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巡山小妖精
706次浏览
2021年01月02日 02: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网球的规则-杨贵妃秘史分集剧情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宣景琳)


高中数学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一、知识要点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


C

AB
= -(+)
2222
三角形三角和为

,这是三角形中三角函数问题的特殊性,解题可不能忘记!任意两角
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 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锐角三角形

三内角都是
锐角

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

任两角和都是钝角

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 的
平方.
2、 sinC=sin(A+B), cosC=-cos(A+B)
sin
CABCABCAB
=cos(+), cos=sin(+), tan=cot(+)
222222222
sin2C=-sin2(A+B), cos2C=cos2(A+B)
3、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11
absinC=bcsinA=casinB
222
p(pa)(pb)(pc)
其中p=(a+b+c)
222 22
1
2

ABC
中,若
sinAcosBcosAs inBsinC
,判断
ABC
的形状(答:
直角三角形)。
4、 正弦定理
abc

=2R
sinAsinBsinC
sinA ׃sinB׃ sinC =a׃ b׃ c
sinA=
abc
,sinB=,sinC=
2R2R2R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适用类型:AAS

S,SSA

A (2,1,0解) 务必注意有两解!
4、三角形射影定理:a=bcosC+ccosB, b=acosC+ccosA, c=acosB+bcosA,
222
5、余弦定理
abc2bccosA

b
2
c
2
a
2
cosA

2bc
适用类型:SSS

A,SAS

S,AAS
< br>S(2,1,0解) 务必注意有两解!
注: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形状.
5、 判定三角形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 设c为三角形的最大边
222

c
<
a
+
b



ABC是锐角三角形
c
2
=
a
2
+
b
2



ABC是直角三角形


c
2
>
a
2
+
b
2



ABC是钝角三角形
6、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cotAcotB+cotBcotC+cotCcotA=1
tan

ABBCCA
tan+tantan+tantan=1
222222
7
、若三角形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B=


3
三边成等差数列,则0 三边成等差数列,则B


Rt
ABC三边成等差数列C=

1515

q
3
22

,则a׃b׃c=3׃4׃5
2

Rt
ABC, C=

51
三边成等比数列,则最小内角A=
arcsin

2
2


2
7、 若sinA=sinB

A=B,若cosA=cosB

A=B,若tanA=tanB

A=B
8、 若sin2A=sin2B,则A=B或A+B=
cos2A=cos2B,则A=B
9、

ABC中A>B

sinA>sinB ,A>B

cosA10、(1)在锐角

ABC中,任意一个角的正弦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
即 sinA >cosB, 但sinA > cosA 不一定成立,

sinA +sinB +sinC > cosA +cosB+cosC
(2)反之,若任意一个角的正弦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则

ABC是锐角三角形;
(3)若某一个角的正弦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若某一个角的余 弦大于另一个角的正弦,cosA>sinB,则

ABC是钝角三角形。
11、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一个角的正切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切,
tanA>cotB, tanA·tanB>1,
tanA+tanB+tanC>cotA+cotB+cotC
12、 特别提醒:(1)求解三角形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
ABC

这个特殊性:
AB

C,sin(AB)sinC,sin
A BC
cos
;(2)求解三角形中含有边角混合关
22

系的问题 时,常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
b
,且
A=60, a6, b4
,那么满足条件如(1)
ABC
中,A、B的对边分别是
a、

ABC
A、 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答:C);
(2)在
ABC
中,A>B是
sinAsi nB
成立的_____条件(答:充要);
(3)在
ABC
中,
(1tanA)(1tanB)2
,则
log
2
sinC
= _____(答:

(4)在
ABC
中,
a,b,c
分别 是角A、B、C
1
);
2
所对的边,若
(abc)(sinA sinBsinC)3asinB
,则
C
=____(答:
60
);
a
2
b
2
c
2

(5)在
ABC
中,若其面积
S
,则
C
=____ (答:
30
);
43


(6)在
ABC
中,
A60, b1,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
,则
ABC
外接圆的直径是
____ ___(答:

239
);
3
1BC
,则cos
2
= ,
32
(7)在 △ABC中,a、b、c是角A、B、C的对边,
a3,cosA
b
2
 c
2
的最大值为 (答:
;
19
);
32
(答 :
0C
(8)在△ABC中AB=1,BC=2,则角C的取值范围是

6

(9)设O是锐角三角形ABC的外心,若
C75
,且
 AOB,BOC,COA
的面积满
足关系式
S
AOB
SBOC
3S
COA
,求
A
(答:
45
).

);

二、典型题型分类解析
题型1:正、余弦定理

例1.(2009岳阳一中第四次月考).已知△
ABC< br>中,
ABa

ACb

ab0

S
ABC


15



a3,b5
,则
BAC

4

0

( )

0
A.
30
B .
150
C.
150
D.
30

150

答案 C
例2.(1)在
ABC
中,已知
A32.0
0
,< br>B81.8
0

a42.9
cm,解三角形;
(2)在
ABC
中,已知
a20
cm,
b28
cm,
A40
0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
1
0
,边
长精确到1c m)。
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180
0
(AB) 180
0
(32.0
0
81.8
0
)
66 .2
0

根据正弦定理,
asinB42.9sin81.8
0
b80.1(cm)

sinA
sin32.0
0
根据正弦定理,
asinC42.9sin66.2
0
c74.1(cm).

sinA
sin32.0
0
(2)根据正弦定理,
bsinA28sin40
0

sinB0.8999.
< br>a20
因为
0
0

B

180
0< br>,所以
B64
0
,或
B116
0
.

①当
B64
0
时,
C180
0
(A B)180
0
(40
0
64
0
)76
0< br>,
asinC20sin76
0
c30(cm).

sinA
sin40
0


②当
B116
0
时 ,
asinC20sin24
0
13(cm).

C 180(AB)180(40116)24

c
sinA
si n40
0
00000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 三角形时,可能有两
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例3.(1) 在

ABC中,已知
a23

c62

B 60
0
,求b及A;
(2)在

ABC中,已知
a13 4.6cm

b87.8cm

c161.7cm
,解三角形
解析:(1)∵
b
2
a
2
c
2
2a ccosB

=
(23)
2
(62)
2
2 23(62)
cos
45
0

=
12(62)
2
43(31)

=
8


b22.


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b
2
c
2
a
2
(22)
2
(62)
2
( 23)
2
1
解法一:∵cos
A,

A60
0
.

2bc2
222(62)
a23
sin45
0
,
解法二:∵sin
AsinB
b
22
又∵
62

2.41.43.8,
23
21.83.6,

a

c
,即
00

A

90
0
,


A60
0
.

(2)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b
2
c
2
a
2
87.8
2
161. 7
2
134.6
2
0.5543,
cos
A2bc287.8161.7
A56
0
20


c
2
a
2
b
2
134.6
2
16 1.7
2
87.8
2
0.8398,
cos
B


2ca2134.6161.7
B32
0
53





90
0
47.
C180
0
(AB)180
0
(56
0< br>20

32
0
53)
点评:应用余弦定理时解法二应注意确 定A的取值范围。
例4.(2009全国卷Ⅰ理)在
ABC
中,内角A、B、C的 对边长分别为
a

b

c
,已知
a
2c
2
2b
,且
sinAcosC3cosAsinC,
求b
分析::此题事实上比较简单,但考生反应不知从何入手.对已知条件(1)
ac2b
左侧
是二次的右侧是一次的,学生总感觉用余弦定理不好处理,而对已知 条件(2)
22
sinAcosC3cosAsinC,
过多的关注两角和与差的 正弦公式,甚至有的学生还想用现


在已经不再考的积化和差,导致找不到突破口而失分.
解法一:在
ABC

sinAcosC3cosAsinC,
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
a
2
b
2
c
2
b2
c
2
a
2
3c,
化简并整理得:
2 (a
2
c
2
)b
2
.又由已知有:
a
2ab2bc
a
2
c
2
2b4bb
2
. 解得
b4或b0(舍)
.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
acb2bccosA
.又
ac2b
,
b0
.
所以
b2ccosA2

22222

sinAcosC3cosAsinC

sinAcosCcosAsinC 4cosAsinC

sin(AC)4cosAsinC
,即
sinB4cosAsinC

由正弦定理得
sinB
由①,②解得
b4
.
评析:从 08年高考考纲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正余弦定理的考查.在备考中应注意总结、
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分析 和解决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提醒:两纲中明确不
再考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就行,不必强化训 练
例5.在△
ABC
中,已知
a

=
3
,
b
=
2
,
B
=45°,求
A、C
c
.
分析:这是一个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问题,可用正弦定理求解,但先要 判定△
b
sinC
,故
b4ccosA

c

ABC
是否有解,有几解,亦可用余弦定理求解.
解: ∵
B
=45°<90°,且
b
<
a
,∴△
ABC< br>有两解:
由正弦定得:sin
A
=
asinB

b
3sin45
2

3
,
2

A
=60°或120°.
①当
A
=60°时 ,
C
=75°

C
=
bsinC

sin B
②当
A
=120°时,
C
=15°

C
=
bsinC

sinB

A
=60°,
C
=75°,
c
=
2sin75

sin45
2sin 15

sin45
62
.高考资源网
2
62
.
2
62
.
2
62
A
=120°,
C
=15°,
c
=
2
小结:因sin
A
=sin(π-
A
),故在解三角形中要考虑多种情况, 灵活使用正、余弦定理,关键
是将“条件”对号.


练习1. 在ΔABC中,BC=a,CA=b,AB=c,则
sin
2
ABCB
s in
2
sin
2
cos
2
成立的充
2222< br>要条件是( ) A. a+b=2c B. b+c=2b C. c+a=2b D. ca=b
2
解:
sin
2
ABC B
sin
2
sin
2
cos
2

2222
1-cos A+1-cos B+1-cos C=1+cos B
cos A+2cos B+2cos C=2
b
2
c
2
a
2
a
2
c
2
b
2
a
2
b
2
c
2
22

2bc2ac2ab
a(b
2
c
2
a
2
)2b(a
2< br>c
2
b
2
)b
2
c(a
2
 b
2
c
2
)4abc

a
2
(2b ac)b
2
(ac2b)c
2
(2bac)2ac(ac 2b)0

(b
2
(ac)
2
)(ac2b)0
因为 ba-c
可得:2b=a+c

题型2:三角形面积
例6.在
ABC
中,
sinAcosA
2
nA
的值和
AB C

AC2

AB3
,求
ta
2
的面 积。
解法一:先解三角方程,求出角A的值。

sinAcosA2cos(A45

)

1
cos(A45

).
2


2< br>,
2


0A180
,
A4560,A105.


tanAtan(45

60

)
13
23
,
13
26
.

4

sinAsin1 05

sin(45

60

)sin45

cos60

cos45

sin60

< br>
S
ABC

11263
ACABsinA 23(26)

2244
解法二:由
sinAcosA
计算它的对偶关系式
sinAcosA
的值。

sinAcosA
2

2


(sinAcosA)
2


2sinAcosA
1
2
1

2

0

A180

,sinA0,cosA0.
2

(sinAcosA)12sinAcosA
3
,
2

sinAcosA
6

2
26

4
26

4
① + ② 得
sinA
① - ② 得
cosA
从而
tanA
sinA264
23

cosA4
26
以下解法略去。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三 角形面积公式等基本知识,着重数学考查运算
能力,是一道三角的基础试题。两种解法比较起来,你认为 哪一种解法比较简单呢?
例7.(2009浙江理)(本题满分14分)在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
A25

且满足
cos

ABAC3

25
(I)求
ABC
的面积; (II)若
bc6
,求
a
的值.

3 4
A25
2
A
cosA2cos1,sinA
,解 (1)因为
cos
,又由
ABAC3

255
25< br>得
bccosA3,
bc5

S
ABC

1
bcsinA2

2
(2)对于
bc5
,又
bc6

b5,c1

b1,c5,由余弦定理得
a
2
b
2
c
2
2bc cosA20

a25


题型三 -------求取值范围,求最值
例8.(2009湖南卷文)在锐角
ABC
中 ,
BC1,B2A,

AC
的值等于 ,
cosA
AC
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2
(2,3)


解析 设
A

,B2

.
由正弦定理得
ACBCACAC
,12.

sin2

sin

2cos

cos

由锐角
ABC

02

900

45


01803

9030

60
,故30



45



2 3

cos


22
AC2cos
(2,3).

b
2
a
2
c
2
cos(AC)

例9. 在斜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acsinAcosA
(1) 求角A;
(2) 若
sinB
2
,求角C的取值范围.
cosC
解:(1) 因为
而△ABC为斜三角形,所以cos B≠0,所以sin 2A=1.
ππ
因为A∈(0,π),所以2A=
2
,A=
4
.

(2) 由(1)知B+C=
4
, 所以

ππ
即tan C>1.因为04
,所以
4
2
.
例 10.在△
ABC
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os
A
=
1
.
3

(1)求
sin
2
BC
cos
2
A
的值;
2
(2)若
a3
,求
bc
的最大值. 高考资源网
分析:(1) 条件是明确的,但一时用不上,怎么办?,让目标式向条件式转化,也就是将
s in
2
BC
cos
2
A
转化成cos
A
的代数式然后求值;高考资源网
2
(2)由条件及(Ⅰ)的结论,立即想到可用余弦定理破题.
解:(1)△
ABC
中,sin
BC
=cos
A
.
22

< p>
BC
22
∴sin
2
+cos2
A
=cos
A
+cos2
A
=
1cosA
+2cosA-1
22
2
2
=2cos
A
+
1
cos
A< br>-
1
=2×
1

1

1

1

1
.高考资源网
22
42329
22
(2 )由余弦定理:
1
=cos
A
=
bc3
,bc3
(b
2
c
2
3)
3
(2bc3)< br>.
3
2bc22
bc
9
,当且仅当
b
=
c
,即△
ABC
为等腰三角形时,(
bc
)
ma x
=
9
.
4
4
小结:本题亦可用正弦定理解出。但解法不及用余弦定理简单:
cosA=
1
时,sinA
22
.
由正弦定理:
33

bc336

bc
(
3
6)
2
sinBsinC
,
高考资源网

2
4
si nBsinC4
2
3

2

1

=
9
6


[cos(
B
+
C
)- cos(
B

C
)]
16
=
27
[c os
A
+cos(
B

C
)]≤
27
(< br>1
+1)=
9
.
1616
34
当且仅当
B
=
C
,即△
ABC
为等腰三角形时,(
bc
)max
=
9
.高
4


题型4:三角形中求值问题
例11.
ABC
的三个内角为
A、B 、C
,求当A为何值时,
cosA2cos
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B+C
π
AB+CA
解析:由A+B+C=π,得= -,所以有cos =sin。
22222
B+CAAAA13
cosA+2cos =cosA+2sin =1-2sin
2
+ 2sin=-2(sin - )
2
+ ;
2222222
π
A1B+C3
当sin = ,即A= 时, cosA+2cos取得最大值为。
22322
点评:运用三角恒等式简化 三角因式最终转化为关于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通过三
角函数的性质求得结果。
例12. (2009浙江文)(本题满分14分)在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 边分别为
a,b,c

BC
取得
2

A 25

且满足
cos

ABAC3

25
(I)求
ABC
的面积; (II)若
c1
,求
a
的值.
解(Ⅰ)
cosA2c os
2
A25
2
3
12()1
< br>255



A(0,

)

sinA 1cosA

bc5
,所以
ABC
的面积为:
2
43
,而
bc3
,所
55
114
bcsin A52

225
(Ⅱ)由(Ⅰ)知
bc5
,而
c 1
,所以
b5

所以
ab
2
c
2
2bccosA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
公式以及倍角公 式,考察应用、分析和计算能力
例13.(2009四川卷文)在
ABC
中,A、B
为锐角,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sinA
2512325

510

,sinB
510
(I)求
AB
的值;
(II)若
ab21
,求
a、b、c
的值。
510

,sinB
510
解(I)∵
A、B
为锐角,
sinA

cosA1sinA
2
25310

,cosB1sin
2
B
510
253105102
.

5105102
cos(AB)cosAcosBsinAsinB

0AB



AB

4

(II)由(I)知
C

3

2
,∴
sinC

4
2
abc


sin AsinBsinC
5a10b2c
,即
a2b,c5b

又∵
ab

21

21

b1


5
2bb

a2,c



题型5: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
例14.在△ABC中,a、b、c分别是∠A、∠B 、∠C的对边长,已知a、b、c成等比
数列,且a
2
-c
2
=ac -bc,求∠A的大小及
bsinB
的值。
c
分析:因给出的是a、b、c 之间的等量关系,要求∠A,需找∠A与三边的关系,故可
2
b
2
bsinB
用余弦定理。由b=ac可变形为=a,再用正弦定理可求的值。
c
c
解法一:∵a、b、c成等比数列,∴b
2
=ac。
又a
2
-c
2
=ac-bc,∴b
2
+c
2
-a
2
=bc。
b
2
c
2
a
2< br>bc
1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A=60°。
2 bc
2bc
2
bsinA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b2
=ac,∠A=60°,
a
bsinBb
2
sin60< br>3

∴=sin60°=。
cac
2
解法二:在△ABC中,
11
bcsinA=acsinB。
22
∵b
2
=ac, ∠A=60°,∴bcsinA=b
2
sinB。
由面积公式得
3
bsinB
=sinA=。
2
c
评述:解三角形时,找三边一角之间的关系常用余弦定理,找两边两角之间的关系常用
正弦定理。
例15.在△ABC中,已知A、B、C成等差数列,求
tan
ACAC
tan3tantan
2222
的值。
解析:因为A、B、C成等差数列,又A+B+C=180°,所以A+C=120°,
从而
AC
AC
3
.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60°,故tan
2
2
AC
tan
22
3
。 得
AC
1tantan
22
tan
所以
tan
A CAC
tan33tantan,

2222
tan
ACAC
tan3tantan3

2222
点评:在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中的解题思路,一般是运用基本公式,将未知角变换为已知
角求解,同时结合三角变换公式的逆用。


题型6: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16.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答案:C
解析:2sinAcosB=sin(A+B)+sin(A-B)又∵2sinA cosB=sinC,
∴sin(A-B)=0,∴A=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基本 性质,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明确解题思路和变形
方向,通畅解题途径
例17 在
ABC
,B,C所对的边,且
bac
,向量
m(cos(AC), 1
a,b,c
分别是角A,


n(1,cosB)
满 足
mn
2
3
。(1)求
sinAsinC
的值;(2 )求证:
ABC
为等边三角
2
形。
[分析]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 定义,把向量关系式转化成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继而用三角函
数知识求解.
33
[解答](1) 由m·n=
2
,得cos(A-C)+cos B=
2
,
3
又B=π-(A+C),得cos(A-C)-cos(A+C)=
2
,
33
即cos Acos C+sin Asin C-(cos Acos C-sin Asin C)=
2
,所以sin Asin C=
4
.
(2) 由b=ac及正弦定理得sin B=sin Asin C,
22
3
2
故sin B=
4
.
3111
2
于是cos B=1-
4
=
4
,所以cos B=
2
或-
2
.
3
因为cos B=
2
-cos(A-C)>0,
1
π
所以cos B=
2
,故B=
3
.
由余弦定理得b=a+c-2accos B,即b=a+c-ac,又b=ac,所以ac=a+c-ac,得a=c.
222222222
π
因为B=
3
,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


题型7: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18.(2009辽宁卷理)如 图,A,B,C,D都在同
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
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 面A处测得B点
点的仰角分别为
75

30
,于水面C处测
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
60
,AC=0.1km。试
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 离相等,
0
00

B

一个
两座
和D
得B
探究
然后
A
10
•C
20
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
2

1.414,
6

2.449)

解:在△ABC中,∠DAC=30°, ∠ADC=60°-∠DAC=30,
所以CD=AC=0.1 又∠BCD=180°-60°-60°=60°,
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
ABAC
在△ABC中,
sinBCAsinABC
,

ACsi n60

326
,
即AB=
sin15


20
因此,BD=
326
0.33km。

20
故B,D的距离约为0.33km。 。
点评: 解三角形等内容提到高中来学习,又近年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和对三角变换
要求的降低,对三角的综 合考查将向三角形中问题伸展,但也不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知识、
概念,深刻理解其中基本的数量关系 即可过关。
例19.(2009宁夏海南卷理)(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 ,飞机
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
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
量的数据(用字母 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的
步骤





1
,

1
解:方案一:①需要测量的数据有:A 点到M,N点的俯角;B点到M,
N的俯角

2
,

2
;A,B的距离 d (如图所示) .
②第一步:计算AM . 由正弦定理
AM
dsin

2

sin(

1


2
)
第二步:计算AN . 由正弦定理
AN
dsin

2

sin(

2


1
)
AM
2
AN
2
2AMANcos(

1


1
)
. 第三步:计算MN. 由余弦定理
MN
方案二:①需要测量的数据有:
A点到 M,N点的俯角

1


1
;B点到M,N点的府角

2


2
;A,B的距离 d (如
图所示).
②第一步:计算BM . 由正弦定理
BM
dsin

1

sin(

1


2
)
第二步:计算BN . 由正弦定理
BN
dsin

1

sin(

2


1
)
BM
2
BN
2
2BMBNcos(

2


2)
第三步:计算MN . 由余弦定理
MN
例20.(2009四川卷文)在
ABC
中,
A、B
为锐角,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sinA
510
,sinB

510
(I)求
AB
的值;
(II)若
ab21
,求
a、b、c
的值。


解(I)∵
A、B
为锐角,
sinA
510

,sinB
510

cosA1sinA
2
25310

,cosB1sin
2
B
510
253105102
.

5105102
cos(AB)cosAcosBsinAsinB

0AB



AB

4

(II)由(I)知
C

3

2
,∴
sinC

4
2
abc


sin AsinBsinC
5a10b2c
,即
a2b,c5b

又∵
ab

21


b1

21

5
2bb

a2,c

点评:三角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本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通过引入 角度,将图形的
语言转化为三角的符号语言,再通过局部的换元,又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熟知的函数
f(t)t
4
,这些解题思维的拐点,你能否很快的想到呢?
t
考资
三.【思维总结】
1.解斜三角形的常规思维方法是:
(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A、B、C),由A+B+C = π求C,由正弦定理求a、b;
(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a、b、c),应用余弦定理求c边;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
边所对的角 ,然后利用A+B+C = π,求另一角;
(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应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 = π求
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边,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
(4)已知三边a、b、c,应余弦定理求A、B,再由A+B+C = π,求角C。
2. 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r
abc

2S

,特别地,
r



abc
2
3.三角学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
bacosCccosA
,„
4.两内角与其正弦值:在△ABC 中,
ABsinAsinB
,„
5.解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 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


角定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

四、课堂检测:
1在
ABC
中,若
a
=1,C=
60
,
c
=
3
则A的值为(
30

2.(20 09湖南卷文)在锐角
ABC
中,
BC1,B2A,

AC< br>的值等于 ,
cosA
AC
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2
(2,3)

解: 设
A

,B2

.
由正弦定理得高考资源网
ACBCACAC
,12.

sin2

sin

2cos

cos

由锐角
ABC

02

900

45
,高考资源网
 

01803

9030

60
,故
30



45



23

cos


22
AC2cos
(2,3).
高考资源网
3. 在△ABC中,
AB62,< br>C30
0
,则
ACB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4

4.在△ABC中,若
2lgtanBlgtanAlgta nC,
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
5.在△ABC中,
AB

,)

32
3,BC2,A

2
,如果不等式
BAtBCAC
恒成立,则实
数t的取值范围是(
< br>




1




2


1


44
6.在△
ABC
中,
A
为最小角,
C
为最大角, cos(2
A

C
)=-,sin
B
=,则cos 2(
B

C
)
35
=_________。
解析:∵
A
为最小角,
∴2
A

C
=< br>A

A

C
<
A

B
+< br>C
=180°.
43
∵cos(2
A

C
)=-,∴sin(2
A

C
)=.
55

C
为最大角,∴
B
为锐角.
43
又sin
B
=,故cos
B
=.
55< /p>


43
即sin(
A

C
)=,cos(
A

C
)=-.
55
24
2
∵cos(
B

C
)=-cos
A
=-cos[(2
A

C
)-(
A

C
)]=-,∴cos 2(
B
C
)=2cos(
B

25
C
)-1=527
625
.
答案:
527
625

7. 已知△ABC的周长为6,

BC

,

CA
,

AB

成等比数列,求
(1)△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
(2)

BA



BC

的取值范围.高考资源网
7. 解:设
 
BC

,

CA

,
AB

依次为a,b,c,则a+b+c=6,b²=ac.
在△ABC中得
cosB
a
2
c
2
b
2
2ac
a
2
c
2
ac
2ac

2ac ac
2ac

1
2
,
故有
0B

3
.又
bac
ac
2

6b
2< br>,
从而
0b2
.高考资源网
(1)
S
1
2
acsinB
11

2
b
2
sinB2
2
2
sin
3
3
,即
S
ma x
3

(2)

BA



BC

accosB
a
2
c
2
b
2
(ac)
2
2acb
2
2

2< br>高考资源网
(6b)
2
3b
2

2
 (b3)
2
27
.高考资源网
0b2,

2

BA



BC

1 8




五、课后基础练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在
ABC
中,
A15< br>,则
3sinAcos(BC)
等于( )
2
3
A.
2
B.
2
C.
2
D.2
2.在
ABC
中,已知
sinC2sin(BC)cosB< br>,那么
ABC
一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cosA
3.在
 ABC
中,若
tanBtanC5
,则
cos(BC)
的值为 __________.
5.已知
A

B

C

ABC
的三个内角,若
tanA

tanB
分别是关于< br>x
的方程
x
2
mxm10
的两个实根,则角
C
_______________;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___________.
6.在
ABC
中,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

b

c
,且
cosA
4
5

sin
2
⑴ 求
BC
cos2A
2
的值;
⑵ 若
b2< br>,
ABC
的面积
S3
,求
a




cosBb

2ac
. 7.在
ABC
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且< br>cosC
⑴ 求角B的大小;
⑵ 若
b13

ac4
,求
ABC
的面积.











8.在
ABC
中,角A、B、C所对的边的长分别为a、b、c,且
bc 3a
,若向量


m(1,2sinA)

n (sinA,1cosA)
,且
mn

sin(B
⑴ 求A的大小; ⑵ 求


)
6
的值.





9.在
ABC
中,
a
b

c
为角A、B、C的对边,且
sinBcosC2si nAcosB

cosBsinC

⑴ 求
cosB
的值; ⑵ 若
b3
,求
ac
的最大值.











10.在
AB C
中,角A、B、C的对边为
a

b

c
,且(2ac)cosBbcosC
.
⑴ 求角
B
的大小;


(k1)
m(sinA,cos2A)n(4k,1)< br> ⑵ 设向量, ,且
mn
的最大值为5,求实数
k
的值.





11.在
ABC
中,角A、 B、C所对的边分别是
a

b

c

⑴ 求
tanC
的值;
⑵ 若
ABC
最长的边为1,求最短边的长.





tanA
1
310
cosB
2

1 0







B
f( B)4sinBcos
2
()cos2B
42
12.在
AB C
中,
A

B

C
为三个内角,.
⑴ 若
f(B)2
,求角
B

⑵ 若
f(B)m2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六、课后基础练习答案:
1.C 2.B
211
3.
3
4.
2

2
5.
135

[1,222]

sin
2
6 .解:⑴
59
BC1cos(BC)
1cosA
cos2Ac os2A
2cos
2
A1
22
2
==
50
43
,sinA,
55

113
bcsinA得:32c,解得c5.
225

4
13
5

cosA
⑵∵

S
ABC

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可得:

a
2
425225

a13
.
abc
2R
sinAsinBsinC
7.⑴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
a2RsinA,b2RsinB,c2RsinC.

cosBbcosB sinB
得.
cosC2accosC2sinAsinC
将上式代入已 知

2sinAcosBsinCcosBcosCsinB0.

2sinAcosBsin(BC)0.


∵A+B+C=< br>

sin(BC)sinA.2sinAcosBsinA0.

1
2
sinA0,cosB.B
B

2< br>3
. 为三角形的内角,
a
2
c
2
b
2
b
2
c
2
a
2
cosB,cosC2ac2bc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
cosBba
2
c
2
b
2
2abb
得
222
.
cosC 2ac2acabc2ac
将上式代入
222
acbac.
整理得
2
a
2
c
2
b
2
ac1
B

c osB.B
3
.
2ac2ac2
为三角形的内角,
2
b13,ac4,B

222
3
代入余弦定理< br>bac2accosB
得 ⑵ 将
1
b
2
(ac)
2
2ac2accosB,13162ac(1).ac3.
2
S
ABC

13
acsinB3.
24

2
8.解:(1)由mn得
2sinA1cosA0



2

2cosAcosA10

cosA
1
或cosA1
2

A
A是ABC的内角,cosA1
舍去

3

(2)
bc3a




由正弦定理,
BC
sinBsinC3sinA< br>3
2

2

3
2
sinBsin( B)

32

3

333

3< br>cosBsinB即sin(B)
22262

9.解:(1)由已知得
sin(BC)2sinAcosB.

ABC180

(C)sinA.

sinB
sinA0,

sinA2sinAcosB.

cosB
1
.
2

222
bac2accosB.
(2)由余弦定理,得


9a
2
c
2
2ac


ac9

1
2
ac9a
2
c
2
2ac.

当且仅当
ac3
时取等号. 所以ac的最大值为9.
10.解:(I)因为
(2ac)cosBbcosC




所以
(2sinAsinC)cosBsinBcosC

整理得
2sinAcosBsinBcosCsinCcosB,

所以
2sinAcosBsin(BC)sinA


1< br>
A(0,

),所以sinA0,所以cosB,B
23< br> 因为
2


2sin
2
A4ksinA 1,其中A(0,)
3
(2)
mn4ksinAcos2A



2

sinAt(0,1],则mn2t4kt1,t(0,1]


时,mn
取得最大值. 所以,当
t1
24k1 5,解得k
3
3
k
2
.
2
,符合题意.所以, 依题意
cosB
11.解:(I)因为
3 10
,
10
所以B为锐角,
1
10
tanB
,
3

10
所以
sinB1cos
2
B
所以


1tanAtanB
tanA,所以tan(AB)1
21t anAtanB

所以tanC=-1.

tanC1,0C180,所以C135,
(Ⅱ)由


所以c边最大,即c=1.
又因为
tanAtanB0,所以b
边最小.



bc
,
sinBsinC
因为 所以,
b
c1105
sinB.
sinC5
2
10
2

1co s(B)
2
f(B)4sinBcos2B
2
12.解:(Ⅰ)

=
2sinB(1sinB)cos2B

2

2sinB(1sinB)12sinB2sinB1

因为
f(B)2,所以2sinB12,sinB
1
,
2


又B为ABC内角,所以0B180
,所以B=30°或B=150°.
(Ⅱ)
f(B)m2恒成立,即2sinB1m恒成立,

因为0所以
1m2,m1.






二本理科大学-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书


拨冗的意思-庆中秋


河南二本大学-情侣qq个性签名


qq空间的日志-幼儿教师个人计划


二年级数学口算题-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投资理财可靠吗-青松奇迹


长征5-红楼梦之十二金钗


阿玛尼太阳镜-像雷锋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