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玛丽莲梦兔
721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3: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明亮)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

(曹操

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
、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
、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 诉人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
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
也可以延年< br>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观沧海(曹操

东汉)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 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 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
、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
实写海水和山岛,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
“荡漾的海水”

“洪波”
和静态的
“耸
立的山岛”

“草木”相互映衬 ,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
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
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
观气度。

3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答:
“争”运用 拟人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啄”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
情。这两句描绘出莺燕的动态, 表现出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
、说说“几处”
“谁家”精妙之处。


答:
“几处”
“谁家”照应“早莺”
“新燕”
,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 初春
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3
、赏析诗句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写花 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马在浅草地上走的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
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 ,眼前一片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神智迷乱。形象地写出了春
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 感受。


2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性不足”
,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 返,

1
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作者有意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4
、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莺 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
信使,不知谁家的 新燕以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1
、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
面上和 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
、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
“阔”字表 现出“潮平”

“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
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
、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
、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


“日”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
积极、
向上的思想感情。


4

“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 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
来到江上。

6
、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乡愁乡思之情(
“思乡之情”

“乡愁”亦可)

7< br>、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
“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 在
何处。

答:
“生”
“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 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1
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
分)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2
、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 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
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 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
马,
独自 在古道上缓行。
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
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
时时悲啼。< br>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3
、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
1
)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
“老树”
“昏鸦”
“古道 ”
“西风”
“瘦马”
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 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
悲苦之情。


2
)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 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2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


小学数学试卷-练习题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