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尝试与思考(吕彩玲)

别妄想泡我
774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3: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哈哈尼)



关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尝试与思考





建平实验中学



吕彩玲



新课程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 样化教学方式,因为它不仅能体现科学


的本质——探究,而且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又能兼收并蓄不同教


学方式的优点。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需要充裕的时间保障, 但课程


的教学时间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个行之有


效的办法。以下是笔者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体会与


思考。



1


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 1


审视单元内容



挖掘知识价值



< br>传统的化学教学是以事实为本的教学,因为它通常是围绕着事实性知


识展开的,这 种教学注重对具体事实的学习,强调识记性的知识,侧重于


较低水平的认知。教学发生在 教师的孤立传授和学生的孤立记忆之间,而


孤立的事实性知识的价值是有限的。任何知识 都具有多元价值,要实现知


识价值的多元化就需要将教学的重心从传授事实性知识转移到 “使用”事


实,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长远性和迁移性,发展学生的深层理解


力和复杂思维的能力。教师只有将知识当作一种手段而不仅仅是目的,重

视揭示蕴含在知识学习中的丰富的认知加工过程,才能在促使学生形成高


水平的认知 结构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


时在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 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例如


,


在上教版《九


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一节中,教材首先介绍了拉瓦


锡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史实,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化学原理的一个载



体,同时也是学生感受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从而形成正确 的情感价值观的基


础。而教材中的“课堂实验”——磷与氧气的反应是学生进行后续探究 的


导火索。因此教师要善于审视单元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并挖掘出知识的多


元价值。



1.2


合理确定主题



制定课时计划



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 计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识记或操练,它


应该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并且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地设计。所以,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个适切的主题,它可以 是“课标”规定


的学科探究性学习内容,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

< p>
。主题知识应


该有“发散性”


,能与尽可能多的知 识形成广泛联系。教师只有在认真审视


主题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课时计划,实施整体设计 。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单元设计 的主题以


及每课时中探究或联系的内容:



主题名称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课时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物等


)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气的体积分数。



利用教材“课堂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分析并改进实验,利用改进后的方案再次测定空气中氧


预习科学史:空气 的组成的发现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拉瓦锡钟罩实验原理


(


如何选择反应


1.3


创设探究情景



促进自主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 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新课程提倡


变原来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学习动机,促使了解科学,学会建构。创 设丰富的问题情景是帮助实现这


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真实教学设计不仅要 考虑教学目标,


还要考虑为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而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



对于主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材中的课堂 实验(利用红磷在


广口瓶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 个


真实的贯穿活动始末的背景。这种真实的学习情景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


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对这个学习素材形成正确认识。学生可以在这个学习


情景 的引领下,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发现新的问题:


什么因素导致我们 的实验结果与实际值相比有如此大的误差?如何改进实


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这 些问题的发现又是下一课时学生探究学


习的开始。


< p>
由于这节课是从学科领域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的,实验情景能使学生充


分感 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现新问题的开始。这种真实的学习情景能够


充分发挥教材中学习 情景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觉主


动地融入学习情景,积极参与探究学 习活动。



1.4


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 计要以丰富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


在教


学情景与教学内 容和教学目标之间搭建一座转化的桥梁,这是由教转为学、


由静态内容转为动态过程的桥 梁。设计应该具有驱动性、诱发性、易参与


性、可生成性和多重价值,让学生在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