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译文及赏析
-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译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
杜甫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
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
和分享。
导读: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
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
(
一说第三年
)
春暖花开时节,<
/p>
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
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江畔独步寻花
·
其五》译文及赏析,
更多杂
文阅读欢迎访问
YJBYS
文学
网。
江畔独步寻花
·
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
东流,
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
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
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
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
更爱浅红色的呢
?
注释
①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
独步:独自散步。
③
塔:墓地。
④
一簇:
一丛,无主
--
没有主人。
译文二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
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
我倚
着和煦的
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
你喜欢深红色,
还是
浅红色的
桃花?
鉴赏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
自
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
;
写一处,又换一意
;
一连
成七
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这组诗,第一首写
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
起,颇为突兀,见出手不凡。第二首写行至
江滨见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语极奇异,实际
上是反语见意。第三首
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
,
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
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
第六首写黄四娘
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这组诗脉络清
楚,层次井
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它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
留连和对关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这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
句
的
“
江上被花恼不彻
”
和末首的
“
不是看花即欲死
”
遥相呼应,真如常山
蛇,扣首则尾应
,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
串到底。
第一首:
“
江上被花恼不彻
”
,花恼人,实际上
是花惹人爱。花在
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
“<
/p>
颠狂
”
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
画得淋漓尽致。于是诗人觅伴赏花,
“
走觅南邻爱酒
伴
”
。可知杜甫是
找他的邻居一同赏花
的。
“
经旬出饮独空床
”
,
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
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
。这
“
无处告诉只颠狂
”
写的是两个人的事
——
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
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
爱美。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
“
颠狂
”
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
第二
首:
“
稠花乱蕊畏江滨
”
,是承第一首
“
江上被花恼不彻
”
而来
的。
江上的花是纷繁的花和
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
浣花溪一
片花海。第一首头一句
说
“
江上被花恼不彻
”
,而这首第二句则说
“
行
步欹
危实怕春
”
。王嗣奭在《杜臆》把颠狂的形态和心理都讲得比较
透辟。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
“
未须料理自头人
”
。这是
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
情
理的。
第三首:
“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
这两句又是承二
首句
“
p>
稠花乱蕊畏江滨
”
而来,把大的范围缩到小
的范围
——
两三家。
范围缩小了,
p>
花却繁忙起来了。
诗的起句是写静态,
红花
白花也平常。
而加
“
多事
”
两字,顿觉热闹非常。
“
多事
”
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
的,
其奇妙处也是前后辉映。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
“
报答春
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
似乎有
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
深情,仍该是爱花。
第四首:
“
东望少城花满烟,
百花高楼更可怜。
”
组诗又宕开一层,
写洗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
;
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