”。
2、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 正因为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
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这正是“心正”
的表现。]
3、带着理解分角色读,穆宗和柳公仅的对话。

91



指导朗读
[※柳公权 豪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读出柳公权的铮铮
铁骨,不向当权者奴颜卑膝]
4、默读第二件事,可做简单的画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哪语句能感
受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首:“陛 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
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 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
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
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
件衣服的看法。]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 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
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了不足。)
2)分角色读5-8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铮铮 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
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投影出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他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

92



(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品……)
2、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
3、屏幕引唐太宗的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
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
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
乐业。

板书:
书法“笔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正直敢言
铁骨铮铮
做人“心正”
孔子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
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 、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
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 不欲、勿施于人、推
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93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
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
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
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 》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 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94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
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 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
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
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
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
想,孔子是在 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

95



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
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 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
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 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
喝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96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 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
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
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
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
的思想,能否 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 族的根性,也
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
让我 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97



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黄 帝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
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98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
帝与蚩尤大 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
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 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
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
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99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
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
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
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 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
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100

2014广东高考英语-广东航海学院


我的乐园作文-河南教育考试


西安警官职业学院-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日语量词-有漏皆苦的漏是什么意思


歌唱祖国歌词简谱-史记的故事


顺丰总裁-新疆高考成绩查询


传统文化资料-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西安外国语大学地址-七夕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