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

绝世美人儿
759次浏览
2021年02月13日 09: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出货通知单)


荆楚岁时记


- [


原文


]


一、爆竹庭前



辟除邪恶






[


原文


]





正月一 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


辟山臊恶鬼。





< p>
按:《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馀,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


令人寒热,名曰山臊


;


以竹著火中,[火朴][火毕]有声,而 山臊惊惮。《元


黄经》所谓山[犹巢]鬼也。






俗人以为爆竹起于庭燎,家国不应滥于王者。






[


译文


]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


月。这一天,当雄鸡高唱的时候,人们便开始了 迎接新年的礼仪活动,先在堂阶


前烧响竹筒,用来辟除山臊恶鬼。






按 语:《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一种怪人,高一尺多,一只脚,生性不


惧怕人。若触犯 了它就叫你发冷发热,生起病来。这种怪人叫做山臊。如果用竹


筒子放在火中烧着,发出 [火朴][火朴][火毕][火毕]的音响,山臊就吃


惊害怕。这就是《元黄经》上称做 山[犹巢]鬼的怪物。






一般见识浅溥的人认为爆竹起源于帝王的庭燎,诸侯大夫和普 通老百姓不应


该滥用王者的这种仪式。






二、依次拜贺



饮椒柏酒






[


原文


]





长幼悉 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


盘。进敷于散,脚却 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必饮酒次第,


从小起。





按:《四民月令》云: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椒是


玉衡星精,服 之令人身轻能老。柏是仙药。成公子安《椒华铭》则曰:



肇惟 岁


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


是知小岁则用之,汉朝元正则行之。桃


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





< p>
董勋云: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


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周处《风土记》曰:



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



五辛所以发五藏之


气。《庄子》所谓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敷于散出葛 洪《炼化篇》。方:


用柏子人、麻人、细辛、干姜、附子等分为散,井华水服之。又方: 江夏刘次卿


以正旦至市,见一书生入市,众鬼悉避。刘问书生曰:



子有何术以至于此


?”



生言:



我本无术。出之日,家师以丸药绛襄裹 之,令以系臂,防恶气耳


!”


于是


刘就 书生借此药,至所见鬼处,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黄丹


散二两,蜡和 ,令调如弹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带之。






周处《风土记》曰:



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 p>
胶牙者,盖以使


其牢固不动,今北人亦如之: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 /p>






按:


《练化篇》云:



正月旦,吞鸡子、赤豆七枚,避瘟气。



又,


《肘后方》


云:



旦及七日, 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消疾疫。



《张仲暗方》云:



岁有恶


气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二七枚,鸡 子、白麻子,酒吞之。



然麻豆之设,当


起于此。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






[


译文


]





(


正月初 一


)


全家老小端正穿戴,依次祭祀祖神,祝贺新春。敬奉椒柏酒 ,喝


桃汤水。饮屠苏酒,吃胶牙糖。吃五辛菜。服


< p>
敷于散




< p>
却鬼丸



。每人吃一个


鸡 蛋。做两块桃木板,悬挂在门上,这桃板叫作仙木。喝酒的次序是从年纪最小


的开始。< /p>






按语《四民月令》说:过了腊祭的第一天叫小年。过小年这一天向尊长双亲

祝贺。喝椒酒从年纪小的开始。椒是玉衡星的精灵,吃了能使人年轻耐老。柏是


一种 仙药。魏朝人成公绥写的《椒花铭》里说过:



一年开始的日子 ,是正月初


一。椒味精美,吃了它能免除百病。






< br>由此,我们知道过小年要喝椒柏酒的,到了汉朝正月初一就很盛行了。桃木


是五行 的精灵,可以镇压邪气,制服百鬼。魏朝人董勋说:习俗上正月初一喝椒


酒。

< p>
椒花很香,


所以采摘来浸入酒里,


贡献给长者。< /p>


正月喝酒先从年纪小的开始,


因为年轻人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 先喝酒有祝贺他的意思,老年人过年意味着


又失去了一岁所以在后给他斟酒。

< p>





周处写的《风土记》说:



正月初一做成五辛菜。用韭 、薤、蒜、芸苔、胡


萎这五种带辛味的菜来修炼形体。



五辛菜是使五脏之气顺通的食物。《庄了》


上讲的春天喝酒吃葱,就是 为了顺通五脏。



敷于散


< p>
这种中药,出自葛洪《练化


篇》。那处方是: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 、附子等粉碎成屑末状的药,舀


些干净的井水将它吞服。另一个术方:江夏刘次卿在正月 初一清晨到集市上去,


看见一个书生到了集市,很众鬼都躲避起来了。刘次卿问书生说:



你有什么方


术能做到这样

< p>
(




多鬼悉避


”)



?”


书生回答说 :



我本来没有什么法术,只是出


来的 那天,


我的师傅给了我一颗丸药,


用红色的袋子包着,


叫我把它系在臂膀上,


预防邪恶之气罢了。


”< /p>


于是刘次卿就向书生借了这种丸药,到曾见到过鬼的地方


去,


(


果然


)


各种鬼都 逃跑了,因此现在很时兴这种丸药。这丸药的处方是:用武


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 使它象弹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带在左臂


上,女的佩带在右臂上。





< br>周处《风土记》说:



正月初一早晨,要生吞鸡蛋一个, 说这叫做炼形



胶黏


麦芽糖或谷芽糖的 原因,大概是使它牢固不动的意思。现在北方人也兴这么作:


熬煎麻子、大豆、加放些糖 ,做成粉末状的食物。






按语:葛洪的《炼化篇》说:



正月初一早晨,吞食鸡蛋和七颗赤豆,可以


辟除瘟疫之气。



另外,《肘后方》也说:


< br>从元旦到初七,吞服麻子、小豆各一


十四颗,能消除疾病。







《张仲景方》说:



年年有邪气伤人, 不幸遇上邪气就会身亡。用大豆十四


颗和鸡蛋、白麻子、和酒吞服


(


可以预防


)



这样看来,陈设麻豆的风俗,应当


是从《张仲景方》中开 始记载的。南朝梁有正月初一全国不吃荤的规定,


(


所以


)


荆楚从梁以后正月初一就不再吃鸡蛋,来顺从俗规。






三、帖鸡户上



桃符镇鬼






[


原文


]





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按:魏 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人,绞索松柏,杀鸡著门


户逐疫,礼也。《括 地图》曰:



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


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 br>”



劭《风俗通》曰:



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与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


简百鬼, 鬼妄[扌骨]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












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






[


译文


]





(


正月初 一


)


在纸帖上画只鸡,帖在门上,把苇索悬挂在画鸡上面,桃符 树立


在纸帖两旁,各种鬼都会害怕。






按语:


魏 朝议郎董勋说:


现在正月初一和腊月的早晨,


门前烧香纸,


树桃人,


把松柏树枝扭成绳索挂在上面,杀只鸡把鸡血洒在门户上, 驱逐瘟疫,这是一种


札俗。《括地图》上说:



桃都山上有颗大桃树,盘旋弯曲三千里,树上有只金


鸡,太阳照在树上,金鸡就 啼叫。桃树下有两个神人,一个叫郁,一个叫垒。他


俩手里都拿着苇索在伺察为害作恶的 鬼魅,抓到了这种鬼就将它杀死。



应劭的

《风俗通》说:



据黄帝时的文字记载,上古时有兄弟二人 ,一个叫荼,一个叫


郁,住在度朔山的大桃树下面,专门察管各种鬼魅,如有鬼魅胆大妄 为,伤害人


类,就用苇索捆住,抓去喂老虎。






因此,皇帝在腊月除夕削饰桃人,悬挂苇索,并画只老虎帖在门上,来仿效


以前的作 法。






四、杖打粪扫



呼令如愿






[


原文


]





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






按《录 异记》云:有商人区明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洪君,要明


过,厚礼之,问何所 须


?


有人教明:


但乞如愿


!”


及问,以此言答。青洪君甚惜如


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既而送出。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


得。后至正旦,如愿起晚,乃打如愿,如愿走,入粪中,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


愿,竟 不还也。此如愿故事。






今北人正月十五日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云云,以 答假痛。意者


亦为如愿故事耳。






[


译文


]





(


正月初 一


)


还有一个风俗:把串起来的钱绑在竹竿的末端,拿在手里围 绕粪


土转几圈,然后投打在粪土堆上。说令人如愿以偿。






按语: 《录异记》说:有个叫区明的商人,经过彭泽湖时,有辆马车从湖里


出来,


(


乘车者


)


称是青洪君,邀 请区明过访,用隆重的礼节接待区明,问区明需


要什么东西。有人告诉过区明:



只求如愿


!



等到青洪君问他时,他就用这句话


回答了。青洪君非常喜欢如愿,没有 办法,也只好同意了。原来如愿是青洪君的


女佣人。接着青洪君就送区明他们走了。从这 以后,区明如有什么要求,如愿去


做,很快就可得到满足。后来到了正月初一早晨,如愿 起





< /p>


迟了一点,区明就把她打了一顿,如愿逃到了秽土堆里,这时区明就用钱杖


敲打秽土堆,口里呼唤着如愿,如愿终于不回来了。这就是如愿故事。






现在北 方人在十月十五日夜晚站在秽土边,叫人拿起竹杖敲打灰堆,


……


如此


这般的作法,用来对付不真实的爱怜。料想这也是如愿故事啊

!





五、金薄为人



华胜相遗






[


原文


]





正月七 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纟采]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


风,亦戴之头鬓;又 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按:董勋《问礼俗》曰: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


五日为牛,六日为马, 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今一日不杀


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


行刑,亦此义也。






古乃磔鸡,今则不杀。荆人于此日向辰门前呼牛马鸡畜,令来 ,乃置粟豆于


灰,散之宅内,云以招牛马,未知所出。






剪[纟采]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






华胜起 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



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 西王


母戴胜也。







旧以正 旦至七日讳食鸡,故岁首唯食新菜,又馀日不刻牛马羊狗猪之像,而


二日福施人鸡,此则 未喻。






郭缘生《述征记》云:寿张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山顶,为会人日望处。刻


铭于壁,文安犹在。《老子》云:



众人熙熙,如登 春台。



《楚辞》云:



日极


千里伤春心。



则春日 登临,自古为适;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晋代桓温参军张


望,亦有七日登高诗。近代以来 ,南北同耳。






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薰火,未知所出。






[


译文


]





正月初七是人日。用七样菜做成菜 羹;剪五色绸为人形,有的雕刻金属薄片


***


形,帖在屏风上 ,也有戴在鬓角处的;


(


妇女


)


制成花形首饰互相赠送;登上


高处,吟赋诗歌。






按 语:董勋的《答问礼俗说》说:



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 ,初三是


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正月初一早晨画只


鸡帖在门上,初七把五色绸或金箔剪


***

形贴在床帐上



。现在正月初一不杀鸡,

< br>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禄四不杀羊,初五不杀牛,初六不杀马,初七不杀人,


也是遵循这个古义。






更古的时候,正月初一是杀鸡的,现在不杀了。荆楚地方的人 这一天在西门


前呼唤牛、马、鸡畜,叫他们回来。并且把粟和豆子拌在灰中,撒在层内, 说是


用来招回牛马,不知出处在哪里。






剪五色 绸或金属薄片


***


形,是取人一进入新年,形貌精神都一改旧 态而成


新人的意思。






戴花状首饰是从晋代开始的,


可以参看西晋贾充


《李夫人典戒》



那里面讲:


“(


华胜


)


取象瑞图金胜的形状,又取象西王母所载首饰的模样。







从前因为正月初一到初七禁忌吃鸡,所以一年的开头只吃新菜。另外,其他


几天


(


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


)


也不刻画牛、马、羊、狗、猪的形象。但


是初一和初七这两 天把祭祀时的福食分给人和鸡吃,


这一习俗就不知是什么意思。


(


译注者按:二日指鸡日和人日


)





晋人郭缘生的《述征记》说:在山 东寿张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平山顶作为


人日集会和望远的场所,铭文刻在石壁上,字迹 还保存着。


《老子》第二十章说:



众 人熙熙攘攘,如同登上春台游观。



《楚辞》

< br>“


招魂



篇上也说过:



一望无涯


千万里,春日迟迟伤人心。



那么,春日登高远眺,自古以来就认为是最合适的

时候,但不知初七登高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晋朝桓温的参军张望也写过初七


登高 的诗。近代以来,南方北方都有这个习俗。






北方人在初七吃煎饼,煎饼是在庭 院中做成的。



叫做



薰火



,不知出处在


哪里。< /p>






六、剪[纟采]为燕



祝福宜春






[


原文


]





立春之 日,悉剪[纟采]为燕戴之,帖



宜春



二字。






按:宜春二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赋曰:四时代至,敬 逆其始。彼应


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


[羽军]轻翼之歧歧, 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


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


译文


]





立春这 天,人们用五色绸剪成燕形,载在头上,帖上



宜春

< p>


两字。






按语:



宜春



两字,在傅咸的《燕赋》里就提 到了。赋说:



春夏秋冬四季


一个接一 个地推移,人们恭敬地迎接春天,春天顺应天运是东方


(


之神< /p>


)


。所以用


[纟采]燕欢迎她的来临。[ 纟采]燕展开轻巧而有力的翅膀,好象要飞而又不


能飞高


!


人们的手工技巧是何等精妙,仿效燕子的模样维妙维肖,含着青书赞美


着春天,表达了


(


宜春


)

< p>
的祝福



春天安好


’”< /p>







七、豆粥加膏



祭祀门户






[


原文


]





正月十 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


仍以酒脯饮食及豆 粥插箸而祭之。






按:《续齐谐记》曰:


< p>
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


些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


当令君 蚕桑百倍。



言绝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







世人正月半作粥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口兄]曰:



登高糜,挟


鼠脑,欲来不来


?


待我三蚕老。



则是 为蚕逐鼠矣。《石虎邺中记》:



正月十五

日,有登高之会。



则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

< p>





[


译文


]





正月十五日,煮豆粥,加些油脂在 上面,用来祭祀记户,先用水杨枝插在门


上,随着杨枝


(


受风飘动


)


所指方向,便用酒肉食品和插上筷 子的豆粥来祭祀。






按语《续齐谐记》上说:



吴县张成有一天夜晚起来,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


在屋子里的东南角,对张 成说:



这里是您养蚕的地方,我是这地方的神灵


!


明年


正月十五日,


要煮碗 白米粥,


上面加盖些肉脂来祭祀我,


我会使你蚕业兴隆的。



说完话就不见了。张成按照那妇人说的作了油指白粥


(


祭祀她


)


,从此以后张成 养


蚕年年丰收。







现在人 们在正月十五煮粥祈祷蚕神,把肉盖在粥上面,爬上屋供送给神,口


里祝告说:



登上高处的粥,抓住老鼠的头。


(

< p>
老鼠呀


)


看你还想不想来,等着三


蚕老


(


收拾你吧


)”



这却是替蚕驱赶老鼠了。


《石虎邺中记》


说过:



正月十五日,

有登高的聚会。



那么,正月十五登高也并不是现在才如此 的。






八、夕迎紫姑



以卜农事






[


原文


]





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按:刘 敬叔《异苑》云:



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女石],正月十 五日


感激而死,


故世人作其形迎之。


咒 云:



子胥


(


云是其婿


)


不在,


曹夫人


(


云是其姑


)


已行,小姑可 出



。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

< p>


平昌孟氏尝以


此日迎之,遂穿层而去。自尔,著 以败衣,盖为此也。






《洞览》


云:



帝喾女将死,


云:



生平好乐,


至正月可以见迎。


’”

< br>又其事也。






俗云:溷厕之间必须静而后致紫姑。


《杂五行书》:



厕神名后帝




《异苑》


云:


“< /p>


陶侃如厕,见人自云



后帝



,著单衣、平上帻,谓侃曰:


< br>三年莫说,贵不


可言。


’”


将后 帝之灵,凭此姑而言乎


!





[


译文


]





(


正月十五日


)


那天晚上,迎接紫姑神,来占 卜即将到来的蚕事好坏,还占问


其他事的吉凶。






按语< /p>



南朝刘敬叔著的《异苑》说:



紫姑本来是一户人家的小老婆,因被大


老婆嫉妒,于正月十五日气愤致 死,所以人们


(


在正月十五日


)


做成紫姑的形象来


迎接她。祝告说:



子胥


(


说是紫姑的丈夫


)


不在家,曹夫人


(


说是大妇曹氏< /p>


)


已回


娘家了,紫姑你可以出来。



在厕所或猪圈边迎接,如果手中紫姑的形象重些了,


那就是厕神来了。平昌县一个姓孟的人曾经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迎到紫姑,紫姑


穿过屋子走了。从那以后,在紫姑形象上就披了件旧的






衣巾,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





《洞览》说:


高辛氏的女儿临死的时候,说过:


我一生爱好音乐,到正月


可以用音乐来迎接我。


’”


这又是另一桩关于迎接紫姑的传说。






习俗传说:厕所和猪圈里必须安静 ,才能招致紫姑。《杂五行书》说:




神的名字叫后帝。



《异苑》讲:



陶侃有一天夜晚上厕所,看见一个人自称是后


帝,穿一件单衣, 戴平头巾,对陶侃说:



三年之内不说,将来贵不可言。


’”(



后陶侃真的做了大官


)


莫不是后帝的神灵附托紫姑说了这话的吧


!





九、夜驱鬼鸟



槌床打户






[


原文


]





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






按:< /p>


《玄中记》云:此鸟名姑获,一名天地女,一名隐飞鸟,一名夜行游女,

< br>好取人女子养之。有小儿之家,即以血点其衣以为志。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弥


多 。斯言信矣。






[


译文


]





正月夜 晚多怪鸟飞过,


家家户户敲击着床铺和房门,


揪着狗的耳朵


(


使它叫


)



熄灭灯火蜡烛来驱逐怪鸟。






按语:《玄中记》讲:这种鸟名叫 姑获,一名天地女,一名隐飞鸟,又名夜


行游女。它喜欢攫取人家的小孩去抚养,


(


遇上


)


有小儿的人 家,就在小孩衣上点


血作为标记。所以人们叫它做鬼鸟,荆州一带更多,那么,



正月夜多鬼鸟度




话是真的了。






十、芦苣引火



夜照井厕






[


原文


]





正月末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






[


译文


]





正月末日晚上,点烯用芦苇捆扎起 来的火把,照亮井厕里,那么鬼魅都要逃


跑。






十一、晦日[酉甫]聚,士女泛舟






[


原文


]





元月至于月晦,井为[酉甫]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






按:每 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时俗重以为节也。《玉烛宝典》曰:


< br>元日至月晦,人并为[酉甫]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


”< /p>


今世人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






[


译文


]





从正月初一至正月三十日,家家都 做丰盛的菜肴、聚会吃喝。青年男女则驾


舟游玩,或到水边设宴嬉乐。

< br>





按语:



每月都有弦日、望日、晦日、朔日,因为正月是一年 开始的月份,


习俗特别重视这几个日子,把它作为节日来过。《玉烛宝典》说:



正月初一到


月底,老百姓都做些美味,饮酒取 乐,泛舟游玩。男男女女都到水洗裙子,倒点


酒在水边,用业解除灾厄。



现在的人只在正月三十日这一天到河边消灾除厄,


妇 女有的还去洗裙子。






十二、戒草防火



鸟呜入田






[


原文


]





春分日 、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


则入田,以为侯。< /p>






[


译文


]





春分这一天,老百姓都把戒火草种 到屋上,有一种鸟很象乌鸦,在雄鸡啼叫


以前,就架架格格地叫起来了,农民听到这种鸟 声就下田,认为是耕耘的节季到


了。






十三、四邻会社



祭神飨胙






[


原文


]





社日, 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






按:郑氏云:


百家共一社。



今百家所社综, 即共立之杜也。







[


译文


]





春社这一天,周围邻居都结集起来 ,举行仪式祭祀社神,杀牛宰羊献祭酒。


在社树下搭棚屋,先祭神,然后共同享用祭祀用 过的酒肉。






按语:


郑玄说:


一百家共立一个社


(


以祭祀社神


)”


现在,


四民联合起来举行


社祭,就是


(


郑玄说的


)


那种



百家共立之社



了。






十四、禁火寒食



追悼子推






[


原文


]





去冬节 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






《琴操 》曰:



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 子绥


独无所得。子绥作蛇之龙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


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



又周举移书乃魏武《明罚令》、陆[岁


羽]《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 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


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






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子推被焚之事。






按;《 周书


·


司[火亘]氏》:


< p>
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



注云:



为季春


将出火也。



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






陆[岁 羽]《邺中记》曰:



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 [扌


寿]杏仁,著作粥。



《玉烛宝典 》曰:



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沃


之。



孙楚祭子推文云:


“< /p>


黍饭一盘,醴酪二孟。



是其事也。






[


译文


]





冬至节过后的一百零五天,就有大 风大雨,叫做寒食节。寒食要禁火三天,


做些饴糖大麦粥之类的食物

(


备食用


)






根根据沥法推算,寒食节应当是在清明节前两天,也有定在冬至节过后一百


零六天的。< /p>






《琴操》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绥一起逃亡 国外,


(


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


乏食< /p>


)


介子绥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国君以 后,


(


论功


行赏


)


只有介子绥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绥于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

< p>
晋文公访求子绥,


子绥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


(


子绥隐居处


)


前 后左右放火烧树


(



望逼使子绥出来< /p>


)


,子绥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 /p>


日不得生火。



另外,周举在介子推庙前 帖的文告里、魏武帝在《明罚令》里、


陆[岁羽]在《邺中记》里都说:寒食节禁火这个 习俗,是为纪念子推才开始有


的。《琴操》上说的


< p>
子绥



,就是



子推



。还有,


(


禁火的日期


)


《琴操》上说


的是五月初五,与现在也不同,这是风俗流传所致。






根据《左传》和《史记》的记载,都没有介子推被焚烧这件事。






按语: 《周书


·


司[火亘]氏》说:



二月,官吏摇着木铎巡行国中,宣令国


人禁止烟火。

< br>”


注书的人说:



禁火是因为三 月份将是起火最多的时候。



现在寒


食 节的准确时间是二月末,清明节又是三月初。这样看来,



禁火



大概是周朝的


老规矩了。

< p>





陆[岁羽]《邺中记》说:



寒食节三天,吃甜酒果浆 。又把粳稻米和大麦


煮成乳酪,舂碎杏仁煮成粥。


< p>
《玉烛宝典》说:



现在,人们都是做成大麦粥。


把杏仁研碎做成浆。


加些糖水。



孙楚祭介子推的文章说:



黍饭一盘,


醴酪二孟




说的 就是断火寒食、纪念子推这件事了。






十五、斗鸡镂鸡



食称画卵






[


原文


]





斗鸡,镂鸡子,斗鸡子。






按:《玉烛宝典》曰:

< p>


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


< br>《左传》有季[后阝]


斗鸡。其来远矣。






古之豪 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如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


《管子》曰:



雕卵然后瀹之,所以发积藏,散万物。



张衡《南都赋》曰:




卵夏[竹旬],秋韭冬菁。



便是补益滋味。





< p>
其斗卵则莫知所出。董仲舒书云:



心如宿卵,为 体内藏,以据其刚。[髟


方][髟弗]斗理也。






[


译文


]





(


寒食节


)


有斗鸡游戏,雕画鸡蛋和



斗鸡卵


”(


的习俗


)< /p>


按语《玉烛宝典》说:



这个节日在城市 里特别盛行



斗鸡卵



的游戏。



《左传》载有季氏和[后阝]氏

< p>
斗鸡的事,斗鸡的游戏起源已很早了。






古时富势的人家,讲究的吃食是画 有图形的鸡蛋。现在还有在鸡蛋上染上蓝


红等颜色,仍象雕刻的一样,辗转相互赠送,或 者放在菜盘和祭器里,《管子》


说:



雕刻鸡蛋然后染上颜色,这是为的开发积藏、扩散万物。



张衡 南都赋说:



春天的鸡蛋,夏天的笋子、秋天的韭菜,冬天的韭 菜花,



这是把鸡蛋列为滋补


身体的美 味说的。






至于斗卵的游戏就不知道出自哪里。


董仲舒的著作中说:


人的心象宿卵一样,


是身体内部五脏器官之 一,居于人体的主位,似乎斗卵就是这个道理。


(


译注者


按:这几句话可以理解为,鸡蛋好象人的心脏,因此斗卵就是斗心,斗智了。至


于斗卵的具体作法则尚待查考


)





十六、打[毛求]施钩



强身练武






[


原文


]





打[毛求]、[革秋][革迁]、施钩之戏。






按:< /p>



刘向《别灵》曰:


< br>蹴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



或云起于战国。按:


鞠与[毛求]同。古人蹋蹴以为戏也。






《古今艺术图》云:[革秋][革 迁],北方山戎之戏,以北方山戎之戏,


以习轻[走乔]者。






施钩之 戏,以绠作蔑缆相


[juan]


,绵亘数里,鸣鼓牵之。求诸外 典,未有


前事。公输子游楚为舟战。其退则钩之,进则强之,名曰钩强遂以时越。以钩为


戏,意起于此。《涅[般木]经》曰:斗轮骨轮索,其秋迁之戏乎


?


[革秋][革


迁]亦施钩之类也。






十七、江渚池沼



曲水流杯






[


原文


]





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按:《 续齐谐记》:



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



三日曲水,其义何指


?’


答曰:



汉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而三日俱亡,一村以为[忄在 ],乃相携


之水滨盥洗,遂因流水以滥觞,曲水起于此。



帝曰:



若此谈,便非嘉事。




书郎束[析曰]曰:



挚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卜成洛邑,


因流水 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已置酒河曲,有金人


自东而出,奉水 心剑曰:



令君制有西夏。乃秦霸诸侯,乃因其处立为曲水祠,


二汉相沿,皆成盛集。



帝曰:




!’


赐金十五斤 ,左迁挚虞为阳城令。







按:《韩诗》云:



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



注:




今三月桃 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






《周礼》:



女巫岁时祓除衅浴。



郑注云:今三月上已水上之类。


-


-


-


-


-


-


-


-