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材解读-、教学设计
只有你歌词-流着眼泪唱情歌
5 守株待兔 
 
一、 教材解读 
(一)教材位置
《守株待兔》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
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1.人文专题 
这一单元的主题“寓言故事”,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守株
待兔》《陶
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和略读课文《池子和河流》
4篇寓言。关于寓言这一主题,这是第一次以单元
的形式出现。 
2.训练重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有
趣,并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
,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
全面。”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寓言两则》,学习了《亡
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
意见,认真改正,就不
算晚。《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
律,急于
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经过几则寓言故事的学习,
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特点有一定的初步了解,与之
前不同的是,
本课是第一次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关于文言文,在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第24课
《司马光》是第一次出现,本文是第二次出现,
 
—1— 
学生对于文
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朗读方法虽然有了初步认识,但
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教材特点:
1.字 
①本课有“宋、耕、颈、冀”4个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其
中“颈”读三声,
学生容易读不准,“冀”学生容易读错。 
②本课有“守、株、待” 9个要求正确书写的字。重点指导
“颈”“释”的书写。“颈”右上方是横撇、点,不要写成“又”。
“释”的左边不是“采”,
要注意与“采”相区分。汉字书写要注
意穿插避让等书写规律,在书写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渗透穿插避让<
br>等书写规律,提高书写质量。 
2.词 
①学习本课生字,能运用生字组词造句。
②重点理解词语。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走:跑。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3.句
①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2—
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种田人。 
②兔走触株,折劲而死。
写出了种田人捡到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的高兴心情。 
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点明了种田人的具体做法,以及心中所想。重点引导学生读
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的停顿。
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是故事的结局,引导学生讨论“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
br>笑话?”从而明白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
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
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
事,一般不会成功的。 
4.段 
本文只有一段话,共有
5句话。第一、二句话介绍了故事的
主人公是一个种田人。第三句写出了种田人捡到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的高兴心情。第四句点明了种田人的具体做法,以及心中所
想。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因释其耒而
守株”这句的停顿。最后一
句话是故事的结局,引导学生讨论“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
话?
”从而明白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自己不主动努力,而存万
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
获,是不对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
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5.篇 
(1)思想内容、感情方面 
 
—3— 
本
文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简短有趣,告诉我们:这则寓言所
揭示的道理:
自己不主动努力,而存万
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
收获,是不对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
获,留下终身遗憾。 
(2)写作特点 
本课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
语言简洁,用词准确。 
第二,故事给人以启发,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三)课后思考题解读:
问题:1.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
诵课文。
本题编者的意图是让我们读好文言文,尤其要读准难读的语
句,并注意积累语言。
问题: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
笑话。
本题编者的意图是让我们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弄明白故事的
意思,懂得所揭示的道理。
问题: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
犯了什么错?
本题编者的意图是让我们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读寓言故事的
兴趣,并懂得所揭示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4— 
(一) 字词方面
1.字 
①本课有“宋、耕、颈、冀”4个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其
中“颈”读三声,
学生容易读不准,“冀”学生容易读错。 
②本课有“守、株、待” 9个要求正确书写的字。重点指导
“颈”“释”的书写。“颈”右上方是横撇、点,不要写成“又”。
“释”的左边不是“采”,
要注意与“采”相区分。汉字书写要注
意穿插避让等书写规律,在书写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渗透穿插避让<
br>等书写规律,提高书写质量。 
2.词 
①学习本课生字,能运用生字组词造句。
②重点理解词语。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走:跑。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二)理解内容方面 
本文只有一段话,共有5句话。第一、二句话介绍了故事的
主人
公是一个种田人。第三句写出了种田人捡到一只又肥又大的
野兔的高兴心情。第四句点明了种田人的具体
做法,以及心中所
 
—5— 
想。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这句的停顿。最后一
句话是故事的结局,引导学生讨论“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
话?”从
而明白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自己不主动努力,而存万
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是不对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
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三)写法 
领悟本课的两个写法: 
第二, 语言简洁,用词准确。
第二,故事给人以启发,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三、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
“宋、耕”等4个生字,重点读好“颈、
冀”的读音。正确书写“守、株、待”等9个字,重点指导“颈
”
和“释”的写法。
2.能正确理解并运用本课生字,并积累有关描写快、高兴的
四字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因释
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4.通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
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明白故事
揭示的道理,即切不可
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
着老经验
去办事,一般不会成功的。 
 
—6— 
5.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寓言
故事的兴趣,体会寓言是一面
镜子,懂得蕴含的道理。 
四、重点难点 
1.
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2. 通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注释等多种方
法理
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明白故事揭示的道理,即切不可
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
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
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不会成功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自主学习单。 
学生:熟读课文、自主学习并填写自主学习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合作交流补充完善学习单,小组内统一各项学习内容的答案。
3.确定本组汇报交流的代表,可以让汇报的代表在小组里练习如何汇
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主持: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那么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呢?谁来说一说?
小主持: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却揭示了非常深刻的道理,经常
 
—7— 
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方法,情节有趣,具有一定的讽刺性。下面,我们要玩
的游戏就与寓
言故事有关,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寓言故事”,看谁猜得又
对又快?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坐井观天、守株待兔)
小主持:“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了解,谁想讲给大家听一听?
小主持: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请同学们齐
读课题。
小主持: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单,请**来汇报第一项学习内容。 
二、学习字词
宋   耕   释   冀 
生:我来汇报学习第一部分,请大家跟我读。
生:我认为……比较难读,请大家再跟我读两遍。
生:大家还有补充吗?(感谢大家的补充!) 
生:感谢大家的补充。同学们,用词说句是识记
和理解生字的好办法。
我能用“释”这个字组词说句,“爱不释手——*******”,谁也想来试一
试?
指名回答。 
生:很好!请坐,谁还想来试试?指名回答。
生:我的汇报学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主持:感谢字词小老师!掌声送给他!
【教师提升】 
师:同学们积累的好词好句可真不少! 
 
—8—
  
师:请同学们看图猜字。(出示图1),给大家点儿提示,(出示图2),
谁猜出来了?生回答,出示图3。 
师:对,这部分与“耕”字有关,“耕的”右边“井”表示
田地的意
思,左边就是“耒”,这是一个象形字,形状像木叉,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叫做齿耙。
后来演变成这个样子,上面的三个横表示一只手,意思是用齿
耙翻地松土,为播种做准备。
师:请同学们继续来看图猜字。 
 
师:这是哪个省?生:山东
师:山东省的简称是——生:鲁。 
师:这是哪个省呢?生:河北。
师:河北省的简称是——冀。 
 
—9—
师:所以“冀”字最上面是“河北”的“北”。
师:同学们,结合图画、汉字演变、联系生活都是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你们认识这些生字了吗?
师:小主持人,请继续。 
小主持:感谢李老师!下面有请字词小老师***进行汇报学习。
三、指导书写 
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9个,请大家一起读。
生:其中“颈、释”比较容易写错,今天我来带大家书写这两个字。 
生:“颈”左右结构,左
右均等,并且左右同高,注意左上方第一笔是
横撇,在撇部分的中间部分起笔写点,不要写成“又”。 
左边的第二笔点
和第五笔提的收笔在竖中线上,为右边避让。右边要与左边紧凑一些。请
大家伸
出手指和我一起来写一写。 
生:“释”字也左右结构,左右均等,并且左右同高,注意左边不要写成“采”,爪子头第三笔点与木的竖合为一笔竖,而且“木”的捺变为点,
为右边避让。右边横撇的
撇尖和长横的起笔,穿插到左边来,这样整个字
显得更加紧凑、美观。请大家伸出手指和我一起来写一写
。 
生:接下来,请同学们握好钢笔,摆好写字姿势,(巡视全体学生的坐
姿和握笔姿势),把
这三个字分别各写一遍。 
生点评:表扬***的书写姿势!**,请把头抬高!或**,请把要挺直!
生:从同学们端正的坐姿,我知道大家都写完了,下面请李老师来点
评。
师:这是**同学的书写。(教师点评,点评时找问题多的书写。) 
 
—10—
师:结合刚才的点评,请同学们再来书写第二遍。 
生:写完的同学,请把第二
遍和第一遍进行对照,如果有进步,就奖
励自己一颗“书写小星星”。
小主持:获得书写小星星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恭喜你们成为今
天的“书写小明星”。
小主持:感谢书法小老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大家掌声欢迎李老
师。
四、学习课文 
1.同学们,这是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上个学期,我
们学过一篇文言文了,回忆一下朗读文言文,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呀? 
预设:
生1:语速缓慢。 
生2: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2.对,要想读准停顿,就要读得
声断气不断,(出示停顿符号),跟老
师一起来读一读吧。(教师范读)
3.谁想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4.明白了意思再来读,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下面,
我们就借助
注释来读懂这则寓言故事。请**小组上台汇报学习第三部分。 
汇报学习:
生1:我们小组来汇报学习第三部分。 
(一)生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1.这一部分介绍了故事是——生:一个种田人。 
 
—11—
2.这个种田人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生2:兔走触株,折劲而死。 
1.古时候,“走”是“跑”意思,“兔走触株,折劲而死。”可见,兔子
当时跑得怎么样?生
:特别快。 
2.有哪些词语表示快的意思呀? 
生:快如闪电、风驰电掣、快的向离弦的箭。
3.野兔为什么这么拼命地跑?大家猜一猜?生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带着我们想象的场景来读一读这一句,谁
想读?生
3.种田人看到撞死的野兔,是什么心情?生:高兴。 
4.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高兴?
生: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开眼笑、欣喜若狂。 
5.种田人乐滋滋的,心里想?
生: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呀! 
6.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
诗呀!谁来扮演种田人乐
滋滋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7.种田人越想越美,越想越乐!全班一起读一读。齐读。
8.接下来,种田人又是怎么做的? 
(三)生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谁能找到表示种田人动作的词语? 
生:释、守、冀
2.“释”就是“放下”的意思,种田人放下什么? 
 
—12— 
<
br>3.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生:松土、播种、施肥、
浇水、锄草、捉虫…….
4.是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种田人是怎么做的?
生:从此,种田人丢下出头,整天守在——希望—— 
4.教师引读:
师:早上,太阳升起,种田人——生:守株,冀复得兔。
师:中午,太阳高照,种田人还是——生:守株,冀复得兔。
师: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种田人依然——生:守株,冀复得兔。 
5.因为偶然的一天,一
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
样的好运气。这就叫做——生:守株待兔。
6.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 
(四)生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师:感谢**小组的精彩汇报! 
1.谁来说说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生
2.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看到种田人最后一无所获,你会对他说些
什么?
3.老师也想对他说几句话,谁想和配合老师一下? 
出示说话提示: 
自己不主动(
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是(不对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
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
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4.这就是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13—
5.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生 
6.我们的祖先把这个故事
概括成用简短精炼的36个字,这就是我们文
言文的魅力。谁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指名读。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 
2.看你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们
再来读一则寓言故事吧。(出示图画),
瞧,这是哪个故事?生:南辕北辙。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并想一想: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
错?学生自由读。
4.交流: 
出示说话提示: 
坐车的人想去(   ),(    )在(
),他却往(   )
走。 
5.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
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其实,像这
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
多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读一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李 艳
                               2019年2月10日 
 
—14— 
      部编版三年级下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绝句 
①迟日江山丽, 
②春风花草香。
③泥融飞燕子, 
④沙暖睡鸳鸯。 
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迟日:                      丽:
. 
泥融:                 .    鸳鸯:_________
.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_______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
时用一“丽”字点
染“江山”的_________景色。第二句诗人把
________、_________及其散发
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收到了
让读者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
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
归的________,正繁忙地飞来
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
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第四句
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_________也要享受这春
 
—15— 
p>
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的_________心情,也是诗
人对初春
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________情怀的表露。 
(二)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清明:               .纷纷:
. 
欲断魂:                 借问:              .
3.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
的“______”却独自
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_____、
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_______,更增添了“行
人”莫名的烦乱和
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
忧愁之中,赶
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
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
片
________。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
_________、明快。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6— 
二、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
似的
尾巴,凑成了____________的小燕子。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
由天上洒落着,千
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都像赶集似
的聚拢过来,形成了烂漫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文段选自《________》
2.第一段主要写了燕子的____________特点。
3.按课文内容填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二段中的一个比喻句或拟人句
5.文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荷花》片段,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
大
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
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
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
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
—17— 
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
br>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
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
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第______句描写荷叶。这
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
_______,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
语是
___________。 
2.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冒”用得好,好在哪里?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__ 
5. 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四、阅读《花钟》片段,回答问题。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
会发现,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
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
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
 
—18—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
万寿花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雾色中苏醒;月光
花在七
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
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用“—”画出拟人句。 
2.给最后一句话标标点。
3.用直线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4.在文章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察看(
)伸展(      )争妍斗艳   (     )  
五、阅读《火烧云》片段,回答问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口一会儿红彤彤的口一会儿金
灿
灿的口一会儿半紫半黄口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口葡萄灰口梨黄口
茄子紫口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
向西。马是跪
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
匹马大起来了,腿
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
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
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
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
,大狗
也不见了。 
 
—19—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
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
就
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在“口”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
手法,说明了火烧云
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请仿照划线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火烧云像马、像大狗、又像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
个。”这说明火烧云的又一个
特点是 _______。 
4.以上描写,说出火烧云的另一个特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句嘎然而止,余音萦绕,有
什么作用?
6.划出文中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
中把____比作___,突出了________ 。 
六、阅读《溪边》,回答问题。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20—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把文中的比喻句抄下来。  
2.《溪边》这首诗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3.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          、           、
         、 
             、
和
              。
4.这首诗有静、有动,如两幅水墨画。请把写“动态美”的语句
画上“____”线。
七、阅读《赵州桥》片段,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
车马,
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
个拱形的大桥洞,h
éng kuà(     )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
桥洞”。平时,河水从
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
shè
jì(    ),在建桥史上是一个chuàng
jǔ(创举),既减轻
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
—21— 
重量,节省了石料。 
1、根据拼音,在(
)里写词语。(3分)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2分)
3、这段话的第二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1分) 
4、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这
样的设计好在哪里?请分别
用“”和“~~~~~”在文中画出来。(2分)
5、“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1分) 
A、拱手; 
B、肩膀向上耸;
C、向外钻或顶
D、建筑物上呈(chéng)弧(hú)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
低。
八、阅读《守株待兔》片段,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
释其耒而守
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读音。
株(         ) 颈(       ) 耒(        ) 冀(       )
2.解释下列句中的“走”字和“释”,兔走触株(     )因释
其耒而守株(
) 
3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2—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九、阅读《蜜蜂》片段,回答问题。 
①一天,我在我家花
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
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
了
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
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
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
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
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
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
看到遥远的家呢? 
②第二天……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
它们逆风而
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
来了。
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文中加粗的字是多音字,请用它们的另外读音各组一个词,写
在下面相应的(  )内。
闷(  )  几(  ) 
2.“我”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试着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捉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这样做试验时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想一想,连一连,填
一填。 
—23— 
做法                        目的
A.捉自家花园的蜜蜂           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B.给蜜蜂做上记号             b.便于观察 
C.两里外放飞
c.与其他蜜蜂区分 
D.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法布尔________的品质。
4.“我”从这个试验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1)蜜蜂有超常的记忆力。(  )
(2)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  )
(3)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  )
(4)“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
向。”这是一个比喻句。(
) 
(5)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是为了减少阻力。(  )
十、阅读《肥皂泡》片段,回答问题。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
边去玩儿,母亲总教我们在廊
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
拌,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
那黏稠的肥皂水,
 
—24— 
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
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
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
扇子在
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
面上
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
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
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
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
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
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
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 组词:廊(    )     悬(    ) 
2.
写出同义词:破裂(       )      飘游)(      ) 
3.
找出制作肥皂水的过程的句子。 
 
4. 吹起来的肥皂泡是怎样的? 
十一、阅读《我们奇妙的世界》片段,回答问题。 
 
清晨,我们看到了日出,带来新
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
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它们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
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地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
 
—25—
空中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在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
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
画“---”句子将____ 比喻成_________。 
2.
太阳落山变换了____色_____色和_____色。 
3.
选段作者________按顺序写的。 
4. 作者认为我们的世界奇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十二、阅读《海底世界》片段,完成练习。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
行,每小时只能
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
比普通的火车还
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
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
做免费
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
像闪烁的星星。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这样的句子就叫 
_______
句。 
2、多音字组词。 
参cān( ) cēn( ) shēn( )
喷pēn( ) pèn( ) 
3、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和深水鱼的活动特点。 
4、选择填空。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举数字 
 
—26—
⑴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
⑵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
火车还要快。( )
⑶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
星。( ) 
部编版三年级下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一、(一)1.唐,杜甫 
2.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丽:美丽景象。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3.
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
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4.
初春,秀丽,春风、花草,燕子,鸳鸯,安适,喜悦。 
(二)1.唐,杜牧 
2.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
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
神情凄
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
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
情绪低
 
—27— 
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3.  行人,孤独,绵绵不绝,杏花林,清新 
4.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二、1.燕子 
2.外形
3. 轻快有力  剪刀  活泼 
4.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烂漫的春天。
一堆堆的书本像一座座小山,一个个可爱的蘑菇像把把漂亮的小
雨伞。 
三、
1.( 2 )(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 
2.3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
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
3.来来往往   许许多多   明明白白 
4.突出荷花的美丽和高洁,使荷花突现出来.
5.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非常美丽,那么看上去这
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四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
笑脸要是我们留心
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
 
—28—
时间是不同的。 
2. ;;...... 
3. .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
时间是不同的。 
4. 观察
舒展  争奇斗艳 
五、1. ,,,,。、、,。 
2.排比  手法, 颜色变化多
3、 形状多。 
4、 形状变化多而快
5、这样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更表现出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的
特点。 
6、比喻句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
天空着了火。”  , 句中把云比作火,突出了
火烧云变化多而快。 
六、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钓鱼。
3.垂柳   山溪   人   钓竿   红蜻蜓   鱼儿
4.“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七、1.横跨  设计  创举
2赵州桥非常雄伟。3.列数字  4这么
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
桥洞,
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
个拱形的小桥洞。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
 
—29—
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5.D 
八、1. 
2.跑; 放下
3.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
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
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九、1.纳闷 几个2.装纸袋  做记号  放蜜蜂  Bb Cd  Da
求实4.第③自然段。5.(1)× (2)× (3)× (4)× (5)√
十.1.走廊  悬崖  2.破碎  飘荡  3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
一只小木碗里,加
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4.吹起来的肥
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十一.1.太阳  大火球  2.金色、红色和紫色 3.时间  4.太阳的
颜色
十二1.中心  2.参加 参差 人参  3.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4.C  
B  A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