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徐辉
【单元内容分析】
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主要介绍
15
、
16
< br>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交
流方面一
系列重大事件
,
包括第
1
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第
2
课《民族国家的形
成》
、
第
3
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和第
4
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其中,
经济的变化,
封建制度的解体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发展是本单元的基本
线索。
资本原始积累是第一单元和第
1
课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
只有深刻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
本质、
特点和典型途径等,
才能正确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别,<
/p>
以
及
15
、
p>
16
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的演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
发展,是资本主
义生产萌芽及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
资本原
始积累就是
“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
过程”
。
15
世纪末,西欧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资本的原始
积累,暴力手段是其基本特征。手
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商业者内部的分化加剧推动
了手工工场的形成,
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在工业革命前始终同时共存,
互为补
充。
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政治演变的主要表
现。
相对于古代国家,
民族
国家具有完
全不同的内涵。君主专制是
15
、
16
世纪西欧社会经济变化的必然结果,重商主
义政策的推行,客观
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始于
15
世纪末的开辟新航路运
动不仅
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
而且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
了深远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
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步向整体
的现代世界演进。
正因为如此,
西方学界一般将开辟新航路视为
中世纪和近代的历史分水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
15
、
16
世纪西欧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标
志性事件,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思想控制的产
物,
是人类思想觉
醒的重大事件,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及其辉煌
的篇章。
【
单元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对工业时代到来以前的世
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形成总体概念。
<
/p>
掌握重要历史人物(如文艺复兴的巨匠、
新航路开辟中的探险家)
的事迹,
重大历史事
件(新航路开辟、
君主专制形成)的始末,以及与重要历史现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民族
国家形成、近代
殖民主义产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等)的由来发展相关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进行从各种材
料(文献资料、地图、历史画面、艺术品……)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的方法训练
加强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用比较的方法,
分析历史时间或历史概念;学会用不同领域、
不
同范畴、
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学
会从多种角度评价历
史人物的方法;
学习用历史的思维分析历史现象;
学习甄别历史
资料的
方法等。
有选择地进行表达历
史信息,交流学习成果的方法训练,培养历史交流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从中世纪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期的史实中,
深刻地认识历史唯
物主义关于生
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观点,
认同历
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
上层建筑与
经济基础等辨证关系的
解释。认同欧美主要国家在这一时期在经济、文化、
思想、
科技
等各
领域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先进的,
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
贡献。
从这一时期各类杰出人物
身上学习追求真理、追求幸福、
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敢于斗争、坚强不屈等高尚品格。另
一方面,初步体会维护国家主
权的重要,谴责殖民主义的罪恶。
【单元每课时教学目标及主要学习活动、作业】
第
1
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
15
、
16
世纪西欧社会生
产力变化的主要表现;
知道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
/p>
理解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解生产力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联系;
p>
理解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解读<
/p>
“探索与争鸣”
中提供的材料,学习从采集表层信息,
到分析归纳发现
深层信息从而形成观点的思维方法。
通过分析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进程,
学习辩证、
历史地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产力的发
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形成对历史现象
(事物等
)
理智
分析、
辩证看待、
注重看其主流作用的价值倾向。
能对资本主义萌芽等资本原始积累等历史
p>
事件(现象)的主导面给予充分肯定。
二、主要活动
阅读教材
2
到
5
页,
(
1
)资本的原始积累:<
/p>
手段:
途径:内部:
外部:
(
2
)手工工场:
类型:
特征:
探究
1
:阅读分析“探索与争鸣”
,总结概括公共工场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三、作业
(
1
)选择题
1
、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的原始积累的主要
方式有:
①圈地运动
②商业战争
③贩卖奴隶
④殖民掠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④
2
、在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手工工场发展最典型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3
、马克思指出,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在封建的和行会等的传统关系解体的条件下,
劳动者大众被迫同自己的劳动的客观条件相分离。这里的“劳动的客观条件”指的是:
A
生产工具
B
政治权利
C
雇佣工资
D
生产资料
(
2
)材料分析题:
约翰温契康博是英国
16
世纪初年的一个规模
庞大的毛纺织手工工场的主人。
这个暴发
户发财致富的事迹被当
时资产阶级所羡慕。
16
世纪末,
有人
为他写了一本传记,
发表于
1597
年
。教材的“探索与争鸣”中引用了该传记中的一首赞颂手工工场的诗。
1
、仔细阅读这首诗,概括该手工工场中的雇工的具体工作与生活状况。
(可从雇工的组成、
基本待遇等方面展开)
2
、从这首诗中,你能够发现早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具体生产
状况是怎样的?(可从分工
情况、生产规模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
2
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
1337
——
1453
年英
法百年战争的基本情况;
15
世纪末,英法相继成为民族国家的
历史进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理解民族国家的含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p>
解析课文,
区分课文中各历史事件(英法百年战争、英法民族国家形
成、君主专制制形
成等)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英法民族
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
学会从经济、
政治、
文化等方面解释历史问题
的方法。
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
不同点,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
归纳、
提
炼核心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
贞德的事迹,
引导学生体验民族意识对国家、
民族发展的重要作
用,
感悟民族
精神的巨大力量。
二、主要学习活动
(一)
、阅读教材
6-9
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
1
)百年
战争的影响◆:
1
、时间:
2
、目的:
3
、起源:
4
、结果:
5
、影响:
(
2
)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1
p>
、概念: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
2
、要素:
①
②
③
④
(
p>
3
)君主专制★:
思考
1
:君主专制形成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探究
1
:结合教材以及第
8
页恩格斯的话,
如何理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君主专制出现的必然原因”?
如何理解恩格斯话中的“王权是进步的因素”?
思考
2
:君主专制在当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探究
2
:结合“探
索与争鸣”部分,思考英法两国形成君主专制有何区别?为什么?
三、作业
第
3
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新航路开辟的概况。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理解西欧早期殖民活动的双重影响。
绘制双向细目表,梳理历史信息;阅读地图,了解地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