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别妄想泡我
603次浏览
2021年01月14日 23: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关雪的歌曲-开讲啦易中天

2021年1月14日发(作者:卢海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
点及教案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 11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马诗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2 11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
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
功勋呢?
石灰吟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
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3 11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 烧当
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
人世间。
竹石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
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
严冬的西北风。
4 11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
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
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
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
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 br>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
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 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
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马诗)
二、简介作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 br>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
5 11
< /p>


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
慨叹生不逢时 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
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
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李贺因 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
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
读节奏)
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
(战马)
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
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6 11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四、品味古诗
(一)学习第一、二句。
1.朗读第一、二句诗,小组讨论: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
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
(空旷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
4.“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的?(触觉:冰凉的;颜色:
白色。)
5.为什么沙会是如雪的白色?(因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洁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空旷寂寥,清
冷荒凉)
7.师补充: “钩”在古诗中一般指吴钩,是春秋时的一种兵器。
“月似钩”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是一种励 志报国的精神象
征。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1.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 马戴上金络脑?(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
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写马受到重用,实际暗指自己 渴望
7 11


受到重用,上阵杀敌。)
2.诗 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快走”是快跑的意
思,写出了马驰骋的样子;“清秋”是深秋的 意思。表达出诗人渴望
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3.那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从哪里看出来?(“何
当”说明没有实现。)
五、理解情感,学习写法
1.再读本诗,作者通过写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渴望建功
立业,但是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
2.这与“马”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
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
4.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 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
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
志 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领略 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写作
手法,感受到古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
生活 中,也能像李贺一样,不忘初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8 11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指名
说)
2.指名背诵《马诗》。
3.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
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
(二)学习《石灰吟》。
1.逐句理解诗意。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
击,用钢钎凿。这里形容开采矿石非常 艰难。等闲:平常。这句诗的
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
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指石灰使
用时,要碎散 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
尚的节操。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 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
的节操留在人间。)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竹石》。
1.逐句理解诗意。
9 11


(1)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的意思是:竹
子抓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岩之中。)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劲:坚定
强劲。任:任凭。尔:你。这句诗的 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
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
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感悟感情
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石 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石灰烧制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学
生朗读,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 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经受各种磨难仍永不屈服。
(看图,感受竹 子的坚强。学生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
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
2.再读古诗,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联系作者写
诗时的时代背景 及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
报)
(1)《石灰吟》:抓住“粉 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
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
石灰的颜色,隐指高尚的节操。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
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 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
10 11


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教师小结:这种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
(2)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
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举手说)
①《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
美岩竹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指导学生朗读,
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
的 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人所
言的志向)
四、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两节课学的三首古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托物言志)
2.在学古诗时,我们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还要
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 来理解古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
吗?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1 11

三张纸打一字-上海科技馆好玩吗


礼花动画-凝聚


春联图片-十诫歌


梦见自己秃头-壮志


职工代表大会程序-普通话测试说话范文


杨宗纬空白格-写中秋节的作文


妒忌和嫉妒-名人成功故事


校园网站设计-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