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部编版50篇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三)及答案详细解析

余年寄山水
593次浏览
2020年10月15日 21: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音乐教案-浙江传媒大学分数线

2020年10月15日发(作者:纪远)



记叙文阅读



评卷人





得 分

一.语言表达(共1小题)

1.阅读与理解。

三峡之秋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 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
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 硬、挺直。越到秋天,
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 br>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以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洒下一层
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 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
实;三峡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
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 流去;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
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 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 来得特
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
向江心, 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
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
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 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
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的灯标,都像 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
轻的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 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 什么时候,它
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
发 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
第1页(共188页)



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 的、直立的古
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泄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
匹 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反义词: ﹣﹣﹣

近义词: ﹣﹣

(2)三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

“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的原因是

(3)文章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 ,显示了三峡 时的特点 。

(4)作者是按 顺序来描写三峡在 景色变化的。请你在文中用
“ ”划出来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5)从文中找出一个既有比喻又有拟人的句子写在下面。

(6)全文表达了作者赞美 ,热爱 的思想感情。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8小题)

2.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问题。

吊在水井里的苹果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 特别亲父亲,而做
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

我小时候,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
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 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
得似的。

母亲还曾嫉妒 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整二
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聊到我长大后的事 。母亲问,长大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
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问,那妈妈呢?我指 着在一旁玩
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我走的,也嚷着说要买给
第2 页(共188页)



爸吃。母亲的脸就挂不住了,继而竟抹起泪来 ,说白养了我这个女儿。父亲在一
边讪(shàn,难为情的样子)笑,说孩子懂啥,语气里却透着说不 出的得意。

待我真的长大了,却与父亲疏远了。每次回家,跟母亲有唠不完的家长里 短,
一些私密的话,也只愿跟母亲说。而跟父亲,却是三言两语就冷了场。他不善于
表达,我亦 不耐烦去问他什么。什么事情,问问母亲就可以了。

有礼物带回,都是买给母亲的, 衣服或者吃的,却少有父亲的。感觉上,父
亲是不要装扮的,永远的一身灰色的或白色的衬衫,蓝色的裤 子。偶尔有那么一
次,我的学校里开运动会,每个老师发一件白色T恤。因我极少穿T恤,就挑一
件男式的,本想给爱人穿的,但爱人嫌大,也不喜欢那质地。回母亲家时,我就
随手把它家进包里面, 带给父亲。

我永远忘不了父亲接衣时的惊喜,那是猝然间遭遇的意外啊。他脸上先是 惊
愕(è,惊讶,发呆的意思),而后拿着衣的手开始颤抖,不知怎样摆弄才好,傻
笑半天才平 静下来,问,怎么想到给爸买衣裳的?

原来父亲一直是落寞(冷落,寂寞的意思)的啊,我们却忽略他太久太久。

这之后, 父亲的话明显多起来,乐呵呵的,穿着我带给他的那件T恤。三天
两头打电话给我,闲闲地说些话,然后 好像是不经意地说一句,有空多回家看看
啊。

暑假到来时,又接到父亲的电 话,父亲在电话里很兴奋地说:“家里的苹果
树结很多苹果了,你最喜欢吃苹果的,回家吃吧,保你吃个 够。”我当时正接了
一批杂志约稿在手上写,心不在焉地回他:“好啊,有空我会回去的。”父亲“哦”
一声,兴奋的语调立即低了下去,是失望了。父亲说:“那,记得早点回来啊。”
我“嗯啊”地 答应着,把电话挂了。

一晃近半个月过去了,我完全忘了答应父亲回家的事。一日深 夜,姐姐突然
来电话。聊两句,姐姐问:“爸说你回家的,怎么一直没回来?”我问:“有什么
事吗?”姐姐说:“也没什么事,就是爸一直在等你回家吃苹果呢。”我在电话里
就笑了:“我说爸也真 是的,街上不是有苹果卖吗?”姐姐说:“那不一样,爸特
地挑了几十个大苹果,留给你;怕坏掉,就用 井桶吊着天天放井里面给凉着呢。”

我的心被什么猛地撞击了一下,只重复说,爸也 真是的,就再也说不出其他
话来。井桶里吊着的何止是苹果?_______________

第3页(共188页)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作者紫色梅子)


(1)“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

A.感激

B.崇拜

C.友好

D.孝顺

(2)“母亲的 脸就挂不住了,继而竟抹起泪来,说白养了我这个女儿。”这句话
中“挂不住”的意思是什么?

A.脸色难看

B.脸上挂着泪珠

C.脸色变白了

D.脸色变柔和了

(3)“回母亲家时,我就随 手把它塞进包带给父亲”。这句话中“塞”字体现作者
当时怎样的心情?

A.给父亲带T恤时很不在意。

B.给父亲带T恤时特别上心。

C.给父亲带T恤时怕被母亲知道。

B.给父亲带T恤时怕在路上丢失。

(4)填在文章结尾的横线上,最合适的是哪一句?

A.那是一家子辛勤劳动的结晶呀。

B.那是父亲辛劳一年的成果呀!

C.那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沉甸甸的爱啊!

D.那是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呀!

(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本作简要的概括。(两个要点以上)



(6)我从姐姐那得知父亲盼我回家吃苹果后,假如“我”立即收拾好行李回家。
当 我和父亲相见时,会是一个怎样的场面?请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一个“父女”
相见时的细节。



第4页(共188页)



3.阅读《蚂蚁唱歌》,完成下列各题

蚂蚁唱歌

①依成人的经验 ,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
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 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②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
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 ,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
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 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
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 么认
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
起床自觉地 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
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 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半小时
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 园,希望她放开手
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 br>③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
了,喝斥道:到一 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
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 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
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 说:昨晚,
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
家鸡 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
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 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
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 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
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
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
她激动万分地 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
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 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
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 了她,我问她在
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
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
第5页(共188页)



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 ﹣她不住地点
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
地 笑了起来。

④我羡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 br>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
干什么都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
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1)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心满意足的原因是什么?

A.撒谎成功了

B.聊下蛋的事

C.想象很丰富

D.听蚂蚁唱歌

(2)“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 脆。还有那个
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噶气的。”这句话表达的形式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夸张

B.对比拟人

C.拟人列举

D.想象夸张

(3)“毛豆嘟着嘴一脸不悦”的原因是

A.别人叫她“黄毛豆”

B.大家说她爱撒谎

C.毛豆妈呵斥她,不给她面子

D.没人附和她

(4)第③自然段中“同行”指的是谁?

A.黄毛豆的爸爸

B.黄毛豆的妈妈

C.红色的蛋

D.陶书天的爸爸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6页(共188页)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蛤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文章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

(6)你认为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



(7)在你的眼里,不完整的童年和浪漫主义的童年分别是怎样的?可以列举生
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br>


(8)你认为《蚂蚁唱歌》这个题目好不好?为什么?(请说出三点理由)



4.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 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
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 直。到秋天,它们绿
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抖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 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
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 树闪烁看阳光,绿叶金实,三
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 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
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 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

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雰。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

得 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江心,
使江面上只剩下线发光的 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 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
..
长江仿佛眨着眼晴,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 着汽笛,在江面
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第7页(共188页)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 ,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 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
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 平、
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一一山是墨一般的黑,
陡立着,倾 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
的谷墾,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 道道爆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
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作者:方纪)

(1)文章中写了 个时间段的三峡景色。

A.2

B.3

C.4

D.5

(2)“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这句话采用 写
作方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3)第6自然段主要是从 角度描写景物的。

A.触觉

B.视觉

C.听觉

D.嗅觉

(4)“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 ,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
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意思是 。

A.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B.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廛贴得那样近。

第8页(共188页)



C.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D.这光线很朦胧,不清楚,作者看不准确。

(5)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这是因为 。

A.长江到这里便窄了,像小溪一样。

B.长江平缓流淌像小溪一样。

C.长江的水很清澈像小溪一样。

D.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溪。

(6)这篇文章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地点

B.时间

C.事情发展

D.各处景物

(7)指出文中第3、4、5自然段加点的三个代词所指代的是什么?

①“它”指

②“这”指

③“它们”指

(8 )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雰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怡当?
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 说明。

(9)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关注父母

(1)我不是孝顺女,总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①_____,从来不知感恩,
还时常惹他们生气,顶 嘴耍赖也不以为过。但有几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并觉得无
论怎样的真情实意,只有表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 。

(2)去年爸爸70岁生日,我送了一块语音报时表和两瓶酒给他。爱酒的他②_____要把那两瓶普通的花雕酒留下来等远方的朋友来时共享,手表则立马戴
在手上。尽管自 动报时声把他折腾得一宿没睡好,但平时只要遇到熟人他仍会乐
颠颠地按一下,告诉人家这是女儿送的礼 物。一天,我见他不停地按表,就嗔道:
第9页(共188页)



“这样很费电池的。”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我觉得就像是你在
告诉我几点钟 ……”我猛地感悟:这真是千金难买的慈父童心啊!

(3)去年,我心血来潮,忽然 拉上母亲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歪打正着,
那天刚好是母亲的生日。看着看着,她打起瞌睡来。我捅捅 她,问她电影好不好
看,她没睁眼就回答道:“好看,好看,这么热闹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 br>尽管不识字的她把故事理解得南辕北辙,但这并不妨碍她事后与老姐妹反复津津
乐道。其实,母亲 无所谓电影內容本身,而是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

(4)过年了,我破天荒地给父母 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父亲惊奇地问:
“你发财了吗?”一句话问得我双眼③_____:我为父 亲的知足而感动,为自己多
年来对双亲的忽略而羞愧。曾几何时,做儿女的我们,习惯了对别人慷慨大方 ,
而不善于体恤父母,我们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愿为父母洗一只碗……下班
回家,放松肢 体,等待父母送饭菜上来;在外受气回来,举止粗鲁,余波殃及双
亲,使得父母赔上不少小心……多少年 来,我们习惯了等待父母的爱和关怀,而
不知回报,哪怕是父母给予的千分之一。也许,父母之于我们, 抚养的辛劳,成
长的牵挂,是我们难以偿还的,但不要轻视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尊敬的举动,
一点④_____和关注。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清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
它会照亮父母的晚 年。

(5)马上动手,给我们的父母一份关注,一份体谅,一份惊喜。

(1)根据上下文语境,将下面词语填入文中①至④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A.缘分 决意 潮涌 体察

B.本分 决意 潮湿 体察

C.本分 执意 潮涌 体贴

D.本分 执意 潮湿 体贴

(2)爸爸70岁生日时,“我”送给父亲的礼物是

A.50元钱

B.一张电影票

C.报时表和两瓶酒

D.新衣服和新鞋子

(3)“我”拉母亲去看电影,母亲把电影的故事理解得南辕北辙的根本原因是

第10页(共188页)



A.母亲不识字

B.母亲打瞌睡

C.电影不好看

D.电影院太热闹

(4)父亲遇到熟人时会乐颠颠地按一下语言报时表的原因是

A.语言报时表很神奇

B.语言报时表坏掉了

C.想告诉人家当前的时间

D.想告诉人家这是女儿送的

(5) 第二段中,“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联系上下文,说说从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6)文中画线句“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清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它
会 照亮父母的晚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假如让你给自己的父母一份关注,或一份体谅,或一份惊喜,你打算怎么
做?



6.

我看见了大海

我是 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丢她的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
我八岁前,从没让我迈出门一步。 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
逝的飞鸟。

八岁那年,我的父 亲死去了。母亲改嫁,嫁给小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
母亲才四十出头,而继父已近六十岁。

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串门儿。”

“不!不!”我吓得直往后缩。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我动心了,可又有顾虑 ,就对他说:“我长得太难看,还有我走路一瘸一瘸
的,妈说人家会笑话我的。”我禁不住哭了起来。< br>
第11页(共188页)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继父扬起巴掌,做了个揍人的动作。

我忍不住破涕为笑了。

第二天,继父带我上街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看见 这么多人,真是怕极了。
我羞怯地低着头,两手死死拽住继父的衣角,紧紧跟着他,就像他的一个尾巴似
的。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继父大声说。他响亮的嗓门立刻引来了许多目光, 尤
其是和我同龄的孩子,边瞧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 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继父亲切地招
呼他们。

于是,他们走过来,友好地问这问那,还邀请我和他们玩。

冬天到了,继父的哮喘病 犯得很厉害。睡不着的时候,就让我陪他坐在火炉
前,听他讲大海的故事:

“海水是 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威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
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我听得入了迷,问道:“我能看见海吗?”

“能!等你再长大些,长到十五岁,我就带你去看海。”我的眼前豁然亮了。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长高了,懂得了许多事情。按照继父的规定,每天我要
做一件对我来说难度较大的家 务活。那时学校不收畸形儿,继父就自己当老师,
要我每天学五个生字,并背诵一篇课文。其余的时间, 便是听继父讲那永远也讲
不完的海的故事。

母亲得了不治的重病,走了,丢下我和继父相依为命。

继父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糟, 但他仍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成天带我去这
去那,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每当我做了 什么我原先不会做的
事情时,继父就欣喜若狂,连连夸赞:“你真能干,河子!”仿佛我做了惊天动地< br>的大事。

我们把看海的日子定在第二年的夏天,到那时我就十五岁了。继父说 现在做
的一切都是为看海做准备,在看海之前,我必须学会应付一切。我也更加努力,
盼望着满 十五岁的那一天。

漫长的冬季真难熬!继父一直病在床上。我一个人在镇子上穿街走巷,为他
第12页(共188页)



请医生、买药,办各种各样的事情。我独自承担了全部家务。我觉得自己真正长
大了。

一个春日融融的正午,继父把我叫到床边,慢慢地说:“河子,我就要死了,
有件事情 我必须告诉你:早在我退休的前一年,医生就说我是过敏性哮喘,必须
远离海洋,所以我是永远都不能带 你去看海的。我对你撒了谎,请你原谅我。”

当时,我觉得非常失望,非常委屈,我 做了这么多年的准备,到头来却是一
个骗局!我伤心地哭了。

就在这天夜里 ,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我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现在,我这个畸形女孩子要一个人生活了 。

当我穿行在闹市上时,当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时,当我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
孩子,每月从她那里得到40元的生活费时,我突然想起继父说的“看海”,明白
了“看海”的意义。 有无数次,我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伯伯,我看
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1)第1自然段中“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这 句话的含义是 。

A.“我”家的院子不大。

B.“我”家的院子景色单调。

C.“我”从未走出家门

D.“我”只想在院子里看鸟。

(2)继父给“我”讲海的故事的原因是 。

A.他和“我”分享大海的美丽。

B.他想帮“我”树立生活目标。

C.他想带“我”去看看大海。

D.他想让“我”了解他的过去。

(3)第21自然段“…到头来却是一个骗局”这句话中的“骗局”是指 。

A.继父骗“我”识字、买东西、做家务。

B.继父隐瞒“我”他得的是哮喘

C.继父丢下“我”,让“我”独自生活。

第13页(共188页)



D.继父骗“我”说要带“我”去看海。

(4)第22自然段中“就在这天夜里,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是因为 。

A.继父不用再担心“我”无法独立生活。

B.继父得的是过敏性哮喘,不会很痛苦。

C.继父不用再抚养残疾的“我”,解脱了。

D.继父不用再编谎言骗“我”,轻松了

(5)继父要等到“我”十五岁才带“我”去看海的原因是 。

A.“我”大了,带“我”出门比较方便。

B.才有足够的时间培养“我”生活的技能。

C.才有足够的时间养好他的过敏性哮喘病。

D.想让“我”多了解海的故事,再去看海

(6)“我”在继父的帮助下逐渐长大的历程是 。

A.不出家门﹣﹣学会生活一一走进生活一一独立生活

B.不出家门﹣﹣走进生活﹣﹣学会生活﹣﹣独立生活

C.不出家门一一走进生活﹣﹣独立生活﹣﹣学会生活

D.走进生活﹣﹣不出家门﹣﹣学会生活﹣﹣独立生活

(7)继父给予“我”哪些帮助和鼓励?(至少写4点)



(8)第23自然段运用排比的句式写“我”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文章为什么以“我看见了大海”为题?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7.

战胜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一位 新西兰的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与
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短短两米的距 离。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这样
的高度。

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
第14页(共188页)



峰的第一人。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居住在大都 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
求的理想。但在登上巅峰前的几步,他战 胜了自己的欲望,决定把这个必将载入
史册的荣誉让给他的向导。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 人,才更有资
格第一个登上顶峰。于是,他对向导说:“这是在你的家乡,还是请你先上吧。”

因为他们都戴着氧气罩,这位老实、厚道,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向导,并没
有听清楚登 山者的话,而是从他的表情和谦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但向导
绝对不明白首先登上珠峰的重大意义 。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世界之巅,在那里留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行脚
印。新西兰登山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新西兰登山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预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
日。这一天,在人类登山史 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50年后,在隆重纪念人类登上世界之巅的时刻,人们并没有 忘记希拉里的
谦让精神。人们赞扬他,说他“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记得有一位先哲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接近高尚和伟大的美德,是一切美德
之母。”美 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荣誉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
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 荣誉。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①容易得像翻一下手掌。

②睡梦中都在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a) 而这几步,对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①“几步”在文中指 的距离。

②“易如反掌的事情”是指 。

(b)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①“欲望”在文中指 。

② 使希拉里战胜了这个“欲望”。

第15页(共188页)



(4)新西兰人为什么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而把这个唯一的机会让给向导
呢?

A.他怕自己登上最高峰后名扬天下。

B.他认为,只有和珠蜂朝夕相处 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谦
让使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

C.是向导 引领他登上了珠峰,为了感谢向导,所以把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
机会让给了向导。

(5)“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对
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 是

A.只有拥有荣誉,才会具有谦让的美德。

B.只有具有谦让的美德,才可以让你拥有一切荣誉。

C.谦让的美德能使人赢得更高的荣誉。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8.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 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
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 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
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 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 你画的这
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
老师在 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
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 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囗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 时
尼说囗囗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囗囗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
了多年以后, 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
得他学一辈子。

(1)在短文中的“口”里加上标点符号,下面正确的是 。

A.,:“?”

第16页(共188页)



B.,“?”

C..:“?”

D.,:“。”

(2)《梅鸡图》是 画的画。

A.齐白石

B.谢时尼

C.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师

D.齐白石和谢时尼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A.酸甜苦辣等味

B.香、臭等味

C.画的意境

D.意思

(4)“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 来写。

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活动

(5)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A.梅花艳丽俊秀

B.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想临摹《梅鸡图》

D.《梅鸡图》太有味道

(6)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C.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D.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7)在文中用“﹣﹣﹣”线画出具体描写《梅鸡图》的语句。

第17页(共188页)



(8)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齐白石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9.阅读《假币风波》,完成各题

假币风波

假币?”妈妈的嗓门足以让全院的人都听得见。原来一个卖菜的找给爸爸一
张50元的钞票,等我爸拿着 这5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时,验钞机验出来是张假币。
现在好了,这张麻烦的假币被推到我们家了,看来 我们也要想法子甩掉它,而这
项艰巨的任务被我自告奋勇地揽了下来。

下午 ,我便上街溜达了。爸爸先前是在大商场“翻船”的,看来得从小店下手
了。我选择了一家烟酒小百货店 ,老板娘这会儿有点忙,我就先站在旁边看着。
前面两位顾客是买烟的,他们给了老板娘一张100元的 钞票,老板娘拿到钱后,
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然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两下,确定是真的后才找
钱给那两个人。我的手不知不觉地伸进了口袋,指尖摸到了那张像草纸一样的
50元钱,心里顿 时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肯定会识破的。
要是识破了,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 来呢。我越想越害怕,干脆扭头就跑。
老板娘在我身后问道:“小姑娘买什么?”“不,不买。”我一边 跑一边说,明显感
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我继续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哎,那边有两个卖气球的老人,生意挺兴
隆,去那儿花掉这钱吧,反正老人家眼神不太好。“买两个气球 。”我递过去50
元钱。那个老奶奶笑眯眯地帮我解下了两个气球。老爷爷转身翻着钱柜找钱给我。看着这对慈祥的老夫妇,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他们无儿无女,就靠卖气球为
生,也许50元钱, 他们三天也赚不到,而我却……老爷爷翻了半天也没找到零钱,
转身对我说:“孩子,我这里也没有钱找 给你,你就先拿着这两个气球,过两天
再把钱还给我们,反正我们一直在这里卖气球。”我内疚地接过钱 ,放进口袋,
啊,口袋里还有钱,我赶紧掏出来递过去,“爷爷,我还有零钱……”

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无力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唉,到底该怎么办?猛
然间,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假 币,三下五除二地把它撕成了碎片。我轻轻松开手,
碎纸片连同气球一齐飞了出去,望着气球欢快地飞上 天空,我突然感觉到天真蓝。

(1)“50元假币”是

第18页(共188页)



A.商场找给爸爸的

B.一家烟酒小百货店老板娘的

C.两个卖气球的老人

D.卖菜的找给爸爸的

(2)“心里顿时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 肯定会识破的。要是
识破了,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呢。”这句话是

A.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3)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含着的意思是

A、形容我撕了假币后兴奋的心情。

B、形容我撕了假币后快乐的心情。

C、形容我撕了假币后轻松的心情。

D、形容我撕了假币后欢喜的心情。

(4)把第一自然段中的“甩掉”改成“用掉”好不好?为什么?



(5)老板娘识别假币的方法是:

(6)展开你的想象,将“ 也许他们无儿无女,就靠卖气球为生,也许50元钱,
他们三天也赚不到,而我却……”省略号所省略的 内容加以补充。

(7)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8)我”回到家,会怎样向“父母”解释?



(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根据文本说明理由。(至少说二点)



10.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余秋雨

第19页(共188页)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 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
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 几颗,没有落到地
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
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
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 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
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 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
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 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
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 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
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 酿蜜时期的
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
自有 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默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
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 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
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 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
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善的母亲,活泼的孩
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
前的时候,我们 似乎闻到了旷野间的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
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 莉花的气息……在白天 它做出千百种婀
娜的姿态 夜间 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人 它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
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 斜的 直的 弯的 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
的云……

(1)给短文末尾处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照样子写词语(AABC式,在短文中找)。

津津有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浓郁﹣ (反义词 )活泼﹣ (近义词)

(4)福建的雪与上海的雪各自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概括出来写在横线上。

(5)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第20页(共188页)



11.请认真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下列问题题。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 我气恼,我愤恨﹣﹣怎么
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 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同学们问我:“ 你
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
我觉得这样 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免唇要好受点。

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 副
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 ,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结巴。除了家里人以外,
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她有着
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 、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 但
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不一 般的缘故﹣﹣我们低年级同
学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 后老
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朵先
天失聪,几 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些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的。

不 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夫
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着耳朵 ,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
师的话了。

我心想老师会 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纵使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
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我等待着…… 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
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 、幼小的心灵,这
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我”裂眉是因为?

A.天生的

B.手术留下的疤

C.小时候捽了一跤

D.给石头割破了嘴巴

第21页(共188页)



(2)不属于“我的模样令人厌恶”的一项?

A.变形的員子

B.倾斜的牙齿

C.失聪的左耳

D.畸形难看的嘴唇

(3)伦纳德夫人对“我”的耳语测检内容是?

A.温暖的阳光

B.天是蓝色的

C.你有没有一双新鞋

D.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4)“我”比别的孩子更爱伦纳德夫人的原因是?

A.她很美

B.她温馨可爱

C.她会和我们做“耳语测睑”

D.她对我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5)对“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伦纳德夫人的女儿

B.我不是伦纳德夫人的女儿

C.伦纳德夫人想让我做她的女儿

D.表明伦纳德夫人对“我”细心的呵护和关爱。

(6)你喜欢伦纳德夫人吗?请联系文本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个方面)



(7)听了伦纳德夫人的“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句话,“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
呢?



(8)想想“耳语测验”后,“我”在学校的表现可能会 有哪些变化?(至少说出2
点)



12.

第22页(共188页)



买小狗的小孩

(1)一天早晨,杂货店的老板把店门打开,准备做生意。他养的一只母狗
几个星期以 前生下了五只小狗,老板打算把它们卖掉,就做了个“出售(shòu)
小狗”的牌子立在店门前,然后 便低头算账(zhàng)。

(2)“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在问。

(3)老板抬起头一看 ,只见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
一个大脑袋,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

(4)“一百块钱一只。”老板回答说。

(5)男孩子从衣服 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一下,说:“我这儿有五元六
角二分。能让我先看一看小狗吗?”

(6)老板回过头向里屋吹了一声口哨,一只漂亮的金黄色大狗跳了出来,
后面跟着几 只毛茸(róng)茸的“小肉球”。最后面的那只小狗个子最小,跑起来
一瘸(qué)一拐的。
(7)男孩子指着小瘸狗问:“那只小狗怎么了?”

(8)“医生说它的左腿少一个关节,一辈子都得是个瘸子了。”

(9)“我就要这只小狗儿。”男孩说。

(10)“哦,这只小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就送给你得了。”老板大
方地说。

(11)男孩子扬起头,涨红了脸说:“我不需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
狗一样 值一百块钱!我先给你五块六角二分作定金,以后一个星期给你五块钱,
直到付完为止。

(12)老板认真地说:“你可想好啊,这只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一样又
跑又跳了。”

(13)男孩子拉起裤腿,露出一条用钢棍儿做的左腿,说:“先生,我自己
也跑不快 。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的主人。”

(1)杂货店老板打算出售的是

A.母狗

B.五只小狗

C.母狗和小狗

第23页(共188页)



D.母狗和个子最小的那只狗

(2)个子最小的狗走路一瘸(qué)一拐的是因为

A.左腿少了一个关节

B.右腿天生少了一个关节

C.腿是用钢棍儿做的

D.受伤了

(3)小男孩买这只瘸腿的小狗最后是花了 元。

A.0元

B.五元

C.五块六角二分

D.一百元

(4)杂货店老板要把瘸腿的小狗送给小男孩是因为

A.男孩带的钱不够。

B.男孩觉得小狗太贵了。

C.老板觉得这只瘸腿的小狗不值得买。

D.老板觉得小男孩太可怜了,决定把小狗送给他。

(5)小男孩不需要老板白送他这只瘸腿的小狗是因为

A.男孩带的钱不够。

B.男孩觉得小狗太贵了。

C.他觉得小狗很不可爱,不打算买这只小狗了。

D.他觉得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

(6)小男孩能理解这只瘸腿的小狗,是因为

A.小男孩自己也是个残疾人,知道瘸腿的痛苦和不方便

B.小男孩很爱这只小狗,会慢慢理解这只小狗的。

C.小男孩花了一百元买的小狗,一定会理解它。

D.小男孩和小狗都很聪明,能互相理解。

(7)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的句子是对小男孩 的描写。

(8)文章第⑥自然段的“小肉球”指的是 。

(9)从小男孩对待瘸腿小狗的态度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第24页(共188页)



(10)小男孩说:“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的主人”。

这只瘸腿的小狗在 生活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小男孩会怎么帮助小狗解决?
请想象一下,举一个例子,并用一两句话写下 来。



13.阅读《绿豆那些事儿》,完成下列各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 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
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 br>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
中。其实,有这样 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
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 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
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
少少存点绿豆, 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
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 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
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 。说通俗点,就
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
道。

③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
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
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 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
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④其 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
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 。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
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 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
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
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⑤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 ,在夏天喝绿豆汤,跟
第25页(共188页)



我们激 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些特
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 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⑥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 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
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 离子浓度,以
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
易 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
是要变红的。

⑦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
龙氏之所以能在 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
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 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
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 》中说,绿豆可“解
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

(1)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列数字

B.举例子作比较

C.列数字举例子

D.作比较列数字

(2)下列不属于绿豆用途的一项是

A.制作冻冰棍

B.淀粉含量高

C.制成绿豆汤

D.“解毒”功效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就开始种植绿豆了。

B.绿豆淀粉颗粒细腻,充分的搅拌后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透亮、筋道。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D.唱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

(4)绿豆之 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这句话中的
“在很大程度上”删去也通顺,但为 什么不能删?



第26页(共188页)



(5)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绿豆汤?请简要概括。



(6)《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
是万能解毒药。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际说明你的理由。



14.课外阅读

一双旧军鞋

这是个彩霞满天的傍晚。一 位公安干警来到街上的一家修鞋店,问道:“师
傅,上个星期是不是有位高个子的干警来这儿修过鞋?”

鞋匠端(详 祥)着眼前的这位干警,迟疑了一下说:“莫非你是替他取鞋
的?”

“是的,我是他的所长,请问要付多少钱?”

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随口说道:“你就
付三块钱吧。”

所长付过钱,当他要接过鞋匠递给他的那双鞋时,双手不住地颤抖。

“你……你怎么啦?”鞋匠吃惊地问道。

“一位多好的干警啊!”所长沉痛地说,“ 上个星期,在执行一次‘严打’任务时,几
个歹徒被我们公安干警围困在一间(仑 仓)库里,他奋不顾身地带头冲了进去,
与歹徒展开了(搏 博)斗。就在这时,一个丧心病狂的歹徒引(暴 爆)了一
捆炸药,歹徒被炸死了,他却不幸失去了双脚……”

“啊﹣﹣”鞋匠张大了嘴巴,呆住了。

所长用低沉的声音接着说:“这双鞋他 已经用不着了,他特意让我把钱给你,
谢谢了。”说完,大步走了。

鞋匠望着这双旧军鞋,俯下身子,拿出鞋油把它擦得乌黑发亮。

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 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
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注视﹣﹣ 犹豫﹣﹣

第27页(共188页)



(3)文中与“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照应的句
子是

(4)“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
只 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此时鞋匠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想对这位英勇的公安干警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15.

(二)

有人送我一株草

①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求学。

②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日子 了,我由一个应征事情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
只剩下一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事没有着落, 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
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③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 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
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 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
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来。

④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⑤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⑥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 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
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⑦“来!给你……”他将小 草当珍宝一样递上来,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
不住笑了起来。“对,微笑,就是这个样子。嗯 !快乐些……”他轻轻地说。说完拍
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切地弄弄,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 ,又对我笑
了笑。

⑧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⑨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⑩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 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
忆中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法子忘记他。
⑪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外
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 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
第28页(共188页)



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⑫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
更加热切。虽然是 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株小草的延
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 乐。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腔调 调 整 着 落 躺着 着 凉
.....
着 数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句并填空。

①第②段中的“压”字很形象,既写出了我的步子 ,同时也写出了我当时
的心情。

②第⑦段中,作者用“拍拍”“弄弄”而不用“拍”“弄”,更准确地表现了他对“我”

的态度,希望“我” 。

(3)第⑩段里写道“他的脸在记忆中 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法子忘
记他”,作者没有忘记他将小草当 一样递上来,更没有忘记他说的

和他 的眼神。

(4)在第⑫段“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这句话中,作者说“还债”的意思是: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6.

妈妈的礼物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 到礼物□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来
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 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
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没有 生气,还关切地问:“孩子,你为啥哭?”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
第29页(共188页)



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

□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 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
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 你去观察世界;给
了你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
让你去改造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深思。老人又说:“ 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
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1)在2自然段和6自然段的□中填上标点。

(2)读句子,体会疑问号的用法,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加强语气 B、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C、提出询问,以解除自
己的疑惑

①老人并没有生气,还关切地问:“孩子,你为啥哭?”

②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3)文中有许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如生气、严肃等,请写出文中的4个:



(4)三自然段中“徘徊”的意思是 。孩子独个儿在街头徘徊因为 。

(5)老人说妈妈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具体指哪些礼物?



(6)用“∥”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在段末标出,并概括第二部分的段意。



17.课外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
助人,造福 家乡的念头。

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名
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第30页(共188页)



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 顺序)搞得那么复杂 ?不如
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
岂 不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予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 br>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
里的答案。

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
伯伦 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
家人面面相觑:这样(稀薄 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
“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 只是,在书的第一面看到了
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 捐赠)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
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 叛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
些书。

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
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 为何事。

家人终于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 :
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
老人竟然兴奋 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 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
“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
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
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 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 的;所以,
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
露鲜 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
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 充满感激之情。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第31页(共188页)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3)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资助?

(4)文章第七自然段中说 “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
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述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5)联系文章主旨,说说“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
义。

(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的认识。

18.

可 爱 的 家 乡

离学校不远有一座山。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去玩。我们站在山顶上,
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是一座座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

往南看,是广阔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 高粱 小麦 棉花 一条笔直
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

往西看,是个美丽的果园。你瞧,山 洼里那一片片柿树,红得那么好看,简
直像一片火似的。还有那苹果树,满树累累硕果,把树枝压成了弓 形。这些大苹
果,有深红的、金黄的、翠绿的,品种有红玉、国光、元帅、香蕉、金星等十几
种 。那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更加逗人喜爱。而那种叫
“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 ,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往北看,是一条大河。河上架着铁桥。河里有帆船,还有小轮船。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

(1)本文作者是按 观赏家乡的。

(2)给第三自然段未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写近义词。

眺望﹣ 宽阔﹣

(4)用“﹣﹣﹣”画出文章中的1个比喻句。

(5)第四自然段写了 、 、 和 等几种景物,其中
详写了 和 。

(6)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第32页(共188页)



(7)用“|”把第四自然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

19.为了让外国 小学生研学团更好地了解郑州的人文历史,你搜集了一些和郑州
相关的名人故事与历史资料,其中唐代大 诗人杜甫的生平和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
引发了你的兴趣。请仔细阅读文章,并完成相应题目。

走进诗人

杜甫

杜甫出生在巩县(今河南巩义),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少年富足才情显

杜甫青少年时家庭条件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
七岁能作 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 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
日上树能千回”。

青年游学遇李白

十九岁时,杜甫开始四处游历。天宝年间,杜甫在洛阳与大 诗人李白相遇,
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还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
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有人认为: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友情远没有传说中 那么好。当时的李白诗行天下,
名满江湖,好友故交不计其数,杜甫只是他结交的众多朋友中的一个而已 ;而当
时的杜甫籍籍无名,且一生穷困颠沛,孤独少友。在落难时,他自己不是也在感
叹:“亲 朋无一字”吗?境况如此不对等的二人,如果真要形容他们的关系的话,
我想可以用“粉丝对偶像的崇拜 ”来说吧,杜甫是“粉丝”,李白是他的偶像。

战乱流离忧民情


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战乱给百姓带来的
无穷 灾难,让杜甫感慨万千,他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名作﹣﹣“三吏”、“三别”。

杜甫几 经辗转,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
称“杜甫草堂”。五六年间,杜甫寄 人篱下,生活依旧困苦。在一次秋风暴雨之中,
第33页(共188页)



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此时的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其中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后世传诵。

田园安居诗情喷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 766 年),杜甫到达夔州(今 四川奉节)。他租了一
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安居田园。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 br>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其中包括《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登高》《 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更是千古传唱。

(1)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许多杜甫和其他诗人所写的诗歌。请问以下诗句所
属的诗歌中,哪 一首没有写春天的景色?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根据文章所说,杜甫在人生不同时期的 境遇和心情是同的,请你根据文意
来猜猜,以下诗句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杜甫什么时期的生活状态。

A.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①童年时期 ②游历时期 ③战乱时期 ④安居时期

(3)以下诗歌中有两组对偶句的是哪两首?

①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②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4)杜甫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在 1300 年后的今天,他成了当代学生们心中
的网红。课本上杜甫的一幅晚年画像,激发了许许多多学生漫画涂鸦 的创作热情。
第34页(共188页)



如果让你为这幅画像配上一句诗的话,你会选择以下哪一句?

A.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晚年居住在四川成都,曾写过一首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今天成都的
著名景点“杜甫草堂”中,就重建了这样一处茅屋,让游客体会杜甫 晚年的生活境
遇。

(5)在河南巩义市,也有“杜甫故居”这样一个景点。杜甫就是 在这里度过了富
足快乐的少年时代。如果你是“杜甫故居”的设计师,结合文章信息,你会设置什
么场景来供游客游览?

A.种上凤凰树

B.种上梨枣树

C.年少杜甫牵着黄牛犊子

D.年少杜甫吟诵《春夜喜雨》

(6)有人认为,杜甫和李白的交往不是那么对等。 文中分析造成这种交往状态
的主要原因有哪几项?

A.李白比杜甫大 11 岁。

B.李白成名早,他们相识时杜甫还未出名

C.李白官大,杜甫官小。

D.李白交友多,杜甫只是其一。


第35页(共188页)



2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 ,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
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 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
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 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 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
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
我买伞呢?可是,我 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 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
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 还在响。啊,娘织了一
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不去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 红的眼睛
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
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
开了印花bāo fu,喜眉 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
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 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
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 带笑的黄
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现
在,这把黄油布伞 落伍了, 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
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把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第36页(共188页)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4)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6)“我偶一抬头 ,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
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 这句话表达了“我” 。

(7)读了这篇文章,你肯定有很多感想,写下来吧。

21.阅读与理解。

超导磁浮列车

①超导磁浮列车是 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
推进动力的列车。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 高速之外,还具有无噪音、无震动、
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目前正研究开发 的超导磁浮
列车的时速已达到500千米的目标,更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用高温超导
材 料,列车的时速可望高达700千米。

②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作l00的话,目前 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
对阶段,预计在2010年可望实现实用化,而下一代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则 将在
2030年左右投入运行。

③为使超导磁浮列车早日实用化,需要开发高温超导 材料,探究列车在高速通过
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等技术。从技术观 点
来看,还必须认真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

④随着超导磁浮列车的问世,将会诞 生全新的超导磁浮列车制造业、轨道线材业,
从而给传统的金属材料业、土木建筑业、电气和电子产业赋 予新的活力,也将会
对旅馆饭店业、航空业、普通的高速车辆制造业构成威胁。

(1)第①自然段在介绍超导磁浮列车时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运用这种说
明方法的作用是 。 本段中“500”和“700”这两个数字意在说明 。

(2)文中加点的“左右”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3)超导磁浮列车获得高速行驶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与现行机引列车和电气化列车相比,超导磁浮列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第37页(共188页)



(5)画线句“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中的“80”的含义是什么?

(6)要使超导磁浮列车尽早实用化,在技术上还须攻克的难关有哪些?

22.




乡下一间(简朴 简陋 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
赏 倾听 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 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

像珠子在盘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突然“嘀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
瞧, 这时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
来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 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了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 津津有
味)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 苦闷 思索),突然看见满身
大 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手指都发烫了,
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 ,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

去了。

这位 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
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亢:①高;②极,过度。

②照:①通知;②关心,料理。

③却:①后退;②表示转折;③使退却。

(2)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中加上标点符号。

第38页(共188页)



(3)用“~~~”画出描写优美钢琴声的句子。

(4)楼上滴水的原因是

(5)在文中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词,把不要的划去。

(6)在本文中心思想正确后面的括号里打“√”。

A赞扬了贝多芬高超的弹琴艺术。

B表达了一位旅客对贝多芬刻苦练琴的敬佩之情。

C赞扬贝多芬勤学苦练的精神。

(7)给短文加上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 年的得力
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
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 很 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
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 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dé děi]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 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
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 未见到,
你帮我寻找和发掘[jué qū】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 。”助手很温顺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
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 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
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wān wǎn】言谢绝 了。有一次,当那位助

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máng h uāng】的苏格拉

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 来的那
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 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
要把最优秀的人选发掘出来,举荐给您。”

第39页(共188页)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入选还 是没有眉目。助手
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
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 br>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
信自己,才把自己 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
差[chā chāi]别就在于如何认识 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

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 界。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下面画上横线。

(2)“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这句话中苏格拉底用“蜡”
来喻指 ,文中与“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对应的一个词是 。

(3)“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

A.对助手的表现非常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儿失望

C.希望助手能尽快地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

(4)文章娓娓道来,叙述得层次清楚。请你概括一下第7~9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苏格拉底满心希望自己多年的得力助手能成为自己的 ,但由于助手
缺乏 ,最终苏格拉底未能如愿,这成为这位大哲学家永久的遗憾。面对
泪流满面的助手,苏格拉底明确指出助 手对不起的是助手本人,因为助手把自
己 。

(6)聆听苏格拉底临终的一 番话,助手一定是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到这,
你一定能悟出一个道理,请写出来: 。

(7)给文章加一个题目。

24.快乐阅读。

我 能 行

“我能行!”这句话常挂在我嘴边,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

上星期日,我去参加北京市作文比赛。赛前一个星期,我就当着全家的面声
明:“比赛那天我要自己去, 用不着谁送。我能行!”这下可急坏了爸爸妈妈。他
第40页(共188页)



们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送我,都被我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星期六晚上,爸爸妈 妈
要做最后一次努力﹣﹣和我谈判。二位说了两大车话,而最后,我还是用最简练
的两个字﹣﹣ “不用”﹣﹣拒绝了。

星期天早晨,妈妈不厌其烦地叨唠着乘车路线及注意事项。我 听得实在不耐
烦,就说:“哎呀呀,妈,我能行!”

来到考场,见不少同学 正紧皱双眉,听着双亲考前的教导。我不禁暗暗庆幸:
哈哈,我可再不用受这份苦了。许多教师、家长见 我一人走来,都向我身后张望。
找“谁”?爸爸妈妈?嘻嘻,我把他们落在家里了!

上次春游爬山,那些可恶的男生故意找一条弯弯曲曲又陡极了的山路。半路上,
我们女生有的摔了五个跟 斗,有的唱哀乐似的哼唧着。一个男生假装关心地来讽
刺我:“小周颖,不行了吧?”“我?”我咬咬嘴 唇,瞪了他一眼,“胡说,我当然行。”
又走了一段,山更陡了。还是那个男生,伸手要拉我。我才不要 他拉,我自己能
行。终于,我抢在那个男生前面,第一个到达了山顶。山顶上,又是那个男生:
“小周颖,你还真行。”听着这话,我心里还真是高兴!

在改选会上,我说﹣﹣我能行!

在和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掰手腕时,我还是说﹣﹣我能行!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口头禅:

不厌其烦:

(2)在段首用“△”给短文分成四段。

(3)短文重点写了几件事?把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4)这篇文章写出了小作者的什么特点?



25.课内现代文,完成各题。

顶碗少年(节选)


①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 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
第41页(共188页)



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②一位英俊 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
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 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
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 下来。最后,是一
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
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
他头顶上的碗,摇晃 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
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 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③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 躬。一
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
整整十只 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
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 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
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 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
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
佛故意捣蛋,突 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碗,又掉了下来。

④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
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 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
“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 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
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 到少
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_____着
少年的 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
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br>
⑤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
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
脑袋,终于把碗 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1)给第④划线空白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第42页(共188页)



A. 爱抚 B.摩挲 C.抚摩 D.抚触

(2)从文本中找出或者概括顶碗少年两次失手后的神情及动作。


神情

动作

表现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歉疚地微笑

(1)

(2)

(3)

(3)从用词或者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现力。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叙述散文描述了一位顶碗少年在演出中的两次失败,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B.观众和白发老人给了少年极大的拼搏勇气,是最后成功的关键。

C.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手法。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只有在艰难曲折中用于拼搏才会成功。

(5)在少年第 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 ,30字左右。

26.课外现代文,完成各题。

原谅我,在这一刻泪下


①教育专家到一所小学去指导工作,在他日程安排上,有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

②公 开课是一节美术手工课,孩子们的课桌上摆放着早就准备好的剪刀、胶棒、
纸、彩笔等。老师宣布,今天 要讲的内容是“少数民族娃娃的制作”。

③老师精心制作了PPT课件,在《爱我中华》的背 景音乐下,她激动地讲解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看,这是
蒙古汉子在骑马,这是朝鲜族姑娘在跳舞,这是哈尼族同胞在过节……”

④ 图片像纷飞的蝴蝶让人眼花缭乱,课堂上的气氛很热烈。“孩子们,你们爱不
爱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啊? 你们为不为我们的民族大团结感到骄傲啊?”在同学
们回答完了这些问题后,老师又打出了几个装束各异 的少数民族女子,让孩子们
猜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她们的衣饰、头饰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时间过 去
一大半了,孩子们还在接受爱国主义、民族大团结、少数民族风情教育,剩下来
第43页(共 188页)



的十几分钟,孩子们开始做少数民族娃娃,许多孩子 根本不会使用剪刀,便索性
用手去撕,做出来的民族娃娃粗陋不堪,老师却夸赞孩子们说:“你们真棒! ”

⑤公开课上得很漂亮。下课了,老师让教育专家给孩子们讲几句miǎn lì的话。
教育专家也不推辞,缓缓走到讲台上,讲了下面这番话﹣﹣

⑥“孩子们啊 ,我想给你们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几年前,我到德国去访问,
走在柏林大街上,突然遇到了雨,我 没有带雨具,一身毛料西服是经不起雨淋的,
我决定买把雨伞,恰好旁边就有家商店。进去后,店员热情 地递给我一把德国制
造的雨伞,我一看,真是一把好伞啊!再看看标价,又在心里快速地与人民币换算了一下﹣﹣老天!2000多元呢!太贵啦!我尴尬地问店员:‘请问有便宜些的
吗?'店员又递 给我一把台湾制造的精致雨伞,看看标价,相当于人民币500多
元,还是贵呀!我的脸发烧了,硬着头 皮又问了店员一遍:‘还有更便宜些的吗?’
店员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懒洋洋地抬手一指门边,我快步走 过去,看到一个塑料
箱子里放着许多雨伞,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价签,便回头怯怯地问店员:‘这< br>伞多少钱一把?’店员咕哝道:‘那种中国伞,白送,不要钱。’听他这样一说,我
的老泪,怎么 忍都没能忍住﹣﹣孩子们啊,我拿不动那‘白送’的中国伞啊!我是
冒着雨从商店里跑出来的,我的西服 湿透了,我的心也伤透了……孩子们啊,要
想让咱的‘中国制造’叫人家瞧得起,就得从你们的手工课开 始抓起啊。你们要永
远记住,学会使用剪刀,比认出哪个民族的头饰更重要;干活精细,把粗制滥造当成一辈子的仇敌,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啊!”

⑦老专家眼含热泪讲完了上面的话。在孩子们的掌声里,老师羞愧得无地自容……

(1)写出第⑤段中正确的词语 miǎn lì 。

(2)第④段划直线句采用 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
者 的思想感情。

(3)第⑥段中,教育专家老泪纵横,原因是① ;② 。

(4)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揭示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鄙视,突出中国地位的低下

B. 真实反映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突出教学效益的低下

C. 反映现实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常流于形式而落不到实处

D.告诫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做精细手工活。

第44页(共188页)



27.(二)课外阅读。



12岁的少年因患眼疾成了盲人。他整天闷闷不乐,到最后,他甚至用绝食
来抗议命运 对他的不公……

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得到的却是他声嘶力竭的咆哮:“这么美的世 界,我
却再也看不见……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死去□还能做什么□我这样
活着又 有什么意义□”这时,寡言少语的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边说了一
句悄悄话。母亲没有听清楚自 己丈夫对儿子说了什么,但她惊异地发现儿子的泪
水戛然而止。

第二天,她 发现儿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回到了孩子们中间。他来到
了波洛尼亚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 新学起音乐。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
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 律,一边勤练吹
拉弹唱,并在课余到一家酒吧兼职弹琴唱歌,自己挣钱交学费。

他30岁那年,幸运地成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1994
年,他应邀参加帕瓦罗蒂 的个人慈善音乐会,与大师同台演唱。他在获得“圣莫
雷音乐节最佳新人奖”后,各种世界级音乐奖都朝 他砸来,从1995年至今,几乎
所有重要场合都有他出现……现在,他是卢卡博凯里尼音乐学院的院长 ,同时还
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咏叹调》就在全球售出了
两千多 万张。

创造奇迹的人名叫安德烈•波切利。2007年秋天,在他的49岁生日宴会 上,
波切利凑近父亲的耳朵,轻声说:“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你的耳语改变了我的人生
﹣﹣37 年前是你凑在我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
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 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
你!’后来,我有过多少次责怨、气馁和胆怯,这句 话就在我耳边回响了多少次……”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口若悬河﹣ 兴高采烈﹣

(4)用简短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45页(共188页)



(5)父亲一向寡 言少语,但他的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儿子的人生,请用“﹣﹣﹣”
画出父亲的话。

( 6)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礼,请联系实际谈谈自
己的感受。



2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 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
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 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
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
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
我推着你 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
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
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
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 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
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 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
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 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
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 紧准备准备。”“哎
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
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
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 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 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 难的
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
第46页( 共188页)



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
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 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
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 ,让儿子
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
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 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 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
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 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 悄悄
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2)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艰难的生活” 这句话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 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文中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 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
开得烂漫。

答: 。

29.现代文阅读

一诺千金

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
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他
第47页(共188页 )



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 外乎两种:一种是
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
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 br>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 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
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
生。他的脸 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
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 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 ,让一块悬着
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 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
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昌桥帮菜家推 车。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
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想到竟酣睡 了一个白天和黄昏。
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惟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 br>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
着一种感人的 一诺千金的严jǐn。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 们相处的那一
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 ,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
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 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
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 谢谢,
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
天地间茫 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
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 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
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 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
第48页(共188页)



无愧,相互的欣赏流tǎng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
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 :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
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
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 由;
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选文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tǎng 严jǐn

(2)在“借钱男生”、“ 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请说
说理由。

(3)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

(4)文中向我借钱的那位男生除了 守信用这一美德外,还有什么品质?请在文
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5)如果你是 “我”的那位女朋友,看到本文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用60
个左右的文字把它描述下来。

30.阅读《零点降生》一文,完成各题。

①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 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
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里就有一个零点出生的女孩,她家境 优裕,工作顺利,
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是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②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
里那个幸 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你的命
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 一切都无所谓,在惰性的驱使下,整日无所事
...
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 。一次,母亲被我气急了,忍不住狠

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满不讲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 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
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③母亲怔住了。

④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
第49页(共1 88页)



“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一直没有说出 来是,是因为你的心太浮,
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 下
来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
这样子。你要 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

⑤我哭了。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 睡。我在心里暗暗
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⑥八年以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这时我已经完全相
信自己是命运的 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的20岁生日,母亲给我做了
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 ,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

⑦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 点不零点的事
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
⑧“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的
小孩子,愧疚而不 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八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
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 。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⑨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听从上天 的安排而忽略了自己的力
量,是多么愚蠢啊!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
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
但是永远也不会 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开掘出一眼源源不绝
的幸运之泉。

(1)从文中看,“母亲”有两个方面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① ;② 、 。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原文语句作答。(不超过30个字)

答:

(3)为什么说愧疚不安的应该是我?

答:

(4)试着根据故事的主旨写出一句有关的名言警句(自编的警示性的语言也可
以)。

答: 。

31.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50页(共188页)



神奇的魔术师

冬苗

①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②妻 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
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 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
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 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
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魔术师? 哈哈,混
饭吃的江湖骗子!”灼当茨放声大笑,笑声很空洞。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
发生 了什么事。

③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④ 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来,郁
郁寡欢,心事重重。约当茨 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己近尾声。看来的确很精彩,
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妻子嗔(chē n)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
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 真可惜啦!”“骗
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⑤“唷,这位先生刚 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
但精神矍铄。他向约当茨高声喊话,吸引了 大家的注意。“呵,说我吗?”顷刻间,
约当茨成了全场的焦点。“我帮你把鱼儿放进盆里!”魔术师端 来一瓷盆,走到约
当茨身旁,果然从他藤椅的前后左右,一把把抓出活蹦欢跳的金鱼来,扔进水里
还能游动。“好,压轴戏由我们大明星登场啦!”魔术师用口哨吹奏进行曲,一条
漂亮的斑点狗蹦到台 前。眼看魔术师扔出礼帽,原来只是虚晃一枪,礼帽急藏身
后。斑点狗果真上了当,东嗅嗅,西扒扒,不 见礼帽的影踪,最后,竟从灌木丛
中,艰难地拖出一只大皮靴来。它一步一趔趄,气喘吁吁地把大皮靴拖 到主人的
脚边。更加意外的是,魔术师竟从大皮靴里抱出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送给小海
伦,作 为生日礼物。全场的孩子都兴奋得尖叫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⑥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 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魔术师却
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他说, 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
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梁压断双腿。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 肢,寒光
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第51页(共188页)



⑦一切都明白了。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与这位神 奇
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据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
日?

⑧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水手进行曲》。
天空明净, 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

(1)联系语境解释加黑线的词语。

不闻不问: 。

鄙夷不屑: 。

(2)文中妻 子说“他自己找上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用
“~~~”划下来。

(3)文中约当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魔术师持有不同的态度。请在下列横线上
填上恰当的双音节词语。

约当茨在魔术师到来之前的态度是 ,他在看完魔术师的表演后的态度是
赞扬,最后他目送魔术师远去时,对魔术师的态度是 。

(4)文中妻子的言语和动作均不多,但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文中的一
处 具体的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析妻子的形象。

(5)理解文章划线句“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有什么含义?

(6)文章标题是“神奇的魔术师”,从全文来看,魔术师“神奇”在哪些方面?

(7)文中魔术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形象,正像陆游笔下的梅花,即使被压
成泥,也不忘向 人间措撒芳香。请你写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含有此意的两
句词。

, 。

32.阅读短文《最幸福的一晚》,回答问题

①那一晚犹在眼前。那一 年我12岁,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在天府之国的大地
上紧赶慢赶,就是为了在除夕前回到老家。

②赶到自贡时,最后一班长途车还是离开了,爸爸只好领着我们来到一家旅社。
服务员告诉 我们,住一晚需要14块钱。我看见爸爸羞愧地摸着钱包,妈妈则犹
豫不决地看着我和妹妹。我似乎领会 到了什么,拿出我小小男子汉的勇气说:“妈,
我们不住店。”

第52页(共188页)



③就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夜晚, 我们全家蜷缩在车站的长亭下,期待着天亮。在打
听了周围的情况后, :“还有卖馄饨的小贩 在营业,反正我们已省了一笔
钱,索性去吃一顿暖暖身子。”我和妹妹当然是拍手叫好,爸爸则舔舔嘴唇 ,把
几张票子数给妈妈后坚守原地。他太节俭了,从来如此。

④两毛钱一碗的馄饨我 们共吃了七碗,辣得我们浑身淌汗,妈妈拌着指头对我们
计算说:“我们才花了一块四,以后当家就要这 样,既不要奢侈也不要对不起自
己。”妹妹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她把妈妈的精明全部承袭了下来。

.....
⑤过瘾回来的我们开始犯困。爸爸脱下他的军大衣,妈妈脱下她的外套,给我和
妹妹做了一个最舒适的地铺。我和妹妹很快就睡着了,闭眼前,我看见爸爸妈妈
哈出的白气在夜 晚的灯光下急速升腾……

⑥我和妹妹都成家后,只要全家人聚拢,我们就会聊起那一晚。说着 那晚的寒冷,
感叹着那馄饨无与伦比的美味,我和妹妹都承认,那是我们在童年过得最幸福的
一 个夜晚,新奇而又美妙。

⑦就在昨天,我们又谈起那晚时, :“那晚,是我一生中 最冷的一晚。”
我的爸爸则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无语。我突然想到,那一晚,他们都穿着单衣,
他们都没有地铺睡,爸爸甚至没吃馄饨,他们就那样哆嗦在长亭的灯光下,守护
者他们的两个小天使。 他们将寒冷隐没在我们认为最幸福的回忆里。

⑧“妈,那晚你真的很冷吗?”“很冷,但也很幸福。” 。

(1)下列句子中与第③段中“承袭”的“袭”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我军从背面突袭了敌人。


B.我们要将优良传统沿袭下来。


C.妈妈为我缝制了一袭棉衣。


(2)结合短文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提示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B.妈妈兴奋地说

C.妈妈漏嘴说

(3)第④段中,“若有所悟”一词的意思是 。用“ ”在本段中画出
令妹妹若有所悟的句子。

(4)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是对爸爸妈妈的 和 的描写,“我”从中领
第53页(共188页)



会到了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回答)

(5)短文几次对父亲进行描写,但都没有语言描写,从中我们可体会出

A.爸爸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B.爸爸不愿意和我们交流

C.爸爸虽不善言辞,但对我们的爱是默默地。

(6)在第⑥段中,“我和妹妹都承认,那是我们在童年过得最幸福的一个夜晚。”
是因为

A.那个寒冷的晚上,我们没有住旅馆而是睡在车站的长亭下。

B.那个寒冷的晚上,妹妹带着我们俩一共吃了7碗馄饨,辣得我们浑身淌汗。

C. 那个寒冷的晚上,我们睡在父母用军大衣和外套铺的舒适的地铺上,还吃了
热腾腾的馄饨,这样的经历新 奇而又美妙。

(7)“很冷,但也很幸福”。为什么如此寒冷的夜晚却让妈妈觉得很幸福呢?

33.课外阅读。

你的微笑是最美的花

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

一些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平凡的细节,就如同这 个季节常有的毛毛雨,
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把你的心灵濡(rú)湿。

一 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空气中偶尔飘来桃花的幽香,我和妻子拎着
大包小包,在百盛商场门口等出 租车。刚有一辆空车驶近,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就
急匆匆地奔了过去,等拉开车门,却发现忘了带钱包。“ 糟糕,”妇女有些尴(ɡān)
尬(ɡà)嘟囔着说只顾抱孩子上医院急糊涂了妻子一听,二话没说,赶 紧把自己
的零钱递给妇女。妇女正踌躇,旁边又有人掏出零钱递过来,她更是左右为难。
出租车 司机一看,笑起来:“谁没点儿难事啊,上车,免费送你。”这一来,掏钱
的人尴尬了。大家你看我,我 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这样的细节,缀满了城市的大街小 巷。无须刻意寻找,只要怀着同样的真诚,
不管在何处,你都会与它邂(xiè)逅(hòu)。

就在第二天,我驾车去办事,在富乐路口等红灯。同行的朋友说,这里曾经
是绵阳 第一个女子岗亭,值勤的女警可漂亮了,一道风景线呐。可惜呀,如今的
漂亮女孩,都经不起日晒风吹雨 淋,不愿去当马路天使。正说着,黄灯闪亮了,
第54页(共188页)



我松开手刹车,准备起步。不料,年轻的女警却微笑着打了一个缓行手势,随 即,
又笑容满面地向斑马线跑去。

原来,一个年轻的孕妇正走在斑马线上, 汽车发动的引擎声,让她有些慌乱。
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两个人神 态自若地从
等候的汽车前面走过,像贵宾检阅仪仗队,又像至亲至爱的两姐妹在私家花园里
悠闲 散步。仿佛一道(灿烂 绚丽)的彩虹划过,我和朋友都被女警(灿烂 绚
丽)的笑容怔住了。我们突然发现,笼罩在连绵阴雨中的城市,(果然 居然)也
如此美丽。

朋友说,一个灿烂的微笑,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每一次 绽放,都是一次感动,
温暖了别人,也温暖着自己。这么说,笑容绽放的绵阳,不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br>吗?行走在这座城市,我常常想起冰心写的那段话:“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
种,随时开花,将 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
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事实上,有很多绵阳人都爱读这段话。
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冰心老人描写的,是不是我们自己 啊?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阅读时,遇到“踌”字不认识,可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
查 。“踌躇”一词在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①犹豫不决;②得意的样子。
联系语境,“踌躇”

在文中应选第 种解释。

(2)给短文第三自然段划线句子补上所缺的标点符号。

(3)划去短文第⑥自然段中不合适的词语。

(4)回答问题

①初读短文时,我知道本文所讲的事发生的时间是 季,地点在绵阳
的 。

②再读短文时,我知道短文围绕“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这句话写了两件
事例:一是 二是 。而第 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

③精读短文时 ,我发现文章多处写到了“笑”,每一处“笑”都能体现当时人们的心
理活动,比如第③自然段中“大家 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
第55页(共188页)



声笑了”,这时大家内心想的可能是 ; 再如第⑥自然段中“女警 搀起她的
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这时年轻孕妇内心的感受
是 。而无论文中哪一处的“笑”,都有一个共同点,用文中的话说,那就
是“ 。”

④再细细回味短文,我品味出文章末尾的一句话表达了“我们” 的思想感
情。

34.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生无乞丐

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到桥头站时,
上来了两 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
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 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支
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 亲,一步一步摸索上
车来,径直走到车厢中央。

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 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
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br>
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
天 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
样,他开始“行乞”了,他 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
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 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
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
叫起来:“ 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

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 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出
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的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 乞丐,我
是卖唱的。”

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 了掌,片刻,车厢
里掌声连成一片。

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 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
第56页(共188页)



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 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
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 卖唱的小男
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
信它 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1)“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中,“他的意思”是指 。

(2)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写“Y”,错的写“N”。

①“惹人注目”中的“惹”字是“引起”的意思。

②“盛情难却”与“一 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中的“却”字
都是表示转折的意思。

③“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中的“我”指作者。

④“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中的破折号起解
释作用。

(3)与第七自然段“所有淡漠的目光”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是: 。
(4)读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说说这层
雾水有什么不平常 的意义?

(5)“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 心时,我
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的?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5.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个小男孩(拿着 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
问 盘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
由自主 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了,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 。老板是六十多岁的老
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 ”
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
大的。叔叔是 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
第57页(共188页)



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把上帝买回来, 让
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也湿润了 问 你有多少钱 1美元 孩子 眼下上
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 老头接过硬币 从货架上拿了瓶 上帝之吻 牌
饮料说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捧 抱 报)在怀里,兴冲冲 地回到了医院。一进
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上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
进行 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 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的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
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付清了。那老 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
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寄居 隐居)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
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
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
邦迪这个侄 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
上帝,是他(拯救抢救)了您的生命 。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
们的爱心!”

(1)给第三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喜出望外:

(3)用“√”选择文中括号内用的正确得到词语;在短文第 三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
老头说的话。

(4)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文中的“天文数字”是说 。“医生说,只有上帝
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 ,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 。

(5)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拿钱购买上帝的男孩邦迪是一个 、
的孩子。

第58页(共188页)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为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36.

(二)偶 遇

(1)在菲律宾一栋欧式风格的别墅里,75岁的孙美玉正在 伏案写信。她凝
神静思片刻后,奋笔疾书。

(2)“敬爱的钱学森先生:

(3)距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50年了,那时您正在归 国途中。与您的那次见
面,对我的一生来说是及其主要的,我一直铭记在心。”

(4)写到这儿,孙美玉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50年前。

(5)那是1955年的秋 天,在马尼拉的轮船码头上,年仅25岁的孙美玉非
常幸运地碰上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6)她好奇地问:“钱先生,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

(7)“ 我想为仍然困苦贫穷的祖国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破坏的祖国重建。”
钱学森笑着回答。

(8)“您离开美国困难吗?”孙美玉又问。

(9)钱学森抬头望 了望大海,神色凝重的说:“当然,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美国政府设置了太多的条件,他们不允许我带走 科学研究的书和笔记,但是,我
将尽最大努力恢复它们……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10)“我是中学老师。”孙美玉有点羞怯地回答。

(11)钱学森高兴地说:“非常好,中小学的老师非常重要!”

(12)孙美玉有 点难为情,她说:“但是,我只能教低层次的东西,不像您
能够创造伟大的事业。”

(13)“不能这样说。”钱学森一听,连连摆手,“并不是这样,我们都是在
为国家进步而努力。你和 我的工作就好比是在做一款精美的糕点,我做的只是蛋
糕表面的糖衣。你做的是蛋糕用料这项基础工作, 蛋糕要想味道好,里面的用料
必须好。一定要做好你的工作,你是在培养青少年,塑造他们的灵魂,还有 比这
更重要、更伟大的工作吗?”

(14)想到这里,孙美玉激动不已,她低下头,继续写道:“您真是给我上
第59页(共188页)



了美妙的一课!我真的感谢曾经有机会与您见面。”

(15)其实,与钱学森的那次短暂的见面,留给孙美玉的不只是半个世纪的
回味,更 成就了她一生的事业。原来,之前孙美玉曾经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
想放弃教师职业,钱学森的那番话 激发了她的职业自豪感,从此她献身教育事业,
最终成长为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教育家。

(16)伏案沉思,孙美玉又想起了前不久接受一家报社记者采访的情景。

(17)记者问:“作为著名的教育专家,您为中国与菲律宾的文化教育交流
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您的 年纪这么大了,但工作起来还这么富有热情,您的动
力来自哪里?”孙美玉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开了花,她 说“与钱学森的那次偶遇,让
我在困顿、迷茫的时候得到他的教诲,这是我一生的工作动力!”

(18)想到这里,孙美玉继续写道:“您的爱国精神鼓舞了所有中国人,我
们为您骄 傲,并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祝愿!”

①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羞怯( què qiè ) 短暂( zàn zhàn )

..
②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 。

③文章第 到第 自然段具体写了孙美玉与钱学森在马尼拉码头的
“偶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④根据孙美玉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内容排序,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写信感谢钱学森

得到钱学森的教诲

想放弃教师工作

成长为教育专家

接受报社记者采访

⑤文章第(9)自然段中的“神色凝重”是对钱学森的 描写。钱学森“神色
凝重”的原因是 。

⑥联系上下文,理解第(1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⑦从钱学森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热爱祖国、 、 、
第60页(共188页)



等可贵的品质,此外还可以感受到他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⑧从全文叙述顺序的角度看,“记者采访孙美玉”部分属于 。文章写这部
分内容,作用是 。

37.

奇 迹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
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腰刀
削苹果,船 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男人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
嘴唇瞬间乌青。

六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 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 他却微笑
着推开女儿的手

没事 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 很慢很慢地爬起来 不引人
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 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
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 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
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抵达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
妈,我爱她 。”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在喊着:“妈
妈!妈妈!”

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
血如井喷, 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 的心脏,他却多活
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察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
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第61页(共188页)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奇 迹”,有
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

“够了。 ”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
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 “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维持 好像

照例 准确

(2)写出三个像“熙熙攘攘”这样的词语。

(3)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六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中”瞬间的变化”是指 。

②“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为什么?

③“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这句话运用
了 修辞手法,说明了 。

④父亲在“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生命垂危的 情况下多活了三天,
创造了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其动力是 。

(5)读了这篇短文,你心中的感受是: 。

38.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精 神 救 助

张莉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 解囊相助。可是,
一个没坐过火车,没看过电视,连50元人民币都没见过的山村小女孩,面对我
的盛情邀请,竟然对城市的繁华不感兴趣。

那年,我在瓦房店乡百车沟小学采访一 位小学教师时,有一个小女孩从门缝
里看了我好久,我笑,她也笑。老师介绍说,她叫范春芳,好学生。 家里爸爸傻,
妈妈哑,生活可困难了。两次辍学,她又靠养鹅、采药卖钱,回到了学校。后来
我 们结交成了朋友。

夏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我接她来沈阳度假。我们登电视塔,逛公园,吃烧
第62页(共188页)



烤,唱卡拉OK,她却木然。一路上总是问我:“阿姨,妹妹的旧 书能给我几本
吗?”“那当然,你头一次来市里,玩够了再说。”她只好不作声。

晚上,我和女儿的说话声、电视的吵闹声都没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她先把女
儿给她的旧书放进书包,又拼 命从女儿的新数学书上往下抄题。我问她明天还想
去哪儿玩,她说哪儿也不去了,想做完50道题,不会 了还可以问妹妹。也许她
懂得,这个繁华的城市不属于她,学到手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范春芳来时穿了一件长长的金黄色的衫子,显然是成人穿过的旧衣服。可她
说这还是村 长从救灾衣服里挑出的最鲜艳的一件呢。女儿听得鼻子发酸,就从衣
柜里往外掏衣服。她拿出一套蓝白相 间的学生套装递给范春芳时,我的心动了一
下,那是我在女儿生日时花120元买的新衣服啊。“这衣服 姐姐穿太大,不合适。”
我拦了一下。“上衣是短袖,下身是裙子,有什么不合适的。”女儿没明白我的 意
思,范春芳明白了,“妹妹,你留着吧,这衣服太干净,不合适。你再给我几本
用过的旧练习 册吧。”女儿不由分说,先把衣服塞进她的包,又去找练习册。我
有些不好意思,给她200元钱。她说 :“学费您已经给我交两年了,我不要。”“拿
着,这是零花钱。”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

第二天范春芳要回家了,她抱着我的腿哭了半天:“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
对得起您 。”我嗓子发紧,说不出话。

从车站回来,女儿告诉枕头底下压着那套新衣服和20 0元钱。还有一张纸条:
“阿姨,东西不带了,共拿走书21本,谢谢您和妹妹。”

我突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的心理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
私。”自己的慷慨是有条件的 ,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那孩子却在我自私的
施舍中感激涕零。我糊涂了: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助了 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
神上救助了我?

(1)文章题目“精神救助”的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2)“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这句中“也”字奇妙,联系本段相关语句分析。

(3)从母女二人赠送衣物的细节,你能读出了什么?

(4) “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这句剖析深刻。请就其所指内容和
本句内涵分析。

(5)请概括文中“女儿”的形象,并分析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第63页(共188页)



39.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 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
只能等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 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 盖帘上分两
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
弄混 ,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
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 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
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 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
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
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但是,这些记忆,都
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开始好转,饺子不 再是什么圣餐。想起
那些个辛酸和我不懂事的日子,想起妈妈自父亲去世后独自一人艰难度日的情
景,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吃得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
她连连摇头:“妈老了 ,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
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 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
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 ,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
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 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的方
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 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
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 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
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
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
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 ,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 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
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 么
第64页(共188页)



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 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
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 饺。花边饺里浸满浓
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2)第③段中画横线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

②将第7 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
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 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

(4)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
会这么想:

②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
会这样想:

(5)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着浓浓的母爱。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
那么 请运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叙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父爱)(不少于50
字)



评卷人





得 分

三.解答题(共1小题)

40.

一根项链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 ,有一件
往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 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
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 不速之客来
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
第6 5页(共188页)



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 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
讨钱的,于是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轻地 问我:“夫
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 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
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 孩似乎很体谅她,抢
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
了: 。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特意多给了10元钱,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狗叫的声音 。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
是刚刚走了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他们开口,我便不耐 烦地说:“报
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 ,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金闪闪的项链。
我不禁一怔,细细看去,那不正是我遗失了多 时的金项链吗?我忙接过来,托在
手上,沉甸甸的,像是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 2周年的
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
送回来。”

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塞到小孩手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
我的一半 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他俩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
味。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厌恶﹣﹣ 央求﹣﹣ 体谅﹣﹣ 谢绝﹣﹣

(2)第2段“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是 (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入序号);
文中的“不速之客”指 。 ①迅速,快 ②速度 ③《书》邀请

(3)根据第3段的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我明白了: 。

(4)“我”第一次特意多给了10元钱,是因为 。 “我”第二次又急忙掏出
100元给孩子,是因为 。

第66页(共188页)



(5)读第5段,当我看到那妇女手里托着金项链时,为什么“不禁一怔”?

(6)读第7段,文中的“这样”具体是指 。

(7)全文中哪些地方是让“我”感到对母子俩有“一半歉意”的?摘抄其中两句。





(8)为什么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呢?



第67页(共188页)




记叙文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表达(共1小题)

1.阅读与理解。

三峡之秋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
生长在陡峭 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
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 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
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以种清香,使三峡充 满了成熟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 洒下一层
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
实;三 峡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 了,像一条金鳞
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
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 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
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 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
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 得有如一条
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 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
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
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的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
轻的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 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
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 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
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异常明显 ﹣﹣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
第68页(共188页)



着 ,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古
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 直泄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
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反义词: 显露 ﹣﹣﹣ 消逝

近义词: 宛若 ﹣﹣ 仿佛

(2)三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
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的原因是 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

(3)文章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 三峡的雾 ,显示了三峡 黄昏 时的特点
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

(4)作者是按 时间 顺序来描写三峡在 一天中 景色变化的。请你在文中
用“ ”划出来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5)从文中找出一个既有比喻又有拟人的句子写在下面。

(6)全文表达了作者赞美 三峡秋色 ,热爱 三峡美景 的思想感情。

【分析】 考查了记叙文阅读,作者按时间顺序,通过一天中三峡景物不同的特点,
生动形象的描绘出长江三峡雄奇 壮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阅
读时,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 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
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答】(1)考查了写近 义词反义词,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显露”显出,不显
出,反义词“消逝”;“宛若”宛如,近义词“ 仿佛”。

(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的句子: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可知三峡里“黄
昏来得特别早,而去 得特别迟”。结合句子: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
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可 知“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的句子:峡里早 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可知答案。

第69页(共188页)



(4)考查了短文的顺序,结合短文看,从早晨、中午、下午、夜 的顺序来写,
写了一天中的三峡的美景,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

(5)考查了修辞的 运用,结合句子: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
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 眨着眼睛,沉沉欲睡。看出把“长
江”比作人,为比喻,而“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是拟人的方法。
(6)考查了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看,通过一天中三峡景物不同的特点,
表达了 对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1)显露﹣﹣消逝 宛若﹣﹣仿佛

(2)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
深,天空太狭小

(3)三峡的雾 黄昏 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4)时间 一天中 早晨、中午、下午、夜

(5)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
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 睡。

(6)三峡秋色 三峡美景

【点评】写近义词反义词,注意理 解词语的意思,句子的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
的句子,联系文中的句子来揣摩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共38小题)

2.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问题。

吊在水井里的苹果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
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 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

我小时候,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 无双的英雄一样崇
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

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 整二
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聊到我长大后的事。母亲问,长大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
第70页( 共188页)



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问 ,那妈妈呢?我指着在一旁玩
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我走的,也嚷着说要 买给
爸吃。母亲的脸就挂不住了,继而竟抹起泪来,说白养了我这个女儿。父亲在一
边讪(sh àn,难为情的样子)笑,说孩子懂啥,语气里却透着说不出的得意。

待我真的长大 了,却与父亲疏远了。每次回家,跟母亲有唠不完的家长里短,
一些私密的话,也只愿跟母亲说。而跟父 亲,却是三言两语就冷了场。他不善于
表达,我亦不耐烦去问他什么。什么事情,问问母亲就可以了。< br>
有礼物带回,都是买给母亲的,衣服或者吃的,却少有父亲的。感觉上,父
亲 是不要装扮的,永远的一身灰色的或白色的衬衫,蓝色的裤子。偶尔有那么一
次,我的学校里开运动会, 每个老师发一件白色T恤。因我极少穿T恤,就挑一
件男式的,本想给爱人穿的,但爱人嫌大,也不喜欢 那质地。回母亲家时,我就
随手把它家进包里面,带给父亲。

我永远忘不了 父亲接衣时的惊喜,那是猝然间遭遇的意外啊。他脸上先是惊
愕(è,惊讶,发呆的意思),而后拿着衣 的手开始颤抖,不知怎样摆弄才好,傻
笑半天才平静下来,问,怎么想到给爸买衣裳的?

原来父亲一直是落寞(冷落,寂寞的意思)的啊,我们却忽略他太久太久。

这之后,父亲的话明显多起来,乐呵呵的,穿着我带给他的那件T恤。三天
两头打电话给我,闲闲地说些 话,然后好像是不经意地说一句,有空多回家看看
啊。

暑假到来时,又接到 父亲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很兴奋地说:“家里的苹果
树结很多苹果了,你最喜欢吃苹果的,回家吃吧, 保你吃个够。”我当时正接了
一批杂志约稿在手上写,心不在焉地回他:“好啊,有空我会回去的。”父 亲“哦”
一声,兴奋的语调立即低了下去,是失望了。父亲说:“那,记得早点回来啊。”
我“ 嗯啊”地答应着,把电话挂了。

一晃近半个月过去了,我完全忘了答应父亲回家的事 。一日深夜,姐姐突然
来电话。聊两句,姐姐问:“爸说你回家的,怎么一直没回来?”我问:“有什么
事吗?”姐姐说:“也没什么事,就是爸一直在等你回家吃苹果呢。”我在电话里
就笑了:“我 说爸也真是的,街上不是有苹果卖吗?”姐姐说:“那不一样,爸特
地挑了几十个大苹果,留给你;怕坏 掉,就用井桶吊着天天放井里面给凉着呢。”

第71页(共188页)



我的心被什么猛地撞击了一下,只重复说,爸也真是的,就再也说不 出其他
话来。井桶里吊着的何止是苹果?_______________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作者紫色梅子)


(1)“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 B

A.感激

B.崇拜

C.友好

D.孝顺

(2)“母亲的 脸就挂不住了,继而竟抹起泪来,说白养了我这个女儿。”这句话
中“挂不住”的意思是什么? A

A.脸色难看

B.脸上挂着泪珠

C.脸色变白了

D.脸色变柔和了

(3)“回母亲家时,我就随 手把它塞进包带给父亲”。这句话中“塞”字体现作者
当时怎样的心情? A

A.给父亲带T恤时很不在意。

B.给父亲带T恤时特别上心。

C.给父亲带T恤时怕被母亲知道。

B.给父亲带T恤时怕在路上丢失。

(4)填在文章结尾的横线上,最合适的是哪一句? C

A.那是一家子辛勤劳动的结晶呀。

B.那是父亲辛劳一年的成果呀!

C.那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沉甸甸的爱啊!

D.那是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呀!

(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本作简要的概括。(两个要点以上)

①老实本分,深沉。②深爱自己的孩子。

(6)我从姐姐那得知父亲盼我回家吃苹果后,假 如“我”立即收拾好行李回家。
第72页(共188页)



当我和父亲相见时,会是一个怎样的场面?请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一个“父女”
相见时的细节。
我推开家门叫了一声:“爸”,爸爸高兴地迎了出来。赶紧到井里给我取苹果,
亲自洗 干净端给我。我拿起苹果,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分析】文章写了作 者小时候亲父亲,长大后渐渐与父亲疏远。由于一次偶然答
应父亲回家吃苹果而忘记了此事。父亲却因为 女儿不经意的一个回答而将苹果吊
在井里,是因为他那份对女儿的非常之厚重的爱。表达了作者因为忽略 父亲而带
来的歉疚感。

【解答】(1)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我小时候,也亲 父亲,不但亲,还瞎
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可知,“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态度< br>是崇拜。故选B。

(2)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分析前后句的意思,可知“挂不住 ”指脸色难看,
不高兴。故选A。

(3)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回母亲家时,我 就随手把它塞进包带给父亲”。
这句话中“塞”字体现作者给父亲带T恤时很不在意。故选A。

(4)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文章结尾句“我的心被什么猛地撞击了一下,只重复
说,爸也真是 的,就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井桶里吊着的何止是苹果?”这句话
说明了“我”被父亲的爱所感动,所以 根据具体语境应填“那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沉
甸甸的爱啊!”,故选C。

(5)考查来 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通过父亲与女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说
明父亲是一个①老实本分,深沉。②深 爱自己的孩子。

(6)考查了学生的写话能力。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如:我推 开
家门叫了一声:“爸”,爸爸高兴地迎了出来,赶紧到井里给我取苹果。亲自洗干
净端给我。 我拿起苹果,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故答案为:

(1)B;

(2)A;

(3)A;

(4)C;

第73页(共188页)



(5)①老实本分,深沉。②深爱自己的孩子。

(6)我推开家门叫了一声:“爸” ,爸爸高兴地迎了出来,赶紧到井里给我取苹
果。亲自洗干净端给我。我拿起苹果,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 所表示的
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3.阅读《蚂蚁唱歌》,完成下列各题

蚂蚁唱歌

①依成人的经验 ,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
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 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②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
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 ,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
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 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
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 么认
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
起床自觉地 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
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 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半小时
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 园,希望她放开手
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 br>③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
了,喝斥道:到一 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
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 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
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 说:昨晚,
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
家鸡 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
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 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
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 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
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
第74页(共188页)



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 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
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 ,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
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 到
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
干什么?她说 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
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 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
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 ﹣﹣她不住地点
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
地笑了起来。

④我羡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
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
干什么都不太重 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
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br>
(1)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心满意足的原因是什么? B

A.撒谎成功了

B.聊下蛋的事

C.想象很丰富

D.听蚂蚁唱歌

(2)“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 脆。还有那个
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噶气的。”这句话表达的形式正确的一项是 B

A.比喻夸张

B.对比拟人

C.拟人列举

D.想象夸张

(3)“毛豆嘟着嘴一脸不悦”的原因是 C

A.别人叫她“黄毛豆”

B.大家说她爱撒谎

C.毛豆妈呵斥她,不给她面子

D.没人附和她

第75页(共188页)



(4)第③自然段中“同行”指的是谁? D

A.黄毛豆的爸爸

B.黄毛豆的妈妈

C.红色的蛋

D.陶书天的爸爸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蛤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文章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

(6)你认为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

不是。她只是喜欢“把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

(7)在你的眼里,不完整的 童年和浪漫主义的童年分别是怎样的?可以列举生
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不完整的 童年是机械、冷漠的;浪漫主义的童年是开心快乐的。比如受到无原
因的批评和指责会伤害孩子的天性, 扭曲孩子的性格,让孩子自由的生活,快乐
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拘无束的童年是天真浪漫的。

(8)你认为《蚂蚁唱歌》这个题目好不好?为什么?(请说出三点理由)

好 体现了孩子美好的幻想;从蚂蚁唱歌的事例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反映出还孩子完 整的童年这个中心。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我”老邻居家的女儿毛豆有次告诉我她下了 一个天蓝色
的蛋,还有她常常听蚂蚁唱歌的事,作者旨在呼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
整的 童年,这一主题。

【解答】(1)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文中句子:我忙说:我昨晚也下 了一个
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
笑起来, 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
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 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
而心满意足,可知选“B”。

(2)考 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文中句子:“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
第76页(共188页)



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噶气的 。”看出运用
了拟人和对比的方法,故选“B”。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 文中句子,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
子,嘟着嘴一脸不悦。可知选“C”。

(4)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联系句子: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
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 满意足。可自选“D”。

(5)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观点是哪项,要结合文章所 表达的主题
思想去分析。A句对文章开头使用问句和设问的作用的分析是正确的,以这样的
形式 开头,就是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因此分析正确。 B句这些“蚂蚁唱歌”、“油
蛉低唱”、“蟋蟀弹琴 ”的现象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是人们赋予了它们以人的动
作,是使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自然现象 ,因此分析不够全面。 C句写邻
居对“我”女儿和毛豆的不同的态度,恰恰反应出了大人们的教育观 念,因此分析
正确。D句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分析正确。 答案:B

( 6)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去分析。文章
的开头写邻居都不喜欢小毛 豆的原因就是她爱撒谎,直到有一天小毛豆告诉我她
下了一个天蓝色的蛋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不是撒谎, 而是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
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只是大人们 不
理解孩子的想法,就觉得小毛豆爱撒谎罢了。

(7)该题考查的是对毛豆生活的分 析,这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分析,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从她是 幸福和快乐的,再分
析原因,因为她拥有一个浪漫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这是个充满童趣的童年;其次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先表明观点,
小毛豆是不够快乐和 幸福的,再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幼小的她,在“大人们”的眼
中是个“爱撒谎”的孩子,缺乏长辈们应有 的理解和关爱。不完整的童年是机械、
冷漠的;比如受到无原因的批评和指责会伤害孩子的天性,扭曲孩 子的性格,让
孩子自由的生活,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拘无束的童年是天真浪漫的。
< br>(8)考查了对课文的题目的理解,注意联系课文,从写小毛豆告诉我她下了一
个天蓝色的蛋以及 她常常听蚂蚁唱歌的事,可见她充满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旨在呼吁:尊重孩子的天性, 还孩子完整的童年,这一主题。

第77页(共188页)



故答案为:

(1)B;

(2)B;

(3)C;

(4)D;

(5)B;

(6)不是。她只是喜欢“把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

(7)不完整的 童年是机械、冷漠的;浪漫主义的童年是开心快乐的。比如受到
无原因的批评和指责会伤害孩子的天性, 扭曲孩子的性格,让孩子自由的生活,
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拘无束的童年是天真浪漫的;

(8)好 体现了孩子美好的幻想;从蚂蚁唱歌的事列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
性;反映 出还孩子完整的童年这个中心。

【点评】句子的理解,注意结文中句子分析;考查的是对文章 理解不恰当的观点
是哪项,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去分析;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
要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去分析。



4.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 树,生长
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秋天,它们绿
得发黑 ;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抖露出来。就在这时候,
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 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 柚树上撒了一层洁
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看阳光,绿叶金实,三
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 金鳞巨蟒,翻滚着,
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
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 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雰。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

第78页(共188页)



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江 心,
使江面上只剩下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 。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
..
长江仿佛眨着眼晴,沉沉 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
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 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 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 br>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
发亮的云母石。这 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一一山是墨一般的黑,
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 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
的谷墾,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爆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 匹素锦,从
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作者:方纪)

(1)文章中写了 C 个时间段的三峡景色。

A.2

B.3

C.4

D.5

(2)“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这句话采用 B 写
作方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3)第6自然段主要是从 B 角度描写景物的。

A.触觉

B.视觉

C.听觉

第79页(共188页)



D.嗅觉

(4)“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 什么时
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意思是 B 。

A.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B.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廛贴得那样近。

C.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D.这光线很朦胧,不清楚,作者看不准确。

(5)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这是因为 D 。

A.长江到这里便窄了,像小溪一样。

B.长江平缓流淌像小溪一样。

C.长江的水很清澈像小溪一样。

D.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溪。

(6)这篇文章是按照 B 顺序来写的。

A.地点

B.时间

C.事情发展

D.各处景物

(7)指出文中第3、4、5自然段加点的三个代词所指代的是什么?

①“它”指 长江;

②“这”指 峡里升起的青色的雾;

③“它们”指 渔火,灯标。

(8)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雰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怡 当?
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恰当。因为三峡四围的山呈青色,山上的橘
柚树的叶子 也呈青色,峡中雾很淡,所以看上去也像青色的了。

(9)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分析】《三峡之秋》描写了长江三峡一 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
美景,与前面写孕育文明的长江之美、后面写黄河的雄伟壮丽的课 文共同构成了
一组美景图。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
第 80页(共188页)



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 ﹣﹣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
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 地使用了比喻和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

【 解答】(1)抓住关键词“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可知写了四个时间段
的景色。

(2)考查了比喻句,比喻句要有把什么比作什么。“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
着,呼啸 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作“金鳞巨蟒”,运用了比喻修辞。

(3)细读第六自然段, 可知这一自然段的景色都是作者看到的,所以是从视觉
角度描写景色的。

(4)考查 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结合“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
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太高,挡住了月亮,
看见时,它和山廛贴得那样近。

(5 )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结合“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
一齐拥江心。”可知是因 为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
像一条小溪。

(6)抓住关键词“早晨”、“中午”、“下午”可知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7)考 查了指示代词。①结合前一句话“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
奔腾流去。”可知“它”指长 江。

②结合前一句话“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雰。”可知“这”指的是峡里升起的青色的雾。

③结合前一句话“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可知“它们”指渔火,灯标。

(8) 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结合一到三自然段可知三峡四围的山呈青色,
山上的橘柚树的叶子也呈青色, 峡中雾很淡,看上去雰也像青色的了。

(9)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看,作者通过 一天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
点,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1)C;

(2)B;

(3)B;

第81页(共188页)



(4)B;

(5)D;

(6)B;

(7)①长江;②峡里升起的青色的雾;③渔火,灯标。

(8)恰当。因为三峡四围 的山呈青色,山上的橘柚树的叶子也呈青色,峡中雾
很淡,所以看上去也像青色的了。

(9)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比喻句就是打比方 ,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
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 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
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5.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关注父母

(1) 我不是孝顺女,总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①_____,从来不知感恩,
还时常惹他们生气,顶嘴耍赖 也不以为过。但有几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并觉得无
论怎样的真情实意,只有表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
(2)去年爸爸70岁生日,我送了一块语音报时表和两瓶酒给他。爱酒的他
② _____要把那两瓶普通的花雕酒留下来等远方的朋友来时共享,手表则立马戴
在手上。尽管自动报时 声把他折腾得一宿没睡好,但平时只要遇到熟人他仍会乐
颠颠地按一下,告诉人家这是女儿送的礼物。一 天,我见他不停地按表,就嗔道:
“这样很费电池的。”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我觉得 就像是你在
告诉我几点钟……”我猛地感悟:这真是千金难买的慈父童心啊!

(3)去年,我心血来潮,忽然拉上母亲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歪打正着,
那天刚好是母亲的生日。看 着看着,她打起瞌睡来。我捅捅她,问她电影好不好
看,她没睁眼就回答道:“好看,好看,这么热闹的 场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
尽管不识字的她把故事理解得南辕北辙,但这并不妨碍她事后与老姐妹反复 津津
乐道。其实,母亲无所谓电影內容本身,而是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

( 4)过年了,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父亲惊奇地问:
“你发财了吗?”一句话问 得我双眼③_____:我为父亲的知足而感动,为自己多
第82页(共188页)



年来对双亲的忽略而羞愧。曾几何时,做儿女的我们,习惯了对别人慷慨大方 ,
而不善于体恤父母,我们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愿为父母洗一只碗……下班
回家,放松肢 体,等待父母送饭菜上来;在外受气回来,举止粗鲁,余波殃及双
亲,使得父母赔上不少小心……多少年 来,我们习惯了等待父母的爱和关怀,而
不知回报,哪怕是父母给予的千分之一。也许,父母之于我们, 抚养的辛劳,成
长的牵挂,是我们难以偿还的,但不要轻视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尊敬的举动,
一点④_____和关注。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清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
它会照亮父母的晚 年。

(5)马上动手,给我们的父母一份关注,一份体谅,一份惊喜。

(1)根据上下文语境,将下面词语填入文中①至④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D

A.缘分 决意 潮涌 体察

B.本分 决意 潮湿 体察

C.本分 执意 潮涌 体贴

D.本分 执意 潮湿 体贴

(2)爸爸70岁生日时,“我”送给父亲的礼物是 C

A.50元钱

B.一张电影票

C.报时表和两瓶酒

D.新衣服和新鞋子

(3)“我”拉母亲去看电影,母亲把电影的故事理解得南辕北辙的根本原因是 B

A.母亲不识字

B.母亲打瞌睡

C.电影不好看

D.电影院太热闹

(4)父亲遇到熟人时会乐颠颠地按一下语言报时表的原因是 D

A.语言报时表很神奇

B.语言报时表坏掉了

C.想告诉人家当前的时间

第83页(共188页)



D.想告诉人家这是女儿送的

(5)第二段中,“他孩子 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联系上下文,说说从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不仅反映了慈父 童心,而且因为女儿送给自己
的生日礼物的这件事,使父亲感受到了女儿的爱心,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6)文中画线句“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清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它
会 照亮父母的晚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运用了比喻、 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增强语言的表
现力,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增加表达的 音韵节奏美。

(7)假如让你给自己的父母一份关注,或一份体谅,或一份惊喜,你打算怎么
做?

在父母生日时,亲手制作一个贺卡,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的爱。

【分析】 本文以“关注父母”为题,记叙了父亲过生日给父亲买礼物、请母亲看电
影、过年给父母“压岁”钱这三 件事,表现了父母是多么渴望被儿女关注,他们是
多么容易满足,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呼吁对 父母多一些关注、多一点
问候,让父母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解答】(1)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结合对词语的理解及语境完成。

缘分: 缘分,它是出自佛教的一个宗教概念,儒家与道家并不讲缘分,也不讲你
与我有缘之说。后世缘喻为命运 纠缠的丝线,亦作缘份;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
形的连结;它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包括 所有情感。爱情中,二
人相爱的缘分是由很多巧合、很多阴差阳错、很多突然、一些偶然、一些必然组< br>成的。

本分:①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工作。 ②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人
ㄧ守~ㄧ这个人很~。

决意:下定决心。执意:坚持己见,固执。

潮涌:像潮水一样涌出。 潮湿:湿润。

体察:体会、察觉。 体贴:指细心体会、领悟;关怀、体谅。设身处地为他人
著想,使对方感到舒适满意。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本分、执意、潮湿、体贴;所以选D。

(2)考查了学生阅读 短文,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第二自然段中“去年爸爸
第84页(共188页)



70岁生日,我送了一块语言报时表和两瓶酒给他。”回答。
(3)考查了学生阅读短文,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第三自然段中“看着看着,
她打起瞌睡来。 ”回答。

(4)考查了学生阅读短文,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第二自然段中“尽管自动< br>报时声把他折腾得一宿没睡好,但平时只要遇到熟人他仍会乐颠颠地按一下,告
诉人家这是女儿送 的礼物。”回答。

(5)考查了学生对于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可知,“他孩子般 地低下
头,不好意思地咕哝”,不仅反映了慈父童心,而且因为女儿送给自己的生日礼
物的这件 事,使父亲感受到了女儿的爱心,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6)本句中将给予父母的问候、关注 比作夏天的清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
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同时三个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子连 续出现,运用了
排比的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利于作者抒
发感情、增加表达的音韵节奏美。

(7)此为据展题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合理即可。

如:在父母生日时,亲手制作一个贺卡,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的爱。

故答案为:

(1)D;

(2)C;

(3)B;

(4)D;

(5)这句话不仅反映了慈父童心,而且 因为女儿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的这件事,
使父亲感受到了女儿的爱心,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 br>(6)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增强语言
的表现力,有利于 作者抒发感情、增加表达的音韵节奏美。

(7)在父母生日时,亲手制作一个贺卡,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的爱。

【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题目,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题目。



第85页(共188页)



6.

我看见了大海

我是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丢她的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
我八岁前,从没让我迈出门一 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
逝的飞鸟。

八岁那年,我 的父亲死去了。母亲改嫁,嫁给小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
母亲才四十出头,而继父已近六十岁。< br>
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串门儿。”

“不!不!”我吓得直往后缩。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我动心了,可又有顾虑 ,就对他说:“我长得太难看,还有我走路一瘸一瘸
的,妈说人家会笑话我的。”我禁不住哭了起来。< br>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继父扬起巴掌,做了个揍人的动作。

我忍不住破涕为笑了。

第二天,继父带我上街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看见 这么多人,真是怕极了。
我羞怯地低着头,两手死死拽住继父的衣角,紧紧跟着他,就像他的一个尾巴似
的。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继父大声说。他响亮的嗓门立刻引来了许多目光, 尤
其是和我同龄的孩子,边瞧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 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继父亲切地招
呼他们。

于是,他们走过来,友好地问这问那,还邀请我和他们玩。

冬天到了,继父的哮喘病 犯得很厉害。睡不着的时候,就让我陪他坐在火炉
前,听他讲大海的故事:

“海水是 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威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
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我听得入了迷,问道:“我能看见海吗?”

“能!等你再长大些,长到十五岁,我就带你去看海。”我的眼前豁然亮了。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长高了,懂得了许多事情。按照继父的规定,每天我要
第86页(共188页)



做一件对我来说难度较大的家务活。那时学校不收畸形儿,继父就 自己当老师,
要我每天学五个生字,并背诵一篇课文。其余的时间,便是听继父讲那永远也讲
不 完的海的故事。

母亲得了不治的重病,走了,丢下我和继父相依为命。

继父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糟,但他仍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成天带我去这
去那,鼓励 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每当我做了什么我原先不会做的
事情时,继父就欣喜若狂,连连夸赞 :“你真能干,河子!”仿佛我做了惊天动地
的大事。

我们把看海的日子定 在第二年的夏天,到那时我就十五岁了。继父说现在做
的一切都是为看海做准备,在看海之前,我必须学 会应付一切。我也更加努力,
盼望着满十五岁的那一天。

漫长的冬季真难熬 !继父一直病在床上。我一个人在镇子上穿街走巷,为他
请医生、买药,办各种各样的事情。我独自承担 了全部家务。我觉得自己真正长
大了。

一个春日融融的正午,继父把我叫到 床边,慢慢地说:“河子,我就要死了,
有件事情我必须告诉你:早在我退休的前一年,医生就说我是过 敏性哮喘,必须
远离海洋,所以我是永远都不能带你去看海的。我对你撒了谎,请你原谅我。”

当时,我觉得非常失望,非常委屈,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准备,到头来却是一
个骗局!我 伤心地哭了。

就在这天夜里,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我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 亲人。
现在,我这个畸形女孩子要一个人生活了。

当我穿行在闹市上时,当 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时,当我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
孩子,每月从她那里得到40元的生活费时,我突然想 起继父说的“看海”,明白
了“看海”的意义。有无数次,我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伯伯, 我看
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1)第1自然段中“我拥有的只是 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这句话的含义是 C 。

A.“我”家的院子不大。

第87页(共188页)



B.“我”家的院子景色单调。

C.“我”从未走出家门

D.“我”只想在院子里看鸟。

(2)继父给“我”讲海的故事的原因是 B 。

A.他和“我”分享大海的美丽。

B.他想帮“我”树立生活目标。

C.他想带“我”去看看大海。

D.他想让“我”了解他的过去。

(3)第21自然段“…到头来却是一个骗局”这句话中的“骗局”是指 D 。

A.继父骗“我”识字、买东西、做家务。

B.继父隐瞒“我”他得的是哮喘

C.继父丢下“我”,让“我”独自生活。

D.继父骗“我”说要带“我”去看海。

(4)第22自然段中“就在这天夜里,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是因为 B 。

A.继父不用再担心“我”无法独立生活。

B.继父得的是过敏性哮喘,不会很痛苦。

C.继父不用再抚养残疾的“我”,解脱了。

D.继父不用再编谎言骗“我”,轻松了

(5)继父要等到“我”十五岁才带“我”去看海的原因是 B 。

A.“我”大了,带“我”出门比较方便。

B.才有足够的时间培养“我”生活的技能。

C.才有足够的时间养好他的过敏性哮喘病。

D.想让“我”多了解海的故事,再去看海

(6)“我”在继父的帮助下逐渐长大的历程是 B 。

A.不出家门﹣﹣学会生活一一走进生活一一独立生活

B.不出家门﹣﹣走进生活﹣﹣学会生活﹣﹣独立生活

C.不出家门一一走进生活﹣﹣独立生活﹣﹣学会生活

D.走进生活﹣﹣不出家门﹣﹣学会生活﹣﹣独立生活

(7)继父给予“我”哪些帮助和鼓励?(至少写4点)

第88页(共188页)



鼓励我不要害怕;讲大海的故事;学生字,背课文;鼓励我做家务活;

(8)第23自然段运用排比的句式写“我”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强调了继父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

(9)文章为什么以“我看见了大海”为题?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看海”在文 中其实是喻指一种人生理想和信念,当有了奋斗目标之后,我们才
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点明了中心。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一个畸形。
从 不出家门的女孩,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父亲以“看海”来激发我
生活的热情,激发“我” 勇敢地面对生活。

【解答】(1)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在我八岁前,从没让我迈出 门一步。
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可知选“C”。

( 2)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句子:继父说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看海做准备,
在看海之前,我必须学会应 付一切。我也更加努力;当我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
孩子,每月从她那里得到40元的生活费时,我突然 想起继父说的“看海”,明白
了“看海”的意义。可以想到真正的目的是锻炼“我”,让“我”学会独立 生活以便面
对将来。故选“B”。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课文句子:早在我 退休的前一年,医生就说我是
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所以我是永远都不能带你去看海的。我对你撒 了谎,
请你原谅我。看出是继父骗“我”说要带“我”去看海。故选“D”。

(4) 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继父一直病在床上。我一个人在
镇子上穿街走巷,为他请医生、 买药;河子,我就要死了,可知继父是因为过敏
性哮喘病,故选“B”。

(5)考查 了句子的理解能力,联系句子,在看海之前,我必须学会应付一切。
我也更加努力,盼望着满十五岁的那 一天。漫长的冬季真难熬!继父一直病在床
上。我一个人在镇子上穿街走巷,为他请医生、买药,办各种 各样的事情。我独
自承担了全部家务。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看出继父为了让“我”独立生活,流出了足够的时间。故为“B”。

(6)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课文开头,在 我八岁前,从没让我迈
出门一步。为“不出家门”;继父带我出去,鼓励我不要害怕,看出“走进生活” ;
第89页(共188页)



讲大海的故事;学生字,背 课文;鼓励我做家务活;是“学会生活”;最后继父死
了,我“独立生活”。故选“B”。
< br>(7)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河子,抬起头,别害
怕;就让我陪他坐 在火炉前,听他讲大海的故事;要我每天学五个生字,并背诵
一篇课文;成天带我去这去那,鼓励我独自 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可知答
案。

(8)考查了排比句的作用,排比句是把三 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
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达到一种加 强语势的效
果,结合句子:当我穿行在闹市上时,当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时,当我受邻居的委
托替 她照看孩子,每月从她那里得到40元的生活费时,可知突出强调了继父给
予我的帮助和鼓励。

(9)考查了文章的主旨,先读懂课文,再思考作者的目的,章讲述了一位平凡
的继父想尽一切 办法帮助“我”﹣﹣一个畸形。从不出家门的女孩,成长为能独立
生活,自食其力的人。父亲以“看海” 来激发我生活的热情,激发“我”勇敢地面对
生活。文中的题目就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故答案为:

(1)C;

(2)B;

(3)D;

(4)B;

(5)B;

(6)B;

(7)鼓励我不要害怕;讲大海的故事;学生字,背课文;鼓励我做家务活。

(8) 突出强调了继父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9)“看海”在文中其实是喻指一种
人生理想和信念,当有了奋 斗目标之后,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点明了
中心。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理 解,结合句子分析;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考查
了排比句的作用,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 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
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文 章的
第90页(共188页)



主旨,先读懂课文,再思考作者的目的。



7.

战胜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一位新西兰的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与
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短短两米的距离。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 达到这样
的高度。

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 类有史以来登上珠
峰的第一人。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居住在大都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
求的理想。但在登上巅峰前的 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决定把这个必将载入
史册的荣誉让给他的向导。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 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
格第一个登上顶峰。于是,他对向导说:“这是在你的家乡,还是请你先上吧。 ”

因为他们都戴着氧气罩,这位老实、厚道,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向导,并没
有听清楚登山者的话,而是从他的表情和谦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但向导
绝对不明白首先登上珠 峰的重大意义。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世界之巅,在那里留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 一行脚
印。新西兰登山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新西兰登山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预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
日。这一 天,在人类登山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50年后,在隆重纪念人类登上世界之巅的 时刻,人们并没有忘记希拉里的
谦让精神。人们赞扬他,说他“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 欲望。”

记得有一位先哲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接近高尚和伟大的美德,是一切美德
之母。”美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荣誉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
播种谦让的美德 ,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①容易得像翻一下手掌。 易如反掌

②睡梦中都在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梦寐以求

第91页(共188页)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向导说,这是在向导的家乡,还是请向导先上吧。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a) 而这几步,对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①“几步”在文中指 只有短短两米 的距离。

②“易如反掌的事情”是指 只要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世界最
高峰的第一人。 。

(b)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①“欲望”在文中指 登上珠峰峰顶,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第一
人 。

② 谦让 使希拉里战胜了这个“欲望”。

(4)新西兰人为什么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而把这个唯一的机会让给向导
呢? B

A.他怕自己登上最高峰后名扬天下。

B.他认为,只有和珠蜂朝夕相处 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谦
让使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

C.是向导 引领他登上了珠峰,为了感谢向导,所以把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
机会让给了向导。

(5)“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对
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 是 A

A.只有拥有荣誉,才会具有谦让的美德。

B.只有具有谦让的美德,才可以让你拥有一切荣誉。

C.谦让的美德能使人赢得更高的荣誉。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叙述了新西兰登山者希拉里把人 类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荣誉拱手让给
了向导的故事,歌颂了希拉里的谦让精神。 。

【分析】文章叙述了新西兰登山者希拉里把人类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荣誉拱手
让给了向导的故事,歌 颂了希拉里的谦让精神。

【解答】(1)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①易如反掌:容易得像翻一下手掌。 ②
第92页(共188页)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在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2)考查了如何将直述句改为转 述句。删去冒号与引号,改为逗号。“你”改为“向
导”。应改为:他对向导说,这是在向导的家乡,还 是请向导先上吧。

(3)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a)①从“终于攀登到了与珠穆朗玛峰 峰顶只有
短短两米的距离”可知,“几步”在文中指只有短短两米。 ②从“他们两人中的任
何 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而这几
步,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是易 如反掌的事情。”可知,“易如反掌的事情”是指只要
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世界最高 峰的第一人。

(b)①从“居住在大都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 来
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登上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可知,“欲望”
在文中指登 上珠峰峰顶,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第一人。 ②从“人
们并没有忘记希拉里的谦让精神 。人们赞扬他,说他‘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
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可知,谦让使希拉里战胜了这 个“欲望”。

(4)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新西兰人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而把这个唯
一的机会让给向导的原因是他认为,只有和珠蜂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
格第一个登上顶 峰,谦让使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故选B。

(5)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美德好比是荣 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
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具有谦让的美德,才可以让 你拥有
一切荣誉。或者说谦让的美德能使人赢得更高的荣誉。故A的说法不正确。

(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熟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叙述了新西兰登山者
希拉里把人类首次登上世界 最高峰的荣誉拱手让给了向导的故事,歌颂了希拉里
的谦让精神。

故答案为:

(1)①易如反掌 ②梦寐以求

(2)他对向导说,这是在向导的家乡,还是请向导先上吧。

(3)(a)①只有短短两米 ②只要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世界
最高峰的第 一人。(b)①登上珠峰峰顶,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第
一人 ②谦让

(4)B

第93页(共188页)



(5)A

(6)文章叙述了新西兰登山者希拉里把人类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荣誉拱 手让
给了向导的故事,歌颂了希拉里的谦让精神。

【点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小学中高年级很重要的
学习要求,在平常学习过程中,要多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文 章内容,语句尽可能
简洁,但是内容要完整,也可以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段落加小标题等都可以训练自己的归纳能力。



8.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 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
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 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
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 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 你画的这
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
老师在 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
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 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囗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 时
尼说囗囗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囗囗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
了多年以后, 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
得他学一辈子。

(1)在短文中的“口”里加上标点符号,下面正确的是 A 。

A.,:“?”

B.,“?”

C..:“?”

D.,:“。”

(2)《梅鸡图》是 B 画的画。

A.齐白石

B.谢时尼

第94页(共188页)



C.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师

D.齐白石和谢时尼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C

A.酸甜苦辣等味

B.香、臭等味

C.画的意境

D.意思

(4)“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 A 来写。

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活动

(5)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D

A.梅花艳丽俊秀

B.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想临摹《梅鸡图》

D.《梅鸡图》太有味道

(6)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

A.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C.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D.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7)在文中用“﹣﹣﹣”线画出具体描写《梅鸡图》的语句。

(8)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齐白石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谦虚、爱学,一丝不苟的精神。

【分析】考查了记叙文的阅读,短文写了齐白石在课堂上画 了一幅《梅鸡图》画
得非常生动别致。虚心临摹学生的画,感动了学生,表现了齐白石谦虚、爱学,一丝不苟的精神。阅读时注意抓住齐白石学画的句子,来体会。

【解答】(1)考查了加 标点,“他讲完课后”这句话未说完,加逗号,“说”的后面
第95页(共188页)



加冒号,说的话加引号,“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是问话加问号。故:他讲 完课
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可知为“A”。
< br>(2)考查了课文的了解,结合句子: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
图》,可知为“B ”。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
一张吗?”联系“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
十分活泼可爱。”可 以想到这幅画画的很生动,很有意境,故为“C”。

(4)考查了人物的写法,具体有神态、 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结合句子:“齐
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中的“瞧着”和“欣赏 ”,看出为神态描写,故
为“A”。

(5)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齐白石瞧 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
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 ?”可知
选“D”。

(6)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 平艺术专科学校
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可知当时齐白石是一位画家,怎么会临摹学生的画?
故为“A”。

(7)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
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可知答案。

( 8)考查了短文的中心,先读懂课文,再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短文内容
看,短文写了齐白石在课堂 上画了一幅《梅鸡图》画得非常生动别致。虚心临摹
学生的画,感动了学生,表现了齐白石谦虚、爱学, 一丝不苟的精神。

故答案为:

(1)A;

(2)B;

(3)C;

(4)A;

(5)D;

(6)A;

(7)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 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
第96页(共188页)



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8)谦虚、爱学,一丝不苟的精神。

【点评】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分析;人物的写法,具体有神态、动作、心理活
动的描写等,结 合句子来思考;短文的中心,先读懂课文,再思考作者的写作目
的,结合短文内容分析。



9.阅读《假币风波》,完成各题

假币风波

假币?”妈妈的嗓门足以让全院的人都听得见。原来一个卖菜的找给爸爸一
张50元的 钞票,等我爸拿着这5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时,验钞机验出来是张假币。
现在好了,这张麻烦的假币被推 到我们家了,看来我们也要想法子甩掉它,而这
项艰巨的任务被我自告奋勇地揽了下来。

下午,我便上街溜达了。爸爸先前是在大商场“翻船”的,看来得从小店下手
了。我选 择了一家烟酒小百货店,老板娘这会儿有点忙,我就先站在旁边看着。
前面两位顾客是买烟的,他们给了 老板娘一张100元的钞票,老板娘拿到钱后,
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然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两 下,确定是真的后才找
钱给那两个人。我的手不知不觉地伸进了口袋,指尖摸到了那张像草纸一样的50元钱,心里顿时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肯定会识破的。
要是识破了,说不准 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呢。我越想越害怕,干脆扭头就跑。
老板娘在我身后问道:“小姑娘买什么?” “不,不买。”我一边跑一边说,明显感
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我继续在大 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哎,那边有两个卖气球的老人,生意挺兴
隆,去那儿花掉这钱吧,反正老人家眼神 不太好。“买两个气球。”我递过去50
元钱。那个老奶奶笑眯眯地帮我解下了两个气球。老爷爷转身翻 着钱柜找钱给我。
看着这对慈祥的老夫妇,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他们无儿无女,就靠卖气球为
生,也许50元钱,他们三天也赚不到,而我却……老爷爷翻了半天也没找到零钱,
转身对我说:“孩 子,我这里也没有钱找给你,你就先拿着这两个气球,过两天
再把钱还给我们,反正我们一直在这里卖气 球。”我内疚地接过钱,放进口袋,
啊,口袋里还有钱,我赶紧掏出来递过去,“爷爷,我还有零钱…… ”

第97页(共188页)



我一个 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无力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唉,到底该怎么办?猛
然间,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假币,三 下五除二地把它撕成了碎片。我轻轻松开手,
碎纸片连同气球一齐飞了出去,望着气球欢快地飞上天空, 我突然感觉到天真蓝。

(1)“50元假币”是 D

A.商场找给爸爸的

B.一家烟酒小百货店老板娘的

C.两个卖气球的老人

D.卖菜的找给爸爸的

(2)“心里顿时 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肯定会识破的。要是
识破了,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 呢。”这句话是 A

A.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3)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含着的意思是 C

A、形容我撕了假币后兴奋的心情。

B、形容我撕了假币后快乐的心情。

C、形容我撕了假币后轻松的心情。

D、形容我撕了假币后欢喜的心情。

(4)把第一自然段中的“甩掉”改成“用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甩掉” 表示急于把假币花出去的迫切心情,和后文作者撕掉假币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而“用掉”表现不出这种迫 切心情。

(5)老板娘识别假币的方法是: 老板娘拿到钱后,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然
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两下。

( 6)展开你的想象,将“也许他们无儿无女,就靠卖气球为生,也许50元钱,
他们三天也赚不到,而我 却……”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加以补充。

(7)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主要讲的是“我”准备把假币给卖气球的老人后的心理描写及“我”最终没有把
假币给卖气球的老人。

第98页(共188页)



(8)我”回到家,会怎样向“父母”解释?

“我”回到家,把我想花掉假币的两 次经历给父母一五一十地说了,并告诉他们
我的想法,解释了我自作主张地撕掉假币的做法,.说完后。 我觉得填空更蓝了。

(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根据文本说明理由。(至少说二点)

从 “我”起先想花掉假币,最后经过思想斗争,认识到了错误,撕掉假币。可见
“我”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 子;结合第三自然段“我”的心理描写可知“我”是一个是
善良的人。

【分析】这 篇短文主要写的是卖菜的找给爸爸一张50元假币,我想花掉它。但
最终还是因为良心不安,撕掉了这张 假币,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解答】(1)结合“原来一个卖菜的找给爸爸 一张50元的钞票。”可知“50元假币”
是卖菜的找给爸爸的。

(2)“心里顿时 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肯定会识破的。要是
识破了,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 呢。”这句话是“我”想把假币给卖气球
的老人后的心理想法,所以是心理描写。

( 3)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结合短文句子“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假币,三下
五除二地把它撕成了碎片 。我轻轻松开手,碎纸片连同气球一齐飞了出去,望着
气球欢快地飞上天空,我突然感觉到天真蓝。”可 知作者撕掉了假币,放下了心
理负担,心里感到轻松高兴。

(4)考查了词语分析理 解能力。“甩掉”表示急于把假币花出去的迫切心情,和
后文作者撕掉假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用掉 ”表现不出这种迫切心情。

(5)结合短文句子“前面两位顾客是买烟的,他们给了老板娘一 张100元的钞票,
老板娘拿到钱后,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然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两下,确定是真的后才找钱给那两个人。”作答此题。

(6)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后文 “我”没有把假币给爷爷和撕掉假币可以
合理想象,如:昧着良心把假币给爷爷。

( 7)考查了概括段意的能力,认真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即:主
要讲的是“我”准备把假币 给卖气球的老人后的心理描写及“我”最终没有把假币
给卖气球的老人。

(8)这是 一道拓展题,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清楚。如:“我”回到家,把我想花
第99页(共188页)



掉假币的两次经历给父母一五一十地说了,并告诉他们我的想法, 解释了我自作
主张地撕掉假币的做法,.说完后。我觉得填空更蓝了。

(9)考查了 人物性格分析。“我”起先想花掉假币,最后经过思想斗争,认识到
了错误,撕掉假币。可见“我”是一 个知错就改的孩子;结合第三自然段“我”的心
理描写可知“我”是一个是善良的人。

故答案为:

(1)D;

(2)A;

(3)C;

(4)不好。“甩掉”表示急于把假币花出去的迫切心情,和后文作者撕 掉假币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用掉”表现不出这种迫切心情。

(5)老板娘拿到钱后,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然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
两下。

(6)昧着良心把假币给爷爷。

(7)主要讲的是“我”准备把假币给卖气球的老人 后的心理描写及“我”最终没有
把假币给卖气球的老人。

(8)“我”回到家,把我 想花掉假币的两次经历给父母一五一十地说了,并告诉
他们我的想法,解释了我自作主张地撕掉假币的做 法,说完后。我觉得填空更蓝
了。

(9)从“我”起先想花掉假币,最后经过思想斗 争,认识到了错误,撕掉假币。
可见“我”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结合第三自然段“我”的心理描写可 知“我”是一
个是善良的人。

【点评】语文阅读理解,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 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
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



10.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余秋雨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第100页(共188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日本留学计划书


会计学研究生排名-赞颂老师的诗歌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学习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河北大学就业信息网-好句摘抄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服装公司创业计划书


山东志愿填报-你是我的骄傲


我的红颜-亚非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成考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