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温柔似野鬼°
962次浏览
2020年12月18日 09: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黑痣算命-少先队出旗曲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奚元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
幽默。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
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 ;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
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
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 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
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 慧,
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
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
(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
相矛盾》。)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
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
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 )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
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 -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
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 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 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
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
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
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
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
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
二是“应声”的“应” 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
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 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
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 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
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
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
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
巧妙。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育。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
结。
梁国杨氏 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
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
(板书:杨氏子)
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
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
(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 ?(甚)为什么?(一个“甚”
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 孔君平)知
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
君平 ,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
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 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诣”是什么
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意思?(他,指


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
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 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 的父亲一
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
孔君平并没有马上 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
很熟。)
(6)指导朗读。
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谁为谁“设果”?(联系< br>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 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
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
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情好客的杨氏子的赞
扬。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 :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情好客的杨氏
子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 “此”是什么意思?(这,
这里 指杨梅。)“应声”是什么意思?(马上回答。)“未闻”是什么意
思?(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
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 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
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 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孔君平
指着杨梅给 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
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 部分。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
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 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
很幽默,也很 有趣。)(板书:杨梅 杨家果)
(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你能说说孩子
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
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 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 ,既
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
家的果”这个意思,使 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
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 语言的机


智幽默。)(板书:孔雀——孔家禽)
(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
1.孔君平拿 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是
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可是 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
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
反驳。 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
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 ,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
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
(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
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 理解:应声答
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思维敏捷、 机智,说话有礼貌,)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 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


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聪惠。”(板书:甚聪惠)
四、熟读成诵
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
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3.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背诵比赛。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课堂小结:
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 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
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
运 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
2.拓展阅读:搜集并阅读《世说新语》中更多的故事, 和同学互相交
流。如《谢太傅篇》、《徐孺子篇》等。
六、拓展阅读。
五、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
言妙处。
2.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如歇后语、谚语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等。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中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内容


杨氏之子——甚聪惠
孔君平 杨 梅 杨家果
杨氏子 孔 雀 孔家禽

22. 手指教学设计

课题 手指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弦 、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
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 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 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
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
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 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
理,感悟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 义,
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
窈窕、爱憎、养尊处优 ”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 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
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 来读读课
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板书课题)
2.鼓励交流:同学们,你们说,哪根手指最好看,哪根手指最有
用?(学生自由发言。) < br>3.导入课题:对于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的美丑和作用,同学们的
说法各一。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 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
目就叫手指。(板书课题:手指)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 江
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
家,原名润,又名仁、仍 ,号子觊,后改为子恺。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
弘一 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
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 世。
5.谈话过渡: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
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交流,解答遇到的
不懂的词语。
2.指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3.互相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 ),最后总结写


( )。 < br>4.互相交流,并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
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
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写)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分写)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
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 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
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总写)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阅< br>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
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 根手
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
法。
2.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
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 ,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
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作者< br>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
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 ,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具
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 、
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
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 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
姿态,各具 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 br>(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
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
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 要由他去试探或
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
伤,他消 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 br>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 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
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 ,勾勒出
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
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
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 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 为
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 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 会这句话蕴含的道
理。)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 ,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
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 么强弱、美
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 达
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 师根据表演
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大拇指——最能吃苦
食指——能干机敏
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中指——养尊处优
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课题 童年的发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 字义,识
记字形。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
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
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 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
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 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 趣
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
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
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
着受 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
语言风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 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 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
的。原来,蒲公英 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
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 色的花瓣被包
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
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 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
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板书:发现) 2.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 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
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 溜
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
而把它踢飞了。
(1)读一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感受 到作者童年生
活的快乐和自由。(在“发现”前板书:“童年”)
(3)童年是天真烂漫的,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
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你 们的


童年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我发现了后山洞里的一个小秘密;我发
现了母 鸡吃石子越吃越有味的;我发现在下雨前夕蚂蚁们会团结协力
搬家;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 会儿闭眼;我发现下雨过
后天空会有彩虹……)(补充板书,完成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齐
读 课题
3.简介作者 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1828-1903),俄国儿
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
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其编 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
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 罗斯
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
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
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再读课文,想 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发现的?是
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


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文章开头用倒叙悬念法。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
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
程。先是由梦中飞行,然后到人 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
什么是9个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 )主要讲的是“我”在六年级的
一次生物课上,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但因为“我”的高兴,< br>使我受到了惩罚。我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出要求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
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 ?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
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重大
的发明与发现”。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
感受。
4.教 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课文主要讲了“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


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 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五、细读文本,探究“发现”。
(一)阅读开头,了解发现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
思考的结果。
1.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自己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我”的发现是“有关胚胎发育规律”。
(2)“有关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 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
啊!那些生物学家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
孩子却发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小结:文章学里讲,倒叙能制造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发
阅读兴趣。
(4)谈话过渡: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告
诉他的,那还可以理解,而“我 ”偏偏说:“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真的奇了。同学们,你能相信吗?让我们继续阅读后面的课文, 了解“我”
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谈自身的体会。
(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1)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
描写的情景,看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体会到“我”在梦中飞行
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4)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
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 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谈话过渡:“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
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
问题。“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的?(板书:梦中飞行 引发思考)
2.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1)我们一起找到老师, 请他给我们解答。“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老师是怎样解答的?(学生自由发言)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
……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2)读一读,看老师给出满意答案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
见。)
(3)教 师小结:“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
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人怎么会是鸟?”老师都快招架
不住了,于是说:“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虚晃一枪,开始撤退。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老师丢给“我”另一个


问题:“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
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 燃了。
(4)指导朗读:“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
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后一个问题都
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 中,感受到“我”强烈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
心情 ,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5)谈话过渡: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
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
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 些特征。
3.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1)谈话引导:“人究竟是怎样来的?”正是问题的 牵引,“我”才会
一步步前进,到达“发现”,收获成果。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
案,那 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找吧。“我”是怎样寻找答案的?(学生各
抒己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
某些特征。
①用心朗读这句话 ,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
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初步
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②教师小结: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 用功和努力——“痴
迷”、“翻来覆去”。“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

< p>
征。”这想法够痴迷了吧。
③问题交流:“我”经过考虑、推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
发言,教师小结。)
(2)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
理。
①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
话。
②联系整段 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
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③教 师小结: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
“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 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
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
的感慨。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板书:绞尽脑汁 惊人发现)
(三)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1.证实发现。
(1)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又过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
过程。
(2)引导交流:当老 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
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 观点完全


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
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因为在当时,对于同学和老
师们来说,人体发育是一件神秘又严 肃的事情,老师认为这件事对于
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以严肃的面孔来面对。所以,当我在笑时,老师误以为我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的事。)
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把“我”轰出了教室。)
3.谈话过渡:“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 获得表扬夸奖才对,遗憾,因为表
达得不是时候,结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师给轰出教室去。但塞翁失马, 焉
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终于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世界上
的重大发现,有时候还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 br>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①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②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
的遭遇,用自身的话举例说 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布鲁诺、伽利略生平
(2)教师小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 学事业发展过
程中的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
用幽默与自嘲 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
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 了什么呢?这句话
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板书:遇到挫折 悟出道理)
六、结合课文,赏析主人公。


1.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 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达成一致意见。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板书:富于幻想)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板书:执着探索)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 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
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
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板书:幽默风趣)
听完这句话,……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费奥多罗夫是个天
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 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 察的习惯,
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
神。)


3.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 小结: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
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 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
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
的开 始。
5.读写结合提高能力:以《童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
的一次发现板书内容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富于幻想
童年的发现 绞尽脑汁,惊人发现——执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风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
《我们都来讲笑话》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都来讲笑话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丰富学生的生
活情趣。
2.培养学生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别人的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能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一个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
1.掌握说笑话的注意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2.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说笑话的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
笑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老师讲笑话:蚂蚁怎么说
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回到教室就告诉教师:“老师,树下有好多蚂
蚁!”
老师点点 头,忽然想到蚂蚁(ant)这个词的英语一开学就教过了,想看
看小朋友是否还记得,便问:“那蚂蚁 怎么说?”
小朋友一脸茫然,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说:“蚂蚁,他,他没有说话!”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一则小笑话,不仅能把我们逗笑,让我们放松心情 ,还
能让我们学到知识。多好啊。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笑话,一块儿分
享笑话带给我们的乐趣 。(板书课题: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学生齐读课题
二、互相交流,了解笑话。
(一)笑话从哪儿来。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准备的笑话都是从哪儿来的?(小组
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笑话从哪儿来
可以是网络、书籍和报刊上看到的笑料,也可以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
趣事,还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经 历。
(二)讲笑话有什么技巧
1.指名学生讲笑话,师生评议。
2.小组同学根据评议情况总结讲笑话的技巧,小组长根据小组学生的
发言进行整理。
3.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讲笑话有什么技巧
(1)要把笑话内容熟记下来。
(2)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和语气。
(3)要沉住气,自己不要笑场。
(4)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习惯。
三、提出要求,选择笑话。
1.同学们在课前一定收集了很多笑话,课堂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 的笑
话都说给大家听,这就需要选择笑话。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笑话?(小组长根据学
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选择笑话
(1)选择的笑话在内容上一定要幽默有趣。


(2)选择的笑话情节比较简单,形式要短小精悍。
(3)所选笑话还要语言浅显易懂。
(4)所选笑话一定要内容健康的,最好能蕴含一定生活道理。
4.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精心选择笑话。
四、分组交际,精选笑话。
1.教师提出小组交际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项活动,先在小组里讲,看谁在小组里讲
得最好。
(2) 讲笑话时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懂,
否则不会起到逗人的效果。说笑话时如果 能配以动作姿势,效果会更
好。
2.小组同学进行练习。
3.小组同学互相评价,评选出小组内最有趣的笑话和故事大王。
五、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派代表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用心倾听,做一个好的听
众。
2.本组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
3.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
4.评选出最幽默的笑话和笑话大王。
六、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学们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学会了讲笑
话,懂得了笑话不仅内容短小精悍、幽默有趣 。更重要的是有些笑话


让人笑过之后还能领悟出深刻的哲理。
2.课后作业:搜集和积累笑话,利用课余时间说给自己的同学或家人
听。
板书内容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
教学设计
课题 漫画的启示 课型 习作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和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把握漫画的特点。
2.仔细观察图意,体会画家用意,可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
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学生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
作文的写法。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初步掌 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学
会从不同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想 法和看法,写清自己自己
的思考。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 ,学会从不同角度联系生
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写清自己自己的思考,初步掌握漫

< p>
画作文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欣赏漫画,导入课题。
1.欣赏漫画。几幅漫画
(1)同学们这是老师事先准 备好的漫画,请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交
流,并选择小组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幅漫画,说说漫画的图意、作 者
的用意及自己喜欢的理由,以及自己的思考。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2.了解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
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 、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
某些人和事。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
活的启示。
3.谈话导题:翻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板
书:漫画的启示)
二、出示漫画,看图评说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两幅漫画
2.小组同学选择自己小 组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幅漫画,认真观察相互
交流。也可以交流小组同学自己收集的一幅漫画。
3.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4.交流漫画《等着乘凉》。


(1)谁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一颗刚栽的 小树下蹲着一人,一个
准备浇树的人问蹲着的人:“你干什么?”那人回答说:“等着乘凉。”)
(2)作者画这幅画是想讽刺什么?( 《等着乘凉》是中国著名漫画家
华君武的一幅作品。该 作品带有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深刻讽
刺了那些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
(3) 说说自己欣赏漫画后的感受。(人生活在社会中,固然总是需要
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但是每个人如果都不肯付出
自己的心血和劳动为财富的创造尽职尽责,那自我满足就会是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的基础和源泉。)
5.交流漫画《假文盲》。
(1)谁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几个身材高大、神情冷漠的男 人挤
占了“母子上车处”,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无奈地站在一边张望。)
(2)作者画这幅画是想讽刺什么?( 《假文盲》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华
君武在一九八九年的一 幅作品。该作品带有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
画,深刻讽刺了那些不讲文明、不讲秩序、毫无同情心和廉 耻心的人。)
(板书:欣赏漫画 了解内容)
(3)说说自己欣赏漫画后的感受。
(板书:借助提示 了解含义)
(4)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假文盲”的现象呢?当 我们看到
这些“假文盲”现象时,你会有什么想法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把
你独特的感受说出 来。


(板书:联系生活 获得启示)
三、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漫画的启示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教师总结漫画作文的要点
第一:仔细观察图画,把握画面内容。
看图作文的首要环节在于观察,《假文盲》这幅漫画,在观察时,必
须把握以下内容:
(1)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
(2)从人物衣着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3)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
(5)“假文盲”是什么含义?
在观察的基础上,可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图画的内容。
第二:展开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展 开合理想象,是把习作写具
体的关键。根据《假文盲》这幅图画,我们可以这样想象:
(1)从图画上人物的衣着看,这天的天气怎样?除了这,你还会想
到什么呢?
(2)四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的?他们当时心里
可能会想些什么?
(3)那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


能会对他们说些 什么?四位男子又是如何回答她的?
(4)周围的旅客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会议论 些什
么?四位男子听到人们的议论会怎么想?怎么做?
(5)四位男子最后是在“母子上车处 ”上车的吗?他们或许是被车
站的民警叔叔劝走的,或许是听到人们的议论不好意思走的,或
许 ……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
针对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的不文明行为 ,你有何感想?当不
少旅客纷纷指责这种不良行为时,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在简略地记
叙事情 之后,生活中有这样的假文盲吗?可以把这些看法和想法以议
论的形式写下来。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1)观察: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2)思考: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 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
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3)撰写: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
(4)写完后,同学互换习作读一读 ,看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不
是写清楚了,再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
2.独立构思, 完成初稿: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漫画,运用学到的
习作方法,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 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
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 好的
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尤其是富有个性< br>的、与众不同的习作应给予充分肯定。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
明辨是非,感悟生活,树立正 确的舆论导向。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习
作成功地快乐。
(2)互相评价:从哪里受到了启示,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七、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大家学会了看漫画作文的方法。但是文无定 法,你还可以去尝试
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你的作文符合了写作要求,只要你写出了真情
实感, 就是一篇好文章。
板书内容
漫画的启示
(1)欣赏漫画 了解内容
(2)借助提示 了解含义
(3)联系生活 受到启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交流,会听会说。
2.能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的特点。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能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了解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学完这个单元的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3.指名谈感受。
(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杨氏之子》语言幽默诙谐,故事 通俗易懂,用
简单的语调简述了一个关于语言的小笑话。他们的对话围绕姓氏特点
来做文章,问 答巧妙,令人捧腹。
(2)《手指》这篇课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
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童年的发现》中,作者被 老师误会时,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
自己,让一件普通的事情显得活泼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小组交流讨论句子表达的特点。
(1)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
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比喻手法 写出中指在五指中的地位)
(2)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
树林间攀援、穿行。
(比喻手法 写出体操运动员动作的灵巧、技术的娴熟)
2.从下面情景中选一个说一说。注意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游子回到家乡。
(2)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
(3)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教师点拨:①游子回到家乡:再次踏上故乡,他激动地跳下汽车,飞奔< br>到村前的那棵大槐树下,像一个饥饿的婴儿扑进母亲的怀抱。
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雨点落在 窗户玻璃上,像一颗颗透明的豆子,
啪嗒啪嗒地滑到窗户下面去了。


③远处传 来一声巨响:他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巨
响,如一声闷雷,又似一个炸弹突然在他身边 引爆,把他从书中的世界
拉回到了现实。
3.读一读,跟周围同学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
样子写一段话。
教师点拨:这段话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大拇指的各种用处,
生动地表现了大拇指的吃 苦耐劳、默默奉献。
示例:在这个班里,只有毛毛是最调皮的。班里的窗户玻璃破了,那是
他 踢足球时的“杰作”;班里的黑板上画满了小乌龟,那是他的美术作
品;同桌的椅子瘸了一条腿,那是他 的“小发明”——卸掉螺丝;一个
小女生的书包里被塞进了一条玩具蛇,那是他的“实践课作业”。
三、书写提示。
1.有没有同学学过书法呢?书法课上老师又是怎么教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书法家及其字体,指导学生好好写字、认真写字。布
置作业:写一幅书法作品。)
2.参照课文,分析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体这种气质具体表现为:
(1)庄严正气。
(2)伟岸饱满,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
(3)元气充沛,主要表现在用笔和结构两方面。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句子,探讨意思。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意思: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意思: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却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意思:同情心是仁的开端。)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意思: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不会去做了。)
2.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名言古训的意思,从中得到教育。
4.熟读成诵。


夜明猪-梦见有人拿刀追杀我


写给15岁的自己-wps表格的基本操作


英雄6-breakinto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九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信自己-qq表情文件夹


大气污染防治-清明节英文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税顾问


掷铅球-你能把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