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巡山小妖精
800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3: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金属钠)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 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


4


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 /p>


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 自然和谐、


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 丽、神奇的想象;《三月


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词三首



2



1.


认识


20


个生字,读准


2

< br>个多音字,会写


40


个字,正确读写

30


个词


语。



乡下人家



2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宿新


市徐公店》。



天窗



2


3.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 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积累优美的句 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三月桃花水



1

5.


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1.


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 息。



2.


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 ,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习作



2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杂、篱”等


6


个生字,会写 “杂、稀”等


14


个字。


< p>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 br>


3.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 /p>


2.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 感。




教学策略



1.


朗读入意境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

< p>
的魅力。



2.


想象入情境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


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课时目标



1.


认识“杂、篱”


2


个生字,会写“ 杂、稀”等


6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 园杂兴》(其二十


五)。



3.


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


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


)师指名读;生齐读。




3


)师导 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


吧 !



2.


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




1


)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

< br>首》)




2

< br>)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


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


)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 :“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


)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 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


“木”。




3


)了解 题意。



师引导:


< br>“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4


)生齐读诗题。

< br>


4.


简介诗人。


< p>


1


)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 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


)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


)生自由读简介。



5.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 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


)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 p>
6.


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 /p>



1


)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 课件)



课件出示:




x


ī


< /p>



q


ī


n


ɡ




t


í


n


ɡ




2


)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 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


音。


< br>(


3


)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 /p>


)检查课文预习。



①课件出示全诗。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③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 :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④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 p>
⑤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 /p>


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7.


指导读出节奏。




1


)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 节奏。




2


)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

< br>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


)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 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


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p>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


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 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


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 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

< p>
)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


)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


1


: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 、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


片)

< br>


示例


2


:读着“麦花雪白菜花 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


落去,只剩下稀稀 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


)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 色的花


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 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


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 p>


1


)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 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


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 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2


)师指名读。




3


)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 br>①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


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④师小结 :这简简单单的


14


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 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


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 板书:景美)



⑤配乐齐朗读。



3.


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


)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 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


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 干些什么呢?




2

< br>)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


)引导理解“无人过”。



①师引导 :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 /p>


②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 长,正


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 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


什么呢?


(


板书:人忙


)


④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 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


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 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⑤师质疑:诗 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⑥示例:侧面描写。



⑦师小结:诗人 只用了


3


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 金黄的梅子、果肉


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 ,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


啊!




4


)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①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 br>?


②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③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 br>④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


,


静中有动

,


显得更静。




5


)师生合作朗读。



①师引 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


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②师生合作朗读。




6


)引导想象画面。



①师引 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


画面?



②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 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


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 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


)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 p>


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 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


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 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


)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


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



3


)指导背诵。



①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 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


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②师指名背诵。



2.


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


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 身的文学底


蕴。



【设计意图】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

< p>
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2


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


认识“徐、疏”


2


个生字,会写“ 宿、徐、疏”


3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


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


)检查复习。


< /p>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谁能背 诵一


下?




2


)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


)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 充满自然美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杨万里向我们


展示的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 光。



2.


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


)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 说说图中的景色。




2


)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3


)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 )




4


)师 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


< br>3.


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 p>


1


)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 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


色。




2


)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


)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


< /p>


②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 “亻”


窄一些。



< br>4


)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 :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


2


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p>



②生交流。



示例


1


: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


2


:我们班 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



③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一位姓徐的老人)



④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⑤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


指导读诗题。


< br>(


1


)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 奏。




2


) 师指名读。(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 意图】


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 习


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 解难度。



板块二



看图初读,了解大意



1.


故事引导,感受诗意。




1


)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 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


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 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2


)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3


)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疏”。

< p>


①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


sh


ū”。



②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疏”,师指导书写。



2.


初读课文,了解景物。




1


)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 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


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 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2


)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 p>
3


)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 径”。




4


)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板书:篱落树头)


< br>(


5


)引导理解“径”。



①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 么意


思?



②预设:小路。



③师引导:“篱落疏 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板书:一径深)




3.


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



【设计意图】


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 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


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



板块三



吟吟诵诵,渐入意境




1.


联系诗句,想象画面。




1


)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 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在说之前,同学


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 提到的景物。



课件出示:





)的篱落





)的小径





)的儿童





)的蝴蝶





)的菜花





)的树




2


)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



2.


诵读诗句,理解诗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