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752次浏览
2021年01月02日 01: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学暑假放假时间-描写母爱的诗歌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阚玉敏)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第二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会用该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动手实践、探索发现、归纳结论、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成功 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发现、验证、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学具: 3,4,8厘米的小棒,4,6,10厘米的小棒,5,6,10厘米的小棒,每个学生任意选一组。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课前交流】——师生对话
师: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同学们,知道这节课要上什么课吗?喜欢数学课吗?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大家对数学真的很有兴趣。的确数学是一门有用又有趣的学科,在 这里,我们不仅会学到知识,还能体
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们比一比 ,看谁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拿到这把“金钥匙”!
【评析:老师和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试用一下 话筒,能达到沟通感情,消除学生紧张感,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三角形知识前测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1
2
3
生1:第三个是三角形。
师:大家同意这个意见吗?
生:同意。
师:前两个为什么不是三角形?
(教师先指着第一个图形,引导学生说第一个不是三角形的理由,再指着第二个图形,引导学生说第二个不是三< br>角形的理由)
生2:因为第一个图形最下面的一条线段出头了,第二个图形中的两条线段没有接 起来,所以都不是三角形。
师:看来,只有像这一个(教师手指着第三个图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评析:这个练习既是三角形知识的前测,又是下面操作活动的基础。】
二、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第一次活动:探究“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
师:同学们对前 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大家既然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么“任意三条线段一
定能围 成三角形吗?”请大家猜猜看!
有的学生猜想:认为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有的学生猜想:认为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种猜测是对的?
生:可以做实验。
师:对,用实验验证一下就可以知道哪种猜想是对的了。下面,用你手中的三根小棒代替三条线段,亲自围一围,
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最强!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我们调查一下同学们围成 图形的情况。围成三角形的请举手,没有围成三角形的请举手。
师:看来,有的同学围成了三角形,有 的同学没有围成三角形,下面我们把各种不同的结果展示在展台上,来演
示的同学,先要告诉我们你所用 的三根小棒分别是多长,再把你围成的最后图形摆出来。先请一个没有围成三角形的
同学在展台上摆一摆 ,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用的三条小棒分别是3厘米,4厘米,8厘米,这三根小棒没法围成三角形。
师:看 来,这三根小棒确实围不成三角形。(向全体同学询问:)谁的小棒和这一组小棒不一样,却也没有围成三
角形?请来台上摆给大家看一看。
生2:我用的小棒分别是4厘米,6厘米,10厘米,这三根小棒 也没法围成三角形,最后三条小棒都重合在一条直
线上了。
师:谁围成三角形了?也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3:我用的三条小棒分别是5厘米,6厘米,10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为 了把刚才同学们演示的过程更准确、更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下面,老师把这三种情况用电脑演示一下。
(老师一边演示,一边简单介绍,最后把这三种情况形成的最后结果汇合在一张幻灯片上)
师 :这就是刚才三位同学展示的结果。从这验证的结果来看,你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现在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师:我们通过操作验证,得出了“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这个结论。
【评析:从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引导
学 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猜想是对还是错?必须经过实验来验证,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激发了学生强
烈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演示和教师课 件动态演示,
得出结论。第一次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次体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归 纳结论”的过程。】
师:我们刚才经历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结论”的过程 。同学们表现出了很强的动手
能力,下面,请大家认真看这几个不同的图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前两种围不成三角形呢?”、“三条线段什么时候才能围成三角形?”等等。
【评析:面对“ 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结论,教师适时追问“请大家认真看这几个不同的图形,你
有什么问 题要问吗”?再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得第二次探究活动成为必然,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又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愈加高涨。】
第二次活动:研究“什么样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这 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探索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前两种围不成
三角形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好以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倾听、参与学生的讨论。)
全班交流:
生1:第一个图形中有的线段太短了,有的线段太长了,没法接起来,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2:两条边合起来,比第三条边还短,就围不成三角形。
生3:两条边合起来,和第三条边相等,就围不成三角形。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师:好,发言先到这儿,通过刚才的猜测——操作验证——讨论交流的过程,老师发现同学们确实是既会 动手、
又会动脑筋的学生。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教师手指着图说:)当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 段时,围不成三角形;
当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围不成三角形。大家是不是这个意思? < br>(课件上出现: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段时,就围不成三角形;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也围不 成三
角形。)
【评析:针对围不成的现象,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 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与第三
条线段长度的关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为顺利引出“怎样的三条 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的探索活动埋下伏笔。】
第三次活动: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真为大家的精彩表现而高兴,同学们不仅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还特别会动脑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
大家总结出了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的原因:“当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段时,围不成三角形,当 两条线段的和等
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围不成三角形”。下面,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三条线段在什么情 况下才能围成三角形?也就是
说:围成后的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课题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回想我们刚才的操作活动,结合刚才 围成的三角形,请先独立思考,
想好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有困难,可以再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自己的意见。)
生1:我发现这个三角形中其中两条边的和比第三边大。
师:(指着屏幕上的三角形)你指的是哪两条边的和?请你来指一指。
生1:指出自己发现的是哪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师:好,能把你的发现用数学式子写出来么?
生1: 5+6>10


师: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2:我发现另外的两条边加起来也大于第三条边,也就是6+10>5,5+10>6。
师 :老师把大家发现的关系式写出来:5+6>10,6+10>5,5+10>6。这个三角形中还有类似这样的 关系式吗?
生3:没有了,就这三个关系式。
师: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呢?思考一下,想好了,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思考,归纳,同桌交换意见,然后全班交流。)
生4:这个三角形中哪两条边加起来都大于第三边。
生5:这个三角形任意两条边加起来都大于第三边
生6:三角形中较短的两边加起来大于第三边。
师:(指着三角形图)既然较短两边的和都大 于第三边了,那么一条最长边和一条较短边的和就更大于第三条边了,
这就说明:“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大于第三边”。
师板书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评析:在成功地组织学生 探究发现“当两条线段长度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条线段长度时围不成三角形”之时,
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 更深入地思考“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因此,第三次操作活动思维目标
更加明 确,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次活动:画任意三角形,验证是否所有三角形都存在“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 br>教师: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间都有这样的规律?我们这个发现还需要再次验证。请每个同学在练 习本
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三条边的长度,并计算一下,看是否具有“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验证、汇报。
师生交流得出: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只要是三 角形,就一定存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关
系。说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这个规律是正确的。
【评析:“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间都有这样的规律”?教师适 时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一个任意
三角形验证结论,经历由特殊规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升华,从而更加深刻体会到
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的 普遍适用性。经历了以上四次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等
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充足地操作和思考活 动中获得了清晰、深刻的表象,并逐步抽象、归纳得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
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提 升了数学思考,发展了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反思回顾,进一步体会 “问
题——猜想——验证——结论——应用——问题”这一科学的研究历程,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三、应用深化
师:同学们,我们梳理一下前面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多种方 法验证——归纳得出结论,一起
探索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下面 我们就应用这个关系来解决问题。
1.下列各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课本85页第2题)
(1)2cm, 2cm, 2cm (2)1cm, 3cm, 5cm (3)1cm, 2cm, 3cm (4)2cm, 4cm, 5cm
2.走哪一条路近?为什么?(课本87页第10题)


大海
大楼
加油站
3.要做一个 三角形框架,已有两根,一根长8厘米,一根长12厘米,再拿一根几厘米长的木条就可以钉成三角形?
(课本87页第11题)
生:5厘米,6厘米,7厘米,„„有很多。
师:有很多条,是不是任意长度都可以?
生:不是。
师:你知道第三条小棒最长不能超过几厘米?最短不能少于几厘米吗?
生:最长不能超过20厘米,最短不能小于4厘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第三边<20
【评析:在巩固应用环节,教师遵循了面向全 体、关注差异的原则,练习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基础知识的练习,
又有拓展延伸练习,较好地实现“人人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五:说说收获,相互评价
教师: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汇报自己
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归 纳结论——应用结论的过程,发现了“三角形任
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这只是三角形中的一 个秘密,关于三角形的秘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话,我们以后
可以继续研究。
【总评:理想的 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自主探究的过程,
是师生 互动的过程,也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老师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 br>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更重要的体 会到探索
发现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正是我们新课程
课堂教学追求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 4 8 5 6 10 3 4 5
3+4<8 5+6>10 3+4>5
4 6 10 6+10>5 3+5>4
4+6=10 5+10>6 4+5>3

吉首凤凰古城-听听那冷雨教案


草原晨曲伴奏-李嘉诚理财名言


桂鱼的做法-独坐敬亭山古诗


新垣结衣新剧-境遇


水木年华最好听的歌-中国话歌曲


最后的演讲-冲刺中考


目前什么行业最赚钱-扑朔迷离造句


欧美小清新头像-新年祝福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