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玛丽莲梦兔
549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3: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电势能)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 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


《乡下人家》


《天


窗》


《三月桃花水》


4


篇课 文。


文章语言优美,


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


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 地再现


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


《乡下人家》描写了自 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


村生活;


《天窗》


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


神奇的想象;


《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词三首



2



1.


认识


20


个生字,


读准

2


个多音字,


会写


40

< p>
个字,


正确读写


30


个词 语。



乡下人家



2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宿新市


徐公店》




3.


抓住关键语句,初 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积 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

< br>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


,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三月桃花水



1

1.


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


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



天窗



2


习作



2



1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杂、篱”等


6


个生字,会写 “杂、稀”等


14


个字。


< p>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 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1.


朗读入意境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


再借助文字让 学生想象诗中的


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


想象入情境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再创设情境,


引导想象,



情入境。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课时目标



1.


认识“杂、篱”


2


个生字,会写“杂、稀”等


6


个字。

< br>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背诵《四时田


园杂兴》


(其二十五)




3.


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


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


)师指名读;生齐读。




3


)师导 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


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



2.


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




1


)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





2


)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p>



3.


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 /p>


(其二十五)


,认识“杂”字。




1


)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

< p>
“杂”读平舌音,


“兴”读第四声。


< p>


2


)指导书写。


< /p>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3


)了解题意。



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 /p>


“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


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4


)生齐读诗题。

< br>


4.


简介诗人。


< p>


1


)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 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


介绍一下范成大?


< br>(


2


)师指名回答。


(师相机出 示课件)




3


)生自由读简介。



5.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 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


)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


(出示课件)




3


6.


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


)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x


ī


< /p>



q


ī


n


ɡ




t


í


n


ɡ




2


)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



形声字识记示例:


“蜻蜓”


是一种昆虫,


所以都是虫字旁,


右边的


“青、


廷”


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


)师重点指导“ 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


了“延”





4


)检 查课文预习。



①课件出示全诗。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③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 :


小声再读读这首诗,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



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 p>


④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 p>
⑤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


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


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

< p>


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7.


指导读出节奏。




1


)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 节奏。




2


)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


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


)师生合作朗读。



(师)


“梅子金黄”——(生)


“ 杏子肥”




(师)

< br>“梅子金黄杏子肥”——(生)


“麦花雪白菜花稀”


。< /p>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养成课前查


找 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4


1.


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





1< /p>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

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


)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 方法交流学习。




3


)指名交流。



师引导:


通过 刚才的交流学习,


你读懂了什么,


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p>



示例


1


:我仿 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


(相机出示梅


子 、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


2


: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


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


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


一眼望 去,


全是雪白的


麦花。


(相机出示麦花 、菜花图片)




4

< br>)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


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


花开时,


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


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 月间,油菜花败落


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 稀”




2.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 p>


1


)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 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


杏子、


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 得稀疏的油菜花,


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


情,出口成诗。


(出示课件)




2


)师指名读。



3


)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①师引 读: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 个美


丽的乡村,


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


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


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④师小结 :这简简单单的


14


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 佛



5


置身于美妙的田园,


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


一起 品读这两句


诗。


(板书:景美)



⑤配乐齐朗读。



3.


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 br>(


1


)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 ,简直就是人间仙


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


)预设:农 民在地里干活。




3


)引导理解“无人过”




① 师引导:


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


你是 怎么知道


他们在干活的呢?



②示例: 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


夏的时候白日渐长,< /p>


正是农忙的时候。


村子里没有行人,


勤劳 的农民们一定是下


地干农活去了。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师继续引导想象:


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


想一想,


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 ?


(


板书:人忙


)

< br>④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


去油菜 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


动,所以白天很 少见到行人。



⑤师质疑:


诗人为什么 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


却要写


“无人过” 呢?



⑥示例:侧面描写。



⑦师小结:


诗人只用了


3


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


里摘金黄的梅子、

< br>果肉肥厚的杏子,


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


去油菜地施肥 的情


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


)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①师引导:


篱笆前没有人 经过,


显得那么安静。


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


②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③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 br>④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


,


静中有动

,


显得更静。




6



5


)师 生合作朗读。



①师引导:


白昼渐渐变 长,


篱笆外没有人来往。


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

< p>
篱笆飞来飞去,


满怀喜悦之情,


出口成诗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板书:热爱)



②师生合作朗读。




6


)引导想象画面。



①师引 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你的

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


画面,< /p>


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


教给


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


)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 p>


师引导:


如果你就是诗人,

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


若仙境的田 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


(生齐读)




2


)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


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

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


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


画卷啊!你舍得 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


(生齐读)


(板书:赞美)




3


)指导背诵。



①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 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


(其


二十五)已牢牢 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②师指名背诵。



2.


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


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劳动人民 的深切同情,


通过诗歌传递


给了世人。


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7


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


结合具体的


语言环境,


加强 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


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2


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


认识“徐、疏”


2


个生字,会写“ 宿、徐、疏”


3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背诵、默写《 宿新市徐公店》




3.


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


)检查复习。


< /p>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


十五)


,谁能背诵一下?


< /p>



2


)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


)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自然美的田园风光!今天我


们又将 走进杨万里向我们展示的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



2.


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


)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 说说图中的景色。




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