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个人简介表格-中国名人小故事
 
《树之歌》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识字2.树之歌 
  教材分析: 
  各种树普遍生长于我国各地,《树之歌》就是一首介绍
一些树的
歌。全诗从形状、颜色、喜好、花四个方面介绍了不同树种的特点。
这首诗意境优美,
韵律强。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能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对树木的喜爱。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树之间共生共
息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积累了学习诗歌的经验
,具有主
动识字的愿望和浓厚的朗读兴趣。他们喜欢阅读,有一定的合作学习
能力;大部分学生
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喜欢
表达,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首诗
歌意境美、韵
律强、浅显易懂,内容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需在教学过程
中借助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能初步认识11种树的形状,了解这些树的特点。培养学生爱
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至少读3遍。 
2、划出生字新词,进行口头组词识记,并描写生字。 
3、查找了解某一种树的相关知识,并带图片到学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
身边的
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
文,去认识它们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出示自读提示: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⑵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字词检测:⑴开火车读词语。⑵读一读,记一记。⑶四人小
组合作识记会认的生字。⑷检测生字。
  3、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要写的字,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⑵“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⑶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拓展阅读 
 
四、小练笔:请你用上本课学到的生字词,(最少三个)写一、
两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测生字。 
2.同学们课本18页画了几种树?你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树吗?今
天我们继续学习《树之歌》。
  二、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通过上一节课的
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
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
题和串
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3、出示金钥匙: 
核心问题:课文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树木的? 
  串珠问题: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从课文原文
中用下划线
画出前两节树木的特点。⑶品味一下后两小节描写树木的语句,说一
说所描写树木的
特点是什么?⑷课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运
用的好处是什么? 
  4..指导背诵。
  三、课后理解,拓展迁移: 
1、同学们中国俗语繁多,其中很多与树相关,俗语都有其深刻
的含义呢。 
 
  2、学生读课后第一题的句子,小组讨论其意思,全班交流: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句意: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
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
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
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
续繁衍、生生不息。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
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就是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树的俗语吗? 
  四、拓展阅读: 
《五谷树的传说》、《白杨树》、国学诵读、传统文化(歇后语) 
  五、小练笔: 
请你结合所查资料写一写你熟悉的、比较了解的树或其它动植物。 
  作业设计: 
1.按要求预习 
  2.抄写生字词 
  板书 
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识字2树之歌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