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2.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
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写景散文,
全文四个自然段,
春、
夏、
秋、
冬各为一段。三百多个
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每段开头,作者开门见山点明
季节中最美的时刻,
后面语句作者就抓住这一时刻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
寥寥数笔,<
/p>
用优美的文字选择了四季的典型事物,
通过对事物微妙的感觉,<
/p>
敏锐
地捕捉了一年四季各自的特色和情趣,
读来令人饶有趣味。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
“生
< br>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善于观察,才有所感。在清少纳言的<
/p>
眼里,四季之美在四时:春天的黎明,鱼肚色的天空与红紫云彩交融;夏天的夜
晚,萤火虫着实迷人;秋天的黄昏,点点归鸦、比翼联飞的雁群,传递着回家的
温暖;
冬天的早晨,
火盆是和谐的保障。
< br>在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
感,溢于言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清少纳言
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p>
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
对于本文中汉字的间架结构、
字
音字形等可以通过自学、
互学等方式解决。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辨别
词语的感
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
阅读感受。
但是,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
言,
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通过
字里行间的语言来体会作者在众多的景物当中,
选择这种带有淡淡忧
愁的景致来进行描写,
即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
景物
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
意境,
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
含蓄而隽永。
这样的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讲
是
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
我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图片、
感情朗读、
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
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
< br>认识“旷、怡”等
5
个生字,会写“黎、晕”等
9
个字,会写“黎明、红
晕”等
13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p>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孩子们,
你们曾经见过很多四季的美景吧。谁能把你眼中的美景说一说。
那么在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眼中,
四季之美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 br>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这美丽的时光。齐读课题《四季之美》
。
自由读课文,说说清少纳言认为的四季最美的时光是什么时候?
【设计意图:
通过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
感受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
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
1.
借助预学单,小组
分享学习重点字词。
2.
指导书写:黎、漆、逸三个字。
3.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黎明
红晕
漆黑
夜幕
愈发
心旷神怡
闲逸
未免
固然
朦胧
着实
凛冽
和谐
翩翩飞舞
成群结队
注意读音、字形:
晕
y
ù
n
漆
q
ī
愈
y
ù
逸
蒙
窠
y
ū
n
膝
x
ī
免
朦
巢
4.
出示句子,体会朗读。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
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这
情景着实迷人。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叫人感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
< br>
5.
默读课文,分享清少纳言笔下四季给你留下了什么
深刻的印象?
预设: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
板书:春
夏
秋
冬
6.
整体感知,梳理、质疑。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四季的美。
(<
/p>
1
)我们都经历过四季,也经历过四季中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
、秋天
的黄昏、冬天的早晨。那么,在你的眼中,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呢?
(
2
)能用你的语言来描述
一下你心中最美丽的景象吗?(写在学习单上)
(
3
)请你用一个词来表现这种美景。
(学生自己写
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
原认知,
在本节课教学中,
让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经
验,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景物,形成画面感。但这个画面是静止的,为后续学
习体会动态美和静态美做好铺垫。
】
(二)结合文本,整体感受四季之美,体会散文的特点
1.
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2.
每一段的结构都是一致的,都围绕着“美”这一主题来进行描写,
这是写
景散文的一大特点。
【设计意
图:把握文章的体裁,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顺着
< br>“美”
这一线索可以一步步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从而
形成课文内容的结
构提纲,对其严谨、巧妙、独到的构思技巧有个全面的掌握,为深入理
解文章立
意奠基。
】
(三)梳理疑问,聚焦主问题
1.<
/p>
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之美到底美在何处呢?文章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
2.
师: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日本散文家清少纳言的
作品《四季之美》
,
去欣赏和感受作家笔下的那一处亮丽的风景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四季之美
1.
上节课,
我们初读了课文,
知道了在清
少纳言的眼中,
四季最美的景色分
别在什么时候?
板书:
(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
冬天的早晨)
2.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
继续走进清少纳言的世界,
去欣赏她带给我们的美妙的
四季景色
吧!
(二)品读文本,体会四季之美
出示自学提示:
清少纳言笔下的“四
季之美”到底美在何处呢?文章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呢?
p>
请你默读课文,填写表格,然后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说一说。
1.
整体感知四季之美。
找出文中最能带给你“画面感”的句子,填写在表格内。并思考它是用了哪
种描写方法?
预设:
画面感
描写方法
春
一点儿一点、泛着、鱼肚色、染上、微微地红晕、红紫红紫、彩云
动作、颜色、叠词
夏
漆黑漆黑、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
舞、蒙蒙细雨、闪着朦胧的微光、
颜色、物体、动作、不同时间
秋
夕阳西照、点点归鸦、急急匆匆飞
去、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夕阳西
沉、风声、虫鸣
颜色、物体、神态、样子、声音、动作、由远及近
冬
遍地、铺满白霜、无雪无霜、熊熊
的炭火、捧着火盆、穿过走廊、灰白
样子、颜色、动作、对比、
【设计意
图:
梳理文本内容,
使学生对四季之美有一个整体地了解。
p>
这是第
一层次的字面上的认知,感受美。
】
(
1
)深入
品读,体会四季之美。
选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谈谈你的感
受!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预设:
春: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
天空,
染上微微的红晕,
飘着红紫红紫的彩
云。
一点儿一点儿:跳动着的,慢慢地。
泛着、染上:一片一片地。
鱼肚色、
红晕、红紫红紫、彩云:颜色的变化带给人一种神秘的感受。
出示视频,观察太阳升起时的天空的变化。
< br>(
2
)指导朗读。
开始部分节奏要舒缓,读得要轻一些,要读出黎明时的安静。特别是“一点
儿一点儿”要读得慢一些,表现东方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
(
3
)背诵。
想象画面:
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 br>微微的红晕、
飘着红紫红紫的
彩云。
夏: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p>
漆黑漆黑的暗夜,
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
蒙蒙细雨的夜晚,
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
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这情景着实迷
人。
(
1
)固然:理解
这个词的含义。
想一想你眼中的夏夜是怎样的美?
(
2
)对比读。
明亮的夜——固然美。
漆黑漆黑的暗
夜——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暗夜与闪亮的萤光)
蒙蒙细雨的夜晚——一只两只的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雨
夜与
朦胧的微光)
(
3
)想象着画面再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景色进行描写?
(
4
)指导朗读。
p>
想象画面:
夏夜静谧的氛围,
通过轻柔的语气感受三种夏夜不同的景致。
朗
读<
/p>
“翩翩飞舞”
“闪着朦胧的微光”
等词语
时,
要突出安静的夜晚中的动态变化,
让人感受到惊喜。
(
5
)背诵。
结合关键词:固然、也有、即使……也……
秋:
秋天最美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
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
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
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
夜幕降临,
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
p>
1
)感受画面:夕阳斜照——夕阳西沉
(时间由早到晚)
。
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
(画面由远及近)
。
(
2
)感受声音:暗夜的寂静无声更是突显了风声与虫
鸣。
(
3
)
对比感悟:白——黑;动——静;画面——声音。
(
4
)指导朗读。
前半
部分要适当加快节奏,以便体现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
“比翼而飞”
< br>时的动态画面;
最后一句宜舒缓,
让人感受到风声、
p>
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景
致的辽阔高远。
(
5
)背诵。
结合具体景物、想象画面:出示夕阳斜照、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夕
阳西沉等景物图片。
冬:
冬天最美是早晨。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
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
或是在
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
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
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
谐啊!
只是到了中午,
寒气渐退,
火盆
里的
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
/p>
(
1
)你喜欢冬天吗?生活中的冬景是什
么样子的呢?
(
2
< br>)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在寒风凛冽的早晨,坐在暖和的炭火边、手
捧一杯热茶
的感受。
(相机采访,创设情境)
(
3
)想象画面,在动与静、冷与热、凛冽与闲逸中感受和谐之美
!
(
4
)指
导朗读:结合冬天早晨的闲适,朗读时可能过舒缓的语调,读出寒
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
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
5
)背诵。
落雪——铺满白霜——无雪无霜——熊熊炭火——手捧火盆——寒气渐退
——变成白灰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片断,不分先后
顺序,孩子们先说哪个都可以。在学
生们充分自学、小组合组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
境,让学生们结合文字、想
象画面、
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所带来
的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达到认读——理解
——感悟——朗读——背诵的目标。
】
2.
学习表达,感悟四季之美。
p>
(
1
)观察学习单中的表格,发现。
利用对多彩的天空、云朵;满天的萤火虫;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
雁;铺
满白霜的早晨、
熊熊的炭火等情景的描写,
引导学生想象静态的画面,
感受平面
的美。
利用动作变化、
颜色变化、
< br>时间变化、
形态变化等,
引导学生想象动态画面,
感受立体的美。
(
2
)观察学习单中的表格,再发现。
对于生活中的景物要进行细致观察。
善于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合理地使用连续动词等进行表达。
< br>借景抒情感受“趣”
:翩翩飞舞的萤火虫、急急匆匆的点点归鸦、比翼而飞
的大雁等等,这些景物都是十分有趣的。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幽默感。
【设计意图:
努力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
积累优美词句,
从中习得语言表
达的规律。
如词语的准确运用,
比喻、
夸张修辞方法的感悟
以及对比衬托手法的
使用,从中获得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为自己今后的习作打好
基础。
】
(三)学以致用,仿写四季之美
1.
拿出上节课写在学习单上的景物片段描写,引导学生从选材上进行优化。
想象其在静止或变化时的画面。
2.
再对其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现其动态美。
3.
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抒发情感。
4.
修改自己的片断描写。
【设计意图: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艺术语言是最能反映作家的创作个性的,
所谓“
言为心声”
,因此积累、理解、运用散文的优美语段与写作方法,能够使
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同时,它也对开拓学
生的思维空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充实文学素养,起到非常大
的作用。
】
【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是日本作
家清少纳言的作品,是《枕草子》
(
日本平安时代的
文学作品
)
第一卷的第一段内容,文中的艺术感受
方式和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日
本文化特色。作者用细腻笔触再现视觉形象,表达了自己真
切的感受。
一、教学效果
依据本文的学习内容、
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设计
的教学流程取得较理想的效
果,现总结如下:
1
、从生活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
/p>
我们生活的地方季节性特点比较明显,于是一开课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 br>,
齐读两遍之后便激发起学生的生活储备:
你眼中的春夏
秋冬各是什么样子的?抓
住每个季节最典型的事物特点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
情绪非常高涨,
有的喜欢春天,因为生机勃;有的喜欢夏天,因为百花盛开;有的喜欢秋
天,因
为果实累;
有的喜欢冬天,
因为
他在蕴藏能力……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
点和他们的审美情趣,要发现美,感受到
美,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那么作者眼
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呢?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来,
引导赶快走近课文,
与文本对话。
< br>
2
、自读自悟,深化感受。
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
默读课文,
标画
能体现四季之美的句子,
在旁白处写
一写自己的感受。
在自学完后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氛围,
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化对
美的认识。接着再次抛出问题:反复朗读,体会每个季节的独特韵味,并试着背
诵课文。
学生先自由背诵,
然后用填空的形式督促快速记忆
,
最后在班内展示背
诵,
并选出背诵小
明星。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去积累丰富的
语
言材料,
为今后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
评选的环节是让学生感
受快速识记的
成功喜悦,为培养快速读书捕捉语言并识记的能力做最好的诠释!
3
、小练笔,展示生活之美。
在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之后,
我让学生再说一说哪些材料是静态描写?哪
些材
料是动态描写?并交流讨论动静结合写景的好处。
接着创设
练笔的学习氛围,
让
学生一吐为快。
学
生在交流时也能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去抓住细节进行静态和动
态的描述,俨然一位位小作
家!
二、成功之处
本文内容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学起来不费力。整堂课学生们情绪高涨,琅
琅读
书声不绝于耳!
动手能力、
吟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审美情趣也得到了
很好的激发!
三、不足之处
每个环节都能让每个学
生参与,但是没有深度,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
对含有深层意思的句子没能预设好的
氛围,课堂的层次不够明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
,
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
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
段品读,读出语言的韵律美,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类文阅读
-22
四季之美
陕北八月天(节选)
史小溪
八月,陕北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到了。
如果说陕北最美丽最明
(湄
媚)
的季节是农家四月山丹丹花开的时候,
那
么,陕北最美丽最富(浇
饶)的季节是农家八月天。
当季节进入八月的时令,博大慈(祥
详)的黄土高原便摇曳着,鼓荡着,
喧哗着,向你坦露出丰满、迷人的秋色。
唯有这个季节,
高原才暂时隐去了她荒凉贫瘠
的本色,
向人们宽厚而无私地
(奉
捧)献出果实和收获。
八月的高原,
糜谷是黄灿灿的,高粱是红彤彤的,荞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
白花花的,绿豆荚是黑玖玖
的,白菜是绿莹莹的,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的肤色,
烤烟袒露出它青油油的胸脯……五彩
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
山山
洼洼,川川畔畔。轻
风吹过,山洼沟壑[hè]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田野
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燃
烧灼灼。
田野上最后几株迟放的向日葵也黄澄澄的,吸引着几
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
充满黄色的芳香。
宁静温馨的小径边,<
/p>
孩子们推着自己那用高粱秸穿南瓜折叠而
成的独轮小车,尽是这样
的小车,吱吱呀呀,黄皮子大南瓜旋转,旋转,徐徐地
伸展……
(选自《旅游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画“√”
。
2.
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3.
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
了
。
4.
八月
的高原向人们奉献了哪些果实?
5
.
请写出你积累的描写秋天的成语或诗句。
【参考答案】
1.
媚
饶
祥
奉
2.
黄灿灿
红彤彤
粉楚楚
白花花
黑玖玖
绿莹莹
金黄
青油油
3.
比喻
陕北高原田野河谷金灿灿的颜色
4.
示例:
糜谷、
高粱、
< br>荠麦、
棉花、
绿豆荚、
白菜、<
/p>
玉蜀黍、
烤烟、
向日葵。
5.
示例: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春华秋实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孤
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融雪
(
节选
)
范泽木
一场大雪之后,
世界忽然陷入荒凉。
所有事物都躲在大雪的怀抱里。
沉寂了
一个夜晚后,太阳探头探脑地出来了。世界忽然一片光亮。山峦、田地、树木,<
/p>
都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大地铺着厚厚的棉被,
仿佛在哪里,
你都可以安稳地睡上
一觉。
< br>
等你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屋檐上、树叶上,已经有水珠悄悄地滑落。在阳光
p>
下,白雪再也坚守不住它的高贵。
我是从
屋檐上感受到融雪的乐趣的。
当瓦片上的雪开始融化,
瓦楞里就
开始
涌出细细的雪水。
屋檐前的雨水开始滴嗒成声。
我们一群小孩在雨水里进进出出。
假若水滴刚好掉入脖子,
便会引起我们一阵一阵的惊叫。
每一次进出,
我们都显
得小心而紧张,就像躲避横飞的子弹。
累了,
我们就坐在庭院里休息。
人还未坐定,
山腰上就传来
“哗哗”
的声音。
原来是树上的雪块开始坠落了。这里一处,那里一处,这边的雪还没有落尽,那
边大块
大块的雪已经开始滑落。
一时间,
远远近近的落雪声响成一片。
山腰上细
雪飞舞。那纷飞的细末,在阳光下发出好看的光芒。<
/p>
我们再也不甘心就这样看着,
于是拿了
木棒去山腰上敲雪。
棒子一落在树上,
雪块就纷纷坠落。
那些掉在地上的雪块就像一枚枚炸弹,
迸出无数的雪花。
那些
雪花,在空中洋洋洒洒。阳光把它们装扮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霎时间
,大树
小树旁边开满了光彩夺目的花朵。
(选自《似水年华与泥土芬芳》中国经济出版社)
1.
从文中找出恰当的修饰词语填空。
(
)的棉被
(
)地睡觉
(
)的雪水
(
)地滑落
2.
“探头探脑”的意思是
。
像这样含有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还有
、
等。
3.
在
两个画线句中,
“横飞的子弹”指的是
,表现
了
;
“一枚枚炸弹”
指的是
,
这样比喻<
/p>
是因为
。
4.
在选
文中,孩子们是怎样享受融雪的乐趣的?
5.
你和你的朋友们在雪中曾经有过
哪些快乐的游戏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
厚厚
安稳
细细
悄悄
2.
伸
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地探望
示例:牵肠挂肚
头重脚轻
3.
屋檐上落下的水滴
水滴很小,
落下的速度很快
掉在地上的雪块
雪块
落在地上,就像炸弹落地一样,会迸裂开来
4.<
/p>
孩子们一起穿梭在屋檐前的水滴里,
一起拿了木棒去山腰上敲雪,
享受着
融雪的乐趣。
5.
示例:我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
《
22.
四季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
< br>会认“窠、旷”等
6
个生字,会写“黎、晕”等
9
个生字,会写“黎明、
红晕、彩云”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
< br>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请我们打开书,翻到
9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