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 寒食-

温柔似野鬼°
643次浏览
2021年02月12日 20: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冰子弹)


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插图和注解展开想象力自学古诗,学会“御”和“暮”


两个生字,理解诗意, 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怀。



2


、有节奏、 有韵味的的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脚,用自己的


声音呈现古诗的画面感,最终达到自然 成诵的效果。



3


、了解现在已将寒食 、清明、上巳日和三而一,统称为清明节;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激发诵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把诗情读厚,把诗意读简。



【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诗人诗境。



(一)范读导入



1


、配乐范读古诗。



请同学们坐好,


让自己的身体里都住进一只美丽的天鹅。


把身子


挺直,


美美的。


今天老师要和 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唐诗,


题目是——


《寒


食》


。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齐读诗题。


播放课件,古筝音乐 起,



师范读古诗。指出“花、斜、家”三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 。



2


、简要介绍这首诗的价值。



这首诗可了不起,文字优美,内容新鲜。据说就是因为这首《寒


食》诗 人得到了唐德宗的赏识,晋升不段。那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也成了唐德宗心中的佳句。



(二)了解作者



1


、学生简要汇报对作者的了解。



提问:对于诗人韩翃,你有多少了解?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


、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 p>
说起韩翃,他家徒四壁


,


但才华横溢。凭着自己的 才学成为唐朝


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一生曲折而传奇。有一首诗,也是词可以见证


他的传奇故事。请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唐】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同学们课后可以查一查资料,


更多的了解韩翃的故事,


接下来我


们学习《寒食》这首诗。



(三)解析题目



1


、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节日的风俗。



提问:寒食节有哪些风俗?



总结:寒 食节就是我们现在的清明节。清明节是将古代上巳日、


寒食节和清明节和三为一了。



我们现在的清明节主要是踏青、扫墓、祭奠英烈。我们缅怀逝去< /p>


的亲人,


以安慰自己的心灵。


每年的清明 节这一天老师都会带上一束


花去缅怀我的母亲。



2


、了解古代节日的风俗和相关诗句。



在古代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这几个节日的故事和诗句。



①上巳(农历三月三)



到了魏晋南北朝节日内 容是宴饮或者踏


青。杜甫有诗云:



三 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这首


诗 讲的就是上巳春游的事情。


)播放课件。


(指名读,齐读。




②寒食节(清明前一两日)

< p>


是民间的第一大祭日。普天下禁火


三天,只吃冷 食。



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 /p>


在寒食节


这一天历朝历代都要放假回乡祭扫。白居易曾经吟诗感叹 !


(播放课


件)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这首诗讲的就是寒 食扫墓的情景。



(指名读,齐读)



③清明节


(春分后


15


天,


每年的


4



4


日或者


4



5


日)



清明


原本不是节日,是一个节气。古代描写清明时节的诗很多。比如: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二首》


< /p>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p>


杏花村。——杜牧《清明》


(播放课件)



二、研读领悟诗意诗情。



(一)抓住四个动词学诗句。



1


、自由读诗句,抓住诗眼。



引导:


《寒食》


这首诗作者写了些什么呢?请 同学们用心的读一


读。作者分两部分写的:风景和风情。



这首诗写的真好,


每一句中都有一个用的极好的动词。


这四个动


词就是诗的眼睛,把诗给写活了。自己读一读,找到这四个动词画下


来,同时边读边学习“御”和“暮”这两个生字。


< p>
2


、指名读诗句,找出动词。


(逐句读诗,逐一汇 报)



第一句:


“飞”中看花;第二句 :


“斜”中观柳;



第三句:


“传”中赐烛;第四句:


“散”中承恩。



3


、指名读诗句,初晓句意。



(二)


、逐句晓诗意感受画面。



引导:


一句诗就是一幅画,


一首诗就是一幅 全景图。


这首


《寒食》


为我们描绘的是 怎样的一幅画卷呢?



1


、学习第一句 ,


“飞”中看花。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句,指名读诗句。



课件播放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提问


1:


春城哪里有飞花?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提问


2:


春城何处在飞花?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总结:


作者用了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式,


更加强烈的表达了春城 到


处是花的海洋。



谈话交流:


春城指的是哪里?


(长安城,


在今天的陕西省 西安市)


读这句诗你猜猜当时诗人看到的是什么?


< p>
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长安城开满粉红的桃花、


粉白的樱花、


嫩黄


的迎春花,


鹅黄的柳花……还有很多我们叫不出名 字的各种颜色各种


姿态的花,但是最多的是柳花。


< p>
诗人杜甫是怎么写浣花溪的花的?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


压枝低)



我们禁不住感 叹:


真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样美的诗句,只有


中国的唐朝有 这样美的诗句!



提问


3


:这句诗用的最妙的字是哪个字?就在这个“飞”字。为


什么不写无处不开花 呢?



引导学生感受花开在地面上是平面的,

< br>而飞花呢,


则是从地上又


飞到了天上,

< br>这就是一幅立体的春光图了。


而且开字多呆,


飞字多灵!



描述


:


春天 的长安城姹紫嫣红,处处落花飞舞。


春风卷着缤纷落


花,春风卷 着柳絮杨花,春风浩荡,春花飞舞,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


啊。一个飞字,诗眼就出来了。 这就是炼字的力量啊。很多人不知道


这首诗


,

< br>但是却知道“春城无处不飞花”这个警句。再读一遍!



过渡:一句诗七个字,给我们展示了长安城的全景,接下来作者


从全景描写转到细节描写 。


把我们带到了这座城中的焦点,


哪啊?看

第二句,指名读。



引导反馈:皇宫御苑。



2

< p>
、学习第二句,


“斜”中观柳。



①学习“御”字。



指名读诗句,


注意正音。


关注


“斜”

字读音,


指导识记、


书写


“御”< /p>


字。



御字笔画好多呀!


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能一下子记住它?



方法一:



用顺口溜记住它。



“御”——双人午止单刀



方法二:



我们用“理解字义法”


学习御字。御是会意字。左为“行”的省



,


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缰绳行于道中


,


本义就是驾


驶车马。



课件播放书写师范,学生随之书空。



②理解“御”字的意思。



“御”字还有一层意思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皇上吃的饭叫(御膳)


(咱们吃的东西可以叫膳食)

< p>


皇上用的笔叫(御笔)



皇上看书的地方叫(御书房)



皇上领兵打仗叫(御驾亲征)



皇家的柳树叫(御柳)



③通过“斜”字想象画面,训练想象力。


提问:一个灵动的“斜”字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象力


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意 。


指名读诗句,


想一想诗人当时看到的是哪里的


柳树?是什么样的柳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