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p>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p>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p>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试题
p>
1)
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
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
是怎样抒发这
种感情的
?
2)
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
?
3)
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
?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4)
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
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
,表现周瑜
当年
、
的
。
(
p>
5
)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
6
)作者
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p>
(
7
)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
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
p>
1)
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
澜壮阔的
长江为背景,
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
< br>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
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
人物。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
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
最后抒发作
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
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
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
豪杰周瑜,
从而突出了
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感慨由之而发。
映衬是烘托的一
种,
即以乙托甲,
又以甲托乙。
词中有两处映衬:
实景
(
赤
壁的险要形势
)
和虚景
(
火
烧曹营
)
的映衬
;
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
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
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
那样建功立业。
但周瑜
34
岁就破曹操,
立大功,
他年已四十有七,
却事业无成。
所以自讥多情倾慕
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
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p>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则更是在坎坷遭
际中的强自排
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
(
解析: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
雄业绩,
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
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
使他产生人
生如梦
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
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
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
而不是伤感。
人生如梦反
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这也正是这首词的
理趣所在
。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
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
)
(
4)<
/p>
答案:美人衬托英雄春风得意英气焕发雄杰气概
(
5
)答案
: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
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
要雄奇的形势,
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
为追怀英
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