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2010—2011-2—学习资源、思考与练习

玛丽莲梦兔
650次浏览
2021年02月12日 20: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柳毅)


《生活中的心理学》


2010



2011-2


—学习资源、思考与练习



一、学习与练习参考资源



1.


德州学院首页


---


“教务教学”—教学资源 中的“课程资源”


---


“校内网


入< /p>




---


“< /p>






”—“





”—“








< p>





程)”


---


“学习指南”中“教学大纲”

< p>
--


“教学课件”—电子教材等


----



载本学期复习参考资料。


< br>2.


平时相关书目、期刊的学习积累资源



3.


各种网站资源



二、思考与练习



(一)我的自画像< /p>


-----


给自己画像



结合“相识活动


---


滚雪球—找朋友”心理训练


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心理知识,


通过一幅画的情景,

< br>说


明你眼中的自己,


别人眼中的你,

你心中理想的自己,


看看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并论述你 怎样成为理想


中的自己。



要求:



1.


论文结构:题目(自拟)


--


摘要


--


关键词


--


正文


--


参考文献。摘要:


100-200


字,关键词:


3--5


个,正文:不少于

500


字,参考文献:


2


篇以上。




2.A4


纸或画纸上给自己画像,要有情景,对情


景要有理解、


有解释、


说明。


对实现理想中的我的措


施要稍加 论述。



3.


自画像,


要反映自我意识活动的内容,


是一种


自我发现、自我分 析、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过程。


每个同学各自展现的角度、情景可能不同。

< p>


(二)大学生情感生活之我见




依据所学的情绪情感知识


,结合生活 实际,举


例谈谈大学生情感生活的状况、存在的问题或误区,


并 论述怎样控制调整情绪,培养良好情感等。



要求:



1.


论文结构:题目(自拟)


---


关键词


--


正文


--


参考文献。


关键词:


3--5


个,


正文 :


不少于


1000


字,


参考文献:


2


篇以上。




第一题:复习一下自我意识的结构内容,怎样培养良


好的自我意识,结合对自己的绘画情景,进行描述、


说明或论述。



第二题:复习情绪情感、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的特点、


恋爱、爱情等内容进行论述









自我意识与生活



一、关于自我意识




1.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人特


有的心理现象;



它是在劳动中,


在用语言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


的。意识一旦产生,它又反作用于客观现实。在人的实际生活中起着


特殊的重要作用。意 识具有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等基本


特征。



2.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通俗讲:


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或觉知。


即自己所认识到的自己的一切。


主要


包括(


1


)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



2

)心理特征。如兴


趣、爱好、能力、理智、情感、意志特征等





3


) 自己与他人、社


会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


一个完整的多 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社


会历史制约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 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


作用。




3.


自我意识的分类



按自我意识表现形式分



< p>
1


)自我认识:主要涉及问题“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为什么是


这样一个人?”等。




2


)自我体验:主要以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个人对自己的态度 。涉及


问题“我是否满意自己?”


“我能否悦纳自己?”等。< /p>




3


)自我调 节: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表现的调节以及个体


对待他人和自我的态度的调节。涉 及问题“我怎样控制自己?”


“如


何改变我的状况,使我成为理 想的那种人?”



按意识活动的内容分




1


)生理(物质)自我:对自己的身 体及生理状况的意识。包括躯


体、性别、体型、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方面的意识 ,如认识


到自己是个高个子或体质较好。



2


)心理(精神)自我: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 自己的性


格、能力、态度、道德、理想和信念以及行为、习惯等的意识。如:

< p>
觉得自己比较温和,智商较高。




3


)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

< p>
地位、权利等的意识。包括自己的角色、地位、作用、应当承担的社


会义务 和权利的意识等。如: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的角色,要认真学


习。



按自我认知中的自我概念(或观念)分


< br>(


1


)现实自我


(


又称现实我


)


:是对实在我的认识。指个体从自己的


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的评价和看法。如:我是个

大学生或我的家庭经济比较窘迫。




2



投射自我:


是指个体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以及由此


而产 生的自我感。


如:


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别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很


强。




(< /p>


3



理想自我


( 又称理想我)


是指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善的一种自


我境界或形象 ,


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它包括自己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


或希望他人对自己所产生的好看法等。如:将来成为科学家、政治家


或 企业家等。




自我意识它是一个人对 自己的自觉的观念系统;


它是稳定的但又在


不断发展中的,


对于它的认识和把握可以从它各个不同维度和层次上


对其进行分析。



二、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人出生起初,还没有自我意识,< /p>


7



8


个月-< /p>


1


岁的婴儿开始出现自


我意识的萌芽,即 表现为幼儿开始能区分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


把自己这个主体与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 。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自我中心期(生理自我)

< p>
7



8


个月-

< p>
3


岁左


右;客观化时期(社会自我)


3


岁左右-青春期;主观化时期(心理


自我)青春期 ――成年,三个主要阶段。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正是一 个人人格成长的过程,


忽视每


一个阶段的健康成长,都会给一个 人终生带来困惑。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





(一)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成功的基础





自我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极为密 切,


意识支配行为,


行为反映意识,


自 我意识对个人行为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自我画像——“我属于哪种人”,



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行事。例如,有的

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不公正的牺牲品,


认为“注定要失败”的人,

就会


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自我意 识客观的人自我形象健康,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满足从


容,处事积极,善于利用每一个 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与人交往能


真情流露,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容易与人建立深厚 的情谊。对自己


充满信心,能独立地处事,也能作出恰当地自我表达





(二)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的 地位,决定对现实的看法,


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

< p>


积极的自我意识会增进心理健康,而消极的自我意识会诱发心

< p>
理疾病。







若一个人拥有积极的自我意识,< /p>


对自己有客观认识,


能够接纳自


我,



则意味着不仅能积极评价和接纳自我,


而 且在适应社会过程中,


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

< br>则可以保持一种积极


的心理状态,因而心理就越健康。




第七讲





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



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



青年期是 人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


与一般


的青年相 比,


大学生有着丰厚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教育背景,


使之更


多地关注自己人格的成长,


更加注重自我探索,

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有


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深刻和 丰富(


“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二)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最善感”的年龄阶段







(三)自我评价存在不平衡性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两极性:一是易“高估自我”,二是易“低


估自我”。




(四)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但自我控制的水平还


不够。



二、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冲突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



















2


、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1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3


、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4


、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5


、追


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




自我意识发展而引起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发展过程中


的正常现象,


它是大学生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集

中表现。



但这些矛盾易使大学生表现出某些思想、


心理、


行为上的不适应


和困难,常常是矛盾突 出的大学生感到焦虑苦恼、痛苦不安,从而又


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


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


表明,


大学生 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障碍往往与自我意识发


展的特点存在某种联系。


这也促使我们力求设法解决矛盾,


只要处理


的好 ,就能成为促进发展的动力。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类型




自我意识的发展所带来的痛苦与不安等,促使我们大学生去解决矛


盾而求 得自我意识的统一。


集中表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


自< /p>


我意识的



6


种类型




1.


自我肯定型(积极型)


:表现:积 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正确的理


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的统一,并转化为积极的自我。 表现:


“现


实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


“理想自我”比较正


确、积极,既符合社会要求也符合自己的实际, 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的。统一后的自我,完整而强有力,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


自身的健康成长。



2


、自我否定型(消极型)


:表现:


1

< br>)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


2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太大,


经过努力仍无法接近目标,


或 距离


虽不大但主观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3


)心理上常呈现一种消极的防御状态,自卑感重,自信心少,极易


悲观失望。


4


)不是通过积极的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 想自我,而是


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


趋同现实自我,


以求的自我意识的统一。


因上述状况,又会进一步否定现实自我,结 果更为自卑。



3


、自我扩张型(消极型)



表现:


1


)往往过度高估了现实自我,以致形成 不切实际的,甚


至错误的理想自我,


并认为理想自我的实现轻而 易举,


于是理想自我


与现实自我达到了虚假的统一。

< p>
2


)往往“悦纳”自己过分,盲目自


信,妄自尊大 。


3


)大有“天将大任于斯人”之感,



幻想我、


理想我代替现实我伪造一个自我陶醉的典型形象,


来充当现


实的我,喜好自吹自擂,大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感 。这类学


生有时候是以幻想的我、


理想的我代替了真实的我,< /p>


其自我带有白日


梦的特点,在白日梦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得以 统一。经常生活在


白日梦中,容易产生心理变态和行为障碍。



自我否定型与自我扩张型的共同特征:




1


)都属于自我意识消极的统一,是 两种不健康的统一;


2


)表现为


对自我 评估不正确,


理想自我不健全,


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


3



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既不适应 社会也无助(甚至有害)于心


理发展。




4


、自我矛盾型(消极难以统一型)



自我矛盾型的特征:


1


)自我意识矛盾 的强度大,延续时间长;


2



自我认识 、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


这三者的发展


缺乏平衡;


3



由 于内心始终充满着矛盾和冲突,


自我意识难以统一,


新的自我无 从确立。



5


、自我萎缩型(消极难以统一型)



自我萎缩型的特征


:


极度自卑,自我拒 绝,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


丧失。认为理想自我难以实现,甚至永远无法实现,于是干脆放 弃对


理想自我的追求。但对现实自我却深感不满,可又觉得无法改变,理


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难以统一。还会出现自轻、自贱、自责、自恨、自


愿、自暴自 弃、消沉沮丧,以至越来越消沉,对自己丧失信心,出现


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6


、消极的自我肯定



是一种危害性的自我统一:理想自我本身是错误的、消极的,而


个体仍然尽最大 努力去使现实自我与之统一,


这不仅危害自身,


也危

< p>
害社会。


这种类型的学生做了坏事仍心安理得,


没 有内心的不安和矛


盾,严重的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好在这类学生再大学里较为少见。< /p>



自我否定型、


自我扩张型、

< p>
自我萎缩型和消极的自我肯定型都是


需要心理帮助和德育教育的重点对象。



四、自我意识统一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集


中 反映,也是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起点。其意义一般


来说,自我意识能积极 统一的,则往往心情舒畅,目标明确,努力进


取,容易成功;


自 我意识消极统一的,无论是自我否定型还是自我扩


张型,


都不会 为实现理想自我而脚踏实地的努力,


因此理想自我最终


都难以实 现,


很难有所作为;


自我意识无法统一的,

则往往内心苦闷,


心事重重,无所适从。因此,为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应努力促 进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积极的统一。



自 我意识的发展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经


历 着矛盾――统一――新的矛盾――更高层次的统一的过程。每一次的统


一,


都意味着自我在质上的一种转化和提高。


健康的统一带来健康的


发展,


意味着大学生在心理、


人格方面又一次走向成 熟、


稳定和健康。






第十一讲




情绪




情感与生活



一、

情绪: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主观态度、

< br>内心体验及外在表现。


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



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既可以是自然刺激,也 可以是社会刺激。


2


、情绪以需要为中介。凡

< br>是符合个体需要的事物,


就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


否则 就引起消极


的否定的情绪。


3


、情绪是 一种身心一体的反应,往往伴随着生理的


变化。



二、情绪与情感区别与联系




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情绪、情感的使用非常随意。但在


心理 学上,


情绪和情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情绪是指感性活动的过程


和感受体验本身。


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

< br>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


面,


具有较稳定持久、

< p>
内隐含蓄的特点,


与人的基本社会需要相联系。




联系: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从所联系的心理层次看,情绪的心理层次低一些,是先天的


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情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属于高级心


理现象。




2.


从所具有的品性 看,情绪一般不稳定,具有较大波动性;情


感则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影响人的一 生。




3.


情绪与情感相联系和依存。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


进而发展成为 情绪的深层核心,


它通过情绪得以实现;


情绪包含着情


感,受情感的制约,是情感的外在表现。二者相依存、制约和发展。




三、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 p>
1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情绪表现

< p>
是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2


、情绪的分类。


< br>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与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情绪分为心


境、激情、应激三 类。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缓和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是 一种非


定向的弥散性体验,是能够影响个体整体心理活动的背景性情绪状


态。心境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是几个小时,也可以是数周、数月。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


悲 痛欲绝、惊慌失措等都属于激情表现。激情的情境性十分明显,往


往由强烈的刺激所诱发 ,突然暴发,持续的时间往往不长。激情的暴


发往往由对个体有重大意义的强烈刺激所诱 发,或者内心



出现强烈


对立的冲突, 过度的抑制或兴奋等亦可引发激情暴发。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 张或威胁性情境出现时,个体急速产生的高


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往往由突发的、


出乎意料的或者需要通过较


大的努力才能实 现目的情境所诱发。


应激反应能力可以通过心理训练


改善提高。



3


、情感的分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