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
《春夏秋冬》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规定的生字。
2
、学会用生字组词。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
教师
)
2
.预习生字,做字卡。
(
学生
)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
.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
/p>
2
.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
们的注
意,
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
应儿童的心理,
开课伊始,
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
(1)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p>
(2)
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3)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p>
(4)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
冬
翘舌音:霜
2
.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
.出示:霜和雪
< br>(1)
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
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
天气现象。大家看,
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
/p>
(3)
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
(4)
仔细观察,说说“雨”作
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
教师范写生字“雪”
,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
.教学词串: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
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
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p>
(3)
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
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
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
(5)
了解
“霜降”
。
认识部首左耳旁。
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
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
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
.教学词串: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
出示词串三和四。
(4)
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 br>
(5)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
.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p>
(1)
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
换偏旁法,
如
“雪”
,
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
< br>“霜”
识记;
比较识记法,
如<
/p>
“入”
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
飞”字,可以想象成
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
,可
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
(2)
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p>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
< br>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
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引导学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
语言环境中学
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
.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
(1)
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
固生字的读音。
(2)
分析生字,记
忆生字,了解结构。
(3)
示范指导
,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
: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
“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
(
胸离桌子一拳远
;眼离书本一
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
2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
什么位置。遇到
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
.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
的
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
提醒学生注意书
写姿势。
)
4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
.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p>
设计意图: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
< br>比较,
了解生字的结构。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
落到实处,
教师要注重
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
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
.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
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
.班内交流读。
< br>方法
1
: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p>
方法
2
:调整
次序,如:春风——春风吹
夏雨——夏雨落
秋霜——秋霜
降
冬雪——冬雪飘
3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这里采用了多样的朗读形式,
通过重组朗读,<
/p>
使识字语境更加丰
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画面感。
《姓氏歌》
本文通过节奏明快的儿歌,把生字
的组成规律和中国的百家姓结合在一起,
为识字创设了一定的情境。
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记生字,
培养他们的
学习主
动性。课文短小,教学时,教师力求对学生充分放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在诵读中感悟,培养语感,读出
韵味。
< br>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
“姓、
氏”
等
12
个生字,
会写
“姓、
什”
等
7
个生字。
认识走字旁
“弓”
、
“钅”
。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
教学重难点
◆
教材分析
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认识走字旁、
“弓”
、
“钅”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了解中国人
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文影音素材。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1.
p>
谈话:
同学们,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国经典诗文有
哪些
2.
学生讨论交流。
3.
出示:我国的经典诗文《百家姓》
。
4.
诵读汇报,出示:
《
百家姓》节选,集体齐读
.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p>
交流姓氏故事提示:
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
有一个传
说。
2.
< br>同桌商量、准备交流。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3.
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
很久以前,黄帝的孙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
赐姓张;
此外,
晋国大夫解张,
字
张侯,
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
◆
教学过程
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
明上河图》
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
还有近现代国民
党爱国将领张学良
等。
4.
游戏活动,学生边拍手边读《姓氏歌》第一小节。
5.
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6.
学习第一小节的生字。认读生字,选字组词。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展示本小节书写生字:姓
什
么
双
2.
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
看清偏旁和笔画,
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
容易写错
的笔画。
3.
教师讲解书写要点,范写,弄清笔顺。
4.
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
p>
出示词语,组织学生开火车复习上节课的词语。
2.
全班齐读姓氏歌。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深入赏析:
1.
p>
听课文第二小节录音,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
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p>
3.
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
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课文。
5.
出示学生视频。
6.
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
来
介绍。
7.
开火车,来介绍。同学评价,谁介绍得好,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
事。
p>
8.
学习《百家姓》音频。
9.
指导书写生字“国”
“王”
“方”师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并
评价。
三、朗读表演,积累背诵:
1.
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给学生戴上头饰,组织学生姓氏歌朗读表演。
3.
全班评议。
4.
展示背诵。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
p>
知识拓展: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姓氏文化就是其中的
一部分,我们要热爱祖国传统
文化,热爱祖国。
2.
引导学生说说
:班里的同学有哪些姓。
3.
总结:
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
读中,学到更多的
中国传统文化识。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小青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清、晴、眼”等
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青、清、气、
晴、情、请、生”等七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主识字,正确区分青、清、晴、请、情,养成良好
的写字习惯。
< br>3.
了解青蛙是益虫,
我们要保护动物,
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识
字,
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
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教学课时
:
1
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
将和我们一起学习,它
是谁呢老师说,请大家动脑筋来猜一猜:
“小小游泳家,
说话呱
呱呱,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小青
蛙。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吧!
(教师板书:
《小青蛙》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配
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2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
/p>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p>
(
2
)
同桌交流,
再读
课文,
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
小组读、
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
、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
1
p>
)出示生字卡片,
“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
、病”指
名读。
(
2
p>
)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
、写字。
(
1
)出示
我会写的
7
个生字
:
< br>“青、清、气、晴、情、请、生”
,
指名认读、领
读。
(
2
)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p>
(
3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
、初读课文。
师:全班齐读课文,课文有几句话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生:文
章有
3
句话,文
章的主人公是小青蛙。
2
、深读课文,解析文章主旨。
师:读第一句话,你知道小青蛙是什么样子
< br>的
生:小小的,大眼睛。
师:谁还能补充一下生活中了解到的青蛙的样
子
生:身穿绿衣裳,白肚皮,四条腿,大眼睛,呱呱的叫。
2
师:读文章第二句,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青蛙吃害虫,保护禾苗,是益
虫。
师:你还知道哪些益虫
生:猫头鹰、蜻蜓、啄木鸟、壁虎„„
师:读
文章第三句,我们应该怎样对
待小青蛙
生:我们应该保护小青蛙。
3
、
课文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棒,青蛙是益虫,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
应该保护它,也就是保护我
们的大自然。
五、课堂练习。
正确区分下列字,并组词。
青(
)
晴(
)
请(
)
清(
)
情(
)
睛(
)
六、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
《猜字谜》
《猜字
谜》
一课有两则谜语,
内容生动、
有趣
,
语言优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
通过猜
字谜活动来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通过教
学,
激发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树
立从小为祖国
语言文字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相、遇”
等
12
个生字,会写
“字、左”等
7
个生字。认识又字旁、
“冫”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教学目标
◆
教材分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说出自己
怎么猜出谜语,激发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
< br>12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认
识又字旁、
“冫”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自主识字,
能说出自己怎么猜出谜语,
激发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文影音素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释疑:
同学们,
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今
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
领略汉字
的魅力,
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吧。
先让我
们一起走进“字谜乐园”
。
二、学猜字谜,掌握方法:
1.
p>
老师先出几个字谜让大家猜猜,想一想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出示:
(
1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
短。
(打一字)
◆
教学过程
(
2
)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
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打一字)
(
3
)一个人站在大树下。
(打一字)<
/p>
2.
指名读,全班评价。
3.
师生分析谜面内容,揭示谜底。
4.
总结:猜字谜要发挥想象:第一个把独木桥想象成一横,这
种猜谜方法叫“象
形法”
。
根据谜面的暗示,
对原来的字进行分拆,
然后重
新加以组合,
这种方法我们称之
为“组合法”
< br>。谜底隐含在谜面的某个字中,这种猜谜方法叫“隐含法”
。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出示自学要求:初读儿歌,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
.指导交流。出示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难读的生字。
3.
教师相机指导“遇”是整体认读音节:
p>
“纯”是翘舌音。
4.
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5.
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
字,
鼓励学生用猜字谜法识记生
字。
6.
指导书写生字:字、左、右、红、时。重点指导“左”
p>
“右”的区别,
“红”和
“时”利用和“江
”
“村”换偏旁的方法来记。
7
p>
.巩固生字,学习词语,用横线标识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边标边读。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
p>
出示词语,引导开火车认读,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
听写词语。
二、学习谜语,感悟欣赏:
1.
p>
学生读第一则字谜,边读边圈出生字,不会读的字同桌互相帮助。
2.
指名读第一则字谜,全班互评
。
3.
多媒体出示第一则字谜生字:相
遇
喜
欢
怕
左
右
红
时
p>
4.
各种形式认读生字,并尝试组词,全班评价。
< br>
5.
师朗读第一则字谜,学生猜字谜——秋,并说说是
用什么方法猜出来的。
6.
各种形式
读第一则谜语,直到读熟,会背。
7.
同法学习第二则谜语。
8.
播放学生猜字谜的视频,
9.
引导学生自创猜谜游戏。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p>
我们了解了一些猜谜方法,
也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学习课文,
大家表现不错。
老
师也知道大家在课前已经收集
一些字谜。
我们来进行一场小型的猜谜比赛,
看哪
个小组的同学表现最佳。
2.
课后搜集字谜,在家里或在学校里进行猜字谜比赛,看谁猜得快,猜得多。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
,正确书写“八、十”
。
(
重点
)
2.
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
提高识字、
用字的
p>
准确性。
(
难点
)
3.
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
、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
“先
横后竖”的书写
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
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p>
(
重点
)
p>
4.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
内容,背诵古
诗。
(
难点
)
5.
和大人一起朗读儿
歌,
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
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
p>
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6.<
/p>
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
带有插图的课件。
(
教师
)
2.
“六、七、八
、九、十”字卡。
(
学生
)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
p>
(
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
)
语文王国趣味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
做客。
设计意图:
从情境入手,
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带着积极
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
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
< br>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
(
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
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
/p>
2.
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
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
教师
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
.
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p>
预设:
(1)
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
“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
到水就化了,所以是“
飞入水中都不见”
。
(2)
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
“一、两、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
。
6.
教师利用课件圈出
10
个数字,交流识字:
(1)
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
)
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
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
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
开
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
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
p>
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
< br>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
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
/p>
(3)
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
好在哪里
(4)
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
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
借助
情景动画,
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
在跟读中认识生
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
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
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
(
课件出示
6
个居民,
身上分
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
2.
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 br>
3.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
“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
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
。
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