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古诗专项-部编版

玛丽莲梦兔
782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5: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最幸福的事大提琴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测试



一、选一选,填一填。



1.


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停车坐


爱枫林晚


(因为)


B.


荷尽已无擎


雨盖


(举,

< p>
向上托)





C.


知有儿童挑


促织


( 挑选)


D.


远上寒山石径斜< /p>


(歪斜,


不正)





2.


《赠刘景文》的作者是


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 ___


。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



A.




叶绍翁


B.




王维


C.




李白


D.




苏轼



3.


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p>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



C.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D.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


动客情。



4.


对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p>


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A.


这句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


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二、积累与运用。



1.


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_______


部,再查


________

< br>画。“欲”在字典中


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给下 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


意思。




1


)山雨欲


来风满楼。(




< p>


2


)欲


把西湖比西子。 (







3


)小明上进心强,有强 烈的求知欲


。(






2.< /p>


字词积累与理解。





1


)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




)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






),我望着远处的枫



林,忽然想到了 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


乘、搭


B.


因为


C.


把臀部放 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






2


)“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 读(



),意思是(





í


ng


í


ng C.


双手捧着


D.


举,向上托





3



“一年好景君须记”< /p>



“君”


是对对方的尊称,


相当于现在的



____________




在诗中指


____ ________


(填人名)



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两 处景


物,


描绘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p>
2.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


)< /p>


“萧萧梧叶”


让我想到的景象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2


)诗句中“


____________


”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



_______ ________



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


)下列说法错 误的一项是(





A.



诗句的意思是:


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的秋风让客游 在


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自己



的家乡。



B.



这两句诗用“梧叶”

< p>
“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


“寒”字,既有秋风寒



冷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



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 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3.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


)诗中加点的词语“中断”的意思 是


_________________


,突出表现了


江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





2


)诗 中加点字“回”的意思是(



),突出表现了山势 的


________________


和水流的湍急。



A.


返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B.


曲折回旋



3


)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p>


诗中“断”“开”“流”“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


美,表达了诗人地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B.


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楚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 p>
C.


这首诗只赞美了楚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 /p>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小牧童屏 住呼吸,眼


望鸣蝉的神情。



2.


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明明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 br>(





A.


《望天门山》


B.


《饮湖上初晴后雨》


C.


《夜书所见》


D.


《望


洞庭》



3.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__ 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__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楚













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这两句,写出了孤帆红日的壮美。



五、结合语境填诗句。



1.



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 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笑着


吟道:“


___ 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


。”



2.



深秋时节,一登上岳麓山,映入 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怪不得诗人杜


牧也称赞道“


_ 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


”呀!



3.



暑假里,爸爸带我游赏杭州西湖 。在看到西湖晴天与雨天的美丽景色后,我不禁


感叹:“怪不得宋代诗人苏轼把西湖比作 美女西施,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


,< /p>


_________________


’啊!”

< br>


4.


在看到天门山那江水回旋的壮观景象后,我吟诵起 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


我们在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 自菲薄,常常


引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我会连一连。



1.


读诗句,品味不同的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忧愁、苦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思家怀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乐观自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怡然自得



2.


读一读,想一想,把诗句和所描写的声音连起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笛声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猿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钟声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鹂鸣叫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鸡叫声



3.


读一读,把下列诗词句与所描写的事物连起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大雁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菊花



七、阅读空间。



(一)山






远上寒山


_________



,白云生


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


_________


晚,霜叶红于二月 花。



1.



把古诗补充完整。



2.




首< /p>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br>全







___________


(季节 )的景色,从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种景物中可以看出 来。



3.



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 /p>


1


)“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生活实际可知, 它在诗句中


指山间小路


____________





2

< br>)诗句中“生”的意思是(



),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



A.


产生,生出


B.


具有生命力的


C.


生长



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总体基调是清新明快的


B.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全诗的中心




C.


枫林晚景使诗人流连忘返


D.


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哀


伤叹息



(二)望







< br>湖光秋月两相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白银盘里一青螺。



1.



将故事补充完整。



2.



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把


____________


比作


____________



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


。< /p>









< p>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