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2018年工作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第二单元单元导读 
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三
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
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
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
富
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
》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
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
br>《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
尊重,和睦相处。 
《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
点
,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
《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亨受眼前的舒适,只
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
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
启示。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
重点在《陶罐和铁罐》及《狮子和鹿》中,注意积
累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并
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结合图画将故事内容及道理,简单落实到书面。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题: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
人笑话的原因。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
的原因。
 1  181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一.猜图激趣,指导书写 
 
1.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讲故事的人
,
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呢?课件出示韩非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韩非子(约公
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
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承荀子
。 
2.看图猜故事。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
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
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让学生对照插
图猜故事。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守株待兔》就是我们
这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
事。(板书:守株待兔) 
4.解释题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题目是什么
意思。(
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
5.指导书写。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
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确读文,把握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
子多读几遍。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点拨“释、耒、冀”
的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划分课文朗读节奏。
(4)教师相机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A.学生尝试自己断句。 
B.标出朗读停顿: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C.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特点。 
②而身为宋国笑。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课文。 
(6)教师引读,感悟课文。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教师进行引读。(课件
出示故事) 
课件出示: <
br>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
株)。忽见一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耕者(因释其耒
 2  182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
笑)。 
(7)全班齐读。
2.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意思。 
(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常见的汉字。
(2)识记“耒”: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课件出示“耒”
的字理图。 
(3)识
记“耕”: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
一起来找找。“耕”即耕田、种地,而种地用的工具就
是“耒”。 
(4)指导学生书写“耕”:明确“耕”字左窄右宽,“耒”
字的末笔是点。
(5)理解“耕者”:“耕者”是做什么的?那“记者、作
者”呢? 
(6)古文言简
义丰,一个字常常有几种意思。我们已经
基本了解了文中字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又该怎样读懂古文的<
br>意思呢?(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 
(7)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 
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9)解读重点语句。
①出示“兔走触株”图文,“走”在古代字义为“跑”。 
②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图文,请
学生解释。明确:这
个种田的人丢掉了耒。(课件出示故事) 
课件出示: 
早上,太
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
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别
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
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
_______
____________:。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
桩,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师:种田的人就在那儿等啊等啊。学生齐读“因释其耒
而守株,冀复得兔”。
④那他等到兔子了吗?为什么?学生齐读“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⑤他等到了什么?(等到了别人的嘲笑) 
三、总结拓展,熟读成诵
1.探究原因,总结拓展。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183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2)如果你是农夫,此时,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_____________。
(3)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
(4)学生交流。(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
(5)那你打算怎么劝说农夫?请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
型练习) 
课件出示:
句型练习: 
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
(6)熟读成诵。 
①配乐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②摇头晃脑学古人读文。
③反复朗读,背诵古文。 
板书: 
 
 
 
 
 
教后记: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题:6.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正确读写“国王、
骄傲”等15个
词语。 
 4  184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
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
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懂得每
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
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它们分别是什么?(陶罐和
铁罐)
这两个罐子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点?(口大肚小……)
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点呢?(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
一个坚固,一个易碎……) 
国王的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
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
就去探究、学习课
文吧! 
2.板书课文题目,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陶、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2)同桌互查,学生领读。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脉络,选词填空。(课件出示习题) 
 
三.理解对话,品读感悟
1.了解陶罐与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9自然段,分别把铁罐和陶罐说的话
画下来,并用心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铁罐对陶罐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铁
罐的话)
(3)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
(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
(4)铁罐如此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生气了吗?它
 5  185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是怎么回答铁罐的?把陶罐说的话读一读。(课件出示陶罐的
话) 
(5)从陶罐讲的
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
(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卑不亢) 
(6)分角
色朗读。注意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理、气势汹汹,
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在读好的基础上还可以
配上
动作来表演。 
(7)同桌自由练习。
(8)指名表演朗读。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2.了解陶罐与铁罐的命运。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的样子发生变化了吗?请
大家快速阅读第10~17自然段。
(2)学生交流。(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3)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态度怎样?(高
兴、惊讶)为
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①找出人们说的话,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指导朗读。
(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它是怎么说的?
(5)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
(6)可铁罐听得到吗?(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板书: 
 
 
 
 
教后记: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6  186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课题:7.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会认“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
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
等12个字,正确读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体会故事蕴
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看,谁向我们走来了?课件出示小鹿的图片。
(1)描述小鹿:多美的一只小鹿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来给
我们描述一下它呢? 
(2
)谈话导入:鹿,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它们温驯善良。
但有一只小鹿,差点儿就成了狮子的口中餐……
到底发生了什
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
文题目)
2.字理识记:甲骨文的“鹿”有一双大眼睛、一对角、短
尾巴,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鹿”字。
 
3.指导书写。“鹿”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广字头,特别要注意
里面部分的笔顺:横
折、竖、竖、横。这个字的部首比较特殊,
不是广字头,而是“鹿”本身。 
通过创设情境,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的学习。引
导学生关注鹿角和鹿腿,让学生对鹿有初步的印象。相机教写生字“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
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将课文的生字圈画出来。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 
 7
187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
丽的珊瑚!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
出来…… 
3.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结合课后第二题,课件出示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课件出示: 
鹿非常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但是当
(遇到危险)时
,(腿)帮助它(狮口逃生),而(角)却让它
(差点儿送命)。 
(3)小结:能抓住关键词
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也就初步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感悟,正确评价。 
1.欣赏鹿角,体会惊喜。
(1)请学生朗读第2~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鹿对
自己的评价。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板书:鹿角美丽)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
吗?”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
束美丽的珊瑚!
①联系课后习题旁的插图,体会“匀称”“精美别致”的含
义。
②课件出示珊瑚图,发现鹿角与珊瑚的相似之处。 
③抓住“忽然”体会鹿的惊喜。 
(4)真是美丽的鹿角!假如你是鹿,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
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呢?(引导归纳:自豪、骄
傲、高兴……) 
(5)同桌互读。 
(6)仿写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___。
2.狮口逃生,体会腿美。 
(1)小鹿除了评价自己的角外,还评价了自己的什么呢?
课件出示: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8  188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2)鹿刚刚还挺开心的,这会儿却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这是为什么呢?(板书:鹿腿难看)
(3)指导朗读: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4)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向他逼近了。他看到了什
么?(课件出示狮子图片)
(5)指导学生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
3.体会腿美:鹿脱险了吗?他靠什么脱险的?(有力的长
腿帮助他脱险了) 
4.师
总结:有惊无险,鹿终于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我们长长
地舒了一口气。难看的四条腿帮助鹿狮口逃生。
 
板书: 
 
 
 
 
 
教后记: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题:8、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会认“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9  189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引入题目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池子和河流吗?你们喜欢池子还是
河流? 
(2)寓言有很多表达形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也是
寓言的表达形式之一。有一个池子和一
条河流是邻居,她们之
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故事吧!(板
书课文题
目:池子与河流) 
2.了解作者。 
克雷洛夫是俄国的寓言作家,有200多篇诗体寓言,代
表
作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苍蝇》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
多读几遍。 
 了解诗歌共有多少节。
 诗歌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正音:遵循(zūn xún);淤
塞(yū
sè);应验(yìnɡ yàn)。 
②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遵、尊”。
③分角色男女生朗读诗歌。 
2.整体感知。
(1)根据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
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池子喜欢_________的生活,而河流遵循___________的自
然规律,最后河
流_____________,而池子却____________。 
(2)学生自由表达。
三、明确寓意,拓展延伸 
1.感悟寓意。
(1)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有道理?为什么? 
①小组派代表发言。
②学生评议,互相补充。  
(2)借助诗歌中的语言,对池子或者河流说说你的心里话。
 10  181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课件出示: 
 池子啊,你整日___________
_,你留恋_____________
的生活,你忘记了_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
最终,
你_______________。 
 河流啊,你总是____________
,你不顾___________,
你懂得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至今,你_______
___。 
(3)生活中有没有同池子与河流一样的人呢?学生自主
交流。 
(4)作
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诗歌的哪
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一起读一读。
(5)这则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
该怎样做呢?
2.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板书:
 
 
 
 
 
 
教后记: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题: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积极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
2.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加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尊重不同的想法。 
 11  1811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刘杰浩所在的三(2)班的班干部轮
流制表。 
课件出示:
2.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三(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
担任的。
3.引出交际话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板书:该
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4.课件出示讨论示例。 
 
5.
讨论交流:面对不同的观点,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
流制呢?小组内讨论交流,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搭建支架,引导方法 
1.方法指导。
(1)首先,想一想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利与弊,明确自己
的观点。
(2)其次,针对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①可以结合班级情况举例说明。
②可以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 
③可以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
于班干部培养、
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交流前可以把观点和理由写清楚。
3.引导学生练说:想想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理由是
什么?
4.学生独立练说。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题: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仔细观察画面,合理想象,把画面写具体。 
 12  1812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引入习作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放
风筝的过程吗?
2.指名分享放风筝的乐趣。 
3.师总结:是啊,大家都喜欢放风筝,你看有这么多人在广场上放风筝呢!(课件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
看这幅图。(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二.观察图片,展开想象 
1.观察图片,初步感知。
(1)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整体——局部——
整体)
2.观察整体,概括内容。
(1)图上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他们在
干什么?
(2)尝试将上述要素连在一起概括图画内容。 
3.观察局部,说说细节。
(1)观察人物,看看可分为几类。(明确:一对夫妇和几
个放风筝的小孩) 
(2)
观察远处的一对夫妇,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你看
出了什么?(明确:丈夫的手搭在妻子的肩上,说明他
们非常
恩爱) 
(3)观察、描述放风筝时的动作。
①认真观察放风筝的小孩,请学生上台模仿表演。 
②全班交流。
③引导学生准确描述他们的动作。运用句式“首先……然
后……再……最后……”。
(4)模仿举风筝,说动作。
①小组成员观察并模仿举着风筝的小男孩的动作,小组成
员说出相应的动词。
②引导学生串词成句。 
4.联系生活,想象语言。
(1)思考图上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 
(2)指名说说他们的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
(3)体验角色内心。 
课件出示: 
 13  1813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看到天上的风筝,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 
风筝高高飞起来了,你会说:“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旁边的小女孩,你会说:“__________。” 
5.回归整体,自述故事。
再次观察图画,讲讲故事。整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三.示范引路,学生习作
1.课件出示要求,讲述故事。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联系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说说自己的感想。 
2.课件出示范文,交流表达。
(1)课件出示优秀范文。 
(2)你觉得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疑惑?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对于习作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写<
br>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对于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简单
地描写图画内容即可。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题: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补
充(二次备课) 
 14  1814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一.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学们,我们刚刚学
完一个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用自己的话
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课件出示: 
许多
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
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
忘。 
(2)课件出示分享方法。 
课件出示:
分享时应注意说清楚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2.寓言有道理: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
择其中一两个进行交流。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
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读寓言故事,会让
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
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1)学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
中受到启发。
二.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发现构词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先
结合拼音自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  无边无
际
(2)学生自读,检查认读。 
(3)同桌互查,指名读,教师正音。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
么特点?
(5)师生一起梳理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明确
lǜ
 15  1815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前两个是“AABC”式词语,后两个是“ABAC”式词语。
(6)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同桌互说。 
(7)仿写词语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依依( )( )  亭亭( )( )  斤斤( )( )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①补充填空。
②说说写写:学生自主说词,并试着写一写。 
2.感受人物描写。
(1)读一读,比一比。
①学生自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加点的词分别写的是
什么。 
课件出示: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
(juē)起了嘴,皱
.....
起了眉
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
....
两只美丽的角呢!”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 
......
②全班交流:加点的
词能去掉吗?(预设:不能,因为
第一个句子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鹿
对自己细腿的不满) 
③学生讨论:这些词对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样写能使
读者更清楚地了解
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2)说一说,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把加点的部分表现出来。 
②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
句子。
②再读一读,读好人物语气。 
③讨论不同位置的提示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一说,练一练。 
①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
②写完后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恰当。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总结方法:运用动作、表情等描写可以让提示语表
达得更加具体生动。 
 16
1816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3.学写通知。
(1)学生读通知,说一说,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几部
分构成的?(课件出示通知)
课件出示: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
部分组成。
(3)学生观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
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
下面。
(4)学生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
特点。 
(5)学生交流,归
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
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
(6)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课件出示通知内容) 
课件出示:
通知内容: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领取时间:4月10日下午4点。
地点:学校图书馆。 
通知发布人:学校教导处。 
通知发布时间:4月8日。
(7)完成后师生评议、修改。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眼脑机能训练 
教学目标: 
1.眼脑机能训练,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2.积累美词佳句,背诵自己喜爱的诗文 
重难点: 
1.积累美词佳句
 17  1817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补
充(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主持人:
) 
 1、一分钟注意力训练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2、三分钟课前演讲(演讲人:       )
二、在小主持人的带领下,按照眼脑机能二的流程训练 
  1、视野扩展训练 
2、焦点移动训练 
 3、闪读训练 
   4、搓手准备。
三、回顾本组文章(方法:想一想,说一说) 
1、说收获。
(1)说一说你积累的词语。 
(2)说一说你喜欢的句子。
(3)说一说你喜欢的课文。 
(4)说一说你积累的名言。
四、复习本单元需背诵的课文 
五、巩固生字、新词。 
 
 
 18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