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740次浏览
2020年12月26日 09: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短篇鬼故事小说-广东高考分数

2020年12月26日发(作者:杭岱宗)


2020年新教材部编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语文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 和在不动声色的
叙述中抒发感情的两种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 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句子在
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一写。
2.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了解句子 在表
达上的特点;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2】
①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时,我能直接感受到
作者对故 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②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描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句子中,体 会到
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③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④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2 )问题引导: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读
一读上面四个小朋友 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看看你都了解了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①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③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段,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从课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到下面各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示课件3】
花开了, 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 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 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就是把情感寄托在园子里的花
朵、鸟儿、昆虫等事物上,用委婉含蓄的方 式,表达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沉的热爱和怀念。
从文段对花、鸟、虫子等具体事物的描写中体会到字里行 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
祖父园子的热爱和怀念。
(2)【出示课件4】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
《月是故乡明》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 过渡到山,到
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
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
感情 的句段,是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
3.我拓展,我积累。
在同一篇文章中表达思想 感情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可能多种表达
思想感情的方法穿插运用。一般的表达情感 的方法有如下三种:【出示课件5】
(1)寓情于景:情感的抒发蕴蓄在景物里,即情景交融。 例如:老舍《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
的,小丘也 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 本段描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作者通过描写
草原秀美的景色流露出对草原的赞美 之情。)
(2)融情于事: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事件的叙述中。
例如:萧红《祖父的园子》 中我和祖父的对话。(从作者对事情的叙述中让我们感受到祖


父对“我”的耐心和慈爱; 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蔼可亲和疼爱孙女。也感受到作者对祖父
的崇敬和怀念。
(3)借物抒情: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某一物的介绍中。
例如:许地山《落花生》中父亲对“ 我们”讲的道理。(文章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方
法,借歌颂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学不要看不起外表不 美,要像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
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7】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 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
方飞出来。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排 比的方法写出阳光的亮、刺眼,同时
又生动的描写了蚯蚓、蝙蝠害怕光,富有童趣。
【出示课件8】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拟人和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从“忙、冷、吵、静、快、辣”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今天天气太冷,冷得滴水成冰,冷得小鸟缩成一团,冷得我浑身哆嗦。
②教室里真安静啊! 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听得见,静得连呼吸声都听得见,静得连心
跳声都听得见。
(二)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9】
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
月亮。……对此之 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


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 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样对比描写更能突出
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 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出示课件10】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
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如出一 辙。从这句话中表现出母亲浓
浓的爱乡情。
【出示课件11】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 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鸟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
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姑爹的小船和精致的乌篷船对比,说明承
载父爱的小小渔船的亲切难忘,更显出了父爱之深挚。
练习:
【出示课件12】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这是《社戏》的最后一段,用简明的语言
表达人物的情感。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与以 后所有的豆,所有的戏相比较,
凸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4】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2)解题: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朗诵、唱,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3.简介作者: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 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
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 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4.简介创作背景: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束
了长年的 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
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 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
“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 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
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 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5.【出示课件1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2)吟:吟诵,诵读。
(3)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4)临:将要。
(5)意恐:心里很担心。
(6)归:回家。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8)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 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
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 照耀着子女。
6. 【出示课件15】课件出示相关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
衣衫。临行 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
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 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8.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 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 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
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首诗艺 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
强烈的共鸣。
1 0.教师小结:《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乐府诗。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


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表达了诗人 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11.延伸阅读:
母爱是世界最纯朴无私的爱, 是文人笔下永远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
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母爱的真挚,他们用不 同的诗句,表达着赞美母爱的共同的心声。
你知道有哪些诗句吗?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清]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 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
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 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
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 外漂泊的境况。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 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
深深牵挂。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 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
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 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
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 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
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
解古典名著中 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大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 难度,如果掌握一
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畅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 ,感
受古代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2】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5】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 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
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 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
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都称“千岁大王”。——《猴王出世》


①组交流:说说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 小结:联系上文能够了解到在石猴的提示下群猴拜
石猴为王。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6】
榜文 客官 印信 驿站 伙计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1)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7】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交流: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10】
①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②但凡:凡是,只要。
③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④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⑤石碣:石碑。碣,石碑。
(二)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11】
◊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1)小组交流:说说加点部分的意思。
(2)互相交流,说说是怎么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出来的。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②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的意思。
③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瞑目蹲身”的意思。
④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说说在阅读中遇到的这样的词语,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12】
◊武松用左手紧 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
气力只顾打。(平生气力:全身 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说时迟 ,那时快:表示当
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三)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
由。
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14】
(1)小组交流:猜猜写的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 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
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从外貌描写可以猜到是孙悟空。)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漂漂然有神仙之态。 (描写的是诸葛亮,即诸
葛孔明。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他的草 庐看到他时
的描写。)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 ,有万夫难敌之威
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可以判断写的是武松。)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交流平时的积累。
(2)全帮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 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
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李逵)
②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削发恨参禅。 豹子头刊金印后, 野猪林伏洒家前。独撑一杖
行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鲁智深)
③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 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
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 持宝杖甚峥嵘。(沙悟净)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6】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 称王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 、山水。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 br>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教师简介创作背景: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
景是安定统一的 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为友人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的第一首,是诗人
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 即若耶溪)的作品。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出示课件17】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 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
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3)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
无声,好像 空无所有。
(4)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5)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 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
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 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
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 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
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 是以静为前提的。“鸟
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 桂花落, 夜静 春山空。
月出 惊山鸟, 时鸣 春涧中。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 解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
物的内心想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通 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尝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选择一种场景照样子 写一写。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br>点号不顶格书写。
4.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加深对文 章内
容的理解;学会选择一种场景写一段话,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理解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 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加深对文章内
容的理解;学会选择一种场景写一段 话,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2】
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小组交流: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中 ,既可以感受到刘伯承顽强的
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出示课件3】
沃克医生站起身 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
情。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 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小组交流: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课文着 力刻画了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
从“冷冷地问”,到“目光柔和了”“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我们能 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冷漠
到赞许、钦佩的心理变化。
总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 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是一种很好的阅方法。
2.练一练,学运用。
(1)你还从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和同学
交流。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引导,评议并小结:
①【出示课件4】
“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从对毛泽东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体会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的悲痛心情。
②【出示课件5】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a.这段话中“踌 躇”描写了毛泽东的什么?(心理活动。)从中感受到什么?(当秘书将
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 他又迟疑了,毛泽东在做艰难的抉择。)
b. “黯然的目光”是对毛泽东的什么描写?(神态。)从 “黯然的目光”你感受到什么?
(毛泽东经历着巨大的悲痛。)
c.从毛泽东“转向窗外”、 “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毛泽东 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旦签字,
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毛岸英 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艰难的抉
择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3.我拓展,我积累。
所谓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它能 反映人物的思想
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出示课件5】
(1)直接描写:这种方法最常见。常以“想”等字眼为标志,有的还使用逗号或冒号作
提醒。


(2)动作暗示: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可以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
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
(3)环境衬托:恰当的环境描写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6】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 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
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①小组交流:读一读,看能感受到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从对毛泽 东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泽东失去
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出示课件7】
(2)黄 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
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
①小组交流:读一读,看能感受到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抓 住了黄继光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了
黄继光对敌人的仇恨和主动接受任务的决心
(3)将 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
说:“孩子们,我给大家 分菜,每人一筷子。”
①小组交流:读一读,看能感受到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 教师相机小结:抓住将军的动作、语言,写出了将军的感动
和对战士们的关爱。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2)学生自由练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合作,互助修改。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二)下面的语句写出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
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1)手术台上,一向从容 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
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①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 机小结:“一向从容镇定”“双手却有些颤抖”描写了
沃克医生前后不同的表现。从沃克医生“一向从容 镇定”到“双手却有些颤抖”的变化能感
受到沃克医生的震惊、激动、紧张,感受到沃克医生对病人的关 心。
(2)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
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①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 机小结:“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
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 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
睡”描写了“我”前后不同的表现。从“我”前后不同的表现中 能够感受到 “这件事”对“我”
影响很大、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使“我”无法放弃,无法割舍。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照样子说句子。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学习“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1.观察上面的一段话,说说在格式上有什么特点?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2.学生自由练习书写一段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选择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作业,投 影展示,师生评议,相机指导学生在书写中特别需
要注意的两点。
(1)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2)段落要分明。
四、学习“日积月累”。
(一)学习古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1.出示古诗。【出示课件10】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解题: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 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
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国故地,天下要冲,国家蕃卫,雍凉文 化的发源
地。元明清时,武威又被称西凉,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凉州乐舞不仅是西北乐舞的代表,也是中原王朝乐舞中的精华,被尊为“国乐”。隋朝确定的9种国乐,有七部是凉州输入的,
其中《 西凉乐》最著名。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1】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 。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
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 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然
意境极为深远。
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
表作。
5.互相交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12】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1.巩固练习:
(1)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________,是盛唐时流行的一 种________名。(诗题 曲
调)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二)学习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古诗。【出示课件13】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4】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屈原之后最具
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 等多首。
4.教师简介创作背景。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出示课件15、16】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1.巩固练习:
(1)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 ____,地点是_______,
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三月 黄鹤楼 扬州)
(2)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
依不舍 之情的句子是: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诗中写事的诗句是: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诗中写景的诗句是: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三)延伸阅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送别诗》
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 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 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
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 的方法。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
描写人物感受的 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
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文章中 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阅读过
程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多 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小组交流: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物的思维过程?其思维过 程是
怎样的?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出示课件2】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 忌输了,但他不
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
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出示课件2】


田忌赛马
田 忌: 下 上 中 胜利
齐威王: 上 中 下
教师小结:学习课 文《田忌赛马》时,可以了解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
当时賽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 齐威王和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
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 场顺序,即“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
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 的方法,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获 得整体的胜利。通过这样的推理,
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 慧。
(2)【出示课件4】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 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
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 了!”孩子
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
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小组交流: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 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学习《跳水》时,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
的?当时,横木上的孩子已经心惊 胆战了,如果要让孩子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一紧张,
很可能就摔到硬邦邦的甲板上。让孩子跳进 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
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 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
可行的方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在很短的 时间里,船长就果断地救
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5】
吾盾之坚 坚固 问其故 缘故
道旁李 道路 弗能应 答应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1)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横线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
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6】
誉之曰: 吾矛之利:
年九岁: 当极明邪:
失汲道: 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 至之市: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7】
誉之曰 赞誉 吾矛之利 锋利
年九岁 年龄 当极明邪 明亮
失汲道 失掉 揠苗助长 禾苗
狐假虎威 假借 至之市 集市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 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
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
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 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
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 孩子的担心和不
安。
【出示课件9】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 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
蛛来了又去了。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
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漫长而又过得很快。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10】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考试时间过去了一大半,我才做了几道小题,
看来这次考试 成绩又要垫底了。
◊整个下午我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等待爸爸给我带来生日礼物。将近七点钟的时候 ,我
走到客厅窗前,望着回家的路。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爸爸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
及了,跑到楼下,来到爸爸回家的必经之路。
(三)学习修改作文。
1.谈话引导:材料《 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
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 文的。
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①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
②“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③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 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
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④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
的是带 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①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 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
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 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
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②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
喻不当,言 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
况。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 的新班主任”,改为
“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这样把长句 断成短句,
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①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 ‘黑老蔡’”,这句话显得啰唆,叶老删去
多余的部分,改为“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
②再如,“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改为“忽然背
后 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①如,叶老把“上课了”改为“上课铃 一响”。因为“上课了”可以理解成刚上课或已经
上课一段时间了,改为“上课铃一响”,意思就清楚明 白了。
②再如,作文中写“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这里与上文衔接得不好,
叶老改为“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这样,与上文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
较准确完 整了。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①作文中“象开玩笑似的说”将“像”写成“象”,叶老加以改正。
②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 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
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 很有道理的。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
“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这句话末尾不能用叹号 ,叶老把它改为句号。“然后鞠躬让大
家坐下”中间要用逗号断开。“我得手早痒痒了”一句话未完不能 用句号,叶老八局还改为逗
号。叶老去掉了“扑腾扑腾”中间的标点。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 可见叶老对这
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11】
豆蔻年华:指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 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2.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意思。
3.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1)豆冠年华
豆蔻 ,是一种植物,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
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 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 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 三年华,就像二月初
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 女没有
人比得上她。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 诗中用早春二月初 树梢上含苞待放
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 少
女。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2)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 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
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 ,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
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3)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
比较年 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 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
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 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
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 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
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 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
“弱冠之年”。 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4)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孔子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5)不惑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6)花甲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

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 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
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 人超过六十岁,
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7)古稀
古稀:70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
七十 岁的代称。
(8)期颐
期颐: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 解:“百年者饮食、居处、
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后因称百岁为“期
颐”。
5.拓展阅读: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 、“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
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 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 孩提,二三岁
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
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
年或儿童。陶 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 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
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
“总角,收发结之。”后 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大戴礼记·保
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9)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0) 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
因以“知命”为五 十岁的代称。
(11)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 其言,


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12)耋:70—8 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
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
(13)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 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
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 br>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语句描
写的情景 ,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 热爱与赞美,
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方法?
(2)小组交流。
(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本单元描写的景物中,有的呈现了自然
风光的静态美,有 的呈现了自然风光的动态美,有的是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
一体。
【出示课件2】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 ,相机小结:《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游客、商、妇女、
老人乘着小艇,穿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 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出示课件3】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 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中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
景象中。
【出示课件4】
①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③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 议,相机小结:这些句子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
感受到人的活动。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5】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有说不完的情趣。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 评议,相机小结:选段中的“我们”乘着小艇,穿行在
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 了生活气息。
(2)【出示课件6】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 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中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
的景象中。
(3)【出示课件7】
水面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 师评议,相机小结:这些句子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
中感受到人的活动。
3.我拓展,我积累。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 写主要是为了显
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 的
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
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
细部描写 、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涌出来,走 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
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 声音。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 结:这段侧重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
的重大作用。前一个句子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 坐小艇,散开,消失,是从人们
的动作上进行描写;后一个句子写人们的哗笑声,告别声,抓住声音进行 描写。
这一段动态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
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这段动态描写,表现了这座
“世界闻名的 水上城市”的繁华,真实地反映了威尼斯的风貌,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出示课件9】
车船过后,--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 暗了下来。狗不
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眸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 话采取了由动到静的写作方法,写动
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整个原野,
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受到原来静是由动来衬托的, 这就好比经
历了课间十分钟的喧嚣,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室里的宁静。
在这一段中除了让人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还让人感受到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写
一写。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并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境,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10】


在金色的夕阳下……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 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在金色的夕阳映照下金字
塔及其周围景物的色彩。作者描述了金字塔 及其周围景物的静态美,叙述真实,描写逼真。
【出示课件11】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 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纯白的搭里是地面及其给
人带来的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把人的活动和 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
【出示课件12】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 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梅雨潭的绿。作者自己生
活中体验过的种种绿的景色加以比较,用北 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
的波和秦淮河米做类比,用四处不同景观来反衬梅雨潭水 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以突出梅
雨潭的绿的美。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照样子说句子。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13】
◊面前,是一大片草地。小草已经枯黄,可当中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树,开始落叶
了,可那枯黄的叶子像美丽的彩蝶从空中飞落下来,慢慢地慢慢地铺成了一条路,踩上去软
绵绵的,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哦,秋天本是黄色的!
◊虽然雪下的不大,但是雪后的大地 到处都披上了银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那一
排排树木上都自豪的绽开了满树银花,在阳光的照射 下,闪烁着微紫色的光芒;而树叶落光
的小树,垂下了许多玲珑剔透的银条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里的菊花可真多,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盛开,有白的,黄的,红的,绿 的…白的
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红的如枫叶,绿的如翠玉……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6】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2)解题:《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
调,出神入化地 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7】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
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出示课件18】
(1)山野: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如:好像。
(5)才了:刚刚结束。
(6)蚕桑:种桑养蚕。
(7)插田:插秧。
5.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总结诗意: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
稻田里的色彩与 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
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 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
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7.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 规、
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
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
彩鲜明的图画 。
8.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出示课件19】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9.教师小结: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 明的图画,不
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
之情。
10.延伸阅读: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入农家生 活,以农家生活为话题,写下
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尝试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趣,并试着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
法。
4.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引 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并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通过
“日积月累”的学习 ,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了解唐代书法 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通过“日
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感受到单元课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引导,评议并小结:本单元课文的语言很有 特点,有的
是通过巧妙的对话来讲述故事,有的叙述的语言很风趣。
4.【出示课件2】《杨氏之子》中句子。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小组交流: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杨氏之子 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姓氏的
特点做文章,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
5.【出示课件3】
①拿笔的时候,……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④手指 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


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小组交流:从以上句段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出示课件5】
教师小结:《手指》一课,作 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
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6.【出示课件6】
不过,……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小组交流: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
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 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
了对此事的看法。)
小组派代 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费奥多罗夫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
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令 人忍俊不禁。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 相机小结: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
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 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
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出示课件9】
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 相机小结:把体操运动员比作猴子,把体操运动员的
动作比作猴子攀援、爬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绘 了运动员动作的灵巧。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游子回到家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 上、远处传来一阵巨响”中选一种情景,仿
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学生自由练说。
(3)小组合作,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二)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10】
但在五指中,……叫他揿门铃。
(1)小组交流:在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 ,教师相机小结:采用拟人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
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 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
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
2.练一练,学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照样子写句子。
(2)小组合作,互相评议,交流修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学习“书写提示”。
1.谈话激趣: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书,是楷 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
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形容他的书法 筋肉丰满、
浑厚有力。《勤礼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2.学生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局部)拓书。
3.小组交流“颜体”的特点。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了解《勤礼碑》。【出示课件11】
(2)简介颜真卿。【出示课件12】
①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书 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
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 ”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
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被称为“颜筋柳骨”。
②主要作品:
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 碑》《颜氏家庙碑》,行书有《争座位
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等。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出示课件13】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2.练习朗读。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3.交流理解。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论语·里仁》
②译文: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③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 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
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 必计其利害。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①出自《论语·述而》
②译文: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①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②示例:“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①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②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①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②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4.熟读成诵。

灰心丧气造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简谱


基建工程审计-dior眼镜价格


中国的崛起与动荡-废弃物处理


祖国给我理想-生气


公司制企业-关于爱情的唯美句子


怎样使用代理服务器-圣诞节的歌曲


创业指导-一季度


手表排行榜-明日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