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

温柔似野鬼°
970次浏览
2020年12月04日 23: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津黄崖关-楼兰之死

2020年12月4日发(作者:连镶)


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

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 取得好成绩,不论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
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 很多,考生如果对每一篇都进行分析的
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收到面试通知到面试开始这 一较短的时间内,是难以
解决的。所以需要概括出一个共性的材料,使考生知道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 文章内容进
行分析,然后才有较好的表达。小学语文共有四种文体比较常见: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童< br>话和古诗。在此,将对以上四种文体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真人 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
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 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
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 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记
叙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叙文 等几方面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
析。
(一) 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
记叙文从 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
有:消息、通讯、特写、报 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相较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有下面三个特点
1、形象性。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而记叙文则
不象说明文和议论 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
写,以表达中心思想。例如《我 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鲁迅的
谈话,来歌颂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 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 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
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辈鲁迅先生。 他对朋友的关
爱无微不至,体现鲁迅为人的高尚情操。《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邱少云则是中国人民
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
而赴 汤蹈火,以至献出生命。而邱少云一生,文章只选了几个片断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危
险时刻仍遵守纪律 的英雄事迹。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
但是在一篇记叙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
憎 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如课文《小珊迪》,在课文结局时的“直到今天,
谁读了这个故事 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短
短的一段精妙的议论,作者抒 发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质,对读者起到感染作用。


记叙文的典型性、形象性以及以叙 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的成分这三个特点,
对培养小学生的选择思维、发散思维都有重要的意义 。
(二)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因而它的组织结构也是多式多样的。
1、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
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捞铁牛》。
谈原因,后谈结果——显出因果关系,使文章脉络清楚。如《西门豹》。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有助于烘托英雄人物的形象。如《我的
战友邱少云》。
记叙文结尾常用的方法:
首尾呼应、作一小结使文章结构严谨,有助于深化中心思想和突出英雄形象。如:《捞
铁牛》。
作出评价,阐明意义——起到点明题意,加强文章思想性的作用。如《绿色的办公室》
提出号召,展示理想——有些记叙文用战斗性、概括性强的话来结尾,给人以教育和鼓
舞。如《珍贵的教 科书》。
2、段落和层次
从内容来说,文章的段落也就是层次。文章的一段又可以 由一个自然段或者两以上的自
然段组成。要学习记叙文,首先是要给课文分段。分段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的 中心思想有层次
地表现出来,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帮助读者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段的要求,是要使 所
分的段要有完整性和单一性,以说完一层意思为尺度。
3、先说和后说
记叙文在安排材料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有利于把事情发
展的脉络交代清楚 ,较容易看出人物不断成长的过程,如《西门豹》。倒叙的目的是为了突
出要写的人物和事件,使文章显 得波澜起伏,如《珍贵的教科书》。插叙往往用于对人物或
事件作补充说明,有助于展开中心思想,如课 文《科利亚的木匣》在叙述科利亚挖木匣时,
插入了当年和妈妈埋木匣的原因和经过,对事件的起因以及 主人翁的变化进行叙述。记叙文
在记事情时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一般都要把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 、人物、地点、事
情)交待清楚。
4、详写和略写
记叙文是围绕中心来选 择材料的。因此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或
不写。文章写得详略得当,才能主次分明 、中心突出。
5、过渡和照应


写记叙文往往要用过渡句或过渡段来 连接上下文,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前一层的
意思和后一层意思连贯起来。 写记叙文前面交待的,后面要有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结
构紧凑,完整、清楚地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
(三)记叙文的教学
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记叙文的教学。教 好记叙文,对学生思维
发展及语文学习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记叙文的教学呢?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理清文章层次,明确中心思想。
前文已经提过,记叙文是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择材 料的。所以,抓住中心思想,能透彻地
掌握文章的内容。如何才能够理清、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呢?要从记 叙文的特点及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些规律。可以从结构上、记人叙事上去探索;还可以从题目启示、开 头提示、议论
或文章的结尾等方面研究。
先谈从结构入手归纳中心思想。这种方法是先按 照文章顺序分段,弄清各段内容,写出
段意,点明其包含的思想;然后将各段所体现的思想进行统一、归 纳,就得出中心思想。但
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往往会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混淆。我们要引导学 生把两者区
分开来。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关系,是材料和观点的关系,两者虽然关系密切,归纳中心< br>思想时也把主要内容写进去,但两者并非一回事。通常所指的中心思想,不是指主要内容,
而是指 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来的最基本的、最突出精神、思想。如《西门豹》一文,写了
西门豹首先经过明查 暗访,了解人民受苦的原因,然后巧妙地惩治官绅和巫婆这一群恶人。
通过这些内容的叙述,我们了解到 破除迷信,宣扬科学的重要性以及西门豹的机智、实干。
而这些由主要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思想,也就 是课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可以从记人或叙事方面去归纳。通过记人或记事表明 作者对人
或事的观点、态度,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是记叙文最基本的特点。如果写人为主的文章,就要着重分析人物的形象。联系人物的身份、行动、语言、以及作者要表现人物哪一方
面的高贵 品质。这些品质便是作者向英雄人物学习的东西,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小珊
迪》一文,这篇文章写 了小珊迪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把零钱找给我的故事。课文中从小
珊迪三次请求“我”买火柴的语言语 气以及小珊迪的着装、动作,都有表现出小珊迪的穷。
而从弟弟的话中,就可以了解小珊迪如何受伤的过 程和原因。课文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
都表现出小珊迪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就 引导学生找出它的情节,遵
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领会作者写这些事件所宣扬的什么观点。把事件 的主要内容和
宣扬的文章所宣扬的思想、观点结合起来,就归纳出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 中心思想,往往不只用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文章开头的启
示、作者的议论和文章的结尾 入手去归纳中心思想。因此,领会和归纳中心思想应结合各种
方法,在教学每一环节,特别是在每一段具 体分析中,要引导学生边分析内容边揭示所包含
的思想,进而归纳出中心思想来。


2、着重分析好课文的主人公。
记叙文往往要突出人的因素。写事也 是为了写人。课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人物来体现
的。分析好人物,就可以用人物的品质来教导学生。 分析人物,就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
外貌、心理活动等来分析。如《小珊迪》,描写小珊迪外貌“只穿 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
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这句话是为了烘托出小珊迪的穷 困。从弟弟
的口中“我”了解到小珊迪没有回来找零钱的原因,反映出小珊迪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 br>分析好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外貌,就能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3、抓住写作特点进行分析。
内容是通过形式去表现的。抓住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对深刻理 解思想内容有很大
的作用。在记叙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塑造、材料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等特点进 行分
析。一篇好的记叙文,总是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塑造,总是站在矛盾的最前面,紧扣中心,
详略得当地选材,人物语言的运用也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讲清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就能
帮助学生理解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并使他们逐步掌握写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四)记叙文写作的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记叙文则是小学生最常用、最熟悉的体裁。因此,小学阶
段教 好记叙文写作是习作的最主要任务。了解记叙文的特点、体裁、学好分析记叙文,就是
为了让学生写好记 叙文。教学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写作,克服普遍存在的“流水帐 ”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
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去写作,使学生懂得写文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中心,以 自己的所见所
闻,真情实感为线索贯穿全文。作文时,引导学生动笔前,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提
纲。然后根据提纲一步一步地展。
2、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写得具体些、生动些、克服“ 空话连篇”的现象。在学生作文
中,通常会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喜欢用一些笼统的句子去代替具 体的内容,结果是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为了扭转“空话连篇”的现象,要求学生作文时写得“具体 、生
动、让事情说话”。在写作时,要选出几件比较好的事件,然后根据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来选择最典型的材料来写,并且要做到详略得当。
3、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克 服“无从下笔”的现象。有部分学生虽
然知道如何写才好,但是在下笔时始终都毫无头绪,半天也挤不出 半点来。要改变这种现象
的最好方法是要热爱生活,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如每天回校时看 见蚂蚁时停
下来想一想,每天坚持认真、观察它们的在各种环境的活动。晴天、阴天、雨天时蚂蚁的具< br>体表现如何;捕食时团结合作„„这样,他们就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中,看出不平凡的意
义,并 且做到每天都记录所观察到的东西和每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写作文是,选材选能
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 ,加上教师的具体指导,就可以比较熟练地写记叙文。
二、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发方式,通过客观的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类
别、来源等阐明事 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 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一)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1、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
2、写作的内容不同,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
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
明则 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
(二)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1、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重点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如《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
主要对象,说明中 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重点在于阐明事理。
(三)说明的结构形式和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 大体可分为并列、连贯、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
—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 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更具条理性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1、时间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2、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
后 、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
如《故宫博物 院》,就是运用了典型的空间顺序来依次说明的。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用推理过程来表现。 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
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逻辑顺序多 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
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 理的内在联系及
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再以赵 州
桥和卢沟桥为代表,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这符合
人 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四)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 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
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 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十
余种,写作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全目的,选用 最佳方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这 是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面前
常用比如例如等标志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 说明事物。
2、分类别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3、列数字 用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中出现的数字如果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
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作比较 是先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
事 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例如《人类的语言》
共三段,每段 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仅以第1段为例,其中有说话与吃饭、走路的对
比,对人类来说,这些都是 平平常常的,但与别的高等动物相对比,又都是极不平常的,都
体现了人类的特征。
5、画图表 指用示意图、表格、图等来说明事物。
6、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 是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
达。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
7、作诠释 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如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8、打比方 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仿之处来打比方。作用是:增加说明的形象
性、生动性。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 程序等,都要
求无准确无误。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
一段 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
中;石砌桥墩不能说 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
河面平行。
2、语 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
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 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3、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 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
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六)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性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要把握文章说明的是
什么事物,即说明 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性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如何找
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了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第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等)、形态(大小、长短 等)、性质(硬、软、冷、
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 正反等)等方
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
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
站在 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的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
布局;假山池沼的 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
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 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第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要边读 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
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 征所起的作用。
第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句、尾 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
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 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 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
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 说明顺序了。使
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 说
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第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 易看出文章的基
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 递
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
象 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
意图。说明中心 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
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 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第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是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遗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
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 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


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 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
绝对化了。
三、寓言童话
一、童话的教学
(一)童话的概念和特点
童话是在现 实的基础上,通过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它以叙事
的手法来表现中心,故事情节 曲折,常采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深入浅出的来给儿童一些
教益和启迪。小学教科书中有选编了很 多童话。其主要特点是:
1.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我们看《牛郎织女》 的故事,从小牛郎说到大牛郎,再说到他与织女的相遇、给合、生
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这些情节既完 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
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它是与个人愿望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这是一种创造想象
而不是再造想象。 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
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 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在童话世界里,牛
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咒话会 现出金银珠宝,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能
刀枪不入„„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里,孩子们也感到有 趣、自然。但是幻想不等于胡思
乱想。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它们之间往往是通过象征法结合起来的。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
或缩 小。如果童话话里的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
就会显得暗淡。童 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
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 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自以为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
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 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
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 高于现实,具有象意义。
3.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 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 洁、活泼、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
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普希金的《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金鱼的渔夫
和贪婪凶残的老太婆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情节、景物的反复叙 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
这们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曲折有趣。
(二)童话的种类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 (又称“知识童话”)
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 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1. 文学童话


①拟人化的童话。将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
中的人物。
②人物童话。是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③超人化的童话。即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的形象,如神
仙妖魔或者把某些抽象概念人格化。
2. 知识童话。也就是科学童话。以严格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据,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
科学发展的未来远景 ,用童话故事表现出来,以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三)童话的题材和体裁
读童 话同读其它体裁课文一样,也有字词句篇的要求,这是共性。童话又有自身的一些
特点,指导学生读童话 ,除指导把握共性之外,重点应放在个性上。
1.童话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幻想性。它是童话的灵 魂,没有幻想便不成为童话。只要有
幻想的激情,童话的河流便不会枯竭。其次是故事性,它需要有吸引 儿童的精彩的情节,能
让他们欲罢不能地看下去,关注故事的发展进程。
2.童话的题材 。童话的题材是最为广泛、自由的,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下至鸟兽
虫鱼、花草木石,以及不论有生 命还是没有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还是抽象,都可以通
过人格化方式,作为有鲜明个性的角色在童话 世界里粉墨登场。
3.童话的体裁。按照童话中出场人物的特性,童话可分为三类:①常人体。出 场的人物
以平常人为主,如《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②拟人体。出场人物以各类生物或无生物的人格化为主,如《快乐王子》、《小马过河》;③超人体。出场人物以具有魔法
的神怪巫 师为主,如《海的女儿》、《西游记》。
(四)童话的结构
童话结构通常有两种:
1.反复式。即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上具有一定的反复性,让不同的人物在相似的处境中活
动 ,通过比较显示出他们各自的个性,这种结构契合了儿童的接受心理美学。如格林童话《灰
姑娘》中三个 姑娘的对照,灰姑娘的两次拣扁豆、三次到母亲坟前的榛树下,都有具有一定
的反复性,反复性不仅推动 了情节的发展,又为塑造人物提供了机会;
2.还原式。从日常生活跃入童话世界中,经过一番畅 游后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中。如著
名的《绿野仙踪》在文章开头写女主人公多萝茜连同整座房屋一道被巨 大的旋风带到了一个
神奇的世界,在与稻草人、铁皮人、小胆狮一起历经一番光怪陆离的奇游后,她把银 鞋后跟
连续碰了三下说:“快带我回家,到爱姆婶婶那里去!”于是她又回到了家。
(五)童话的语言
低幼童话的语言,除平实、鲜明、形象外,多用短句和反复句,这是最突出的特 点。如
《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反复了三次;《小壁虎借尾巴》中
的“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也反复了三次;《一粒种子》中的“把身子挺一挺„„”反

复了四次。这样的语言,节奏感强,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儿童化的语言,学生便
于理解, 易于吸收。
(六)童话的思想
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已成为人类精神共同的部分 ,作为真善美的化身和人类智慧的
结晶,其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童话对于儿童具有震撼人心的品格。 它往往展示一场场正
义与邪恶之战,具有鲜明的立场,吸引儿童与自己理想人物一起欢乐、一起紧张,甚 至是同
呼吸共命运,使儿童的精神受到一次潜移默化的洗礼和觉悟。
(七)童话教学的要点
1.运用多种方式唤起儿童想象,从而理解童话内容。
幻想 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童话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学童
话时,不要过早地做理 性的分析,应注意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话中
的人格化了的艺术形象。有人说:“ 幻想是未来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的摇篮。”①用
音响唤起想象。②用图画唤起想象。③用表演唤起 想象。④用说故事唤起想象。
2. 要处理好幻想和现实,虚构和真实的关系
童话 故事虽然是通过幻想虚构的,但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真实.教学童话,要处理
好幻想和现实,虚构 和真实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读童话,联系现实生活,受到启发,教育。如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是虚构 的,但它是以小孩子兴趣无常,办事有始无终,顾此失彼这些常
见的缺点为依据的。为了使学生能体会到 童话反映的基本思想,受到教育,教师要做好由童话
的内容,思想到联系现实的引导.
3. 引导学生把握住童话的情节,建立起结构的感性概念。
童话故事的情节复杂有趣,其结构都 是完整的,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一个不
缺,我们不必进行细致的分析,只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 住情节,建立起故事要完整的感性概
念就好。《美丽的公鸡》公鸡自以为美丽—公鸡找啄木鸟、蜜蜂、青 蛙比美,它们都不与公
鸡比—公鸡很难过,去问老马,老马告诉它一个道理—公鸡天天打鸣,为人们做事 。
4. 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童话的语言,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语言。
童话的语言浅 显、生动、形象,对于发展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
揣摩角色,略带夸张的朗读是 学习、吸收语言的有效办法。朗读童话,要用接近口语的语气,
速度应放慢一点,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应 有的情感。有些童话,如《小马过河》,还可以分
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朗读中,受到教育,学 习语言,提高朗读能力。有些童话从
儿童年龄特点出发,有意识的将一些情节和语言稍加改变重复出现, 如《美丽的公鸡》,教
师可用来训练复述,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阅读经验的整合与多角度的改写。
童话特别是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经常会呈现类型化的特征,在童 话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
生整合所有童话的经验,进行故事类型的比较和归纳,培养提升学生对童话艺术的 鉴赏能力。


童话的幻想趣味及情节的离奇曲折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预测 、证实、补充、
修改,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冲动,在各个年级,都能顺利地开展读写结合的练习 ,
应寻找特别的写作角度,变化写作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获得理想的写作成
果 ,锻炼和提高写作水平,并建立写作的自信心。
二、寓言的教学
(一)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 拟人手法说明
某个道理或教训。所谓寓言即“寓意于言”。“寓”就是包含、寄托的意思。寓言一般比较
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和童话一样,也是
受孩 子们欢迎的文学样式之一。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情节一般比较简单);4.
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 凑;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
等手法。
(二)寓言的教学指导
根据寓言的特点,小学寓言教学必须抓好一个“寓”字,处理好“意”和“言”的关系。
从阅读教学角度 说,小学寓言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阅读寓言的能力,同时懂得 寓言的寓意,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怎样进行寓言教学呢?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紧扣题意,设置悬念。
教学寓言时,可首先通过题意的分析,让学生产生悬念,诱发学生的思 维。如第五册《守
株待兔》,株:树桩子;待:等待。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又如第四册 《狼
和小羊》,教学时也应先抓住题目中关键词“和“,让学生想象狼和小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2.引导读议,感受形象。
寓言的寓意是包含在生动的艺术 形象里的。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到了形象,才
能真正领会它的寓意。因此,寓言教学和其它文体 的教学一样,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感受形象,
通过感受形象来领会寓意。具体地说,可以从下面的几方面着 手:
(1)抓关键词句: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 受人物形象。如《狼和小羊》
一课教学中,教师只须抓住“故意找碴儿“这一关键词语让学生理解,为什 么狼要故意找碴
儿?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哪几次?这样,使学生对狼强词夺理的丑恶嘴脸和狡猾凶残的 形
象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抓寓言中的重点句子分析来帮助 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如一位教师在教
《狐假虎威》一课时,紧紧抓住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句子“狐狸和老 虎,一前一后,朝森林
深处走去。”与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2)抓感情朗读。
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朗读。感情 朗读,可
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如《狼和小羊》,就要指导学生读出狼恶狠狠的语气,小羊那温和、委屈的语气。在学完全文以后,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这样,在读中既可以提高朗读能力,又
能促使学 生进一步感受形象。
总之,教学寓言时,教师不能只讲是什么故事,什么教训,而应该从“语文” 这个角度
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去感受寓言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深刻地领会寓意做好铺垫。
3.深入浅出,理解寓意和拓展寓意。
寓言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 所说明的、所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因此,揭示
寓意是寓言教学的关键。
现在 的学生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如果他们从寓言中理解到新的寓意的时候,正确的,
教师要鼓励,错误的, 教师要注意引导。为此,教师往往要为学生跃上一级台阶做好铺垫。
如《狐假虎威》。同时教师还可以引 导学生联系实际,以进一步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培养观
察事物,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增强是非观念。
4.走进情境再现或补充故事
寓言是故事性很强的文体,有些老师对内容情节分析得 较多,虽然这样的学习学生也能
明白其中的寓意,但获得的教育意义是不够深刻的,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 被榨干了水份的标
签式的抽象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讲故事,在表演与领悟中让学生 轻轻
松松领悟寓意。也可以抓住一些意犹未尽的地方,让学生扮演寓言中的角色进行一定的补充,
这样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文本人物之间距离,学生对寓言中的艺术形象的印象自然也就深刻,
对寓言的理 解也就加深。
5.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寓言。
寓言的主题往往鲜明而深刻,和人 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确定
一个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主题或话题,让学生在掌 握方法的基础之上自编寓言,可以将方
法、观察、思考等连为一体,对学生知识的内化大有帮助。
(四)在寓言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寓言的学习应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遭遇
2.寓言的教学要重视让学生生自己去理解
3. 寓言的教学应当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4.寓言的教学不能偏离育人的目标


四、古诗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有相当数量的古诗,成为小学语文教学 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是我
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 国语文材料的
精华。它们以短小凝练、鲜明优美的形式描绘人物、事件或景物,并借事物的特点表现强烈 、
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
想 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这些古诗时,除对生僻难懂的地方进行 适当点拨外,主要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
法,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学懂古诗,从而形成自学能力。
一、适当进行点拨,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材中的古诗浅显易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要适当地对作者,对时代背景进行介绍;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适当就是抓住“点”来简介,切忌 长篇大论,“点”是画龙点睛
的意思,“拨”是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诗歌是诗人的心声,是时代的回音 ,一首诗的产生,
总有它的时代背景。因此,学习古诗首先得了解时代背景。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 是这
样点拨的,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唐朝皇帝的兄弟,李要篡夺皇位,结果被镇压,李白当时
整好在其手下做事,受到牵连,被流放,走到白帝城的地方传来了皇帝的赦免的命令,他非
常高兴,随即 坐船返回江陵,这首诗表达诗人返回途中的愉悦心情。由于教师的“点”学生
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到白帝城 ,又为什么返回江陵,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喜悦之情。这样适当点
拨,使学生很快得就能把握诗人的思想感 情,同时也有利于下面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总结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以杜甫的《绝句》为例,按照学习步骤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的。
第一步,引导学 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具体方法:首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使用工具书;
上网查询资料和与同学、家长、老 师及其他的长辈讨论。让他们自己相对独立地通过上网查
询、去图书馆查询、问大人、从诗书上找等方法 解决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选取
适当的义项,这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过程:二是用同义 词或反义词的替换。如“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要懂得“翠”是新绿色,“上”是飞 上,飞翔的意思,
进一步用其替换“翠”、“上 ”。
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方法是替换、添加、省略、换位。“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除了替换“翠、上”外,还 要用“叫”、“欢唱”替换“鸣”;“青
天”用“蔚蓝的天空”替换,进一步用“万里晴空”换位;用“ 一对”替换“两个”。这样
连起来解释就更通顺上口了。
第三步,引导学生找准诗人写的 人、事、景及特点。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写草堂周围的景色,顺序是先写树上,再 写天上,特点是黄、白、翠青相互映衬,
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


第四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古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直接用 一
个词语表达;二是间接用某个词语表达;三是暗含在全诗中。引导学生弄懂并能分辨出一首
古 诗属于哪一种类型,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绝句》就属于第三种类型,只能在理
解全诗的基础上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领悟古诗的意境。主要是通过“读”来使每 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以读为主是
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 且对文言文的学习,
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鼓励自读自悟,大 力提倡
“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
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把握诗中所写事物的整
体形象;把 握诗人整体的思想感情;把握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概括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上述程序结束后,可以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因为通过教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教方法,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 感性认识,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性认识就不 能深化,同时也达不到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因此还要引导学生概括并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 步形成对学习技能的意识化,从而
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古诗方法的自觉性。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并说 出刚才是怎样一步步
学习的,同时强调这就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古诗的方法要点概 括出来。
用一定的形式(多媒体更好)出示要点,由学生读,以强化对学习方法的意识。最后告诉学生这种古诗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在学习其他古诗时使用。学习方法的要点是:
1、理解字、词的意思;
2、弄懂诗句的意思
3、找准诗中所写的事物和特点;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领会古诗的意境。
四、引导学生用掌握的方法自学其他古诗
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初步形成古诗学习方法的意 识,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
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 生的自学实践才
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悟和归纳学法并不是 学
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
试 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所以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
运用方法的训练 。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
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 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
水平。最后要引导学生议一议自学古诗的结 果,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有


效,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对诗人思想感情 的体会是否准确。对理解不正确的地方要给予纠正,
对理解模糊的地方,要帮助分析给予点拨。
这种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古诗学法自学古诗,属于模仿学习。当学生经过多次这样的指
导训 练,反复强化后,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上升为独立学习水平,这时学生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 法就内化为古诗的自学能力,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 化为了
技能。

人日节-给老师的一封信200字


股权合作-音乐之王


苹果台式机怎么样-如何提升领导能力


三套车歌词-卷心菜怎么炒


消防员电影-他们吉他谱


奖券-人感染冠状病毒症状


万荷堂-xp自动关机


如何申请qq-梦见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