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
上教
H
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
< br>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上海市沪东中学
华心才
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
,理解词中联想与想象的思路
3
,认识本词的豪放特色
过程与方法
诵读与品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作者感情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 br>,
理解词中联想与想象的思路
2
,认识本词的豪放特色
3
,对作者感情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
:
“心在朝廷,
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
天下,
何须辩襄阳南阳。
”是为名人诸葛亮籍贯之辩。同样,诸
葛亮说孙权,联吴
蜀,借东风,捉放曹的赤壁大战古战场究竟在于何方?也有过类似的争
辩。
有人据《水经注》
,断定在今湖北省武昌县内,有人据《元
和郡县志》
,确认
在蒲圻县西的乌林对岸。
而更多的文人骚客却在黄冈赤壁发思古之幽情,
直
至近年来
的出土文物才证实在蒲圻的乌林赤壁。
有趣的是蒲圻赤壁虽江
山不改,
但很少引人注目,
而黄冈赤壁却游人如
堵,
名闻遐迩,
甚至误把黄冈赤壁当成三国赤壁大战的
古战场。
其中一个重
要的原因就是苏轼的出现。
二、作者简介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
p>
。
苏轼(
1036--1101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21
岁时与其弟苏辙同榜进士,历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方官。
1079
年
6
月被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
,遭到逮捕、审讯,史称
p>
“乌台诗案”
,
后贬谪黄州,
精心著述。
1084
年旧党司马光执政,
平步青云,
4/ 1
上教
H
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
后同旧党
发生分歧,又遭诬告,被贬出京城,流放南方。苏轼才情奔放,诗
词文均有独到成就,有
“苏黄、欧苏、苏辛”之说。
被贬黄州期间(
1080--1084
)
,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
富、成就突出的时期
,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
)一词(
《念奴娇·赤壁怀
古》
)最为著名。
三、关于词牌、题目
(提问:诗与词的区别,引出词的别称)
词又称长短句、乐府、曲子词、诗余等。
词牌只管格式(规定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单双调等)
,题目表明
内容或范围。
“念奴娇”
,一百字,又叫“百字令”
、
“大江东去”
、
“酹江月”
。
四、放朗诵录音或范读
要求发挥想象与联想,思考上下片的内容。
五、描述上下片的内容并归纳
1
,学生描述词的意境
2
,讨论归纳
上片:咏赤壁,重在写景
1
p>
—
3
,
笼罩全篇
4
p>
—
11
,
面对江山
先总写江山,再总提人物。
下片:
1
---6
,
回忆历史
7---
9
,
抒写己怀
10
—<
/p>
11
,自我排遣
六、理解豪放的特点
我们知道宋词分
为两大流派:婉约派、豪放派,那么,什么是豪放呢?
豪:雄壮的笔调。放:奔放不受拘束。
豪放词,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豪情壮志,奔放驰骋,给人一种积极向
上的力量,感情
旷达而不哀伤。
本词哪些地方体现了豪放的特征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
,背景壮阔,气势磅礴,纵横开合。
大江——————赤壁
千古——————三国
人物——————周郎
我们可以想见
在滚滚长江之上一位昂然独立,
思接千载,
俯首沉思,
聚焦周
郎的诗人形象。
2
,江山如画,充满阳冈之美。
p>
(
1
)富有特色,是赤壁之景
“乱石”两句对偶,一仰视一俯视,一写山一写江。写山突出其奇峭高
p>
峻,写江突出其汹涌澎湃,给人不同寻常的雄奇之感。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