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温柔似野鬼°
999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3: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日本邪恶漫画色系图片)



第六单元



课文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 、两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古诗


二首》从不同地侧面反映了夏天地美丽。《荷叶圆 圆》让我们


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情趣的夏天;去


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


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


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燕子低飞、 鱼游到水面、蚂


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


“日积月累”



“和大人一起读”五部 分组成,引导学生认识生


字;学会照样子说句子,学会加标点;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 /p>


朗读童话故事,懂得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


< /p>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注意读


好问句和感叹句。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道理和感情。



单元重点难点:



1.


培养学生乐于识字的习惯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 /p>


鼓励学生阅读古诗和短文,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


激发学生观察夏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的兴趣。



4.


感悟古诗所表现出的意境美。


< /p>


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 p>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二首》


2


课时




《荷叶圆圆》


2


课时




《要下雨了》


2


课时




语文园地六


2


课时



单元测试


2


课时













12.


古诗二首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 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


纯真的童心之美。



1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 p>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


,丰富古诗积累。



1


、在 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


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



“不解”



“藏踪 迹”等词语感受


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用课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预习




教学流程



修订栏




导入



教学



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


.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


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欣赏——第


12


课《古诗


二首》。



2


.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3


.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


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


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 机理解诗题:荷花


池塘里。



5


.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



)


自读诗句,认识 生字词。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自由读古诗。


(


课件显示 要求:拼读生字音


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

< br>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


诗的韵律。

< br>)



3


.汇报交流。




(



)


熟读古诗。



1


.划节奏读诗。



2


.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














小娃< /p>


/


撑小艇,偷采


/


白莲回。



不解


/

< br>藏踪迹,浮萍


/


一道开。



3


.指名读诗。



4


.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



5


.齐读古诗。



6


.趣味诵读。


7


.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


读诗, 这样多有趣啊!



8


.师引导:同学们 ,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


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


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



)


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 br>


1


.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


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


看一看吧。


(


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


回。 ”


)



2


.学 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


.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4.



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



)


后两 行——景美童心纯。



1


.师引导:小 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


们从哪儿知道的?



2


.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


.学生汇报交流。



4


.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


.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


.检查背诵。


3


.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


编成一 个有趣的故事吗?


(


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



五、指导写字



1


.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


.教师范写。


3


.学生练习写。


(


要求学生保持 正确的写字姿势,做


到“三个一”。


)



4


.展评学生写的字。



小结



















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 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


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 找来读一读。



12.


古诗二首



板书



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作业



布置



背诵《池上》










教学



后记









12.


古诗二首



1.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 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


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 p>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教学目标



诗句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


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诗意,



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用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预习




教学流程



修订栏




导入



教学



过程



一、激趣引入。



< br>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


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 言简洁,好读又好


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

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



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


.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



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2


.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


程中相机出示“泉”“ 流”“爱”“柔”“荷”


“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








小结



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



导:




3< /p>


.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



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



)


整体感知。




1


.课件出示 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



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


< p>
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


荷花池、泉眼、树荫、 荷



叶、蜻蜓。


)




(



)


理解诗意。




1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




(1 )





导< /p>









< p>







“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



柔”?




( 2)


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



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



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


(


要 读得



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




(3)


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


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p>



(4)


“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 确、生动。


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


么?


(


学生交流


)


(5)


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


.总结,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五、写字指导



1

.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


“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 才能把这些字


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



(1)


“无”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 p>


(2)


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



(3)


“尖”的第一笔是“竖”, “大”要写得舒


展。



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这首诗写的是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的情景,作者写了夏


天小池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12.


古诗二首



板书



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背诵《小池》










作业



布置



教学



后记








13.


荷叶圆圆


1.


认识“摇、珠”等


12


个生字 ,会写


7


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2.


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 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学用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预习




教学流程



修订栏




导入



一、由图入文。(用时:


3


分钟)



1.


课件出示:荷叶配乐的美丽画面。指导学生边


欣赏边思考:荷叶是什 么样的?



2.


指导学习第

< p>
1


自然段。



3.


揭示课文题目。




1



.

< br>学生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荷花池。



(预设: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大大的。)





2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




3



.

< br>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晶、膀、停)和翘舌 音的字(珠、翅)。



2.


引导学生采 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学习“荷”


字。



3.


检查认读情况。



4.


组织交流识字方法。


< p>


1



.


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难读


懂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p>





2



.


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3


.


全班汇报认读情况。



5.


我会认。



荷叶



摇篮



翅膀



亮晶晶



透明



蹲下



水珠



笑嘻嘻



三、再读课文。



1.


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四个小伙


伴愿意和荷叶交朋友,你能找出它 们吗?



2.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自 然段朗读课文。



3.


组织齐读课文。




1



.

< br>自由读课文,画出荷叶的四个小伙伴



2



.


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



.


齐读课文。



4.


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荷叶是小水珠的(



),是小蜻蜓的(



),是小



青蛙的(



),是小鱼儿的(



)。



四、读第


2


自然段。



1.

< br>指导学生读第


2


自然段。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




2


)( 出示摇篮图)想一想躺在摇篮里的感


觉。



3


)指导表达:小水珠躺在摇篮里会对谁说些

< p>
什么?



3.


指导学生背诵。



4.


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课文。




1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做眨眼睛的动作边 朗


读课文。




2


)读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快乐、舒服的心


情。




3


)发挥想象,自由表 达。




4


) 带动作、加表情练习朗读第


2


自然段。



4.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对荷




























教学



过程



小结



叶说:“____________。”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


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 意什么?



2.


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


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


组织全班展示。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你们都记住它们


了吗?



板书



设计



13.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荷叶



小蜻蜓



停机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鱼儿



凉伞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作业



布置



教学



后记










13.


荷叶圆圆


1.


巩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


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预习




教学流程



修订栏




导入



教学



过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


5


分钟)



1.


引导开火车认读生字。



2.


组织分自然段读课文。



1.


开火车认读生字。



2.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1.


指导学习第


3


自然段。




1


)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第


3


自然段。




2


)再读思考: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3


)想象一下:小蜻蜓会对荷叶说什 么?



2.


指导学习第


4


自然段。





1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


)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青 蛙把荷叶当成了什


么。



< p>
3


)引导学生想象小青蛙和荷叶的对话。



3.


指导学习第


5


自 然段。




1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一读最后一段。



2


)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什


么,它的心 情怎样?




3


)指导朗读。



三、汇报感悟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第


3


自然段。




1

< p>
)个人读,齐读,表演读。



< br>2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 br>(


3


)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对荷


叶说:“荷叶妈妈,谢谢您让我在您这里休息!”


< br>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第


4


自 然段。




1


)自由读,听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


)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


)预设:小青蛙对荷叶说:“荷叶妈妈您真

< p>
好,我天天给您唱歌好吗?”荷叶笑着说:“好啊,


孩子,你的歌声很优美 ,欢迎你每天到这里做客。”



3.


在 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第


5


自然段。




1


)在小组内自由朗读第


5


自然段。




2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交流汇报。




3


)有感情地朗读第


5< /p>


自然段,读出小鱼儿开心


的心情。



7.


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什么了?



8.


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什么了?



9.


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什么了?






























小结



四、总结全文。



1.


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圆圆的荷叶绿得可


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 小鱼儿带来了欢


乐。想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



2.


启发思考:读了课文,你们想对荷叶说些什


么?



3.


根据板书背诵全文。



五、拓展提高



1.


小组合作想象说话。



2.


预设:荷叶是露珠的滑梯。



3.


试着背诵全文。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美丽的荷叶、快乐的小动物们交了朋


友,是吗

< p>
?


那作为它们的朋友,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呢


?


就让我


们从现在开始,共同去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并告诉身边 的每一


个人,让小动物们永远快乐地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中


!


板书



设计



13.


荷叶圆圆



我会说:



荷叶是(



)的(



)。



荷叶是(



)的(



)。



荷叶是(



)的(



)。



美美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作业



布置



教学



后记









14.


要下雨了


1


.认识“腰、坡”等


13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


写“直、边”等


7


个生字。



2


.能借助图片 、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


教学目标



等词语的意思。



3

< br>.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


课文的对话。



认识“腰、坡”等


13

< br>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


教学重点



“直、边”等


7


个生字。

< br>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


读好对话,并能在对话中提取相关


教学难点



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预习




教学流程



修订栏




导入



教学



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1


、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的视频。



2


、大自然里有很多小动物也能当天气预报员


呢!它们是如何预报 天气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一篇新的课文—《要下雨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


会从中学到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3


、师板书课题,指名生朗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生认真倾听后交流从


故事中听到了哪些信息。< /p>



2


、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 音,读通


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


、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学词。




1


)指名生朗读第


1


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



弯腰、山坡、阴沉沉、直起身子、伸腰,


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


读。



② 出示山坡、阴沉沉的天气图片,帮助学生直


观理解词义。




2


)指名生朗读第


2



3


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



呀、一边、潮湿、呢,



② 出示“边飞边说”一词,鼓励学生用“边




)边(



)”的模式说词。




3


)指名生朗读第


4


自然段, 注意指导学生读


好“是要下雨了吗”这个问句。




4


)指名生朗读第


5



6


自然段。


< /p>


①出示词语卡片:有空、闷、回家吧,指名生认


读,提醒“闷”是 第一声,“吧”读轻声。



②学习“空”这个多音字。




5


)指名生朗读第


7


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消息、搬东西,指名生认读正


音。































小结


< /p>


②鼓励生用“消息”一词练习说话,理解“消


息”的意思。




6


)指名生朗读 第


8



9


自然 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加快、响起,指名生认读。



②在朗读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轰隆隆”“哗、


哗、哗”这两个拟声词。



③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


8


自然段,语速稍


快,特别要读出小白兔急切的语气。



4


、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


确读通顺。



5


、巩固识字。



1


)师随机出示本课的词语卡片,通过指名


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学


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 课生字、词。




2

< br>)单独出示本课生字,指名生认读,并鼓励


生交流用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




3


)师 适当指。




4


)游戏巩固:火车开得快又稳。师出示一张


生字卡片,指名生认读并组一词,后面依次 进行。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 /p>


1


、生再次朗读课文,师出示读书要求:(


1


)这


个故事发生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 br>2


)故事中有哪


些动物?(


3< /p>


)小动物是围绕什么话题进行对话的?



2


、生自主读书,边读边解决问题,并与同位相


互交流自己的读 书收获。



3


、指名生交流。



4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


7


个生字:直、呀、

< p>
边、呢、吗、吧、加。



2


、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

< br>、根据本课的生字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归类进


行识记。



4


、师范写,生观察书空。



5


、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了解生的书写情


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6


、反馈交流,评议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故事


的主要内容, 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很多生字,学习了很多词


语,收获真多呀!那么,小动物们究竟是 如何预报天气的呢?下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



设计



14.


要下雨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