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玛丽莲梦兔
913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6: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相重扬)
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
4
篇课文:< br>《古诗三首》
《只有一个
地球》
《青山不老》
《三黑和土地》

以及
1

“口语交际”

1

“习作”

1

“语文园地”

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 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
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 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
为。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精读课文《只有
一个地球》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
《三黑和土地》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找
关键句,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意见不同
怎么办”
,在生活中遇到意见不同的事情时,能换位思考, 态度平和、简洁明了地表达意
见,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
“习作”的任务是学写倡议书,能用 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
的、与环保相关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浪淘沙》
(其一)描绘了黄河气势雄< br>伟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不畏险阻,
教学要点

1.
会写
14
个生字,
会写
20
个词语。

2.
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
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
描绘的景色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背诵
3
首古诗,默写《浪
淘沙》
(其一)


3.
默读课文,能结合关键句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
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4.
能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受农民重新得到土
地后的喜悦之情。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

古诗
三首

3
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书湖阴先
生壁》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
境。< br>
只有
一个
地球

2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 的有关
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
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爱护环境,保护地
球 。

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
将毕生精力用
1
于植树造林工作,
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1
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
土地的事情,
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 复
青山
不老

三黑
和土


得的喜悦心情。

1.
生活中听到不同意见时,能换位
思考,积极沟通。

口语
交际

1
意见不同怎么办

2.
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
曲,不断章取义。

3.
表达观点时,能简洁明了,有理
有据。

1.
能就自己关心的、希望得到大家
习作

2
学写倡议书

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
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
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1.能交流在朗读和感悟古诗词中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可运用
语文
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的学习方法。

2.
能说出段落表达的观点。

3.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快
捷的乘车方案。

17
古诗三首


1.
会写“涯、莺”
2
个生字,理解 本课三首诗中“簸”
“山郭”
“排闼”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
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
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
生字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的
3
个生字可结合文中注释理 解识字。
书写时,
注意
“簸”
是上下结构;
教学“涯”的书写时,强 调右边外部是“厂”
,不要多加一点;
“莺”中间是“冖”
,不

要写成“宀”


2.
阅读理解

本课
3
首古诗都是七言诗,描写的都是自然美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
释、联系古代文化 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以丰富学
生对诗中美景的感受。本课
3
首古诗要求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要求默写《江南春》


3.
表达运用

古诗中有许多精妙的对偶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法。
《书湖阴先生壁》 中“一水护田将
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便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学生在了解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感受许
多古诗词的这一特点。


1.
预习提纲

1
)结合注释理解“簸”字,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
(其一)



2
)查找黄河的相关资料。


3
)查找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4
)查找对偶的诗句。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浪淘沙》
(其一)

课时目标

1.
会写“涯”这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浪 淘沙》
(其一)
,背诵《浪淘沙》
(其一)
,默写《浪淘
沙》
(其一)


3.
能展开想象,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说说《浪淘沙》是怎 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一、导入解题

1.
同学们,你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词有哪些?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古诗。
(板书课题)

《浪 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浪淘沙,是唐代的
曲名。

3.
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呈现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

4.
了解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
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
豪”之称。刘禹锡诗 文俱佳,题材涉猎广泛,尤其以咏史诗为人称道。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

与韦应物、
白居易合称
“三杰”

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
。主要作品 有
《陋室铭》
《竹
枝词》
《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黄河视频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 黄河,体会诗
中描绘的黄河的雄伟气势。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
读准读通。


1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读准多音字及生字:曲(
q
ū)


2.
读好诗句的停顿。


1
)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
)教师范读。


3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读好古诗的节奏,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

1.
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
)指名读,齐读。


2
)这两句诗描写了黄 河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
的?

(九曲——黄河 弯;万里沙——黄河长、沙很多;浪淘风簸——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①第一句:想象黄河曲折悠长、蜿蜒漫长的画面,重读“九曲”
“万里沙”


②第二句: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的画面,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
势。< br>
③指名读、师范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4
)指导书写“涯”这个字。


5
)小结:前 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br>

6
)找学生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并说说这两句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 势的。

①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边。

②“九曲”
“万里”
“浪淘风簸”等用词精妙,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2.
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
)齐读诗句。


2
)这两句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①直上——浪大、浪高。

②牵牛织女家——在天上,让人感觉静谧美好、温馨甜蜜。

③指名概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3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读出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及牛郎织女家的宁静温馨。



4
)这 两句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并通过借用典故的
方法表现了黄河 的雄伟气势。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杯中窥人-暂时的反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