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 讲 修辞手法的运用
-
百世师教育
2012
年暑期小升初名校精英班讲
义
编者
顿中祥
联系电话
第十二讲、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口语交际
一、
知识梳理
1.
比喻
比喻是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句一般由本体
、喻体和
比喻词构成。比喻分为“明喻”
“暗喻”
,
“借喻’
’三种。
2.
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人来写,或把人当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
“拟物
”两种。
3.
夸张
p>
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
”
“缩
小夸张”
“超前夸张”三种。<
/p>
4.
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意思相近、
语气一致
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
以加强气势、
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
种修辞手法。
5.
设问和反问
(1)
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
p>
(2)
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p>
6
.对偶
对
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一种
< br>修辞手法。对偶大致可分为“正对”
“反对”
“串对’<
/p>
’三种。
7
.对比
p>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
p>
8
.双关
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或一句话获得双
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9
.反复
p>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被称为反复。
p>
10
.引用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
名校集训板块
1
.下列成语或诗句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请填写在后面的
括号里。
(1)
莺歌燕舞
(
)
(2)
口是心非
(
)
(3)
沉鱼落雁
(
)
(4)
光阴似箭
(
)
(5)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
(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
(7)
黑
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
1
(8)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识君
?
(
)
(9)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
(1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
2<
/p>
.对下列广告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
①凤凰音响,音响凤凰。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③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A
.①比喻
②引用
③拟人
B
.①反复
②设问
③夸张
C
.①比喻
②对偶
③对比
D
.①夸张
②引用
③拟人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
A
p>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
的创
造者。
B
p>
.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
手抚摸着你。
c
.汽车
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p>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4
.下面句子中是比喻句的是
(
)
。
A
p>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p>
B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p>
C
.小艇的船头和船尾向上翘着,犹
如一弯新月。
D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E<
/p>
.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跑。
F
.这种关心,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且是中国人人人都
有的。
G
.会场临时设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成了“丁”字形。
5
.对下列
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p>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p>
排比
)
B
.嫩
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
拟人
)
c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
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
比喻
)
D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
豪吗
?
(
反问
)
6
.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
,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
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行
下联是:
7
.下边各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
A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衔远山,吞长江。
D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8
.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
。
2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p>
9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哪个作为下旬,能
与它组成合适的对偶句
?
(
)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珠芙蕖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1
0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
①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
,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②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③莫非它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
④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A
.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B
.反语
夸张
设问
排比
C
.比喻
拟人
反问
反复
D
.反语
夸张
设问
反复
11
.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拟人。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
)
B
.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诬蔑
!
(
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蔑后气
愤的
程度。
)
C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
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
反复
。
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姿中的力与美。
)
D
.你和
你爸爸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你”长相上的特点。
)
12
.对下面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
.运用
对偶、比喻、借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B
.运用借代、比喻、拟人,表现了
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
/p>
c
.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
神。
D
.运用
借代、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
精神。
13
.与下面这句话修辞手法
相同的一句是
(
)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
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B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c
.就这
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
D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
光互相挑逗。
14
.对下列各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
(1)
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进了云里。
(2)
“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