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
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
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然而,现在的孩子抗
挫能力
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
...
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
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
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
差。举例说明:前些年新闻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国孩子在中日夏令营中
< br>的表现实际上是差强人意的,他们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
这点不得不令人担忧,也因此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
步骤
/
方法
1
、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父
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
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
p>
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
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
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
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
10
%。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
陷
入负面情绪,
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
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
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
学家马斯洛说:
“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
度
”。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
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
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
孩子能
微笑着面对挫折。
2
、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
幼儿年
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
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
发展
的过程,
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
会遇到困难,
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
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
,应
该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
,从而对
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
< br>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
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
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在平时孩
子碰到困难时,教育
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一
句“你行的”、
“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
他努力去克
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
这使家
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
!
3
、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
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比如你
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
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
“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
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
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
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
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
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
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
,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
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
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
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
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4
、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让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
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
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
的发展目标努力。
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
孩
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
不能接受失败;<
/p>
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
高期望,
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
当然,
p>
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
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
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
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
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
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
正确的评价,
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挫折能有适
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
对。
5
、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
克服困难的信心。
<
/p>
心理学研究表明,
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
/p>
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
战胜挫折的榜样,
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
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
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
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
只有在挫折中不断
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孩子
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的引导同样尤为重要。只要成人正确成功地加以引导和
肯定,无疑
是给了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因为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应采取正面
教育的方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6
、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
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减
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
就要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
如掌握
与年龄相符的知识
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穿衣、系鞋带、
叠被整理玩具等,如果
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
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
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这些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增强孩
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乐观、积
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失败后不悲观等。另
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
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洗手、
洗脸、
穿衣、
整理床铺等,
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的。在
日常生活中不放过任何机会抓住教育,
应随时教育,随时观
察,
抓住机会,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幼儿进步后,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态
度给予赞扬和鼓励,
强化幼儿的行为,
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
,
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
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
7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
承受挫折的勇气
孩子一生中
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
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
在
孩子成长过程
中,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使孩子在成长过程
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
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
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
要不畏艰险、
勇
敢坚强,
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臵于困
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
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
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
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
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
更不
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挫折教
育重要的并
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
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
其
实,
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
,
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
永远乐观。
家长要提
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
要怕孩子摔着
、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
子,饿他
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
要玩
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
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8
、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在于没有自主性、
依赖性强。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在于父母的包办代
替,
让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
孩子穿衣、穿鞋时,笨手笨脚,磨磨蹭蹭,父母过来很
快就帮他穿好了;孩子小时候学着
自己吃饭,可能弄得满桌子都是掉的饭菜,还是没有吃
到嘴里多少,父母看着便不耐烦,于是
亲自喂孩子吃饭。父母的做法看起来利索、痛快,
但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