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旅游的好地方-恭祝商祺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
 
本单元围绕“人生感悟”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
br>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
理。现代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
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
《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
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
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
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
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
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
有力量”的道理。“回顾·拓
展”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栏目,引导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联系自
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单元教学建议】   
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
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
文中蕴
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
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
 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要继续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默读。
朗
读要讲究层次和实效。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段落都适合朗读,选取值得积累和体验的
段落朗读。“讲
”主要是方法的引导和渗透,要讲得法,要导在关键处,疑难处。要设计好
关键性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
问题要有利于思维训练,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又可以给
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选编的《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
》《顶碗少年》《手指》5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学习这组课文,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
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
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
联系生活
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中运用。 
字: 
1. 本单元要求认读并会写的字词有:挪蒸秧 萎 番 锻 雅
勃 
挪移 蒸融 游丝枯萎插秧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赤裸裸专心致志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2.本单元要求认读的字词有:哲理英俊惊羡 幅度 慌乱 艰难 喧哗 附和 冒险 消受
机
敏 堂皇名义 薄弱 附庸 刹那间 座无虚席意想不到 惊心动魄 养尊处优
   3要求弄懂并能运用的词有:确乎涔涔潸潸 徘徊 莫名其妙 游丝 从从容容
语重
心长 
句: 
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孰为汝多知乎? 
④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
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⑤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
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
立自主的心。
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段 、篇: 
1.
背诵《文言文两则》《匆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桃花心木》《顶碗少年》。 
2. 能根据
《文言文两则》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
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
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抓住《匆匆》中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
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
的意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
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洗手的时候,日
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从
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
两部分不仅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无奈与遗憾,更要让学生能仿写片段,培养学生的语感,
感悟时间的宝贵。
4.抓住《桃花心木》中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
的写作
方法。设计适当的练笔,让学生学习这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5.弄清《顶碗少年》的课文内容,了解课
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
生哲理。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
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6.概括课文《手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
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成语故事:
通过学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理解其寓意。 
日积月累: 
积累人生格言警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求学生不仅会背,会默写,更要明白其寓意,能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运用。 
  
交
流  平  台: 
  
1、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见解的方法
2、交流如何获得见解;本组课文表达的特点;学习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口语交际: 
p>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让学生讲讲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
br>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
次获奖
,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 
习作:
本次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 
第一个内容是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二是
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
第三是看漫画《假文盲》,写感想,题目自己定。 
 
单元训练题(考点) 
本组课文有: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第二课《匆匆》, 第三课《桃花心木》, 第四课《顶
碗少年》,第五课《手指》。本组学习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在把握
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一课
文言文两则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 
 
一 字: 
1.易读错的字(用“√”选出词语中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 
 
孰为(wéi
wèi)汝多知(zhì   zhī)乎?     弗(fú   fó)若之矣      
 弗若与(yú  yǔ ) 
 
2.多音字组词:   
jiǎo (     )          yù(     ) 
 
缴
与 
 
zhuó(     )            yǔ(     ) 
二 词: 
 
1.近义词:  
 
 教诲——教导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缘故——原因   争辩——辩论   判断——判决
 
擅长——善于 
2.反义词:  
 
遥远——附近   清凉——炎热   
3.《两小儿辩日》找出文中3对反义词。 
(         )(           )(          ) 
4.形近字组词: 
 
辩(      )   盂(     )   仓(
)   决(      ) 
 
辨(      )   孟(     )   沧(
)   诀(      ) 
 
辫(      )   盘(     )   苍(
)   抉(      ) 
 
弈(      )   俱(     )    援(
)    盂(     ) 
 
奕(      )   惧(     )    缓(
)    孟(     ) 
 
5.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           )      (           )   (
) 
 
6.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
(           )  (            ) 
 
三 文学常识: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作者:(      )名:(
)字:(      ),是我国古代(     )家、(
)
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
)”。 
 
(2)《学弈》选自(
)。这部书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 
(3)《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4)《两小儿辩日》作者:(       )。本文选自(
)。 
 
(5)《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
个孩子
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
(
)。 
 
四 句子: 
 
1.解释句子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2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我以日出时去人近,二日中时远也。
 
5)孰为汝多知乎? 
 
2.修辞: 
1)抄写《两小儿辩日》文中两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2.本文中的句式: 
 
1)判断句: 
通国之善弈者也。 
 
2)设问句: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反问句: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熟为汝多知乎?”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 整体感知: 
 
1.学弈》选自《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人由于学习______的不
同,所以学习_______不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
为
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认为______________,故事体现了两
小儿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的写作特点: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展开故事情节。 
 
二 形成解释: 
你同意《两小儿辩日》中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三
作出评价: 
 
1.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四 课内阅读: 
 
1.《学弈》的主要内容、中心是什么? 
 
《学弈》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
学
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
这件事,说明了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是什么?
 
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
br>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
决,被
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
译文: 
 
《学弈》弈 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
只听弈
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
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
为他的智力
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
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
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
起来
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
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
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 匆匆 
 
一 字: 
1.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zhēnɡ rónɡ      yóu sī
chì luǒ luǒ 
 
(      )  (          )   (
)    (           ) 
 
2.查字典 
 
“蒸”是___
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
法应先
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字典中“蒸”的解释有:①蒸发;②利用水蒸气
使食
物变热;蒸饭”一词中“蒸”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3.多音字组词 
yān(      )        cáng(      )      chǔ(
) 
 
燕                  藏                处
 
yàn(      )        zàng(      )      chù(
) 
   
jǐn(      )        zhuǎn(      ) 
尽                  转 
 
jìn(      )
zhuàn(      ) 
 
二 词: 
1.形近字组词
 
 挪(        )  蒸(        )   掩(       )
稞(       ) 
 
娜(        )  丞(        )   淹(
)       裸(       ) 
 
俺(       )       棵(
) 
 
2. 近义词 
 
枯(        )    空虚(
)   徘徊(        )挪移(        )  
 
觉察(
) 叹息(        )  确乎(        ) 
 
3 .反义词  
枯(        )   空虚(        ) 匆匆(        )聪明 (
) 
 
4. 仿照例子写词语。 
 
(1)赤裸裸  (
)   (           )   (           ) 
(2)匆匆忙忙(         )   (           )   (
) 
 
(3)无缘无故(         )   (           )   (
) 
 
5. 词语搭配 
 
(         )的日子    (
)的双眼    (      )地挪移  
 
三、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
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有_
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 
 
2.各种句式:
 
1)比喻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
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
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拟人句: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
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
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3)排比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
br>《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____(文体)。文章紧扣______
____二
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
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二、提取信息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 
 
作者
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出了日子去来的匆匆。如,“洗手的时
候,日子从水盆里
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三、形成解释
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的流比作____
______,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
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出评价 
 
1.文章有三大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
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
_____________
___,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
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
他便伶伶利利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你觉得作者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匆匆》作者、主要内容、中心是什么? 
 
本文是现代
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
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
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
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
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五 课内阅读: 
 
1.作者运用极新
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
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
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
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
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
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
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第三课 桃花心木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 
 
一 字:
 
1.看拼音写词语。 
chā yānɡ        kū wěi
yǔ zhònɡ xīn chánɡ 
 
 (          )   (
)   (                   ) 
 
bó bó shēnɡ jī
wú yuán wú ɡù       jī yè  
 
(
)    (                 )  (       ) 
2.用“√”选出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膝盖(qī    xī) 
3.查字典 
 
“雅”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应查(   )部。 
 
4.多音字组词 
 
kōng
(      )        zhǒng(      )       mó(      )
 
 空                  种                   模
 
kòng (      )        zhòng(      )
mú(      ) 
 
  
 
dǎo(      )
sǎn(      )         zā 
 
倒
散                    扎 zhā 
 
dào(      )
sàn(      )         zhá 
 
二、词 
 
1
.近义词 
 
特别—特殊            偶尔—偶然
优雅—雅致 
 
莫名其妙—不明不白    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勃勃生机—生机盎然 
 
2 .反义词: 
 
特别—一般
偶尔—经常                模仿—独创 
 
莫名其妙—一清二白
语重心长—轻描淡写 
 
勃勃生机—死气沉沉 
 
3.四字词语 
(1)填空 
 
 
(    )(    )生机    (    )(
)容容     莫(  )其妙   
 
 狂风(    )雨         无(
)无故      语重心(   )  
 
(2)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a.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 
 
b.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
苗的
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 
c.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
) 
 
4.照样子写词语 
 
勃勃生机   (
)(             )(             ) 
 
从从容容   (
)(             )(             ) 
 
无缘无故   (
)(             )(             ) 
 
5. 形近字组词
 
秧(      )   锻(      )    番(      )
勃(      ) 
 
殃(      )   缎(      )    翻(
)      脖(      )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整体感知 
《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________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运用
了__________的手法,
作者借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
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
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提取信息 
 
1. 奇怪的是,他来
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
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
浇得少。 
 
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这句话写了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
点奇怪: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一是种树人来的时间不确定,没有规律,有时
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二是浇水的
量也不确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
得少。) 
 
2.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种树人这样做在培养树苗适应环境、自我生长的能力。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以
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能够顽强地生存。 
 
三 形成解释: 
 
(1)“不
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
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等。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
雨雨的考验
,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
如,生病了、考试成绩下
降了、和朋友发生矛盾了…… 
 
四 作出评价; 
 
1.
本文作者、主要内容、中心是什么?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
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
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
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
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 .写作特点:
 
本文运用了联想、借物喻人的手法。 
 
五 课内阅读。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再枯萎了?) 
 (因为桃花心木在种树人的精心调教下,学会了适应环境,能够在“不确定”中生存,它们
学会自己
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所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
枯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