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
不久
,
在网上有幸聆
听了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课
,
其中黄芳老师执
< br>教的《鸟的天堂》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课堂上<
/p>
,
黄老师以她优
美的教学语言
,
娴熟的教学技巧
,
独创
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
满诗情画意的世界
,
巧妙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
充
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
《鸟的天堂》是一篇讲读课文
,
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和他的
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
< br>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
,
茂
盛
p>
,
以及被称为
鸟的
天堂
的名不虚传
,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
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
剖析黄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
,
我有如下感
受
:
第一
,
教师的设计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把学生置于学
习的主体地位
,
把学习的时间
,
空间还给了学生
,
p>
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
主人
.
课堂上
,
教师紧紧围绕
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这一问题
,
让学生
边读边思考来展开
教学
.
在教师的引导下
,
学生找出了关键词句
,
重点
段落
,
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树的枝叶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
象
,
逐
步将课文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请保留
此标记。
)重点突出
,
难点突破
.
第二
,
教学
特点与课型特点吻合
.
《鸟的天堂》是写景抒情的文章
,
行文优美
.
黄老师执
教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
,
让学生在读中整体
感知
,
在读中有所感悟
,<
/p>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用自由读
,
指名读
,
默读
p>
,
齐读等形式
,
使
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
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
,
内化
语言
.
第三
,
多媒
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
,
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
.
课文在写榕树大
,
茂
盛
,
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
,<
/p>
展示了孤木成
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
;
p>
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
主要写了数量多<
/p>
,
种类
多
,
p>
而且鸟儿生活得自由
,
快活
.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
教师
展示了课件
,
让学生直观感知
鸟的天堂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1
当然
,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 br>,
听了黄老师执教的
《鸟的天堂》
这一课
,
我觉得教学的深度还不够
.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
,
不仅仅是让学
p>
生读熟课文
,
理解词语
,
教师有必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
,
表达方法
,
让
学生从中领悟一些写作
技巧
,
为习作的谋篇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
,
课文主要讲
了棉花姑娘病了
,
它请求燕子
,
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
,
可它们心有余而
力不足
.
正当蚜虫们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
,
七星瓢
虫把它们一
扫而光
.
棉花姑娘又快乐地
生长着
,
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
这篇课文寓生
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
/p>
语言生动
,
有情趣
,
非常符合儿童的特
点
,
并且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启发和渗透作用
.
根据本文的特点
,
查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情感<
/p>
,
指导朗
读上
,
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
,
读好请求的语气
.
这一点
正体现了《新
课程标准》中指出的
:
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
读
,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
在读中感悟
,
在读中培养语感
,
在读中受到情感
的熏陶
.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知识点是简单的
,
但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
识是有难度的
,
所以老师的课堂设计是相当重要的
.
查老师这一堂课上得
非常成功
,
给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
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点
:
一
,
较好的体现了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的理念
以人为本
< br>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
受到
情感熏陶
.
如
:
第一自然段中对
盼望
一词的处理
,
查老师先让学生
对着课件边读边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
,
再进行角色变换
:
小朋友
,
你们
就是棉花姑娘
,
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
指图片
)
在
吸取你们的
2
< br>营养
,
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
/p>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
,
通过角色的互换来体
验朗读时的语气
,
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
的体验棉花姑娘生病时痛苦的
心情
,
进
而产生理解
盼望
医生来治病
.
使学生进入(转载自第一范文
< br>网
,请保留此标记。
)文本
p>
,
为下面进行感
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
.
二
,
以读为本
加强读书实践
.
《课标》指出
:
阅读教学是学生
,
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
这
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
,
让学生充分地读
,
在读中整体感
知
,
在读中有
所感悟
< br>,
在读中培养语感
,
在读中受到
情感熏陶
.
如
:2
——
4
自然段的处
理
,
这三小节结构相似
,
传统
的方法对教材的处理是精讲第
2
自然
段
,3,4
自然段段让学生小组学习
.<
/p>
而查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的情
境中
,
针对每一个环节都创设一个情境
,
让学
生自己去感悟
,
体验
,
有一
种节节深入
,
环环相扣的
层次感
,
一种抑扬交错
,
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
先
是情
感诱导
:1,
棉花姑娘
,
在你最难受
,
最痛苦的时候看到燕子来了
,
你
心里怎么想
为什么
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
.2,
啄木鸟飞来了
,
棉花姑娘
说
——
听了棉花姑娘的话
p>
,
知道为什么不帮了吗
< br>3,
青蛙跳来了
,
棉花
姑娘高兴地说
——
棉花姑娘生病了
,
为什么还那么高兴
还会带着怎
样的心情请求
三次同样的请求
,
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引导
,
让学生悟出
不同的感受
.(
高兴
——
失望
< br>——
痛苦
,
急切
),
这样的朗读指导落实了语
言实践过程
,
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
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良好的语感
,
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
查老师至始至终都让学生置于课
本的情境之中
,
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棉
花姑娘
,
同时在情境中通过师生
互动<
/p>
,
生生互动
,
让
学生不由自主由情生情
.
听完查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
浅
,
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感悟
,
也看到了自己进步的方向
,
我将从这些优秀的展
示课上
,
取长补短
.
3
刚才听了谢带英老师上的作文指导
课《难忘的
……
》
,这一课让
我受益匪浅。纵观这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精
心设
计。目的性强,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教改的新观念,是一节能
够给人启发的作文课。<
/p>
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闪光点值得我学习的: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
把握教材,<
/p>
制定了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指导学生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
事、
一堂课,<
/p>
通过多元化学习,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赏文水平。把
引导学生详细并有条理地述说和记叙难忘的人、
事、
课作为教
学重点,
各个环节在本课中紧紧围绕此重点,
通过双向互动的学
习模式,
使重
点落到实处。符合了课标的要求。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掌握详实材料外,
关键
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
岸的桥梁,
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
的教学理念,
< br>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
的原则,
本节课的设计就集中体现了这
原则。老师采用了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
/p>
教学活动过程中,
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 br>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
4
<
/p>
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打算写什么,再根据学
生的意愿,帮他们分好组,想写人分到一组,写事的也分为一组,写
课的也分为一组<
/p>
,
这样,志同道合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畅所
欲言,
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利用了代币奖励法给
表现好的小组加
星
,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
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讲评时,
让学生自己进行点评等,真正体现了以
p>
“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老师整节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点面结
合、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
请保留此标记。
)
组织严谨:在世界上导入时,老师通过谈话
,播放生动的课件,展示
一些深刻、让人难忘的相片。播出刘翔奥运会夺冠、申奥成功、
同学
们在上课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开想象的思路,激发学生
的灵感火花。
在指导学生审题时,
老师从内容入手,<
/p>
让学生以读领悟,
明确要求。想想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有什
么要求?这样设计,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边读边思考,深刻领悟题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
把学习自主选择权交还学生,
尊重学生的学习。
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
习的主动意识。
在具体指导学生叙
说自己难忘的东西时,
在叙说环节
让学生自己准备相片。
课堂中学生拿着相片,
对着自己的同伴一边看
一边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
学生的表达欲望,然
后让代表向全班介绍,集体评议,不但培养了学
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激发其写作欲望。让
学生参与评议,这样做是把
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
充分体现了新
课标的教育路向,
让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最后环节中,师
生总结,教师点拔学生如何写出真情
5
实感,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写人:
从事中表现人物,
抓住人物的外貌、
p>
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来描写。写事: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
写具体,抓住人物活动的过程来写。写课堂:把课堂过程中最难忘的
一点写清楚,
把最能触动自己感情的情境写清楚。
这样再次调动学生
的写作积极性,同学们跃跃一试,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活而不乱。教态
自然和谐,
语言简洁生动
;
板书设计简洁了然,清楚明白
< br>,
让人一目了
然。
四、多层次的互动评改。
在评改课中,
教师安排了多个评改环
节:
总评、
指导评改、
例评、
自评、互评、赏读。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大大激发学生
评改
兴趣。
经过了评改,学生自主认识
到作文的不足,鉴赏作文的好坏,拓
宽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建议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
)查看更多与本
文《习作《难忘的
……
》评课稿》相关的文章。
下面我对罗柱森老师这节课谈谈自
己的看法。
罗柱森老师这节课
上得很成功,
这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是非常不简单的,
相信罗柱森老师
6
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
的教学中,罗柱森老师将爱与恨,圆
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引领学生在
“
圆明园的毁灭
”
p>
中进行一
次灵魂的洗涤,
进行一次深刻的心
灵之旅。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
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罗柱森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
,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柱森老师先抓住
2
p>
、
3
、
4
自然
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
/p>
5
自然段,
“
以
爱激恨
”
,让学生体验
“
毁得让人心碎
”
。这样把爱与恨,
< br>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不
仅做到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
引
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
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柱森老
师在教学过程中,
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
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
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
充分理解语言文
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
p>
发挥想象,
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
让学生从内心真
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
从而
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
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
的感情基
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