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

余年寄山水
819次浏览
2021年02月12日 21: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六合同春)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




【篇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



这 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


却从


千古风流人物



说起

< p>
,



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



多少豪杰


”,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


,


突出了周瑜


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p>


.


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


,


另一种是周瑜的


< p>
雄姿英发



和作者的


“< /p>


早生华发



相互映衬

.





江东去



四字来雄视千古


,


自古以来


,


无人超越


.


它极简洁、质朴却有气


象宏大


,


声势极豪壮


,


并且富含哲理

< br>,


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


< br>,


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


这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拟



.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


发感情


.


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


,

< br>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


下半阕刻


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


最后借



一樽还酹江月

< p>



达自己的感慨


.


全词意境开阔


,


感情奔放

< br>,


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 [1]





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p>


:起笔颇有气势


,


从长江着笔

< p>
,


巨大


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

,


广阔的历史时空


,


无数的英雄豪 杰;将此二者


联系起来


,


组成一个极为 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


,


历史长河的冲

< br>刷


.


是悲哀


,

< br>也是一种通脱


,


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周


郎赤壁



: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 景


,


那么


,


此 时出现的则


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


,


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


,


历来众

说纷纭


,


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 战的赤壁


绝非一处


,


对此


,


东坡有自知之明


,


因此在 此处点出



周郎赤壁



在西


.



句在文中作用极大< /p>


,


既拍合词题


,


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


美周




后世影响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 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


?


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 中为了美化


诸葛亮而贬低丑化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


.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


,


文采风流


,


江山美人兼得


,


春风 得意


,


且有儒将风度


,


指挥若定


,


胆略非凡


,


气概豪迈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


,


胸襟广阔< /p>


,


年少有为


,


是 苏轼心中十分


仰慕的英雄


,


念奴娇赤壁 怀古中的周瑜


,


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


【篇二: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




专题三



文本


11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


这首词的内容与结构是 怎样安排


的?



绘奇景:赤壁之景,雄伟壮阔,江山如画



绘景



颂英雄:周郎儒


雅,才华出众,年轻有为



怀古



发感慨:人间如梦,早生华发, 壮志


难酬



伤今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


全景、远

< br>景


)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 /p>



写景与写人融


为一体。在这里,长江已 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字,而是滔滔历史


的代名词。



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起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为


下片英 雄的出场做铺垫。



3.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苏轼



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 br>(


虚职


)


际遇




成名就



功业未就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3.


本文主要使用了衬托的手法,试作简析。



(1)


正衬:用



千古风流人 物




一时多少豪杰



来衬托周瑜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了



衬托周瑜的风流倜傥。



(2)


反衬:用周瑜的年轻潇洒、事业有成来反衬作者自己的年事已高、


壮志 难酬。



4.


本词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景物描写的豪放:你看那



大江东




,你看那



乱石穿空



,那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



那纵横 驰骋、


游刃有余的描写,给我们呈现出了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了宏大


的气魄。



(2)


周瑜形象的 豪放:这是作者极尽赞美的对象,作者选取了美满婚


姻、儒雅风度、卓越的



指挥才能三个方面,



三 个特写便把一个叱咤


风云的儒将的风采写得形象生动。



这个少年得志、



在赤壁之战中建立显 赫奇功的英雄,正寄托着作者


的人生理想。


< br>(3)


感时伤今的豪放: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但对得起天地良心。不过



风流人物



也< /p>



是要被历史长


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 江风中举杯逍遥吧,作者在失落中找到了解脱之法



【篇三: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




.作者简介



2


.背景简介



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捕下狱


,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


这是个闲职


,


他在旧城营地 辟畦耕种


,


游历访古


,


政治上失意


,


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

< br>才不遇的思想情绪


,


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


,


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


云人物的激发下


,


借景抒情


,


写下了一 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


此词为其代


表作


.



3


.关于词的知识


< br>词又分为诗余、长短句、填词、乐章


,


原全称

< p>


曲子词


”,


即歌曲中的 歌



.


起源于民间

,


兴于隋唐


,


盛于宋


,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



.



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


小令、中调、长调


.



(二)由学生自读


,


勾画出生字


,


并通过查阅工 具书加以解决


.



附录:



学生可能存在的生字



(三)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


,


整理文言基础知识(说明:此部分可以参

< p>
考《学生用书》


,


也可以作为检查预习进行


,


如果为了节约课堂时间


,

< br>也


可以在课下完成)



1


.通假字



⑴早生华发



华:通

< br>“



”,


花白

< br>.



⑵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




”,


酒杯


.



2


.古今异义词



⑴大江东去





古:专指长江

.


今:泛指江河


.



⑵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



古:古代有功绩而又有文采


.


今:跟男女情爱有


关的;轻浮放荡


.



⑶故国神游



故国



古:旧地


.


今:旧国


.



3


.一词多义





无缘无故(成语)



缘故


,


原因


,


名词


.



4


.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东:向东

< br>,


名词用作状语


.



樯橹灰飞烟灭



灰、烟:像灰那样、像 烟那样


,


名词用作状语


.



5


.文言句式



故国神游(倒装句


,


应该为:神游故国


.




多情应笑我(倒 装句


,


应该为:应笑我多情


.




三、再读文本


,< /p>


探究思想感情



(一)探究文章所写内容



上阕:描绘 所见之景


,


引出历史人物


.

< p>


下阕:怀想周瑜


,


表现 对历史人物的仰慕


,


抒发人生感慨


.< /p>



(二)探究文章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上阕:由远(千古)及近(三国)


,


由 江山(大江、赤壁)到人(风


流人物、周郎)


,


由众多(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到个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