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温柔似野鬼°
823次浏览
2020年12月26日 00: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海瑞传奇-教育网邮箱

2020年12月26日发(作者:钟南山)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第十一讲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
知识提要
理解和初步掌握: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加法原理: m
1
+m
2
+……+。
乘法原理: m
1
×m
2
×……×。
经典例题
例1 小刚从家到学 校要经过一座桥,从家到桥时有3条路可以走,过了桥再到学校时有4
条路可以走(如下图)。小刚从家 到学校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A
D

E

B

学校



F
C

分析与解:
把从小刚家到学校的路分为两步。
第一步从家到桥,第二步 从桥到学校。这两步中每一步都不能单独走完从家到学校的路,
只有两步合在一起,才能完成。
从图中看出从家到学校共有12种不同的走法:

根据此题,得出如下结论:
乘法原理 要完成一项任务,由几个步骤实现,第一步有m1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有
m
2
种不同的方法;……第n步有种不同的方 法;那么要完成任务共有: m
1
×m
2
×……×。



5
6
7 8
例2 有四张数字卡片,

用这四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
分析与解:
用卡片组 成三位数要分成三步,第一步选取百位上的数字,可以有4种选择;第二步选
取十位上的数字,可以有3 种选择;第三步选取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有2种选择。所以可以
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共有:
4×3×2=24(个)


例3:由数字1、2、3、4、5、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分 析与解:要求奇数,所以个位数字只能取1、3、5中的一个,有3种取法;十位数字
可以从余下的五个 数字中任取一个,有5种不同取法;百位数字还有4种取法;千位数字只
有3种取法。由乘法原理,共可 组成:
3×5×4×3=180(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例4:下图为4×4的棋盘,要把A、B、C、D四个不同的棋子放在棋盘的方格 中,并使每行
1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每列只能出现一个棋子。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分析与解:四个棋 子要一个一个地放,故可看做分四步完成任务,第一步放棋子A,A
可以放在16个方格中的任意一个中 ,故有16种不同方法;第二步放棋子B,放A棋子的一
行和一列都不能放B,还剩下9个方格可以放B ,所以B有9种方法;第三步放C,再去掉
放B的行和列,还有4个方格可以放C,故C有4种放法;最 后放D,再去掉C所在的行和
列,只剩下一个方格放D了,D只有一种方法,由乘法原理,共有
16×9×4×1=576(种)不同放法。
在解题时应注意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区别,往往是要综合使用的。



例5 从北京到郑州可以坐飞机,乘火车,还可以乘汽车。一天中有飞机2班,火车有3趟,
汽 车有5趟。同一天中从北京到郑州乘坐以上三种交通工具,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与解:
三种交通工具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到达目的地,那么每类交通工具中有几中不同的方
法。(飞机2班, 火车3趟,汽车5趟)因此,要到达目的地应有2+3+5=10不同的方法。

根据此题,得出如下结论:
加法原理 要完成一种任务有几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 br>1
中不同方法;在第二类
办法中有m
2
中不同方法;……在第n类办法 中有中不同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每一
种方法都能独立完成任务,那么完成这一任务共有:
m
1
+m
2
+……+。


例6:如 图:从甲地到乙地有4条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走,从甲地到丙地有3
条路可走。那么,从甲 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甲 丙

解:从甲地到丙地共有两类不同走法。
第一类:由甲地途径乙地到丙地。这时要分二步走。第一步,从甲地到乙地有4种走法;
2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第二步从乙地到丙地有2种走法。据乘法原理,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共有: 4×2=8
种不同走法。
第二类:从甲地直接到丙地,有3种走法。由加法原理,从甲地到丙地若有
8+3=11 种不同的走法。


例7:有两个相同的正方体 ,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标有数字1、2、3、4、5、6,将两个正
方体任意放到桌面上,向上一面的 两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多少种情形?
解:两个数字之和为偶数,这两个数字的奇偶性必相同,所以分两大类。
第一类:两个数字同 奇,第一个正方体有3种可能,第二个正方体也有3种可能,由乘
法原理,共有3×3=9种不同的情形 。
第二类:是两个数字同偶。也有9种不同的情况。
据加法原理:两个正方体向上一面数字之和为偶数。共有:
9+9=18
种不同的情况。

基本训练
1.某校六一班有35人,六二班有40人, 六三班有37人。从中选1人去人民大会堂开会,
有多少种选法?




2.某校六一班第一小队有12人,第二小队有11人,第三小队有13人。从每个小队中各 选
1人去人民大会堂开会,有多少种选法?




3. 某人在小学、初中、高中时分别有两个学校可以选择,那么他共有几种不同的由小学读
完 高中的不同选择方式?













4.如图所示,三条平行线上分别有两个点、四个点、三个点,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
3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一定不共线,在每条直线上各取一点可以画一 个三角形,如三角形,问可以画多少个不同的
三角形?
A B
C D E F
G H M






5. 由数字1、2、3、4、5、6、7、8可以组成多少个
(1)三位数?



(2)三位偶数?



(3)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



(4)百位有8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5)百位为8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







拓展提高
4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1.某个地区的电话号码是八位数,如果首位不是0 ,其余各位上可以是0~9这十个数字中
的任意一个,不同数位上的数字可以重复,那么,这个地区可以 有多少个电话号码?




2.两位数中个位数字加十位数字的和是双数,这样的两位数一共有多少个?




3.某公司买了8辆汽车,这8辆汽车的钥匙混装在一个纸袋里,要想把每辆汽车 的钥匙挑
出来,最多要试多少次?




奥赛训练
1. 超市的一个货架上摆放着10种不同的蔬菜,另一个货架上摆放着8种不同的水果。如
果 妈妈从这两个货架中至少选购一种,最多选购两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购方法?




2. 从1~30这三十个自然数中,选出两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30,一共有多少中不同的选
法?





3.自然数1~1000中,“0”这个数字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第十二讲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5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知识提要
1、理解和初步掌握: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加法原理: m
1
+m
2
+……+。
乘法原理: m
1
×m
2
×……×。
排列:
m
p
n
= n(1)(2)…(1)(m≤n)
m
mm
c
组合:
n
=
p
n
÷
pm

2、能够应用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典例题

5
6
7 8
例1 有四张数字卡片,

用这四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
分析与解:
用卡片组成三位数要分成三步,第一步选取百位上的数字,可以有4种选择;第二步选
取十位上的数字 ,可以有3种选择;第三步选取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有2种选择。所以可以
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共有:
4×3×2=24(个)
排列的公式:
m
p
n
= n(1)(2)…(1)(m≤n)
例如用5、6、7、8、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


m
p
n
= n(1)(2)…(1)(m≤n)

4
p
5
=5×(5-1)×(5-2)×(5-4+1)= 5×4×3×2=120


例2有红、黄、粉、紫和蓝色的花各有很多支,现在用 三种颜色的花各一支扎成一束,可以
扎成多少不同的束?
分析与解:
从n个不同元 素中,任意取出m个元素(m≤n),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取m
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所组合的个数,叫做组合数。用符号
n
表示。
m
mm
组合的公式 :
n
=
p
n
÷
p
m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
例如从7个人中选出正副组长,两个人有正、副之分。
组合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例如从7个人中选出两个人去开会,没有正、副之分。
因为所扎成的每一束花,与颜色的排列顺序无关,所以是组合问题。
c
c
3 3
p
5
÷
p
3
=(5×4×3)÷(3×2×1)= 60÷6= 10
答:一共可以扎成10种不同的花束。

例3 从甲地到乙地的铁路沿线连同甲、乙两站共有10个车站,那么,火车票应有多少种不
6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同票价?
分析与解:
因为从A到B和从B到A火车的票价是相同的,所以是组合问题。

p
10
÷
p
2
=(10×9)÷(2×1)
= 90÷2
= 45
答:火车票应有45种不同票价。


例4 平面上共有7个点(没有3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些点可以画出多少个三角形
或四边形?
分析与解:
通过这些点画三角形和四边形时,这些点没有顺序关系,所以先根据组合公式分别 求出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个数,再根据加法原理把两种的个数相加。
2
2
c
c
3
7
4
7
(7×6×5)÷(3×2×1) + (7×6×5×4)÷(4×3×2×1)
= 35+35
= 70
答: 可以画出70个三角形或四边形。


例5 如图。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分析与解:
根据数长方形个数的方法,“长边”上8个点中选
两个点的组合乘以宽边上6个点中两个点的组合。
c
(2×1)]
2
8
×
c
2
6
= (8×7)÷(2×1)×[(6×5)÷
=28×15
=420
答:共有420个平行四边形。



基本训练
1.一次乒乓球比赛,最后有6名选手进入决赛,如果赛前写出冠、亚军名单,可
以写出多少种?





2.在一张纸上有9个点,没有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些点一共可以画出多少条线段?





7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3.第三小队共有队员12人,要选出正、副小队长 各一人,选出的结果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
情况?





4.六一班有40名同学,现在要选派2名同学参加国庆活动,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5.小红有4件不同花色的衬衫, 有3条不同样式的裙子,如果用一件衬衫和一条裙子搭配成
一套,一共可以搭配成多少套?






6.学校食堂今天中午的主食有:米饭、馒头、 花卷和烙饼,炒菜有:炒芹菜、炒肉片、炒三
丁、炒豆角和红烧肉。张老师要买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作为 中午饭,张老师可以有多少
种不同的买法?





拓展提高
1. 用0、1、2、3、4、5、6写出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可以写出多少个?






2.用0、1、2、3、4写出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一共可以写出多少个?






3. 六一班的图书角现在有6本科 技书,有8本故事书,有3本词典,小刚想借其中的一本,
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


4.有6名学生和班主任老师照相留念,分成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班主任要站在前排
中间。他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8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 br>5.有7名学生毕业前照相留念,分成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张刚说:“我不站在后排
的边 上。”。他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6.有1克、2克、4克、8克、16克的砝码各一个,只选用其中的两个砝码,在天平上能称

出多少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奥赛训练
1.一张纸上共画有10个点,其中有3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以这些点为三角形的顶点,一共
可 以画出多少个三角形?














2.有1分、2分、5分、1角、5角和1元的硬币各一枚,共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币值?




.
.
.
.
.
.
.
.
.
.
9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第十三讲 巧求面积
知识提要
1、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直线形图形的特征:

b

h
a
h
h
b

a
a

a
a
a
2、理解和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ah

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经典例题
(ab)h

2
例1算出下面每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已知大正方形边长10厘米,小正方形边长6< br>厘米)



图二


分析与解:
(6+10)×6÷2 6×6÷2 (10+6)×10÷2


例2 小两个正方形组成下图所示的组合图形。已知大 正方形的边长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
长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
方法1:
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三角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就得到阴
影部分的面积。
10+6-(10×10÷2)-(10+6)×6÷2=38(平方厘米)。
方法2:
添加辅助线,三角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就等于阴影部分的面
积。
(10-6)×10÷2+6×6÷2=38(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8平方厘米。
10 25
2
22
图一
图二
图三
=48(平方厘米) =18(平方厘米) =80(平方厘米)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例3 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把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
方法1:如下图1,先将四等分,即,连结、、得到四个等积三角形,即△、△、△、
△。

方法2:如下图2,先将二等分,分点D、连结,得到两个等积三角形,即△与△等积.然< br>后取、中点E、F,并连结、.以而得到四个等积三角形,即△、△、△、△等积.

方法3:如下图3,先将四等分,即等于四分之一,连结,再将三等分,即,连结、,
从而得到四个等积 三角形,即△、△、△、△等积.
A

D


B D
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从上面例题得到下面结论: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底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该底所对的角的顶点是同 一个点或在与底平行的直线
上,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高(或底)相等, 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或高)是另一个三角形的
几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几 倍.


例4 如右图,在梯形中,与是对角线,其交点O,求证:△与△面积相等.
分析与解:
证明:∵△与△等底等高,
∴S△△
又∵ S△△—S△
S△△—S△
∴S△△.
等量减等量所得的差相等。



例5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底延长1米,那么面积就增加1.5
平方米,(如 图),那么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
11 25
A

F
F
C
A
E
E F C
B E C
B D
图3 图1 图2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方法1:
已知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高,也就是原三 角
形的高,又知道原三角形的底,从而求出原三角形的面积。
1.5×2÷1=3(米)
5×3÷2=7.5(平方米)
答: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7.5平方米。
方法2:
已知原三角形的底是阴影三角形的底的5倍,所以原三角形的面积就是阴影三角形面积
的5倍。
1.5×5=7.5(平方米)
例6如右图,已知在△中,3,2.若△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与解:
方法1:连结,在△中
∵ 3,
∴ S△4S△4(平方厘米).
在△中,∵2,
∴ S△3S△3×4=12(平方厘米).
方法2:连结,如右图所示,在△中,
∵ 2,
∴ S△3S△3(平方厘米).
在△中,∵3
∴ S△4S△
=4×3=12(平方厘米).

例7 如右图,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如果△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与解:
解:连结、,∴S△△;S△△;
又∵与平行,∴S△△;
∴ S△△4(平方厘米)




例8 如右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直线交于E,交延长线于F,若S△1,求△的面积.
分析与解:
解:连结,∵,∴S△△
又∵,∴S△△
而 S△△△,S△△△
12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 S△△ ∴S△△1.

基本训练
1.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下左图,在△中,D是中点,E是中点,连结、,那么与△等积的三角形一共有个.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如上右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平行,连结、、、那么与△等积的三角形一共有个.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如下左图,在梯形中,共有八个三角形,其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对.
(A)0对 (B)1对
(C)2对 (D)3对


(4)如 上右图,是一个长方形花坛,阴影部分是草地,空地是四块同样的菱形,那么草地
与空地面积之比是.
(A)1∶1 (B)1∶1.1
(C)1∶1.2 (D)1∶1.4

2.填空题:
(1)如下左图,A、B两点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那么阴影部分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




(2)如上右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如下左 图,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S△∶S△2∶1,S△∶S△1∶1,那么这四个
小三角形面积之和 .

(4)如上右图,在△中,平行,3,那么三角形甲、乙、丙面积的连比是.

13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拓展提高
1.如 图1,在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内有一个三角形,已知线段3厘
米,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左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160米,宽是 102米。
中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长方形,一条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有草
部分的面积等于多少 平方米?





3.如图,梯形的下底为8厘米,高为4厘米。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
方厘米?





4.如图,四边形是长方形,A、D、E、F在同一条直线上。=7,=5,
=3。求的长。






5.如图,正方形与长方形重叠放在 一起,已知4厘米,3厘米,5厘米。请你计算出长方形
的面积。






6.如图,三角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厘米,=18厘米,=6厘米,=10
14 25
B
D
A
E
C
B C
A
D E
G
F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厘米,=5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








奥赛训练
1.如右图,把四边形改成一个等积的三角形。
















第十四讲 用等量代换求面积
知识提要
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被减数和减数都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差 不
变。前者是等量公理,后者是减法的差不变性质。这两个性质在解几何题时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能将求一个图形的面积转化为求另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将两个图形的面积差转化为另两个
图形的面积差 ,从而使隐蔽的关系明朗化,找到解题思路。
经典例题
15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例1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单位:厘米)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
阴影部分是一个高为3厘米的直角梯形,然而它的上底与下底都不知道,因而不能 直接
求出它的面积。因为三角形与三角形完全相同,都减去三角形后,根据差不变性质,差应相
等,即阴影部分与直角梯形面积相等,所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转化为求直角梯形的面积。
直角梯形的下 底和高已知,所以求出上底即可。
上底:10-3=7(厘米),面积:(7+10)×2÷2=17(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7平方厘米。


例2在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边长10厘 米,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8
厘米。已知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10厘米,求平
行 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与解:
因为阴影部分比三角形的面积大10厘米,都加上梯形后,根据 差不变性质,所得的两
个新图形的面积差不变,即平行四边行比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大10厘米,所以平行 四边形的
面积等于:
10×8÷2+10=50(平方厘米)。
答: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

例3在下图中,8厘米,4厘米,6厘米,三角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18
厘米。求的长。
分析与解:
求的长,需求出的长;求的长,需求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因为三角形比三角 形的面积
大18厘米,这两个三角形都加上四边形后,其差不变,所以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18厘米。也就是说,只要求出梯形的面积,就能依次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和的长,从而求出的长。
梯形面积:(8+4)×6÷2=36(厘米) 三角形面积:36-18=18(厘米)
:18×2÷6=6(厘米) :6-4=2(厘米) 答:长2厘米。
例4如下图,是7×4的长方形,是10×2的长方形,求三角形与
三角形的面积之差。
分析与解:
直接求出三角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不太容易做到。如果
利用差不变性 质,将所求面积之差转化为另外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差,而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
差容易求出,那么问题就解 决了。
方法1:连结B,E(见下左图)。三角形与三角形都加上三角形,则原来的问题转化
为求三角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
S△:4×(10-7)÷2=6
S△:2×(10-7)÷2=3 差:6-3=3

16 25 22
2
2
2
2
2
2


乘法原理与 加法原理教案



图1 图2 图3 图4
方法2:连结C,F(见上右图)。三角形与三角形都 加上三角形,则原来的问题转化为
求三角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
S△:4×(10-7)÷2=6
S△:2×(10-7)÷2=3 差:6-3=3
方法3:延长交于H(见左下图)。三角形与三角形都加上梯形,则原来的问题转化为
求三角形与矩形的面积之差。
S△:(4+2)×(10-7)÷2=9
矩形:2×(10-7)=6 差:9-6=3
方法4:延长 ,交于H(见上右图)。三角形与三角形都加上梯形,则原来的问题转化
为求矩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 差。
矩形:4×(10-7)=12
S△:(10-7)×(4+2)÷2=9 差:12-9=3

例6左下图是由大、小两个正方形组成的,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 厘米,求三角形
的面积。
分析与解:
这道题似乎缺少大正方形的边长这个
条件,实际上本题的结果与大正方形的边长没关系。连结(见上右图),可以看出,三角形
与三角形的 底都等于小正方形的边长,高都等于大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面积相等。因为三角
形是三角形与三角形的公 共部分,所以去掉这个公共部分,根据差不变性质,剩下的两个部
分,即三角形与三角形面积仍然相等。 根据等量代换,求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求三角形的面积。
4×4÷2=8(厘米)答: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基本训练
1.如右图(单位:厘米)是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重叠在一起,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在右图的三角形中,D,E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求四边形的面积。




17 25
2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3.图中,矩形的边为4厘米,为6厘米, 三角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9厘米,求的长。






4.如图中,4厘米,三角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2厘米,求的长。





5.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3,=2。求三角形的面积。









拓展提高
1. 如图,是梯形,对角线和相交于O,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比三角
形的面积少15 平方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A
B
O


C
D



2.如图,四边形是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E、F分别 是和的中点,和相交于O。求四边形
的面积。
D
A





18 25
B
O
E
F
C
A
E
D
F
B
C
2
2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奥赛训练
1.如图,△中,:2:1,:3:1,:4:1,那么△是△的面积的几分之几?








19 25
A

F

D

B

E

C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第十五讲 用长方形图巧解题
知识提要
用长方形图来表示数量关系,可以使抽象的数量更加形象、具体,可以帮助我们分析
解答应用题 ,这一讲我们就来学习画长方形图解应用题的方法。

经典例题
1、用长方形图巧计算
例1计算:1999×2105-1993×2108
分析与解:
计算时如果硬算就会感到比较复杂,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一个长方形图中,就会使计
算简便。







从图中可知: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差就等于两个涂色部分的小长方形面积的差。
所以:1999×2105-1993×2108
=(1999-1993)×2105-(2108-2105)×1993
=6×2105-3×1993
=12630-5979
=6651


例2计算:
1111111


2481632641024
分析与解:
计算时可引用正方形图来分析:
1
2
1
4
1
8< br>1111111
11023

=1

2481632641024
10241024





20 25
1
16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2、画长方形图解“平均数”问题
例3甲种糖每千克8.8元,乙种糖每千克7.2元,用5 千克甲种糖与多少千克乙种糖混合后,
能使混合糖每千克8.2元?
分析与解:
我们画两个长方形来表示甲、乙两种糖的数量、单价和总价。
在上图长方形中,表示甲种糖有 5
千克,表示甲种糖的单价是8.8元,它的
面积表示甲种糖的总价;长方形中,表示
乙种糖的千克数,表示乙种糖每千克7.2
元,它的面积表示乙种糖的总价。、表示
两种糖平均 后单价8.2元。在平均过程中,
甲种糖多出的价钱补给了乙种糖,所以长方形与的面积是相等的。 < br>经过平均,甲种糖单价由8.8元变为8.2元降低了0.6元,所以长方形的宽是0.6,它
的 长是5,因此面积是3。
长方形的面积为3,宽为8.2-7.2=1,所以长为3÷1=3。
即5千克甲种糖与3千克乙种糖混合后,混合糖每千克8.2元。


例4 某校有60名学生参加区里举行的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参赛的男选手平均成
绩为60分,女 同学平均成绩为70分,那么该校参赛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
分析与解:
画长方形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
右图)。
长方形的长表示共有60人参赛, 宽表示所
有参赛同学的平均成绩63分,它的面积表示所
有参赛选手的总分。长方形表示所有参 赛女生
的总分,长方形表示所有参赛男生的总分,这
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应该也表示全体参赛同 学
的总分,即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图中空白部分是它们公有的,所以阴影长方形(1)、(2)
面积相等。
长方形(1)、(2)面积相等,它们宽:(70-63):(63-60)=7:3, 它们长:3:7,
长为10份,10份为60人,每份为60÷10=6(人),男生比女生多7-3= 4份,所以男生比
女生多6×4=24(人)。
答:参赛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多24人。


3、画长方形图解“盈亏问题”
21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例5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招收了一批新生,准备把这批 新生编成几个班。若每班55人,则还
可以再招30名新生;若每班50人,则还可以再招10名新生。 请问现在招了多少名新
生?
分析与解:
若每班55人,则还可以再招30名新生,说明最后一个班只有55-30=25(人)。
若每班50人,则还可以再招10名新生,说明最后一个班只有50-10=40(人)。

如下图长方形来表示按每班50人,排满若干班的人数,而长方形表示剩下的40人,
这两个长 方形的面积之和表示这批新生的总人数;长方形表示按每班55人,排满若干班的
人数,而长方形表示剩 下的25人,它们的面积之和也表示这批新生的总人数。因为新生的
总人数是固定的,所以图中两个阴影 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长方形表示40-25=15(人);
长方形也表示15人,它的宽为55-50=5(人),所以长为15÷5=3。
即可以排满共有3个班。
所以共有50×3+40=190(人)。
答:现在招了190名新生。

例6解放军某部赶往长江干堤支援抗洪。计划每辆汽 车乘30人,剩下3人随意搭乘在某辆
车上。但由于另有紧急任务,调走了一辆汽车,这样只好改为每辆 汽车乘坐34人,剩
下5人随意搭乘在各辆车上。请问原来有多少辆汽
车?共派出多少名解放军 战士去抗洪?
分析与解:
画长方形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图中长方形的
面积表 示每车30人,坐满原有车的人数,表示剩下的3
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表示总人数;长方形的面积 表
示每车34人,坐满现有车的人数,表示剩下的5人,它们的面积之和也表示总人数;由于
总 人数没变,所以两个面积之和是相等的,除去它们共有的空白部分,两块阴影的面积也是
相等的。 长方形的面积表示33人,从中减去5人,就是表示的人数为33-5=28(人)。长方形
的面积 也表示28人,它的宽为34-30=4,长为28÷4=7。即表示有7辆汽车。
解放军战士有:34×7+5=243(人) 答:共派出243名解放军战士。
4、画长方形图解“鸡兔同笼”问题
22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例7“希望小学”100名师生参加植树活动,共植 树175棵,教师每人植4棵树,学生每两
人植3棵树。参加植树的教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
根据图意我们可以画长方形图来表示数量关系,如下图:表示教师人数,表示学生 人
数,表示一共有100人;表示教师每人植树4棵,表示学生每人植树棵数,因为每两人植3
棵,所以每人植1.5棵;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表示共植树175棵。






如图1,假设师、生每人都植树1.5棵,延长交边于H,,长方形的 面积表示假设每人
都植树1.5棵时,100人植树棵数。
长方形表示植树1.5×100=150(棵)
长方形表示教师多植树175-150=25(棵)
教师有25÷(4-1.5)=10(人) 学生有100-10=90(人)。

基本训练
1.计算:1234×5678-1233×5679








2.某班级一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 分,其中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5倍,及格同学的平均
分是85分,那么不及格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






3.在一个停车场上,现有的车辆数 恰好是24,其中汽车有4个轮子,摩托车有3个轮子,
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那么,三轮摩托车有多 少辆?

4.有一些糖,如果每人分5块则余10块;如果现有的人数增加到原来的1.5倍 ,那么每人
23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分4块则少2块。这些糖共有多少块?







5.水果店运来橘子、苹果和梨一共80箱,共重1164千克。每箱橘子重12 千克,每箱苹果
重16千克,每箱梨重14千克,已知苹果和梨的箱数相同。运来橘子、苹果和梨各多少
箱?







6、B两地相距650千米,某车 从A第开往B地,共行了14小时。已知在平原上每小时行55
千米,在山区每小时行40千米。汽车在 平原和山区各行了几小时?








拓展提高
1.某校五年级举行英语竞赛,所有参赛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 已知男同学的平均成绩是
77分,女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参赛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多25人,求 该校五年级
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英语竞赛?










2.学校规定早晨7:30到校,小刚从家出来 时,看看剩下的时间,心里计算了一下:若每分
钟走60米,要迟到5分钟;若每分钟走90米,能提前 5分钟。他想按时到校,请你帮
24 25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教案
他计算一下,每分钟要走多少米?







3.一只螃蟹有10只脚,蜻蜓有6只脚,2对翅膀;螳螂有6只脚,1对翅膀。现在有螃蟹 、
蜻蜓、螳螂共37只,合计有脚250只,翅膀32对。求螃蟹、蜻蜓、螳螂各有多少只?








奥赛训练
1. 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准时到校。老师要求他每天提早6分钟到校。如果
小明明天早 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
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 距学校多少米?

25 25

纷纷-dnf风神加点


滋阴降火的食物-慷慨大方


交通基础知识-齐天大圣符文


soho路由器-撒谎的故事


搞笑头像-怎么练胸肌


陈建华-发挥什么


立夏的习俗-学习雷锋资料


小熊和张弛-药厂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