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精品教案)

玛丽莲梦兔
548次浏览
2020年12月26日 09: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十根筷子坚如铁-白衣天使的意思

2020年12月26日发(作者:赵梁军)



《第一组》教学设计

改编之后的新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 的特点,就是按照专题组织单元。在教材整合的优势
下,单元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更紧密,导语、课例、 练习、资料链接、回顾、口语、习作一
气呵成,为师生整体驾驭把握材料,独立学习思考提供了十分有利 的条件。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因素,普遍缺乏语文积累,阅读量< br>小,知识面窄,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常常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这对他们语文
素养的 提高非常不利。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借助于新教材的得力编排方式,我尝试以单元合并的方法进行 教学,
不再一篇篇文章单独讲解,而是围绕一个大主题阅读学习,把单篇课文放在专题的大环境里
领悟,
以导语为依据,提高整体感知能力。在围绕主题的阅读过程中,学会取舍,加强对重点< br>内容的提取处理能力,给了学生对课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机会,也因此为学生提供了更充
分的独 立思考作业的空间和时间。这样的办法比常规分篇教学节省了时间,这些时间又可以
还给学生进行阅读和 积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
具体操作一般分为四次不同层次的阅读和一次自我反思回顾,细节上可根据学情适当调
整。
1、第一读(一课时):
通读整个单元课文,初步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能把课文读下来,基 本读通句段,
大致了解每课内容。可以自由朗读和默读训练交错进行。
2、第二读(两课时):
⑴ 读导语,体会导语中指出的重点,抓住核心词汇,明确单元主题。教师根据主题
确定阅读提纲。
⑵ 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读课文、选读课文、资料袋等内容,提炼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
容, 进行整理,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⑶ 通读过程中,你还对哪些话题、内容感兴趣?简要列出,教 师协助做适当删减,
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借助图书馆、校园网进行查阅,查阅以大量浏览为主,可做提 要式记
录。
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融合口语交际内容。
3、第三读:
精读品析与跳跃阅读,品析精读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指导,进行
朗读训练。
4、第四读:
处理略读课文,结合主题解决1-2个问题。
5、回顾:
自我小结本单元学习收获,在笔记本上整理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以
及每 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6、简要交流:
通过单元学习你对本专题有了哪些了解?
7、穿插:
字词听写、精品段落背诵检查、同步训练知识性辅助练习、同步训练阅读内容。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 ,利于学生开展自学,但是小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利用早午
读及有限的自习时间,凭借辅助练习 册加以巩固。目前我正在尝试进一步完善这种方法。匆
忙成文,恳请指教。



附: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了解西部的过去与今天,历史与发展。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6~8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阅读导语和1~4课,课后资料袋以及P168补充阅读材料《拉萨古城》
1、认识生字,自己勾画喜欢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关于西部的话题。
3、聊一聊:
通过四篇课文,你对祖国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地貌,气候,风俗,历史,发展……
二、提问
关于西部,你还有哪些话题愿意和大家交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内容?
在笔记本上进行罗列:
草原风景
蒙古族的生活
丝绸之路
匈奴族的迁徙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部落
新疆建设兵团(解放军进疆)
青藏铁路
拉萨
藏教寺庙……
三、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图片,重要的在笔记本上做简要记录,同学之间做交流
四、处理精读课文
1、《草原》:
⑴ 明确:
课文从两部分内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热情好客。
⑵ 体会:
静态的景物描写;动态的迎客场面。
2、《白杨》:
⑴ 生存环境──茫茫戈壁,渺无人烟
⑵ 明确:
白杨的形象 外型──高大挺秀,笔直
个性──坚强、不动摇、适应力强
⑶ 明确:
写白杨是为了突出像白杨一样坚强勇敢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结合阅读链接内容(艾
青《 帐篷》)明确借物喻人的写法。
3、学生解决课后练习,教师做适当指点。
4、背诵描写草原和白杨的有关段落。
五、处理略读课文
1、《丝绸之路》:



借助标志性词句进行分段训练。明确作者以回想的笔触描 写了发生在公元前115
年的东西方交流的一个场面。
借助相关词语了解课文中的照应。
开头: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结尾:每当凝望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⑴ 学生分析:
地质条件复杂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天气情况恶劣
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极度缺氧 西方媒体预言……
⑵ 讨论: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句反复出现的作用,注意标点的变化,体会工人们高昂的斗志,澎湃的激情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六、自我回顾
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在笔 记本上列出学习本单元之后了解到的内容和每课应掌握的重点
问题,对整个单元进行链接和梳理,可根据 个人情况选择字词或句段进行归纳整理,出一份
小试卷交换完成。
(说明:作业及听写随堂布置,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借助《同步训练》进行延展性
练习。)

1.《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 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
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 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 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
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 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
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题: 草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



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 下走进那美丽
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
一读 ,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
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 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
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 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
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 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
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
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
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 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
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
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⑴ 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 ”线标出、交
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 地握着”中的“总
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 体会到
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⑵ 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 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
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 系课文内容体验。
⑶ 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
色及受到蒙古族同 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
问内 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
文字描述草原新景 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
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
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 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
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 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
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 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
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
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⑴ 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⑵ 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
的路”这句话。
(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
一步 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抓住重点词 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
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 ”“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
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 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⑴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⑵ 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⑶ 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①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②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③ 再读全文,谈感受。

3.《白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歌颂 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
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 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
划出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 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
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 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
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 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
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 “沉思”是
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 老师画外音:
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
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
出现 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
望着这些戈壁滩上 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
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 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 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
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
读懂了什么?
② 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 学生深入品读“从来”
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 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 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 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 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 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 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
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 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
要坐几天汽车。
①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
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
地方去呢?
④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
起来 。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
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
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 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
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 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
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 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
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 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
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 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
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 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
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 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
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
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
句子。
【课前安排】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 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 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
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 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
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
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三个方面。)
⑴ 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⑵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⑶ 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⑴ 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⑵ 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
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
这一点。)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请勾出课文中相关 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⑴ 困难一: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⑵ 困难二: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⑴ 克服困难一: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 规律。经过反复观测、
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⑵ 克服困难二: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 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
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
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
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 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 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
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
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
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 42公里,
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 br>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 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
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南 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2
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格 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
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 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
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 ,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
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目 前唐古拉山以
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
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
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 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
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 上地段9



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 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 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
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江泽民同志曾作了“自然保护区的问题还是要力求解决 好”的重
要批示。朱镕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精神,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
寸绿地。 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归纳总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 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
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 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
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 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
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 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
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
吗?
3、组织学生讨论:
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⑴ 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⑵ 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⑶ 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⑷ ……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
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⑴ 书信的格式:
书信 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
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 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
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 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
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 行靠右位置。
⑵ 信封的格式:
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 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
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 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可以小组 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
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 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
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 这篇习作的成
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 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
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
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 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
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 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
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 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 西部建设、发
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
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⑴ 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 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
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 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
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 ,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
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⑵ 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⑶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⑴ 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⑵ 小组交流:
① 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
说原因。
② 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如: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⑶ 全班交流、点评。
3、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⑴ 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⑵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



上的收获。
⑶ 总结:
西部大开发的 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
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 辉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⑴ 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⑵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
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四、总结
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
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 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第二组》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 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
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 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
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
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 》则写了
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 br>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
年的 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
憬,展示了当代儿 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 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
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围绕 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
顾·拓展”中的“交 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
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 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
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 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
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 学效果的最优化。
【单元目标】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 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
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 童年生活;二是通
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生活。



【课时备课】
〖《古诗词三首》〗
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
在一起,进行比较 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
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 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对于
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 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
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 ”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
“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 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
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 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 迫不及待
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 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
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 解到底准不准确,
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两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
突出故事的特点, 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正确地背诵下来。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 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
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下面由学生自学《舟过安仁》。)
六、课外拓展
1、课外读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比如:
《所见》、《村晚》、《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 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
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 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



人物的思想感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
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 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
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 教学:
一、轻轻的走进童年的记忆
学习新课时,教师出示“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 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让学生畅
谈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引出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自然引出课题《冬 阳.童年.骆驼队》。
二、深深地体味童年的往事
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就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环节
可以这样展开:
1、自由读文,然后思考:
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段。把你觉 得最有趣的事情用笔划一划,
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者只用一两个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作者的童年趣事,这是本文的重点,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交流讨论“学骆驼咀嚼”。
交流讨论“想替骆驼剪毛”的趣事。
交流讨论“想象驼铃用处”的趣事。
交流讨论“追问骆驼的去处”的趣事。
三、感伤与怀念──氤氲在文字中的思绪
情到深处诉诸笔端,经过上个环节的情感酝酿, 这时候学生的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说,此
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1、教师出示一段话:
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当作者已是人到
中年 ,当她已是人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
脖子上的铃铛,当 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
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 ?将作者想说的话写在这一段文字的后面。
学生写下的真情表白。
2、教师总结:
现在再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心里掠过一种淡淡的感伤。但这种感伤不是痛哭流 涕,
我们刚才甚至一直在笑着谈、笑着读这些文字,这种感伤是那么淡,那么轻,就像一缕烟,
流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淡淡的感伤背后,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我
们再来读一读 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来感受这一份淡淡的感伤和深深的怀念。
生齐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
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 我也不会再做了。”
到此为止,这篇文章的教学就算结束了,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抓住了对重 点句子“夏
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 br>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的朗读、理解,从而步步深入的揭示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深深的 留恋。
四、想象画面
〖《童年的发现》〗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本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 生自读自悟。可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
读课文,力求多读几遍。然后,围绕重点、难点读 读议议。



3、本课的重点是作者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 眼点不应该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
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 有这个发现。通过读议,
要让学生明白,“我”童年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 ;第二,反
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
4、课文中的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可在组织 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讲
讲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时,首先要让学生反复读读课文,弄清这两 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
的;然后让学生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可相机点拨。
〖《儿童诗两首》〗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要充分注意到课
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一、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二、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
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和课外书屋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
故事 ,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
了生活。本次习作 是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
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 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 能力,还要
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些通过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 br>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
感,从 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



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进一步感受童
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2、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
进一 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
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 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
(有趣、天真、可爱……)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 组专题,同时又
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
静地回到回忆的深 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 学生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通过
自主回忆,再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碰撞中击活思维的火花。)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 让其他学生在参与评议中进一步学
会交际语言,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评文教学的以 人
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 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
童年往事,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 那一声“精
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再来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往事,< br>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
童年趣事
(情境激趣,引发期待,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可以分两种方案进行:
方案A: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明确图画内 容。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
编成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
方案B: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以前的有趣的事情。
(内容不限,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趣事。)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
“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鼓励学生 在习
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
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重视习作的交流和评议,意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 着看,并展开评价,
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
改完 ,可以在课后继续修改完,让老师和同学们最后也能分享到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导入课题,组织典型作文的讲评
1、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了大家童年
的纯真和美好。
2、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4、师生共同评议:
他写的童 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
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 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 结合评议,修
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
的真实情感。)



二、组内评改
在小组内 互相交流。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再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 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佳作欣赏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
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3、朗读作品,佳作上墙。
(习作的赏 析、交流、评析,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在交
流、评析过程中,教师要适时 做好点拨、引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
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同步提升的目 的。)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
情实感的文章,只 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
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 学、惜时、求索等道理。“课外书屋”向学生
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 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体
会情感。
【设计理念】
本块“回顾·拓展二” ,重积累,重阅读,重拓展。因此,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
悟,并适当地拓展阅读视野,以引导学生 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
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本组感兴
趣的 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尽可能的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在交流中达到把课 文读得有感情的目的。教学“日积月累”时,则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名
人名言、诗句外,再引导学生互 相推荐其他名人名言等,让学生在名言中受到思想的陶冶,
体会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从而更好地学习。在“课外书屋”教学中,
则要做好推荐工作,让高尔基的《童年》走进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童年是
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乐,也有苦难,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 然,适时地引导学
生做些读书笔记,有助于语言的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 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交流感受:
⑴ 同学们,最 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
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 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⑵ 学生阅读。
⑶ 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⑷ 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⑸ 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
的感 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
们选择自己喜欢的 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交流读书方法:
⑴ 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⑵ 全班交流。
⑶ 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
呈现 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
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
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时间 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
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 阴。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
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
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



三、课外书屋
1、引入:
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 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
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 书
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
【补充资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代中国人 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
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 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
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这就是古代中
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 次
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
天 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
像地那样厚重广 阔而厚德载物。

《第三组》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三组课文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
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一组教材选编了 多种文学体例,如文言文《杨氏之子》,历史故事《晏
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 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
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 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
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这 一组教材,教师
要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渠道探寻和解读着我们的文化根源,在丰富的语文实践 中
充分了解和感受祖国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
纬 度得到全面的提升。
《杨氏之子》是《世说新语》中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的文章, 这也是学
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放慢速度,慢慢体会文章的节奏,教师重点在第四句“孔指
以示儿曰 ”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
尝试根据自己的朗读来 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摇头晃脑,投入到课文的学
习之中。师生共同合作划出了课文的 节奏,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学生再读时就读出了课
文的韵味。把课文来回读了几遍以后,引导学生根 据课本上的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理解了课文,感 受到课文里巧妙应答的人物
语言。最后老师又出示《世说新语》里的两则文言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 期》,让学生
进行课外的拓展。
《晏子使楚》是一个历史故事,技术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 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
想侮辱晏子,晏子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贯穿, 通过巧妙回答、
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再现语言的精妙。教学这课时,我们则采用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 读
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练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妙所在。
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这是两种新的文学样式。教学剧本《半截蜡烛》,



让学生在熟悉人物台词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独特。
教 学相声《打电话》,在学生熟读了课文之后,给学生播放经典相声段子的录音、录像,
让学生听一听,看 一看,感受相声的语言特点。
一组课文教学结束了,我们在归纳、总结本组课文的表现形式、语言 的艺术上时,同学
们侃侃而谈,并且开始字斟句酌,我清楚这是学习了本组课文以后的结果,同学们已经 感受
到了语言的魅力,懂得了语言的奥妙。在展示台中,同学们自编自演了快板、相声,为学校
的花草书写了温馨提示语,使这一组教材中的每项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由一篇篇前
呼后连,充满 生命活力的文字形成的一道风景,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情感、方法浑然
一体的学习氛围。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
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
(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 后不关上,任
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
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
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⑴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
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⑵ 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 反感,不
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 的态度、婉
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
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
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
己的提纲。
3、擂台赛:
⑴ 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⑵ 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
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
(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 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
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 可身旁的两个人就
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 身
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 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
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 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
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 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
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 你成功。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同学 在班上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
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让学生回家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 言类节目,
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这几天,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 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
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 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什
么感受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分角色读,学生评价。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4、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有的同学说:“我觉得《 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
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 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
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说话有艺术性很高。
例2:有的同学说:“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
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 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说话要简
洁,抓重点说。”
……
⑵ 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让同学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



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有时使用语言艺术, 别人听起来心
情非常舒服。”
②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语言艺术,结合课外阅 读知识谈怎样说话,举例说
明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西方
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
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
位西 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和语言的艺术十分佩服和尊敬。
⑶ 教师小结:
语言艺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
在交 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
头表达的能力和语 言艺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请同学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用大屏幕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评价。
4、快速朗读,达到背下来的程度。
二、感悟对联特点
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同学试试看。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延伸:
⑴ 教师提供课外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⑵ 同学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如果没有赶快行动起来。
顶针联: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
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



捷。”
⑶ 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
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 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⑷ 背诵以上对联。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用开火车的形式背诵。
4、背诵课外对联。
四、展示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等等,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 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
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眼界。提高能力。
五、成语故事
1、请同学认真默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个成语故事。
3、同桌互相复述《舍本逐末》故事。
4、分别解释 舍、本、逐、末的意思。“本”在本课中指什么?“末”在课文中指什么?
5、“舍本逐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6、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内外对联书写一遍。
2、收集成语故事。
评析:“ 阅读 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心理背
景不一样,在与文本交流与对话的过 程中,必定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结果。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力图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 多元解读,读出滋味,读出个性。同时,
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 提升学生的感悟内涵。
3、同学们说得多精彩!到这里,我相信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在同学们的脑 海中已经非
常丰满了。你可以用什么四字词语评价他呢?其他同学请把自己想到词写在第一幅插图旁边。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词语来赞美蔺相如,老师把大家所写的词语整理一下,让我们
资源 共享,一起大声地读一读这些词。出示相关词语:
蔺相如:足智多谋、顾全大局、深谋远虑、挺身而出、随机应变、不畏强权、临危
不惧。
廉颇:英勇善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知错就改。

评析:让学生把自己对人 物的理解浓缩在简单的几个字之中,学生咬文嚼字,思辨
推敲,这不仅积累了语言,更培育了智慧,使学 生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四、发展语言,注重创造
1、同学们,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作者在凸现蔺相如的特点时,主要是抓住了



人物的语言来进行描写的。为了让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更为丰满,我们还可以 抓住人物的神
态、动作、心理活动来进行刻画。其实,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还有好几处地方对人
物描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把它写具体。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
3、指名学生朗读交流。
评 析:让学生补充文章空白,有机地将理解、积累、运用整合在了一起。学生的思
维得以深化,语言得以砥 砺。
【教师总结】
好,我们通过读文,交流读后的感受,以及补充文章的空白,深刻认 识了蔺相如这个人
物。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和廉颇的矛盾加剧,他们又是怎样和好的,我们下节课再去 体会。

【反思】
一、在教材处理上,体现整体感知,读写结合,知能并重的教学理念
鉴于对新课标的理解 ,针对“精讲读练这一研究课题,我们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就明确
了要着力达成“教师的精讲、学生的精 读和练习设计的精巧”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从教材的
整体出发,分解导读,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 悟,注重双基落实,注重发展学生能力。
这节课基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基础上由题眼入手,而后着眼于整 体,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
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完璧归赵》 的故事,通过
引读四次对话,再次感知文章内容,注重教给学生剖析重点词、句、段的方法及对一些长句
子的朗读指导,体会人物思想品质,并运用四字词语概括,最后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利用
文章 留白处充实人物形象,读写结合,生成无数精彩,由知能向技能的转化。
二、在授课方式上,体现读讲精练,个性感悟,实现文本对话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体现了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在默读、研读的基础上加入了重点句段的导读、
和人物模拟读,赛读,激活经验, 让学生感知当时的情景;激活斗志,调动学生的情感气氛,
以读求悟,读中见悟。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 脑中鲜活起来,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
验。
三、在能力培养上,体现了扎实的双基训练、在留白处生成无数精彩
1、关注识字留白处,把识字与读书结合起来,把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
2、关注词语留白处,把词语积累内化与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
3、关注课文留白处,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 性特征,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 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这样,学生的头脑
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 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第四组》教学建议

本组教材共有 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
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 《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
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 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
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 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
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 ,《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
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 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



了老班长的高尚 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
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 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 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
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 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
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 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
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
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教学本组 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 ,回顾与拓展2课时。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 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
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 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
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 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
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
在表 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
色的鱼钩》先倒 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
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 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
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 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 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
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 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
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 些表达方
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
达方法。另外,入 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下面以《再见了,亲人》一课为例谈导语的设计:
师:(板书:亲人)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字。(生齐读)
师: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生:爸爸,妈妈。
生:爷爷,奶奶。
生:姑姑,姨姨。……
师:这些都是跟你有亲缘关系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亲人”呢?
生:在生活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
师:那么,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亲人”?
生众:不是。
师: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再见了,亲人》(边说边板书:再见了)这篇课文,却把
朝鲜人民当作了我 们中国人民至亲至爱的亲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同学们,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 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
号召,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一起并肩 作战,终于打败了美帝国
主义。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 朝鲜回国。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回到四十年前的朝鲜,去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跟< br>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吧!



本教例有三个特点:
1、巧设悬念:
先让学生说出你有哪些亲人,接着让学生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归纳出“亲人”的定
义,最后来个启发学生思考的反诘。随着引出课题,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
答案的热情与兴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突出重点:
引出课题,设置悬念,处处突出“亲人”一词,这就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 础。
三,激发感情。教者用一段充满感情的话语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调动学生的内在感情,让
孩子们准备用“心”去感受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这样,就给整堂课定下了基调。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讲述的 故事感人肺腑,闪烁着人性善良、精神高尚的光辉。那可歌可泣的事,
那令人震撼的情,深深地触动着人 的心灵。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作文的训练,一是继续让学
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 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
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是围绕“感动”这一专题展开的。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
要组 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本案设计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口语交际
与习作作为一个整 体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首先,口语交际课重在交流,
既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 的感人故事,也可以谈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还可以谈自
己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 广开言路。习作教学则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
行自由表达,并在作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 作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 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 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
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背起父亲上学》电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情趣
感动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的心湖会不断地因一些人和事而荡起阵阵涟漪。志愿军



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草地上的老班长为小战士而放弃自 己的生命的故
事感人至深,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人久久挥之不去,而6岁的
小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 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
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 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观看
电视公益广告)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 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
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二、拓展思路
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今中外有许多令 人感动的故
事,你都知道哪些?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3、小结:
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
三、互动交流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想一想曾经 看到、听到
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 br>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
然后 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 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
感动的地方,说清楚受感动的原因。
(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作指导,属指导性讲述。)
3、在小组里说说感动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 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
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 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
响亮,语句通畅。
4、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揭题
从同 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
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 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
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 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老师就全知道了。我们今
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⑴ 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⑵ 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2、课文中又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 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
事。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指导构思
1、回忆从这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2、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独立试写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讲评修改
1、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
进?
2、自评自改,小组互评互改。
六、布置作业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⑴ 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⑵ 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⑶ 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⑷ 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⑴ 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⑵ 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 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 师正在午睡便站
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4、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围绕“中国古典名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根
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根据罗贯中著的古典历史小
说《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选编的《景阳冈》 ,还有选自吴承恩著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本
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理解主 要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体
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认识36个生字,会写2
3个字,正确读写34个词语,读记19个词语。
《将相和》的学习重难点是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草
船 借箭》的学习重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
理解第二自然 段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商议军事的段落内容。《景阳冈》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过 程,体会武松的英雄性格。《猴王出世》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石
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 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理解古代白话文的词
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 标准》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
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 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 学习。”由于总在中高段教学,这几篇课文我已
教过多次。纵观这组课文的特点,纵观这四篇课文的教学 重难点,我萌生了大胆的想法:重
新整合四篇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按照共同点进行横向联系的概括,整 体把握整组课文。然
后再根据四篇课文各自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纵向阅读,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再综合、归 类、对
比、拓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了解和掌握,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尝试着下面的教学实践──
一、扫清阅读障碍
字词类学习以本组的“词语盘点”为导向,要求学生自学到位。属于生字新词的则按照
一贯 的字词预习方法提醒学生分析到位,课堂上随堂检查。
二、横向联系阅读概括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学习思路的表格:
课题 作者 出自名著 主要人物 事件 人物评价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让学生根据这个表格的提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填空,从而整体把握四篇课
文的内容。
三、纵向联系解决重难点
学生在横向学习时,已把每篇课文中人物所做的事情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了。
在纵向学习这一 步里,我分别从横向联系的学习思路中抽出“事件”和“人物评价”这
两个重要的导学内容,带领学生深 入到四篇课文的重难点中。在解决“事件”这个环节中,
主要探讨的是四篇课文中人物所做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将
相和》一课,联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各自的前因后果,理清
全文“和──不和──和”的线索,再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草船借箭》一课,从课题上入手设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 借箭?怎样借箭?结果如
何?对应品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在解决“人物评价”这个环节时,考虑到学生有 了前面整体
把握的基础,也已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因此要求学生引用文中句子来对人物进< br>行评价。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四、综合小结学习成果
此环节重在再次明确课文思路和课文内容,强调对比人物的特点及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五、拓展表演阶段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我结合《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提示 ,请学生课余时
间阅读名著,再讲讲这几本名著的人物故事。结合《回顾·拓展五》的“日积月累”,我 不
但要学生熟读教材上六条反映《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还让学生再搜集《三国演义》等其它
几 本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办一份兼顾四篇课文及古典名著为内容的《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小
报。结合《回顾 ·拓展五》的“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我布置学生自由
组合,以演课本剧、说书、讲 故事等形式来进行这四篇课文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在排演
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脑子里要有人物 ,有故事,要牢记每个人物的特点。
六、评价学习阶段
评价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的态度,习惯及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自评和
互评。我也参与评价,但仅是个人意见,尊重全体 学生的评价结果。
在每个学习阶段中,面对学生随时出现的难题,我必须及时疏导解决。如对《 将相和》
“将”──廉颇的认识与评价;对《草船借箭》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的险恶用心,< br>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景阳冈》写武松打虎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写
武松喝 酒的内容;还有《景阳冈》《猴王出世》里一些古代白话文词语的意思等等。强调学
生根据课文的学习目 的来理解课文,学懂课文,包括在综合实践学习阶段对学生表演人物角
色的要求,都强调重在表现所演人 物的特点,结合前面进行的“人物评价”环节学习,看学
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故事中的人物。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
特点,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
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
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 方式的形成。”这组课文的教学尝试,考验了
我对教材宏观与微观的驾驭能力。每一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 ,在备课中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中
心点去展开教学思路,去做教学预设,这是一个整体目标性的问题。而在 具体的每篇课文里
怎样有所侧重,体现个性,对这些个性点怎样精心预设,怎样区别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等 ,都
给我带来了挑战性。这次教学实践毕竟是第一次,细想下来也有一些硬伤,如“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方面还留有遗憾,
这需要在今 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反思,进一步调整。
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教材知识和它涉及 的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使学生
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
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

【单元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 ”为专题,安排
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等项教学 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
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
浒传》第 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



王出世》。
【单元重点】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
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 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
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 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教学措施】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 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
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 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
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 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
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 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
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 ,听听他人
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 br>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
引子和 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
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

【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课时,略读课文2~3
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课外书屋”等2课
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
2、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3、热爱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你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
2、小组商量,要演一部课本剧,你们小组选择哪一篇课文或者哪一个片段。
二、出谋划策,设计剧本
1、所选的课文或片段中,有哪些人物?
2、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
3、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
4、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
5、怎样上下场?
三、编写剧本,照本排练
1、选出代表编写剧本,划定角色。
2、排练。
3、请同学、老师、家长等提出意见,选择性修改。
四、班级演出



班级表演,评出奖项若干(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本奖、最佳音乐奖……)
第二课时
(习作缩写训练)
〖写作要求〗
《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 行缩写。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
语言要简练。字数不要超过四百字。
〖写作指导〗
1、仔细阅读原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把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内容筛选出来,进行缩写,重要的内容可以多说,次要的内
容要一笔带过。
3、语句要通顺,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要求
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缩写作文的练习,请同学阅读习作要求。
2、指名说一说缩写的要求。
二、指导方法
三、读例文,对比了解缩写的特点
四、读课文,分主次
1、《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鱼钩》这两课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读课文,
然后说一说。
2、讨论:主要内容。
五、尝试缩写几个自然段
1、如缩写第一自然段。
2、试着缩写第二自然段。缩写后评议。
3、有的自然段内容可完全舍去。
六、尝试缩写全文,不要超过400字
七、评议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
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3、了解《西游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交流讨论:
⑴ 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⑵ 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等等
⑶ 喜欢他是为什么?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情节,你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有关于他
的描写?



⑷ 全班交流。
⑸ 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 < br>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这个故事,你平时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
么特点 ?
⑹ 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
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小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
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
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
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
4、情景造句练习。
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三、课外书屋
1、介绍《西游记》。
2、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
3、教师介绍《西游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4、谈谈自己 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学习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⑴ 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⑵ 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⑶ 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⑴ 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⑵ 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⑴ 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⑵ 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⑶ 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
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⑴ 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⑵ 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⑴ 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⑵ 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⑴ 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⑵ 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 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
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⑴ 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⑵ 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 电脑魔术师》和
《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 递
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
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 上呼救》《把握自己》等
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⑴ 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⑵ 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⑴ 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
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 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
米……
② 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
动。
……
⑵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 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 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
通过 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 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⑴ 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⑵ 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
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网上呼救》《 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
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学习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⑴ 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⑵ 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
了”》
⑶ 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
奇的电脑魔术师》
⑷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
─《网上呼救》
……
⑸ 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⑴ 默读课文,思考:
① 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 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⑵ 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⑶ 课堂交流:
① 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
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 ,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 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⑶ 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 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
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⑴ 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⑵ 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⑴ 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 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 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⑵ 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 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 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
会发生悲剧。
⑶ 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 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 片、音乐、动画,收发
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
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学习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 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
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 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
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
妈妈 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
我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



(说明 :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
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 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⑴ 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 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
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⑵ 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
育 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⑶ 我们家的信息 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
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 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⑴ 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
获得 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⑵ 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
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 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
工作、学习的影响。
2、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资源】
1、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学生多途径搜集到的有关信息传递的故事。
2、搜集的有关沉迷于网络的严重危害的事例。
【活动开展】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浏览《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阅读材料,讨论和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活动内容
1、导语:
同 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让你们收集感动中国2005的有关人物的信
息,你们的信息找到了吗 ?你们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的呢?(生答)
2、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谈到了自 己获得信息的方式,很不错。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我们已进入
了21世纪,也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真可 以说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
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 来越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获取
更多的信息,从古自今,信息传递方式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我们的生 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呢?今天开始我们就将开展综合性学习,去了解信息传递的改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请同



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六组课文。)
二、阅读单元导语,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的神奇
1、生自读单元导语,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2、小组讨论:
⑴ 本组教材对我们的总的要求是什么?
⑵ 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3、班上交流。
三、阅读活动建议
1、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活动建议,快速地浏览阅读材料。
2、小组内讨论:
⑴ 活动建议中提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⑵ 在活动时,我们可以参考哪些资料?怎样去获取这些资料?
3、班上交流。
四、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1、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2、让学生回顾并讨论活动计划的写法。
3、班上交流活动计划的写法,师引导并明确其写法。
(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展示活动成果的方
法等)
_____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
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____
资料收集:________________
资料整理:________________

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4、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活动计划的制定。
(要求: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
成完整的计划。)
五、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六、课外实践,搜集、查找、调查或其他活动收集并整理资料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
2、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认识5个生字。
【活动课时安排】
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课时
两则阅读材料(了解研究方法的问题)
一、自读两篇阅读材料,说说你从中了解了些什么?
二、读报告,了解研究方法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跟以往的课文完全不同的一则阅读 材料,自己读一读,看看
研究报告有什么独特之处?
(找出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独特,如:文章中包含了表格、语言比较简练、条理性很
强等。)
2、师小结:研究报告有很强的科学性,不能像其他文章一样进行想象、夸张等,它必
须是真实、准确的 。
3、我们该怎样进行调查研究呢?自己再默读材料1,看看小作者的研究过程能带给我
们什么启示。
师相机板书:研究的方法──收听天气预报(收集信息)列成表格(整理信息)向
专家请教(分析信息)
4、看看作者整理的信息,说说他包括了那些方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5、研究的内容不同,研究的方法也就各异。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二则阅读材料,找找调
查研究的方法。
(师在收集信息下板书:查阅书籍、报刊,走访有关部门,向别人咨询,上网)
6、将两个表格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异同,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三、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 事情,如果让你确定一个内容进行研究,你准备研究什
么?和小组同学交流,说说你选择这个研究内容的 理由
四、布置作业
想想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把你的想法和家长交流交流,请他们给你提提意见。
二课时
阅读两篇材料(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我们大家已经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怎样把研究的成果写成一则报告呢?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两篇材料,学习研究
报告的写法。
二、从两篇材料中自选一篇感兴趣的读一读
看看报告中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小组交流。
三、指名汇报阅读第一篇材料的收获
(师相机板书:调查研究的原因 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的结论 应对办法。)
四、指名汇报阅读第二篇材料的收获
(师相机板书: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的整理、结论。)
五、比较两种写法的长处和短处,想想自己研究的内容适合哪一种写法
(建议一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内容,由组长组织进行分工合作。)
六、师小结



从阅读材料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作者研究的过程、方法以及研究的 结果,都是因
为作者有条有理,准确简练地写出了研究报告。
七、布置作业
小 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分头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下一次在小组内汇总再进行进一步
整理、取舍,为撰写 报告做准备。

《第七组》教学设计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 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
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 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 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
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 物的一些基本方
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 也就
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
写经验。以此为基础,教材又专门安排 “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
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 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
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 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
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 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
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
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
是几 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
对人物形象进行 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
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 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
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 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
话来描写人物的。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 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
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 展”2课时。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
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
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
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⑴ 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
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⑵ 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
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
吝啬……
⑶ 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如:
“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⑴ 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⑵ 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
上。
⑶ 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
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⑴ 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
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
蹦去 ,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⑴ 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
句的理解。
“……总部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
啬。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⑴ “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
些词句的理解。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认
未 到而声先至,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放诞无礼”,活脱脱的泼辣相。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
在 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学生只有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点拨的要点:
⑴ 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
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⑵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如: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
“凤 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
那伸着的两个指头,就是典型 的动作描写。
三、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 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
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刷子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
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刷子李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 会计,看见姓
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 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
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蘸(zhàn)和(hè)着琴音 必得(dě) 发怔(zhèng) 调(tiáo)浆 天衣
无缝(fèng) 。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
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
(四处)
3、教师小结:
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
种方法,小组讨论 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 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
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
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⑴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
得透亮,折得清爽。



(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⑵ 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
的毛 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动作熟练,优美。)
⑶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
面雪白的屏障。
(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
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 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
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 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
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 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
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
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
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课前准备】
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出示课题:

金钱的魔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尽量承认他们的有限合理 性,
但是一定要围绕课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
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
同时,还要让学会生朗读相应的课文,以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
喜欢、厌恶等。
⑵ 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
朗读。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发言人。
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一般 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
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注 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
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⑴ 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⑵ 老板: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4、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想一想:
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哪一个描写得更加传神?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
的传神之处。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课外阅读《百万英镑》。
2、背诵第6自然段。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 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
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 、电视里,有一些人物
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 谁讲的故
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到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
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七。
〖习作前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教学流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 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
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



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
都用 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一
1、本 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
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 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
深刻 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
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⑴ 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⑵ 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⑶ 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
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二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 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
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
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
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 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
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 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 ,通过这些
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外貌)
⑵ 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⑶ 预计中的课堂生成:
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
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 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
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⑷ 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神态)
⑵ 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⑶ 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⑷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⑴ 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
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⑵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语言)
⑵ 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① XX(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② 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 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
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③ 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
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 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
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 作案的全过程。
⑶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
同学们能将这些成 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
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 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
(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 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
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
(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
(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第八组元教学设计
一、组元分析:
1.组元专题:异域风情
2.内容安排: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
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 br>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
人爱 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 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



风俗习惯的赞美。
《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
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 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 了泰国独特的地域
文化。
《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 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
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
受—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3.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 学习,
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 自学能力。通过引导
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
三、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课时 《威尼斯小艇》 2课时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 1课时 《彩色的非洲》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 3课时 回顾·拓展八 2课时
《自己的话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语言。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
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切入点: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 。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
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 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 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
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 德国(板书)
2. 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
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 板书:奇丽)
3.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
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德国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 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
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 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
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 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
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 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
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
然段后,你对这句 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 的哥
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4.小结: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 奇异的景色!多么奇
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
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 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积累喜欢的语句。
2.理 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 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切入点:威尼斯美在哪?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的?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 介绍 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 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3.全班交流: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1)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2)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 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
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 br>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
斯成了以船代 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
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 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 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
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 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 么?听到什么?说
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 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
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 水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
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 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
只 “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
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 .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
但晚上 ,当小艇载走最后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
了……小艇与威尼斯 ,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反思: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2.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3.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切入点: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怎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 象,在泰国人民的心
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 br>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交流资料,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 读准 。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 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
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 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 到泰国的
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 )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 );在国际上,泰
象充当的是( )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 );在农场里,泰象就是( );在……
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 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
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 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
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段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4.课堂交流。
教学反思:




《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了解课文从事物 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
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切入点:“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自由谈谈对非洲的印象。
2.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二、整体感知,了解“非洲的彩色”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 (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
(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4)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
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 划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
三、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 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 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
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 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
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 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写出了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 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
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 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
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 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
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 ,你会做什么?你想说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最难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句?
①出示句子:“那些蝴蝶经过防腐处理 ,制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
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 ,令你目不暇接。”
蝴蝶变成了工艺品,它们彼此的颜色怎么还会“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呢?“ 目
不暇接”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目不暇接”?
②有感情朗读,把蝴蝶的多,色彩的美,你的眼花缭乱表现出来。
(3)自由读第七自然段,非洲的音乐、舞蹈和非洲人的性格怎么也会是彩色的呢?
① 请学生说说非洲的印象。
②强悍而热情的非洲人用他们的奔放的舞蹈在向人们说着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四、创设情境,介绍“非洲的色彩”
(1)摘抄描写非洲的优美的文句。
(2)请你当一回导游,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介绍非洲。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 听
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
内容,学 习修改作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
一、交流一周的见闻
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
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1.讨论: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 的话题来说说各
自不同的看法。要求是:
(1)把这件事说清楚。
(2)说出你的看法。
(3)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提出来。
(4)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由学生当评委)
制定评选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2)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 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 全班交流: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下来 。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准备: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一、唤起记忆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
日日夜夜中,我 们曾经历过多少事情啊!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
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二、 扬帆起程
1.你觉得自己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4.片段训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
三、 取长补短
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读读议议,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1.小组互相评改。
2.独立修改。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学生自由创作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语段。
2.互评互改。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欣赏佳作。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学习收获和体会。
2.了解广告语的风趣、幽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异域风情展示
1.遐想回味:
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 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
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 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
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同学们一 定难以忘
怀,同时也一定很想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回忆,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异域风情交流



(1)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 同学自由
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可以说一说,< br>也可以唱一唱,还可以跳一跳。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上台表演。大体分为下面三大部分:
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唱一唱我心中的异域歌曲;跳一跳我喜爱的异域舞蹈。
二、阅读收获交流
1.弹奏阅读交响前奏。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 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作者写
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 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
美妙的生活乐章。同学们在本单元阅读中一定还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写法 ,有许多你们喜欢的
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和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
2.召开茶话会。
老师出示第七单元课文片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 窗子前都
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
的时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从这段话中,你可以尝到哪些表达方法?(把花的 美和
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 。)
3.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 的精彩片断或
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每组选派一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 泉,用之不竭的财富。”
“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 人去拼搏进
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 br>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
起来读 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
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
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
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 质量很
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
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
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
教学反思:

南瓜粥的做法-难舍难分的句子


字的五行属性-贺州美食


员工考勤表-iphone死机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香菇油菜做法


我爱北京天安门歌词-我愿与你双双飞


陈洁灵-懵懂是什么意思


摩尔庄园怎么结婚-应用中心图标怎么点亮


一周年礼物-qq公众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