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山药排骨汤的做法-朋友是什么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
差数列;
2、了解公差的概念,会求一个给定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
3、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会利用等差中项解决相应的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情景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了解等差数列的
简单产生过程;
2、通过解决基本等差数列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等差数列概念、公差、等差
中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分析探索能力激发学
生积极思考,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2、通过解决等差数列概念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了解公差的概念,根据给定的等差数列求公差。
【教学难点】探索等差数列定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黑板  电子白板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讲概念时,通过创设
情境引
导学生分析出等差数列的特点,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
定义来判
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
师适时点拨为主,真正体现课堂教
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布置预习内容;
2、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标出关键词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完成预习内容,做好上课
准备。
【教学过程】
 
 
1  4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教学 
环节 
课前
预习 
学习内容
阅读书本P7-9内容,在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关
键词下面用彩笔画线 
学生 教师
设计 
活动 活动 意图 
了解
自主抽查
预习
完成 反馈
效果 
   
   
独立引导通过
思考 学生具体
,
分析问题
并完比较引出
成这每个等比
三个数列数列
数列 的特的定
点 义 
 
 
 
 
结合板书引导
课本定义学生
定义及注理解
独立意点 概念,
思考,
让学
后回用彩生经
答 色粉历观
 笔画察、猜
 出关测、抽
键词
象、概
括、的
思维
过程 
巡视通过
独立并记具体
思考录存的例
后完在的子, 
成 问题 加深
, 学生
 个别对等
 指导 差数
, 列概
集体念的
反馈 认识
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特殊数列。 
活动一
情境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
 
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
,  ,  ,  ,…。 
创设
情境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
情境
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
、
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
导入
列(单位:kg):48,53,  ,63。 
新课 
情境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
保证优质鱼类有良
(5分
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
钟)
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
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5m。那么从
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
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  ,  ,  ,5.5。
活动二 
 
数学 观察:上面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建构
、 思考: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怎样的? 
引入 2、定义中有哪些关键词? 
概念
3、公差用什么字母表示? 
(5分
4、等差数列的定义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
钟
) 
 
例1: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写出其
活动三
首项及公差。 
 (1)2,5,8,11,14; 
例题 (2)1,1,1,1,1;
精讲 (3)1,0,-1,0,1,0,-1,0,……; 
、
(4)-3,-2,-1,1,2,3。 
探究  
知新例2:求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
(10分(1)3,
a
,5; 
钟)
(2)3,
b
,
c
,-9; 
 
2  4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的话求出首
项和公差:
(1)-1,-1,-1,-1,-1; 
111
(2)1,,,;
234
活动四 (3)2,4,6,8,10,12; 
2、已知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试在括号内填上适
水平 当的数: 
达标 (1)(
),3,( ),9; 
、 
(2)1,
2
,( ); 
练习
巩固 (3)31,( ),( ),10.
(12分
3、已知数列
{a
n
}
是等差数列。
钟) 
(1)如果
a
1
2,a
3
6
,
求公差
d
和
a
2
; 
(2)如果
a
22,a
3
5
,求公差
d
和
a
1
;
 
跟寻
例3: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请说明理由。 老师
思路
活动五 
1
,尝
(1)a
n
=3n-2;
(2)
b
n
=
。 
 
n
试给
应用
例3
迁移 
变式训练: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
式,判断它是
写出
、 
否为等差数列: 解答
能力 
过程
(1)
a
n
3n1
;
(2)
a
n
42n
; 
提升 
;
(10分
独立
(3)
a
n
n
2
;
(4)
a
n
0
. 
钟) 
完成
变式
训练 
 独立
 
活动六 
 
思考
后完
 
课堂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成,
总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强调关键词) 然后
、 2、等差数列的公差。 小组
知识
交流
升华  各自
(3分的完
钟) 成情
 况 
3  4
学生
独立
思考
完成 
,
然后
小组
交流
结果 
、 
归纳
小结 
请学
生回
答,
并纠
正回
答过
程中
存在
的问题,
完善
小组
小结
的内
容 
 
让学
生
继
续感
受数
列的
函数
特征,
并进
一步
理解
数列
作为
函数
的特
殊性 
分析
例3 
,
引导
学生
尝试
写出
解答
过程 
;
归纳
小结
解题
方法 
巡视
记录 
,
对学
生的
总结
给出
评价 
通过
等差
数列<
br>的定
义的
迁移
应用,
提升
学生
的迁
移能力 
巩固
本堂
课的
内容,
培养
学生
概括
能力、
语言
组织
能力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作业 
布置 
、 
课后 
巩固 
 
 
板书设
计 
突出重
点 
 
 
作业布置:
课后巩固: 
 
必做 
选做 
必做 
§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1、问题情境 
3、等差数列的公差
2、等差数列的定义 
4、注意点 
教学 
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
实例出发,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引出
等差数列的概念。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实例,让学生
学会求等差
数列的公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让学生在学中
做、在做中学的过程。 
这节课从生活中的
数列模型(数列),进而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
这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索的过程
中,学生通
过分析、观察,逐步抽象概括得出等差数列定义,强化了由具体到抽
象,由特殊到一
般的思维过程。 
这节课教学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
补充展开教学
,总结出合理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之
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手
段和教学方法上,
体现了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应注意的几点: 
1、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抽象性,数列也不例外。对于刚
接触数列的学生来说,在教学
中应该注重将数列问题抽象具体化,帮
助学生认识并实践。数列具有丰富的实际应用背景,如何从实际问
题
中抽象出纯粹的数列问题这是教学中的难度,也是重点。 
2、教学中引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
则,由浅入深。在学生能接受的
基础上适当加大题目量和难度。 
3、针对我校学生的基础差问
题,只讲基础题型,难题少做或不做,
反复练习。从中找到自信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