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
守正创新
特色鲜明
─
─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
年级上册分析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以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
为编写依
据,
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加强
语言文字运用,
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致力于构建开放的、
富有活力的教材体
系,全面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一、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
一
)
p>
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
势,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
部编本语文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良好的思想道
德
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自尊自
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套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br>阅读材料的选择,
集中识字课的编排,
以及专门设置的《
日积月累》栏目,处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教材充满浓郁的
传统文化气息,为儿童留下
共同的文化记忆。
(
二
)
尊重儿童,保护儿童
天性
起
步阶段的语文教育,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保护
儿童天性,
关
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在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渡衔接。
儿童对
语言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热爱,
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听
故事、讲
故事、
看图说话等学前阶段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
p>
在一年级得以延续,
借助学生
的口语优势实
现向书面语的过渡。
教材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采
用
游戏、
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中学习,实现幼小衔
接,平稳过渡。
教材以儿童为本,给儿童以充分尊重。例如,教材的开篇,从平等的学生视角出
发,以
“
我上学了
”
< br>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
“
我是
中国人
”“
我是小学生
”
和
“
我爱学语文
”
三个活动板块,
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
/p>
换和身份认同,
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初步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
同时实现国家认同、身份认同、角色转换、情感激发、
习惯培养等多重目标,以
“
我是中国人,我很骄傲
”“
< br>我是小学生,我很自豪
”“
我
爱
学语文,我很快乐
”
的心情,奠定了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情感基
调。
(
三
)
夯实语文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
语文启蒙教育
< br>教材以书面语零起点为设计起点,平缓起步,稳步推进。一年级具有特殊性,因
为
初入学儿童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教学常规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
一年级上册
教材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梯度,
容量适中,
难度适宜,
内容合理有序。
教材努力处理好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拼音、
识字和阅读的关系。
考虑到汉字的
重要地位,以及初入学儿童的语文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集中识字,
集中
学习一批简单的常用字,
然后再系统学习拼音,
由熟悉的语言带
出拼音的学
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材为学生打好口语和书面语基础
,
做好起步阶段的启蒙工作,
使初入学儿童受
< br>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教材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方法、
学
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工作。
(
四
)
p>
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重视积累的同时,
强化运用,
体现语文学习的综
合性和实践性。
语文要素的具体呈现,
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
/p>
练,
而是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
引导学生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
运用语
文。
活动设计以运用为导向,
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p>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
不断丰
富自
己的生活经验。
(
五
)
引导发现,鼓励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
< br>教材设置了不同的栏目,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鼓励探究学习
,
尽可能
多地为学生提
供展示交流的机会。
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改
变
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自主
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
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久而久之,使主动发
现规律、主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成
为一种习惯,
不断增强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六
p>
)
重视大量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教材强化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
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
《日积月累》
《和大人
< br>一起读》
《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对教材中的课文是极其有<
/p>
益的补充,
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材
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
系统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
的阅读总量,以期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帮助学
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
突破口,
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建
设书
香社会。
(
七
)
版式设计独具匠心
教材根据每篇课文
的不同特点,
配有不同风格的插图。
教材的设计除了满足审美<
/p>
的需要,
还充分考虑低幼儿童的阅读心
理,关注儿童的阅读体验。例如,以不
同颜色的对比和字号大小的对比突出主体内容:<
/p>
拼音阶段的声母、
韵母和整体认
读音节选
用不同的颜色
;
拼音音节的拼读过程作了灰度处理,更加突出音
节这一
主体内容
;
课文中汉字和拼音的
大小对比非常鲜明,强调视觉优先选择汉字,以
引导学生及早进行汉字阅读。
这些基于儿童阅读心理的版式设计,
能有效地突出
学习内容,
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
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
/p>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二、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特点
(
一
)
p>
汉语拼音
<
/p>
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
——
< br>汉语拼音,以不断降低学习难
度为目标,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增加学习负担。
这套教材准确定位拼音的学习目标
,强调拼音的工具价值,集中编排汉语拼音,
以拼音学习的规律为主要线索安排学习内容
,短时间内集中解决问题。
1.
加强整合,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教材重视学好拼音,
但并不是单一学习拼音,
而是将拼音与识字学词、
口
头表达
整合设计,同步进行,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拼音的每课都配有情境
图,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图。注重以图提示字母的音或形,
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
母音与形的联系,
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
发
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与单图相比,整合的情境图功能更加丰富,
< br>因为它包含着故事情境,可以将拼
音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
喜爱的看图讲故事活动,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
的兴趣
。学生借以观察图画、看图说话,将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学习拼音
有机地整合在一
起,
不至于在集中学习拼音的阶段,
阻滞学生的口语发展,
p>
使学
生的发展顾此失彼。
每幅情境图都蕴含着丰富的拼音学习资源。如《
ɑi ei u
i
》一课的情境图,描绘
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学后围坐在一起听老
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图中的小朋友
“
一个
挨着一个
”
,桌上放着
“
杯子
”
,老奶奶戴着
“<
/p>
围巾
”
,其中的
“
挨
”“
杯
”
“
围
”
提示
了
本课复韵母的音。除此之外,图中老奶奶的头发是
“
白
(bái)”
的,小朋友的头
发是
“
黑
(hēi)”
的
;
最左边的小女孩双手放在
“
腿
(tuǐ)”
上听得多专注
;
右边的两个
小朋友
“
背
(bēi)”
着书包
;
p>
杯子里有
“
水
(s
huǐ)”……
图画中暗藏着许多拼音学习元
素,
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同时,图画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 br>——
老奶奶和孩
子们沉浸在阅读中,
十分陶醉,
画面营造出的浓厚的阅读氛围,
可以潜移默化地
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2.
精选常用音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高拼音学习效率
教材重视拼音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同时关注学生的已有基础,
利用学生认识的汉
< br>字学习拼音。
教材选择少而精当的音节供学生练习拼读,
< br>基于常用音节的频率,以及儿童常
用口语词的调查,
精心
选择使用频率高、
与儿童口语联系最为密切的生活常用音
节作为
学习内容。这些带调音节,都是有效音节,都有实际意义,可以与学生的
口语建立起直接
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价值。
拼音的学习直接指向生活
中的实际运用,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拼音,
p>
从根本上避免了对学
生学习兴趣造成极大伤害的机械操练。
教材中的所有音
节都是带调音节,而且不再呈现拼读的过程,只呈现音节本身。
个别作为例子的拼读过程
,
也都作了灰度处理,
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拼读。
这
样,
学生在读出音节的时候,
< br>注视的音节是一个整体,
与今后在实际运用中遇到
的音节
完全一致,
这种呈现方式,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
p>
提高学生识别
音节的熟练程度。
3.
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
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
值
教材倡导学用结合,
在运用中学习。
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
并且结合
词语和
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
/p>
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
语言特点。
所
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
这些词语和儿歌,
为学生巩固拼音、
复习本
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
体现
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
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在学习拼音过程中要求认识
的几十个常用汉字,都是学生可以自己拼读出来的,
使拼音和汉字的学习双线并行,有机
地融为一体,而不是相互孤立、自成体系。
之前学过的汉字,
可以帮助读准拼音,成为学习拼音的好帮手
;
新学的拼音,
又可以帮助认识新的汉字。
拼音与识字相
得益彰、
协同发展,
拼音的学习直接指
向运用,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知识的价值,
从中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4.
重视复习巩固,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
拼音阶段的内容选择,
对拼音学习的
难点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语文园地的活动设
计,
也非常重视对难点进行强化练习,
集中解决读音易错、
字形易混的字母和音
节,特别强调在语境中复习拼音。在内容的具体安排上,不面面俱到
,不平均用
力,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保证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