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
-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
(一)范仲淹罢宴
范仲淹守邠州<
/p>
,暇日率僚属
登楼置酒。未举觞
,见缞绖
数人营理
葬具者。公亟令
.
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
棺椁皆所未具
。公怃然,即彻
宴席,厚赒
.
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
⑤
⑥
⑦
①
②
③
④
【注释】
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
sh
ā
p>
ng
)
:酒杯。③缞絰(
< br>cu
ī
di
é)
:
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⑥彻:
通“撤”
,撤去。
⑦赒:救济。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p>
(
1
)暇日率僚属
登楼置酒
.
(
2
)赗殓棺椁皆所未具
.
属:
具: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予了他们救济的重金,让
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B
.用省下
的重金救济他们,派人帮助完成装殓这件事。
C
.用省下的重金救济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D
.给予了他们救济的重金,派人帮助完成装殓这件事。
3
.对文中“公怃然”
,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A
.大家感慨的样子
B
.大家忧伤的样子
C
.范仲淹忧伤的样子
D
.范仲淹默不作声
4
.这件事表现了范仲淹“
”的思想(用初中阶段
我们学过的范仲淹的名言回答)
。
【参考答案】
<
/p>
1
.
(
1
)部属,隶属(
2
)具备,具有
2
.
A
3
.
C
4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老农识画
< br>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
《斗牛图》
。
< br>暇日展曝于厅前,
有输租氓
见而窃笑。
< br>公疑之,
问其故。对曰:
“农
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
间,虽壮夫膂力
不能出
之。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公为之叹服。
(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
< br>③
④
①
②
【注释】
①戴嵩:唐代著名画家。②输租氓:缴纳田租的农民。③髀:大腿。④膂力:
体力
1.
解
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4
分)
p>
(
1
)有输租氓
见而窃
笑
窃:
.<
/p>
(
2
)似不类
矣
.
类: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
< br>分)
A.
老农质疑画,问他错的地方。
B.
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C.
大家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D.
先生质疑画,问他错的地方。
3
.老农指出《斗牛图》上的瑕疵是
。
(用文中原文回答)
(
2
分)
4
.对“公为之叹服”的原因
,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老农观察仔细能够指出画中的错误。
B.
老农不畏权势敢于指出画中的错误。
C.
老农凭借经验轻松指出画中的错误。
D.
老农根据赏画知识指出画中的错误。
【参考答案】
1
.
(
1
)偷偷地
< br>
(
2
)像,类似
2
.
B
3
.此图皆举其尾
< br>4
.
(
3
分)
B
(
3
分)
C
(
2
分
)
A
(
1
分)
(三)王猛执法
秦王坚
自河东还
,
以骁骑将军
邓羌为御史中丞
。
八月,
以咸阳内史王
猛为侍中、
中书
.
令,
领京兆尹。
特进、
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
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
为百姓患。
猛下
车收
德,奏未及报
,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
志,疾恶纠案
,无
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
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p>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p>
【注释】
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下文的“太后”是其伯母。②
御史中丞:官职名。
下文的“侍中”
、
“中书令”
、
“京兆尹”
、
“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③收:拘捕④报:
答复。⑤纠案:举发其
罪,考问其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p>
(
1
)秦王坚自河东还
.
还:
③
④
⑤
①
p>
②
(
2
)坚驰使赦
之,不及
及:
.<
/p>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
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B.
我到现在才了解天下已有的法律啊!
C.
我到现在才明白要制定天下的法律啊!
D.
我到现在才懂得用法律来统治天下的道理了!
3
.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
.王猛和邓羌齐心协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的成效有
。(用文中原文回
答)
5
.对文中王猛的作为评价,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嫉恶如仇
B.
执法如山
C.
雷厉风行
D.
为人大度
【参考答案】
1
.
(
1
)返回
(
2
)赶得上
2
.
A
3
.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 br>
4
.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5
.
(
3
p>
分)
B
(
3
分)
A
(
2
分)
C
(
1
分)
(四)苏轼徙知徐州
(苏轼)
徙知
徐州。
河决曹
村,
泛于梁山泊。
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
水。
轼曰:
“富民出,
.
民皆奔走,吾谁与守?”驱使复入。轼诣
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
事急矣,虽禁
.
军且为我尽力。”
<
/p>
遂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
城。
(
《宋史•苏轼传》
)
【注释】
①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
堵。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p>
(
1
)苏轼徙知
徐
州
知:
.
(
2
)轼诣
武卫营
诣:
.<
/p>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
黄河河水冲垮了曹村,洪水泛滥到梁山泊上。
B.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
C.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上可以泛舟。
①
D.
黄河河水冲垮了曹村,可以泛舟到梁山泊上。
3
.苏轼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采取了驱使富民回城、
< br>
、让官
吏分堵守护等措施。
4
.文中“过家不入”体现苏轼的可贵品质是
(
3
分)
A.
以身作则
B.
临危不惧
C.
公而忘私
D.
亲民爱民
【参考答案】
1
.
(
1
)主持(
< br>2
)拜访
2
.
B
3
.调动军队筑堤护城
4
.
(
3
< br>分)
C
(
3
分)
A
(
2
分)
D
(
1
分)
(五)傅永发愤读书
傅永
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
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
.
能手执马鞍,
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请洪仲,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
,唯傅修期
耳。
”
(李延寿《北史•傅永列传》
)
p>
【注释】
①傅永:南北朝时武将。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p>
(
1
)寻
复南奔<
/p>
.
(
2
)涉
猎经史
.
寻:
涉:
②
①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A
.有个朋友给他书籍,但是他却不能阅读。
B
.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
< br>C
.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能阅读。
D
.有个朋友给他书籍,而且不要他回信答谢。
3
.傅永发奋读书的原因是
(用原文词语回答)
4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
3
分)
<
/p>
A
.只要正确对待挫折,就能取得进步。
B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知不足而后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D
.只要用心学习,年龄再大也不晚。
【参考答案】
1
.
(
1
)不久
(
2
)阅览
2
.
B
3
.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4
.
(
3
p>
分)
C
(
3
分)
D
(
2
分)
(六)李存审授镞
李存审
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
“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
将相。其间出
.
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
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
藏之,
曰:
“尔曹
生于膏粱
,
.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
(据《资治通鉴》改写)
)
【注释】
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
z
ú)
: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粱:
膏,肥肉。粱,精米。
表示精美的膳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p>
(
1
)位极
将相<
/p>
极:
p>
.
(
2
)命
藏之
命:
.<
/p>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
你们的父亲在家乡很少只带着一把剑。
B.
你们的父亲很少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
C.
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回到家乡。
D.
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
3
.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的经历有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
括)
4
.对李存审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们的目的,理解最恰当
的一项是
(
3
分)
A.
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创业的艰辛。
B.
让孩子们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C.
教育孩子们在安逸生活中仍要奋斗。
D.
教育孩子们准备过艰难辛苦的生活。
【参考答案】
1
.
(
1
)到极点
< br>
(
2
)命令
2
.
D
3
.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4
.
(
3
分)
C
(
3
分)
B
(
2
分)
A
(
1
分)
②
③
④
①
p>
(七)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
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
,赍金
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
,
.
< br>④
⑤
往投津长
,曰:子封送之。
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
,资囊
①
②
③
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
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
《水经注·河水》
)
【注释】
①幸:帝王驾临。②大贾:大商人。③赍金
:带着钱币。④津长:长官渡口的
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⑤发冢举尸:挖掘坟墓
,移开尸体。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1
)夜迷失道
.
道:
名:
(<
/p>
2
)即名
其津为君子济
< br>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3.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有
的德行。
4.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故事来介绍
。
【参考答案】
1.
< br>(
1
)路(
2
< br>)命名、取名
2.
他的儿
子把钱币全部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3.
厚道,不贪财
4.
君子济命名的缘由
(八)陶侃惜谷
< br>陶侃尝出游,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侃问:
“用此何为
?”
人云:
“行道
所见,
聊
取之耳。
”
< br>.
②
①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
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
于农植,家给人足
。
<
/p>
.
(
《资治通鉴》
)
【注释】
①聊:随便。②贼:损
害,伤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
)用此何为
为:
.<
/p>
(
2
)家给人足
足:
.<
/p>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3
.陶侃鞭打拔稻之人的原因是
。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
.本文表现了陶侃
的思想品格。
【参考答案】
1.
< br>(
1
)做(
2
< br>)足够
2.
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3.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4.
爱民如子、正直、爱护农业生产、珍惜粮食、对农民有较
深的感情(写出两点即可)
(九)原谷谏父
原谷
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
之。谷年十有五,谏
父
曰:
“祖育儿生女,勤
俭终身,
岂有老
而捐之者乎?是负
义也。
”
父不从,<
/p>
作舆
,
捐祖于野。
谷随,
收舆归。
父曰:
.
“汝何以收此凶
具?”谷曰:
“他日父母老,无需
更
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
.
载祖归养。
【注释】
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
吉利。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1
)是负
义也
.
负:
⑤
④
①
②
p>
③
(
2
)无需更<
/p>
作此具
更: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
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
。
4.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是
。
【参考答案】
1.
< br>(
1
)背,违背,背弃(
2
p>
)再,还,又
2.
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
(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
3.
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4.
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
子女不能因为老了而抛弃他们。
(或者:
父母是儿女
的榜样,
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十)王华还金
< br>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
所提囊。取视之,数十
金
.
也。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
以投水中,
坐守之。
少顷,
其人果号
而至,
公迎谓
曰
:
‘求
.
.
尔
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
为谢,却不受。
【注释】
①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