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

余年寄山水
830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20: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马拉斯-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康僧会)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

考纲考点解析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散文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
考点。< br>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
容广泛,跳跃 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 :
1
、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 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

空间转换广。
余 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
一下子写古人如 何听雨,
自己童年如何听雨,
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

事件 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
,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 红军
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
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
竹子 又被派上了建设社
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
、表达方式活。茅盾 名篇《白杨礼赞》
,就综
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 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
原的外貌,
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 不散”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
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 突出。

“形散神不散”
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
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 一篇散文后,
往往
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 为无效答案。
“形散神不散”
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考生只有 依据文体特征分析
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一、梳理文脉

《考纲》要求考生“分析作品结构”


能力层级
C


散文往往“形散”
,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 做到“神不散”
,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
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 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
,它可以
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 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线索
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仅以写 景散文为例,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
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
《绿》

《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
《灯》

《蒲公英》

《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





蒲公英



故乡的榕树

为线索。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梳理清文义,
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 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清,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一一吃
透“形”。

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
贯穿线索,
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分析
文章结构用语:

1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2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
线索。

3
)呼应、照应:前后 的互相联系。


4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
的。

二、寻找“文眼”

《考纲》要求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能力层级
D


优秀的散文大多设有“文眼”。
“文眼”往往

是文中最精采、
最耐 人寻味的地方
,
是反
映主题思想、
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
抓住了“文 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
,
找准了理解、

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 塘月色》从表面上看,全文处处都是扣住一个“静”字,但
实质上,
却处处都反衬自己内心的不 “静”,
显然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
是揭全文之主
旨的“文眼”
。鉴赏散 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
,以便
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 的。寻找“文眼”,
即把文中叙述、
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
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
加以体悟,
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
者的思 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

1
/
9
三、概括主题

《考纲》要求考生“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
C


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 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
法,都是为了表现中心主旨服务的。
因此命题者命题时,
总会结合中心主旨来命题,我们如
若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
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答案 来。
但是,
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
直露的,需要考生体会概括。

据形 悟神,即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联系“文眼”中作者流露出的思
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再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
以自己的人生经
验和智慧去解读“作 者心灵的歌声”。

注意把握文章主要意象
(
形象
)
的特点 及象征意义。例如茅盾
《白杨礼赞》
中的“白杨”
的象征意义,
是理解该散文 主旨的关键。

2006
年全国卷
《绵绵土》

文章的中心 意象是
“绵
绵土”
,它的特点是“金黄色,细柔,温暖,纯净”
,在文中象征 着故乡及亲情。而主要意象
的象征意义,往往又正是散文主旨之所在。

不少散文作家 都喜欢
“卒章显志”
的写法,
我们还可以先读文章的结尾,
了解其
“ 志”

然后再浏览前面的材料,
这样会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再说,散文的 主旨大多是抒情、明
志、言理,这也给我们把握主旨带来提示,即我们可从“情、志、理”入手。

四、分析手法

《考纲》要求考生“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
C

< br>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是高考重点之一,
主要考查表现手法的< br>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复习应该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个是作品的表达方式,
第二个是作
品的写作手法,第三个是作品的布局谋篇,第四个是作品的修辞方法。

不 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的表现手法。
文章写的是事件,
就要悟出平凡小事中寄寓的大道
理 ——以小见大;
文章写的是景物,
就要悟出景物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或作者托 物
言的什么志;
文章写的是人物,
就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悟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br>性格特征
等。

五、品味语言

《考纲》要求考生“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能力层级
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 言精练深邃,
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

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
孙犁的散 文语言质朴,
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
杨朔的散文语言精
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 ,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
味语句的妙处,
不能孤立的看,< br>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文章的主题,
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
要注意把握形象化 语句的抽象含义。

2005
年高考重庆题
《阳台上的遗憾》
中有这 样一句
“汉
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放在上下文中,我们应该能 理解它的含义:
即使在南方的宅院里,
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
阅读散 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
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 个亭踞
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
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 般。
”这里
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br>

【粤考趋势】

近年广东高考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更多的是选择 了散文来考查学生,这不是偶然的,
散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散文更适合用来考查学生。
纵观全国 ,
散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形
成,
2006

高考全国
1 7
套试卷中的文学作品体裁为清一色的散文,
2007
年全国共
18
套高
考试卷,其中
17
套考的是散文。因此,考生应该把散文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 的重点。
2008
年,我省自行命题以来第一次考小说,选文为国外作家的,全文具有象征意味 ,主旨
较难把握,这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趋向。

2
/
9
散文阅读的命题走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
选文除极少数外国散文外,
多数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
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
性的散文作品。

第二,
选文内容,
丰富多彩,
但有所侧重 。
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
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
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

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br>
第三,从命题的角度看,稳中有变。
“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
式基本稳定;
“变”是指将选择题改为了表述题,分值也由
2004
年的22
分减少至近两年的
15
分。

第四,近年高考中设题的主要 形式有:⑴联系全文,作者说的“某某”指哪些具体的内
容?请分条概述。
⑵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
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
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
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 的“某某”的完整含义。⑷请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结合全
文,说明作者对“某某”的态度是什么。⑸这 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⑹

通览全文,
简要分析作者对“某某”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应考方法盘点

高考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每年高考散文得分率普遍 较低,
从复习的角度究其原因,
不外有两个方面:
一是高考散
文阅读题的测试 要求,
学生并不完全明确,
以致训练无的放矢;
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
技 巧,
学生未能熟练掌握,
以致解题跟着感觉。
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 试
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

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

1


树立主题意识

把握主题是整体理解文章的前提。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其它的诸如 内容、结构、表
现手法等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由此,
产生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 的命题原则――主题
辐射,一切现代文阅读的设题,都是从彰显主题的角度提出问题。
散文“形散神不散”

“神不散”就是文章的主题集中明确,而“形散”又加大了考生把< br>握散文主题的难度。
散文的文体特征,
使得散文阅读的高考命题更是强化了主题辐射的原 则。

因此,
拿起一篇散文开始阅读前就树立主题意识,
在阅读中,
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主
要写法(形)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神)


2


树立整体意识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部分 总是与整体联系着,
确认某一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
准确
地理解它们,离不开对整体 的把握。不少试题,往往明确要求“联系全文”加以回答。比如
2006
年江苏卷所选汤世杰的 《一幅烟雨牛鹭图》
,诗意画面的描绘中体现着作家对文明、文
化的深沉思考。文章共四段:第 一段承题目而来,具体描写烟雨中的老牛。第二段,描写白
鹭飞来,有“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
,并把牛背当成了“宽敞的步行街”
。第三段,揣想了
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面对这幅图的 感受。第四段,是全文最值得品味的部分。在这里,
作者先说“我在想着那个农人。……他才是这个场景 真正的主角”
,再写“
21
世纪,风雨中
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 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
,进
而写
“我忘情地凝神,
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
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

最后以
“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
比喻眼前这片
“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
田野”

真切地表达了包括
“我”
在内的
“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 人”
对它
“永远的牵挂”

综观全篇,
文笔流畅清新,表现出一种醇 厚而迷茫的情感,在平易中具有动人的力量。
整体
把握了全文的内容要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再看试卷上的考题——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
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 切都在两难之中”

“结合全文,
简要说
3
/
9
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就非常明确了。

解答散文阅 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
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 章取义,脱离文章的主题。

3
.树立思路意识

“形散”加大了散 文的阅读难度,如何在阅读中迅速地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
章中心?我们的办法是,树立思路意 识。

山有山脉,文有文脉,文脉就是文章脉络,就是文章思路。叶圣陶先生说:
“思 想是有
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
”叶圣陶先生 强
调思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
思路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同样也有重要的作用 。
抓住
了文脉就能准确迅速地理解全文。
文章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
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

一般地说, 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
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 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是怎 样的,
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写景状物的散文,
在阅读中要理清
作 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

3


树立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 答问题的,而绝
非平时的含英咀华。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在最短 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
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 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
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 问题去阅读,
争取
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

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 ,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
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 答题区域。例如
2006
年广东卷(选文为冯
骥才的《夕照透入书房》
)第< br>17
题第(
1
)小题是:
“为什么在作者笔下,
《傅雷文集》 好像
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要答好此题 ,
一定要回归原文,
在领会主旨的前提下,
根据语境加以理解。
比如作者之所 以写
《傅雷文集》
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解答依据就在下文——“怎样的事 物才能真正永存?阿房
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 的心里。
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而之所以写苏格拉底小雕像“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 br>答题时应兼顾
上下文:
上文写
“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
一束 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
过,
停在他的嘴唇之间,
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
界的醒世之言”

下文则写
“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
。只要准
确锁定了答题方位,
就 会明确此题要点:
“我可以永存”

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
想和精 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
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4


其它小技巧


1
)阅读的“度”
。许多考生只读一遍就急 于做题,甚至是囫囵吞枣读完后凭着印象去
做题,这是做阅读题的大忌。对文章的理解越透彻,答题的准 确率越高。
“读书百遍,其义
自见。
”但是,高考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读百遍”< br>,如何把握“读”的“度”?我们认为,
只要基本做到下面三点就可以答题了:
把握了文 章的中心内容,
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


2
)阅读的顺序。首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从总体上理解文章。

4
/
9

马拉斯-


马拉斯-


马拉斯-


马拉斯-


马拉斯-


马拉斯-


马拉斯-


马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