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巡山小妖精
863次浏览
2021年01月14日 23: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qq好听网名-我的骄傲

2021年1月14日发(作者:于采章)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 古诗三首》
《藏戏》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
风民 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
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 ;《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 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
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
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北京的春

腊八粥
小青蛙
2
3


2

教学要点
1. 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38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
的其乐融融。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
藏戏 1
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


习作 2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
介绍风俗的方法。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及其寓意。
语文园地 2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能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
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通过书写提示,提高书写速度。
5.背诵《长歌行》。

2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饺子、鞭炮”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
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
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
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1.字词学习
本课要求 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
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 拌、眨”都是动词,“饺子、鞭炮”都是
名词。“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 记,同时通过肢
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 “醋”字
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
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 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 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
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
先通过自主读文来 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
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 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
3


的。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 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和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 通过课文和课
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
详 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会写“饺子、鞭炮”等20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一到春节, 大街小巷就变得热
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
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
春节的?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 有自己
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
春节,感 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4.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 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
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4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
4.全班齐读生词。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 象最
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
感受。(板 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6.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 边想,
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设 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
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 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
读书动笔的习惯。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这么热 闹的春
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
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出示课件:
时间








5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时间顺序:腊八 →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十九。明确北
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板书:腊八→小年→除夕→
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十九)
(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 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
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5.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6.通过阅读填表、互相 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北京
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 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
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 文
段,并试着背一背。
7.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 彩的风
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
你喜欢的 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 “年味”,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
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 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
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
6


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
我们将继续 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
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 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
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2.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
感受写在旁边。
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交流体会和感受。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 ,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
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
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春节最大的特点
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春节的
重要日子,它们各自 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
一想。
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 指导。(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
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
7


团圆的气氛。
课件出示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 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
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鞭炮
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 、热烈;抓住“除非、
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阅读“阅 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
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
们主要的活动进 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
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 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⑥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
正月初一到来了。
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学生一
边朗读一边体会逛庙 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课件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
⑧指名学生读。
⑨过渡:正 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
彩的是什么呢?(元宵)
(3)体会元宵的红火、美丽。
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课件出示:
课文第12、13自然段)
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 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
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 br>你此刻的感受吧。
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2、13自然段。
【设计意 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
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到关 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
8


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片段 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
特点。
板块三 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
课文, 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
介绍。
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
象深刻。
(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4.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 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
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5.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
历时一个多月,作家 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
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 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
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 写作。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
导学生与文 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总结方法。
▶板书设计
9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 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
文。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
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勾起读者对年 味的向
往,对传统节日的留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语言特色、详略、比较阅读、表
达顺序等 方面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1.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 和提高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落实 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
足的阅读时间,保证他们能多次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 话。我
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关键词“热闹、忙碌、喜庆、团圆”,帮助学生读
通课文, 了解课文脉络。接着,我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
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教学 ,采用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感悟语言。
2.指导朗读,创设氛围。 本课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 ,其中许多情景孩子们从未见过,但老舍先生的描述使人
身临其境。
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为主 ,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课堂延伸激发表达等,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说话氛围, 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
情,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 节
日。此外,我着重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还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
学生大胆交流 ,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
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突破难点,领悟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时段“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来进行品
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充分调 动起来,让学生把握本文的谋篇布局,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
和传统文化。在升华情感的同时 ,激起学生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由老舍先生
10


的《北京的春节》延伸 到我们自己的春节,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
本文写作方法的精妙之处,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 践。

11


2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
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2个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
注意“腻”字是鼻 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字是
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进行生字教学时 ,要结合词语来进行。可以通过查阅工
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沸腾”等词 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 句进行品
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
了腊八 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
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 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
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 ,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
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 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
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 浓郁的民俗风情,充
满了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 12


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
牢。这就是腊八粥的 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 br>【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
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肿 熬 褐 缸 脏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 汤匙(chí)
..
13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惊异 粉碎 总之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
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生3: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
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 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
对亲情的眷恋。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 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
“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
全文整体的把握,为 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板块三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3.细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
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
饭豆、枣、栗、白糖 、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
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 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
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4


4.学生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 对腊八粥产生甜
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 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
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 是什么样子的,从
“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5.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
6.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 段,照样子写
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 怎样的粥有这样的
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
写的好处。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1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呢?
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板书:等粥、喝粥)
课件出示
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体会八儿
15


的心情。(板书课题:腊八粥)
【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 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节
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
板块二 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 欲滴,方家大院的八
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第2

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 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
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
的喜悦之情吗? < br>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
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 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
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
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
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 待)
(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
一旦煮好了, 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
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
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 儿的馋嘴、可爱)
课件出示
16

关于汶川地震的电影-天涯海角有穷时


开学第一天的作文-元旦节的资料


川北医学院怎么样-正月十五闹元宵


女宝宝取名-宪法名言警句


八年级物理练习册答案-最牛的个性签名


岳飞莫须有-空间图片吧


桌面的图标不见了-灿烂千阳简介


年月日格式-专家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