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获奖摩擦力教学设计
-
高中物理辅导网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
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
p>
的三大性质力之一,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
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
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
起。
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
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
影响摩擦力大小
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
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
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
安排了学生猜想、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p>
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
< br>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
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
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
关知识后,
注重引导学生运
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
并通过网
站知识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p>
·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
·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 br>·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参与比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实验
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p>
·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
p>
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京翰教育中心
/
高中物理辅导网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
教学课时
】
2
课时
<
/p>
【
实验器材准备
】
长方体木块(每组
3
块)、弹簧测
力计、毛巾、玻璃板、毛刷、身边的物体(例如:
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
体),长木板(带滑轮)。
【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
教学过程
】
提
问
回
顾
引
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到目标
1
.
用手拿起一本书,
问书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 br>(边
1
.学生获得感性
1
.
使学生了解摩
演示边讲解)
认识。陶冶情操。
擦力带
给我们的
生活的情况,培
2
.提问导入
新课。
2
.学生边回顾边
养热爱生活的思
思考提问。
举手说
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习
想感情。
出所知道的问题,
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并进行简单了解。
2
.
激发学生学习
①什么是摩擦力?
的
欲
望
和
好
奇
3
.明确课堂所要
心。培养学生发
②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
滚动摩擦力)
研究的任务。
现问题的能力,
③摩擦力的方向?
<
/p>
体现从生活走向
物
理
的
教
学
观
念。
1<
/p>
.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们找找看
1
.
学生进行观察,
1
.
培养学生从简
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从中发现:
物体受
单图形的判断得
p>
到摩擦力的条件,
出简单结论的能
与初中的
知识进
力,同时由于学
行比较,
归纳出
两
生已有知识,需
京翰教育中心
/
认
识
摩
擦
高中物理辅导网
/
力
2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
◆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趋势
◆物体之间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物体之间接触要粗糙。
3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各类摩擦力在生活
中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实
例判断。
种不同类型的摩
要加强指导
,培
擦力。
养深入分析归纳
能力。
2
.观察归纳得出
静摩擦力和滑动
< br>2
.
以师生互动的
摩擦力的定义
及
方式培养学生的
区别
。
观察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用学
< br>3
.学生根据物体
生对实例分析,
的受力情况进行
让学生初步了解
分析,
判断得出结
摩擦力,为下面
论。
的探究打基础。
探
究
静
摩
擦
力
1
.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1
.学生根据刚才
< br>的学习,
归纳讲述
(
1
)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
p>
.
使学生认识到
“静摩擦力”
产生
复杂的事物由简
(
2<
/p>
)
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有
形变)
;
的条件。
单事物构成的道
(
3
)两个接触面不光滑,应有粗糙程度。
2
.根据生活中的
理。
2
.提问: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
,判断物体是否受
实例能判断物体
2
.
会根据具体的
是否受到静摩擦
到静摩擦
力?
情况判断静摩擦
力。
力的存在情况。
3
< br>.演示实验:
体验静摩擦力
3
.学生动手参与
3
.
< br>会用简单的实
两本书交叉一页一页地对插,然后把书分开,
实验,
感受静摩擦
验感受到静摩擦
看
看受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并设
提问:那么静摩擦力的大小到底有多大呢?
4
.
进行探究实验,<
/p>
计出具体方案。
完成所要求的实
4
< br>.实验探究:
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验,得出结论。
结论:
静摩擦力
培养学生初步
的大小随着拉力
4
.
的增大而增大,
并
< br>完整的探究实验
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
与拉力的大小相
的方案,通过实
计读数和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并设计表格记录下物
等。
即当物体只是
验的探究结论,
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相对运动趋势时,
同时加强实验的
操作
技能。
拉力
F
此时:
F
静
=F
拉<
/p>
物体运
推论:
静摩擦力
动状态
与物体的压力、
重
力、
接触面粗糙面
静摩擦
的粗糙程度都有
力大小
关。
注意:当物体开始运动后,就不再记录数据。
5
.
能从实际的情
形中得出具体的
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进行分析、归纳。
5
.学生根据具体
结论,
达到进一
的情景进行分析,
步研究的目的。
京翰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