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玛丽莲梦兔
543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6: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慢歌)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摘要:


《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是上《中外设计史专论》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推荐的,

< br>其实刚一开始翻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枯燥乏味,但是细读下来却对这本书有了些许敬意。


《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爵士编著的,书中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


20


世纪前


半叶的实验艺术发展历程。里面的内容很多,绘画、 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倘若是其它艺


术史类的著作,


六七百页 厚的书籍细看下来多少是需要些勇气的。


还好本书通俗易懂,


简 明


晓畅的语言就能表达严肃的题目。



关键词:艺术;基督教;文艺复兴;东方艺术




前言





“艺术”是个遥远而崇高的词。每当我在一瞥中恍惚所见“艺 术”两字,便畏惧般地匆匆


避开,


深怕自己如赤子的无知引来对 其的亵渎。


在中国,


艺术的发展自商周的青铜器墓室中


的壁画至高山流水的音乐翩翩优雅的舞蹈及唐煮宋点明沏泡的茶道,


而如 今我们更多的是在


追求对古时的悠远的怀想而非致力于创造新鲜的血液。


所以怀揣着一个中国梦的我总是梦想,


在我的中国我们的中国里,


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伟大艺术家,


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巅峰之


作。





只因我在少时总是摒弃了对于艺术的亲近的念头,


无论是童年时期的习画或是书 法,


总抱


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因此 此类不成爱好便也只能草草了事。


而如今当我真诚地怀着强烈


的 膜拜之心看那古今集大成者的书画杰作或是身边同龄人引以为傲的大笔一挥的作品,


便又


为以前的年幼无知后悔不已。


身处中国,


目光所及之处是遍地开花的书法国画古玩。


面对市


场上充斥的 良莠不齐的作品,如何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至关重要。





但是敲开艺术领域的大门是件极其艰难的事儿,


因为你永远也猜想不到这个圈子里的都是


些什么物种。他们或孤僻或癫狂或神 经质或敏感得要命


(


此皆艺术家们的独有特色

< br>)


。书房里


曾有摞成一刀的书画册,

其中的仕女图我到如今也没看出有什么稀罕劲儿。


然而读


《 艺术的


故事》时我看见贡布里希说过:


“事实上,左右我们对一 幅画的爱憎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


个人物的表现方法。


”这样的 一句话打消了我对古代美女们丰满肥美的脸庞以及狭长细小的


眯眯眼因不解而产生的反感 。





《艺 术的故事》


这部艺术史著作不同于以往我所学习过的关于介绍西方美术史的书,


作者


以自己真诚且不加个人主观情感的文字以讲述的方式,


把一部原本繁杂的艺术发展史予读者


轻松地娓娓道来。从艺术的起源、形成、 成熟以及经历次次的沉寂乃至一次又一次的复兴、


回归、革命、危机,把西方美术的流变 清楚明晰地和读者分享,没有一点的矜才使气。尤其


在最末一章,他把难以避免的“当代 人治当代史”


的思想搁存于思维以外,


以其科学的学术


态度对当代艺术现状做了论述,


没有丝毫的娇柔做作,

< br>以其湛然的艺术视角给予后来学人以


广袤的视野。我在阅读《艺术的故事》一书时 对这几个问题思考的最多,如下:




基督教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我常常幼稚地思维,基督教对西方社会、文化、艺术的影响就 如同孔孟、释迦、老子之对


于中国。


尽管这二者是无法硬拉到一 起的,


而我也只是就其二者的影响而言。


在贡布里希先


生的讲述中有这样一段话,许是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座教堂对那个时期 (


12


世纪)的人意


味着什么,


在今天是很难想像的;


只有在乡间的一些古老的村落里,


我们还能窥见教堂的重


要性。


教堂过去往往是它邻近 地区中惟一的一座石头建筑物;


是方圆若干里之中惟一高大的


建 筑物,它的尖顶是所有从远处过来的人辨向定位的标志。


”在今天的西方,人们对基督教


的信仰许是早已不像


19


世纪以前那样 坚定和纯洁了,


只有在一些古老的村落里还能


“窥见”


到信仰对当地区民众的重要。


我曾读过一篇纪念托尔斯泰的长篇幅文章,


其中介绍了一座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