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福建省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成绩
:________
一、
选择题
(
共
2
题;共
4
分
)
1.
(
2
分)
(2020
九下·白山模拟
)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荷花
/
重荷
较量
/
不自
量力
肖像
/<
/p>
惟妙惟肖
B .
逞能
/
惩戒
黄晕
/
头晕
目眩
滑稽
/<
/p>
遍稽群籍
C .
分歧
/
祈祷
烦闷
/
闷闷
不乐
薄暮
/<
/p>
曰薄西山
D .
伫立
/
贮蓄
记载
/
风雪
载途
疮痍
/<
/p>
踉踉跄跄
2.
(
2
分)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涟漪
憬悟
敕令
刀刃入鞘
B .
逼仄
暄嚣
熨帖
船楫下锚
C .
蕴藉
炮制
寂寥
改弦易辙
D .
黯淡
晶莹
羁绊
死心塌地
二、
其他
(
共
1
题;共
2
分
)
3.
(
2
分)
(2019
八下·洛南期末
)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①最近一段时间,父亲闲着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又觉得很<
/p>
________
(浮躁
暴躁
烦躁)
。
②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辉煌,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
________
(明澈如玉
一泻千里
碧波荡漾)的壮丽景象。
三、
句子默写
(
共
1
题;共
9
分
)
4.
(
9
分)
(2018·深圳模拟
)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
1
)
__
______
,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 br>)
(
2
)
p>
荡胸生层云,
________
。
(杜甫《望岳》
)
(
3
)
__
______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p>
)
(
4
)
p>
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
。
p>
(王安石《登飞来峰》
)
(
5
)
__
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
(
6
)
p>
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
7
)
p>
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有的手法,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四、
基础知识综合
(
共
< br>1
题;共
15
分
)
5.
(
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某
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
第
1
页
共
10
页
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
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
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
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即便是他们
,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
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
们不
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
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
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
去探求新思路,
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________
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
1
)
第
1
段中的“此类工作”指的是
________
。
(
2
)
p>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光辉灿烂的明星,是因为(
)
A .
他们能轻而易举获得非凡的灵感。
B
.
他们是具有创造力的人。
C .
他们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D .
他们关注、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且对它反复推敲,
逐渐充实。
(
3
)
在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一个,填在最后一段空白处(
)
A .
所以
B .
如果
C .
否则
D .
但是
(
4
)
文段中划线的“这一点”指代的是什么?
(
5
)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
6
)
选文主要论证的是什么?
五、
名著阅读
(
共
1
题;共
1
分
)
6.
(
1
分)
(2016
八上·南京期末
)
根据名著内容,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宋芬: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骆驼,是沙漠之舟,这本书的主人公
祥子来自城市,老实,健
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从事着饲养骆驼、替人运输货物的
工作。只可惜,社会不给好人出路。
王明:这恐怕和书里的内
容有些出入吧,
________
宋
芬:你简直是位专家,谢谢你帮我纠错。看来,一定要认真读名著,如果不懂装懂,会贻笑大方的。祥子好
可怜,只不过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希望一次次地破灭,你觉得给祥子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是
哪一件事情呢?可
第
2
页
共
10
页
以和我说说理由吗?
王明:
________
六、
综合性学习
(
共
1
题;共
15
分
< br>)
7.
(
15
分)
综合性学习。
五彩缤纷的花季,朝气
蓬勃的青春。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花季雨季的我们,应该珍爱青春,
健
康成长。假如你的班级开展
“青春随想”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
1
)
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
班长负
责设计一张海报。
他根据下面材料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
请你根据下文续写后半句。
(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材料】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
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
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让似水
的年华付之东流,用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奋斗,才能
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
。
(
2
)
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
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例: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
板抉四:
七、
现代文阅读
(
共
2
题;共
42
分
< br>)
8.
(
17
分)
(2018·广安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农业
3
.
0
时代<
/p>
所谓农业
3
.
0
时代,是相对农业
1
.
0
、
2
.
0
时代而言。农业
1
.
0
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其特征是一家
p>
一户分散经营、
自给自足,
技术水平较低,
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对风调雨顺、
地力水源等自然因素依赖度高。
农业
2
.
0
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
果逐渐反哺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
品广泛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
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产品“量”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
3
.
0
时代则发端于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它既是对农业
2
.
p>
0
时代的继承,也是对农业
2
.
0
时代的
超越
;
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个性化、更具丰富性;它
不仅满足“量”的需求,也能很好
地满足“质”的要求。总之,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
颠覆性的农业。
农业
3
.
0
时代的农业样态,更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比
较重要的就有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业、品
质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
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样态交叉融合而
来的新样态。
比如智慧农业,它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
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第
3
页
共
10
页
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生产,实现农业全产业
链的升级再造。
又比如绿色农业,它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与民众对高品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相对接,采用农药减
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
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可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
/p>
类似这样的农业样态不断兴起,“农业+”“+农业”,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
,告别简单粗放、整
齐划一,迈向一个新时代——农业
3
.
0
时代。
(节选自
2017
《半月谈》
13
期)
(
1
)
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 .
时间顺序
B .
逻辑顺序
C .
空间顺序
(
2
)
选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
打比方、作比较
B .
列数据、打比方
C .
举例子、列数据
D .
分类别、作比较
(
3
)
下列选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介绍了农业
3
.
< br>0
时代的含义及其样态。
B
.
农业
1
.
0
时代是单纯的“地里刨食”,自给自足的传统时代;农业
p>
2
.
0
时代是简单
粗放、整齐划一,广
泛使用工业品的时代;农业
3
.
0
时代是信息化、技术化水平更高的新时代。
p>
C .
蔬菜种植基地引进的水肥一体化
设备,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给蔬菜提供种植需求,
这是智慧农业的
一种体现。
D .
删掉“农业
p>
2
.
0
时代的基础
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这句话中的“较大”
一词,更能准
确体现农业
1
.
0
到
2
.
0
时代的惊人变化。
9.
(
25
分)
(2014·连云港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体”,网络表达新滋味
周慧虹
①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2
》热播,食材、味道、乡愁……片中经常出现的这些关键词开
始深入人心,一
种仿照《舌尖》解说词的“舌尖体”文字在网上悄然走红。
②这些“舌尖体”文字,寥寥数十字、上百字,或调侃琐碎生活,或描述家
常美食,或追忆至真亲情……这些
文字表述得形象生动、蕴涵着一定哲理,有的因充满戏
谑而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因饱含深情而催人眼圈发热,有的
则娓娓道来令人感到无以名状
的美好。
第
4
页
共
10
页
③读着这些精美的“舌尖体”文字,不免使人感叹,网络这口大锅,终究还是能够熬制出
一些语言、思想上的
美味。虽说,与经典名著相比,它们不过只言片语,然而,即便这些
只言片语,也能令人读出感觉与感动,带给人
一些深邃的东西。
④相比于“舌尖体”,近几年来,网上还有不少新锐文体你方唱罢我登场。例如,肉麻台
词听了让人“有想撞
墙冲动”的“琼瑶体”,嗲不死你呕死你的“蜜糖体”,酷似老外说
汉语说不利落的“梨花体”……凡此种种,虽
不缺调侃戏谑,可每句话里流淌着的更多是
矫揉造作、野蛮无趣以及匪夷所思。此类文句,是加了地沟油爆炒、撒
了嫩肉粉烧烤的,
别看它们裹挟于烟熏火燎中呈现出一副生意兴隆之状,其实,食客们大啖过后,付出的都可能会
< br>是自己语言表达、内心思考等方面遭受无形伤害的代价。
⑤自从网络走入我们生活,有太多的人对之既爱且恨。人们满怀欣喜地热爱它,因为它展现了无限可能;人们<
/p>
又无可奈何地指责它,因为它身上还充斥着显而易见的浅薄、粗俗与戾气,直接影响到网络
表达的纯净,影响到网
民思想的提升,影响到网络交往生态的健康和谐。
⑥置身网络时代,我们无法拒绝网络,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与他
人携手,让与己相关的网络表达
多一分熨帖,就像“舌尖体”所描述的家常美食,“这一
碗代代心传的疙瘩汤,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
了”。
(选自《工人日报》
2014
年
O5
月
26
日,有删
改)
(
1
)
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
2
)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舌尖体”文字为何能悄然走红。
(
4
)
网络时代不断涌现的各种“体”,让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产生
了哪些思考?
八、
文言文阅读
(
共
1
题;共
12
分
< br>)
10.
(
12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蒋
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
;
左右
呵逐亦不去,曰
:<
/p>
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左右曰
p>
:
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
蒋曰
:
不然,令必健者,能
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③,
后卒为名臣。
【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
使人
:
使者,即下文的
皂隶
衙门中的听差
)
。③延誉
:
为他人
扩大
声望。
(
1
)
第
5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