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的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

余年寄山水
508次浏览
2021年02月12日 22: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回环往复)


苹果树的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



质下降


,


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再走弯路


,


科学地确定苹果的


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显得极为重 要。本文从我国苹果树形的发展历史


,


针对目前生产

< p>
中存在的问題


,


对树形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做以简要 分析。




一、我国苹果树形的发展过程



我困是 世界苹果原产国之一


,


栽培历史悠久


,


但是在苹果树形结构的研究上发展缓慢


,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


以自然稀植栽培为主


,


苹果的树形结构基本上沿用西洋苹果引


入之后建立的三大主枝自 然半圆、疏散分层形等。


80


年代以后


,


我国苹果生产进入了


大规模发展阶段。此时欧美地区的矮化密 植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


包括矮化砧木的

选用及与之相配套的树形结构。我国


60


年代后也先后引入 了各种系列的苹果矮化砧


木及欧美地区苹果栽培上比较成功的纺锤树形。



但是由于我国的气候土壤条件与欧美地区明显不同


,


冻害、抽条等问题普遍发生


,


限制


了其推广应用。这一时期密植栽培模式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


但由于缺乏适宜的苹果矮


化砧木


,


导致苹果乔化密植这一特有的栽培模式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



乔化密植在前期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苹果的产量


,


但 是随着树龄的增大


,


纺锤树形普遍


出现 了树冠郁闭、光照恶化等问题


,


果实品质普遍下降


,


从而引起了我国苹果产业界的


反思。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的果 树专家开始研究在乔化栽培条件下的树形结构


,


在学习


借鉴日本大冠开心形的基础上


,


结合我国果园的 环境条件与技术条件的实际情況


,


提出


了苹果小冠开心树形


,


并针对原来的乔化密植果园提出了间伐、 疏枝提干、落头开心


等树形改造技术


,


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


,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


效益。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国苹果树形发展过程的回顾


,


可以看出在栽植密度 及树形结构方面我们的技


术研究不够深入


,

技术引进缺少创新和二次开发


,


死搬硬套

< br>,


从而对我国的苹果生产造


成了巨大的损失


,


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总结和汲取教训


,


避免以后少走弯



,


现将我国苹果生上存在的树形及密度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1


、砧穗组合与裁植密度不协调



用乔化砧木和生长势强的砧穗组合


,


却采用 高密度栽植


,


导致果树成龄后


,


果园群体郁



,


光照 不良。这是我国树形与密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乔化密植可以提高早


期产量


,


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控冠技术延缓树冠扩展


,


但是违背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


,



但增加了生产成本


,


而且最终难以摆脱树冠 郁闭的命运。



2


、栽植密度与整形修剪方法不配套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